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

轟6k成功降落,中國不沉航母能容納百架戰機,美稱這根本沒法打

2016年,中国与美国之间因为南海问题,有过一次近乎爆发战争的对峙,虽然此次是美国暂退一步,但并不代表他们就这样放弃了。 在美国的拱火之下,菲律宾一直都在南海一带搞事。 单单是今年,菲律宾与我们就发生过三次“撞击事件”,尤其是在仙宾礁一带,菲律宾更是屡次来犯。 也是针对这一点,我国在南海岛礁方面的建设,一直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近来,随着轰-6K等战机成功降落在永暑岛礁,美国终于认清了局势。 “永暑岛礁部署的重要性” 其实早在今年的上半年,美国就曾与菲律宾达成新的合作:将中程导弹系统部署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 这可是能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系统,所以对中国的威胁甚大。 当时我国国防部发言人也称:这是危害地区安全之举,应当被全世界谴责。 当然,我们从来都不是“被动挨打”,美国既然有这样的行为,解放军也不惯着,如今早就将轰-6K部署在了永暑岛上。 据悉,如今永暑岛随着不断完善,已经拥有成为“军事基地”的所有条件。 所以加上已经能够正常起落的轰-6K,目前永暑岛上可容纳的各类战机数量已经达到了上百架之多。 说起永暑岛的建立,我们好像还得“谢谢”日本和美国。 因为世界上原本是不允许不具备人类生存环境的岛礁,被扩建成岛屿的,结果日本为了扩大自己在海域上的影响力,居然首次对联合国提出了这样的申请。 而美国跟日本是沆瀣一气,觉得在海上拥有岛礁,可以对中国进行遏制,所以投了同意票。 于是,世界上有了第一个被联合国批准建立岛屿的礁——冲之鸟礁。 但很可惜,即便联合国同意了,以日本弱于中国的基建能力,还是没有成功让其扩展为岛屿。 而与之相对的,既然你们都同意了,那我们可就也这么干了,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永暑岛和美济岛、渚碧岛。 这是三个完完全全的人工岛礁,尤其是永暑岛,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备机场和生活基础设施,就像我们先前说的,不但适合人类居住,更能作为军事基地。 如此一来,我们原本在南海上的军事部署,有了强有力的提升。…

