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十年,美國為首的北約到處挑動戰爭,搞得世界動盪不安,到處都是難民。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進行狂轟濫炸,投放了幾十萬枚炸彈,造成上百萬人淪為難民,還有很多人深受貧鈾彈危害,美國從未深刻反省自己的戰爭行徑,反而變本加厲挑撥衝突,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幾乎都有美英軍隊參與。可以說,北約已成為美國維護霸權搞亂世界的工具,但美國從未放棄冷戰對抗意識,不想着多做有利於世界和平穩定的事,反而利用北約遏制中俄,破壞世界穩定。 據俄衛星網消息稱,美國駐北約大使朱莉安娜·史密斯日前稱,中俄可能會使用共享戰略手段破壞北約統一,對此,中方有了回應。在12月2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稱,有關方面應停止針對中國的造謠抹黑,停止製造假想敵。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從未利用自身國力稱王稱霸,極力避免與美北約的對抗。但美國咄咄逼人,不斷把中國視為戰略敵人,通過所謂的印太戰略等計劃遏制中國崛起。美國甚至想拉攏日本韓國組建亞洲版北約,其目的在於圍堵中國。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不斷支持烏克蘭,巴不得戰爭繼續下去,好把俄羅斯拖垮,美國通過北約旨在維護其對歐洲的控制力,北約是全球最大的軍事聯盟,如今其行徑與時代發展潮流背道而馳。 放眼世界,北約擁有美英法德等世界先進發達國家,其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占據着巨大優勢,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威脅到美國和北約。相反,北約聲稱自己屬於防禦性組織,但其在各地挑起戰爭,製造衝突。現在,美國又想在亞洲地區複製北約模式,中俄兩國豈能坐視家門口生戰生亂? 當初為了對抗蘇聯,美國組建了北約組織,北約本屬於冷戰產物,早應該解散,但現在,北約已成為美國維護全球霸權的重要工具,如果任由北約繼續橫行下去的話,世界還有和平可言嗎? 美國聲稱中俄破壞了北約統一,為什麼不想想北約內部存在的矛盾,雖然美國是北約核心老大,但各國對美國越來越不滿。法國總統馬克龍曾聲稱,北約早已腦死wang,組建獨立於北約之外的歐洲聯軍,得到了德國的贊成。北約並積極沒有帶動世界發展,反而一再實施破壞,早已激起了世界不滿。 相反,中國始終致力於推動是世界和平發展,維護國際秩序,中國現在不會稱霸,將來更不會稱霸,中國堅持和平崛起的道路不會改變,世界沒有必要擔心中國崛起。美國如果還為世界着想的話,應該解散北約,停止以意識形態劃線,挑動對抗,停止散布針對中方挑釁,不要妄想通過冷戰模式搞垮中國。北約已經搞得歐洲四分五裂,絕不能允許其搞亂亞洲!
近日,东盟和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办了一次隆重的会晤,不同于此前的部长级会晤,这次欧盟27国领导人和9个东盟成员国家领导人都出席了会议,最终所有参会国家发表了共同声明来应对印太的安全挑战,并强调"致力于根据各自印太战略的相关共同基本原则加强合作"。 东盟所关心的,没有实现 虽然36国领导人亲自下场参加会议,意义重大,但是会议似乎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东盟更加关心的投资和贸易问题没有很好的落实,欧盟还是那套态度,承诺花100亿欧元用于投资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这并不是东盟国家最需要的,他们比较关心的是自由贸易协定能否达成,柬埔寨首相洪森强调了必须重视欧盟和东盟的经济互补性。 广告找一只业绩好、价格低的股票,死抱等着翻倍的操作策略可行吗? 欧盟的投资,也只是为了应对中国大规模的投资带来的影响力,而菲律宾领导人小马科斯表示东盟不想卷入地缘政治冲突,但是欧盟并没有在2020建成的经济框架下,有任何加强双方贸易合作的动作。 欧盟和东盟在台湾问题上出现了意见分歧,双方交锋激烈 另外,虽然东盟希望加强同欧盟的合作,但是双方在意识形态上仍然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欧盟倾向于美国和日本那套说辞,模糊台湾地区的归属问题,而东盟则是更倾向于表达那套与中国大陆同步的说辞,东盟与欧盟就在台湾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对于东盟来说,中国是距离其最近的大国,而中国也与周边国家长期友好深化合作。