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間諜漢森:出賣美國25年,破壞力堪比戰爭,落網時吐槽FBI太垃圾

冷战时期,美苏作为人类的两大超级大国,带着小弟在争夺全球霸权,不仅在局部地区爆发热战,还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即地下情报战线爆发冲突。 冷战时期的情报战也格外惨烈,美苏双方都在对方国家潜伏了大量间谍,而且还渗透、转化了大量对方的政府、军队工作人员。 在美苏的情报战里,被敌方拉拢叛变的本国人员,往往下场凄惨,大多数是直接判刑,重要岗位直接死刑。 但哪怕如此,也有很多走钢丝的人在吃这口饭,美国的传奇双面间谍罗伯特.汉森就是这样的人。 罗伯特.汉森,被美国人称为“FBI的耻辱”,以及“完美的间谍”,这个FBI高级干部居然帮前苏联和俄罗斯干了25年间谍工作,却一直没有被发现。 他把美国大量情报送给克格勃,换取百万美金的报酬,最后要不是克格勃自己的内鬼向美国人告密,汉森的潜伏可能还会继续下去。 美国后来估计,汉森给美国造成的损失高达百亿美金,此人的破坏力堪比一场局部战争。 那么,罗伯特.汉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成为克格勃线人?他究竟给美国情报界造成了多大的破坏? 一、“FBI的法医”:汉森 1944年,罗伯特.汉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从小见惯了当警察的父亲惩恶扬善的汉森,童年早早立下了当警察的理想。 小时候的汉森是学校的优等生,他酷爱阅读,思维缜密,但是性格不太开朗,没有几个朋友,老师曾多次警告汉森的父母——汉森太内向不利于健康成长。 1962年,汉森考上诺克大学化学专业,4年后毕业,又考入了西北大学牙科专业。 1968年,汉森觉得牙科专业不是自己的兴趣,所以转到了经济学专业,最后在1971年获得西北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 会计行业跟数字打交道,也需要超乎常人的专注和细心,非常适合汉森。毕业之后的汉森曾在当地的会计事务所工作了两年,后来才报考了芝加哥警察局。 由于汉森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证,这个身份让他得到警方的重视,当时芝加哥警局正在组建反贪污部,警局专门请汉森进入反贪部查账。 汉森此后在芝加哥警察局供职多年,他出色的工作得到了警局的高度称赞。几年之后,年纪轻轻的汉森得到了一个机会,去联邦调查局供职。 联邦调查局,也就是我们熟知的FBI。 当时美国正在国内搞情报战,需要一个懂俄语,又有反贪、侦查经验的人。 汉森在大学时期曾经选修过俄语,而且正好在反贪部工作,也有秘密调查经验,几乎是FBI的完美人选。 同年,芝加哥警局欢送了同事汉森去印第安纳州上班,汉森也春风得意,他以为能在FBI作出更大的业绩。…