1 year ago

亞洲又一軍事大國崛起,擁有90萬大軍戰艦200多艘,並非日本印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虽然作为战败国,但在美国的支持下迅速复苏,并展现出不容小觑的野心。他们公开建造了七架武装直升机和航空母舰,若稍加改装,其战斗力将大幅提升。近年来,日本不断扩建航空母舰甲板,购入数百架F-35战机,以实现航空母舰上的垂直起飞和降落,显示了其在军事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战略布局。 与日本相比,印度同样展现出雄心勃勃的态势。印度曾明确表示其目标是成为亚洲的军事大国。为此,印度在军事上投入了大量资金,采购了大量先进军事设备,以提升其军事实力。印度的军事野心显而易见,通过持续的现代化建设和军备扩展,印度力图在亚洲地区确立自己的军事地位。 然而,在亚洲还有一个国家,虽然表面上不太引人注目,但其军事实力同样不可忽视,并且野心勃勃。这些年,他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对美国展现出极大的友好姿态,甚至邀请美国进入其领土,以增加南海地区的复杂局势,从而达到自身的战略目的。这个国家就是印度尼西亚。 位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超过1.7万个岛屿组成,与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东帝汶接壤,横跨亚洲和大洋洲之间的重要航运通道,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地位。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国,约有2.76亿人口,领土面积约191万平方公里,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也是第16大国家。 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金属和硫等,资源储量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动植物物种。 经济方面,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多元化,涵盖农业、工业、矿产资源和服务业。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木材、橡胶、纺织品和电子产品,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此外,印度尼西亚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凭借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尽管在国际舞台上较少被关注,但印度尼西亚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岛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和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国家,对于区域和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印度尼西亚在军事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其国防军总人数约为90万,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其中,海军是印度尼西亚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军人数约4.5-5万人,拥有超过200艘战舰,包括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和巡逻艇等各类舰艇。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尼西亚海军拥有26艘两栖战舰、17艘护卫舰、4艘导弹艇和2艘潜艇,在东南亚地区可谓是实力强大,位居前列。 印度尼西亚海军的发展不仅体现了该国在军事技术和实力上的提升,也反映了其在地区安全和国防建设方面的重视和努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岛国之一,印度尼西亚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和海岸线,保障海上安全对其至关重要。因此,印度尼西亚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和扩张,不仅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也是为了加强地区海上合作和应对海上安全挑战。 在与新加坡等邻国的比较中,印度尼西亚海军展现出了相当的实力和规模,为地区海上安全和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印度尼西亚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海军的实力和作用将继续在地区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印度尼西亚在海空军方面装备了超过100架战机和17架武装直升机,同时陆战队还配备有80辆坦克和20辆装甲车。这些装备的现代化和数量之大,在东南亚地区都堪称一流。印度尼西亚海军的主力是其庞大的水面舰艇部队,规模在东南亚也是数一数二的。 为了有效地控制国家广阔的岛屿,印度尼西亚海军建立了两个大型军事基地和23个小型军事基地,形成了独立防御和机动作战相结合的防御体系。这种体系使得印度尼西亚能够在国土安全受到威胁时快速做出反应,并保护其海洋领土的安全。 印度尼西亚海军的现代化和规模使其成为地区海军力量的重要一环,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海空军装备和军事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和发展,体现了印度尼西亚在国防领域的坚定决心和实力表现。在未来,印度尼西亚海军将继续发展壮大,为地区和平与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几十年来,印度尼西亚军队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现代化装备的改善,显著提升了其作战能力和战斗力,尤其是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一直处于装备领先、经费充足的地位,成为印尼军队的重要支柱。 为了提高海军陆战队的战备水平,印尼军队致力于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每年组织1-2次大型海上演练。同时,印尼还积极与盟国开展联合演练,有时一年高达40次,以提升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力和应对能力。这种多样化和频繁的演练活动,体现了印尼军队对自身作战能力的重视和努力,展现了其在地区安全和稳定中的积极角色。 印尼军队的现代化和战备水平的提升,不仅有助于维护印尼国家安全,也为地区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印尼军队不断发展壮大,其在地区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为地区和平与繁荣注入新的动力。

1 year ago

叛變投敵?俄軍最先進隱身無人機S-70,在烏東上空被蘇-57擊落!

