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

局勢變了,解放軍暫停巡台,美智庫發現,中國統一出現第3種模式

在国庆佳节期间,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悄然发生: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期以来的海空巡航台湾行动出现了暂停。此举迅速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 近年来,面对民进党当局不断升级的“台独”挑衅,解放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节假日无休地进行战巡,而此次暂停则可能归因于两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台风“山陀儿”的肆虐导致台海区域气象条件急剧恶化,飞行与航行安全难以保障。 另一方面,鉴于台风给台湾地区带来的重创,包括4人死亡、1人失踪及719人受伤,农业损失超过3.5亿新台币,大陆或出于人道关怀及两岸同胞情谊,选择了暂停巡航。 就在解放军行动暂停之时,美国却有所动作。 据日方透露,近期,美国从阿拉斯加调派战机入驻日本三泽基地。此外,还向中国台湾地区提供军事援助。 面对美方的军事动态,中国大陆展现出了从容不迫的姿态。 近期,美国智库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即便美方加大对台军援,中国大陆仍有多种途径实现统一:包括展示军力以瓦解“台独”信心、切断台湾商品进出口及能源供应等,甚至可能运用信息战手段,如干扰海底光缆等。 这份报告揭示了除和平统一与武力统一外,还存在第三种统一模式,即“逼统”。 通过经济、能源、信息、经贸等多维度的“困台”与“穷台”策略,大陆正逐步增加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 事实上,中国大陆已在多个领域采取了实际行动。 近期,大陆在经贸领域取消了180项台湾商品的关税优惠,海警部门扩大了台海执法范围,福建则在文化领域推出了闽台档案法规,这些举措均旨在削弱“台独”势力的生存土壤。 面对大陆的这一系列打法,美台双方显得束手无策,外部势力除了进行舆论攻击外,别无他法。 民进党当局更应悬崖勒马,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近日明确警告,赖清德当局的军事扩张和备战“台独”,终将自食其果。 所以说,台海局势正经历深刻变化。 在台湾问题上,大陆手握多种应对手段,若美方和民进党继续触碰大陆红线,其后果将是显而易见的。

1 year ago

中國很難同時攔下兩百枚核彈,但是誰又能攔下我們的洲際導彈?

