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從立陶宛三軍司令的最新表態看,這個國家遲早要步烏克蘭後塵

立陶宛是波羅的海沿岸的一個彈丸小國,人口僅有280萬人左右。這個國家的最大不幸之處,就在於它處於俄美對抗的前線。客觀上來講,一旦因烏克蘭局勢失控而導致戰火外溢,對立陶宛這樣的彈丸小國而言便是難以承受之重。 按理來說,像立陶宛這樣的小國,最好的選擇是獨善其身,以避免大國較量的波及。然而,立陶宛不但不打算遠離俄美對抗漩渦,反而倚仗美國撐腰屢屢發出挑釁性言論。據環球網報道,立陶宛三軍司令普魯西斯表示,駐紮在立陶宛的美軍對俄羅斯的威懾已轉變為戰備狀態。 普魯西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過去美軍在立陶宛駐紮,主要任務是對俄羅斯進行威懾。現如今情況已經發生變化,美軍部署在這裡的部隊是為了立即作戰。從一種模式無縫過渡到另外一種模式」。他還補充道,美軍將做好與立陶宛以及其他盟友一起作戰的準備。     普魯西斯之所以對於美軍的保護「信心爆棚」,是因為美國參聯會主席米利上將曾向他保證,「美國軍隊將會在立陶宛長期存在」。顯然,立陶宛已經將自身的安全完全建立在美軍的「保護上」。換句話說,這個國家已不再像是一個主權國家,而是美國在波羅的海沿岸的一塊「海外屬地」。 這也就不難理解,立陶宛以一個區區280萬人的彈丸小國,敢於對俄羅斯和中國發起挑釁。說到底,當局已經將立陶宛的國家主權和尊嚴,全部免費送給了美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立陶宛更像是美國拴在東歐地區的「一條狗」,只要美國有需要,它就必定會向中俄等國狂吠。 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立陶宛自始至終表現得比美國更反俄。為此,該國不但為烏克蘭提供大量的政治和軍事上的支持,還在不久前按照美國的指令,切斷俄羅斯通往其飛地加里寧格勒的陸地通道,成為了整個歐洲地區反俄最極端的國家之一。     立陶宛聽從美國蠱惑瘋狂挑釁俄羅斯,為此而造成的後果,就是該國不但因歐洲能源危機爆發而承受巨大的經濟代價,同時還因為屢屢挑釁俄羅斯底線,被俄杜馬議員警告會被「從地球上抹掉」。立陶宛安全環境的不斷惡化,迫使該國不得不對美國的安全保護產生更為嚴重的依賴。因此,美國在立陶宛的駐軍,就成為該國在安全領域上唯一的依靠。 美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立陶宛的當權政客可以裝聾作啞當不知道,但這並不能改變美國就是一個薄情寡義且唯利是圖國家的現實。如果美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話,那烏克蘭戰爭就打不起來,美軍也就不會從阿富汗撤軍了。 美國的不可靠,本身就是一種舉世皆知的事實。自美軍從阿富汗撤軍之後,其在國際上的信用度幾乎被一擼到底。包括歐洲各國、日本和韓國、以及中東的沙特和阿聯酋等美國盟友,當下都在增加軍費積極發展軍備,為在未來某一天失去美國軍事保護做準備。 立陶宛這個彈丸小國,對美國安全戰略並沒有多少價值可言。美國拉攏它,其實就是要讓其充當和烏克蘭一樣的、打壓俄羅斯的炮灰。從歷史上美國處理俄格戰爭和克里米亞事件的方式來看,如果因烏克蘭局勢失控而引發歐洲全面戰爭,美國將會像之前拋棄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那樣,把立陶宛給拋棄掉。 沒有霸權永不落,當美國從「鐵王座」上跌落之時,立陶宛將如何面對俄羅斯。現在很短,歷史很長,且行且珍惜!

