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如何解決台灣問題?這一次,解放軍中將說了12個字,信號不尋常

9月17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防务部门和军队领导齐聚一堂。这是一个少见的场合,中方与美欧、俄罗斯以及亚太地区多国代表同台对话。 会场内,既有关于全球安全治理的宏大议题,也有关于地区冲突的话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退役中将何雷接受采访时,就台湾问题说出了引人注目的12个字—“将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胜利”。这一表态被外媒立即捕捉,并解读为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发出的最新信号。 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就必须从两个层面去看。一是军事层面。近年来,大陆持续加快军事现代化进程,从东风-5C到东风-61的公开亮相,再到航母编队和无人作战装备的成体系出现,这些硬实力的积累,本身就是对“台独”势力的震慑。何雷提到,不需要依赖所谓的“攻台专用武器”,常规装备足以达成目的。这不仅是在表明大陆对台军事优势的自信,更是强调一旦出手,将追求快速、低成本、体系化的胜利,不会陷入长期消耗。 二是政治层面。何雷特别强调,大陆“不希望有攻台的武器装备”,也就是说,和平统一仍是最优先的选项。但与此同时,他又指出如果不得不诉诸非和平手段,就要做到“最小代价取得最大胜利”。这种说法,既是对岛内“台独”势力的告诫,也是对美西方可能干预的一种警告。 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香山论坛召开的前一周,中美防长才刚刚通过视频通话,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少见地表示“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这在美国政界的口径中极为罕见,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政策的微妙转向。换句话说,美方一方面在亚太布置中程导弹、拉拢盟友强化军演,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释放缓和信号,避免过早与中国形成硬碰硬。这种对比,反而让何雷的12字表态更具份量,它不仅是在说给台湾听,也是在说给美国听。 同时,环顾当下的国际局势,俄乌战场陷入僵局,中东依旧动荡,欧洲安全承压,南海问题也在升温。菲律宾公务船才刚刚闯入黄岩岛海域,中方海警当场拦截。这些热点问题加在一起,使外界对台湾海峡的风险格外敏感。在这样的时间点,中国大陆通过一位退役中将之口释放战略信号,这是一种精准拿捏,分寸把控得当,却足以震慑各方躁动势力。 与此同时,外媒的报道则显得格外敏感。《路透社》直接指出,这12个字“可能代表中国大陆在统一问题上的底线更加清晰”。《日经亚洲》则认为,这是对外界“战略消耗战幻想”的一记泼冷水。换言之,中国大陆已经在谋划一种高效、果断、避免陷入泥潭的解决方案。 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层含义。何雷反复强调,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而是人。这句话其实指向了中国大陆长期坚持的战略思路,最终解决台湾问题,靠的不仅是军力优势,更是政治决心、战略定力以及国内的社会凝聚力。这种综合因素,才是“最小代价”的真正内涵。也就是说,胜利并不单单意味着在军事层面,还意味着如何在国际层面化解阻力,如何最大程度减少两岸对抗和撕裂。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何解决台湾问题?这12个字已经给出最明确的的答案。中国大陆仍然坚持和平的最大诚意,但也展示了不放弃武力的最强底气。信号不寻常之处在于,它明确强调将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胜利”,这让外界意识到,一旦形势逼迫,中国大陆不仅有准备,而且有办法。它也提醒美国,越是频繁在亚太挑衅,中国大陆的决心就越会坚定。

2 hours ago

百億軍費打水漂!以色列司令怒了:這仗再打下去,全國都要破產!

