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我国造船工业的明珠,福建舰自从下水之后可谓是赚足了眼球,每一次动态都引发了巨大关注。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国造船厂里,还有着一艘足以媲美中型航空母舰的“海上怪兽”,正在以日新月异的方式不断建造着。 它就是我国最新的076型两栖攻击舰,这艘大船究竟有着什么特点,问世之后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又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美媒眼中的“海上怪兽” 076型两栖攻击舰是我国最新研制生产的型号,其尺寸介于075型两栖攻击舰和福建舰之间,据最新卫星图片显示,这艘巨舰的主体已经合拢,除了舰岛尚未吊装,其余部分基本完工。 美媒对中国海军的最新利器——076型两栖攻击舰赞叹不已,他们称其为“海上怪兽”,它采用了平直的飞行甲板设计,未像此前猜测的那样使用斜角甲板。 这个“怪物”究竟有多大?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美媒称076“怪物两栖舰”,重点关注无人机航母属性》2024-05-31 据测算,它的长度达到了263米,宽度为45米,满载排水量更是高达5万吨,超过了美国海军“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如此庞大的体型确实令人惊叹,但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建造速度。 在短短8个月内,076型就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足以证明中国造船能力已经超越美国。 近年来,中国海军在两栖舰艇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从071型船坞登陆舰到075型两栖攻击舰,再到如今的076型,每一次的跃升都令世界瞩目。 这背后,是中国军工科技实力的不断积累和造船工业的日益进步,可以预见,随着076型的服役,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将更上一个台阶。 076型的设计特点 当076型两栖攻击舰的轮廓逐渐清晰,它那独特的设计也引发了军事专家们的热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超大的体型。 有分析指出,076型的尺寸介于075型两栖攻击舰和福建舰之间,其长度可以达到260米,宽度也超过了45米,接近5万吨级的满载排水量,这样的体型,已经接近了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规模。 但076型并非简单地“长大了”,它的设计还有许多值得玩味之处,有猜测认为它可能采用类似航母的外飘甲板设计,以获得更大的飞行甲板面积,从而提升固定翼飞机的起降能力。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美媒猜测中国076型无人机航母:没有别国有过同类装备》2020-08-31…
引言: 美上将亲口承认:如果没有这三个中国人,美国不会如此忌惮中国 一. 中国"航天导弹之父"钱学森的艰难归国之路 1945年8月,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的钱学森,在获悉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动身返回家乡。彼时钱学森已在美国工作多年,凭借过人的数学天赋,他在火箭技术研究领域造诣颇深,成为美国航空航天界叱咤风云的科学家。然而,祖国正遭受战火蹂躏,民不聊生,钱学森决心放弃美国高薪厚祿的优渥生活,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谓是有志向而无路可走。初抵上海时,钱学森连基本的生活来源都无,只能在一所中学谋得一份教师的差事,靠课余时间苦心钻研数学,将宝贵的研究成果一点点积累起来。那时中国尚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导弹武器体系,一切皆须自力更生、白手起家,钱学森首当其冲,吃尽了周折与苦头。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支导弹科研队伍。他不远千里,慕名延揽了一批国内数学和力学界的顶尖人才,其中不乏当年跟随他在麻省理工的老部下。此后数年,钱学森团队在寒冬腊月、无儿无家中兢兢业业,终于在1960年代初,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枚远程导弹。为躲避美国人的窥视与阻挠,整个研发过程都需要保密到密不透风的地步。 