如今东盟与中国已经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东盟通过同中国的合作,实实在在得到了发展和收益,然而欧盟和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都只在乎口头承诺和基础设施,不关心东盟想要的贸易合作。 不仅仅是东盟,如今非洲、中东都在慢慢看向东方,尽管美国也有一些补救措施希望削弱中国的影响力,频繁与过去根本忘在脑后的国家对话,但是事实证明空口的承诺赶不上实际的收益,美国根本也不关心对方需要什么,就将民主和自由的帽子给对方扣上,而与中国合作,得到的是被尊重和真正的发展。
據環球網消息,當地時間12月23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記者會上談到結束此次特別軍事行動的「唯一辦法」。 對於俄總統普京最近所說「所有衝突都會在談判桌前結束,烏方明白這一點的時間越早越好」,佩斯科夫解釋道, 任何一場衝突都會以談判的方式終結,但這裡首先指的是,俄方通過實現既定目標之後,才能儘快結束特別軍事行動。 換句話說,俄羅斯既定目標的達成是促進衝突結束的前提。 如今,普京剛同意和談,佩斯科夫就再次給了烏方一個響亮的「耳光」。要知道,烏總統澤連斯基不久前還在向俄方提各種苛刻的停戰條件,就差要求俄方直接舉白旗投降。現在佩斯科夫這話一出,比澤連斯基還狠,連商量的餘地都沒有,足以令那些唱衰俄軍的聲音為之錯愕—— 俄羅斯的勇氣從何而來? 俄軍近幾個月以來,在戰場上的表現如何,人們有目共睹。尤其在哈爾科夫、紅利曼、赫爾松等多個地區,俄軍吃了大虧以後,就沒再打出過什麼亮眼的戰績。現在俄軍依靠對烏基礎設施與後勤設施進行轟炸的方式,為前線爭取優勢,更被西方媒體看作是一種「黔驢技窮」的表現。 (俄軍轟炸基輔) 不過,在我看來,俄軍非但有底氣,底氣還不少。 一方面是資源上。 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產量在世界範圍內均排名第二,同時俄羅斯還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和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 雖然美國拉着歐洲站隊,要與俄能源脫鈎,可實際上比起俄羅斯,歐洲顯然更難受,何況歐洲也沒有能力完全與俄脫鈎,所以才鬧出「限價令」等一大堆相互扯皮的問題來。但離開了歐洲市場,俄羅斯還可以把目光投向別的國家與地區,俄能源豐富,靠變賣能源得來的錢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俄軍在前線的消耗。 另一方面是武器上。 俄軍常規武器不如北約援烏武器先進,但俄羅斯還有核武器,像破壞性巨大的戰略核武器,比如「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可以拿來震懾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迫使他們在援烏之前三思而後行,將援烏力度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除此之外,美國專家指出,俄方還擁有約3000到6000件專為地區衝突準備的低當量戰術核武器。對於戰略核武器,俄方使用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容易導致世界陷入「核末日」,但 對於這些既不會引起核戰爭,又具備強大殺傷力,足以給烏軍沉痛一擊的低當量戰術核武,俄軍被逼到一定程度的話,確實有可能使用,這也是俄方手中的「底牌」之一。 (俄軍使用的3BV3戰術核彈頭) 此外,俄方在常規武器方面也沒有放棄追趕的腳步,就在23日當天,俄國防部還發布消息稱,677型「拉達」級新型柴電潛艇「大盧基」號已經正式開始下水,該潛艇也被認為是俄羅斯最先進最有前景的常規動力潛艇之一。 除了在經濟與軍事上的優勢以外,俄方與烏方相比,還有人口上的優勢,這意味着俄軍徵兵更加順利,兵員數量與質量上也要比烏軍強上許多。 (俄軍)…