以色列,正被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拖向深渊! 百亿军费如泥牛入海,国防预算飙升至GDP的18%,全国经济濒临崩溃。 军方司令怒吼:再打下去,国家将彻底破产! 高层裂痕已无法掩盖,军心民心尽失,内塔尼亚胡的政治豪赌,正将这个国家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以色列正站在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上,一场旷日持久的军事行动,正把整个国家拖入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渊。 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强硬决策,在国内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层内部分歧严重,军心民心动荡不安,一场席卷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的全面危机,已然降临。 在一场长达六小时、气氛紧张到极点的安全内阁会议上,军方负责人埃亚尔·扎米尔中将终于忍不住了。 他当着总理和一众高级部长的面,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如果执意全面攻占加沙城,以色列将陷入一场代价高昂且毫无希望的军事统治。 这番话,无疑是给内塔尼亚胡的强硬路线泼了一盆冷水。 不只是军方,就连一向神秘的摩萨德情报机构负责人和外交部长,也对总理执意推进的攻势持保留态度。 他们与军方高层站在一起,认为临时停火才是解救人质的最佳途径,这比一场看不到尽头的军事行动要现实得多。 外交部长更是忧心忡忡,他直言,加沙平民伤亡数字的不断攀升,正在让以色列付出沉重的“外交代价”,继续打下去只会让国家深陷泥潭。 高层官员们对总理迟迟拿不出一个清晰的战争终局规划,感到极度沮丧。 这种分歧早已不是秘密,此前,前国防部长就因为公开警告政府正将以色列推向全面占领的绝路而被解职。 紧接着,前国内安全局局长也因指责内塔尼亚胡故意拖延停火谈判,丢掉了自己的职位。 军队内部的分裂同样触目惊心。军方负责人之所以反对全面占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兵员已经严重不足。 预备役人员在近两年里被反复征召,早已疲惫不堪。 一名预备役中校甚至公开发布了拒征令,拒绝再次踏上战场。有预测显示,未来可能会有多达三分之二的预备役士兵拒绝参战。 总参谋长更是带着41名军官联名上书,痛批加沙行动是“无底洞式的自杀”,结果换来的是国防部长一夜之间解职了27名军官。 军事行动的代价,已经远远超出了想象。…

1 week ago

九三閱兵後,美國防戰略重大轉向:不再對抗中國,有更重要的事

自中国举办九三阅兵活动之后,五角大楼的动作可不少。美国总统宣布,将国防部改成战争部,并下令重振美国军队。近日,五角大楼还起草更新一份《国防战略》,内容有重大转向。那就是建议不要把重点放在应对所谓“中国首要威胁”上,而是优先保护美国本土和西半球安全。未来国防战略将重点聚焦于国内和地区任务。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国防战略都将“遏制中国”视作五角大楼工作首要任务。美国炒作那么多年的“中国威胁论”,是美国为了将中国塑造成一个“邪恶的敌人”,但它知道中国威胁不了它。但现在不提“中国威胁论”,不是因为良心发现或者友好,而是中国真的能威胁到它了。五角大楼起草的新战略节点很有意思,这是美军看懂9.3阅兵之后的“军事收缩主义”,看来这些天五角大楼的班没白加。 其实自拜登政府时期,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开始,美国就进行了战略收缩,试图将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专注于遏制中国。然后俄乌冲突,美国经常强调自己能够保持两线、多线作战能力,还想将俄乌战场与亚太局势挂钩。但结果就是,特朗普上台后又进一步收缩,包括扬言吞并格陵兰岛、加拿大,以及把墨西哥湾改成“美国湾”,并且试图抢夺巴拿马运河,这一系列动作看似扩张,但其实就是战略收缩,回归到门罗主义,似乎想拿委内瑞拉杀鸡儆猴。近期,美国和委内瑞拉局势急剧紧张,五角大楼调动数千名国民警卫队,还派多艘军舰和战机前往加勒比海地区拦截毒品,以打击毒品为由,扬言要军事袭击委内瑞拉。 美国军方还宣称,在公海击毙了11名委内瑞拉“阿拉瓜火车”的疑似成员。之后,两架委内瑞拉F-16战斗机飞越美国驱逐舰上空,进行武力展示。谁都知道最大的贩毒组织是谁,美国打击毒品也是太讽刺了,谁都知道这只是借口,真正原因是委内瑞拉有巨大储量的石油。但现在看,美国连“后院”都快掌控不住了,对委内瑞拉也是迟迟下不了手。 美国战略收缩是必然的,只不过没想到才没几年,美国又要从亚太地区转移到本土防御,这收缩速度确实快。哪怕在阅兵前,美国还没放弃在亚太地区挑衅,持续与韩国、菲律宾等国联合军演,施压威慑。但阅兵后,五角大楼立即转向,足以可见9.3阅兵的意义及影响是越来深远的,才让美国立即下定了收缩决心。多年来美国精心构建了三道岛链试图封锁我们,结果发现自己成了人质,被反包围了。 说实话美国布局印太战略多年,如果真的果断后撤收缩,那特朗普确实挺狠的,真的能把伸出去的手缩回去,形成蓄势待发拳头的那就更不得了了。从军事战略角度上说,是从“进攻型”战略转变成“防守型”战略,是战略模式上的转换,不代表美国认输。 其实还应该警惕的是,美国从掌控变为推手,权力出现真空总得有地区强国填补,世界将迎来一个动荡时期。简单说,美国将伪装成二战前的模样,养精蓄锐待天下纷争伺机而动,再出来摘桃子。可是现在的美国还有这种魄力吗?斗争仍在持续,一切都不能放松,只不过我们现在更有底气了。