中国很难同时拦下两百枚核弹,但是谁又能拦下我们的洲际导弹? 这话一听,就够有劲儿!两百枚核弹,简直是天塌下来的规模,别说拦下了,光是想象这个场景都够让人头皮发麻的。但,别忘了,我们手里的洲际导弹可不是摆设。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话题:中国能不能同时拦截两百枚核弹,又有谁敢拦下我们的洲际导弹? 我们得说清楚,核武器的威慑力不是小打小闹。两百枚核弹头同时发射,那简直就是核末日的开端。想要完全拦截这样的攻击,难度无异于在枪林弹雨中用筷子夹住飞来的子弹。尽管咱们的反导系统相当先进,但同时拦下两百枚核弹,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拦截核弹头不仅仅依赖技术,还要看速度、反应时间和战略布局。一旦两百枚核弹如雨点般袭来,哪怕我们动用所有的卫星、雷达和反导导弹,也很难做到全部摧毁。 那我们就真的束手无策了吗?当然不是!如果真到了核弹纷飞的时刻,我们有三条应对措施。 第一步,能拦多少拦多少。我们的反导系统是世界领先的,这点毋庸置疑。依靠强大的卫星监控和雷达预警系统,我们能第一时间发现核弹头的发射动向。接下来就是拦截!不管是“红旗”-19,还是“东风”系列反导导弹,都是为这种极端情况准备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国境之外,尽可能多地摧毁来袭的核弹。说白了,就是见招拆招,能挡几颗是几颗。 第二步,坚决反击,打得敌人不敢冒头。核打击不是单方面的,一旦我们遭到大规模核攻击,必定会迅速对等反击。我们的核武器可靠性全球领先,洲际导弹更是杀手锏。不管谁先动手,敢冒险发射核弹,我们的“东风”系列洲际导弹也会立刻起飞,直捣敌方核心。这个时候,敌人不光是要承受我们手中导弹的反击,更要为自己的疯狂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我们知道,核武器从来不是威胁某一方的专属,它意味着互相毁灭。敢碰核战争红线,谁也别想独善其身。 第三步,尽早避难,确保国民安全。核打击毕竟是两败俱伤的策略,我们的国民也是宝贵的资源。在核弹发射之前,我们的防空体系就会启动,国民会迅速进入防空洞避难,减少损失。国家早有准备,各大城市的防空体系和地下避难设施都在时刻待命。核战争无法避免伤亡,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把伤亡降到最低,赢得足够的时间反击。 那么问题来了,假设两百枚核弹发射,我们能拦多少?拦不下的,又能有多大影响?这里得明白一个道理:核弹威力虽大,但只要不是直接命中关键目标,损失是可以承受的。我们国家地广人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敌人很难精准打击到我们所有的关键区域。哪怕拦不下所有的核弹,我们的核武器储备和发射能力,也足以让敌人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绝对承受不起代价。 其实,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不仅要拦下别人的核弹,更要确保自己的导弹能打出去。我们的洲际导弹发射体系经过多年完善,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无论是陆基发射,还是海基、空基发射,我们都有能力确保多种方式对敌方进行打击。咱们的导弹打击精度和可靠性都足以让敌方感到胆寒。谁敢在全球范围内拦下我们的导弹?别说两百枚,一百枚导弹一起起飞,那也是灾难性的打击! 再看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核大国,他们确实有能力发射大量核弹,但拦截方面就未必能全身而退。美国的反导系统再强,面对多方向、全方位的导弹袭击,能做到百分百拦截吗?不可能!俄罗斯虽然有其强大的防空体系,但也同样面临拦截效率低、反应时间短的问题。两百枚核弹的发射,不仅是对拦截技术的考验,更是对国家整体战略和应对机制的考验。 换句话说,拦下两百枚核弹固然艰难,但问题是,谁又能拦下我们打出去的洲际导弹?我们国家的战略核力量不仅是防御性的,更是威慑性的。在核战争的游戏里,任何挑衅者都必须清楚:进攻中国,代价是毁灭。而这,正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我们不仅有能力防御,也有能力反击,并确保反击的致命性。 拦下两百枚核弹确实难,但这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反击,确保任何敢于挑衅的对手都必须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而面对我们的核打击,谁又能有百分百的把握拦住呢?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或者说,答案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拦住! 问题的核心不是拦不拦得住两百枚核弹,而是——谁敢冒着被彻底摧毁的风险,发射这两百枚核弹?

