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台灣專家直言:以中國當下的實力,沒有人能從中國拿走一寸土地

自美國屢屢拿台灣牌來打壓中國來,中美關係變得緊張起來,儘管我國保持克制,但仍無法讓美國放棄對抗意識。日前,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8000多億美元的國防預算法案,準備拿出100億美元援助台灣,而台灣即將被美國武裝起來,「台獨」分子更是囂張至極。對此,台灣地區的一些有識之士站出來及時發聲,希望保持穩定,避免衝突。 據台海網日前消息稱,台灣專家蔡正元表示,台灣在國際上被認可為中國主權領土之一,以中國當下的軍力和實力,沒有人能從中國手裡拿走一寸土地。蔡正元,曾獲得過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等,學識淵博,在2000年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工會副主任,後來又出任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是台灣地區少有的呼籲和平統一的人士。 現在,我國台灣地區有很多人在「台獨」勢力的忽悠下,幻想通過談判,讓台灣與大陸分割,實現「和平獨立」,而「台獨」勢力堅持背靠美日,試圖武裝自己,以武拒統。但那都是不現實的,台灣是中國的寶島,就是中國的土地,中國人自古以來在那裡生活,台灣地區的文化風俗都延續着中國的基因。雖然在歷史上,台灣受到過荷蘭和日本的入侵,但那不過短短的幾十年而已,台灣無法改變其對中國的文化歷史認同。 按照蔡正元的說法,以中國當下的實力和軍力,沒有人可以拿走一寸土地,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如今的中國在經濟科技軍事領域全面崛起,就連美國對中國頗為忌憚,在佩洛西訪問台灣之後,解放軍迅速圍台軍演,展現了強大的軍事投放能力,美軍和日本自衛隊對此不敢輕舉妄動。如此看來,台獨分子妄圖挾洋自重裂土為王是不可能得逞的。   此外,美國積極拉攏日本澳大利亞,準備增強其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力量,都在有意遏制我們,阻撓兩岸實現統一。問題是,美國根本不敢正面與中國硬碰硬,美國深知,和一個同量級對手打仗,將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從俄烏衝突可以看出來,美國通過扶持代理人戰爭而消耗俄羅斯的國力,而不是直接用軍事力量來對抗。今天的中國全面崛起,比曾經的蘇聯還要強大,美國尚且不敢對俄羅斯動手,又如何敢直接叫板中國呢? 中國大陸長期實施惠台措施,為的是維護台灣的發展,讓台灣同胞認識到兩岸血濃於水的道理,但隨着「台獨」分子不斷向美日靠攏,台海局勢變的複雜緊張。中國大陸從未承諾放棄武力統一,如果島內分子繼續囂張跋扈的話,勢必刺激大陸採取強力措施。今天的中國不是一百多年前,我們當然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國家領土完整!

3 years ago

又一個行業巨頭東山再起:曾年入10多億,卻一度銷聲匿跡

时代的记忆,流行美又开始流行了。 80、90后想必对流行美都不陌生,一家只要购买发夹就可以免费梳头的发饰店,是国内早期“零售+服务”综合模式的优秀案例之一。 自1998年开始,流行美以卖发饰闻名于街巷。二十年后,其已发展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连锁品牌,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拥有2800多家门店(其中直营门店30家),积累了400万会员,其中年消费千元以上的活跃会员高达100万左右。 数据显示2019-2020年的美业门店倒闭率是37.6%,打破了2016-2018年的29.2%倒闭率纪录……迅速发展的美业,倒闭率却直线增加。 老店转型并非易事,流行美曾以十几亿的营业额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女性发饰品公司,直到现在仍活跃在各大城市的商场里。 这家把发夹卖到上千元的发饰店,如何从销声匿迹又到重出江湖? 01 卖造型而非卖发饰 犹太商法的中有一条“瞄准女人”的经营法则,特别是爱美的女人。流行美所做的生意,表上贩售卖发饰,实际更像是贩售“变美服务”。 流行美的商业模式是“一次产品消费,终生免费服务”。顾客只要在流行美购买一次产品,即可终身在全国各地的连锁店中免费享受发型设计、盘发、化妆以及学习如何设计自身形象等服务,顾客可以先体验后购买。 类似海底捞,服务比产品本身更像是流行美致胜的关键。 流行美的客户画像主要是30-50岁已婚已经育的女性消费者。尤其像从事销售、空乘或保险等业务型工作,需要以庄重的外表会见客户的女性。这批爱美的客户除了自身的消费需求强劲之外,往往还会为自家小孩买单,年纪稍大的女性也往往钟爱盘发造型,很容易成为流行美的顾客。 图源:小红书 流行美的忠实顾客们的粘度非常高,一有发饰新品上市就会购买,一年消费过万,发饰堆满化妆箱的顾客并不少见。 发饰总是大同小异,为什么能让顾客源源不断地购买新品,流行美研发的首要宗旨不是美观,而是如何把新品绑定好新造型。新发饰也许会嫌多,但新造型一定不会。 所以在流行美的培训体系里,要求做产品研发的必须要会发型设计,做发型设计的人也一定要懂产品研发。 在研发产品时,既要保持发饰本身时尚美观,还要追求功能性。即新发饰设计出来后,一定要有相称的造型与之配套,且能牢固又舒适的保持在头发上。人的头发数量大约是10 ~ 15 万根,产品需要夹取的头发数量大概是多少根,需要大差不差地计算出来,既要保证夹住发丝不滑落,又不能夹得太紧令头皮生疼,必须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3 years ago