2 weeks ago

美軍擬在日部署中程導彈,日本有了底氣?防衛省渲染高超彈測試

根据美国太平洋陆军发布的信息显示,美军计划本月在日本部署陆基中程导弹系统,美国是借口和日本举行联合军演,为此在日本进行相关武器的部署。在美国宣称拟定在日本部署中程导弹的时候,日本已经颇有底气的节奏,根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防卫省再次渲染日本研制的高超音速导弹的测试过程,从日本公布的信息来看,日本已经进行了两次高超音速导弹的测试,并且都是在美国展开的行动。日本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是一点都不装,公开宣布研制相关的武器。 根据烽火前站掌握的信息显示,美国太平洋陆军之前已经借口在菲律宾举行“肩并肩”联合军演,为此已经在菲律宾进行了陆基中程导弹的部署,从菲律宾公布的信息来看,美国太平洋陆军并没有将高超音速导弹撤离的计划,为此很有可能是要在菲律宾长期部署,从而积极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美国撕毁《中导条约》,实际上是在为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提供基础,如今美国是一点都不装,也是因为美国的步步为营,如今日本也是采取了步步紧逼的态势,开始了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制。 实际上日本不仅仅有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制计划,而且已经有部署1000公里射程的12式反舰导弹增程改进型号的部署计划,并且是在九州的熊本县部署,从而可以建立对于解放军的威慑。日本研制的增程型反舰导弹,已经脱离了反舰导弹的范畴,更为直接的是属于一款远程攻击巡航导弹,从而凸显了日本的险恶意图。美国撕毁《中导条约》,也是让日本有了机遇,为此积极推动远程打击武器的研制,包括高超音速导弹等。 最近日本自卫队在参加澳大利亚举行的“护身符军刀”联合军演的时候,就有公开亮出12式反舰导弹,并且还有实弹射击科目的演练,同期美国太平洋陆军已经亮出了陆基高超音速导弹,从美国五角大楼的规划来看,相关的高超音速导弹,也是会在亚太地区部署,从而显示了美国的战略部署重点。也是因为美国的军事部署的动作,让作为美国铁杆盟友的日本已经飘飘然,为此就有了公开炫耀高超音速导弹的局面。和传统的导弹相比,高超音速导弹具备更为强悍的突防能力,为此已经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武器系统之一。 日本已经多次进行高超音速导弹的测试,并且和美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不过日本却会选择不同的时机来公布相关的测试,如今在抗战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日本公布相关的高超音速导弹的测试,已经颇有针锋相对的节奏,因此对于日本是不能有任何幻想的。日本至今都没有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同时日本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因此要对日本保持高度的警惕。