钱学森回国后,曾遭遇美国多重阻挠与打击,但他对民族自强的决心从未动摇。作为核心科研人员,他每况愈下地生存环境,甚至缺衣少食,但仍矢志不渝地投身到导弹研发的浩大工程中。回想起那段岁月,钱学森后来说:"我只有拚上一切、拼尽全力,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总算是披荆斩棘,终有所成。中国第一枚远程导弹的成功试射,不仅宣告了新中国的导弹武器已初步具备威慑力,更标志着钱学森团队多年孤军奋战、披坚执锐的艰辛付出终获圆满,为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切,凝结着钱学森顽强拼搏的汗水与泪水,也折射出民族自立自强不移的坚韧斗志。正如当年钱学森的一席话所说:"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的导弹!" 二. 原子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钱三强孜孜不倦的追求 钱三强与钱学森一样,都是淮安人氏,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数理天赋。1935年,他考入著名的南京金陵大学就读,不久即取得炼金术及分析化学的双学位。1936年,钱三强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师从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彼得斯攻读理论物理,并于1939年获得博士学位。 归国不久,抗日战争的硝烟笼罩祖国大好河山。为了民族振兴,钱三强加入中国科学院,并在重庆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理论物理研究所。尽管环境艰难,教研条件极为简陋,但钱三强毅然投身国家急需的理论物理研究,迈开了我国原子能科学的第一步。 1945年,他随国民政府进驻南京,获准创立了全国第一家专门从事核能研究的机构——理论物理研究所。在那里,钱三强与夫人朱锦芳医生并肩作战,进行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和相对论等新兴领域的前沿研究。面对匮乏的办公环境,缺乏必备仪器设备,二人从未有过半点怨言,而是运用钟爱的黑板和粉笔,在点点滴滴间默默耕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中央高等教育部部长的钱伟长首肯留任钱三强,并允许他自主负责组建我国从事核能研究的队伍。钱三强立即展开人才招募,湖北武汉、江西南昌等地区为此贡献了一大批出色的理科生源。在随后的十余年间,钱三强指导、培养了一大批涵盖核能、量子力学等前沿领域的科研人员,为我国后来在此领域的突破奠定了人才基础。 1958年,钱三强获重用,受命组建中国科学院现代物理研究所,亲自领衔原子能基础理论研究。此后每逢重大项目攻关,钱三强都会亲力亲为、身先士卒,与科研团队并肩作战,临危不惧、直面困难。他以极大的热忱推动我国核武器理论、核反应堆理论等关键领域的发展,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1964年,钱三强被主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工作。虽然已年过花甲,但他展现出旺盛的工作热情,与科研人员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任劳任怨、孜孜不倦,终于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点燃了理论之光。 钱三强一生几乎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原子能科学事业,他将煌煌学府所学渗透在实干与钻研的每一分钟里,为构筑中国原子能事业的理论体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 黄旭华带领团队突破核心技术壁垒…
7月7日是一个不堪回首但又不可忘记的日子,而在最近几天中国舰艇似乎也是非常有默契,采取了主动出击的姿态,先后有四支编队穿过日本,同时山东舰也结束了在南海的演练开始转向西太,看来这日本只是开胃菜,这是要去给29国舰艇上一课? 根据卫星图片显示,从6月30日到7月5陆续有四支编队穿过日本,向三个方向分别出击。其中第一支是6月30日815A型电子侦察船795天权星船经琉球和宫古岛之间的海域南下进入西太平洋。第二支是7月1日055大驱拉萨舰以及903补给舰穿越津轻海峡进入了鄂霍茨克海。 而第三支则是7月1日052D驱逐舰开封舰和一艘054A护卫舰烟台舰。日本防卫省的消息称,编队北上对马海峡和经津轻海峡进入西太平洋。第四支则中俄联合编队。