3 years ago

從韓國國防部的最新表態看,有條紅線尹錫悅政府暫時不敢碰

自韓國現任總統尹錫悅上台之後,其外交和軍事政策幾乎完全背離其前任的平衡路線,一邊倒地擁抱美國。為此,韓國不但積極參與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幾乎所有聯合軍演,並尋求緩解對日緊張關係,為美國重建美日韓軍事鐵三角關係創造條件。 不過,韓國在親美的同時並沒有完全喪失理智,並非什麼事都按遵照美國的指令。尤其是在涉及韓國敏感利益的問題,尹錫悅表現還是比岸田文雄要更理性。據環球網報道,就韓國是否加入美國導彈防禦系統一事,韓國國防部重申無意參與的明確立場。 在此之前的一次美日韓首腦會晤中,參會各方領導人就三方共享導彈預警信息、以及在駐韓美軍設立太空司令部等議題達成共識。有分析認為,韓國有可能會加入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對此,韓國國防部副發言人文洪植表示,韓國政府20多年前就已經明確態度,不會加入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今後無論政府如何更迭,都將始終恪守這一立場。   韓國軍方對此做出的解釋就是,「韓國軍隊目前正在自主構建自己的導彈防禦系統,並將基於美韓兩軍的互操作性,在朝鮮半島展開導彈防禦作戰,應對來自平壤方面的導彈威脅」。韓國很清楚,加入美國導彈防禦體系是條紅線,一旦越過就意味着要與中俄為敵。 加入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韓國將必須和日本與北約那樣,使用與美軍相同制式的武器裝備。對韓國而言,國產的導彈防禦系統面臨被廢風險還是小事,更重要的是韓軍將會因此併入美軍的作戰體系中,那將讓韓軍徹徹底底成為美國的偽軍,收回戰時指揮權就更別想了。 意圖捍衛自身獨立自主地位,只是韓國拒絕加入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是,韓國軍隊一旦被併入美軍的作戰體系中,將會像日本那樣成為美國挑釁中俄的馬前卒。韓國之前因向美國出售10萬枚炮彈用於支持烏克蘭,就已經引發俄羅斯的強烈不滿。如果韓國加入美國的導彈防禦體系,勢必將同時激怒中俄兩個全球大國。   數年前,韓國因為允許美國在其境內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招致周邊的中俄朝等國的強烈不滿。為此,韓國商品被中國民眾自發抵制,一些企業因此陷入困境。而自那以後,韓國對華外交關係以及經貿關係,至今仍無法恢復到薩德危機爆發前的水平。 韓國加入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對中韓關係造成的影響程度,將會比之前的薩德風波更加嚴重。試想一下,韓國此前因薩德風波所付出的代價,至今仍存在諸多的「後遺症」。如果韓國成為了像日本那樣的反華馬前卒,一定會因為中俄的反制變得更加不安全,最終得不償失。 韓國不但拒絕加入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同時在是否加入美國針對中國的芯片聯盟問題上,表現得非常謹慎。說到底,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暫時不敢。韓國擔心此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讓自己捲入美國與中俄的戰略博弈漩渦,反而令自身境況變得更加糟糕。

3 years ago

世界最新500強:美國124家,日本47家,德國27家,中國呢?