1 year ago

中印邊境或傳出異動,印軍亮出一張底牌,解放軍要提高警惕

近年来,中印边境局势总体保持稳定,但印度的军事行动却从未停止。外媒披露的一则消息表明,印军可能正在为可能爆发的冲突做准备,解放军要提高警惕。 印军亮出大动作,冲解放军来的 目前,印度军队正加紧步伐,力图通过现代化转型,实现陆军装甲部队的一次重大升级。据外媒报道,印军将逐步淘汰老旧的T-72主战坦克,用新一代的“应对未来战斗载具”(FRCV)取而代之。这不仅是印度军事战略的一部分,更是该国在地区竞争中争取主动权的重要一环。 多年来,T-72坦克一直是印度陆军的中坚力量,可谓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一场场战役中,T-72坦克证明了其在高海拔环境与复杂地形中作战的优异性能。然而,随着全球军事技术飞速发展,T-72坦克显得有些过时了。 (印军T-72坦克) 尽管印度为T-72坦克更新了一大堆系统配置,但面对当今战场的新威胁,比如无人机、反坦克导弹、精确制导武器等,T-72坦克依旧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其装甲防护性能始终无法突破瓶颈,火力和机动性也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印度想要找到一个实力更强悍的替代品。 在此背景下,印度推出了FRCV项目,计划在2030年之前建造1770辆全新的本土坦克。这款新型战车的设计专门针对现代化作战需求,配备了复合和反应装甲,先进的火控系统,以及自动化战场管理系统。不仅如此,还有新型的通信和态势感知设备加持,能更好的应对各种威胁。 有分析称,FRCV项目其实是印度军工行业在减少对外部技术依赖上的一次重要尝试。通过这个计划,印度希望构建一个更具独立性和自主性的防务体系。说白了,就是想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不再那么依赖外力。70%的政府资金支持也显示了印度对提升本土国防生产能力的重视。不过,这种愿望实现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印度FRCV项目) 要在边境占据主动权?中国有的是手段应对 有人认为,印度的大动作是在为中印边境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准备。从中印两国在边境附近的实力对比中,印度发现,随着解放军15式轻型坦克的加入,情况发生了变化。面对印军的T-90主战坦克,15式轻坦凭借其出色的机动性和火力,占据了明显优势。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印度想了不少办法,项目一个接一个的推出。 2022年,印度国防部发布了“装甲战斗车辆-印度轻型坦克”的招标项目,希望采购500辆轻型坦克。要求是轻型坦克重量不超过22吨,能在高原作战,远程打击能力强悍。然而,从理论变成实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印度军工的建造能力虽有显著提高,但要完全实现这些技术指标,仍然充满未知数。 (印度推出的新型轻型坦克“佐拉瓦”) 随后,印度还在筹划“下一代机动战斗车辆”项目,意图发展出多种变型车。然而,印度在设计和批量生产现代主战坦克领域并无太多经验。就目前的情形来看,这种新型战斗车辆的项目还是PPT,能不能最终落地谁也不知道。 印度想要凭借新型装备在边境占据主动权,只怕没有那么容易。与印度的PPT相比,中国的15式轻坦早已在实战环境中验证了性能。虽然火炮口径略逊于传统第三代主战坦克,但凭借新型弹药和导弹,能够有效应对强敌。高度自动化的设计也让它在高海拔战场上占据了明显优势。除此之外,解放军还有99A坦克作为后盾,相比印度目前仅存于设想中的第四代坦克,中印边境的实力对比不言而喻。 更何况,印度在研制新型坦克和武器装备,又有谁敢保证中国没有类似的项目呢?而且相比印度的建造实力,中国军工的能力有目共睹。或许印度的PPT项目还没落地,解放军的新型装备就服役了。 (中国15式坦克) 此次印度军队的现代化计划,毫无疑问是其提升国家自主研发能力和地区影响力的一次积极尝试。但就当前状况而言,挑战巨大,不仅有技术上的困难,还有地缘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未来走向如何,只能是静观其变。不过,我们清楚的一点是,无论印军研制出怎样的新型装备,在事关领土问题上,解放军绝不会后退一步,我们有信心有实力。

