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段时间的动作有点大。刚和法国拍板114架“阵风”战机,花了整整260亿美元,又转头和俄罗斯谈上了140架苏-57隐身机的合作,还打算在国内建生产线造上百架。 苏57 苏-57虽然在隐身性能上饱受争议,但再怎么说,也不是四代半战机能比的。一旦这两笔合同都落地,印度的空军实力会跳几个台阶,而巴基斯坦那边压力就大了。尤其是自“5·7空战”以来,印度始终没咽下那口气,军方一心想找回场子。伊斯兰堡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也只能提前做准备。 巴基斯坦明白,光靠手里现有的装备不够。早前孟加拉国花22亿美元买了20架歼-10CE,紧接着,外媒爆出巴基斯坦计划采购40架歼-35E隐身战机的消息,“亚洲隐身机竞赛”就这样热了起来。这事儿不是冲动。巴方的歼-10CE在那次空战中确实立过功,击落过三架“阵风”,外界甚至说可能更多。可那是几年前的事。现在面对以色列或印度这种对手,四代半战机已经不再稳占上风。歼-35E的加入,意味着巴基斯坦要从“防守”转向“威慑”,不再等别人动手才回应。 让他们真正警觉的,是以色列的那支空军。这个地方不大、人口才一千万的国家,却握着中东最强的制空力量。它已经部署了45架F-35I“亚迪尔”,是标准的五代隐身机。那种飞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只有0.065平方米,歼-10CE则在1平方米左右,差了十多倍。F-35I能在对方雷达探测前发动攻击,把歼-10CE的有效探测距离压到一半甚至更少。 过去的战例也看得出来,以色列的打法一向是“先空袭、后推进”——轰炸哈马斯、打击真主党、爆发伊以冲突、攻击胡塞武装,甚至空袭卡塔尔,套路都一样。沙特和阿拉伯国家都看明白了:未来要真打起来,拼的不是地面部队,而是谁能抢到天上的优势。 沙特当然算得精。它知道自己有钱没技术,于是干脆和巴基斯坦签下共同防御协议——自己掏钱,巴基斯坦出力。巴方有两亿人口,还有核武和远程投送能力,关键是它的空军体系比较完整,从红旗-9B防空导弹、ZDK-03预警机到“枭龙”和歼-10CE,都能衔接起来。对沙特来说,和巴基斯坦结盟,就等于多了一层防空护盾。这种“外包式安全”模式,正好反映了中东的新现实:有钱的不一定能打,能打的往往没钱,两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和平秀”也在上演。10月9日,欧洲和阿拉伯外长聚在巴黎,讨论特朗普提出的加沙和平计划,议题是重建和国际维和部队安排。听起来像是恢复秩序,其实更像是换个壳子的管控。根据方案,哈马斯必须彻底去军事化、交出人质、放弃加沙的管理权,由美方主导的“国际稳定部队”接管。方案里还有一条,被反复强调——哈马斯的地下通道要清干净,去军事化不是口号,是要把硬件一项项拆掉。表面上是停火,实际上是剥夺,一旦哈马斯被掏空,阿拉伯国家就会直接暴露在以色列的威胁下。 当地时间10月9日,马克龙在巴黎举行中东和平计划部长级会议 更要命的是,这份“和平计划”从头到尾都是美国的剧本。欧洲在俄乌战事上还得靠美国,阿拉伯在巴以问题上更没有话语权。卡塔尔虽然是美国的盟友,却依旧挨了以军的炸;巴勒斯坦更惨,被迫接受“去军事化”命运。美国和以色列一向是穿一条裤子,这场巴黎会议也不过是换个舞台继续唱戏。阿拉伯国家有怨气,却也不敢明着翻桌子。沙特只能另辟蹊径——把目光转向东方,找真正能说到做到的伙伴。 但现实摆在那儿。巴基斯坦虽说体系完整、经验丰富,可真要跨境支援沙特,面对以色列的F-35I,还缺最关键的一环。隐身机的优势不是软件升级能补的,歼-10CE的雷达性能再好,也会被对方的隐身能力压制。这是代际差距的问题,不是战术问题。要想打破这种不对称,只有引进第五代战机。而歼-35E,就是巴基斯坦能补上这块短板的唯一方案。 …
欧盟公布加税计划,针对外国钢铁,欧盟不仅要削减近一半的进口配额,还要加倍征收部分关税。此举暴露出欧盟保护主义抬头的现状,被视为效仿美国对华出招的体现。然而,在加税之前,欧盟先收到一个坏消息。那么,欧盟公布加税计划,究竟意欲何为?加税之前,欧盟又收到什么坏消息?当地时间10月7日,欧盟委员会对外公布一项提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外国钢铁的免关税进口配额,实施大规模缩减至1830万吨,这个数字和2024年相比,降低了47%;二是对于超出免关税进口配额的外国钢铁加倍征收关税;三是加强钢铁市场的可追溯性,避免相关交易绕开制裁。一旦该提案获得批准,将从2026年6月正式实施。 欧盟的这一提案,引发外界舆论热议,一旦措施生效,多国对欧洲钢铁出口都将受到影响。很显然,这将会对全球贸易秩序造成严重干扰,同时会对全球钢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破坏,这不仅不利于全球钢铁市场的稳定、健康、可持续运行,还会损害包括欧盟消费者在内的利益。 