导读:世界最新500强:美国124家,日本47家,德国27家,中国呢? 尽管说在老美的不断搅和下,现在全球的经济发展陷入了一定的滞涨期,但是这对各大顶级的科技巨头企业来说,影响也并不是很大; 随着全球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今在全球市场上也诞生了不少的顶级巨头企业,像我们耳熟能详的苹果、谷歌、微软、阿里巴巴、京东等巨头企业都是国际市场上数一数二的企业,而它们也都是世界500强企业帮当上的常客!   要知道,在大多数领域的发展都是有“马太效应”的,一般强者都会发展得越来越强;放眼于全球经济市场的发展,这一现象则更加的明显; 从最新的《财富》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的榜单来看,这一次上榜的企业变化并不大,整体的门槛比上一年提高了46亿美元,而上榜的企业中,美国有124家,日本有47家,德国有27家,中国呢?   首先我们从整体情况来看,这一次排名第一的是沃尔玛;作为全球零售领域的巨无霸,沃尔玛在很多国家都拥有着自己的店铺,并且连续9年位居榜首,而沃尔玛今年的总营收超过了5727.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665.48亿元)。   这相当于是中国上海、北京一年的GDP,不得不说沃尔玛还是比较厉害的。而排名第二的则是亚马逊这个电商巨头企业,亚马逊一年的营收为4698.22亿美元(约31716.74亿人民币),比中国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总营收加起来还要多;排名第三的是中国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收4606.17亿美元! 在排名前三的企业里,有两家是来自于美国,一家是来自于中国;这也说明,老美的实力还是比较强的;而从整个榜单上榜的企业情况来看,中国上榜的企业总数却排名全球第一;这一次中国有145家企业上榜,而美国只有124家企业上榜,排名第二; 日本47家排名第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日本比往年还下降了6家,这也说明日本这两年的发展也稍显落后!   实际上,这些年来,全球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一直都在不断地变化,中国作为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跃升,在全球500强企业名单中,从2000年到2022年,他们上榜的企业越来越多,已经达到了145家; 而美国和日本上榜的企业则都在不断地下降;美国下降了55家,日本下降了60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在经济领域发展的强劲实力!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中国诞生了不少的顶级巨头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营收能力也都在不断增加,这也算是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了。   不过在上榜世界500强的企业里,中国上榜的大多都是国企,而民企并不多,像我们熟悉的华为也只排名第96名,这也是他们需要不断改善和发展的地方,不知道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延伸阅读:…

3 years ago

美國網友不解:美國曾多次幫助中國,為啥中國人民沒有任何感激?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瓜分狂潮 这话简直无耻至极! 2015年,美国有网友公然在社交论坛上提出质疑,称他们曾多次帮助中国,然而中国却对此没有任何感激,所以美国不应该放任中国发展。 美国所谓的多次“帮助”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称美国网友这话无耻? 只因他们口中的所谓帮助,几乎都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国家利益才提出的。 例如当初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却没有参与。 不仅没有参与,美国甚至还阻止其他国家瓜分中国,他们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 但是美国提出这一请求真的如同表面那么简单吗?并不。 他们不是为了帮助中国,而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他们本国的利益而已,如果瓜分中国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更大的话,那么美国非常赞同对中国进行瓜分。 当时的美国也并不是不想瓜分中国,而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瓜分中国。 他们自身实力尚弱,在英、法、德等国家面前,美国是弱小的。 即使参与瓜分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分到太多土地。 而且当时的美国更倾向于占领附近例如拉丁美洲的土地,他们抽不出太多的力量将手伸到中国。 而且美国离中国很远,他们不像日俄那样,可以趁这一机会直接将中国变为自己的领土。 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要太多中国的土地没什么用,他们更需要的是金钱。 美国那个时候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很多,如果中国真的被瓜分了,对美国来说得不偿失。 首先就是他们的贸易方面会受到很大影响。 其次中国很大,幅员辽阔,并不是他们说瓜分就能瓜分的,光管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3 years ago