根据塔斯社报道,7月4号,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完美号护卫舰(333)在济州岛附近与中国舰艇汇合,开始中俄海军第4次亚太地区联合巡逻。中方编队包括052D银川舰、054A衡水舰和903型微山湖舰。 这4支编队的总吨位也在8万吨以上,包含有055万吨大驱和多艘052D驱逐舰和护卫舰在内,分别从宫古岛、对马海峡和津轻海峡等多个地方穿过日本,可见作为日本作为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已经名存实亡。以前是欠缺远洋能力,现在横穿日本已经是习以为常,毕竟日本是自己主动开放各个海峡的通行权,我们也是自由航行。 而且这4支编队的方向还是各不相同的,比如055大驱拉萨舰进入鄂霍茨克海,很有可能会进入到北太平洋甚至更远的方向。而中俄编队联合训后进入西太平洋后,甚至有可能直接到达白令海峡和阿留申群岛附近,直接去美国的后院去逛一逛。北太平洋、中太平洋加上西太平洋,这也是一个三个方向出击的盛大场景了。除此之外,山东舰编队也可能开始转向,动向也非常值得关注。 根据未经证实的报道,7月6日山东舰特混编队已经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到西太平洋海域。而罗斯福号航母的AIS信号显示其已经到达了马六甲,不停靠新加坡而是直接前往中东。这可能也是山东舰前往西太的原因之一,既然罗斯福号已经走了。那么在吕宋岛附近也没什么意思了,反而现在的西太平洋肯定会更热闹。 整个7月美国和29国舰队都在夏威夷汉海域附近进行“环太平洋-2024”演练,而且马上就要到击沉4万吨靶舰的重头戏了。这时候山东舰编队进入西太平洋后,如果能去围观一下,可能有机会给这29国舰艇直接上一课。而6月30日815A型电子侦察船795天权星船已经提前进入西太平洋了,后面看看这两支编队之间会不会有什么互动,要能够一起围观,估计美国心里又要不痛快了。 但是不痛快也没办法,现在的情况就是中国舰艇已经多大放不下了,10多年时间的“下饺子”已经让中国舰艇在吨位和舰艇性能上足以碾压一些所谓的“海航强权”,这么大吨位的舰艇总量那是必然要外溢的,而这个外溢所导致的最接的效果,就是日本作为第一岛链最多只是我们前往西太平洋的通道而已,已经根本没有任何锁链的价值了。我看日本也不需要有太大反应,时间久了不就习惯了吗?而这个外溢的范围就是伴随着我们维护海上权益的需要。毕竟在这个霸权横行的海洋规则中,只有舰炮和导弹的射程范围内,才谈得上真正维护海权。 总体来说,时代是真的变了,现在早已经不是我们缩在近海,凭借空潜快低头自守的年代,现在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是真正的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多舰艇、多批次、高频率的进出西太平洋,直接让第一岛链这种冷战时期的产物事实上瓦解。这不仅大幅拓展了我们的海上防御空间,也是我们维护自身海海上权利的最基本条件。从此海洋不再是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伤痛的根源,也不再是几国联军登陆而来的跳板,相反海洋会是民族发展和复兴的起点,会是我们最终走向星辰大海的一条坦途。
引言 当波涛汹涌的南海上空弥漫着紧张气氛时,一场引人注目的海上“猫鼠游戏”正在上演。这场较量的主角,一边是中国海军的尖端武器055型驱逐舰,另一边则是美国海军引以为傲的罗斯福号航母。 究竟是谁占据了上风?又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隐藏其中?让我们一同揭开这场海上较量的神秘面纱。 正文 055大驱:海上“猎手”的威势 作为中国海军最新服役的万吨级驱逐舰,055型驱逐舰以其强大的作战能力和先进的技术配置,成为了真正的海上“猎手”。在这次与美军航母的较量中,055驱逐舰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性能: 全电推进和隐身设计,使其具备超强的续航能力和极低的雷达反射面积。 装备有“海红旗-9B"舰空导弹和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可实施多层次打击。 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和欺骗干扰设备,能有效压制敌方雷达和通信。 112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多种型号导弹,灵活应对各种威胁。 这些优势使得055驱逐舰在与美军航母的较量中占据了主动,展现出中国海军的实力与自信。 美军航母:从挑衅到撤离的转变 罗斯福号航母原本打着例行训练的旗号,直扑南海海域。然而,当它遭遇中国海军的“特殊欢迎”时,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美军航母采取各种战术动作,试图摆脱中国军舰的追踪。 面对055驱逐舰的步步紧逼,美军最终选择了退避三舍。 不仅放弃了在南海北部的活动,还加速向中东方向驶离。 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诸多猜测和评论,有人认为这是美军对中国海军实力的认可,也有人质疑这是美军为介入南海问题制造借口。 中美海上较量的深层意义 这次海上较量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军事对峙,更折射出了中美两国在海洋权益和地区影响力方面的博弈:…
