9月10日,波兰武装部队发现多个不明物体闯入其领空后,荷兰空军的F-35A隐身战斗机、意大利空军的台风战斗机和波兰的F-16战斗机紧急升空应对。 这些北约战机向俄罗斯无人机发射了至少30枚空空导弹,其中包括AIM-120C7中距空空导弹和AIM-9X近距格斗导弹,但最终只有3架无人机被成功击落。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北约动真格了? 北约战机紧急升空 9月10日,波兰东部边境的雷达站发现了多个不明飞行物正从乌克兰方向接近领空,这些目标以低速飞行,雷达截面积微小。 不过很快就确认为无人机群,而且这还是俄军常用的“非洲菊”型,用泡沫塑料做的,价格便宜,每架大概2000美元,主要用来干扰雷达或吸引防空火力。 面对这样情况的发生,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紧急调集多国空中力量参战,例如波兰空军派出F-16C/D战隼战斗机担任拦截主力,荷兰皇家空军的F-35A闪电II隐身战机负责制空掩护,就连意大利空军的比亚乔P.1HH锤头电子侦察机提供实时态势感知。 而且瑞典空军的萨博340爱立眼预警机,也是专门构建起立体监视网络,甚至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战机,也在协同作战序列中严阵以待。 不过在战术运用上,北约飞行员采用分层拦截策略,那就是通过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电子扫描功能,在80-100公里外锁定目标后,优先发射AIM-120C7中程空空导弹实施超视距打击。 当无人机突破中程防线后,则切换至近距格斗模式,依托联合头盔瞄准系统(JHMCS)的离轴瞄准能力,发射具备90°离轴发射角的AIM-9X响尾蛇导弹进行末端拦截。 但这种原本针对有人战机的标准空战流程,却在应对小型目标时暴露出严重不适配性,毕竟战后统计显示,这场耗资巨大的防空作战效果堪忧。 北约战机发射了至少30枚空空导弹,其中包括AIM-120C7中距导弹和AIM-9X近距格斗导弹,而前者每枚约500万到600万美元,后者约300万美元。 可结果不理想,只确认打下3架无人机,命中率不到20%,其他无人机要么自己掉下来,要么飞到乌克兰或白俄罗斯领空,但导弹残骸却散落在波兰东部,有些落进居民区,砸坏了房子和农田。 北约陷入两难境地 对于这次行动,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俄罗斯对北约的一次试探,毕竟这次的无人机是俄罗斯常用的“非洲菊”诱饵形,而且还加装了额外油箱,明显是为了延长航程,深入北约腹地。 再加上俄罗斯用低成本无人机海量投放,逼迫对方雷达频繁启动,从而反向获取情报,特别是这些采用泡沫塑料材质制造的无人机,与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使用的伊朗制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完全不同。 而且同一时间,俄罗斯还在莫斯科郊外进行核反击指挥平台的演练,时间点重合也被看作一种战略信号,提醒北约注意后方防御。 不过与北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夜晚俄军对乌克兰发动了415架次无人机攻击,乌军凭借改装高射炮、机动防空小组和无人机拦截系统取得93%拦截率。 毕竟乌克兰主要使用的是小口径自行高射炮、机动式高射机枪小组,还有专门拦截无人机的无人机系统,以及少量苏制防空导弹来拦截俄军无人机。 而那些珍贵的爱国者导弹,乌克兰都留给了俄军弹道导弹和高超导弹,但与北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乌克兰以少量落后装备,却达到了80-90%的拦截率。…
北京大阅兵刚过去十一天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时看完全程后,连续下达多条命令,包括“重振美军精神和威慑力”,将国防部改成战争部等等,最近,俄方收到最新情报,美军的改变远不止于此,还为中国准备了25个“秘密武器”,提醒中方需要留意。 根据俄罗斯卫星网9月13日报道,美国国防部正推进一项名为“SHOTCALLER”的秘密计划,已拨款1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9.5亿元,用于研发25款新型机密武器。目的很清楚,就是通过“太平洋威慑计划”,妄图构建对中国的“快速压倒性远程打击能力”。 美国五角大楼2026财年预算报告披露的消息,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该计划由五角大楼战略能力办公室直接管理,核心项目“先进创新技术”(AIT)聚焦于突破传统采购流程,加速陆、海、空、太空及海军陆战队的多域武器原型测试,试图构建无缝“杀伤链”。 “SHOTCALLER”计划累计已获得超96亿美元历史拨款,2026财年新增 11.6亿美元,用于推进25款武器原型研发,部分项目,如“拆弹部队”“贝利”已获数亿美元支持,新项目如“拉撒路”“传奇”将在2026财年加速。