英國對中企出手,撕毀中企核電站合同,拒絕支付任何違約金

随着英国新任首相苏纳克上台,中英两国关系再度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苏纳克宣称“中英的黄金时代结束”后更是付出了实际行动,一些中国企业在英国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中企在英国的投资也遭到排挤。 据《界面新闻》、《上观新闻》等多个消息源显示,英国已经决定将中国广核集团排挤出塞兹维尔C核电站项目。面对来自英国政府的压力,中国企业只能被迫接受股份被收购,并退出整个项目建设。 英国政府这一次的吃相实在太难看,利用政府施压将中国企业驱逐出项目,还拒绝支付任何违约金,这一行径简直与海盗没有区别。英国政府对外企合同说撕毁就撕毁,不知道西方国家向外界宣传的所谓契约精神体现在哪里? 一、中英关系蜜月期,核电站项目建设中资企业入场 早在2015年,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和财政大臣奥斯本表示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这一段时间,中英两国交流频繁,同时大量中资企业进入英国投资做生意。英国为了表示重视与中国的关系,甚至在2015年的时候带头加入亚投行,中英贸易也顺势步入新台阶。 也正是在2015年,英国方面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中广核牵头的中方联合体将与法国电力共同投资兴建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HPC项目),并共同推进塞兹韦尔C(SZC项目)和布拉德韦尔B(BRB项目)两大后续核电项目。 按照当时的协议计划,中国还可以将华龙HPR1000反应堆技术运用在埃塞克斯郡布拉德韦尔B电站中。 毕竟中国有钱也有技术,能够让中资企业参与到英国核电站建设中来,往往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不过,随着国际局势变换,英国发出了对中国不友好的声音,随着英国新任首相苏纳克声称“中英的黄金时代结束”,中资企业在英国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 二、英国为什么要将中广核排除在项目外? 其实在苏纳克上台前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声音,只不过苏纳克是亲自拍板决定的那个人而已。 《金融时报》在2021年7月25日时就曾报道,中英关系紧张后,英国方面已经改变了对华立场,当时就有消息人士表示鉴于英国对待华为的态度,英国政府不可能让中国企业为其建造一座新的核电站。 据悉,当时在塞兹韦尔C核电站项目问题上,英国方面就已经找到了另一主要开发商法国电力集团探讨,是否能够找到新的企业来代替中国企业。同时,按照英国政府的意图,希望中国企业被驱逐出项目时不会找英国的麻烦。 当时还有一种说法,只要将中广核排除在外,那么英国可以借机寻求来自北美洲的投资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要拉美国入伙。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的确在中英关系蜜月期的时候,英国是想和中国企业合作的,但是有了美国从中作梗后,中英合作便不欢而散。中国企业已经在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精力,随着英国国家层面干涉,靠着强行收购,还不支付违约金就让中资企业股份易主。 眼看当时中英交好,美国也是急红了眼。 其实,美国核安全局曾在2018年针对中国核工业发出一份禁令,这份禁令既是针对中国也是在警告英国,随后时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就开始加大了中国企业在参与英国基础设施建设时的审查力度。 后来约翰逊出任英国首相,在美国施压下,英国将华为设备排除在外,更是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限制中方企业收购其境内芯片企业,为中英两国贸易发展制造障碍。 这也在暗示着,随着美国的不断干涉,中英核电站项目也逃不过夭折的命运。 虽然知道早晚有这么一天,但是英国将中广核排挤出塞兹维尔C核电站项目来得也十分突然。毕竟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还通过了英国核监管部门的审查,可以用于布拉德韦尔B核电站建设,此后项目还一直正常运行,直到近期才被排挤出项目。…