尽管欧盟方面宣称,此举是为了保护欧盟内部的相关产业,从而避免受到所谓“不公平全球产能过剩”的负面冲击,是保护欧盟相关战略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但依旧难以平息外界舆论。有分析认为,这是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证明,也是欧盟企图效仿美国对华出招的体现。 虽然在宣布加税措施时,欧盟没有明确提及中国,但不少媒体表示,这是欧盟针对中国钢铁的举措。近年来,欧盟钢铁产业需求疲软,生产成本高企,再加上欧盟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导致欧盟钢铁产业逐渐失去国际竞争力。更关键的是,在美国对欧盟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后,欧盟钢铁对美出口量大幅减少,进一步冲击欧盟钢铁企业。 面对这种情况,欧盟理应和美国解决双边关税问题,并通过加大投入来提升欧盟钢铁的竞争优势。但欧盟不仅没有躬身自省,反而试图把锅甩给中国。有匿名欧盟官员直接表示,中国是欧盟钢铁行业面临的“迄今为止最大的问题”。这种将导致欧盟钢铁企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归咎于中国,无疑暴露了欧盟试图模糊重点,掩盖自身战略失误的意图,充分展现了欧盟对中国钢铁行业崛起的警惕与敌视态度。 不过,在加税措施生效前,欧盟先收到一个坏消息。就在当地时间10月7日,英国钢铁工业协会总干事斯泰斯公开表示,欧盟的加税措施将成为英国迄今为止面临的“最严峻危机”。而英国商业贸易部也发表声明,要求欧盟紧急澄清该提案对英国的影响。还有报道称,面对欧盟的加税措施,英国将作两手准备,一边寻求欧盟的豁免,一边考虑采取“报复性措施”。 此外,韩国媒体也担忧,韩国钢铁的主要出口市场就是欧盟,在加税措施生效后,韩国钢铁产业将面临“巨大压力”。为表达韩方的立场和关切,韩方将和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会面,预计双方将在会面中进一步管控分歧,缓解紧张局面。 不难看出,针对欧盟公布对进口钢铁征税的计划,反应最为强烈的,不是中国,而是英国和韩国。由此可见,欧盟的加税措施是不得人心的。如果欧盟执意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很有可能会受到反噬。一旦多国决定作出反击,欧盟钢铁产业或将承受更严峻的压力。
美国作为世界霸主国家,自在美苏冷战中胜利之后,就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奉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美国的各大小官员也倚仗自己国家的权势,在世界各地危言耸听,盲目夸大美国的实力,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威胁。 2008年,美国的一位军事专家就曾这样预言:如果中美开战,美军能在15分钟内打击中国的任何目标。 这样的预言让世界震惊,但也为美国埋下了隐患,尤其是在中美实力不相上下的今天,这位军事专家的话,其实已经让美国沦为了全球笑柄。 美国专家的自信发言 纵观当前的中美局势,自今年5月中美经贸联合声明发布之后,中美之间的双边关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已经有了平等和美国对话的实力,甚至能够在重压之下让美国转变自己原本的强硬态度,转而和中国和谈。 这在几年之前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尤其是在特朗普第一次上任的时候,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之后,中国几乎没有立即还手的力量,导致中美关系一度陷入冰点。 如今的中国通过自己的强大实力扭转了中美对话关系,但在2008年的时候,美国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甚至一位美国专家扬言能在15分钟内打击中国境内任何目标。 这位所谓的美国专家就是约瑟夫·格利高里·迈哈内,出生在军人家庭的他从小就接受着军事教育,长大后更是考入了美国顶尖的军官学校。 到了90年代中期,迈哈内曾被派驻到韩国关注朝鲜半岛的动态,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注意到了中国。 