3 weeks ago

俄烏還未停火,美已物色好“第二個烏克蘭”,中方不許北約來亞洲

俄乌还未停火,美已物色好“第二个乌克兰”,中方不许北约来亚洲。俄乌战役还没有彻底结束,不料华盛顿已经物色好了乌克兰的“接班人”?而面对北约势力的扩张,我国表示不允许也不欢迎北约组织扩张到亚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俄乌战役现在还没有结束,华盛顿恐怕是已经物色好了乌克兰的“接班人”,而这个接班人就是亚美尼亚。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亚美尼亚呢?首先在关系上,要知道亚美尼亚原先在国际外交的版图上和俄罗斯可谓是十分交好的关系,亚美尼亚曾将俄罗斯视为集体安全条约体系中的战略支柱。 但当冲突危局迫近时,莫斯科的沉默回应犹如一柄淬毒的利刃,彻底刺穿了高加索国家对传统盟友的最后期待,这种背刺般的寒心彻骨感,正重塑着南高加索的地缘政治版图。 而在此之后,亚美尼亚便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先是开始表示自己的态度,表示自己先前不应该将希望都加注在俄罗斯的身上,由此可见亚美尼亚是受了多大的刺激。 其实这也不能怪亚美尼亚对俄罗斯失望,因为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纠葛已经存在了多年,两国之间一直都因为领土问题而发生着纠葛。 在2023年爆发的地区冲突中,俄罗斯的援助迟滞直接导致亚美尼亚丧失了对该领土的实际控制,这无疑加深了亚美尼亚方面的挫败情绪。 因为该地区的掌控权的获得,不仅仅意味着亚美尼亚能够继续拥有该地区的处置能力,更是还意味着在战役之中,自己是拥有战胜阿塞拜疆的能力的。 可就是因为俄罗斯的不及时援助,导致这一切都成为了泡沫,甚至是还成为了其他国家嘲笑亚美尼亚的理由,因此对于亚美尼亚来说,这场战役中的俄罗斯的作为是亚美尼亚所无法原谅的。 即使是俄罗斯当时或许深陷在俄乌战役之中,又或者是俄罗斯当时的处境也是困难无从支援的,那也从根本上难以抵消亚美尼亚的不满。 随着冲突余波平息,高加索地缘版图正经历深刻重构,亚美尼亚不仅对俄方主导的联合军事行动频频亮起红灯,更在经贸协作领域构筑起无形壁垒,此举直接导致两国传统盟友关系遭遇历史性寒流。 在俄亚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亚美尼亚不仅对俄罗斯的外交立场表达强烈不满,更积极寻求与美国主导的北约体系建立战略互动。 毕竟对于亚美尼亚来说,如果失去了俄罗斯的话,那么要找一个能够再度让自己依附的国家,能够有实力保护且带领自己发展的国家,最好的就是北约组织。 而当前地缘格局演变与乌克兰危机呈现出惊人的战略映射,这种态势发展使得亚美尼亚正逐步滑向地缘博弈的暴风眼。 因此基于其近期外交转向轨迹与安全架构调整,它极有可能成为继东欧变局后,亚欧大陆另一端的地缘震荡发源地。 不过不一样的是,原本作为安全保障方的俄罗斯可能退居二线,而中国或将被迫直面北约势力触角向亚太延伸的战略挑战。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早在中方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框架时,就已明确划定红线:坚决反对任何域外军事同盟在亚太地区扩张势力范围,此举既是对区域安全架构的维护,更是对地缘政治博弈新形态的预警性回应。 所以亚美尼亚是否能够真的和北约扯上关系目前还不好说,那么屏幕前的你认为亚美尼亚最终是否会和北约扯上关系呢?