1 year ago

400架?第13批殲16開始交付後,美媒徹底炸鍋:中國再創世界紀錄

歼-20是中国战机的顶端,很多人以为我们的战机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至少也都是F-15这个级别,但是有时候现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艰难。 今年的8月中旬新机交付之前,中国的南部战区某旅依然使用的歼-7E战斗机,这样的军事设备如果真的有一天面对到美军的先进战机会是如何局面呢,真的不敢想象。 为什么中国依然出现这样在“寒酸”的一幕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相对于庞大的解放军部队来说,他们的需求是非常广大的,海军需要新军舰,陆军需要新的导弹体系甚至是陆航战机,而空军方面要求更多,运输机要升级,武装直升机也要,轰炸机更是如此。 因此虽然说中国的战机技术已经来到世界领先地位,国内部队新型战机的情况依然是供不应求,在这个背景下,南部战区某旅使用歼-7E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款战机,作为一个仿照苏式武器的战机。 其在研发之初确实让很多军迷感觉到兴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别说是歼-7E这款战机了,就连他仿制对象苏-21也同样跟不上历史的脚步,这些战机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一款老爷机了。 在没有合适的选择之时,南部战区用他们作为主力机型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此次我们注意到美媒再次释放出惊人的消息,据美国《国家利益》在8月19日的报道,南部战区某旅全部要鸟枪换大炮,并不是将歼-7E换成歼-10,而是一步到位换成歼-16。 而且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此次交付的歼-16是中国第十三个批次的产品,根据既往的情况推断,每个批次歼-16交付的数量在24架次到36架次。 从2014年开始我们开始生产歼-16,如今十三个批次算下来,已经达到了400架次歼-16左右,这意味着中国的这种四代半战机已经开始超越美军。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战机已经运用上了部分歼-20的隐身涂层,这意味着这款战机在某种适当的情况下,同样可以作为隐身战机使用,这样的武器出现,对中国军队的实力提升是无比巨大的,在一些场合我们并没有办法派出自己的五代战机进行作业。 比如对一些国外战机的抵近侦查,如果直接派出歼-20,那么中国战机的信息很可能就被这样泄露出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一些外机的驱离任务,往往不会派出尖端的歼-20。 而作为第二批次的歼-16,则是出场次数比较多的战机,原因也很简单,一来这是四代半战机,对于如今的国际环境来说,虽然某些国家四代战机已经十分先进。 但是他们没有那个实力靠近中国领空们,而能靠近中国领空的战机又并不缺少四代战机的技术,因此也就不用考虑什么技术泄露的问题。 当然了在歼-16这款战机被如此重视的主要原因,便是作战半径比较远,作战半径据透露出来的消息来看,在1500公里到1850公里,如果有加油机的配合,这款重型战机的作战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 同时在航发方面,这款战机也并没有和当初的歼-20一般,采用过俄罗斯航发,而是完全是中国国产的涡扇系列发动机,国产航发的加持下,中国这款重型战机的机动性将会更强。 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款战机是比较少见的双人机位,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无人机配合的模式来进行协调作战,一些空战场合如果有一架合适的僚机,那么空战能胜利的几率就会大幅加强。 我们注意到,中国的无人机领域本身就十分突出,当年美国在贸易战的时候,对中国的无人机进行制裁。 结果可想而知脱离了中国无人机的美国市场迅速的暴露出来问题,产能上也存在巨大的差距,此时美国将中国无人机从制裁名录中取出,目的就是为了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短板。 而此次歼-16的作战模式和无人机结合起来,无疑是要发挥出1+1大于2的效果,这个背景下,中国的战机作战能力必将得到大幅的提升。 另一方面我们来观察一下歼-16的武器系统,众所周知,这是一款重型战机,最大负载能力据称可以达到八吨,而且单枚武器的携载上限是四吨,这给歼-16获取到了炸弹卡车的称号,看到如此强大的火力,就不得不提及当年的火力不足恐惧症。 在中国刚开始使用歼-7系列的战机的时候,虽然说有了自己的国产战机,但是性能方面存在有很大的问题,…

1 year ago

美論壇:為何中國的核武數量這麽少,是造不出來更多嗎?真相如何?

近日,在美国的论坛上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核武数量这么少?如果260枚就足够的话,那为什么美国和俄罗斯的数量那么多?如果不足够的话,为什么中国不造更多的核武呢? 那么对于美国网友的问题,真相是如何的呢? 中国的核武库规模真的这么小? 老外说我们的核武数量只有260枚,但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1月份,在蓝星上大概共有12121枚核弹头。 而这一万多枚核弹中,90%都是在老美与大毛的手中,也就是10908枚......这和我们的260枚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其实不止是美国的网友有此疑问,在网络上我国的网友也不止一次担心我们的核弹数量是否够用,希望能够扩核。 那么,我们的核武库规模真的这么小吗? 其实吧,关于我国到底有多少核弹头,从来就没有对外公开过,老外说260枚的数据也只不过是西方国家的推测而已。 而我们的官方对于核弹头的数量从来只有两个字——够用! 那么,究竟多少才是“够用”呢? 有网友是这么认为的:“无论敌人是谁,无论敌人有多少,在我国未来面对核威胁,甚至是核打击的时候,我们有足够的二次核反击力量,可以对我国的敌人进行全面的核报复,这才达到了够用的标准!” 这样来看的话,网上传的260枚的说法显然是不够用的。 其实的话,要知道如今在蓝星上,看似是中美俄“三足鼎立”,其实真正的局面则是“楚汉相争”,我国的实力足以与美国比肩。 因此不管是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任何敌人,相信都没有胆量对中国发起核打击。 并且就算我们真的有公开过数量,但按照我们的一贯风格,那也是会报一个“多少余”枚,至于余了多少,那就让他们猜去吧。 这就像是在一战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制裁限制军事力量,最多只能保留10万陆军,其余的要全部解散,然后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在德国有了10万陆军以及390万警察...... 其次,对于西方国家猜测我国的核武数量,我们也是从来没有回应过,之所以不回应,是因为我国知道核武器最大的作用并不是用于进攻,而是威慑。 当核武器不是一个国家的专属的时候,它的存在便不是为了“摧毁”,而是“相互制约”,这也是为什么各国都签署和不扩散条约的原因。 所以只有有足够多数量的核弹头,才能保证相互制约不被打破。…