3 years ago

蘇納克對華放硬話後,英議員又再度竄台,我使館:中方將有力反擊

据观察者网报道,英国新任首相苏纳克,发表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外交演讲,在演讲中苏纳克用很大的篇幅讲述了英国接下来的对华政策。 苏纳克在演讲中称,中国对英国利益构成了系统性的挑战,并且声称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苏纳克还表示,要用强硬的实用主义政策对抗北京以及莫斯科这样的全球性对手。 虽然在苏纳克的演讲当中频频对华放硬话,但英国国内一些媒体和政客,依然认为苏纳克的讲话过于软弱,很多人认为英国没有把中国归类为“威胁”,便是对华立场软化。 英国首相苏纳克 但在英国网络上,画风却是截然相反,英国民众就批评苏纳克,称这只不过是他转移大家视线的一种政治策略,就是让英国民众把注意力转移到外交政策,从而忽视国内的严重问题。 也有英国网友对苏纳克的发言非常不满,认为苏纳克连英吉利海峡移民潮都解决不了,国家都濒临破产了,还有心思考虑如何对付中国。 在英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英国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已经降至冰点,苏纳克此番发表对华言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对于苏纳克的讲话,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随后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英国面临困难的根源在于自身,不要无端指责中国。 而就在苏纳克发表外交演讲,将中国视为“系统性挑战”后,英国议会也开始对中国发起挑衅。 台“外事部门”表示,英国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卡恩斯,率领英国议员代表团已抵台“访问”。据悉,英国议员代表团此次访窜访行程持续5天。 对此,我国驻英使馆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表示,就英国下议院议员窜台事件,我大使馆已向英方提出严重交涉,英国有关议员不顾中方反对,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属于公然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中方敦促英方坚守一个中国原则,任何试图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行径,都会受到来自中国的有力反击。       英国议员的行为非常无耻且让人愤怒,英国公然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干涉中国内政行为的背后不难看出,如今英国国内形势的严峻以及英国政府的无能。 如今整个欧盟都深陷俄乌冲突泥潭,随着而来的能源危机让英国经济显得更加萧条,再加上美国金融调控政策影响,英国经济如今已处于低谷,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国民生活水准大幅度下降。 为此,苏格兰公然运作“独立公投”,虽然被英国最高法院裁决阻拦了下来,可这只是暂时的阻拦,苏格兰独立之心不会熄灭,总有一天会卷土重来。 美英关系 就这样四面楚歌的环境下,英国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率和支持率都大幅度下降,英国只能像英网民说的那样,将国内矛盾转移至国外,试图以此混淆国内存在的各种问题。 但事实上,通过英国网民的回答我们就可以看出,英国政府这一招是无效的,他们那卑劣的手段和目的早已被英国民众看穿。 而且英国政府紧跟在美国后面,高举“反华”旗帜,也没有感动美国获得更多好处,英国政府想签署的双边贸易协定依旧被美国压着。相反,英国与中国交恶,会让英国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希望英国政府能够看清这点,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执迷不悟。…

3 years ago

拜登用車深夜起火,燒得面目全非,白宮閉口不談

拜登一家子近期前往度假慶祝感恩節,然而美國特勤局為他們租賃的車輛卻在深夜時分被燒成廢鐵,此事引發關注。 據環球網報道,為了方便拜登及其家人在馬薩諸塞州楠塔基特島度假,美國特勤局向一家租車公司租借了5輛不同牌子的車輛,這些車輛被拜登和他的家人所使用。 然而在拜登一家子結束度假離開之後, 特勤局租賃的這些車輛卻在當地一處機場的停車場着火,而且是5輛車同時失火 , 失火時間也非常蹊蹺,工作人員通過監控發現火情,是凌晨5點22分左右。 (現場畫面) 事發以後,工作人員拉響警報,消防人員到場控制火情,事態並沒有升級,不過這5輛車都被燒得面目全非,其中有一輛的車頭甚至被徹底燒掉了。所幸的是,拜登一家子已經離開了此地。報道顯示,拜登和他的家人喜歡在楠塔基特島聚會過感恩節,過去40多年以來都是如此。不過對於這一次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白宮方面閉口不談,並沒有第一時間回應美國媒體的諮詢。 (拜登一家前往度假)   雖然火情發生在拜登離開之後,但因為車輛是美國特勤局租賃的,而且此次火情是直接把5輛車都給燒了,所以事情還是引發不少猜測。 正常來講,美國特勤局需要對總統的人身安全全面負責,所以會避免一切意外情況。拜登這一次度假使用租賃的私家車輛,應該是一個特例,在通常情況下, 拜登有自己的「空軍一號」飛機、「陸戰隊一號」直升機,以及「陸軍一號」,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野獸」。 (拜登從「陸戰隊一號」直升機下來) 一般情況下,拜登在乘坐「空軍一號」專機抵達目的地之後,就可以由「陸戰隊一號」直升機送到指定地點,隨即由「野獸」護送出發。為了確保不出現意外,「空軍一號」備有兩架,隨時可以更換,而「陸戰隊一號」直升機也有兩架,一般情況下兩架一起出動,讓別人不知道拜登在哪一架;至於「野獸」,也是有兩輛的,從外面來看無法分辨,也不知道拜登在哪一輛裡面。而如果使用常規的輕武器攻擊「野獸」,是很難有效果的,因為「野獸」的裝甲極其厚重,就連輪胎都是防爆的,甚至是火箭彈,都不一定打得進去。 可見,美國在確保總統安全方面,是很捨得下成本的,每次拜登出行,其實都是陣容浩大,海陸空協作行動。可能也是因為歷史上美國被行刺的總統太多了,所以在安全這一方面,美國想不重視都不行。