3 weeks ago

一頭撞斷美國「龍脈」?印度果然沒有讓人失望,美國損失慘重

这几天,美国发生了一个非常讽刺的事情。一心想利用印度来牵制中国的美国人,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印度人作为“盟友”的破坏力,可能远超敌人。就在日前,印度人一头撞断了美国“龙脉”。 根据美国马里兰州“交通委员会”发布的消息显示,该州最大城市“巴尔的摩市”的一座桥梁,“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因为船只撞击,发生整体性坍塌,桥梁上多辆汽车和行人落水。但是,当地官员对于伤亡人数一直模棱两可,不知道是查不到,还是有些东西不敢深究,想要压热度。这也导致网上对于伤亡人数的消息,非常混乱。有说是20多人落水,也有说只有寥寥数人的,还有死了6人的。 不过,有一些侧面的消息,倒是反映出了这次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比如,美国有线电视台CNN的报道中提到,巴尔的摩市消防局将此事描述成“大规模伤亡事件”。此外,因为事故现场气温低,能见度也低,这些情况给救援人员带来了阻碍。 根据美国海岸警卫队的消息,撞击“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的船只,是一艘重达9.5万吨的集装箱船,名字是“dali”号。乍一看还以为中国的船,其实并不是,悬挂的是新加坡旗帜。而按照新加坡海事与港务局的说法,当时船上有22名船员,包括船长,全部都是印度人。 为什么说这次印度人一头撞断了美国“龙脉”了呢?从意义的角度上来说,这次被撞断的大桥,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正是以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的创作者姓名来命名的。而这片水域,也可以说是美国国歌的诞生地。而在经济角度上来说,这座“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横跨帕塔普斯科河,是美国695号洲际公路的重要枢纽节点,连接着美国关键港口巴尔的摩港。美国整个东北部的大型货物进出口,全依赖这个港口。这一撞可以说是让美国损失惨重了,几乎等于是撞到“龙脉”了。 挺有意思的是,印度人开飞机容易出事,开船也容易出事。这种因为船只操作失误导致的严重事故,已经不是印度人第一次干了。而且理由往往非常的离谱。 在2020年7月,日本一艘商船“若潮”号在毛里求斯触礁,导致严重泄露,进而引发了一场印度洋最严重的生态灾难。气的毛里求斯直接把船上的人给扣了。然后就发现,搞事情,果然还得是你印度人啊。在法庭上,印度籍船长交代,是为了能够蹭到岸边的wifi信号,擅自修改航线,让船只进入到了一片暗礁区。但在责任承担上,印度船长却认为自己的斯里兰卡大副有责任,因为自己当时一直在喝酒,自己的大副就应该担任起驾驶责任。 前两年,苏伊士运河不是被堵了嘛。当时西方媒体疯狂带节奏,将责任归咎到我国台湾。然而,虽然船是台湾的,但船上的工作人员却不是。想来大家应该有所猜测了,没错。当时的船长,正是一个印度人。

1 month ago

不聽中國的勸,在南部戰區司令致電後,法國航母堅持演練封鎖南海

最近,那个没有人能够在自己投降之前占领巴黎的法国,派出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编队,在接到中国南部战区司令的电话之后,依然大摇大摆地来到了东亚,并在1月23日开始,联合其他几个国家的海军,在南海周边举行三场重要的海上演习。 显然,对于中国南部战区司令在电话里告知他们的注意事项,法国人不以为然,并没有听进去。 中国的电话是打给法国太平洋海区司令的,双方谈了什么并没有公布,但根据推测,大概率是涉及亚太的安全和中国在南海的切身利益,让法国人悠着点。 因为法国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目的地是亚太,还要在南海周边举行各种海上演习,我们对戴高乐号在南海的动向表示关切,那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不管是哪个国家,一旦有外来军事势力到自己的家门口晃悠,肯定都不会视而不见坐视不理的。 要知道,这次来西太的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实力还是不小的。编队除了戴高乐号航母外,还有一艘福尔班号驱逐舰,两艘护卫舰普罗旺斯号和阿尔萨斯号,还有一艘补给船雅克舍瓦利埃号,在水下,还有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阵容是相当的强大。 对于这样一支不容忽视的外来军事力量,我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管的。 所以,中国南部战区司令和法国相关的人员通电话了解情况,告知我们的担忧和关切,劝法国人不要侵害我们的切身利益,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至于法国人如何对待我们的关切,听不听我们的劝,那就是法国人自己的事情了。 但从法国人达到西太之后的各种动作,显然,他们并没有打算听劝。 按照法国人公布的计划,他们将和另外几个国家的海军,分别在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举行三场海上演习,法国人宣称其目的是加强和这些伙伴国之间的协作,确保演习区域的海上安全。 话说,法国人远在欧洲,这里的安全,恐怕轮不到你们操心吧? 再看看和法国人一起参演的都是哪些国家。 在马六甲海峡的演习,除了法国航母战斗群,自然也少不了马六甲海峡周边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海军。 在巽他海峡的演习,和法国人一起演习的,是印度尼西亚海军。 而在龙目海峡,参加法国人主导演习的国家就多了,都是外来户,这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印度的海军。 就说里面的加拿大吧,军舰还不赶紧回去保家卫国,可别以后回去了得换国旗了。 再说这三场海上演习的位置,结结实实地把南海的出海口围了起来,也就是把南海的南部外围给包围了起来。其意图很明显,就是演习以后如何封锁南海。 从地图上看,南海从东北方向、东南方向再到南部,基本上是被巴士海峡、巴拉巴克海峡和这次演习区域的几个海峡围了起来。 如果在战时,这些地方被封锁的话,我们的海上运输线就危险了。…