而且美方的武器代号也透露了战略意图,像“阿斯加德”,是北欧神话中诸神领地、“黑色马林鱼”,是一种高速掠食性鱼类等,暗示美军技术方向可能涉及高速打击、太空作战或电子干扰领域。 同时俄方还认为,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军事强国,五角大楼的技术与战术目标并不简单,核心是通过AIT项目绕开传统军购流程,实现“快速原型测试”,重点整合天基移动目标数据、远程火力与多军种协同,构建针对“印太高端冲突”的杀伤链。五角大楼宣称,此举是为克服以往作战实验的“短板”,应对所谓“中国在亚太的军事挑战”。 如果消息属实,这无疑验证了中方的话,美方“大国对抗”论调表明,美国才是“破坏亚太稳定的最大因素”,要将亚太变为“火药桶”。 而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就在9月3日北京大阅兵期间,展示多项尖端装备如歼-20S、东风-61导弹后,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公开表态“不寻求与中国冲突”,此举说明两个信号,要么是美方对华战略存在内在矛盾,要么是美方的迷魂汤,像打个马虎眼,让中方掉以轻心。 美方秘密推进25款武器的研发,而且意图如此明显,对地区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一方面,美方借“太平洋威慑计划”推进武器研发,将进一步加剧亚太军备竞赛,对地区和平将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美军此举也暴露其常规力量优势衰减的焦虑。兰德公司等智库兵推显示,美军在台海、南海冲突中的取胜概率,正逐年下降,需依赖超前技术维持威慑。 但无论如何,美方计划未必能成功,一方面是中方反制与战略定力早已今非昔比,无论是近期阅兵展示的高超音速导弹(东风-61)、反舰弹道导弹(鹰击-21)及激光武器,还是已形成对“介入力量”的反制能力,都说明,中方强调“不搞大国对抗”,但技术上可能加速发展非对称打击体系(如电子战、反卫星武器)以破解美方杀伤链。 另一方面,美方计划虽具威胁,但巨额资金与技术落地仍存变数,美国防采购历来受预算争议、技术冗余困扰,如朱姆沃尔特舰失败案例)部分项目可能因成本或效能问题进行不下去。美军“SHOTCALLER”计划无疑是亚太军事前沿的最新变量,但美国无论研发啥武器,我们都要走自己的路,不与美国搞军备竞赛,不上美国的当,军事装备按自己的计划目标争取完成,美国有的,我们要有,美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而俄方的消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此我们也要防止美方狗急跳墙。
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刚落幕,南海波澜却再起。 菲律宾率先开口指责,澳大利亚紧随其后“接力表演”。 一场“和平阅兵”,被个别国家硬生生解读成“军事威胁”。 那么问题来了:是中国在强硬,还是他们在“破防”? 更离谱的是,一边批评中国展示国防力量,另一边却又担心自己5万吨油菜籽砸在了沙滩上。 嘴上说着“安全”,心里却惦记着生意,这操作,真是比油菜籽还滑。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菲澳加联动对华施压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国以一场庄严的阅兵仪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东风5C、东风61、巨浪3、惊雷1等先进装备依次亮相,标志着中国已经建成完整的陆海空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 连英国《卫报》都承认,中国的军事技术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 这本是主权国家正常的历史纪念行为,却成为个别国家借题发挥的借口。 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公开宣称,中国阅兵是“对小国的恐吓”。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人们还记得,二战期间日本曾在马尼拉制造大屠杀,而中国曾对菲伸出援手。 如今菲方一些人士的言论,既不符合历史,也有失外交礼仪。 9月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作出回应,劝告菲方有关人士“不必上蹿下跳,既失体面,也不占理”。 菲方话音未落,澳大利亚方面也迫不及待加入了“指责阵营”。 9月8日,澳大利亚前陆军少将米克·瑞安接受天空新闻采访时说,中国在搞“极其复杂的宣传攻势”,还呼吁澳政府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 但网友很快发现,这位前少将曾担任帕拉丁系统公司顾问,而该公司2024年国防订单同比增长35%。…