迈哈内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言论,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他的确看不起中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经过长期的观察,他认为中国的增长速度之快让人震惊,美国必须早做打算,否则将有可能会被中国超越。 迈哈内在抛出这一观点之后,迅速在国内外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他是在盲目抬高美国的身价,也有人认为凭借当时美国的军事实力,想要碾压中国并不是一件难事。 而迈哈内之所以如此信誓旦旦,主要还是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作战计划。 迈哈内称,美国在中国周边拥有许多的军事基地和舰队,只要美国政府一声令下,这些军事基地和舰队就会全部出动,比如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美军基地,太平洋上的航母群等。只要这些基地和设备出手,中国将毫无还手之力。 迈哈内还特别表示,美国能够打击到的数量可能超过5万个,其中还包括一些港口,工厂等关键地区。 迈哈内说的胸有成竹,但实际上却经不起推敲。他发布这一言论的时间节点是2008年,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哪怕美国真的出击,中国也一定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反击。 更何况,虽然迈哈内看不起中国,但对于当时的美国政府而言,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绝对不可以轻易进行武力打击。 而到了2025年,迈哈内的话则更像是一种无稽之谈,虽然特朗普再次上任之后有意退出北约,将更多的兵力部署在亚洲,以此对俄罗斯和中国形成钳制,但实际上,中美之间的军事实力已经出现了差距,并且中国手中握有对美国的致命威胁。 迈哈内发言纯属无稽之谈 自今年5月印巴交火结束之后,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军事实力又有了进一步清晰的认知。…
前言 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国! 1979年,一小国靠着坐地降价,从中国购买了26架歼6战斗机。 不过他们并没有付全款,还留下了1700万左右的尾款。 当时我们对此并不在意,毕竟类似的合作方式在国际上非常多见。 可没想,之后这个小国却是死赖着不给钱,即便我国追债7次也毫无作用。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小国现在又咋样了? 老赖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一直有着“非洲之角”的称号。 它于1960年从英国殖民者手中独立,开始跟着苏联混,在苏联的大力支持下,日子过得也还算滋润。 但随着时间来到1969年,一切都变了: 索马里总统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在这一年被自己保镖枪杀,国民军司令西亚德·巴雷少将趁机发动政变,成为了索马里的新任领导人。 这人是个野心家,上台后大力扩充部队,不断向苏联讨要武器装备。 更重要的是,这人还不听苏联的话,强行在1977年7月发动欧加登战争,入侵了邻国埃塞尔比亚。 这可把苏联人气的够呛,直接选择放弃索马里,转头支持埃塞尔比亚。 就这样,一开始还大捷不断的索马里瞬间遭遇重创,输的一塌糊度,空军更是几乎全军覆没,急需补充战机。 但在这时候,索马里已经和苏联闹翻了,美西方的装备又太贵,因此只能将目光放在其他国家身上。 最终,索马里看中了中国物美价廉的歼-6战斗机。 于是在1979年,索马里国防部长萨马塔尔坐着飞机直奔中国,商讨购买战斗机的事,态度非常诚恳和友好。 而那时我国还非常贫穷,面对这么一位诚意满满的客户,自然不会拒绝。…
中国在对国际合作中,永远保持着诚意的态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促成合作双方的共赢。 但是曾经有一个国家,在和中国达成建造港口的合作之后,竟然会为了印度得罪中国,要中国归还这个港口99年的使用权,它自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可就在看到违约金后,还是选择了妥协。 这个国家就是斯里兰卡,早在2004年的时候,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就在印度洋的海啸中被严重摧毁,这对斯里兰卡这个小国家来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要知道,汉班托塔港作为中东、欧洲、非洲到东亚大陆的海运航线必经之地,距离国际海运主航线只有10海里的距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让斯里兰卡每年吞吐集装箱的能力,由600万个增加到2300万个。 