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称有2架安-124运输机在近期频繁往返于俄罗斯和朝鲜之间,外界推测其内部很可能携带有不便陆运或海运的高价值货物。 虽然外界尚不清楚,这些货物是从朝鲜发往俄罗斯亦或是反过来,但可以肯定,这一迹象的出现标志着俄罗斯与朝鲜之间的合作深度又增加了一个等级。 【俄罗斯空军的安-124运输机】 近日,知名美国军事媒体《军事观察》援引开源情报爆料称,随着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纳雷什金访问朝鲜,俄罗斯空天军在半岛方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异动。 一架安-124运输机与一架图-154专机在几天前突然现身平壤机场,而在之后的时间里,俄军又派出了一架安-124,让总计2架运输机频繁往返在平壤与海参崴之间。 【俄罗斯图-154和安-124最近几天一直活跃在俄朝上空的航线上】 这一异常迹象一经曝光便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因为朝鲜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弹药一事在国际社会中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相关情报显示两国在过去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通过陆运与海运渠道运输了约7000个集装箱规模的货物。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整个欧洲在2023年对乌克兰的物资援助量也就是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乌克兰方面更是称朝鲜已经超越伊朗成为俄罗斯最大武器供应国。 【西方卫星拍到的朝鲜运输集装箱】 加上空运的优势在于响应速度而非运输效率,货物运输量远不及重载火车与货船。大量信息显示出,如果俄罗斯只是要增加朝鲜武器弹药的供应速度,那么他们并没有必要让安-124频繁往返在平壤与海参崴之间,多加点火车或者商船班次明显更有效。 外界会对俄军安-124运输机的异常动向感到担忧,正是基于这一理由。反过来说,当这2架安-124出现在了平壤时,这也意味着它们“肚子”里装着的不可能是单纯的武器弹药,而大概率是一些不方便使用陆运或海运渠道运输的高价值货物。 什么货物呢?对于这一问题,外界存在两种基于不同前提的推论。一个前提是该货物是从朝鲜发往俄罗斯,安-124是来“接机”的。而另一个前提则恰好相反,是俄罗斯在把自己的某种货物运往朝鲜。 在我看来,第二个前提的可能性明显要比第一个更高。因为尽管现阶段的朝鲜已经在远程火箭炮等领域上达到了可以赶超俄罗斯的水平。但我们也不可否认,两国在整体技术水平上仍然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在高精尖武器上。 就比如说朝鲜的火星-11乙战术弹道导弹,该型导弹虽然有着与俄罗斯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相似的外形,以至于不少人将其称为朝鲜版伊斯坎德尔。但从乌克兰方面收集到的残骸来看,火星-11乙在制导模组等关键设备上使用了大量的民用零件,相关情报部门由此推测其打击精度可能只有10米级,与2-3米级的伊斯坎德尔-M存在至少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朝鲜的火星-11乙战术弹道导弹】 可以说,最近几年朝鲜的武器装备虽然有百花齐放的趋势,但其中真正值得安-124亲自出马运送的高价货物却少之又少,哪怕是一直被西方媒体视为“可以威胁海马斯火箭炮”的朝鲜600毫米超大型放射炮也不一定能得到这般待遇。 所以比起安-124是在从朝鲜搬东西到俄罗斯,我更倾向于是俄罗斯在往朝鲜运输某些货物。且在结合朝鲜领导人在去年访问俄罗斯期间高调参观东方发射场与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我认为这2架安-124“肚子”里装的大概率是朝鲜急需的一些航空航天相关技术及设备,例如火箭发动机、卫星以及先进战斗机之类的。 【朝鲜领导人参观共青城飞机制造厂】 毕竟随着韩国方面在近几年又是列装美制F-35战斗机,又是首飞了国产KF-21战斗机,朝鲜方面面临的战略形势正愈发严峻。