2024年10月5日,乌克兰东部战区传来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一架俄罗斯最先进的隐身无人机S-70“猎人-B”在乌东上空被击落,令人意外的是,击落它的竟然是俄罗斯自己的战斗机。这一幕被视频完整记录,S-70的残骸最终坠毁在乌克兰控制区康斯坦丁诺夫卡。 ▲被击落的S-70隐身无人机 S-70“猎人-B”是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一款隐身无人机,是俄罗斯无人战斗机发展的旗舰产品。作为一种飞翼布局的重型无人机,S-70承载了俄罗斯对未来无人作战体系的期望。它不仅可以执行对地打击任务,还被设计为可以与有人战斗机配合作战的“忠诚僚机”。 S-70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5年米格飞机公司研制的“鳐鱼”无人机原型机。尽管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项目一度搁置,但苏霍伊设计局在2011年接手后开始了全新研发。经过数年技术积累,S-70在2019年首次亮相,并于同年与苏-57隐形战斗机进行了联合飞行测试,展现了它作为空中“忠诚僚机”的潜力。 ▲S-70被外界认为是苏-57的专属“忠诚僚机” S-70的技术参数十分突出:翼展20米,机长14米,最大起飞重量可达20吨,最高速度接近1,000千米/小时,作战航程达到6,000千米。它采用了隐身设计,能够携带多达2.8吨的弹药,具备精确打击和长航时巡逻的能力。第二架原型机在2021年亮相,较早期版本有了显著改进,包括扁平的尾喷口和更加隐蔽的设计,以减少红外和雷达特征。 在10月5日的这一事件中,S-70无人机在乌克兰东部的康斯坦丁诺夫卡(Konstantinovka)上空被俄军的苏-57隐身战斗机发射空空导弹击落。根据乌克兰方面发布的视频显示,一架战斗机在近距离向S-70开火后,这架无人机随即坠毁。 ▲S-70被击落的视频画面 这次击毁行动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有人认为S-70是因技术故障而失控,俄军战机为了防止其落入乌军或西方势力手中,不得不将其击落;而另一种猜测则更为大胆:该无人机可能遭到了外部黑客的远程劫持,俄军担心其被敌方俘获,最终选择自毁。 从目前的战场视频来看,S-70在坠毁前并未展现出异常的机动行为,这表明它可能确实失去了操作控制,而苏-57的介入时间也显示出俄军并非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而是经过观察和评估后,决定将其摧毁。这一系列“迷惑操作”,显示出俄军在无人机控制技术上显然还存在漏洞。 ▲S-70被击落后的残骸 自S-70项目启动以来,俄军就一直计划将这款无人机与苏-57进行紧密协同作战,被称为“忠诚僚机”系统。苏-57与S-70的组合不仅可以扩大俄军战斗机的作战范围,还可以通过无人机的隐身和远程打击能力,增强俄军空中优势。 在此次击毁事件中,有目击者称,苏-57在S-70失控后,选择将其摧毁。这也从侧面验证了S-70作为“忠诚僚机”的一部分,苏-57对其具有完全的指挥与控制权限。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为何在如此严密的系统中,S-70仍然会发生失控,甚至需要动用导弹来击毁它?这是否意味着“忠诚僚机”系统还存在技术漏洞,或是在俄乌战争的激烈电子对抗中,S-70受到了外界的干扰? ▲S-70被击落后的残骸 俄乌战争中,科技的较量已成为战场上的关键要素。自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与俄罗斯双方不断利用无人机、电子战与网络攻击来争夺技术优势。尤其是在无人机领域,乌克兰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大幅提升了其战场侦察与打击能力。 此次S-70被击落,无论是由于失控还是外部劫持,都暴露了俄军在无人机控制与电子战中的潜在不足。如果S-70的技术细节或其控制系统落入敌方手中,将对俄罗斯无人机项目构成严重威胁。这也解释了为何俄军不惜动用苏-57战机将其击落,而不是让它迫降在乌克兰控制区。 ▲S-70“猎人-B”隐身无人机 总而言之,此次S-70无人机的击落事件,对俄罗斯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首先,这标志着俄军最先进的无人作战系统之一在战场上的首次重大失利。其次,这也意味着俄罗斯的“忠诚僚机”计划可能在技术层面存在问题,未来还需大量的改进与测试。此外,无论是出于技术故障还是外部劫持,S-70的击落都说明俄军在无人机的控制与安全保障方面存在隐患,尤其是在电子战与网络战愈加激烈的背景下。 对于俄军而言,此次事件不仅是一场战术上的失误,也是一场技术信息战中的挫败。S-70无人机的坠毁残骸已落入乌克兰控制区,敌方很可能会通过对这些残骸的研究,获取俄军无人机技术的关键信息。 ▲S-70被击落后的残骸…