«——【·前言·】——» 我国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菲律宾的“抗议”,咱们回应的3个字又是什么呢? «——【·南海生态屏障·】——» 9月10日深夜,国务院的红色印章落在了自然资源部的请示文件上。这份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文件,让南海中沙群岛这片3523.67公顷的海域有了更坚实的法律保护外壳。作为我国第45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海域被清晰划分为1242.55公顷的核心区和2281.12公顷的实验区,珊瑚礁生态系统将在这里得到最严格的守护。 黄岩岛北距广州600海里,东距菲律宾苏比克湾约126海里,等腰直角三角形状的礁盘围出130平方公里的潟湖。这片海域自古就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的南海测量点就设在这座岛礁。1935年起,中国政府便将其纳入版图,1947年的《南海诸岛位置图》更明确将其划入断续国界线内。如今的保护区设立,不过是中国对固有领土行使管辖权的又一证明。 批复文件强调,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条例》,强化监管执法力度。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保护区内的砍伐、捕捞、开矿等活动都将被依法追责。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罗刚指出,这种保护力度符合中国国内法和国际法,更是美丽中国建设在远海的生动实践。 一个月前的黄岩岛海域,晨曦中的“向阳红10号”正缓缓驶入潟湖。这艘13000吨级的远洋科考船搭载着深海钻探设备和无人潜航器,船身犁开的浪花里折射出金属仪器的冷光。在它周围,20余艘中国海警船形成环形警戒,海警2901号驻守潟湖入口,12艘500吨级执法艇展开24小时巡航。 “向阳红10号”的钻探设备深入海底,取出的岩土样本将揭示这片海域的地质密码。船上的三维地震勘探系统则绘制着海底地貌,为生态保护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在此之前,“珠海云号”已完成周边海域的生态普查,两艘科考船的接力作业,让109种造礁石珊瑚和125种鱼类的生存状况有了详细记录,其中41种被列入IUCN近危物种名录。 菲律宾媒体将这种“科考加警戒”的模式称为“前所未有的海上封锁”。《马尼拉公报》紧盯“向阳红10号”进入潟湖的轨迹,猜测中方可能启动填海造岛工程。但事实是,这些科考活动早已写入中国的生态保护规划。2024年发布的《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早已为如今的保护区设立埋下伏笔,科研数据正成为主权维护的科学注脚。 «——【·十二小时回应·】——» 9月11日清晨,菲律宾外交部的抗议照会刚送达中国驻马尼拉使馆,北京的回应已在酝酿之中。不到12小时,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亮出了中国的立场:“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不接受菲方的无理指责。”这短短数语中的“不接受”三个字,像一记重锤敲碎了马尼拉的幻想。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此前宣称中国科考船“侵入专属经济区”,指责中方“用科研掩盖军事意图”。 但这种说辞在法律事实面前不堪一击。中国去年11月已宣布黄岩岛领海基线,根据1898年《美西和平条约》等国际条约,菲律宾领土范围从未包含黄岩岛。如今保护区的设立,更是在自家领土上履行生态保护义务,他国无权置喙。 马科斯政府近期推动的“新渔民英雄计划”本想鼓励渔民前往黄岩岛海域作业,却撞上了保护区的禁令。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实验区的人类活动也受到严格限制。 这种制度性安排,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清晰地表明中国守护海疆的决心。菲方那些“中国破坏海洋生态”的炒作,在实实在在的保护举措面前不攻自破。 «——【·生态屏障·】——» 黄岩岛潟湖东南端的400米通道,曾见证菲律宾渔船频繁出入的喧嚣。如今随着保护区设立,这里将迎来生态监测站和执法巡逻艇。这种变化背后,是中国对南海治理的深层考量——以生态保护为抓手,构建更稳固的主权维护体系。 保护区设立将实现多重治理目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针对珊瑚白化、海水污染等威胁,中方将开展系统性修复;在执法监管方面,非法捕捞和破坏珊瑚礁的行为将面临严厉打击。 在主权宣示方面,从领海基线宣布到保护区设立的连贯动作,持续夯实法律和事实基础。这种多维度推进的治理模式,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海洋治理智慧。 对马科斯政府而言,这个保护区的设立无疑是沉重一击。黄岩岛距离马尼拉仅300公里,中国在这里的常态化治理,让菲律宾多年来的主权诉求彻底失去现实基础。…