但如今汉班托塔港被摧毁,斯里兰卡自身的资金有限,无法进行重新修建,于是在2005年,斯里兰卡新上任的总统马新达·拉贾帕克萨,提出了“马新达愿景”,为的就是希望重新修建该港口。 面对此次项目,印度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在2006年,斯里兰卡政府向中国提出了请求,希望中国企业能够伸出援手,而我国感觉到这个港口未来发展前景还不错,就答应了下来。 一年后,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竞标,后来经过将近7年的时间,汉班托塔港的重建项目的二期工程完成,前前后后共累计投资了14亿美元,并且在此期间,中国还向斯里兰卡提供了5亿美元的贷款。 随着工程的完成,本以为汉班托塔港终于可以恢复正常运营,回到正轨。但汉班托塔港在斯里兰卡政府运营期间,情况一度不容乐观,所得盈利还不足以偿还贷款。在运营的5年中,累计亏损高达3.04亿美元。 这巨大的经济压力压得斯里兰卡喘不过气,无奈之下,便再次希望和中国达成合作。在2017年,斯里兰卡政府和中国方面签署了协议。 该协议中规定,将汉班托塔港的70%的股权,转让给中国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租期为99年。 自从中国接手了该港口,运营情况很快就有了好转,货物吞吐量大幅提升,没多久就实现了由亏转盈。 2018年该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就达到了49.6万吨,到2019年就已经超过了100万吨,如今全年货运量已经接近400万吨,增长幅度非常夸张。 截止目前为止,汉班托塔港的年营收已经突破了30亿元人民币,并且中方的股东还将工业园定位为汽车配件、纺织以及食品加工基地,而斯里兰卡就有其中的3成分红。 随着港口业务的不断壮大,为斯里兰卡间接创造了将近2000个工作机会。可以说,中国在接手汉班托塔港的运营之后,情况一片大好。这本来是双方皆大欢喜的事情,可印度却不愿意了。 印度一直把东南亚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看到中国在汉班托塔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就很想干预这一情况。 斯里兰卡的新总统戈塔巴雅上台后,印度总理莫迪感觉到机会来了,第一时间对戈塔巴雅表示祝贺与支持,并邀请其访问印度,双方进行了大量的谈话。 在印度的影响下,戈塔巴雅竟然真的动摇了,公开表示说将汉班托塔港租给中国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想要和中国终止之前的租赁协议。 这一行为无疑是斯里兰卡单方面的违约行为,中国方面根据当年的合同,要求斯里兰卡赔偿相关的违约金。 首先就是当初中国最初投资的11.2亿美元,还有接手后对相关设备以及基础设施的投入费用,更重要的是,在未来99年租赁期的收益损失,大大小小加起来,赔偿金额高达上百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斯里兰卡申请终止合约的时候非常硬气,然而看到这天价违约金,就陷入了沉默。当时斯里兰卡的整体外汇储备仅20亿美元左右,因此根本没有办法来承担这巨额的违约金。…
作为“全球第二军事强国”,俄罗斯在俄乌战场上却跟乌克兰打得有来有回,如今战事也陷入了胶着。 再加上有北约方面的虎视眈眈,所以俄方自己也知道,它需要更强的军事力量才能与之抗衡。 俄罗斯当初能想到,这场军事行动会打这么久吗? 而中国手里正好有三款武器,俄军如果能装备,或许能极大改善俄罗斯目前的境遇,从而锁定胜局! 俄罗斯需要空中预警系统 这其中,最急需的应该就是空警-500预警机了。 空警-500预警机 俄罗斯军队现在在空战战场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没有足够强大的预警机力量使得其获得空战战场上的全面压制力。 俄罗斯自身是有预警机的,其装备有数架A-50型预警机。但是这些A-50预警机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落后,一个是机体老化。 俄军A-50预警机 在技术上,A-50预警机实际上并不是俄罗斯生产的,而是苏联生产的。 并且这玩意还不是苏联临近解体时生产的,是苏联在最巅峰时期的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 这玩意的研制时间是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后到1984年开始定型列装,生产了30多架。 