1 year ago

韓國首次展示"怪獸"導彈 射程最遠或超5000公里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唐军 10月1日,韩国建军76周年阅兵式在韩国京畿道城南市首尔机场举行。韩国为展示所谓的“强大军力”,不仅出动了5000多名官兵参加,包括“玄武”系列导弹、KF-21战斗机、P-8A“海神”反潜巡逻机、L-SAM防空反导系统、无人机等在内的上百件武器装备也悉数亮相,但最引人瞩目的武器莫过于首次向外界公开展示的“玄武-5”弹道导弹,引起了外界对韩国新型弹道导弹发展的关注。 韩国导弹技术的又一次新突破 韩国在此次阅兵式上首次公开展示的“玄武-5”导弹,吸引了外界的关注和讨论,其实该导弹并非因此次阅兵才被外界知晓。2022年10月,韩国国防部就公布了一段“玄武-5”导弹发射的视频,并简要介绍了其性能。 据韩国媒体报道,“玄武-5”导弹发动机的推力为75吨,导弹重量超过30吨,最大飞行速度10倍声速,携带8吨重弹头时,射程为300公里,当弹头重量减至1吨时,射程可达5000公里。 “玄武-5”导弹采用9轴(18轮)发射车,尺寸与不少公路机动洲际导弹采用的底盘相当,这也侧面反映了该导弹在射程上升级潜力很大 这样的射程属于名副其实的中程弹道导弹,意味着“玄武-5”导弹不仅可以覆盖整个朝鲜半岛,东北亚很多地区都在该导弹的射程之内,同时也表明该导弹远不止韩国军方所说的主要用于应对朝鲜威胁那么简单。 “玄武-5”导弹的弹头重量达8吨,不仅毁伤威力大,依靠巨大的动能,还可以打击地下数十米深的军事目标,超过了朝鲜在今年7月1日首次成功试射的可携带一枚4.5吨重弹头的“火星炮-11丙-4.5”新型战术弹道导弹,堪称是目前世界上弹头最重的常规弹道导弹。 按照韩国军方此前的说法,韩国对于超重弹头的不断追求,旨在提高导弹的毁伤能力和“钻地”能力,有效增强对敌方大型军事基地和地下军事目标的打击效果。认为只需同时发射多枚“玄武-5”导弹,即便携带常规弹头,也能产生与小型核武器相当的毁伤能力,因此“玄武-5”导弹被韩国一些媒体冠以“怪物导弹”之名。 由此不难看出,“玄武-5”导弹的首要作战任务很可能是在开战之初,用于对敌方的大型弹药库、武器装备集结地、导弹发射基地和地下指挥所等高价值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对韩国而言,“玄武-5”导弹是其本国弹道导弹技术发展的又一次新突破。 另外,“玄武-5”导弹与现役的“玄武”系列弹道导弹采用箱式发射和热发射方式不同,该导弹采用“冷发射”方式,安装在九轴(18轮)移动式发射车(TEL)上,发射前利用液压装置将装有导弹的发射筒垂直竖起,通过固体燃气发生器燃烧产生的燃气将导弹推出发射筒,导弹达到一定高度后启动火箭发动机完成发射。 韩国军方表示,“玄武-5”导弹的移动式发射车(TEL)的轴数由“玄武-4”导弹的5轴(10轮)增加到9轴(18轮),为的就是抵消发射时的冲击力,而“冷发射”方式不但对导弹发射筒和发射车的冲击较小,而且对设备的损伤也更小。 “玄武-5”导弹采用的是尾部安装有3个可调支架支撑并带有多个加强筋的发射筒,说明该导弹只具备依托发射能力。必须在拥有完善测控的发射定位点且预先进行了混凝土加固的预设发射阵地竖起才能发射。虽然这种发射方式相比地下井发射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但也限制了该导弹在野外“随时停靠随时发射”的能力。 有韩国军方人士表示,“玄武-5”导弹自2023年试射以来,已经完成研制工作,现已开始量产。“玄武-5”导弹的问世,表明韩国在拥有较为完备的进攻性导弹力量基础上,正谋求射程、突防能力、打击精度和毁伤能力等方面的突破。同时,韩国弹道导弹发展步伐加快,是正在快速推进“韩国型三轴作战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即2016年韩国国防部为应对朝鲜核威胁提出的“杀伤链”系统、“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和“大规模惩罚报复计划”。“玄武-5”导弹就是“韩国型三轴作战体系”中进行大规模先发制人或“大规模惩罚报复计划”的核心武器之一。 “玄武-5”导弹驶过观礼台 “玄武”打击体系正在形成 “玄武”是韩国自主研制弹道导弹名字的统称,是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与韩华公司等企业广泛合作的产物,韩华公司是导弹的主要制造商。 目前,“玄武”系列弹道导弹已经发展出多个型号,包括近程弹道导弹“玄武-1”(已经退役)、近程弹道导弹“玄武-2”A/B/C,由“玄武-2C”导弹改进而来的“玄武-4”系列导弹和最新的“玄武-5”导弹。 “玄武”系列弹道导弹的发展是在美国对韩国弹道导弹技术限制放宽下进行的。为约束韩国弹道导弹技术发展,美国曾于1979年与韩国签署《韩美导弹指南》,将韩国导弹射程限制在180千米内。该文件自签订以来,先后4次修订,不断放宽对韩国导弹射程和弹头重量等方面的限制。2021年5月21日,韩美两国商定终止《韩美导弹指南》,意味着美国完全放开了对韩国在导弹研制方面的相关限制。…