美國這一招夠毒辣;美媒警告拜登:不要強迫歐洲站隊

據上觀新聞報道,近期,歐洲多國密集接待來自中國多個商務代表團,見證了中歐企業積極擴展合作機會。據悉,一些歐洲企業和機構負責人紛紛表示,中國商務代表團的到訪,為中歐地方經貿合作提供更直接的交流機會,他們都期待儘早到中國實地考察,考慮新增投資、擴大產能。 當前,美國政府和歐洲一些親美政客正不遺餘力渲染「對華經濟脫鈎」論調,德國經濟部甚至張羅出台新文件,企圖限制德企在華投資擴產。但事實證明他們被打臉了。本月中旬,首個赴歐「搶訂單」的蘇州赴歐招商團,在多場招商會中合計達成意向投資高達近60億美元。 隨着中國放寬疫情政策,更多省份的招商代表團赴歐招商引資。參加推介會的法國前財政府副部長貝扎爾表示:「蘇州赴歐招商在巴黎獲得巨大成功,相信會有更多歐洲企業去中國投資」。由此可見,世界上沒有一個企業老闆不想賺錢的,歐洲企業老闆也不例外。政治的隔閡,無法阻止歐洲企業赴中國投資的熱情。當然,因此感到沮喪的,應該是鼓動歐洲對華經濟脫鈎的始作俑者—美國。     美國熱衷於鼓動歐洲盟友「對華經濟脫鈎」,遏制中國經濟崛起只是它的一種藉口。更重要的是,一心將所謂「產業回流」當成「政績」的拜登政府,就是希望通過攪黃中歐經貿和投資合作,把歐洲的商品訂單和企業投資都弄到美國。 美國冒着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的風險挑起烏克蘭戰爭,削弱俄羅斯只是目標之一。擠走俄羅斯能源供應商,讓美國企業獨吞歐洲能源市場蛋糕,這同樣是美國發動挑起戰爭的主要目的。 歐洲失去俄羅斯這個最主要的能源供應商,造成的後果就是不得不從美國進口價格高昂的天然氣。歐洲天然氣價格成倍上漲,隨之而來的就是電力漲價。在歐洲,有些國家的電價已翻了數倍。對法國、德國等歐洲工業國家而言,能源缺乏、電力漲價,受到影響的不只是民眾難以熬過這個冬天,這些國家的企業也因投資和生產環境的惡劣,許多中小企業破產。     美國要的就是這樣的結果。為此,拜登政府先是出台《通脹削減法案》,給陷入困境的歐洲企業雪上加霜。與此同時,美國利用電力和能源價格優勢,出台優惠政策,把陷入困境的歐洲企業吸引到美國投資建廠。不得不說,美國這一招夠毒辣。屆時,歐洲被產業空心化不說,商品供應還得嚴重依賴美國。這樣一來,未來的歐洲就將永遠淪為美國的「殖民地」。 中國防疫政策剛一放鬆,各省商務代表團就蜂擁赴歐招商引資,這讓歐洲企業除了美國外,還有另外更好的選擇。畢竟,相比於美國投資政策容易因政治因素影響不同,中國一如既往的投資政策,更能讓歐洲企業放心。更何況,歐洲企業在中國投資建廠,避免歐洲遭美國在商品供應上卡脖子的風險。因此,當中國各省商務代表團赴歐尋合作的時候,很快就獲得歐洲企業的熱烈響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此舉更像是在對美國控制歐洲企圖的「釜底抽薪」。試想一下,有中國這個更加可靠和公平的投資市場和消費市場,歐洲企業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還願意上美國去冒險呢?所以,面對中國在歐招商引資所獲的的巨大成功,據上觀新聞報道,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刊文警告拜登:不要強迫歐洲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 美國政府雖說一再強調「不會強迫盟友選邊站隊」,但白宮無論是鼓動歐洲對華經濟脫鈎,還是建立所謂「芯片聯盟」,其中心意圖就是要求盟友站隊美國對抗中國。但結果呢?美國自己都做不了的事情,哪個盟友願意聽它的呢?所以,中國各省商貿代表團赴歐受到熱烈歡迎,就是在宣告美國破壞國際多邊合作企圖的失敗。 現如今,美國與歐洲因貿易問題正劍拔弩張,而歐洲企業擴大對華合作,就是對美國經濟霸權的一種反抗。美國再繼續這樣玩下去,弄不好在這個世界上會變成「孤家寡人」。所以,《外交學者》網站不得不承認:華盛頓的行動與言論不相符,這就是一個錯誤。