平壤方面会选择押注发展远火与导弹,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能用这些远程火力牵制韩军在空中以及海军力量上的优势,建立一套小型化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 但熟悉解放军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运作原理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并不是只靠火箭军的反舰弹道导弹撑起来的,还有配套的海陆空天侦察体系。这些无处不在的“眼睛”能够在战时为作战部队提供目标数据,而只要知道目标位置,就算没有反舰弹道导弹,解放军也有无数种方法击沉美军航母打击群。…
中美两国的军事实力对比,一直是军迷们热议的话题。2023年,美俄两国媒体和智库,就通过数据对比给出了答案。以美国公布的2023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来说,报告中指出解放军现有2200架战机,459艘战斗舰和近5000枚导弹,其战斗力稳居亚洲第一,并且给美国带来了不小的“安全威胁”。客观来说,中国军事实力亚洲第一名副其实,但美国的“捧杀”意图非常明显,实则是为炒作“中国威胁论”服务。相对来说,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引用知名智库数据给出的评比结果更为客观。在俄媒看来,美国依然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强国,而中美军事实力对比方面,我国只在兵员和火炮上具备数量优势。 具体来说,中国军队兵员优势无需赘言。以现役规模来说,解放军兵员超203万,美军仅为139万,考虑到人口基数的差距,这方面的优势我国将长期保持。而在火炮方面,在各大兵种中,解放军陆军足以和美国陆军硬碰硬掰手腕,这已经在朝鲜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陆军的装备不断更新迭代,再加上军改的助力,从武器数量和性能方面,解放军陆军已经完成了对美军的弯道超车。 再看空军,从作战飞机数量来看,中美空军都突破了千架规模,而美军则拥有近两千架作战飞机,这远远超过了中国空军。从战机型号来看,战斗机方面,中美都拥有了五代战机,但美国空军装备的F-35数量庞大,在国产歼-20尚未开足马力的前提下,我们在五代机数量上存在劣势。而在四代机等次级别战机方面,我国歼-16的数量已经超300架,歼-10系列则在400~600架左右,正在不断缩小和美国空军的差距。目前,我们最大的短板还是在运输机、加油机等特种飞机领域,其量产速度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总体来说,中国空军依然处于“现役战机生产起步阶段”,虽然说美国空军的战机“老龄化”问题也非常严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国空军追赶美国空军,依然任重道远。 相对来说,目前中美军事竞争最激烈的板块无疑就是海军了。如果单以战舰数量来对比,中国海军是妥妥的“世界第一”。就以潜艇来说,中国潜艇数量就超过了美国。但如果结合吨位、性能来看,美国海军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总吨位方面,中国海军仅仅是美国海军的三分之一左右。性能方面,美国海军潜艇与航母都实现了全核化,其单舰吨位更是遥遥领先。虽然说近年来中国新式战舰“下饺子”般投产,052D、054、055大驱、新型航母不断服役,但建设百年海军并不是空口号,和探索磨合了多年的美国海军相比,中国海军在很多领域还存在短板。 比如,远洋海战能力就是当下中国海军最大的缺陷。虽然说我们拥有了三航母阵容,但航母作战能力的形成依然需要一个漫长的磨合期。与此同时,美国拥有遍布全球的海外军事基地,这为远洋作战提供了便利,再加上体系完善、数量众多的各类辅助类舰艇,美国海军才真正具备全球作战能力。当然,在认识到差距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尽管美国海军依然是世界第一,但造船业衰退、战舰老化、人员军事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反观我国,造船业稳居世界首位,海军发展蒸蒸日上,在战舰研发应用的很多细节领域,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假以时日,超越美国海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 总体来说,现阶段中国军事实力依然整体弱于美国,结合中美博弈来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两大优势做好针对性防御。其一,美国军力分散,同时兼顾欧洲和亚太,我们只要集中力量聚焦西太平洋;其二,美国持续去工业化,军事发展潜力不足,我们则可以充分依托全球第一的工业能力和强大的战争潜力逐步补好短板,拉短差距,真正做到“打铁自身硬”。