历史底蕴,总统忌惮 美联储的根基扎得深,1913年那会儿,美国金融乱成一锅粥,国会就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成立了这个央行系统。核心就是独立性强,理事会成员任期长达14年,总统能提名,但解雇得有正当理由,比如严重失职或违法啥的。 从威尔逊到拜登,历任总统就算再不满意利率政策,也没敢直接开除理事。为啥?因为这牵扯到权力分立,美国宪法设计就是怕总统一手遮天。举例说,尼克松时代,总统施压美联储主席阿瑟·伯恩斯降息刺激选举,但也没到解雇地步,只是私下抱怨。里根时期,保罗·沃尔克加息控通胀,总统虽不满,可也忍着,没动真格。 丽莎·库克是经济学家,2022年5月由拜登提名进入理事会,成为首位黑人女性理事。她的观点偏向谨慎,加息控通胀,尤其对贸易壁垒有意见,认为高关税会推高物价。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后,从2025年1月开始,就老嚷嚷要美联储降息,说高利率拖累经济马车。 他在社交平台上怼鲍威尔好几次,可鲍威尔不买账,坚持政策看数据。美联储理事会一共7人,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安插了杰罗姆·鲍曼和米歇尔·鲍曼这些人,现在又想扩大影响力。 库克被盯上,是因为她公开质疑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说这会降低生产效率,加剧通胀压力。特朗普找的借口是她2021年抵押贷款申报问题,涉嫌欺诈,但司法部只是说在查,没确凿证据。 这事儿得看制度,美国联邦储备法明文规定,总统解雇理事必须有因由,不能随意。历史上,1935年最高法院判例就限制了总统对独立机构的干预权。特朗普这步棋,走得急了点,法律界很多人说这是政治动机。 美联储设计时,就考虑到经济稳定不能随总统喜好变,利率高低得基于就业、通胀数据。过去110多年,总统们就算经济衰退 时,也顶多提名新人,等任期满换人,从没直接撸现任理事。特朗普这举动,等于挑战了这个底线,美联储内部肯定不乐意,鲍威尔他们得维护独立性。要知道,美联储的信用是美元霸权的支柱,要是政治化了,全球谁还信? 特朗普行动,理事抗争 特朗普下手挺狠,2025年8月25日,他就发信宣布解雇库克,即刻生效。借口是联邦住房金融局局长桑德拉·汤普森转介的刑事指控,说库克在2021年贷款时,把两处房产都报成主要居所,相隔才两周,涉嫌作假。 但这事发生在她任职前,而且证据链不全,司法部只是表示调查中,没正式起诉。库克没服软,直接拒绝辞职,还通过律师说要打官司。她的律师团队动作快,第二天就发声明,称总统无权这么干。 美联储站队库克,他们发声明说支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强调这关乎机构前途。经济学家圈子也炸锅了,好几百人联名上书,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说这会破坏央行独立。 特朗普为啥这么急?因为他想操控利率,降息刺激经济,尤其大选后经济数据不理想,高利率让他觉得束手束脚。他第一任期就提名了克里斯托弗·沃勒这些人,现在库克一走,他能再塞个自己人进去。理事会投票是少数服从多数,要是特朗普派占4席,利率政策就随他摆布了。 这步棋,特朗普布局已久。库克之前,阿德里亚娜·库格勒8月初辞职,特朗普马上提名自己的经济顾问接替。库克被撸,等于拜登派系在理事会影响力进一步弱化。 法律上,总统对主席和副主席没解雇权,得国会三分之二票通过,但对普通理事,条文模糊点,特朗普就钻空子。但最高法院1935年的判例清楚,总统不能随意撸独立机构官员。库克起诉后,案子直奔联邦法院,紧急听证会开了,法官审了证据,政府辩称有因由,但库克方说这是捕风捉影。 特朗普作风一贯强势,他公开说这是维护诚信,可很多人觉得是报复,因为库克批评他的关税会害经济。美联储的反击不软,鲍威尔他们知道,这不光是个人事儿,是整个货币政策独立的大局。全球央行都盯着,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发声,说这可能放大金融风险。美国国内,市场反应直接,美元指数跌了,黄金涨了,投资者转避险资产。 全球波澜,经济隐忧…