A-50预警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绝大多数A-50预警机,时过境迁之后至俄乌冲突爆发时还剩下了不到10架。 作为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预警机,A-50已经走过了差不多40个年头。 大家看看自己10年前用的是什么手机,现在用的是什么手机,就不难发现最近这几十年电子产业的发展速度有多迅猛,也可见A-50预警机上面的技术有多落后了。 虽然俄罗斯也对现存的A-50预警机进行过一定的改进,但俄罗斯电子技术水平就那个样子,加上A-50在现有大框架下也不好进行大改,所以俄罗斯现有的A-50预警机基本维持了上世纪空中预警机的技术水准。 A-50预警机基本维持了上世纪的技术水准 至于机体老化情况,这些A-50预警机经过这几十年的服役机体情况自然不好,战备情况相当让人忧心。…
贸易战攻不下,技术封锁被突破,美国动了歪心思,既然干不掉,不如“扶持”一个? 哪两个“替身”让特朗普这么看中? 特朗普并非在此时才有打压中国的心思,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打压始于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规模从最初的340亿美元扩大到2000亿美元,税率一度高达25%。 然而这场贸易战效果有限,中国制造业依然稳步增长,2024年占全球制造业产出比重高达27.7%,远远领先其他国家。 主打一个“越打压,中国实力越雄厚”的反差效果,所以如今的出手,美国态度却是清晰了,正面打压与扶持“替身”双管齐下。 既然找“替身”,自然是一来追随美国,二来与中国存在相似性,而美国毫无例外地将首个目光放在了印度。 人口基数可与中国一较高下,又因为是各国产业的供应链转点,可追的上“世界工厂”的名号,美国选上了印度。 本就是彼此互惠互利,印度为美国“奉献”,印度从美国寻求军事合作。 2020至2024年间,美国对印度军事援助增长了三倍,2025年进一步深化了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这种军事靠拢不仅提升了印度的军事实力,还增强了其在南亚与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影响力。 而单是在2024年美印货物贸易额约1288亿美元,印度对美顺差458亿美元,产品种类一度从纺织品、化工产品、珠宝、药品等多样化商品,可以说帮助美国降低在纺织、药品等领域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不过只有一个美国自然不满足,除去印度之外,美国看上了越南。 与印度大差不差的理由,越南凭借地理优势和低成本劳动力,成为中美贸易战的最大受益者。三星、英特尔等企业纷纷在越南设厂,其对美出口额从2018年的500亿飙升至2024年的1366亿美元。 而之所以说是受益者,便是因为与印度相比,越南在美国战略中更侧重于经济替代,2023年,美越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越南外交中的最高级别。 而其带来的价值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服装鞋类、家具等领域,更是吸引了三星、苹果等巨头设厂,形成深度整合的供应链。 可以说,在电子产品、服装鞋类等领域越南成为重要的中国替代者,并分散供应链风险。 如此来看,挑中印度和越南是发挥其各自强项,从而令美国更好受益,只是美国高估了自己的选择,也高看了印度和越南的水平,同时低估了中国的实力。 而印度基础设施落后到令人震惊的程度,港口拥堵、铁路电气化率低、电力供应不稳定,严重制约制造业发展。 而苹果公司在印度生产iPhone时遇到巨大困难,车间温度高达40多度却没有空调,工人经常罢工。 甚至生产的手机良品率低,2025年上半年产能甚至连目标一半都未能达到,部分订单不得不转回中国。 此外教育短板也是个大问题。印度有约4亿文盲人口,只能从事简单粗活。苹果印度工厂曾出现工人看不懂图纸装反零件的尴尬情况,劳动力素质难以满足高端制造需求。…