3 years ago

中方是否緩解與立陶宛的爭端?解鈴還須系鈴人

隨着中國防疫政策的放鬆,各省商務代表團紛紛赴歐洲「搶訂單」。由於美歐關係日趨緊張,中歐經貿和投資合作掀起新高潮。面對中歐合作全面升溫,立陶宛與中國之間緊張關係是否緩解的問題,成為外媒高度關注的焦點。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大使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就談及有關「中國是否嘗試緩解與立陶宛緊張關係」的問題。據《新京報》報道,傅聰大使表示,對中方而言,中國與立陶宛的爭端是政治問題,而非經濟問題。因為這涉及到「一個中國」原則,中方堅決反對。所以,傅聰大使提醒外媒記者:相信你應該清楚其中的敏感之處。 外媒記者之所以會提及上述問題,是因為幾天前傅聰大使在出席中歐企業家對話活動時,有立陶宛企業的代表在場。所以,外媒記者對「中方是否會因中歐關係回暖,對立陶宛企業傳遞什麼信息」的問題非常感興趣。對此,傅聰大使指出:問題很容易解決,立方只要把代表處的名稱改了,一切就都可以恢復正常。     眾所周知,立陶宛允許台當局在其境內設立所謂「台灣辦事處」,並多次派遣政府高官夥同美國政客竄訪台灣,瘋狂挑釁中國外交底線。另外,立陶宛還受美國的蠱惑,退出中國與中東歐經濟合作機制,企圖鼓動他國與中國經濟脫鈎。立陶宛充當美國反華炮灰的下場,招致中方嚴厲反制。 時至今日,中立之間的外交關係幾乎處於停擺狀態,該國對華輸出商品渠道幾乎完全中斷。與此同時,當地媒體聲稱,立陶宛的經銷商無法從中國買到必需的商品,不得不花上數倍的價錢從其他歐洲國家轉購。顯然,中立外交和經貿關係停擺,給該國超過20%的通脹率做出了不小「貢獻」。 俄烏衝突爆發後,作為美國反俄急先鋒的立陶宛當局,遭到來自俄羅斯在能源和其他商品貿易領域上的懲罰。現如今,立陶宛通脹率雄踞歐洲榜首,經濟和民生受到的巨大影響,令該國不得不在對烏軍援方面「舉手投降」,直言財政負擔過重,無法對烏克蘭提供任何資金和武器的支持。     近段時間以來,立陶宛政府官員不斷向中方釋放「和解」信號,希望恢復與中方在外交和經貿等領域上的聯繫。但因為它們缺乏最基本的誠意,並沒有得到中方的回應。此次立陶宛企業參加中歐企業家對話會,顯然就是試圖從中找到恢復與中方合作的機會。 為此。外媒記者似乎有意為立陶宛企業「求情」,在向傅聰大使提問時表示,「如果說立方更改台代表處名稱,中方是否允許其商品對華出口」?傅聰大使在回應時反問稱,「中方從來沒有禁止過立陶宛商品對華出口,但如果中國老百姓不願意購買他們的產品,這又能怪誰呢」? 事實上,立陶宛商品對華出口受阻、或者說無法從中國進口到必須商品,並非中方從政府層面對其實施所謂「制裁」,而是中國老百姓和企業自發抵制該國產品,就像當初因薩德風波抵制韓貨一樣。按照傅聰大使的說法就是,「中方從未給立陶宛對華貿易設置什麼障礙,但中國老百姓愛國,當國家尊嚴受到侵犯的時候,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懲罰有關外國企業」。 有外媒聲稱,中國企業曾告知歐洲的合作夥伴,不要與立陶宛企業進行合作,否則任何存在立陶宛零部件的產品,都有可能會被踢出中國市場。不管這種消息是真是假,但立陶宛企業和經濟因此遭受重創,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維爾紐斯的那幫政客是美國利益的「代言人」。他們所推行的外交政策,並非基於本國企業和民眾的利益考慮,而是將美國利益凌駕於本國利益之上。所以,儘管立陶宛的企業和老百姓都希望當局改善對華關係,恢復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但當局卻受制於美國,其對華政策一直都在跟本國利益背道而馳。 所以說,立陶宛企業參加中歐合作對話會議,希望從中歐合作大潮中尋找機會。解鈴還須繫鈴人。立陶宛政府如果執迷不悟,只會淪為中歐經貿合作浪潮中的「棄兒」。