1 year ago

央視罕見公開,遼寧艦遭雙航母夾擊,殲15戰機8000米高空纏鬥美機

央视罕见公开,我歼15战机实弹缠斗美军机,成功获胜的消息。 2022年5月,辽宁舰西太远洋训练时,美国海军林肯号(CVN-72)和里根号(CVN-76)航母打击群同时从东、南两个方向夹击我辽宁舰,并且频繁派出舰载机对我军进行跟踪监视并且骚扰。 林肯号(CVN-72)和里根号搭载的舰载机主要是大黄蜂和F35,在这种关头,我军飞行员张敏和战友挂弹起飞,死死咬住美军机,从高度8000米缠斗至2000米,最终美军机被成功驱离。 张敏是解放军的一等功臣,曾是最年轻的航母载机着舰指挥官,他有多牛呢,他使成功成功攻克了航母“夜间着舰“的难关,有人把这形象地比喻为“在漆黑的夜晚,蒙着眼睛,驾驶着时速200多公里的汽车行驶在高速路上”。 而张敏和战友实弹和美军战机进行硬对抗,也说明了情况的凶险,以及我军做好了开火的准备。 这个新闻,可以说透露出了重大信息,要知道,很多人认为,我歼15舰载机是一个过渡性产品,时间紧任务急仓促拿出来的产品,作战力并不强。 但是此次在面对美军大黄蜂甚至是F35,我歼15在和对方硬碰硬的情况下,甚至取得了胜利。 要知道,美军可是专门针对我军的歼15进行专门性训练的,美军VFC-12中队的“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被涂成了中国海军的歼-15型战斗机的涂装,作为“假想敌”来模拟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行为模式,来磨练其它中队。 这也说明了官方公开的歼15的数据,是非常真实的,根据官方的数据显示,歼15的数据相当漂亮,航程3500千米,升限20000米,最大速度2.4马赫。 F/A-18E“超级大黄蜂”如果只带3个副油箱的话,转场航程才3070公里,副油箱油用完扔掉也只能飞3480公里,加上歼15要更大更重些,对同样的挂载敏感度低,因此歼15载重航程相比F/A-18E“超级大黄蜂”有一定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歼15能够和美军战机从8000高空缠斗到2000米空中的原因,高速稳盘机动和垂直机动以及加速性能方面都非常强劲。以最大2.4马赫来说,超声速性能完胜带2中2近后最大平飞速度仅有1.6马赫的超级大黄蜂。 此次央视公开的信息,可以说充分说明了我歼15战机的含金量,打破了一直以来对歼15的质疑,也充分说明了,我官方公开的数据从来只有保守,并不存在夸张的可能性。 从官方的报道来看,歼15的技术甚至有不少都是中国独创的绝密性技术,我甚至都相信,和歼15缠斗的可能是美军的F35舰载机,因为有肥电之称的F35,并不具备超音速巡航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我军的歼15一直都在升级之中,比如飞控系统、机载航电、火控系统、发动机等都进行过优化升级,使得我歼15战斗机的作战能力一直都处于一个提升的状态。 不仅如此,基于歼15改造的舰载电子战飞机歼15D也已经服役,中国成为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了舰载电子战飞机的国家。正如歼35和歼20一样,歼16D和歼15D也将成为中国电子战双雄,活跃在空军和海军之中。 歼15D最大的作用就是瘫痪美军宙斯盾,甚至猎杀美军F35,我们都知道,歼15D不是隐形战机,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歼35是通过自身的隐身性能让雷达难以察觉,而歼15D则不一样,它是干扰对方的雷达,从而对方的雷达难以识别。这就是反雷达伪装,反雷达伪装是利用各种反射体模拟固定或活动目标,改变地形地物的原有雷达图像或利用吸收物质覆盖于目标的表面,减少目标对雷达电磁波的反射,以隐藏真实目标。 由于受到歼15D的电磁干扰,美军宙斯盾雷达屏幕基本上是啥也看不到,还有杂音和变形虚化的画面,导弹无法锁定目标,而等到看到了我方的战机,美军舰就只能密集阵进行攻击,如果无法打掉敌人的电子战飞机,己方的导弹就始终无法使用,只能任人宰割。 歼15D机翼两侧内侧挂架还挂着国产鹰击-91反辐射导弹。鹰击-91反辐射导弹采用固体冲压发动机,射程远、战斗部大,特别适合攻击摧毁宙斯盾这样的移动式雷达系统。这样歼-15D电子战攻击机就具备了硬/软一体化电子战能力,由防空压制升级到防空摧毁。 这些年以来,解放军和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博弈越发频繁,而美军落败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都说明了我军实力在不断强大,要知道,我海警最近可是去了美国的阿拉斯加海域,而美国却没有任何反应。 这一切都在说明,中国的实力,已经让美军应对吃力了。