美国研发武器时的投入是全球最大手笔的,也是全球所有国家里,对武器装备的建造成本,最不在意的。似乎武器的成本更高,就能代表作战威力和研发水平更高似的。 现在美国狠起来,连美国自己人都狠坑,六代战机的报价,竟然突破了美国的军备记录,一架战机的采购价格就要高达3亿美元,这样离谱的价格,不知道美国军方怎么看。 美国急于打造六代战机,因为要急于超越五代战机的持平状态,继续能领先全球的战机优势。现在美国在致力打造轰炸机和智能无人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战机,飞行速度更快,用扁平的外形提供更小飞行阻力。实现全方位的隐身效果,在各种状态和环境下,都能实现稳定的飞行速度和隐身能力。 六代战机实现超音速巡航,燃耗更低,功率更高,动能支持比现有战机的水平,能够提升10倍左右。 美国对于六代战机的研发技术,一直都想要领先和垄断,但是奈何中国的六代战机研发速度也在稳定推进,于是美国就不时散布一些关于六代战机的信息,似乎要试探一下中国的态度,中国从来不会在意外界的这些言论,在完成五代战机的新机型研发后,六代战机也在继续打造中。 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现超远程的打击能力,能够超越五代战机的续航限制,成为更远航的支持动力,穿透制空能力,对现在的空防系统,提出艰巨的挑战和考验,在综合作战能力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 为了继续吸引世界的眼球,美国近期公布了关于六代机的价格,美国的六代战机采购价格一架就达到 3亿美元,这个价格公布出来之后,让外界为之哗然,认为美国是否在自己打脸,此前五代战机的F22猛禽,就因为建造成本高昂,采购价格为1.5亿美元一架,再加上科研经费综合在一起,每一架战机高达4.3亿美元。 美国竟然罕见地提出因为成本过高,导致关停了F22的生产线,后来又后悔不能进行升级,想要重启都没能成功。 而为了降低打造五代战机的成本,美国设计出简配版本的F35战机,就为了让成本能下降。甚至因为降低简配导致的F35出现的各种问题,一度让美国的这款战机都饱受诟病。 现在美国竟然一反常态,在六代战机的研发成本上又提高了预算? 而且高达猛禽战机的二倍价格?那么三亿一架的采购价格,加上研发经费,产能在200架以内的时候,每架战机的单价,恐怕会高达6亿到7亿美元以上的价格,这样天价六代战机,不知道美国是如何设想的。 这样的价格是五代这岸基F35的三倍,比如F35A虽然严格控制了成本,但是依然每一架的成本采购价,也要接近1亿美元,批量采购也要9500万美元一架,如果大量部署3亿美元一架的六代战机,又是 一笔巨额的开支,这对于军费永远不够用的美国来说,不知道要如何解决。 而且后续的使用维护和修理,量产补充等情况,不知道怎么运行,美国现在装备摊子铺得太大了,不知道美国PCA制空计划,怎么解决巨额的经费缺口。 美国政府显然也意识到这个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对美国制空计划的成本在进行评估。当然美国内部要综合评估,这款六代战机,研发打造成功之后,对美国的空中战力,带来何种改变,能形成如何的新型补充战力,都要进行综合平衡,看是否划算,才能最终决定。 而且关系到部署的数量和主要应用的范围等,都需要和建造计划一起进行考量,看来美国空军想要大量部署六代战机,恐怕还有较长的距离。 按照计划预估的数量,美国要预留出打造至少达到400架的六代战机,才能实现PCA战机想要达成的制空威力,用来把老旧的机型F15和F22等战机替换下去,形成携带战斗武器数量更多,反应速度更快打击威力更大的程度。 美国依然想要用六代战机,能快速影响和控制空战的格局,因此美国在积极推动打造六代战机的计划,如果进展顺利,资金能支持到位,预计会在2030年能全面交付和服役,这已经是很快的打造速度了。 从美国建造六代战机,不难看出在武器先进程度的拔尖企图方面,美国是不遗余力地想办法,也看出美国想要挟制全球的野心从没有停歇。