8 months ago

2025驚天一墜!印度價值1億的無人機沒了,趕超中國野心慘痛失敗

2025年1月14日,印度自主研发的无人机Drishti-10,在万众瞩目的古吉拉特邦试飞中,意外失足,坠入博尔本达尔海域。 Drishti-10曾被誉为印度无人机技术革命之作、承载着无数期望。印度在这款无人机上投入了天价研发费,据称其国产化率也超过60%,是印度无人机的未来之星,但此次事故既让全世界质疑Drishti-10的技术神话,同时也暴露了印度发展高科技,所面临的挑战。 印度为何如此造势也想造出一款“国产无人机”?是否是想强势针对邻居的无人机强国——中国呢? 印度无人机Drishti-10无法跨越技术鸿沟? Drishti-10 最初由由印度阿达尼防务航天公司主导研发,并得到印度国防部的资金支持。该项目起步于2020年,并致力研发一款能够替代进口、满足印度军方需求的无人机。 项目团队从一开始便坚定“国产化”信念,誓言要通过Drishti-10这一项目,向全世界展示印度科技自主化的实力与成就。 Drishti-10设计,参考了以色列Hermes 900中空长航无人机(MALE UAV);其亮点包括全天候侦察能力、超视距飞行技术和长航时与高载荷能力等。Drishti-10搭载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SAR)与电光红外(EO/IR)传感器,据称能够在云层密布、强降雨等恶劣天气中,实现地面目标的精确识别。 通过卫星通信系统(SATCOM)与先进的地面控制站,Drishti-10 可以在超过250公里的范围内,执行远程侦察与监控任务。按照官方数据,Drishti-10 的续航时间可达36小时,最大任务载荷达到350公斤。 这些纸面参数,媲美甚至超过以色列的Hermes 900!然而,Drishti-10研发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飞控系统、雷达模块等技术瓶颈。印度因技术积累不足,核心部件多依赖进口或技术转让。实际的本土化部件,主要集中在外部机身及零配件,自主化水平远低于印度所宣称的60%。 投入巨额投资也无法填补的短板 2023年,Drishti-10首批测试取得进展,印度国防部对其前景充满信心。媒体称其为“印度航空工业的飞跃”,有军事评论员甚至将它与美国MQ-9“死神”相提并论。然而,进入实际应用测试阶段,问题就开始层出不穷。 项目启动四年期间,印度为Drishti-10无人机,投入了高达28亿卢比的经费(约合人民币2.4亿元);但大部分都用于技术转让费用与境外采购。其中飞控系统算法源自以色列,合成孔径雷达模块则购自欧洲公司,尽管印度工程团队试图进行本地化改进,但进入集成与测试阶段后,就开始频频出现问题。 据印度媒体报道,Drishti-10采用了一种国产化小型涡喷发动;在高负载情况下,容易产生熄火和功率输出波动,造成无人机失控。此外,该无人机的燃油供给相对简单,在高机动时容易供油中断;而这也可能是此次试飞坠海,最大的致命问题之一。 Drishti-10飞控软件在测试中,还出现过逻辑漏洞。由于算法优化不足,自动避障功能有缺陷,在面对复杂地形时,容易丢失目标追踪;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极大的可靠和安全隐患。在高动态环境下,Drishti-10的雷达与光学数据集成不稳定,难以实现精准导航,导致无法高精度定位和导航。…