3 years ago

印度最大財團,如何成為國家救星?與美國軍工合作,為何這麽牛?

最近几年,美国开始和印度合作生产军火。比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由印度的塔塔-波音集团负责生产机身;再比如F-16的机翼,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把这块业务交给了印度塔塔集团。 这个塔塔集团有什么来头?凭什么承接这么多美国军工订单? 塔塔,可不仅仅是一家军工企业,它是印度最大的私营财团,是印度的“三星”。 塔塔生产的路虎 据说每个韩国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三星。印度的“塔塔”也是如此。每个印度人,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印度人,从出生到死亡,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塔塔集团。 一个印度人,很有可能就住在塔塔集团开发的房地产里,即便不是塔塔开发的,那造房子用的钢筋、水泥,大概率也来自塔塔钢铁,该公司是世界排名前十的钢铁制造商。   早上起来,泡一杯茶提神醒脑,那么这茶叶也很有可能来自塔塔,“塔塔全球饮料公司”是世界第二大茶叶公司。洗茶杯用的清洁剂也离不开塔塔,塔化工公司是世界第二大纯碱生产商。 开车上班出门,国产车可以选择“纳努”,合资车可以选“路虎、捷豹”,这些都是塔塔汽车的产品,这家企业是世界排名前五的商用车制造商。 到了公司接电话发短信,还是离不开塔塔。即便手机用的是“小米”,塔塔的董事长就是小米在印度的个人股东,印度人每买一台小米手机,等于给董事长送钱。至于通信服务,就更离不开塔塔了,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 是世界领先的软件公司。   目前,塔塔集团旗下拥有100多家企业,其中有31家上市公司,包括塔塔钢铁、塔塔汽车等世界500强企业。截止2018年,总市值高达1516亿美元,总年收入达到了936亿美元,占印度GDP的6%,业务范围涵盖军工、能源、工程、汽车、通信、纺织、信息技术、材料、服务、消费、化工等等领域。 但是,塔塔的根基,和三星完全不一样,三星本质上是美国财团控股的企业,而塔塔是一家货真价实的民族企业,甚至是一家以“将印度发展成为工业大国”为己任的“爱国企业”,要论在本国的名声,能甩三星十条街。 都说“富不过三代”,家族企业很容易因为某一任掌门人的失误而失败。塔塔却突破了这个定律。150多年历史都掌控在一个家族手中,五代领导人全部业绩不凡。 而这一切,还得从林则徐虎门销烟说起。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同一年,印度的一个鸦片商人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改变了家族历史,也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印度历史。 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的英国棉纺织品很快占领了殖民地印度的市场,原本非常繁荣的印度本土棉纺织业彻底破产,印度沦为英国纺织业的原料基地和倾销市场。但是到了19世纪上半页,英国纺织业利润率越来越低,大批纺织厂关停,而印度大片的棉花产区也就空了出来。 虎门销烟 那么,这些地应该种什么新作物呢?当然不能种粮食,太不赚钱了,哪怕印度人在忍饥挨饿。英国殖民者选了鸦片。就这样,印度成了鸦片的主产区,罂粟从这里、收割、加工、装船,从孟加拉出发,三个星期就能到达广州,利润是种棉花的几十倍。…