3 years ago

俄烏談判,時機已到?美方大人物釋放重要風聲,12小時內中國表態

据美媒报道,近日,美国陆军上将马克·米利在一场峰会中公开表示,俄乌冲突政治谈判的可能性越来越接近。一时之间“俄乌谈判时机已到”迅速传遍全世界。美国军方大佬在关键时刻释放的重要信息引发各方关注,12小时内,中国迅速表态。 美国大人物释放重要风声 据悉,美国陆军上将马克·米利是在参加《华尔街日报》举办的一场峰会上谈到了现在的俄乌局势。米利当着记者和其他与会人员的面公开表示,俄乌冲突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强调,在这个阶段,通过谈判来结束这场冲突的机会已经越来越近。 马克·米利之前就公开表态,俄乌双方谈判是有可能。而转头马克·米利也表示,最终需要由乌克兰来决定。最近一段时间,俄方高层也纷纷就俄乌谈判亮明立场,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日前指出,只要乌克兰愿意,这场冲突明天就会结束。 俄罗斯已经敞开谈判的大门,但是乌克兰却并不买账。泽连斯基就俄乌谈判提出一个前提条件,俄军必须撤出包括克里米亚在内所有之前被俄罗斯占领的领土。除了乌东4地之外,“克里米亚问题”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八年。 显然乌克兰提出的条件俄罗斯无法答应,但是一向支持乌克兰的美国政客却接连就和谈表态,无论是美国总统拜登还是此次美国军方大佬都呼吁俄乌双方坐下来谈判。就在美国大人物释放重要风声不到12小时,中国也进行了表态。 中国亮明最新立场 就在马克·米利就俄乌谈判进行表态不到12个小时,联合国就乌克兰人道主义局势举行公开会议。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表示,中方呼吁加大斡旋调节,鼓励有关各方尽快重启谈判,争取早日实现停火止战。 俄乌战火持续燃烧将近10个月,中国的态度始终是一贯的、明确的,致力于为劝和促谈发挥积极作用,呼吁各方能坐在谈判桌上通过对话来解决分歧,停止这场危机让世界局势归于平静。 此外,中方也一再强调任何单边制裁都无助于局势的缓和。美西方国家呼吁俄乌坐下来谈判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拿出实际行动。西方国家不仅应该对俄罗斯停止单边制裁,也应该多劝一劝泽连斯基政府。

3 years ago

立陶宛希望能恢復對華貿易,果然被打中「七寸」,但為時已晚

说点有意思的事情,立陶宛对我国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原先的“不怕一切制裁”到现在的“希望能恢复对华贸易”。时隔一年立陶宛突然对华服软,让许多人都猝不及防,一瞬间在国际上引发热议。 根据综合报道,日前立陶宛经济部长阿尔莫奈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对外表示,不可能完全排除中国,希望能够恢复对华贸易。一年前,立陶宛无视中方红线,在台湾问题上蹿下跳,把“反华”当成投名状,以此来在美国面前邀功。 事实上,美国根本没有把这个只有几百万的弹丸小国放在眼中,但立陶宛却依旧甘之如饴。值得一提的是,立陶宛的这个发声时间,是在美国商务部长表明不寻求对华“脱钩”之后。这一方面表明了立陶宛依旧以美国马首是瞻,另一方面也恰好说明了立陶宛失去中国市场,经济确实遭受到重大打击。 如若不然,谁能想象一年前信誓旦旦说出“不怕中国的一切制裁”,在一年后会说出“不能排除中国”这样的话?估摸着此前的立陶宛是觉得双方的直接贸易量并不大,恶意损害双方关系不需要担心中方的回击。实际上,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直接联系虽不紧密,但间接联系却不小。当然,这种间接联系在友好交往的时候是不容易看出来的,反倒是关系恶化的时候,能发现其中的利害。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欧洲企业从立陶宛生产后销往中国,中方和立方的关系恶化后,这些企业就要担心在立陶宛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在中国市场有出路,这就势必会让许多企业调整他们在立陶宛的生产计划。如此一来,对立陶宛的经济、社会等都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那么,被打中“七寸”的立陶宛,紧急对华低头,是大势所趋,还是形势所逼?立陶宛这波操作背后还有什么算计?我们应该要注意什么?首先,个人觉得立陶宛这波操作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逼。从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到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对华“承认一个中国”,甚至到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等都是一个趋势。 那么,立陶宛这番悻悻表态,大概率是想实现在台湾省和大陆两头吃。显然,已经为时已晚。如果这么轻易都恢复了,那以后更多的国家都会效仿!很显然,立陶宛如果想要得到什么,必然要先付出什么!如果他们不在台湾问题上洗心革面,那就算恢复贸易,立陶宛也会出现反复横跳的局面,所以说,一定把立陶宛晾明白再说!(柒月)