3 years ago

繼加拿大後,澳大利亞也考慮頒布禁令,限制中企對澳關鍵礦産投資

日前澳大利亞媒體披露了一則消息,阿爾巴內塞政府正在考慮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在澳大利亞的關鍵礦產和相關加工行業的投資設限,這也是繼加拿大、英國、美國之後,第四個用「國家安全」做幌子打壓中企的。 本月初,加拿大工業部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三家中國企業剝離其在加拿大關鍵礦產公司的投資,之後英國和美國也相繼使用同樣的理由,禁止部分中國產品對其供應。聯繫這幾個國家一貫的立場和盟友關係,很可能他們的行動就是一場計劃,目的是為了阻撓中國的行業進步和經濟發展。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內塞 這幾家中企在加拿大的投資主要是鋰礦,涉及到鋰電池和工業產品製造等,而在澳大利亞的礦產多用於生產可再生能源產品、移動電話、電動汽車和戰鬥機電池等,不難發現這些都涉及到當前大熱行業,各國政府都在加大對這些領域的研發的扶持。 拜登政府之前拿出7500億美元用於《通脹削減法案》的實施,但其中 3690億美元都是用於新能源行業以及氣候治理。而新能源這一塊主要涉及到的是新能源汽車,美國政府給每位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7500美元的補貼。 這些年來,美國政府對新能源行業的政策扶持和補貼一直很大,這也反映了美國正努力實現能源轉型升級,這也是近幾年各國之間競爭的新賽道。澳大利亞是關鍵礦產的最大來源之一,所以美國應該是想藉此掐住中國的脖子,使得美國可以領先一步發展。 澳聯邦財長查爾莫斯在上周的採訪中就已經透出口風,查爾莫斯在關鍵礦產會議上表示,關鍵礦產是澳大利亞的寶貴資源,具有戰略意義,也涉及到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想來這次講話就是在為後面的禁令做鋪墊。   澳大利亞礦產 不過,查爾莫斯還表示,澳方需要鼓勵那些符合國家利益的投資。一個很明顯的道理,澳大利亞具備豐富的礦產資源,中國有投資需求,加拿大阻撓中國企業在加投資,而這部分被剝離的投資肯定會轉移到其他國家,澳大利亞也不是沒有可能承接這些中企。但澳方政府受美國挑撥,將送到眼前的機會拒之門外。 今年恰逢中澳建交50周年,澳總理和外長也在發言中表示希望改善對華關係,想擴大和中國的商貿往來,阿爾巴內塞還希望中方取消對澳部分產品的禁令,但澳大利亞現在的態度顯然不是一個合作者應有的立場和表現。 中澳之間的貿易受阻一方面是因為澳政府破壞兩國約定在先,另一方面是澳產品確實存在問題,中國海關人員只是按規矩辦事。澳大利亞如今變本加厲,再次破壞兩國正常友好合作,這對恢復商貿往來沒有任何幫助。 反而會讓部分中企對澳大利亞的投資環境望而卻步,澳政府不要希冀能夠對合作對象以及合作領域挑三揀四,中國企業尊重每一個合作對象,澳大利亞也不是唯一具有相關資源的國家,中企大可以重新尋找合作夥伴。 另外,如上文所言,雖然澳大利亞是原材料來源之一,但中國控制着幾乎所有關鍵礦物的加工,而澳大利亞加工工業稀缺,所以澳方空守着這堆礦產也是無濟於事。 本周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的領導人向各國發出警告,他們表示要提防去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貿易保護主義和脫鈎等行為都會破壞全球經濟。而當前各國正面臨這種挑戰,包括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這些國家都是推動這一危機到來的幕後黑手。