1 美国DDG-1000驱逐舰 美国DDG-1000驱逐舰(朱姆沃尔特级) 点评:DDG-1000是美国海军新一代的多功能对地攻击驱逐舰,采用了许多创新技术,旨在提供隐身性能和先进的打击能力。全长182.8米,舰宽24.1米,排水量约为14564吨。 这家伙就像是海上的隐形战斗机,身形巨大但动作敏捷,装备了一堆高科技玩意儿,比如全电推进和SPY-3雷达,让它在海上几乎无影无踪。但是由于集成了所有顶尖技术,造价昂贵,最终只制造了三艘。 2 中国055级驱逐舰 中国055级驱逐舰 点评:055级驱逐舰就像是海上的全能战士,能打能抗,隐身性能也不错。它装备了112个垂直发射单元,无论是对付空中的威胁还是海上的目标,都能轻松应对。排水量超过10000吨。采用燃气轮机和柴油机组合的混合动力系统 配备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提供360度全方位覆盖。采用隐身设计,减少雷达和红外信号。 3 俄罗斯无畏级驱逐舰 俄罗斯的无畏级驱逐舰 点评:北约代号“无畏”级,是苏联/俄罗斯建造的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舰艇。它们是苏联海军为了建立真正的远洋全球海军的产物,诞生于七十年代,旨在与美国海军竞争。维护成本较低,适应现代海军需求。 4 美国阿利·伯克3级驱逐舰 美国阿利·伯克3级驱逐舰 点评:阿利·伯克级Flight III是老将新升级,防空和反导能力杠杠的。SPY-6雷达让它的视力超群,96个垂直发射单元让它的火力也很猛。全长155米,舰宽20.4米,排水量约9500吨。 采用燃气轮机和燃气涡轮机组合的动力系统,最高速度超过30节。搭载SPY-6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具备强大的防空、反潜和反舰作战能力。 5 日本摩耶级驱逐舰 日本摩耶级导弹驱逐舰 点评:摩耶级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新星,防空和反导能力很强。虽然隐形性能有点下降,但是火力和防御能力都很给力。全长170米,舰宽21米,满载排水量约10500吨。 燃气轮机和柴油机组合的动力系统,最高速度超过30节。装备有96单元的垂直发射系统…
美国制衡中国最大的依仗是什么?无疑就是断档领先全球的海军。 而制空权决定制海权,为此,美国已经开展下一代空军计划,妄图在军事上全面压制中国。 当前,美国空军正计划于2030年服役第六代战机,代号“NGAD”。 据了解,NGAD采用比F-22还强大的隐身设计,更为先进的雷达电子系统,空前智能化的飞控系统,具备超高音速飞行的能力。 但由于NGAD预估单价高达3亿美元,远超1亿美元的F-22的单价。故而财大气粗的美国空军也无法大批量装备,所以采用一机两型,分别为有人机和无人机。有人机计划首批装备200架,无人机计划装备1000架,并且采用“人工智能”无人机系统。 美国空军的NGAD第六代战机计划,注意已经取消了传统战机的垂尾 你以为3亿美元就是NGAD的极限,这你就大错特错了! NGAD单机3亿美元,但按照计划,每架NGAD还要搭配5架“人工智能”无人机,一个6架系的总成本超过4.5亿美元。按照目前的初始预算估计,代表美空军未来作战系统的NGAD计划,从研发到服役并且形成规模,至少要耗费1200亿美元以上。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美国对中国的重视程度,不惜花费巨资打造第六代战机,完全不惜成本。但如此巨额的开销,在奉行全球霸权主义的美国,怕是入不敷出。因为当前美国可是同时支援着乌克兰和以色列,而且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都在不断的扩大化。也就说,当前的支援不过是个开始,大头还在后面,美国到底还有多少老本够第六代战机项目挥霍的,这还是个未知数。 俄乌战场有大量的弹药消耗,美国的军援一天都不能停 更重要的是,在美国计划花血本研发六代机的时候,解放军的未来战机系统早已启动,并且已经开始应用于实战。 什么是第六代战机,目前世界航空界并没有统一的概念。但俄乌冲突表明了无人机的重要性,如同苍蝇一样的无人机满天飞,大到坦克装甲车,小到一个躲在战壕里的步兵,都无所遁形。无论是打击、监视,还是坐标引导,无人机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第六代战机是介于有人和无人机之间的。 中国的第六代战机的概念,在歼-20总设计杨伟的谈话中可知,“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假如在第五代战机领域,以歼-20为代表的是追赶和超越,那么在第六代战机领域,中国就是世界的引领者”。 歼-20总设计师杨伟 杨伟总设计说,他们的团队正在不断挖掘歼-20第五代隐身战机的潜力,发展改进型号,并且同步进行第六代战机的研发。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第六代战机就是脱胎于歼-20的后续改进型,而且这种实践早已开始,并且已经逐步装备解放军一线部队。 不同于美军雷声大雨点小的第六代战机计划,解放军的第六代战机是循序推进的。 目前解放军正在打造歼-20双座版无人机母机的概念。 这套空战体系既借鉴了早期西方“忠诚僚机”的概念,还挖掘了歼-20战机的潜力,更融入了中国空军对未来空战的认识。 该系统为以歼-20双座版为基础,采用前排驾驶员驾驶歼-20飞行,后排操作员控制数架伴飞无人机进行空中作战。 双座版歼-20…
