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美國軍力有多強?美專家曾言:若動真格,全球聯合起來也打不過

1775年4月19日,北美洲的莱克星顿的一声枪响,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1776年7月4日,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正式颁布,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随后,历经8年的独立战争、4年的南北战争,美国逐渐强大,经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取代英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强国。 如今的美国,在全球许多地方扮演着世界霸主的角色,它也是这个世界纷争不断的幕后推手。 究其原因,除了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恐怕也离不开它制霸全球的军事实力。 世界军事实力排名显示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但是在美国专家看来,就算全球都联合起来,也不是美国的对手! 一、美国军事实力扩张路程 显然美国军事实力的强大有个发展过程,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都没有波及美国本土。 不仅如此,美国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打发战争财,积累了许多资本,为军事实力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许多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其工业、制造业体系被战火摧毁殆尽,可谓是元气大伤。 反观美国,工业体系不但保存完整,还在战争期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军事方面也累积了丰富经验。 全球大部分国家还在战争之后的喘息之际,美国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迅速开启了全球军力扩张的征程。 战争红利为美国带来了雄厚的资本,使其得以大规模投入军事研发与建设。 喷气式战斗机、核潜艇、洲际导弹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器,纷纷从美国的军工生产线驶向全球各个角落,构建起美国军事优势的硬件基石。 上个世纪中叶,在美国主导下,囊括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北约组织成立,标志着美国在欧洲建立起绝对的军事影响力。 美国借此将欧洲盟友紧密捆绑在自身的战略战车上,在欧洲大陆实现了军事力量的深度嵌入。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维持着约800个军事基地及军事设施,宛如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覆盖各大洲关键节点。 从欧洲的德国、意大利,到中东的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再到亚太的日本、韩国等地,美国驻军无处不在。 这些军事基地不仅是美军兵力投送的前沿阵地,还承担着情报收集、军事威慑、干预地区事务等多重职能,随时准备为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出鞘。 美国与苏联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使得美国的军事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

10 months ago

最令美國難受的不僅是六代機,而是風洞落後20年,計算機無法模擬

六代机中方首发,高超音速导弹一款连着一款,爆震发动机多种方案并行,美国在中国学者的论文里发现,自己的计算机+AI仿真模拟风洞犯了原则性错误。 可以说,最令美国绝望的还不是六代机被中国定义,被中国超越,而是他们要想追平落后的风洞,最少需要20年时间。 风洞是飞行器研发和验证的重要装置,美国依靠着先进的计算机集群,加上独步天下的软件技术,就以为可以替代实体风洞。 但是, 直到2023年,一位中国科学家在撰写论文中提到,美国持续高超音速武器试射失败的原因,其实就在因为NASA主导建立的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模拟分析软件“Vulcan-CFD”或存在致命缺陷,因为其无法精确预测飞机表面化学成分和温度变化。 因此,美方的LRHW和ARRW滑翔高超音速导弹与HAWC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在研制方面存在各种问题。 而美方早就禁止包括中方在内的多个国家使用Vulcan-CFD软件,他们自己严重依赖该类软件模拟,但是其中并没有考虑飞行器表面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变化,这直接导致高超导弹鼻锥上的材料根本无法在高温下实现光电信号采集和通信。 其实,论文也就顺便提一下,美方在风洞方面的缺失其实他们自己已经知道了,只不过没有人提出来。中方则一直坚持不断提升风洞模拟能力,在建成JF-12风洞之后,再次建设了JF-22激波风洞,获得了30马赫以下空天飞行器的模拟能力。 钱学森给美国带去了第一个风洞项目,美国人不以为然,等到钱老回国搞2.75马赫风洞的时候,美国人用了30年才追平。 而钱老的学生们,早已经在各种驱动方式下研究风洞,不断超越了。美国到了90年才研究出纸面意义上15倍声速的LENS风洞,然后又开始止步不前。 最新消息是,美国圣母大学建造了一个10马赫的风洞,技术相当于我们20年前。需要指出的是,除了钱老的徒弟们,郭永怀的徒弟俞鸿儒院士,以及他的徒弟姜宗林等,沿着老一辈的梦想脚踏实地一步步建立了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摇篮——30马赫激波风洞! 中方六代机试飞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时,美西方很多专家在分析它们的气动外形,唯独中国网友最淡定,一个劲地问速度能不能超过4马赫,能不能直接实现空天往返。 因为他们清楚,中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都是风洞“吹出来的”,软件模拟也只是设计和验证中正常的一环。 再说了,没有先进的风洞,就没有数据来源,完全靠计算机模拟,其实都是理论推测,缺乏实际数据校验。 所以,看到网传的所谓六代机,很多资深军迷觉得,这不是真正竞标的六代机,只不过是成飞/沈飞研发出来验证的机型,随着我们在爆震发动机方面的突破,三发构型实现空天往返,才是最终的选定机型。 钱老最大的梦想是“一个小时打遍全球”,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高超音速”的概念,因此这也成为了我们航空、航天人彻底领先的梦想之一。 如今六代机,或者各种无人机层出不穷,除了咱们的材料、通信、雷达等技术的不断提升,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风洞。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想象力。