1 year ago

美國殺器“鉆地彈”,多國家束手無策,卻被25歲中國小夥輕松破解

1999年5月8日,随着几声巨响和火光的迸发,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沦为了一片地狱,数十人受伤,三名记者壮烈牺牲举国上下陷入了一片悲痛和愤怒之中,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美国等北约国家及其使用的特殊导弹——“钻地弹”。 一时间,全国上下群情激奋,不少爱国人士纷纷自发前往街上进行游行示威,但就在全国人民都为之愤慨之时,一位来自贵州的小伙却陷入了一片沉思和忧虑之中,毕竟这种能够轻松穿透建筑设施的特殊导弹,对于当时的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无异于一种噩梦。 为此,他苦心钻研,用尽各种办法尝试,最终成功做出了一种极其特殊的建筑材料,哪怕是导弹袭来,也只能在其表面留下一个极其微小的痕迹就会被弹走,可以说,光是这一种材料,就直接将我国的国防实实力提了一个较大的台阶,他也因此直接荣获国家一等奖的殊荣。 那么,这种材料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何能抵御强悍的钻地弹? 强悍的钻地弹 在科技水平如此发达的现代战争当中,作战双方能否摧毁对方的军事要点,一直都是主导整个战局走向的关键之一,但在钻地弹出现之前,防御方大部分情况都可以利用地形或者地理优势,对进攻方进行大范围的打击和轰炸。 饶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攻方的地位也仍旧难以与防御方为之比拟,虽说飞机坦克等新型装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进攻方的作战实力,但也仍旧无法撼动防御方位于地下建设的重要据点。 尤其是在美苏关系交恶的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底下的导弹发生井以及其庞大的核弹数量感到无比忌惮,于是迫切的想要寻找到一种能够钻入地下,摧毁苏联洲际导弹发射井的武器,在这种背景环境下,美国也开始了有关钻地弹方面的研究。 写作不易,希望各位观众老爷理解,每天作者写作超过12小时,收益只有50多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希望观众老爷理解 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二战时期,德国其实就已经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当时这种导弹所比展露出来的效果其实并不理想,仅仅只能穿透4米厚的混凝土,德军也一直用它来轰炸美军的地下掩体。 直到二战结束后,这种导弹的研发进程才被迅速的提上日程,而美国也是在20世纪60年代这段时间里,研制出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钻地弹”并且在之后的海湾战争当中予以升级,而这种导弹的出现,也几乎成了伊拉克士兵们的噩梦。 只要是被美军发现的地下指挥中心,几乎都被美军的这种钻地弹给轻松摧毁,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的惨案,也是因为钻地弹直接轻易地进入到了建筑设施内部造成了轰炸,否则按照普通的导弹来看,大概率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伤亡。 而后美国对钻地弹的连续升级,更是让其成为了一种可以直接打击到拥有地下核设施的武器,这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无疑都是一种十分严峻的威胁所在。 虽然它看起来并没有普通导弹那般声势浩大,但其所能带来的威胁性却远超常人所想象,但就是这样一种威胁性极高的新型导弹,却在后来被我国一位名叫吴飚的小伙成功破解。 特殊材料破解“钻地弹” 1996年7月,一名名叫吴飚的小伙从原工程兵工程学院中毕业,来到洛阳的一所研究所中开始从事武器效应以及工程防护方面的工作,为我国的国防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年后,已经在研究所中积累下一定知识底蕴,并且有着极高个人能力的吴飚开始独立承担实验项目,而他所挑选的项目类型,则直接锁定在了一种新型遮弹层的上面。 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大多数的防御和建筑设施都是由一些防震抗爆的特殊材料混搭而成,并且出于安全隐蔽的理念位于国内某些地方的地下深处,避免了暴露在陆地上遭受敌人火力打击的风险。 但如果是要面对较为先进的“钻地弹”时,这种防护措施显然就成了“纸墙”,因此如何规避掉“钻地弹”强悍的突破性,也成为了一众科学家们为之头痛的事情,而吴飚可能不是第一个着手对这方面展开研究的人,但绝对是第一个在这其中钻研出门道的人。 为了研究出一种足够强悍的材料应对这种状况,吴飚也投入到了一系列漫长而又缜密的研究当中,或许是考虑到了防御设施所需要的广泛性和覆盖性,吴飚在选取材料时并没有选择一些造价高昂适应性更高的材料进行制作,反而是选择了最为常见且平平无奇的水泥进行实验。…