1 year ago

代理人戰爭登場,以色列炸法國,炮擊中國營區 導彈襲擊美軍基地!

中Dong局势再度升温,以色列激进行动引发国际忧虑 最近,中Dong地区局势再次陷入紧张状态。以色列采取了一系列激进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这些行动不仅影响了地区稳定,还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冲突。 导弹爆炸惊魂,联合国维和部队陷入危险 2024年初,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了。以色列在联合国维和部队中国营区附近引爆了一枚导弹。这次爆炸震动了整个地区,让人不禁怀疑以色列的真实意图。联合国维和部队在该地区有约一万多人,他们的安全突然变得岌岌可危。 中国维和部队的一位士兵回忆说:"那天晚上,我们正在执行例行巡逻任务,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地面都在颤抖。大家都吓坏了,以为战争要开始了。"这位士兵的话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气氛。 紧接着,以色列的行动变得更加大胆。他们轰炸了法国道达尔在贝鲁特的能源管道,这一举动不仅影响了当地的能源供应,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抗议。法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严重威胁了地区稳定。" 更让人担忧的是,以色列在联合国维和部队周边形成了一个围困网,严重限制了维和部队的行动自由。10月8日,情况进一步恶化,以色列向中国维和部队营地发射炮弹,打到了营地围墙。这一事件让人不禁怀疑,以色列是否已经失去了理智。 M国的角色:火上浇油还是灭火? 在这场危机中,M国的角色引发了不少争议。一方面,M国加大了对以色列的武器装备援助,这无疑给局势火上浇油。据悉,M国在地中海集结了数十万军队,这一举动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另一方面,美英联合对胡塞武装发起了空中打击,声称是为了保护红海航道的安全。但这一行动是否真的能够缓解局势,还是会引发更多的报复性行动,目前还不得而知。 有分析人士指出:"M国的做法有点像消防员用汽油灭火,看似在帮忙,实际上可能会把事情搞得更糟。"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也反映了一些人对M国角色的质疑。 大国博弈:中Dong成为新的角力场? 随着局势的升级,中Dong似乎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舞台。除了M国,俄罗斯也开始参与其中。据报道,俄罗斯驻叙利亚的空军基地已经参与到了这场冲突中。 一位国际关系专家表示:"现在的情况有点像冷战时期的代理人战争,只不过舞台换成了中Dong。这对地区和平是极其危险的。" 与此同时,美军在中Dong一处军事基地遭到了导弹袭击。虽然没有造成重大伤亡,但这一事件无疑给局势火上浇油。有人怀疑这次袭击与伊朗有关,但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 联合国维和部队:陷入危险的和平使者 在这场危机中,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处境尤为艰难。他们本应是和平的守护者,现在却成了潜在的受害者。一位爱尔兰维和士兵说:"我们来这里是为了维护和平,但现在感觉自己成了活靶子。" 联合国秘书长对当前局势表示深切关注,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但在炮火声中,这样的呼吁似乎显得有些无力。 未来何去何从?中Dong和平之路依旧漫长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中Dong的和平之路似乎更加漫长艰难。以色列的激进行动、M国的介入、大国的博弈,都让局势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1 year ago