3 years ago

美俄換囚成功,拜登說的一番話,表現出對沙特的嚴重不滿

據中國青年網報導,日前,美俄兩國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機場完成了在押人員交換手續,俄羅斯公民維克托·布特與美國女籃運動員布里特妮·格里納進行了交換。事後,拜登在白宮發表講話,稱確定格里納已經在返回美國的途中,這次要感謝阿聯提供的協助,卻並沒有提及沙特,可見,拜登對沙特的不滿之情。 (拜登與沙特王儲碰面) 美俄換囚,與沙特有何關係? 很多人不太理解,美俄換囚,與沙特有什麼關係?實際上,美俄換囚一事,已經談了好幾個月了,從今年7月開始,之所以拖到現在,肯定是雙方有某方面未能達成共識。談判期間,美國人著急了,不停向拜登政府施壓,拜登只能承諾,盡一切努力將格林娜帶回美國,並支持和倡導釋放其他在俄羅斯被拘留的美國人。 但僵持這麼久的事情,拜登說一個承諾就能談好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美國和俄羅斯在積極接觸的同時,阿聯和沙特王儲也做了調解工作,才確保了此次換囚行動的順利進行。但是,沙特卻沒有受到美國同等的對待。   (美俄換囚成功) 美沙裂痕,不是一天兩天 美國和沙特是傳統盟友,沙特從建國開始,就有美西方國家的支持。建國後,沙特一方面是世界產油大國,在經濟上對美國很重要,另一方面,沙特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在宗教上特別重要,基於這樣的情況,西方對它特別重視。此外,沙特與美國還有一層非常重要的經濟聯繫,那就是石油換美元。美國想用美元換石油,就必須找到最大產油國來支持,沙特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因此,在1971年後,美國在沙特的支持下,形成了這一獨特的體系,美沙也因此成為牢牢綁定的盟友。     (用石油換美元) 然而,現在情況變了,過去幾年中,美國遭受嚴重的通貨膨脹,開始濫發美元,僅在過去的兩年中,美國就超發了7萬億美元,導致大家對美元的信任度下降。而美國這樣做對沙特而言,直接的後果就是經濟損害,美國的錢不值錢了,那麼石油換美元,沙特的石油經濟自然會受影響。 因此,我們看到,今年沙特與美國關係極度緊張。拜登為了降低國內油價,親自到沙特面見沙特王儲薩勒曼,請求石油增產。然而,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卻反其道,宣布石油日減產200萬桶,絲毫不顧及拜登的面子。   (遇害記者卡舒吉) 拜登為討好沙特,沙特卻不理會 石油減產一事,使得華盛頓與沙特關係降至冰點,為了緩和關係,拜登主動向沙特「示好」,稱儘管沙特王儲犯下「令人髮指」的罪行,但按照慣例,仍建議授予其豁免權。也就是說,因為薩勒曼是王儲,卡舒吉一案,就不追究了。可以說,這是權力、利益戰勝美國法律的一個案例。然而,面對拜登釋放的善意,沙特並沒有理會,歐佩克+的石油仍在不斷減產。 綜上所述,此次拜登沒有感謝沙特,並不是忘了,更可能對沙特的行為感到不滿,再加上沙特最近與東方大國舉行的峰會,拜登有所不舒服是正常現象。當然,美沙關係在近段時間出現不少裂痕,但在沙特還是需要美國提供安全保護的,美國也離不開沙特,因此,雙方關係的基調不會變。

3 years ago

德國外長施壓無效,蘇傑生表態,中國是合作夥伴,不是「威脅」

在美國倡導 對華「脫鉤斷鏈」的政策下,德外長充當「急先鋒」,把目標瞄準約14億人口的印度,希望藉助地緣政治施壓中國,「中國威脅論」的浪潮又湧來了。   據俄羅斯通訊社近日消息,德國外交部部長貝爾伯克 於本月5日到訪印度,與印度外交部長 蘇傑生會晤,其中就加強安全領域合作,應對「中國威脅」問題進行了交談。 在會談期間,貝爾伯克強調,中國近些年的發展迅速,德國與印度等中國周邊國家應該進行直接交流,言外之意無外乎「中國威脅論」,這五個大字只差赤裸裸地擺出來了。 對此,蘇傑生在結束會談後對外宣稱,印度將中國 視為解決全球問題的合作者和全球競爭者,並不把中國看作威脅。蘇傑生還中國近幾年內 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所以 當前的印太地區,具有成果豐碩的對話 和「良性競爭」。 德外長貝爾伯克在此次首訪印度時表現得十分親熱,不僅「入鄉隨俗」裹頭巾打赤腳,還聲稱此次訪就像拜訪好朋友一樣,而她如此賣力表示友好的背後 就是希望拉攏印度,一致抗華。 在俄烏衝突開始後,美國就「拉幫結派」制裁俄羅斯,不僅在武器方對烏克蘭進行持續援助,還對俄羅斯的能源下手,最近生效的對俄石油「限價令」 就要求許多國家 不准購買油價超過60美元的石油,像葡萄牙等國的航海業 就因為西方對俄能源制裁而深受影響。   但是印度就是「不聽話」,雖然和美國關係密切,印度卻明確表示會在有石油出口需要的國家處…