天有异象?大陆山东省多地居民在12日晚间亲眼目睹一场罕见现象,原本宁静的夜空中突然有一快速移动的红色光点,疑似遭到击落,在伴随巨响后,有如「甩炮」一般直接在夜空中炸开,让不少居民吓傻,「突然星际大战了?」也有网友认为应该是科研或军事活动,但截至目前,大陆官方并未就此事发布正式通报。 山东多地居民12日发现夜空有不明物体遭到击落。 (图/微博) 综合陆媒《新浪热点》、《中国蓝新闻》报导,当时宁静的夜空中,忽然有远看像是颗火球、呈抛物线轨迹高速移动的物体,随后仿佛被「击落」一般,发出如爆炸般的巨响后直接在夜空炸开。突然的轰天巨响,也让不少居民都吓坏,表示事发当下响声震感明显,一度以为是打雷或发生爆炸。 对此,有网友猜测是卫星、火箭残骸再入,过去在2023年山东济南七星台,和今年5月在安徽都有出现过类似事件,也有人怀疑是科研或军事活动。也有大陆军事专家分析认为,这极有能是一次导弹拦截测试,用以验证防空系统的拦截能力,特别是末端反导技术的实战性能。 不过该起事件「击落」特征相当明显,不少网友也纷纷猜测,「猜一猜,无人机偷拍军事基地,被击落?」、「应该是防导实验,没有哪个国家无人机敢侵犯中国领空」、「无人机会有那么明晃晃的光吗」、「啊?突然星际大战了?」、「全身火花,应该大气层外来物吧」,认为卫星、火箭残骸再入大气层,或火箭燃料排放反射阳光,都可能造成这种现象。 不过事件截至目前,大陆官方并未就此事发布正式通报,许多主流媒体亦未披露更多细节。军事专家也补充指,世界各国具备拦截能力的大国都会定期进行军事测试,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
大周末的,特朗普又开始作怪。他在网上发了一个长文,命令北约32国对中国加征50%-100%的关税。 实际上,此前特朗普已经向欧洲和G7集团施压,同样要求他们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以迫使俄罗斯停火。 然而欧盟方面直接表示,对中国加征关税实施难度极大,不仅会损害欧盟自身利益,还会引发中国报复。G7集团虽然表示需要讨论和协调,但也未直接答应特朗普的要求。 眼看这两个组织不愿动手,特朗普便给北约下命令,毕竟北约对美国的依赖性远比另外两个组织高。特朗普的长文中表达了几层意思: 第一、北约一些国家还在购买俄罗斯的石油,所以降低了在与俄罗斯谈判时的筹码。只有所有北约国家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美国才会对俄罗斯实施重大制裁。 第二、北约国家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对中国加征50-100%的关税,将极大地推动俄乌战争结束。因为中国对局势有着很强大的控制力。 第三、只有北约按照特朗普的意思做,才有可能快速结束战争,否则就是在浪费美国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言外之意就是北约不做,特朗普也甩手不干了。 鉴于俄乌冲突迟迟无法结束,特朗普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而且他已经向多个组织提出要求。所以,他这番言论并非随便说说,而是要真刀真枪地对付中国。 中美关系好不容易缓和,为何特朗普又蠢蠢欲动,想对中国动手?他真的是为了结束俄乌战争吗?显然不是,特朗普这么做有几个目的。 第一、把锅甩给欧洲国家。特朗普虽然点的是北约的名,但北约成员国其实大多还是欧洲国家。此前,欧洲国家一直对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态度颇有微词,要求其更加强硬,对俄罗斯进行更严厉的制裁,迫使俄罗斯停火。不仅在国际上,盟友对特朗普失望,美国内部许多人也对特朗普的行为嗤之以鼻。 但别忘了,特朗普是打着“美国优先”的口号胜选的,他的一切行为都要优先考虑自己的支持者。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必然也会遭到报复,损害美国自身利益。所以,特朗普要求欧洲国家先出手,不能自己单独去吸引火力。尤其是在北约框架下,如果这次成员国不听美国的,以后美国自然也就有了理由在安全问题上甩手不干。 第二、特朗普有自己的私心。特朗普要求对中国和印度加征高额关税,主要目的并不是要促成俄乌停火。特朗普推动的对等关税,目前也就只有中国和印度等几个国家没有签。 美国对印度可谓软硬兼施,一开始进行威胁谩骂还加征了50%关税,后来又改口只要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就与其签协议,但印度始终没有点头。中国就更不用说了,目前中美双方仍在进行谈判,特朗普多次表示中国态度非常强硬。 特朗普要求欧洲国家对中印两国加关税,实际上是想把解决俄乌冲突和美国的关税谈判捆绑在一起,要欧洲一起对中国施压,解决让自己最头痛的两个国家。 第三、美国已经无力单独对付中国。从特朗普要欧盟、G7和北约对中国动手这一系列举动来看,他显然已经非常明白,美国已经无力单独对付中国。从上一轮博弈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不论美国加多少关税,中国都奉陪到底。 说白了,即便美国不进口中国的商品,中国仍可以开发亚欧非的市场,一时半会影响不会太大。但中国一旦断供稀土产品,美国的汽车和军工产业就很可能会停摆。所以上一次加完关税之后,美国还是放下面子,主动找中国谈判。 那么,北约国家会听特朗普的吗? 