最近,美国在菲律宾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引发广泛关注,因为菲律宾表态会让美国撤走,这可以说是一个世界级的大新闻。菲律宾军方发言人澄清:该系统将在9月或更早时从菲律宾撤出。这意味着,这套中程弹道导弹打击系统将会在菲律宾再部署2个月左右,这事情的背后显然没那么简单,美国意欲何为? “堤丰”是美国陆军的新一代陆基导弹发射系统,正式称谓为“中程火力导弹系统”。该系统的发射装置采用美国海军舰船通用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可兼容包括“战斧”战术巡航导弹、LRASM反舰导弹、“标准”系列防空导弹等武器,除具备对地攻击能力外也可兼作要地防空系统使用。 由于“堤丰”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最大射程超过2500千米,已经达到《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即“中导条约”)中定义的属于限制发展的陆基巡航导弹范围标准,因此“堤丰”成为了美国撕毁“中导条约”后由美国陆军装备使用的第一种中程导弹系统。从实战角度来看,“堤丰”系统虽然具有一定机动能力,但发射前需要布置预设阵地,可视为半固定目标,被发现和摧毁的风险仍然较大。 而从攻击能力上来看,若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部署“提丰”系统,其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射程可覆盖到山东省、山西省和陕西省南部、四川省和云南省东部,几乎将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部纳入打击范围,很难说这种程度的战术打击能力完全不具备战略打击价值。 而若将“堤丰”系统用于对海打击,则能够使用LRASM攻击南沙群岛以北的南海海域上的目标,同时也能打击巴士海峡、台湾岛以东海域、东海和琉球群岛附近海域上的目标。考虑到美国陆军在菲律宾的部署规模,“堤丰”系统对我国的威胁程度并不算大,但从战术层面上来说由于其系统特性导致无论对其进行先发打击还是在其发射导弹后进行拦截都不算容易事,其起到的“牵扯”作用甚或比打击能力更加棘手。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菲律宾群岛是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上接日本列岛下扼南海的关键地域,在这一地方部署此类进攻性武器,不难看出美国对菲律宾军事价值的重视,也体现了美国在干涉亚太事务方面的力度。 美国在中国家门口部署非对称武器是要玩“非对称”吗? 先放个暴论:在军事斗争领域,从来就没有单纯用非对称手段取胜的可能。进入21世纪后,“非对称作战”的概念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从较为初级的游击战、袭击战对抗正规军乃至军事强国的干涉武装,到使用弹道导弹打击水上目标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打击效果,似乎“非对称作战”已经成为了花小钱办大事的诀窍。 然而,所谓“以奇致胜”的前提是有“奇”的基础,同样是采用弹道导弹攻击水面目标,也门胡塞武装的战绩就相当乏善可陈,这与军事强国发展反舰弹道导弹、并在经过类实战性测试检验得出的结论相去甚远,原因就在于反舰弹道导弹系统的背后必须要有完善的目标监视跟踪、数据信息传输、通信指令中继等体系支持,仅凭弹道导弹自身根本干不成事。 换句话说,所谓“非对称作战”,事实上是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的较量,只有在两个系统能实现平衡的情况下才有对抗能力,而如果使用非对称手段的一方能够取胜,则必然是此方在系统层面相比于敌方存在优势,而为实现系统层面优势所需的投资又远不是单纯的某项装备所能相比。 另一方面,国家之间的军事斗争其中一项主要领域是争夺空间的控制权,如果在海军领域仅使用非对称手段对抗敌方海军,或许能够实现驱离或毁伤敌方海上力量、使之无法控制被争夺海域或无法侵犯己方海域,但己方在摧毁敌方海上力量后仍然无法实现对海域的控制、事实上只是拖延了再次遭到入侵的速度。 因此,“非对称”只能作为一种战术层面的攻击手段,而非实现战略目标的唯一途径(除非战略目标就是摧毁而非控制),如果不建立起与敌方海上力量体系相对等的体系,迟早还要在相同的领域再次吃亏。