俄总统普京又了说大实话:不同的国家应该共同努力,建设友善的合作环境,并且寻找共同的安全机制。中国是无法被遏制的,如果有人试图这样做,那么将会给自己带来巨大损失。 自2020年以来,为了避免中国科技企业打破美国在新一代通信网络领域上的垄断地位,当时的特朗普政府就将炮口瞄准中国华为的5G技术设备,利用其联盟优势,通过包括芯片断供、以及鼓动盟友全面禁止华为设备等手段,对该企业进行前所未有的打压。结果,美国突然发现,其只手遮天的单极世界已经结束。 据环球网报道,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电信咨询公司特兰德公司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德国对华为5G无线接入网络设备的依赖程度比以往更甚。该公司调查发现,在31个欧洲国家的移动网络运营商中,有8个超过50%的5G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来自中国厂商。其中,有一个国家100%的5G无线接入网络设备均来自中国厂商。 该报道指出,总体而言,欧洲41%的移动用户已经接入中国供应商的5G技术设备。而在在2020年,51%的欧洲移动用户接入中国厂商的4G设备。这就意味着,美国费尽心思阻止欧洲盟友使用中国5G技术设备,但显然收效甚微。因为当下欧洲移动用户接入中国厂商5G设备的比例为41%。只比202年前接入中国厂商4G设备减少10%的用户。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美欧之间矛盾难以调和,未来使用中国厂商5G技术设备的欧洲移动用户,将会进一步增长,超越之前4G移动用户的数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美国全力打压的背景下,中国厂商的5G技术设备在美国的盟友群中还获得这么好的销售成绩,这很能说明一个事实,美国的话在欧洲并不如其所想象中的那么好使。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使用中国厂商5G技术设备最多的,基本都是美国传统的西欧盟友,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波兰,奥地利和西班牙等国,都从中国供应商那里进口了大量的5G技术设备。其中,华为占德国5G无线接入网络设备近60%的份额,该公司在柏林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过其在北京的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中国厂商供应的新一代通信网络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欧洲已获得普遍认可。 而拒绝使用中国制造5G通信网络设备的国家,也就只有那些唯美国马首是瞻、且不入流的东欧和波罗的海小国,例如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斯洛伐克等国。这实际上就已经说明一个事实,在欧洲,但凡有点独立自主意识的国家,都不会屈服于美国的施压,坚持在新一代通信网络建设方面与中国相关厂商合作。 美国长期以“存在安全风险”为由,不但禁止中国科技企业相关产品在美国出售,甚至还动用霸权主义手段,胁迫他国禁止中国企业新一代通信网络设备。美国的一再施压,是迫使一些欧洲国家不得不放弃中国华为5G技术设备,但还是无法阻止中国企业相关产品打进欧洲市场。 美国以所谓“安全风险”为由,极力反对欧洲盟友使用中国科技产品,其实就是一种贼喊捉贼的做法。毕竟,世界上最不安全的通信网络设备,就是美国制造的产品。之前因斯诺登叛逃事件导致“凌镜门”爆发,就已经美国利用美制通信设备窃听盟友领导人通话的老底被抖露出来。 美国为了破坏中欧在科技领域上的合作,热衷于给中国科技产品扣上“安全风险”的黑帽,并且找来一些别有用心政客和媒体,参与其抹黑中国科技产品的举动。但事实证明,欧洲国家现在提防是美国在背后使坏,而非更加安全的中国通信网络设备。所以,美国拉拢欧洲盟友抵制中国新一代通信设备的行为,最终将沦为一场国际笑话。
乌克兰战事不论结果如何,普京处理都很艰难,在这个时候杜金又发出毁灭世界言论,基辛格着急了。 从今年2月份开始的乌克兰战事,持续到现在已经将近十个月,在这十个月当中,美西方支援下的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从俄罗斯方面出发,这场冲突是因为北约东扩导致的,一场不打不行的战事。但就目前来看,这场战事无论输赢,对于俄总统普京来说,他的处理都很艰难。 如果俄罗斯赢了这场战事的话,虽然收到了预期效果,但是,接下来普京必须面对两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付出极大的代价,并且随着美西方对于俄罗斯制裁的不断加码,俄罗斯经济将持续下滑。乌克兰战事持续了近十个月,意味着美西方消耗俄罗斯国力也近十个月,在这一段时间当中,俄罗斯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大的。