其实,北约和欧盟一样,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各有各的利益。就拿购买俄罗斯能源这件事来说,欧盟只是限制了最高购买价,并没有禁止购买俄罗斯能源。尤其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能源管道直接连到俄罗斯,买回来提炼后再转手卖给别的国家。你自己都买,有什么道理强迫别人不买? 在对待俄乌问题上,欧洲国家看似态度强硬,但其实并不愿意损害自己国家的核心利益,大多数时候是在喊口号。现在欧洲国家只是给乌克兰一点资金和武器,对战争的帮助不是太大。如果真的想停火,欧洲可以直接组织部队下场,但风险太大,他们没这个胆量。就连战后派维和部队,许多国家都拒绝。 所以,一旦涉及到自己国家核心利益时,俄乌停不停火就变得没那么重要。…
19世纪,沙俄利用中国的衰弱,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夺走了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中步步退让,大片土地被迫割让。 到了20世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而中俄边界争议始终未能彻底解决。 面对这一复杂的历史问题,普京上台后做出了一个令外界震惊的决定。 他不仅推动与中国的关系更进一步,还在任内先后四次归还领土。 起初,归还的只是面积较小的争议地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然而,随着两国关系不断深化,他的归还行动也越来越大,直到最后一次,面积远超之前几次总和。为何普京最终选择归还? 《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的完全割让 1860年11月14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清政府处于极端不利的局势之下,勉强支撑着与列强的谈判。 沙皇俄国抓住时机,以“调停”战争为借口,向清政府施压,要求进一步划定中俄边界。 谈判中,俄方代表态度强硬,声称如果清政府不接受条款,战争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清政府内部早已失去对外交谈判的主动权,在连年战争的打击下,财政匮乏,军力衰弱,根本无力抵抗沙俄的强硬态度。 最终,被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条约规定,乌苏里江以东约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全部划归俄国。 这里涵盖今天的海参崴、伯力等地,地理位置重要,濒临日本海,拥有优良港口。 割让后,俄国迅速派兵进驻,设立行政机构,开始建设远东军事基地。原本生活在该地区的中国居民,在清政府无力保护的情况下,被迫离开家园,向南迁移。 沙俄方面加快对新领土的开发,迁入大批俄国移民,同时修建港口、军营,加强对该地的控制。 自此,中国完全失去了对日本海的出海口,东北门户彻底打开。 1871年,清政府尚未从内外战争的混乱中恢复,沙俄再度采取行动,派兵越过中俄边界,占领伊犁地区。 伊犁位于新疆西部,是通往中亚的重要战略要地,长期以来是中国西部边防重镇。俄军进驻后,立即建立军事据点,控制当地的贸易通道。…
新一轮中美经贸谈判正在酝酿,但这一次情况不同。特朗普突然通知中国,会谈的议题发生了变化,把美国大豆纳入了重点讨论。而中方在外交部记者会上,只回应了15个字。那么,美国为何急于把大豆重新推上谈判桌?而中国的“含蓄回应”背后,又传递出什么信息? 当地时间8月25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将于本周启程赴华盛顿,和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及部分美方商界人士会面。消息一出,市场立刻关注起第四轮会谈的具体议题。 大豆为啥突然成了谈判焦点? 美国这次急着把大豆重新推上谈判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国内农民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最近几年,美国大豆出口量一直在下滑,2023 到 2024 销售年度,出口量跌到了二十年最低水平。再加上特朗普政府之前打贸易战,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进口商转头就去买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了。现在美国豆农手里的大豆卖不出去,价格跌得厉害,很多人都快撑不下去了。美国大豆协会还专门给特朗普写了封信,说农民们已经 “几乎没有盈利空间”,要是再不想办法,农业经济就要出大问题了。 更关键的是,大豆主产区的农民是特朗普的核心票仓。