早在2024年6月28日,在塞尔维亚的“维多夫丹节”纪念活动上,塞尔维亚军队展示了自己装备的一系列主力装备。 其中有一款武器让人非常在意,那就是中国的红旗-17型防空系统。 塞尔维亚展示武器 要知道2024年6月的时候北约才挑衅过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发难,威胁中国“再支持俄罗斯就要让中国付出代价”。 结果北约前脚刚放狠话,之后突然收到坏消息:解放军的“低空猎手”就部署在了欧洲腹地。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此前中国也曾大张旗鼓的用运-20送防空系统给塞尔维亚,不过当时中国送的是红旗-22防空系统的外贸版本——FK-3中远程防空系统。 运-20送防空系统抵达塞尔维亚 但红旗-17型防空系统此前从来没有公开过,塞尔维亚这是什么时候买的? 其实早在2024年3月份的时候,就有媒体报道过塞尔维亚买了中国的红旗-17型防空导弹。 不过当时媒体对这款导弹的报道很少,再加上塞尔维亚没有公开回应此事,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塞尔维亚买了中国的红旗-17防空系统。 此次塞尔维亚展示红旗-17,也是第一次对外公开展示该防空系统。 塞尔维亚展示红旗-17防空系统 塞尔维亚买红旗-17不会亏 从军事上来说,红旗-17对现在的塞尔维亚帮助很大。其一是红旗-17本身就是一款水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近程防空系统。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从俄罗斯进口了几套“道尔M1”防空系统。当时我国对这款近程防空系统非常满意,所以之后我国开启了对道尔M1系统的仿制工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对道尔M1系统很满意,是很喜欢它整体的结构。 “道尔M1”防空系统 后续我国在对道尔M1系统进行仿制的时候,是以道尔M1系统的结构为基础进行仿制,而非从零部件开始仿制。 这就好比一个车企觉得一款车好看,那自然是模仿车的外观,不会把车内外的零部件都完全模仿过去。 再加上俄罗斯方面本身因为电子、雷达技术相对落后,我国也没必要完全把道尔M1系统的设计抄过来。…
超巡已经火爆天了,J-20自2011年1月11日横空出世以来,被质疑最多的又两个性能指标,一个是超巡,目前官方已经“正名”,东部战区的官宣中明确指出J-20可以“轻易达到超音速巡航”,这点就不用质疑了,我们完全相信东部战区的权威官宣! 另一个被质疑最多的则是J-20的隐身性能,很多网友都是以美军没有选择带鸭翼的三翼面,原因是鸭翼影响隐身性能,很多网友都认为这没毛病,因为多一个翼面就会多一部分RCS,所以J-20的隐身性能就被打上了问号,然而早在J-20公布后不久的2011年3月,澳大利亚空军居然建模了J-20并进行非常详细的分析,还写成了一篇论文公开报道,J-20的隐身性能完全没有受到鸭翼的影响! J-20的常规数据与气动布局 歼-20是除F-22和F-35以外的第三种五代机,而且研发它的是一直不被西方看好的中国,因此在2011年首飞时对各国的冲击力是非常大,其诞生后一直都处在各国军方视野的焦点。J-20主要空中优势战斗机,作战定位与F-22有些类似,不过也兼具多任务比如对地攻击等,J-20的体型要比F-22大一圈。 歼-20的气动布局为三翼面结构,有一对全动鸭翼以及全动尾翼,进气道为DSI进气结构,气动布局非常流畅优美,所有接缝都有防止过高反射电磁波的锯齿设计,特别突出的是其航程相当大,主要结构参数如下: 在这个性能参数表中有几个特别的数字要拎出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下: 巡航速度:1.8马赫,最高速度2.0马赫; 实用升限:20000米; 最大航程:5500千米(应该是挂副油箱的航程,如果不挂应该在4000千米左右) 作战半径:2000千米(无副油箱应该在1500千米左右) 最大过载:-3/>9G 上图中已经有J-20与主流五代机的主要参数对比,这里就不赘述了,在外网的各种资料讨论中,最关键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隐身性能,另一个则是超巡性能,J-20的气动布局让很多一知半解的网友懵圈了,因此很多网友在分析J-20性能时完全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鸭翼还玩隐身?这不是开玩笑么? 隐身性能与超巡是五代机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在全球军迷的印象中,五代机就是长F-22和F-35那样的常规布局,然而J-20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三翼面结构,而军迷认为位于座舱侧后方的鸭翼是破坏隐身的最大败笔,J-20的隐身性能绝对不可能达到五代机的标准。 这个问题在国外知乎QUORA上也是讨论非常热烈,各位搜这个“Is the Chinese J-20 stealth figh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