10 months ago

印度為啥總想霸占西藏?一旦西藏丟了,中國或將面臨沒水喝的災難

前言 在与中国的较量上,印度总是心高气傲,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和中国比肩。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印度却是追赶不及。 这也导致,印度对中国不太友好,甚至在历史上,双方也因为边境问题产生过摩擦,即使双方签订协议,印度依旧虎视眈眈。 而说到印度究竟想要干什么,这就不得不提到西藏,西藏资源丰富,更是多条河流的源头,一旦控制住这里,那可就是有没有水喝的大问题了。 印度的盲目自信 一说到印度,基本上很多人都会想到人口多,面积大,也正因为如此,印度有些时候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在世界上举足轻重。 但印度这种是不是盲目自信呢?他们真的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强大吗? 印度的自信,往往来自于他们的一种错觉。在印度眼里,自己是南亚的“领头羊”,是继西方国家之后,最有可能对抗中国崛起的大国。 印度人有时甚至觉得,中国不过是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自己不一定会输。 而且,印度曾经一度在殖民时期“脱贫致富”,勉强挤进了世界的发展行列,这让他们对自己有一种过度的认同感。 然而,真正的印度与他们的自信之间,却总是有一层薄薄的差距。 印度的城市化程度较低,尤其是农村依然贫困,几乎有数亿人口的日常生活都在苦苦挣扎。 相比之下,中国这些年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再加上中国在科技、军事、以及其他多个领域的突破,印度似乎就成了那个站在中国影子下,暗自想超越的角色。 尽管如此,印度似乎总有一种傲气,尤其是面对中国时,总是表达“我们跟中国一样强”的想法。 有些印度高层甚至认为,西方世界对他们的支持比对中国的支持要多得多。但放眼全球,现实中印度的各种问题才是真正的困扰。 也是因为印度与中国的差距,导致它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这就不得不提到青藏高原。 说到青藏高原,最直接且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水源。你应该知道,黄河、长江、澜沧江等中国的三大母亲河几乎都源自于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重要性 它直接决定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与流向。如果有势力能够控制青藏高原,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操控这些水源,进而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10 months ago