虽然俄罗斯通过打能源牌挽回了不少损失,但是,美西方对俄罗斯长时间的制裁将使俄罗斯这张能源牌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那么,从大的方向再看俄罗斯经济的话,即使俄罗斯赢了这场战事,国内的经济也不会有任何起色,甚至会比冲突爆发之前更糟。 第二个场面,俄罗斯话语权被削弱,周围的安全环境更加恶劣。虽然赢了这场战事,但这场长时间的拉锯战已经暴露出俄罗斯存在的不少问题,在其他国家看来,如果俄罗斯没有核武器的话,他们的军事力量也不过如此。那么,在这个时候,俄罗斯的话语权将被大大削弱,比如,之前公开与普京唱反调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而对于与俄罗斯相邻的欧洲国家来说,便会趁机加大军事力量部署,比如,已经申请加入北约的瑞典和芬兰。 而一旦普京输了这场战事,那么,普京除了将要面对刚才提到的两个场面之外,还将面临两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对外,完全丧失谈判的筹码。对于美西方来说,军援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本来就是从利益出发的,目前来看,消耗俄罗斯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如果俄罗斯输掉这场冲突的话,那么,美西方的贪婪将会更加变本加厉,在与俄罗斯的谈判中,他们必然会提一系列不合理的条件,在这个时候,俄罗斯即使想要和美西方周旋,也已经有心无力了。而且,除此之外,本来在舆论战上就不占上风的俄罗斯将更加孤立无援。 第二个场面,对内,普京的政治生涯也走到了尽头,俄罗斯面临肢解的局面。一方面,输掉了乌克兰战事,对内,普京就无法给国内民众一个很好的交待,届时,俄罗斯国内的其他派别将会对普京进行发难;另一方面,对于俄罗斯联邦的其他共和国来说,这个时候独立将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比如,传闻中已经开始闹独立的鞑靼斯坦共和国。 从这些场面来看,这场战事不论是赢还是输,普京的处理都将很艰难。而且,一旦输了,那么对于俄罗斯将会是灾难性后果。因此,俄罗斯无论如何都不能输,不久之前女儿被袭身亡的“普京大脑”杜金也发出警告,声称“如果俄罗斯打不赢,就毁灭全世界”。这无疑是在警告美西方,这场冲突只有两个后果,第一个后果,俄罗斯赢;第二个后果,美西方与俄罗斯一起同归于尽。对于一个拥核大国来说,俄罗斯发出这样的言论无疑是在给美西方下“最后通牒”。 也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急了,他在媒体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在文章中,他直言“要给俄罗斯找到空间,妄图打垮俄罗斯的想法是不明智且危险的”。与其说这是基辛格的呼吁,不如说这是基辛格给美国的忠告。从这场冲突中,美国收割的利益已经足够多了,如果还不及时收手的话,那么,在俄罗斯选择鱼死网破的时候,美国将会连本带利把这一切都还回来。 可以说,现在无论是对于俄乌双方,还是对于美西方来说,都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无论战况结局如何,普京处理都会非常艰难,这是各种被动因素叠加而成的结果。而对于美西方来说,能不能管得住贪婪的欲望,便是促使冲突结束的关键所在。而对于乌克兰而言,除了把自己国家损耗殆尽之外,真正属于自己的利益基本没有。
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立即面临来自西方的广泛压力。在这场冲突中,俄罗斯也彻底放弃了对西方的幻想,开始向东亚发展战略重心。中国变成了俄罗斯国家。主要合作目标。近期中俄谈判结束后,俄罗斯宣布将释放大部分领土与中国合作。 俄乌冲突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不仅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还对俄罗斯实施了极端的经济、能源和外交制裁。因此,俄罗斯彻底放弃了与西方做朋友的幻想。毕竟,俄罗斯曾不止一次表达过加入北约的意愿,但都遭到了北约的拒绝。善意只是延缓进攻的计策,于是俄罗斯转而将战略发展重心放在东方,尤其是与中国的合作。 据报道,中俄近期进行了深入谈判。谈判结束后,俄方计划将俄罗斯远东地区建设成为对中国开放、支持中国投资的“经济特区”。俄罗斯领土的40%。俄罗斯此次对华“经济特区”主要包括高额税收优惠,部分细节将在下届经济论坛上敲定。