人类每一次给想象力插上翅膀的时候,总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爆炸以及跃迁式发展。 关于世界末日的各种想象,由此延展。 作为“末日流”的代表,核冬天成为诸多网络故事的温床。 创作者极尽想象,在文学的土壤中构建遥不可及的将来。 但满目疮痍的未来,如今几乎要触手可及。 随着俄乌战争局势陷入僵持,一场闪电战活生生拖成拉锯战,美利坚那边仿佛已经意识到前期投入打了水漂。 但总有那些义无反顾的人,在填坑的道路上前赴后继。 放着自家的乱局不管,马克龙倒是对俄罗斯先放出了狠话: 不排除法国,向乌克兰出兵的可能。 普京自然也不是任人拿捏的主儿,话里话外都是“我们已经准备好最后的打击手段了”。 但凡一语成谶,世界有几国挡得住? 这时,我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发话了:请放心,我们防得住。 杯弓蛇影 尽管在这场,持续了两年多的战争中,俄罗斯保持着相对的克制。 但架不住一些西方国家,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 对俄罗斯步步紧逼。 而且核武器诞生不过百年,这种武力威慑却已经有据可依。 上世纪六十年代,古巴导弹危机历历在目。 虽然其中一方,已经化为历史的尘埃。 但其衣钵,被如今的俄罗斯全盘继承。…
近日,有关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号的最新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特别是关于其甲板上的两个舰载机起飞挡焰板(JBD)的状态,凸显了航母本身强大的起降能力。台少将看后直言:比预期还强,歼35已超越F35。 台少将发现福建舰新变化 挡焰板是航空母舰上不可或缺的安全装置,设计用于保护舰上人员和设备免受舰载飞机起飞时强大喷气流和尾焰的影响。当飞机在航母飞行甲板上准备起飞时,其发动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流可对周围的人员造成伤害。 航母的挡焰板 因此航母甲板有专门的挡焰板,位于飞机起飞位置的后方。 当飞机启动并准备加速时,挡焰板会升起来拦截和引导喷气流向上和向两侧分流。有效保障甲板作业的安全,还提高了航母甲板的使用效率,确保了舰载机可以安全、高效地起飞。 福建号的两个挡焰板 此次大陆网络上曝光的福建号挡焰板位置,引起了岛内陆军少将栗正杰的关注。栗正杰表示,这代表可以起飞更重的飞机,加上福建舰具备电磁弹射,代表其起飞的飞机歼-35应该是没有问题,比预期强。 红圈处为挡焰板 因为从挡焰板到航母舰首的距离,明显比解放军此前列装的“辽宁舰”、“山东舰”更长,这意味着战机在甲板上有着更多的滑跑距离,加上强大的电磁弹射系统,弹射起飞歼35没有问题。 歼35战机性能出色 栗正杰指出,大陆的歼35战机满油满弹可以达到35吨的起飞重量,而美国的F-35C隐形舰载机只有33吨的最大起飞重量。 歼35可以比F-35多带2吨弹药油料,这意味着实战中歼35的作战半径和弹药挂载能力都要优于F-35。 美国海军未来将以F-35C为主力,至少在六代机出来前是这样的 然而需要纠正的是,美国F-35C隐形舰载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是31.5吨,不是33吨,而歼35据外界估计,最大起飞重量也在30-31吨之间,和F-35C实际上差不多。 歼35上舰福建舰,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福建舰未来的主力战机就是歼35和歼15B两款。福建舰作为我军首款80000吨的超级航母,采用了平直甲板和电磁弹射系统,再次对美军实现了“弯道超车”。 其强大的电磁弹射系统和足够的滑跑距离,使其相比解放军的常规滑跃式航母,飞机起降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因此,不光可以满弹满油弹射歼15B和歼35这两款战斗机,针对未来的空警600舰载预警机、海运7舰载运输机,都有足够的起降搭载能力。 歼35更比F-35强 歼35被解放军视为下一代舰载航空兵的主力空优机型,基础脱胎于沈飞的FC-31项目。沈飞的FC-31隐形机历经十年的改进和升级,得到了解放军海空军的认可。…