3 years ago

站邊歐盟還是俄羅斯?印度終於邁出關鍵一步,中國也收到強烈信號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于12月5日对印度进行了为期2天的访问,此次访问的时机非常耐人寻味。近日,欧盟、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相继宣布,对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外媒报道称,贝尔伯克此次印度之行,正是游说印度加入西方的对俄施压行列。站边欧盟还是俄罗斯?印度又要面临艰难的选择。自俄乌冲突以来,印度一直没有参与对俄制裁,并持续扩大俄石油进口。 贝尔伯克12月5日与印度外长苏杰生举行会晤,之后在媒体吹风会上大谈俄乌冲突的影响。贝尔伯克宣称,俄乌冲突使整个世界陷入“困难的境地”,在能源供应和化肥方面,“也给印度带来了困难”。面对德方的挑拨离间,印度终于迈出关键一步。苏杰生表示,印度将优先考虑本国的能源需求,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他还讽刺欧洲国家“双标”,自己将“能源诉求摆在首位,却对印度提出不得从俄进口石油的要求”。 这不是苏杰生第一次抨击欧洲。他此前访问斯洛伐克时曾公开表示,既然欧洲还在购买俄罗斯能源,就该“体谅”印度购买俄石油,世界不能再“以欧洲为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外长访问印度之际,中国也收到强烈信号。贝尔伯克声称,德国将印度视为亲密盟友和重要伙伴,希望进一步扩大合作,尤其应在“印太”地区加强合作。当被问及她是否认为印度是中国的替代伙伴时,贝尔伯克给予否定回答。她宣称,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与印度等邻国直接交流变得非常重要。 《法兰克福汇报》指出,西方国家依赖印度来制衡中国。不过印度一向坚持战略自主,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西方的图谋难以得逞。8月中旬,苏杰生在泰国曼谷朱拉隆功大学演讲时表示,如果亚洲地区能持续保持人口和经济的发展趋势,本世纪将占据主导地位。他认为,只要印中两国联手,就能够实现“亚洲世纪”的宏伟愿景。