近日,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的成功展示犹如一场震撼的军事盛宴,让国人的心潮澎湃不已。然而这似乎还只是一个精彩的开场,央视紧接着亲自下场爆料,提及轰 - 6N等机型还有“后续机型”,并意味深长地让大家拭目以待。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让蛰伏多年的轰-20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在军事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众多军迷和国人纷纷猜测,这款被西方称为'幽灵'的亚音速隐身轰炸机,或许正等待与福建舰形成'海空双剑合璧'的威慑格局。 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突破 2025年9月22日,中国海军福建舰的甲板上响起连续三次轰鸣,歼-15T舰载战斗机、歼-35隐身战机与空警 - 600 预警机依次完成电磁弹射起飞与着舰训练,甲板上的阻拦索在阳光折射下划出清晰弧线。 福建舰此次弹射试验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迈入电磁弹射时代,而这也将会是中国海军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而这场试验的时间节点尤为特殊,距离 2017 年福建舰开工建造恰好八年,从下水到形成初始弹射能力仅用两年多时间,节奏远超外界预期。 据公开信息显示,其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相比传统蒸汽弹射,可使战斗机作战半径扩大 40%,适配的无人机种类提升 300%,空警 - 600 的成功弹射更是解决了航母编队远程预警的关键难题。 军事镜头中,地勤人员身着不同颜色工作服在甲板上快速作业,弹射滑块复位的时间比美军尼米兹级航母缩短近三分之一,这些细节被军事爱好者反复解读,成为印证技术成熟度的重要依据。…
俄罗斯外交部那位发言人扎哈罗娃姐可没少替我们发声。去年她就直言不讳,说日本的做法得让我们多留个心眼儿,以防邻居突然来个不声不响的动作。日本离我们这么近,历史上又闹过不少事情,现在借着俄乌又开始活跃,这不免让人有点儿担心。毕竟,和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总得防着意外。 俄乌冲突引发日本躁动 俄乌之间的领土纠葛老早就有,各国本以为外交谈谈就能摆平,谁知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直接动真格了。日本本来跟俄罗斯在能源上合作得挺好,每年进口不少天然气,可这回也跟着掺和。东京动作快得很,冲突刚起没几天,就宣布限制半导体出口,还冻结俄罗斯官员的资产。到了2025年1月,日本内阁又批准新一轮制裁,针对11个人和29家实体,外加3家银行。 而且,南千岛群岛那地方,日本管它叫北方四岛,二战后归俄罗斯管辖。冲突爆发后,日本政府反复强调那是他们的固有领土。2025年日本防卫白皮书里直说俄罗斯在那儿的军事活动越来越频繁,搞得气氛更紧张。2025年5月,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争议海域突然射击,持续一个小时,虽然后来停了,但这事让俄罗斯很不爽。 日本的这些举动,表面上看是跟着欧美走,其实骨子里有自己的小算盘。借着俄乌冲突,日本想提升自己在亚太的地位,还嚷嚷着要改革联合国安理会,把俄罗斯踢出去自己补位。2022年起,日本就调整宪法解释,允许自卫队更多出口军事装备,向乌克兰送头盔和枪支。到了2025年,美国还考虑在日本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日本自卫队表达兴趣,虽然说按日本步调来,但这事一出,地区安全就更复杂了。 俄罗斯提醒警惕邻国 俄罗斯一看日本这么跳,普京直接把日本列入不友好名单,企业合作得先报批。2025年3月,俄罗斯外交部宣布无限期禁止日本外相等9人入境,这算是直接回击。扎哈罗娃姐作为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说话一向直来直去。2024年9月,她就警告说,如果美国在日本部署导弹,俄罗斯和中国将联合回击,不光是政治层面。到了2025年,她又批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不完全承认二战结果的国家,企图漂白日军罪行,还呼吁日本对侵略亚洲国家负起责,真诚道歉。 她的提醒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现实判断。俄罗斯深陷俄乌泥潭,美国却在松绑日本和德国。德国嚷嚷组建欧洲军,日本这边积极制裁俄罗斯,还冻结普京个人资产。这么做,无非是想借挑衅制造国内舆论,为潜在冲突找理由。 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盛行,发动过多次对外战争,往往不打招呼就动手。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单方面撕毁协议,占领东北,拉开侵华序幕。1941年偷袭珍珠港,也是突然袭击。这些前车之鉴摆在那儿,让人不得不警惕。在俄乌冲突中,日本搅浑远东局势,试图分散俄罗斯注意力。