一直以来,美国的“霸权主义”遍布各个领域,近日,一项研究成果更是公然昭示了美方的野心。但是对美方来说,最要命的是,其中最关键的材料,牢牢掌握在中方手中。在这项重要原料上,美国还能践行“去中国化”吗? 美国核潜艇“蒙大拿”号 近日,美国《海军新闻》报道称,美国在核潜艇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突破,为潜艇安装了磁流体推进器,克服了潜艇的噪音问题,更是进一步扩大了美国海军在水下领域的优势。 此报告一出,便引发了国际社会军事领域的广泛讨论。有中方专家评论称,这很好的体现了五角大楼近年来的钻研方向,是其追求水下航行器技术优势的重要标志。 那么为什么磁流体推进器能引发热议呢?原因在于它解决了水下航行的一大瓶颈。一直以来,水下航行器,尤其是用作探测侦查方面的潜艇,都存在噪音暴露的问题。传统机械传动类推进器,例如譬如螺旋桨、水泵喷水推进器等,统统伴随着较大的机械噪音,在行进中极易由于噪音,暴露战略位置,故而在水下航行器方面,各国都在研发降低暴露风险的举措。 比如,将消声瓦铺满潜艇全身,或者利用橡胶等柔软物体制成减震基座,将动力装置安装在基座之上,以减少硬金属碰撞所带来的噪音。还有一种办法是,尝试更换核心动力装置,从螺旋桨推进改为泵喷推进,减少与水流的摩擦来降低噪音。但是,各项举措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噪音问题。 美国舰船 而此次美国运用的磁流体推进器,原理是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不存在螺旋桨、齿轮传动机构和轴泵等,也就是说,这种推进器没有安装噪音的“产生者”,自然也就达到了完全安静的水平。 据报道,磁流体推进器外形简洁,乍一看如同一截管道,其原理就是利用海水的导电性,外加磁场的强大力量,二者结合产生电磁力作用,从管道后方喷射而出,从而产生向前的推力。 美国此次的新成果,无疑是为其“称霸海洋”的雄心打下基础,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海洋资源利用的加剧,美国通过多种手段,不断加强其海上、水下军事力量,妄图在整个国际社会上占据海洋军事领军地位。 当前,美国海军依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之一,拥有1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数十艘导弹巡洋舰、驱逐舰、核潜艇以及多功能攻击潜艇等高科技作战平台。 此外,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己方的海军基地和海上前哨,以确保能够迅速响应各种海上安全挑战。 美国海军还积极开展联合军演,在各个海域与盟友进行军事协作,进一步熟悉全球海洋战略位置。 美国海军 同时,美国致力于组建强大的水下军事力量。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舰队,包括强大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潜艇和弗吉尼亚级攻击潜艇。这些高度隐蔽的水下力量不仅能够执行常规的侦察和监视任务,还能携带核武器,为美国提供战略性的威慑能力。 近年来,美国继续投资于潜艇技术的研发,强化其下一代潜艇的隐身性和打击能力,以维护其在未来水下作战领域的优势。此次的核潜艇就是最明确的成果,美国已然拥有了当今世界上最安静的“水下杀手”。 但是,拥有了“超级静音”核潜艇,就能高枕无忧吗?并不见得。 虽然水下探测技术有限,但除了侦查噪音的声呐外,依旧存在多种探测手段,比如磁异常探测、尾迹探测、激光探测、合成孔径雷达探测等等。 其中,磁异常探测正是针对磁场异常的探测方式,磁流体推进器在行进中,会产生高强度的电磁力,周围水域的磁场指数,会产生强烈波动,自然是逃不过高灵敏度的磁力检测仪。 美国潜艇…