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俄罗斯港口开放是俄罗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远东地区与俄罗斯有着不同的含义。首先,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的战略腹地。大量的战略物资。此外,该地区人烟稀少,一旦开放,可能会面临华人人口迁移到该地区,外来人口容易超过本地人口的局面。 而俄罗斯选择开放远东,也是迫不得已,主要原因是西方制裁日趋严厉,能源、战略储备和财政已经承压。作为俄罗斯的邻国和友好合作伙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中国合作是俄罗斯最好的解决方案。打开远东,不仅可以引进中国的人才和技术,还可以开发远东丰富的地下能源资源。另一方面,也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俄之间的高度互信。 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立即开始,相互合作,互利共赢。中国在远东的投资既是经济机遇,也是战略机遇。毕竟中俄长期被西方集团视为“敌人”,谁能保证今天的俄罗斯不是明天的中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在暴风雨来临时显得更加从容。
15日,俄總統普京在俄羅斯戰略發展和國家項目委員會上的發言中表示,俄羅斯將在世界經濟迅速發展的地區,尋找更有前景的合作夥伴。 停止讓利!普京要跟美歐「脫鉤」,轉身給中國發出十分明確的信號 顯然,普京這番話的意思,就是委婉表示,俄羅斯要跟美歐「脫鉤」,畢竟俄羅斯方面制定的「不友好國家和地區」清單,主要就是美西方國家。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美西方靠著俄羅斯「讓利」過著滋潤生活的好日子,可以結束了。 為什麼說俄羅斯是在「讓利」給美西方呢?我們知道,俄羅斯出口到美西方的主要商品,是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的。尤其是天然氣,即便在俄烏衝突進行了超過9個月的今天,歐洲仍然沒有找到能夠完美替代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源,就足以說明俄羅斯的重要性。 對於歐洲而言,天然氣有兩大重要作用,供暖,以及發電,其中像法國這種核電較為發達的國家,天然氣主要用於供暖。 歐洲為什麼不選擇煤炭供暖和發電呢?因為天然氣比煤炭清潔。歐洲作為世界上最早成為發達國家的地區,加上其體制原因,環保人士早就已經成為西方社會一股影響力不小的勢力了,而且還在政治上發揮著越來越強的力量,最典型的就是德國綠黨。與此同時,也是因為歐洲最早發展起來,所以歐洲踏上工業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早期都是使用煤炭,因此,嚴重威脅到全球氣候的碳排放,其實最大的元兇,就是歐洲以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歐洲當然也不好意思使用煤炭了,只能使用天然氣這種既清潔又好用的能源。 而俄羅斯天然具備的超級天然氣儲量,幾乎成為「上天賜予歐洲」的一份禮物,俄羅斯有三分之一位於歐洲大陸,只要一根管道,就能把天然氣輸送到歐洲,不需要先處理成液化天然氣(LNG),然後用LNG船運送到歐洲,通過管道,閥門一開,歐洲當場就能無縫分配並且使用,可以說是方便的不能再方便了。 更重要的是,因為過去蘇聯帶給歐洲的恐慌,普京將天然氣視為一種外交工具,用於拉攏歐洲,所以也沒有對歐洲開出過高的價格,自己少賺一點沒關係,等於是在對歐洲「讓利」,各位要知道,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上漲幅度,一度是以較之過去翻了多少倍來計算的,可見俄羅斯的讓利幅度,讓歐洲少花了很多錢,就過上了無需擔心用電和供暖的日子。 停止讓利!普京要跟美歐「脫鉤」,轉身給中國發出十分明確的信號 但是現在普京決定停止讓利了。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其實普京最初也不想這樣,今年11月,普京還專程喊話歐洲,強調「北溪」天然氣管道可以修復,還能運作,只要歐洲願意,俄羅斯仍然願意按照合同繼續輸送天然氣,但是德國總理朔爾茨毫不猶豫就拒絕了普京。 話說到這個份上,普京也就沒有繼續苦勸的必要了,更何況現在歐盟對俄羅斯實施了足足九輪制裁,還對俄羅斯出口的能源進行了限價,儼然要把俄羅斯逼到絕境,恨不能「趕盡殺絕」。