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州一直是共和党稳固的支持基础,如果农民们因为大豆滞销对特朗普不满,明年中期选举的时候,共和党可能会丢不少选票。特朗普心里很清楚,要想保住自己的政治基本盘,就得赶紧想办法让中国重新买美国大豆。所以他才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把大豆议题提出来,想通过谈判给农民们一个交代。 中方的 15 字回应藏着啥信号? 8 月 26 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被问到李成钢此行是否会涉及大豆议题时,只说了 15 个字:“具体问题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询问。” 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但其实是典型的 “留白”…
“我们将奉陪到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8日发表上述言论,声称,“如果美国要继续对华进行贸易战,我们就必须继续与美国对抗。”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对大多数中国进口产品征收34%的关税,此后,中国于4月4日对美国实施了全面的经济限制。 经过几波相互升级关税之后;中国财政部上周五表示,北京将从周六开始对美国商品征收 125% 的关税,以回应白宫上周四宣布的新关税,即美国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附加关税提高到 145%。 正如他的支持者所说,特朗普一直刻意保持模糊性,这是他做交易的技巧之一。没有人确切知道他是否真的想切断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以剥夺中国从全球贸易体系中获益的权利,是否想重组该体系本身,或者征收关税是否仅仅是达成符合其国家利益的贸易协定的谈判手段,类似于2020年与中国的贸易协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贸易战的迅速升级已使双方在短期内难以达成协议,尽管这将对两国的贸易和经济状况造成巨大冲击。双方目前陷入了冲突之中,而且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 如果关税在相互施压方面失去作用,双方可能被迫在比贸易关系更广泛的地缘政治斗争框架内使用其他施压手段。 一场以贸易战开始的战争会在多大程度上升级为全球冷战甚至更严重的战争?关税如何重塑世界力量平衡? 关税地缘政治:更广阔的视角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美苏冷战的爆发;美国战略的基础之一是建立一个全球经济体系,鼓励各国加入西方阵营,与美国结盟的经济利益将超过与苏联结盟的经济利益。 地缘政治未来基金会主任乔治·弗里德曼认为,莫斯科可以向统治一个国家的政权提供支持,但不会向人民提供支持,而美国可以两者兼而有之。华盛顿利用其巨额财富来管理西欧和发展中国家饱受战争蹂躏的经济的复苏。 在此背景下;美国设计了一项战略,以自由化和便利化其领导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所有国家的贸易。该战略包括降低关税,允许复苏的欧洲经济体和新兴的第三世界经济体进入美国市场。 1972 年,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左)和中国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在中国拍摄的合影(Shutterstock) 因此,自由贸易和低关税是冷战时期的主要武器,它帮助重建西欧,削弱苏联,并向世界人民展示与美国的联盟是经济进步和繁荣的大门。在此背景下,德国人民冲破柏林墙,逃离东德贫困紧缩政策,渴望搭上欧洲繁荣列车,可以解读为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成果之一! 相比之下,贸易自由化并非易事,但美国可以承担其成本。尽管存在关税不平衡和大量外援,美国巨大的金融财富仍使其经济有效运转,而且由于廉价劳动力生产的进口商品成本低廉,美国国内价格仍然保持低位。这对于美国及其盟国而言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最重要的是,贸易伙伴关系和财政援助已经发展成为紧密的安全联盟。以东南亚为例;美国已经能够与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家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从而能够在其地区范围内遏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