1 year ago

印媒:中國3個旅東風-31AG,36輛發射車,一次攜帶多達10枚核彈頭

我国在9月25日成功进行了一次洲际弹道导弹测试,少有的展示一下核打击能力,引发多方面的关注,连印度媒体《欧亚时报》也加入其中,并在报道中宣称:这是我们四十多年来首次进行此类发射。印度媒体称,分析人士认为,为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向美国及其盟友发出的信号。 印度媒体报道截图 印度媒体诶《欧亚时报》在9月29日刊发的报道,对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相当的称赞,认为其采用机动平台发射,可在崎岖地形中有效作战。这次试射实际射程有12000公里,经过菲律宾和关岛附近,落入法属波利尼西亚马克萨斯群岛附近的太平洋,显现了打击远距离目标的能力。 东风-31AG就实现了洲际打击战力 这次试射还是相当的及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之下,在战乱纷飞的情况下,展示我们的实力,才是维护和平的最有效手段。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外交抗议一万次,抵不过战略轰炸机扇动一下翅膀,我们也可以说一句:任何抗议,都抵不过洲际弹道导弹一次测试。 东风-31AG是名副其实的洲际弹道导弹 我们从来没有以核武器威胁过任何国家,以至于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全球核大国之一,拥有规模不小的核武库,其中之一就是: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它为新一代的机动洲际弹道导弹,2006年才首次投入使用,按美国媒体《原子科学家公报》报道,它是我国首款固体燃料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 机动部署,机动发射,是东风-31的特点 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为2017年才公开的新一代改进型号,采用了新设计的导弹运载车,越野能力增强,更适合在各种地形上部署。凭借公路进行机动,随机选择发射阵地,将让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成为让对手无法追踪的目标,压根不知道藏身何时,也不知在何时发射,这才是让美国犯难的地方。 更强的越野能力,让美国人很难应对 以前西方媒体都不相信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可以威胁到美国本土,关键原因是没有进行过全射程的试射,自然被怀疑不具备洲际能力,故而这次试验打破了一切谣言了,给其正名了,真的具备洲际打击能力。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具备12000公里的射程,将美国本土纳入其作战范围,还可以携带单枚弹头或多枚小型弹头,一次携带多达10枚核弹头,这也具备巨大的意义。 这次的射程,打破一切质疑 根据《欧亚时报》的说法,已知拥有3个旅的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合计拥有36辆发射车,这些都是外界猜测,根本无法证实。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的核打击能力上升。如果属实,则证明我们单单这么一个型号,就可以打击到美国本土的核导弹数量一下子增加了至少36枚,而且每枚可以携带多枚核弹头,按10枚计算,最高可以打击360个目标,对于美国来说,如果一次挨了360枚核弹头,付出的损失将足够让美国后悔打一场核战争! 后面还有东风-41呢 美国试图利用核手中的核武器对其他国家施压,为此每年在核武器领域的投入超过俄罗斯的军费,后果只能引发反制,而不是屈服。美国只能逼迫我们加强核威慑力,如今的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就是我们的态度:不会屈服于美国的核威慑之下,更会以牙还牙让美国体验一下什么叫“核威慑力”,不许美国肆意妄为!

1 year ago

中國試射導彈後,買過東風的沙特坐不住了,媒體播放東風41畫面

如果要问“如何让美国转变温柔语气是什么”,答案一定是“中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9月25日,中国用一枚洲际导弹,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再一次见识到了属于中国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说到这里就有个疑问了,中国既然拥有这么先进的洲际导弹,会不会有人想要购买呢? 别说,还真可能有国家会动这个心思,这个国家就是沙特,他们甚至还在国家电视台上公布了“东风-41”的CG动画。 可即便如此,我们就会卖给他们了吗? “沙特和中国” 自从中国发射洲际导弹之后,全世界关于中国的质疑等负面声音,几乎消失不见,先前在南海问题上一直跳个不停地美日和菲律宾等国家,也不再那么“嚣张”了。 射程1.2万公里的东风-31AG,让所有想要挑衅咱们的国家,通通闭上了嘴。 几乎在全世界的网友心中,都是如此认为:“要与中国搞对抗,你先过了洲际导弹这一关再说。” 毕竟咱们的射程可是能直接打击到美国本土的,飞行速度更是在大气层外达到了惊人的25马赫,以现有的防空系统,压根就拦截不住。 当然,并不是只有中国在研究洲际弹道导弹,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着这种武器的钻研。 但很不幸,五个常任理事国里,美俄英全部失败,只有中国和法国成功了。 不过,法国那是自己“偷摸”搞的,并没有对外公布具体情况,所以是真是假咱们也不知道。 中国就不一样了,咱们可是全射程给你看,说白了就是给你监测全射程,你能抓到吗?你能拦截吗? 明显是不能的,不然五角大楼也不会在采访中一反常态地赞扬中国:“这是好事。” 而且五角大楼发言人说咱们提前通知,这是在避免军事误判,其实他们心里慌得不行。 毕竟,美国在全球建立军事基地,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就是不怕别人能打到他们的本土,但中国的这枚洲际导弹,却搅碎了他们的美梦。 而中国的导弹这么猛,曾经与咱们有过合作的沙特,这次也是按捺不住了。 沙特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土豪遍地的国度”,王室更是富得流油,所以缺啥买啥,几乎成了他们默认的发展选项。 其实在2014年的时候,就有人已经爆料:“沙特购买了中国的东风-21。”…