3 years ago

當柏林決心捍衛自己利益的時候,華盛頓認爲「大逆不道」

最近這段時間,歐洲很多國家都和美國不對付,尤其是德國。據《明鏡》周刊報道,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日前表態,歐盟將會對美國不合理的補貼行為做出「強有力的回應」,並且做好了與美國進行貿易戰的準備。 在我們的記憶中,都是美國用貿易戰來威脅歐洲。歐洲主動打貿易戰,很罕見;歐洲也是逼得沒辦法。此番德國對美國如此強硬的表態,沒有出乎外界的意料。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對歐洲的所作所為確實很不地道,不斷慫恿歐洲國家砸鍋賣鐵支援烏克蘭,還利用能源和通脹危機刮歐洲的地皮;如果讓美國這樣搞下去,歐洲不僅要「去工業化」、甚至可能「脫富返貧」。為了避免自己國家的衰弱,不少歐洲國家當然要想辦法自救,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都先後表達了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強烈不滿,這次德國甚至公開放言要與美國打貿易戰——頗有一種「逼上梁山」的感覺。 德國左翼黨領導人奧斯卡·拉方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西方全面制裁俄羅斯、卻對自身造成了沉重打擊,這是美國針對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德國反而面臨着去工業化和經濟衰退的危機,歐洲需要擺脫美國的控制,應該依據自身利益來制定政策。拉方丹還發出這樣的呼籲: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如果德國繼續作為附庸,只會被華盛頓推下懸崖,繼續充當美國的附庸只會讓德國失敗。   顯然德國還是有明白人的。當柏林決心捍衛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在華盛頓看來就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按照自己意願發聲的狗子,是沒有飼養價值的;再加上德國實際上對俄烏衝突並不熱心,在援助烏克蘭方面經常三心二意,這與華盛頓也是「面和心不和」的表現。正因為如此,德國在美國心目中的地位不斷下降,華盛頓眼裡已經有了「新寵」。 據參考消息網援引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的報道稱,一名美軍高級將領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波蘭已經「成為美軍在大陸最重要的夥伴」。報道稱,儘管德國仍然是美軍重要的後勤樞紐,但是「德國政府無休止的辯論和爭吵,缺乏戰略果斷,這削弱了德國作為盟友的重要性」。 美軍將領這番話的意思就是,德國不應該對政策進行辯論,而是應該「切除自己的腦前額葉」、變成不會思考的「傀儡」,完全聽從華盛頓的一切指令即可。這位將領還舉出了一個「優秀模範代表」波蘭,誇獎波蘭「不僅是援烏武器的運輸樞紐、也是援助烏克蘭最積極的國家」,僅次於美國和英國,比德國還要多。 看得出來,當德國尋求「獨立自主」的時候,他在華盛頓的眼裡就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夥伴」;華盛頓評判的唯一標準就是「聽話」,只有俯首帖耳的國家才能獲得美國的賞識。 在俄烏衝突問題上,歐洲與中國的態度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這也給全世界其他國家一個明確的參照:順從華盛頓,那就要如同歐洲一樣陷入各種危機動亂;獨立自主,就可以像中國一樣獲得發展機會。 德國醒了,梅德韋傑夫也認為「美國和歐洲正在陷入尷尬的離婚」。西方的霸權體系還能存續多久?