在万物复苏的四月初,王伟烈士的名字总是会出现在各个媒体的社论中。 王伟烈士的逝去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所以,把南海问题一劳永逸地解决更是中国人民永远的希冀。 多年来,南海问题总是让中国人民牵肠挂肚,好在如今的中国已经默默干成了一件大事——在南海岛礁附近设置了一个巨大充电宝。 有了它之后,南海将再无后顾之忧,曾经在王伟烈士身上上演过的悲剧再也不会发生了。 那么,为何南海问题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牵挂所在,而这个巨大的“充电宝”又是什么呢? 一、曾经上演过的“南海问题”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 这声呼喊是2001年4月1日飘荡在南海上空的声音。 时隔20多年,这个坚定的声音仍然让无数的中华儿女落泪。那场和美国侦察机的对峙中,王伟烈士遗憾牺牲,而南海问题则成了让中国人民心痛的一根刺。 因此,多年以来,我国致力于打造一个没有“南海问题”的南海。 当这个伟大的“充电宝”经过科研人员的研制投入生产和使用时,它不但能够强悍地矗立在南海之上,为解放军巡视南海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还会在今后成为制约来犯之敌的重要武器。 此外,这个强大的南海装备也让许多的国人感到激动,如果当年的王伟有这样雄厚的装备支持,是否就不会至今下落不明? 2001年4月1日,南海上空的警报声划破宁静的天际。中国空军飞行员王伟和战友赵宇立刻穿戴好飞行服冲向了机库中的战机——他们必须去阻止敌人的阴谋。 与此同时,一架来自美国的侦察机来到了我国南海上空领域,它速度极快,似乎是在俯瞰中国南海领域,叫嚣中国人民。 彼时的我国刚刚步入新世纪,美英等国家并没有将正在崛起的中国放在眼里,所以,他们肆意利用先进的武器装备干涉我国的领土,甚至染指我国的内政。 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王伟和赵宇二话不说,执行上级命令,他们分别驾驶着战斗机腾空而起,直扑敌人。 通过地面和空中雷达,王伟锁定了美军侦察机的行军轨迹。他的任务很简单——追上美军侦察机,并将其驱逐出中国的领空。 这份任务却有着十足的危险,如果敌军的侦察机依靠战力优势向王伟和赵宇的飞机发动攻击,那后者的侦察机或许没有还手之力。 随着敌机的靠近,王伟和赵宇分别通过无线电同地面保持联系,他们细致地报告敌人行动的每一个细节。 但是,似乎美军的侦察机早已料到我国的空军飞行员会将其驱逐出境,所以他一直不慌不忙,稳妥前行,王伟和赵宇不敢放松,紧跟其身边。…
2024年4月3日7时58分,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了一场7.3级地震,目前初步判断这场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千米。截止到目前统计数据显示这场地震已经造成了十几人死亡、上千人受伤。花莲县发生的这场地震牵动了大陆同胞的心,目前大陆各界正在密切关注花莲这场地震,并且纷纷对台湾同胞鼓劲加油,鼓励台湾同胞战胜这场自然灾害,早日重建家园! 在大陆民间有这么一句话,那就是每当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时候,灾区的人民只要看到解放军的身影出现,那就代表着希望来了,灾区的人民获救了!确实如此,每当我们国家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时候,解放军总是冲锋在一线,以生命和鲜血的代价营救灾区人民,这不仅是我国军民鱼水情的体现,更是大陆民众之所以对解放军充满信任和尊敬的原因之一。 此次花莲县发生这场大地震,台湾省防务部门此刻应该把重点放到对地震灾区的营救上,不过台湾省防务部门的表现却让人感到诧异!截止到目前我们不仅没有看到台军对地震灾区进行任何支援或营救,甚至台湾省防务部门当前的重点仍然放在台军4月份的实弹射击演练上面,以及炒作解放军在台海的巡航行动。 4月3日台湾省防务部门发布了解放军在4月2日6时至4月3日6时在台海的巡航情况,台防务部门表示在这24小时的时间内共有30架解放军战机和9艘舰艇在台海附近活动,其中有20架战机进入了台当局口中所谓的“防空识别区”。同时台湾省防务部门表示此次花莲地震导致台空军8架F-16战斗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一场地震造成8架战斗机损伤,说明台空军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应急预案,其战备水平之松弛也暴露无遗。 台防务部门发布的这几个信息也让个别台媒注意到了,这些台媒不负责任地瞎猜:解放军会不会趁着地震发生后岛内乱哄哄的情况下动手?不过,解放军日前在台海的巡航行动与花莲县的这场地震没有任何关系,本身解放军在台海的巡航行动就是常态化的,而且台湾省防务部门公布的解放军这30架次战机和9艘舰艇在台海的巡航行动,是4月2日6时至4月3日6时之间的统计数据,此次花莲地震是发生在4月3日7时58分,由此可见解放军这次巡航行动是一次常态化、例行性巡航行动,与花莲发生的这场地震没有任何关系。 