所以普京決定與美歐「脫鉤」,可以說是事實上非常合理的選擇。 當然,考慮到歐洲過去是俄羅斯的主要經貿合作對象,這麼一來,俄羅斯未來的對外貿易就急需要尋求一個新的重心。而對此普京已經轉身給中國發出了十分明確的信號。 在15日的講話中,普京強調,俄羅斯永遠不會走自我孤立和自給自足的道路,將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尋求更具前景的合作夥伴。還指出重要的一步將是發展「南方和東方」的港口和管道基礎設施,到2030年,流向那裡的天然氣將佔此前供應西方天然氣的60%。 所以事實上,普京接下來的合作將集中於亞洲、非洲、拉美和中東,而在這四個地區之中,俄羅斯的發展戰略也是存在差異的。非洲對天然氣消耗能力較弱,俄羅斯應該會選擇糧食、化肥等農產品出口到非洲,拉美同樣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度很低,所以俄羅斯對拉美的出口,也應該是以化肥為主,此外還有武器或許也會出口到拉美。中東地區更加不缺能源,但是考慮到中東的局勢,俄羅斯應該重點出口武器到中東地區來彌補收入。 停止讓利!普京要跟美歐「脫鉤」,轉身給中國發出十分明確的信號 亞洲則分情況討論,日本雖然是亞洲國家,但日本也是上了俄羅斯「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名單的,所以俄羅斯加強和亞洲的聯繫,應該不包括日本,對東南亞國家,俄羅斯或許也會強化武器輸出,過去越南就是俄羅斯第二大的武器出口市場。 最後,對於俄羅斯而言最重要的,應該就是中國和印度,因為這兩個國家經濟體量夠大,而且對進口能源的需求也非常高。尤其是中國,因為中國製造業更強,經濟也更強,更貼合俄羅斯的需要。而且不同於印度,中國在過去和俄羅斯之間的經貿合作其實並不頻繁,但中國又和俄羅斯直接接壤,所以對於俄羅斯而言,與中國的合作,潛力更大,有必要成為俄羅斯未來國際合作的重中之重。 而普京所指出的,要發展「南方和東方」的港口和管道基礎設施,顯然就是為加強中俄合作,做出鋪墊。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普京這番對俄羅斯未來發展的展望,就是對中國發出的十分明確的信號,中國將繼續肩負俄羅斯最重要的國際合作對象,普京也將竭盡所能,通過各種措施,推動兩國的合作。 停止讓利!普京要跟美歐「脫鉤」,轉身給中國發出十分明確的信號…
为打压中国,近期美国又准备展开新动作,组建新的七国联盟,冲着中国手中一张王牌发起冲锋。为此,外交部方面连说三个“停止”,但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更是提醒美国不要自取其辱。 12日,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威尔金森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宣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和英国七国确认组成联盟。这七国联盟对比七国集团(G7),重合度非常高,仅仅是将G7中的意大利替换为了澳大利亚。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事是由加拿大高官宣布的,但是要整合这些发达国家组成联盟,除了美国不做第二国想,所以这个联盟,必定是美国带头组建的。 那么这个七国联盟,组建起来有什么目的呢?据了解,该联盟全名“可持续关键矿产联盟”,其成立目的是对生产和购买“关键矿产材料”制定更高的环境和劳工标准,并计划未来对生产、采购锂、钴和镍等矿产资源实施同样的标准。 说的直白一点,该联盟将在稀土供应链上制定新的标准。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清楚美国组建这七国联盟的目的是什么了,就是冲着中国独树一帜的稀土产业。 稀土是中国最为知名的出口商品之一,因为中国的稀土储量得天独厚,所以中国的稀土产业很早就已经堪称独步全球。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世界上稀土储量高的不只是中国,事实上美国的稀土储量也非常丰富。但因为中国的稀土开采、精炼、加工以及制造上拥有远超他国的技术,造成美国的稀土产业很早就被中国稀土产业打垮,注意,不是打败,是彻彻底底地打垮,如今美国的稀土产业,已经基本凋零。