吃定美國了?印度外長訪美剛回國,莫迪就把巨額軍火訂單給了普京

据《环球时报》报道,印度外长苏杰生去年底对美国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这是自美国总统大选后,印度高级官员的首次访美。随后,印外交部的声明称,苏杰生将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讨论关键的双边、区域和全球问题。显然,苏杰生选择在这时候访美,显然不只是与布林肯讨论相关问题那么简单。根据印媒的猜测,苏杰生可能还与美国候任政府成员会面。 显而易见,自去年以来,印度与美国之间的“准盟友”关系,因俄乌冲突问题而陷于极为尴尬的境地。所以说,苏杰生此次对美国进行长达6天的访问,与即将卸任的布林肯会晤,可能只是一种政治烟幕弹,其主要意图应该就是以此为借口,与美国即将上台的政府团队展开接触,为未来在美国政府更迭后的美印关系发展打好基础。 即便如此,但在俄乌冲突背景中,印度似乎没有将美国有关“谴责俄罗斯”的要求放在眼里。相反,苏杰生刚结束对美国访问回国后,新德里就做出一项令华盛顿感到恼火的决定。据上观新闻报道,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近期在访问俄罗斯时称,印度已开始与俄罗斯方面就一份价值40亿美元的军购合同进行商讨,计划引进俄制“沃罗涅日”系列战略预警雷达系统。 实际上,辛格此次对俄罗斯的访问,不只是跟俄方就购买俄制预警雷达事宜进行讨论,更重要的是,他还出席俄罗斯为印度建造导弹护卫舰的下水仪式,向外界展示俄印两国之间在军备交易方面,并没有因西方对俄孤立政策而受到影响。在美欧国家积极向印度兜售包括预警雷达、战斗机在内的武器装备的当下,新德里却准备将价值40亿美元的军事订单送给了俄罗斯,这是美国相关武器装备性价比不如俄罗斯同类装备? 其实不然,苏杰生在美国政府即将更替的敏感时刻,对美国进行长达6天访问,说明新德里不会因为印度恢复对俄军事合作,以及改善对华关系而与美国翻脸。事实上,印度舍弃美制雷达而选择购买俄制雷达系统,其实就是不想在军事领域上受制于美国。至少,莫迪政府不想和日韩澳等美国盟友那样,把进口武器的“鸡蛋”全放在美国这个篮子里,以避免在安全领域上受制于美国。 在美俄关系势同水火的背景下,印度执意购买俄罗斯雷达系统,就不怕惹怒美国?实际上,如果印度害怕惹怒美国,他们就不会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等产品,更不会将从西方获得的“军民两用”产品和设备卖给俄罗斯了。所以说,印度这时候将巨额军火订单交给俄罗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吃定美国”了。 原因很简单,印度是美国所谓“印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即便是印度在与俄罗斯进行大宗商品交易时,根本就没将美欧国家对俄制裁规则放在眼里,但美国也不敢与对待中国和伊朗那样,动辄就制裁伺候。另外,在美国制裁俄罗斯武器出口的背景中,新德里仍坚持继续与俄罗斯进行武器交易,就是对美国不信任的一种体现。 毕竟,美国之前曾被指支持印度反对派,里应外合在其国内发动颜色革命,目的就是“推翻莫迪政府”。显然,对于莫迪政府而言,像美国这种所谓的“准盟友”,印度如果像日韩等国那样,把国家安全战略建立在与美国“同盟”基础上,结果无异于在出卖国家主权和尊严。

10 months ago

8年前,日本無意間幫了中國大忙,困擾中國30年的難題解決了?