特朗普上台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日本站出来分担压力,改变美国外部处境。俄罗斯的提醒来得及时,日本各方面已在为战争准备,一旦就绪,不宣而战就是他们的老作风。 加强防范维护地区稳定 基于这些,我们中国得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边境监控和情报工作。毕竟,日本野心暴露,历史习惯是抓住对手时间差,突然动手。 所以,防范之道在于强化国防,推动和平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利用多边机制,如金砖国家平台,汇聚世界大多数力量。扎哈罗娃就说,金砖代表全球大部分人口,通过努力领导世界。未来,若日本继续挑衅,地区稳定就靠大家共同努力。对话才是正道,别再重演历史悲剧。
印尼这个横跨赤道的岛国,正闷声发大财,在军事和经济上使劲儿往上爬。人口快到2.84亿,全球第四大,军队活跃人员40万,总军事人力能动员上百万。手握这些家底儿,印尼的动作越来越大,让人忍不住拿它跟当年的日本比比。 日本明治维新后,海军一路扩张,野心冲天,搞得整个亚太鸡飞狗跳。现在印尼呢,虽然没那么张扬,但它在南海的动作、军备采购的节奏,也透着股不小的劲头。 从1945到1949年,对抗荷兰的独立战争里,苏哈托带队打了不少仗。1950年代,他镇压地方叛乱,升到准将。1960年代初,他管战略储备指挥部。 苏哈托掌权32年,推动经济,但腐败问题一大堆。他家族搞商业,捞了不少钱。1970年代,他下令入侵东帝汶,军队卷入人权争议。1990年代,腐败指控越来越多,民众抗议起来。他多次连任,但军队总在背后撑腰。 苏哈托时代奠定了印尼军队的基础,现在印尼的军力可不是闹着玩的。国土191万平方公里,1.7万个岛屿,人口2.84亿,全球第四。军队活跃40万,其中陆军30万,海军6.6万,空军3万。全球火力指数2025年排名第13,实力在东南亚拔尖儿。 海军有221艘舰艇,包括8艘护卫舰、24艘轻型护卫舰、3艘潜艇。空军有478架飞机,涵盖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陆军坦克和装甲车上千辆。 印尼的地理位置太关键了,扼守马六甲海峡,全球一半船只从这儿过。它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门户,美国老想拉拢它。外交上,印尼坚持不结盟,从1955年万隆会议开始,就搞独立活跃的政策。苏哈托时期,继续避开冷战两大阵营。 现在加入东盟、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平衡中美关系。2022年办G20峰会,中美领导人在那儿聊了聊,俄罗斯外长发言也没人闹事儿。印尼跟中国买导弹,跟法国买火炮,跟美国买阿帕奇直升机,军队装备五花八门,像个国际武器展。 经济上,印尼GDP1.43万亿美刀,购买力平价5万亿,全球第七。人均GDP5000多刀,还不算高,但增长稳。服务业和工业各占41%,农业12%。出口镍、煤、石油,贸易伙伴中国、美国、日本。旅游业2023年进账140亿,1160万游客。 印尼是棕榈油和镍的最大产国之一。军费占GDP0.7%,但现代化计划野心不小,买苏-35战斗机,用棕榈油和咖啡换。导弹和航天发展快,1984年发射第一枚火箭,现在卫星上天,导弹试验不断。 日本二战前海军全球第三,侵略野心大。现在日本宪法限制军力,今年全球火力排名第六,但印尼在东南亚的扩张势头,让人联想到日本当年的崛起。日本靠明治维新工业化,印尼借经济腾飞军备。印尼在南海主张领土,跟邻国摩擦多。 东帝汶独立后,印尼军队还卷入人权问题,阿切和巴布亚的冲突没停。印尼不走菲律宾抱大腿的路,也不像新加坡那么集权,它玩平衡,经济外交两手抓。 危机后,印尼转民主。1998年苏哈托下台,哈比比接手,推动东帝汶1999年公投独立。1999年瓦希德上台,2001年弹劾下台,梅加瓦蒂继任,推动反恐。2004年尤多约诺当总统,连任到2014年,经济恢复,GDP增长。 2014年佐科上台,连任到2024年,推基础设施,高铁2023年通车,连接雅加达和万隆。能源计划到2034年扩71吉瓦,目标2050年净零排放。2024年选举,八党进议会,普拉博沃当总统。 现在印尼经济稳,军力现代化加速。今年人口增长,城市化59%,雅加达超3000万。外交影响力涨,亚洲实力指数外交分65.6,涨5.1点。印尼在印太地区不选边站,签防务协议,跟美国2023年合作。 军费虽低,但采购新舰艇、战机。东盟里,印尼最大经济体,领土大,人口多。巴布亚冲突还在,人权问题时不时冒头。 苏哈托晚年,退居雅加达,面对腐败审判。印尼往前走,今年高增长4-6%,旅游火爆。军队总动员105万,储备40万,准军事25万。地理上,火山地震多,环太平洋火山带,90%地震在那儿。印尼森林覆盖大,仅次亚马逊,但破坏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