1 year ago

英國知名教授:美國僅120分鐘,就能瓦解中國核威脅,摧毀發射場

前言: 每当提及到核武器,总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自从数十年前,广岛和长崎的两个原子弹被引爆之后,使得全世界都看到了这种武器恐怖的杀伤力。 但是就在今年2月初左右,央视原因的一条英国媒体的报道,不得不使得我们暗暗的吃惊,那就是美国将会计划在英国部署核武器。 自从上一次美国计划在英国部署核武器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的时间,现在这个消息的再次流出,也是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有的媒体还认为,对于之后欧洲是否会爆发核冲突的担忧,也已经愈发的严重了起来。 美国核武器重返英国 其实,美国将会再次在英国部署核武器的消息,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被透露了出来,当时英国媒体就已经进行了报道。 当时英国媒体称,美国国会将会拿出5000万美元,并将这些资金给到美国空军,以资助其在英国进行空军基地的建设。 有的媒体认为,在英国的报道之中提到的“潜在安全任务”其实就是美国一个替代负责维护核武器运转设施的人员的另一个代称。 美国在欧洲地区部署核武器,其实这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就将核武器率先部署在了英国境内。 这一策略也持续了十年之久,所部署的国家也包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国,而型号也高达二十多种。 美国对欧洲地区所部署的核武器,巅峰时期其实还是在1971年的,那个时候部署的核武器数量达到了7000枚以上。 之后,经过美苏之间的磋商,就出现了之后我们耳熟能详的众多条约,《中导条约》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随着美苏在之后关系有所缓和之后,美国才开始将自己在海外部署的核武器进行收缩,再加上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为了展示自己放低了姿态,于是开始撤回在欧洲所部署的部分战术核武器。 因为之后的苏联解体,虽然俄罗斯确实是接受了苏联的资产,但是却已经远远的不能与苏联相比,也远不能再对抗美国。 于是,美国便再次将自己部署的核武器进行收缩,直到2000年末,克林顿才签署了将会保持在欧洲部署480枚核弹的文件。 随着美国慢慢的将在欧洲部署的核弹头撤回,直到2008年的时候,终于轮到了英国,这个时候美国将在英国部署的110枚核弹头撤回之后,终于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部署。 除了美国可能会在英国重新启动已经停止多年的核武器部署之外,一些西方媒体也再次开始对美国的军事能力进行夸大。 就像是英国的两位教授就在近日突然发声,在他们的口中,直接宣称美国在导弹方面对于中俄两国正在有着明显的进步。 甚至仅仅需要两个小时,就可以使用常规导弹,将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核反击能力直接摧毁。…