3 years ago

朔爾茨的最新表態,中國外交部點贊,美國政客「跳腳」

德國因為與中國在意識形態存在分歧,經常傳出一些不和諧的噪音。尤其是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退休之後,這種意識形態上的分歧也隨着德國新政府的上台而被放大。不過,在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訪華之後,兩國之間的分歧明顯減少,雙邊合作也隨之駛入快車道。 據《環球時報》報道,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撰文指出,「中國的崛起不是西方孤立中國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國際社會對華合作的藉口」。另外,他還在文章中表示,世界不應該和冷戰時期那樣分裂成幾個陣營,中美將進行對抗的觀點更不應該被認同。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注意到朔爾茨總理的有關表態,中方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宗旨,並致力於同各國開展友好合作關係。中方已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世界不會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裂的狀態。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脫鈎斷鏈、小院高牆損人不利己。 在此之前,德國經濟部和外交部加大對德企在華投資的審查力度,跟風美國鼓吹對華經濟脫鈎論調。不過,德國外交部和經濟部所炮製的文件還沒正式出爐,就遭到德國商界的口誅筆伐。甚至有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還譏諷道,撰寫這些文件的人「不了解中國」。 由於商界和企業界的強烈抵制,德國經濟部發言人日前表示,德國政府不會效仿美國全面禁售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的通信產品。顯然,在全球多邊化合作浪潮勢不可擋的背景下,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考慮,德國人變得更加理性,不願意繼續被美國牽着鼻子走。   無論是朔爾茨的最新表態,還是德國經濟部做出的最新決定,都讓美國反華政客「跳腳」因為他們深知,憑藉美國一己之力無法贏得與中國競爭。而在德國拒絕跟風美國全面禁售中國電信企業的產品後,美國會外交委員會的議員發出威脅稱,柏林此舉不但會危及德國國家安全,同時還會給歐洲安全「帶來威脅」。 也難怪美國政客會「跳腳」,因為這將意味着在對華政策問題上,德國要與美國「分手」。要知道,德國經濟部和外交部一樣,是該國鼓吹和中國脫鈎最積極的部門,他們在使用中國通信產品問題上態度的變化,表明他們正在調整對華政策,立場與朔爾茨更加統一。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也是美國用於遏制中國的重要棋子。德國在對華政策上對美國說不,由此而引發的蝴蝶效應,極有可能會摧毀美國在歐洲搭建的反華構架。其實也難怪,美國對待盟友薄情寡義的態度,已經傷透了歐洲人的心。正如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所言:「美國不能一面要求歐洲反華,另一面則又打壓歐洲企業」。 德國頂着美國的壓力強化對華合作,完全是基於自身利益考慮的結果。而美國鼓動歐洲盟友反華,為的就是像破壞俄歐合作關係那樣,摧毀中歐合作關係。這雖說符合美國的利益,但對於德國等歐洲國家而言,卻是一種災難性的後果。因此,美國對華經濟脫鈎的陳詞濫調,在歐洲逐漸失去市場,也是一種必然。

3 years ago

真沒骨氣!跑到英國的8萬港人,居然還想領港府派發的大禮包

近年來,不少港人既要做英國的「二等公民」,又想坐享香港的福利,但現實給了他們狠狠一巴掌。 據港媒12月7日透露,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回復立法會有關消費券的書面質詢時表示,第二階段消費券共有約9.3萬人未能領取消費券,當中約8八萬名申請人因曾以「永久離港」為由,提早提取強積金或公積金,被判定不符合資格。 為了促進電子支付消費發展,提振香港本地GDP,特區政府在今年6月份推出第二輪電子消費券發放計劃。按照該計劃,登記後通過領取資格的香港市民,每人可以領取到5000港幣的電子消費券。相較於香港的平均收入水平,這筆錢並不算多,但在疫情持續影響導致收入下跌的情況下,5000港幣的電子消費券還是能夠為家庭開支減小不輕的壓力。因此,電子消費券計劃受到了香港民眾的熱烈追捧。 但是,並不是人人都能領到這筆錢的。電子消費券的發放範圍,限於18歲以上、在2022年6月13日之前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沒有永久或永久離開香港的香港居民。也就是說,電子消費券計劃僅是針對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 至於那些響應英國「BNO計劃」離開香港的港人,因為作出了「永久離港」法定聲明,並提前提取了強積金或公積金,是沒有資格領取的。而在特區政府剔除的約9.3萬人不符合資格領取第二階段的消費券當中,有約8萬人是這一類港人。不得不感慨,這些人真沒骨氣!   哪些人會作出「永久離港」聲明提前提取了強積金或公積金呢?據英國國家統計處11月底發布的移民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英國發出共7.6萬張港人BNO簽證。結合數據來看,那些沒有領取到電子消費券資格的人,基本就是這些領取了英國所謂「BNO護照」的港人。 那些迫不及待地領取英國BNO護照的港人傻眼了吧?他們不僅難以成為英國公民,因為即使持BNO護照移居英國,也只能是「二等公民」,現在連香港的福利也享受不到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就是特區政府已經不承認這些人還是香港人。 不僅如此,香港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近日召開會議,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就入境處為在外遇事香港居民提供協助工作進行報告,指出特區政府不承認BNO護照為旅遊證件或身份證明文件,若持BNO護照的港人在海外遇上事故,建議他們「返回自己國家」。 不得不說,特區政府幹得漂亮!為了干擾「港區國安法」,英國政府在2020年7月22日公布簽證新規,宣布從2021年起持BNO護照的港人可申請特別簽證赴英拘留,居住5年後還能申請永久居留。英國政府此舉,受到了不少迷戀英國殖民統治的港人的歡迎,他們紛紛領取BNO護照,並以「永久離港」為由將公積金或強積金給提取出來,為離港移英做準備。對於英國政府違反中英互換備忘錄的政治操作,國家和特區政府以不承認BNO護照有效性進行反制,所以BNO護照在香港就成了廢紙一張。   從特區政府此次發放電子消費券來看,國家和香港的話可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確確實實地把BNO護照打成了一張廢紙,讓那些一邊享受着香港的福利,一邊以「准英國人」自居,妄想兩頭占便宜的港人傻了眼。還沒成為英國居民,他們就失去了國籍,現在就連香港永久性居民都不是了。在香港,他們的地位甚至連菲傭都不如。 更有意思的是,雖然港府明確表示這些人不在消費券發放之列,但他們中不少人居然還在網上諮詢有沒有辦法「曲線救國」,以領取到這些消費券,結果被香港網友無情嘲諷「人都不在香港還拿什麼拿」「又要拿香港福利,又要做外國人,吃兩家茶禮」…… 背叛國家的人,永遠沒有好下場。這些人失去了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不能享受香港的福利,完全就是咎由自取,未來他們還會有更多後悔的。