说到日本,能想到的除了他们对中国国民残酷的毒杀、毫无人性的人体试验、性奴役外,还有他们屡次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让人咬牙切齿。日本这个民族在我们看来,毫无是处,就应该消亡。可这终究还是主观意念,日本在掠夺他国后又抱住了美国爹的大腿,在经济、政治、军事排名都很靠前。 弹丸之地的日本,各种资源都是匮乏的,自己家没有,那就去别人家要,日本从来都是这么做的,它的美国爹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得到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使用的钴矿石,日本人斥巨资在矿藏含量最丰富的非洲刚果(金)进行勘探,终于日本人勘探到了储量丰富的钴矿,却最终没能从刚果(金)手里收购,而是被中国企业收入囊中。而三十年致力于大力发展航天工程、新能源的中国常年受到钴资源匮乏的困扰,终于解了燃眉之急,近几年,中国的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钴能源的丰足。 钴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影响中国的新能源及航空领域发展进程?中国为什么能得到这个资源? 钴及其分布 钴,元素符号Co,原子序数是27 ,它是一种硬而脆的金属,熔点1500℃左右,沸点约3100℃,钴有很多特性,在高温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强度,并且具有较低的导热性和导电性以及较强的铁磁性。 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广泛,在铁、铜、镍等矿石中都含有微量的钴,而天然水、泥土和植物中也能找到钴,独立的钴矿物是很少的,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0.0025%,可以说,钴是一种非常稀缺的矿物资源。 钴存在的形式有三种,钴矿物、钴化合物和游离钴,其中最常见的是钴化合物,本文开头收入中国企业囊中的那个钴矿,就是铜钴矿。 钴在全球各国的分布严重不均匀,2020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当年度资源总量700万吨,其中刚果(金)就占了50%,约360万吨,澳大利亚占20%约140万吨,我国的钴资源最少,但是消耗量最大,几乎90%的钴需要依附海外来源。 钴的用途 在我国,钴的用途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主要都是用作绘画的颜料添加剂,如唐三彩和青花瓷,而在古罗马和古希腊,则是用来制作有色玻璃。 目前,我们国家的钴主要是用来制造电池和航天器,医疗器械等。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呈井喷状态,也是因为有了钴。 据2021年统计的数据,当年我国钴的消费量约12万吨,其中电池就占87%。 如何获得钴资源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钴在非洲刚果(金)和刚果(布)的分布总量是最大的,按照我们朴素的经济学理论,掌握了资源最多的刚果,本应该在钴矿的交易中获得大量的外汇,从而提升自己国家的经济实力。 事实上的刚果,人民生活困苦,食不果腹。曾经的刚果随处可见在矿场劳作的童工,而最先与刚果进行交易的西方国家,比如美国和比利时,他们以极低的价格从刚果获得了钴和铀,还获得了大量的象牙、橡胶、黄金和钻石,甚至是人,非洲的工业发展是踩着刚果人民的血肉上走出来的。比利时还在大肆开采橡胶的时候,杀死了刚果的1000万人民。 西方国家花钱从刚果获得钴等稀有资源,这些钱却被当权者拿来挥霍,而不会用在国家的建设、人民的衣食住行上,给的越多,人民的生活反而就越辛苦和悲惨。因为矿产的劳动量会越来越大,而工人的劳动力却越来越廉价。 和这些西方恶魔相比,我们国家则是采用的是双赢的合作方式。 2008年,中国和刚果达成了资源交换协议,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帮助刚果建立一些列的基础设施,而交换得来的是刚果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钴矿资源。 我们国家承诺要帮刚果建设公路、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作为交换,刚果则同意中国在其钴矿上开发。很快,许多中国企业来到刚果,其中就有洛阳钼业。从“要致富,先修路”入手,相继援助刚果建设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水电工程。…

10 months ago

美國實力不止靠航母,隱藏實力令人擔心,一旦出手中國如何應對

前言 近年来,唱衰美国似乎成为了国内舆论的一种潮流,说除了航母没啥可怕的了,然而,这种观点绝对不能盲目相信。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准确评估对手的实力至关重要,过分轻敌历来是国家对抗中的大忌。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实力绝对不止航母。 那么,我们是否低估了美国的军事、经济和科技实力?美国到底还隐藏着一些什么优势? 军事分布体系成熟 海湾战争爆发前,国际社会普遍低估了美国的军事实力,然而,战争的进程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 美军展示出的现代化战争能力令世界震惊,精准打击、信息化作战、联合作战等先进理念和技术的运用,使得这场战争成为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如今,我们似乎又面临着对美军实力的误判风险,有些人过分轻视美国的航母等武器装备,认为这些庞然大物已经过时。 殊不知,美国仍拥有11艘航母舰队,在全球部署着数百个军事基地,仅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军就部署了超过六成的军力。 美国的六大战区——太平洋、欧洲、北方、中央、南方和非洲,平均每个战区都配备了两艘航母,足见其全球投射能力之强。 除了庞大的水面舰队,美国还拥有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及数量可观的攻击型核潜艇。 这些"海底幽灵"静静潜伏在深海中,随时准备执行各种任务,它们的存在,为美国的战略威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回顾历史,二战时期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决定震惊了全世界。如今,美国可能的非传统作战方式同样值得警惕。 有分析认为,在未来冲突中,美军可能会放弃传统的海军优势,转而依靠陆军进行突袭式打击。 看过一个博主的文章说,针对中国,美国还在研发所谓的"低当量"核武器,意图利用远程导弹等武器进行突然袭击。 核武器的威力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的"低当量"之说,无论当量大小,任何核武器的使用都将对人类和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伤害。 即便是所谓的"小型"核武器,其破坏力也远超常规武器,更不用说随之而来的辐射污染和长期生态影响。 美国军事实力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容小觑,从海陆空天到网络太空,美军在各个领域都保持着强大的存在。 他们不断更新战略理念,研发新型武器系统,始终走在军事科技的前沿,即便在某些领域可能落后,美军也有能力迅速追赶并实现赶超。…