8 months ago

山東艦突然遭遇電磁幹擾,055大驅火速展開電子戰,殲15前出查證

前言 数日前央视七套对外播放了《砺剑深蓝》专题纪录片,里边提到了2023年4月份,山东舰航母打击群,在台湾岛东部海域巡航时,遭遇到的一次“特大电磁干扰敌情”。 当时055奉命冲在航母编队最前方,打开舰载电子战系统对敌进行反制,同时全力运转雷达探测设备,找寻着敌人的具体方位,而后山东舰释放出多架挂载着实弹的歼15起飞,前去侦查敌情。双方交手数次,最终敌方的恶意企图被我们海军成功瓦解。 要不是这个专题纪录片,还不知道海军默默无闻的为我们挡下了这么多次危险,原来战争离我们真的很近。同时这件事也充分体现出055驱逐舰在航母编队中的带刀侍卫身份,今天咱们依据央视利剑深蓝专题片,再一次的聊一聊055万吨大驱。 二、055开展电子战的依仗是什么 此次与敌机开展电子对抗的055驱逐舰是106号延安舰,属于第一批建造的055万吨大驱。它之所以能跟敌机展开电磁战,并协助己方歼15前出查证,将敌电子战飞机驱离,都要归功于它身上搭载的综合射频系统。 这是一种以舰船为平台,汇集了预警探测,电子对抗,通信,识别以及导航等等功能的系统。它打破了过去舰船为了增强自身环境探测能力,而无脑给舰岛上加雷达的落后方法。 过多的雷达、电子战,通信设备交织在一起,会给整舰带来电磁兼容效果差,舰船隐身能力弱的问题,说白了就是雷达,通信,电子对抗设备所发出的信号,相互之间会打架,从而制约了各自的性能。 055的综合射频系统相当于把天线与射频前端等模块给做到了一个设备上,最大化的发挥这些设备的作战效能,进而达到最佳的作战效果。 055身上的综合射频系统作战性能具体怎样不得而知,但是从这次它与敌机开展电子对抗,全程还都不落下风,并协助己方歼15的优秀表现上来看,055的综合射频系统的性能相当优秀。 三、055的雷达探测系统有多出色 他能成为航母编队的防空核心力量,很大程度都是依靠于这个综合射频系统,而另外一个因素就是055身上的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 部署在舰桥上的是346A型S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4面硕大的天线阵面可以覆盖360度的空域,数据刷新速度非常快,对055掌控全空域态势非常有帮助,也是055对抗反舰导弹的核心探测力量。 而在主桅杆上还布置有新型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相比起S波段,X波段雷达的探测距离稍近一些,但是探测精度更高,可以给055的中远程防空导弹提供精确制导信息。 有了这两款雷达,055就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第二款实现双波段雷达概念的水面作战舰艇。除此之外军工还在055身上打了一些补丁,就比如C波段雷达,可以同时兼顾精度与探测能力,方便日后可以装备上红旗19反导拦截动能弹,同时055还有一款L波段雷达,属于是国产米波雷达的舰载版本,专门用来发现隐身战斗机。 它虽无法直接引导导弹攻击目标,但是却可以将目标信息,传输给S波段雷达。令其将雷达波束集中起来,探测目标方位,进而获得目标具体方位,然后引导舰载防空导弹,对目标实施拦截。 4种波段的雷达相互配合相互成就,共同发力让055成为现如今空情探测能力最强的水面舰艇,没有之一。 四、兵棋推演 但即便有这么强的雷达系统,咱们得科研人员还是觉得不够强。这两天南华早报指出,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大量兵棋推演后,得出美军只需发射10枚LRASM隐身远程反舰导弹,就能“击沉”我方海军航母编队里的驱逐舰。 虽然并没有提到驱逐舰的具体型号,但是老外们普遍认为我国科研人员说的就是055型驱逐舰。…