到如今,他国就算要规模性开采本土稀土,成本和产品品质,也比不上中国,要健康运作,恐怕只能够寻求中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也是因为中国稀土产业的发达,所以稀土出口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为中国逐渐走上全球供应链主流、奠定国际战略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中国的一张“王牌”。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歇斯底里地打压中国,但是结果也很明显,美西方根本无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而中国制造里面,稀土,也是一个重要组成。所以美国如果要推动美西方对华“脱钩”,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如我们刚才所说,中国在整个稀土供应链上占据有极大的技术优势,再加上多年来积累的市场优势,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上的统治力,几乎是无与伦比的,就算美西方想要开采自己的稀土矿产,也需要中国的技术,等于到最后还是离不开中国。因此美国如今组七国联盟,就是欲整合美西方的全部力量,废掉中国手中的稀土王牌。 不过还是那句话,胳膊拧不过大腿,稀土供应链,拼的无非是储量、技术和市场三点,美西方除了储量还能和中国比以外,技术和市场都远远比不上中国,如果美西方有中国这样开拓进取的精神或许还能尝试一下竞争,但现在的美西方,尤其是美国,早已经失去了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对于现在的美国而言,打压他国发展的意义远大于发展自身的意义,试问这样的美国,凭什么和中国竞争? 再者,虽说稀土曾经是中国打开国际市场的一张王牌,但现在不是中国唯一的王牌,中国是一个全方位的强国,除稀土以外,还有钢铁、5G、物流、新能源设备、电动汽车等大量数不清的商品或者服务正在全球市场和供应链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外中国的芯片产业也正在崛起,试问这种情况,不要说美西方根本无法割舍掉中国稀土,就算割舍掉了,也根本无法和中国实现“脱钩”,美西方打压中国的图谋,只能失败。 在这里,我们建议美西方听懂中方的良言规劝。12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敦促美方,连说三个“停止”:停止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停止对中国特定企业采取歧视性、不公平的做法,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 这三个“停止”信号非常强烈,不希望美国继续打压自己,这固然是一种为了维护中国自身合法权益的表态,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为了美国好,希望美国不要自取其辱。毕竟经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以及整理过去几年中美之间发生的事情,我们不难发现,美国打压中国,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美国自己。
据报道,12月19日,俄对外情报局长纳雷什金发文提醒中国,称美国为维护自身秩序,正寻求推动台海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并利用中方“内部问题”,来寻求动摇中国内部局势,此外美方还在觊觎削弱古巴、伊朗等不利于西方的政府。 这段时间,俄方高官就多次发声提及中国、伊朗等国家,几天前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曾用中文发帖,呼吁伊斯兰以及全世界理智的民众团结起来反对北约,如今纳雷什金又提醒中国、伊朗、古巴等提防美国趁虚而入破坏各方内部局势。 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俄方确实关心伙伴的处境,不想看到其他伙伴掉入美国的圈套;另一方面,俄罗斯也迫切希望中国、伊朗等国家能够与俄罗斯联手对抗西方的霸权。 其实西方国家,一直在炒作中国“内部压力”,例如德媒日前就曾报道称,中国可能会因为疫情、老龄化、科技上被美方政府打压,导致中国国内面对不小的“困难”,因为中方政府为了缓解国内的困境,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很有可能会选择对台动武,但德媒认为这样会使中国面临更“危险”的局面。 