12 months ago

東風導彈打十萬噸核航母,直接命中都打不沉?模擬結果讓美軍心涼

东风导弹能击沉美国的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么? 对于这个问题,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曾刊登过一篇论文,模拟了反舰导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对航母的破坏力。 反舰导弹足以摧毁航母 这篇论文的模拟结果足够让美军心凉。因为根据论文结果,即使是小当量的反舰导弹,若直接命中航母,也足以让航母甲板和内部隔舱变形。 相关论文截图 如果是大当量的反舰导弹,比如东风26这种,如果直接命中航母后在其内部爆炸,那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影响整艘航母,让整条航母的结构都变形。 也就是说,一枚大当量反舰导弹直接命中航母,根本不可能出现打不沉的情况。因为一艘航母如果整个船体结构变形,基本就没有维修的价值了。 这就跟出了车祸的汽车一样。一辆汽车如果只是出了轻微车祸,把某个部位撞凹陷进去了,那这辆车还有得救。 但如果这辆车直接车头稀碎,A、B柱变形,前驾驶舱直接和后面的座椅挤压在了一起,那这辆车只能拿去报废。 反舰导弹打击航母模拟结果 事实上现代军舰都是非常脆弱的,从航母出现后矛的发展速度就远大于盾了。 二战时期的战列舰加装厚重的装甲,是因为战列舰时代的军舰主炮只能在海平面角度上作战,只能打击敌方军舰的侧面。 但到了航母时代,航母上的舰载机使得海战从二维平面作战变成了三维作战,可以从敌方军舰的脑袋上打击对方。 不管是战列舰也好,航母也罢,可以在舰体侧面加装装甲,但军舰的顶部却没法装上装甲。 战列舰 这使得敌方如果从军舰顶部发起进攻,这艘“脆弱”的军舰会直接被破坏掉舰岛或者是飞行甲板。 在现代海战领域,不管是航母的舰载机还是反舰导弹,都是可以从敌方军舰的脑袋上方发起进攻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的这篇论文,模拟的就是中国的反舰导弹从美国航母顶部发起进攻,然后对对方飞行甲板完成打击。 二战时期的战列舰侧面装甲能达到400毫米以上的厚度,但现代航母的飞行甲板厚度还不到50毫米。 航母飞行甲板…

1 year ago

世界上唯一沒有領土的國家,僅有的2棟樓還是租的,卻享譽世界!