3 years ago

中企一個接一個離開,國外百億項目被叫停,後悔有用嗎?

随着中国市场的实力越来越强,中企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了,不仅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中国市场,而且还在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分公司,在国外市场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早年的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的!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我国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处于全面落后的状态,中国市场也不景气,但中国市场却非常大,而且还有很多的廉价劳动力,如此一来,就吸引了很多外企前来投资,随着中国市场发展的越来越好,竞争力当然也变大了,但利益也变得更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外企就更加不愿意离开中国市场了!     而中企跟外企也有着一样的想法,也开始在国外市场施展自己的能力了,尤其是在国外市场发展的很好,但前一段时间,国外的表现却非常差劲,而且还在往我们身上泼脏水,于是中企就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离开的情况! 失去了中企的支持跟投资之后,国外的经济发展非常困难,百亿项目也处于被叫停的状态,面对全面的经济下滑,国外也开始后悔了,他们也想要挽回中企,但现在后悔却显得有些太晚了,即便是想要得到一次机会,也需要看中企的心意! 随着中国市场的能力越来越强,中企对很多国家的影响都是不小的,甚至能够带动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跟中国市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是明智的选择,而国外就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失去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3 years ago

歐洲官員看透了:我們在受苦,美國在發財

针对当前俄乌冲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近日承认,欧盟所受到的影响远比美国更严重,他抱怨称,“华盛顿总是优先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   据“今日俄罗斯”(RT)网站报道,当地时间12月3日,米歇尔在接受意大利《晚邮报》采访时表示,“这场冲突对美国的影响与对欧洲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事情对美国来说要容易得多,美国是能源出口大国,可以从天然气和石油价格的飙升中获益,而欧盟则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面临着经济衰退的风险。”米歇尔称。 他还提到,欧洲的工业为能源支付了更多费用,且面临来自美国工业的竞争。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资料图 事实上,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受欧盟对俄罗斯制裁产生的反噬效应影响,欧洲能源供应紧张,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飙升,而他们的盟友——美国,却在大发战争财。 对此,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公开指责美国在售卖天然气上搞“双重标准”,使得欧洲人支付的价格几乎是美国人的“三到四倍”。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也指责美国虽是“友好国家但收取天价费用”。 不仅如此,美国还往欧洲的伤口上撒盐。今年8月,拜登签署总价值750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为清洁能源企业提供了巨额补贴和税收减免,欧盟方面担心,由于美国的能源价格低得多,该计划最终可能会把欧洲企业吸引到美国。 采访中,这位欧洲理事会主席就被问到,拜登政府所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是否“背叛了欧盟”? 米歇尔回答说:“我不会用(背叛)这个词,但我们也不要如此天真,美国,即使是在现任(拜登)政府的领导下——也总会优先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