1 year ago

伊朗導彈從90%被攔截率,到90%突破率:美軍終於明白有大國已出手

最近,中东局势又搞得热闹非凡。伊朗这回真是玩了把大的,直接朝以色列扔了一堆导弹过去。这事儿可不简单,伊朗这是下了血本要跟以色列硬刚啊。咱们先别急着站队,看看到底咋回事。 从10%到90%,伊朗导弹突破率惊人提升 说起来,这事儿还得从去年说起。2024年4月,伊朗就搞了次导弹袭击,结果被以色列拦下了90%。这次可不一样了,伊朗导弹突破率直接飙到90%,让以色列防空系统抓瞎。 这回伊朗可是下了血本,一口气发射了200多枚导弹。不光有常规的中程弹道导弹,还整出20多枚高超音速导弹,这玩意儿可是头一回在实战中用上。导弹主要瞄准的是以色列的军事基地和情报部门,看来是有备而来。 以色列这边可不是吃素的,立马跟M国联手进行防空拦截。但这次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大部分导弹竟然成功突破防线,命中了以色列城市边缘区域。伊朗领导哈梅内伊还在电视上宣布"打击完成",这架势,啧啧。 新型导弹技术引发各方关注 这次伊朗的导弹突破率咋就从10%蹿到90%了呢?看来是下了一番功夫啊。据说这次用的导弹不光飞得快,还能在高速飞行时灵活机动,末端还能修正轨道,这可真是让防空系统抓瞎。 最让人吃惊的是那20多枚高超音速导弹,这玩意儿可是连M国都还在研究中。有专家说,这种导弹速度快得吓人,还能在大气层内机动,防空系统根本反应不过来。 不过也有人质疑,伊朗这技术进步也太快了吧?该不会是有啥大国在背后支招吧?毕竟这种尖端技术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出来的。 俄罗斯因素引发猜测 说到大国支持,就不得不提到俄罗斯了。有消息说,伊朗这次用的导弹跟俄罗斯的某些型号挺像。再加上俄罗斯跟伊朗关系不错,有人就猜测是不是俄罗斯在背后帮忙。 要是真有俄罗斯参与,那这事儿可就复杂了。有分析认为,俄罗斯可能是想借机试验新型导弹,顺便分散M国在乌克兰的注意力。毕竟M国现在两头都要顾,压力可不小。 不过这些都是猜测,真相如何还得看后续调查。但不管怎么说,伊朗这次的表现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中东局势怕是要更加复杂了。 伊朗此举意在何方? 伊朗这次行动看似声势浩大,但仔细一琢磨,好像又有点奇怪。虽然发射了那么多导弹,但大部分都落在城市边缘,并没有造成重大伤亡。这是不是有点欲擒故纵的意思? 有专家分析说,伊朗这是在展示实力的同时,又不想把事情闹大。毕竟真要是造成大规模伤亡,那事态可就控制不住了。伊朗这是在玩火,但又不想把自己烧着。 不过话说回来,伊朗这次行动确实达到了震慑效果。以色列和M国肯定得重新评估伊朗的军事实力了,这对中东局势的影响可不小。 未来走向令人担忧 这次事件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后续影响恐怕还长着呢。以色列会不会报复?M国又会采取什么行动?中东局势会不会进一步恶化?这些问题都让人捉摸不透。 说实话,作为普通老百姓,看到这种局势真是替那边的人民担心。战争可不是闹着玩的,受苦的总是普通人。希望各方都能冷静下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别再搞什么军事行动了。…

1 year ago

烏克蘭真的把航母圖紙,藏在了“瓦良格號”里?二十年後真相大白

从一九四九年我国建国开始,强军、强国就一直在路上。 如何强军、如何强国?这不仅需要足够的军队数量,当然需要精良的装备。 过去的半个世纪,我们从无到有研发了原子弹、核弹、核潜艇等等大国重器,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 事实上,除了原子弹、核潜艇这些,航空母舰的技术先进与否也是衡量国防力量的重要指标。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命名,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海军部队麾下如今诞生了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而后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从一到二、从二到三就简单很多了。 我国后续还研发了山东舰、福建舰。 航空母舰的建设难度丝毫不逊色于原子弹等,为什么我国能这么快完成这么大的成就? 其实这还要得益于瓦良格号以及它的设计图纸。 那么真的像市井传闻说的,乌克兰真的把瓦良格号的设计图纸藏在瓦良格号内部了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尘封多年的秘密。 一、什么是瓦良格号?它有那么重要吗? 在故事的开始,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主人公“瓦良格号”以及它的光辉历史。 十九世纪俄罗斯帝国向美国订购了瓦良格号巡洋舰,并于1901年正式服役。 瓦良格号全舰长一百多米,全舰搭载十二门主炮、副炮,还有多个鱼雷发射口。 标准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六千吨,满载排水量更是恐怖的七千吨,巨大的载重下还有五千英里的航程。 最初俄国向美国订购这艘战舰的目的就是应对日本日益强大的海军。 然而天不遂人愿,瓦良格号仅仅服役四年就在日俄战争中沉入了仁川,还恰巧被死对头日本打捞上岸,并重命名宗谷号。 更加憋屈的是俄国由于缺乏这种大型战舰,不得已花费400万重新向日本买回来瓦良格号。 俄国刚买回来没多久,在将军舰送去维修的过程中不幸又被英国截获一直使用到1919年。…

1 year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