无论国家大小,国土是国家存续的基础之一,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国土面积1,709.82平方公里,有最大的,必然也有最小的,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其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还位于意大利境内,是一个国中之国,但是这个世界上呢,竟然还存在没有领土的国家。 没有领土的国家,与梵蒂冈一样,位于意大利境内,他就是马尔塔骑士团,梵蒂冈虽然袖珍,但是至少还有0.44平方公里的领土,而马尔塔骑士团最奇特的一点就是没有哪怕1平方米的领土,它的国家范围就是两栋租来的大楼,位于罗马孔多地大街68号,一是大教长级政府行政中心,二是马尔他布,面积大约1.2万平方米,但是该土地的所有权是意大利政府,马尔塔骑士团仅仅是租用,因此每年需要向意大利支付昂贵的房租,目前有100多名马耳他骑士团的公民在这两栋大楼进行办公,还有约1.2万公民分布在世界各地。 尽管人数少,但是这里呢,也出过不少政客,比如西班牙前国王胡安卡洛斯意大利前总理弗朗切斯科科加西等,马耳他骑士团,全称耶路撒冷罗德岛和马耳他圣约翰主权军事医院骑士团,他的历史呢,比美国长得多,起源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虽然没有领土,但是马尔塔骑士团是联合国观察员,具备准国家性质,联合国也给予其一部分权限,马尔塔骑士团有自己的元首,可以组建行政机构,制定宪法,可以发行货币和邮票护照,但是该国民众呢,并不使用本国货币,因为国内没有什么生活机构,而且没有国土,国家人数也少,货币兑换也十分麻烦。 一个国家的存在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领土主权人民,马尔塔骑士团满足人民和主权的要求,但是却没有领土,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呢,它并不是国家,因此很多国家呢,并不承认其国家地位,比如芬兰瑞典等,但是马尔塔骑士团在国际上也不是孤立无援的,有104个国家与其建交,不止如此,马尔塔骑士团在欧盟还有驻欧盟大使,在亚洲就有6个国家与其建交,比如泰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尔塔骑士团也能称得上是一个国家,虽然马耳塔骑士团无领土的特点决定了这里不会有三产的发展,但是该国的收入呢,还不算低,收入来源主要是全球募捐,而且他们还出售爵位,一个爵位的售价呢,可以卖到几万美元,乐意为此买单的人还不少。 塔骑士团并不是一开始就没有领土,而是在战争中丢失了,1099年正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马尔塔骑士团也就起源于此,在出征前,天主教会宣扬中东地区遍地黄金,大量平民听信此言呐,加入远征军,进入中东后,一些人患上了当地的,流行病当时十字军被阿拉伯人围困,为了照顾伤员,杰拉德骑士成立了专门的医院骑士团来照顾病患,后来医院骑士团发展迅速,到了1110年已经在耶路撒冷拥有了一部分土土地和财产,并在1113年得到了教廷的承认,拥有了部分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 发展到了1120年,该骑士团已经成为了耶路撒冷王国的主力军之一,成为一个军事组织,发展为欧洲三大骑士团之首,同时这也是欧洲唯一一个存续至今的骑士团,当时医院骑士团的一个任务就是为天主教徒提供武力保护,后来耶路撒冷王国在阿拉伯人的攻击下逐渐缩小,1291年耶路撒冷王国遭到攻击,基本上被赶出中东,撤退到塞浦路斯,但是在阿拉伯人的攻势下,又在1309年进一步撤到了罗德岛,马尔塔骑士团在此期间担任断后的作用,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阻止穆斯林西扩。 1522年经过与奥斯曼帝国的长时间战斗后,他们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协议返回欧洲,但是当时的欧洲各国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纳他们,于是他们只能游荡在欧洲大陆,1530年在教皇和神罗皇帝的命令下,马耳塔骑士团奉命驻守马耳他岛,并在此建立了马耳塔骑士团国,马耳塔骑士团也因此得名,此时马尔塔骑士团的主要对手还是奥斯曼帝国,但是奥斯曼帝国并没有突破他们的防线,马尔塔骑士团在此后的200多年间一度控制了地中海的航海生意,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是1798年,拿破仑进攻马尔塔骑士团就此灭亡。 国家根基也被法国一举毁灭,1802年英法曾经签署亚棉条约,在这份条约中,两国承认马耳他岛的主权,在马尔塔骑士团,但是他们禁止其返回马耳他岛,马尔塔骑士团又开始了漂泊生涯,亡国之后,他们曾被沙俄收留,但是规模急剧缩水,直到1834年才开始在罗马重建总部,将重心放在了慈善事业上,马尔塔骑士团是为了基督教建立的,但是又一次次被基督教抛弃,至今马尔塔骑士团也没有放弃对马耳他岛的主权诉求,不得不说十分让人唏嘘。