其次,个别不负责任的台媒瞎猜解放军会不会趁机动手更是在故意炒作吸引眼球。从军事实力来看,解放军具备对台军的碾压性优势,解放军会不会在台海采取行动只取决于台海的局势是不是到了需要解放军出手的地步,解放军具备随时出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领土统一的强大实力,我们根本不需要刻意选在这样一个时刻出手。 另外,台海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是一家人,“趁你病要你命”的事情我们绝对不会做出来,解放军只会做保护两岸同胞的事情,绝对不会趁着花莲地震采取什么行动。事实上花莲地震发生后,国台办第一时间表态愿意对台湾省提供救灾协助,不过台当局拒绝了大陆这一善意声称无需协助。由此可见,大陆各界此时的重点其实是想帮助台湾同胞一起应对、克服这场自然灾害,我们绝不会在自己的同胞最需要帮助的时刻采取什么军事行动。 而从地震本身来讲,台当局拒绝大陆出手协助的意愿,对花莲县的灾民没有任何的好处,大陆拥有全面的抗震救灾装备、经验以及效率,如果此时台当局接受大陆的协助,无疑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灾区人员伤亡的情况,也可以让地震灾区早日恢复重建,但台当局出于私心拒绝我们的协助,明显是对地震灾区台湾同胞的极度不负责任。
最近半岛的战略形势又开始高温,美国还是背后增加温度的操纵者。B-52轰炸机包括其他战略平台,在周边的移动和部署特别频繁。 朝鲜试射“火星-18”固体洲际弹道导弹之后,战略威慑和打击能力会进一步增加。不光对美国本土构成威慑,对周边韩国、日本威慑的能力也不小。 美国派B-52轰炸机时隔9天又跑到半岛进行巡逻,这是近期的第三次。 半岛目前战略温度跟韩国、朝鲜没有关联,主要是美国主导。美国主动的升高半岛温度有很多考虑。 首先,可以把自己的“延伸核保护”,包括对韩国的核承诺做到实处,让轰炸机的翅膀“晃一晃”,让机翼下的韩国感觉会更安全。 同时,韩国对于北边的“核”,包括其他的战略要素的恐惧系数也会降低。毕竟美国就在头上和身边,核潜艇、核航母再加上能加载核武器的轰炸机“三核组合”,韩国会感到美国的军事“核肌肉”离自己非常近。 这种行动对于朝鲜战略威慑能力包括对于韩国的安慰水平,也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状态。 实际上轰炸机的“翅膀”是给好多人看: 第一,给韩国看,韩国看了以后感觉到心里有数,非常高兴,美国的“核”就在背后。这样对于强化与韩国的军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北部所谓的“核威胁”,会有一定的安慰剂的效果。 第二,是给朝鲜看。因为朝鲜最近导弹试验很频繁,有的都跟战略指标密切相关。如果战略轰炸机的“翅膀”,包括各种消息传递给朝鲜,会让朝鲜压力很大。 B-52轰炸机这款武器装备很老旧,它有可能在实战中不参与,但美国有更好的,像B-1B轰炸机、B-2轰炸机和即将试飞的B-21轰炸机,形成了“四驾马车”。如果美军在半岛北部形成空中战略核打击能力,将比弹道导弹还有其他的战略武器装备,看上去要更有效果。 第三,是给中国看,因为轰炸机在狭小的半岛空域飞行,不是美国的常规使用手段。 美国的目标是通过大范围战略机动,让中国也感受到美国的“核”字很强劲。特别是我们国家第七次陆基中段导弹拦截试验成功以后,美国坐不住了。 发射“民兵-3”导弹准备显示自己的打击能力,显示核优势。同时核轰炸机也在周边晃一晃,也说明在大国竞争中,美国目前把“核”字还是放到最靠前的位置。 通过核潜艇、核航母、核导弹、核轰炸机的“四核一体”进行战略威慑。美国借助半岛显示能力,是在平时把借口放大,把威胁放大,然后让自己战略武器装备前置的一种基本考虑。 所以从半岛南部、北部的轰炸机、导弹频繁试射和出现以及巡航去分析,美国实际上还是通过挑动小热点带动大热点,这是美国的基本考虑。 美国在周边,无论是关岛的部署、菲律宾的部署、韩国的部署,实际上它要把环形部署在周边展开,形成多点位联动的威慑。 美国在中国周边投棋布子,是一个大的战略体系。美国把今年当成“关键性一年”,把未来十年当成决定性十年。也说明在大国竞争、印太军事竞争方面,美国正在迈出重要一步。 B-52轰炸机“翅膀”晃一晃,也是美国强化亚太部署、推进军事竞争的一个重要举动。