3 years ago

繼美國宣布對中國企業的禁令後,台當局也跟著有樣學樣,十分可恨

當地時間11月25日,美國政府的聯邦通信委員會宣布禁止華為、中興通訊、海康威視等5家中企在美國銷售設備。幾乎與此同時,台當局也有樣學樣,對大陸的相關企業動手。 據台海網報道,台當局教育部門宣稱為了所謂「資訊安全」考量,要求從明年開始,島內高校申請當局經費購買的資通訊產品一律排除大陸品牌,已在使用的要儘速「汰換」。台當局行政機構2020年底曾要求台灣地區各級公務機關,在2021年底要完成「汰換」各機關所使用的大陸電子設備,並從2022年起全面禁用。此次則將所謂「禁令」擴大到了島內各高校。 人一綠,腦就殘。看來,台當局「反大陸」已經反到徹底癲狂的境地了。不用大陸製造的電子設備,台灣島內還能有更多選擇嗎?沒有!由此可見,這個「禁用令」,只是為了反大陸而反大陸,根本就不具備可操作性。 11月8日,中國國民黨「立委」魯明哲在台立法機構質詢時爆料,日前在嘉義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院表演的「台灣希望創新」公司的無人機團隊,號稱「無人機台灣隊」的「台灣之光」,竟被發現其使用的無人機以及軟件都是深圳的公司所制。他還透露,嘉義焰火晚會當天要操作無人機時,爆料者說廠商還把電腦屏幕壓低到30度角,不讓台當局情報部門人員發現編排系統是深圳公司的系統,都是簡體字。 這個消息,頓時讓一直在搞所謂「去中國化」,拒用大陸電子設備的台當局尷尬不已。台當局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聽聞後「震怒」道:「五六百台大陸無人機竟在蔡英文頭上飛而不自知,真是台灣之恥!」而台灣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曾任國民黨民意代表的陳學聖隨後透露消息稱,「故宮南院」舉辦的無人機及水舞活動至今,連續3年都以限制性招標給「台灣希望創新」這家公司。 這也就是說,「故宮南院」連續3年都是用的大陸無人機,並且這家公司還是以「限制性招標」的方式中標。陳學聖透露的消息,直接戳穿了蘇貞昌「佯怒」的醜陋嘴臉,說明台當局「去中國化」是假,營造「反中」的「大內宣」才是真。 從無人機一事上完全可以看出來,台當局搞「去中國化」在島內根本就行不通,反而只會給台灣帶來成本的增加以及台灣民眾時時處處肉眼可見的不便。 一方面,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實體,自2010年以來,製造業已經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擁有體量大、體系完備、競爭力強的特點,越來越多的「大陸製造」已經成為世界名牌,在越來越多的製造業領域,更是成為不可替代的存在。台當局擴大對大陸產品的「禁用令」,無異於「自我封鎖」。 另一方面,台灣島面積小,製造業發展不均衡,完全無法以「自產」來替代大陸產品,即使它能夠從中國大陸之外的地區找到替代品,但也是問題重重,要麼是成本飆升,要麼是替代品有大陸資本的影子。如台當局為了禁用大陸新冠疫苗,推出了島內所謂自產的高端疫苗,結果事後就曝出,高端疫苗也是跟大陸廠商合作的。     所以,對於台當局的「禁止令」,新黨副主席李勝峰表示,台當局宣稱這麼做是要避免「傷害台灣」,然而對台灣最大的傷害莫過於,民進黨說盡了很多謊話在誤導台灣民眾,把對大陸認知的資訊屏蔽起來,扭曲起來,不敢讓台灣社會正確認識中國大陸。 更可笑的是,別看台當局政客天天叫囂「去中國化」,蔡英文、蘇貞昌等叫得最凶的台分裂分子最愛看的可是大陸出品的電視劇。可以預見,台當局如果強行推動對大陸電子設備的「禁止令」,將來恐怕要鬧出更多的「無人機事件」,徒增笑料耳。 當然,大陸也是時候拿起經濟制裁的大棒,收拾收拾台灣這個忤逆子,讓他們知道「馬王爺」到底長了幾個眼?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