8 months ago

真沒想到沈飛還有“狠貨”,美衛星拍到後,五角大樓天又塌了

文/战海 中国近期接连曝光的两款疑似六代机,不但让深夜的五角大楼门口堵上了车,还让美国人破防连夜修改维基百科“指B-21为六代机”,美国甚至会因此放弃重型六代机计划。不过来自中国的“惊喜”还远没结束。据美国媒体《战区》网站最新报道,美国一家出售即时卫星图像的公司公布了一份拍摄于今年1月1日的中国沈飞厂区内的卫星图,又曝光了一款“狠货”,可能是沈飞正在研发的另一款六代机。这下,五角大楼刚“塌”了好几回的天,又得重新塌一次了。 (卫星图片拍摄到的模糊图像) 从这张卫星图上可以看出,这款飞机的造型和沈飞的“褐雨燕”造型六代机完全不同,虽然看起来同样采用了无垂尾设计,但其翼型更接近成飞“银杏叶”的造型。除了这标志性的菱形三角机翼外,其位于中央的机身上方,有两个安装于顶部的发动机短舱。在发动机喷管后缘,还有一个锲形轮廓,和成飞的“银杏叶”有所区别;此外,该机和成飞的六代机相比,机首位置更突出,翼身融合的设计并没有成飞六代机那么明显。 (这张不清晰的卫星图展示的飞机,身上能找到已经现身过的两款六代机的特点) 从该机黄色的涂装可以看出,该机处于原型机研发的“黄皮机”阶段,美媒猜测,该机是沈飞正在研发的另一款中型六代机或无人战斗机。由于目前该机的所有资料,仅有这一张不算清晰的卫星图,因此无法判断该机的具体信息。 (虽然翼型更接近成都的六代机,但沈飞这款黄皮机的机背有两个发动机短舱) 该机的出现让美媒又开始紧张,其对比了沈飞在研和生产的所有机型,并表示该机和此前的歼-11系列、歼-35以及刚刚亮相的沈飞六代机都有明显不同,只是和2021年时出现在成飞附近一处机场内的一款飞翼布局的模型有些相似,但仍然有很大区别。美媒称此前在中国的军用设施中出现一些“奇特的东西”不足为奇,这都是中国多年来稳步发展在任何无人军用航空体系现代化的成果。 (此前在成飞附近一机场发现的模型) 同时研发三款六代机,即使对于科技成果“井喷”的中国来说,似乎也并不是很有必要。从现有成功试飞的这两款机型来看,成飞的“银杏叶”除了可以携带空空导弹,还可以携带巡航导弹,对地发动精确打击,未来可以执行“战斗轰炸机”的任务。而沈飞的六代机设计,则偏重于空战,强调高机动性能,尺寸也比“银杏叶”更小,已经形成了“差异化”,似乎并不需要第三款的出现。 (沈飞已经试飞的六代机是一款重型机)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沈飞研发了两种构型的六代机,最终更重型的“褐雨燕”被选中,得以继续研发并成功试飞。而这款中型黄皮机,很可能在原型机概念阶段没能竞争过“褐雨燕”,因此被停放在沈飞机场北端主滑行道旁的一个小坡道上。我们不用担心因为“二选一”而造成这款黄皮机“被浪费”,研发该机所突破的技术壁垒,必然会应用在更多的机型上,为中国航空的高速发展做出贡献。 (美国防长奥斯汀) 而且这款黄皮机的完成度既然已经这么高了,不排除未来会进一步推动研发,甚至最终修成正果,达到类似歼-20和歼-35的“轻重搭配”的模式来使用,甚至改造成无人机或外销六代机,继续发光发热。

8 month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