1 year ago

中俄都沒料到!中東兩大“叛徒”浮出水面?伊朗被“反包圍”

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情,可能很多人一开始都没想到,中东地区的局势再一次变得复杂起来。 M国与阿联酋和沙特达成了一笔金额高达18亿美元的军火交易,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笔交易不仅数额巨大,而其中的象征意义更是引人深思。 这次的军火交易包含了12亿美元的军备和6.55亿美元的"地狱火2"。 光是这些装备用途,足以让人明白这笔交易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闹。 M国在这个时候选择向阿联酋和沙特出售如此大规模的军火,不仅仅是为了赚取经济利益,其背后的目的更是不容忽视。 大家都知道,M国一直是中东地区的重要玩家,与中东多个国家保持着深厚的经济和联系。 近年来中俄两国也不甘示弱,不断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两国不仅增强了与波斯湾国家的经济合作,还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外交和军事援助。 就在这种背景下,M国迅速出手,向阿联酋和沙特出售巨额军火,这无疑是对中俄的一次强有力的警告。 阿联酋和沙特这两个国家在中东地区有着重要的地位。 过去几年,他们尝试在中美(俄)之间寻求平衡,尽量从这两大阵营中获取最大利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军火交易显然是他们向M国靠拢的一种表现。 有人猜测,他们不再信任中俄,或者说认为支持M国会更加安全可靠。 这一变化影响颇深,或许将会改变整个中东的权力结构。 对于阿联酋和沙特来说,购买M国的军火意味着他们的防御系统将得到显著增强。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事实证明,现代战争中,装备精良的武器是取胜的关键之一。 M国出售的这些军火,不仅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相当实用。 因此,无论是对抗外部威胁,还是应对内部安全问题,阿联酋和沙特都显得更加从容不迫。…

1 year ago

就在剛剛!朝鮮半島大變天 金正恩下令反擊 朝鮮單方面炸毀連接通路

2024年10月15日,朝鲜半岛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朝鲜方面单方面炸毁了连接朝韩两国的京义线和东海线部分区间通路,这一举动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时间回溯至2024年10月15日,朝鲜方面突然宣布炸毁了位于朝韩军事分界线以北的京义线和东海线部分区间通路 京义线和东海线作为连接朝韩的重要交通纽带,曾承载着两国人民对于和平与交流的期待 随着半岛局势的持续紧张,这两条线路逐渐成为了双方博弈的焦点 此次朝鲜的炸毁行动,无疑是对当前半岛局势的一次重大冲击 自朝鲜战争停战以来,朝韩之间的军事分界线便如同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横亘在半岛之上 尽管双方曾试图通过和平对话与协商来解决分歧,但历史遗留问题、政治立场差异以及经济利益冲突等因素始终阻碍着双方关系的正常发展 朝韩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不仅体现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更深入到经济、文化乃至民间交往的各个方面 京义线和东海线作为连接朝韩的重要通道,曾承载着两国人民对于和平与繁荣的共同愿景 随着半岛局势的紧张与升级,这两条线路逐渐成为了双方博弈的战场 朝鲜方面认为,韩国在军事分界线附近的频繁军演是对其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而韩国方面则坚称,军演是维护自身安全与防御能力的必要举措 双方各执一词,导致矛盾不断升级 10月15日中午12时左右,朝鲜方面单方面采取了炸毁京义线和东海线部分区间通路的行动 据推测,此次行动可能采用了强大炸药瞬间引爆或精心策划的爆破方式,以确保行动的成功与突然性 朝鲜方面表示,此举是对韩国近期在军事分界线附近频繁军演的有力回应,旨在展示其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坚定决心 朝鲜的炸毁行动迅速引发了韩方的强烈反应 韩国政府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谴责朝鲜的挑衅行为 此举也导致韩国经济受损,贸易中断、人员流动停止,国际形象受到冲击,地区合作放缓 对于朝鲜而言,虽然此次行动展示了其强硬立场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但也可能面临国际社会的压力与制裁…

1 year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