最近美国一直在抹黑中国的防疫政策,美、德的部分媒体开始大肆鼓噪,称中国的防疫政策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企图以点盖全,带偏节奏,美国之音声称,中国正在陷入疫情海啸,中国或有上百万人死亡。 当中国严格封控的时候,美国媒体疯狂的攻击中国的防疫政策,纽约时报甚至骇人听闻的表示,中国需要为“荒谬”的防疫政策而道歉,而当中方调整防疫政策,美国又开始散播恐慌性言论。事实上,无论中国怎样做,美媒都是攻击和抹黑,但事实上,美国是最全球没有资格批评中国防疫政策的国家。 所以说俄情报局长的提醒还是有道理的,西方国家早已开始在台海问题,防疫政策等方面干涉并污蔑中国,企图挑起中方内部矛盾,在国际上渲染一种错误的声音,但是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都是无权干涉,虽然说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可以用一件事情掩盖另一件事情,但这不代表中国也要这么做。 虽然现在中国内部确实面临一些“问题”,但是主要都是因为美国等外部势力,例如在芯片领域,美方已经不止一次制裁中国企业,日前美商务部再次宣布,将中方35家企业列入到“实体清单”当中,禁止美国企业对中企提供产品以及芯片技术。 此外在台海问题上,美国从未停止插手台海局势,最近批准了价值4.28亿美元的军售案,在15日,美参议院还通过了金额达到8580亿美元的2023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其中还包含着参议院外委会的“台湾政策法”部分条文,涵盖了多个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条款,其中计划在2023至2027年之间,每年向台方提供最多20亿美元的无偿军援。 可以看出,现在美国确实是在一步步地从中国“内部”进行攻击,俄方情报局长的警告也不是危言耸听,我们也要防患于未然,毕竟再坚固的堡垒,也往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国内的情况越是混乱,就会给外部势力攻破防线机会。 从最近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中,我们不仅要实事求是承认和纠正自身的问题,同时更应警惕外部的趁虚而入和趁火打劫。而在这一点上,显然经历过苏联解体的俄罗斯人有着更清醒的认识,但是无论如何,两岸必将统一,台海问题也是中方的核心利益,如今美国政府在政治、外交、军事等多个领域打压中国,挑衅我国主权,试图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相信中方会用实际行动,让美国付出代价。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网站18日报道,波兰警察总局局长雅罗斯瓦夫·希姆奇克(Jaroslaw Szymczyk)在接受波兰RMF FM电台采访时证实,他在挪动乌克兰官员作为礼物送给他的两个用过的榴弹发射器时遭遇爆炸,导致自己受了轻伤。 波兰警察总局局长希姆奇克 图源:波兰媒体 此前,波兰内政部在15日发表声明称,波兰警察总局大楼内14日发生爆炸,并指出爆炸物是希姆奇克之前访问乌克兰期间收到的乌官员赠送的礼物。除希姆奇克外,还有一名文职工作人员也受了轻伤。希姆奇克在17日告诉波兰电台,“当我在移动乌克兰人赠送的已经使用过的榴弹发射器时,发生了爆炸。爆炸威力很大,冲击力穿透了地板,损坏了天花板。” 波兰RMF FM电台还援引当时访问乌克兰的波兰代表团的一名消息人士的话称,乌克兰官员向希姆奇克赠送了两个反坦克榴弹发射器作为纪念品,可能是德国制造的RGW-90“斗牛士”榴弹发射器。据消息人士透露,乌克兰方面还保证,这些发射器无法操作,是安全的。波兰代表团把它们带回华沙,然后放在了希姆奇克办公室的一个房间内。 报道称,第一个榴弹发射器是乌克兰国家警察局局长伊霍尔·克雷缅科(Ihor Klymenko)送给希姆奇克的,据称该发射器曾被用来向一辆俄罗斯坦克开火,后来被改装成扬声器;第二个榴弹发射器是乌克兰紧急情况局副局长德米特里·邦达尔(Dmitry Bondar)送给希姆奇克的。 波兰电台表示,预计希姆奇克将作为证人接受检察官办公室的讯问。路透社此前报道称,希姆奇克因此事件受到了批评。波兰媒体援引有安全部门背景的评论员的话称,军事装备不应该从欧盟以外的国家带入波兰,也不应该被带进办公室。(编辑:H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