西方專家:中國發射東風31AG不可怕,可怕的是另一件事

#头条创作游园会# 文/小刀 火箭军发射东风31AG洲际导弹,西方真的坐不住了。10月10日据“路透社”消息,西方6名安全分析人士和4名外交官集体评估,中国火箭军发射东风31AG的“真实目的”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的人认为中国时隔40多年后,再次向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导弹,除了检验核威慑能力外,还有“战略外交”的成分,不过也有人认为:中国发射东风31AG洲际导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另外一件事。 (火箭军公布的东风31AG发射高清照) 9月25日,中国火箭军宣布发射洲际导弹,是提前通知了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其中美国是核大国,法澳新是导弹落入点的地区国家。所以西方10位“评估者”们认为,中国发射东风31AG洲际导弹,是向美国“秀肌肉”,含有威慑美国的意味,不过中方做的比较巧妙,导弹所携带的是训练弹头,并提前告知了五角大楼,所以美国反而对中国的这种“秀肌肉”挑不出刺,就连美国国防部副发言人辛格也称“这是朝着减少误判的方向,走出的正确一步”。 (美国国防部副发言人辛格) 五角大楼又称,近几年来,尽管中国火箭军进行了广泛的测试,特别是2021年在西部沙漠测试了大约135次弹道导弹,但西方普遍认为,中国自1980年后,40多年没有全程试验过洲际导弹了,因此都对中国洲际导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所“怀疑”,一直到东风31AG发射,才确信中国火箭军强大的战略打击能力。 而且“路透社”还透露了一个消息,中国告知五角大楼要发射东风31AG消息后,美军居然部署了侦察机四处搜寻导弹发射点和导弹落入点,不过美国人白忙活一场,啥也没搜集到,直到法属波利尼西亚媒体报道,称东风31AG导弹落入了法属太平洋领土专属区,距离海南岛超过11000公里,而且发射当天,中国两艘监测船——远望3号和远望5号正在太平洋活动,其中远望3号在瑙鲁西北部航行,远望五号在托克劳环礁,一起追踪监控了东风31AG的飞行过程。 (东风31AG飞行轨迹模拟图) 不过,英国专家表示担忧,他认为中国发射东风31AG,给解放军提供了绝佳的一个机会,不仅检验了自己的武器装备,还锤炼了如何利用卫星网络和海上、陆上监测系统,追踪监控美国,英国,法国的洲际弹道导弹。 (火箭军在西部测试导弹) 另外,这10名“评估者”还不忘挑拨中俄关系,称中国之所以选择从海南岛发射东风31AG,也有一些政治上的“顾虑”,因为从这里发射会远离很多国家的上空,如果从西北腹地通过发射井往北极海域,或向北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可能会产生“外交压力”。言外之意,中国的导弹会从俄罗斯上空飘过,中国“不敢”得罪俄罗斯。 真是其心可诛,中国发射东风31AG,主要是检验这款导弹的机动性和实战性,想不到会被西方解读出一大堆“阴谋诡计”出来,不过也间接说明了——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对付西方的这帮“教师爷”,有时候就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