拿着中国的武器投靠北约,要跟他们搞联合军演,甚至还流传这个国家把中国武器援助给了乌克兰,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我们在以后做生意的时候可一定要当心了! 咱们中国现在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军事领域,我们都彻彻底底的站了起来,再也不用受外国的欺负了。因为咱们国家在近代史上的经历,我们深知被人欺负的感受,所以在对外交往中,我们一直主张和平共处,从来不会向西方国家那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也不会通过掠夺别人来增加自己的财富。 因为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口碑一向非常好,所以也收获了很多的友谊,交到了很多的朋友。面对朋友们的请求,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它,给予资金上、技术上、建设上的支持。不过虽然我们诚信待人、掏心掏肺,在交朋友的过程中还是偶尔会遇上白眼狼,比如越南、菲律宾等等。 在东欧地区,我们也有一个好朋友,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我们最好的小伙伴,为了帮助他,我们也是不遗余力,但是这个国家也有反水的迹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白眼狼,虽然大家做选择都要基于目前的形势,我们也不会真的去怪罪谁,但是在以后的交往中以及做生意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擦亮眼睛,把自己利益放在第一位。 塞尔维亚是欧洲东部的一个小国家,面积、人口都很少,甚至没有我们国家的一个中等省份大,这个国家与中国关系非常好,不过今年却做出了让人不能理解的选择。 因为周边形势比较复杂,塞尔维亚又没有研发高端武器的能力,所以就需要对外采购,尤其是防空导弹,经过深思熟虑,最后选择了中国的FK3防空导弹,也就是我国红旗22的外贸版本。欧洲国家不远万里购买中国的防空导弹,这件事让北约很生气,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关系有多好。 为了给塞维尔威亚造势,也为了检验我国自主生产的运输机的性能,我们用6架运20,跨越千山万水,经过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中转,分三次将这批导弹送到了塞尔维亚,并且派专家前去指导安装以及为塞尔维亚培训。除了FK3防空导弹以外,塞尔维亚还从我们这里购买了无人机以及其它诸多的武器装备。 在前几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依然是我们国家的运20降临塞尔维亚机场,第一时间为他们送去了大量的防疫物资,这份情谊可谓是十分贵重了。通过这两件事,我们能看出塞尔维亚与我国的关系确实非常到位,但是意外的事情最后还是发生了,塞尔维亚这次居然要拿着中国的武器参加北约在6月份的军演。 对于从去年开始的俄乌冲突,塞尔维亚一向保持中立态度,但是最近却传出他们为乌克兰援助了3500枚M21导弹的消息,虽然塞尔维亚极力否认,但是通过参加北约军演这件事来看,还是非常引起我们注意的。 塞尔维亚曾经被北约的导弹轰炸过,可以这么说,这个国家完全就是在夹缝中生存,所以一直以来我们也大力的帮助它,不过这一次塞尔维亚参加北约军演,就有点不讲究了。虽然这只是一个例行军演,但是各方毕竟要在一起切磋,这对于我们中国来说,真的是一个特别危险的信号。 参加军演肯定要有装备,而塞尔维亚肯定会用我们的武器登场,这样的话就会增加北约了解我们国家先进武器的机会,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对于我们来说这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另外一点,既然这次塞尔维亚能参加北约军演,那么以后就会有更多的交流,在其他领域也会加强合作,这一点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人和人之间就很复杂,国家之间也是同样的道理。塞尔维亚虽然跟我们关系好,但是地处欧洲,离我们实在太远了。而且这个国家又小又菜,生存在夹缝里,跟北约军演也是身不由己,对于这件事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人不可无,我们以后交朋友做生意还是先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