1 year ago

120架戰機 400艘軍艦 9萬名海軍官兵集結就位:恐將直接參戰

俄罗斯海军举行大规模海上演习 “大洋 - 2024”,覆盖范围从北冰洋到太平洋的重要水道。 演习内容丰富,包括联合反潜、联合防空等科目,还模拟核战争场景。这一重大军事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有人认为,俄罗斯此举是在展示自身军事实力,以应对北约东扩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北约持续东扩,不断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压力。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也对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构成潜在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通过大规模海上演习,向世界展示其强大的海军实力和坚定的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 也有人担忧这种做法可能加剧国际紧张局势,甚至引发新的冲突。大规模军事演习往往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和不安,可能导致各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任何军事行动都可能被误解或误判,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演习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对全球经济形势不利。当一个国家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时,其他国家可能会感到压力,进而加大自身的军事投入,以保持军事平衡。 这种军备竞赛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还会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时,军备竞赛也会增加地区和世界的不稳定因素,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俄罗斯的这次大规模海上演习背后的意图和影响确实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其进行演习的目的可能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通过演习可以检验和提高俄罗斯海军的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在现代战争中,海军的作用日益重要,俄罗斯需要不断提升其海军实力,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另一方面,演习也是一种政治手段,通过展示军事实力,向国际社会传达俄罗斯的立场和态度。 俄罗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其他国家认识到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在外交谈判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国际社会对于俄罗斯的这次演习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首先,各国应该认识到,军事演习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冲突,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处理演习所带来的影响。 如果各国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俄罗斯的演习,通过对话和沟通来消除误解和疑虑,那么就有可能避免紧张局势的升级。 各国也应该反思自身的行为,避免采取挑衅性的军事行动,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应该共同努力,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期待的是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便安心地工作生活,追求幸福。战争和冲突只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灾难,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各国政府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分歧,避免战争的发生。…

1 year ago

台軍黃征輝:要想台灣和平回歸當“特區”,大陸必須答應2個條件

前言 黄征辉,我国台湾地区退役的海军上校,经常在论坛节目中出现的一位拥有军官背景的重要人物。 黄征辉在大陆的风评呈现两个极端的状态,一方面,对于大陆和台湾省的关系,他有着不同于大多数政治人物的清晰的见解。 另一方面,黄征辉又总是提出一些很奇怪,不符合实际的要求。 比如之前想让台湾生成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并且要大陆答应其两个条件的说法,就颇受争议。 那么他到底说了什么? 黄征辉 众所周知,台湾历来属于中国,只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导致台湾成了一个尚未归家的游子,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一直在致力于两岸的统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 统一的道路上除了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的百般阻拦外,还有一部分的台独分子妄想对祖国进行分裂。 信息来源:环球网--美军火商对台军售涉抬价诈欺,台当局替美辩称“美国也是受害方”,被岛内网友狠批-2024-10-08 而台湾的一些节目也会经常请一些专家或者人士来评价目前的局势,不过他们的观点和说法,通常都是十分可笑的。 无论是大陆,还是国外的社交媒体,多对其无稽之谈不甚在意思,风评极差。 信息来源:光明网--台“名嘴”编造大陆吃不起茶叶蛋等 国台办:惩戒!2024-05-15 当然其中也有部分媒体和个人观点清晰明朗,受到大陆人的喜爱。 不过有一个人例外,这就是黄征辉。 黄征辉的风评时好时坏,大家对他的感情也尤为复杂,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他的个人言论。 黄征辉出生于台湾,但是祖籍是福建省,黄征辉的父亲是当初国民党的海军军官,后来来到了台湾定居。 黄征辉是1958年在台湾出生的,长大后就读于台湾省的一所海军军官学院,为传承父亲的事业做准备。…

1 year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