3 years ago

沒事找事!韓國無理扣押中國漁船,索要7000萬擔保金

韓國與我國一衣帶水,在歷史文化上與我國淵源很深,現在中韓兩國都處於高速發展狀態,關係相對來說還不錯。但是,在漁業捕撈問題上,韓國一直採取強硬措施,無理扣押我國漁船,侵犯了我國漁民的正當權利。據韓聯社日前報道,韓國海警在冬季漁汛到來之際扣押了中國漁船。原來,韓國西海海警廳日前以打擊非法捕撈為由派出四艘大型艦艇和兩架飛機對外國漁船進行搜查,兩艘中國漁船被韓國海警扣押,韓國海警還要求他們拿出7000萬韓元(約三十多萬元人民幣)擔保金。 對此,韓國海警還表示,將繼續採取有效措施打擊非法捕撈,維護韓國的自身海洋主權。從韓媒和韓國警方的說法來看,中國漁船進入了所謂的韓國經濟專屬區,但是韓國事先沒有發現,為什麼等到進入之後,再以非法捕撈為由對我國漁船實施扣押,韓國海警明顯是有意為之。此外,在海上打擊非法捕撈,理應出動海警船隻登船檢查,韓國卻派出了大型艦艇和兩架飛機,明顯在擴大事態,其到底是打擊非法捕撈,還是有意震懾恐嚇我國漁民。     韓國在沒有合理依據的情況下,將中國漁船定性為從事非法捕撈,還要求中國漁船拿出7000萬韓元的擔保金,存在勒索敲詐嫌疑。韓國海警的作風一向蠻橫霸道,動輒對進入韓國海域的漁船實施高壓懲罰手段。早在2017年的一次行動中,韓國海警動用配備的機關槍射擊中國漁船,威脅中國漁民安全。身為海上執法隊伍,韓國海警的處置辦法粗暴簡單,不是一個現代化文明國家所為。 此前,我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重視海外漁業問題,積極採取有效措施維護漁業秩序,希望韓方以妥善合理的方式執法,保障中方漁民的安全與權益。現在看來,韓國根本沒有把中方的表態聽進去,依然採取強硬蠻橫的措施對待我國漁民。 韓國之所以屢屢為難我國漁船,主要在於韓國對黃海專屬經濟區劃分存在爭議,中韓至今沒有明確劃分區域。問題是,既然沒有劃分明確,那就不存在屬於任何一方的經濟專屬區,如此看來,韓國對中國漁民的蠻橫扣押並不合理。 中韓兩國是鄰國,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兩國同處東亞地區,中國雖然是大國,但從不欺凌弱小,一貫提倡和平共處,希望基於平等友好的原則通過對話途徑處理爭端。但是,韓國不要把中國的克制忍讓視為軟弱可欺,中方會採取措施有力的維護我國漁民和海洋權益。在處理漁業問題上,韓國還得和中國保持溝通對話,不要一味的採取蠻橫無理的措施,刺激中韓關係,中國當然有能力維護自身安全利益不受侵犯!

3 years ago

中俄關系更上一層樓!談判結束後,俄40%領土對華全面開放

中俄是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一共識已經深入人心,無論現在還是未來都不會改變。特別是在俄羅斯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西方的情況下,與中國加深合作就成為了俄羅斯唯一的出路。而中國也需要俄羅斯的油氣和糧食等資源,以增強自身的戰略儲備能力,因此雙方的合作越來越大。 據國際旅遊島商報消息,近日中俄進行了一次深度談判,在談判結束後,俄羅斯方面宣布要在俄遠東地區建立一個對中國開放,允許中國人投資的「經濟特區」。此舉意義重大,意味着中俄關係或將更上一層樓。 為何這麼說呢?首先,遠東地區占到了俄總領土的40%,是俄羅斯重要的戰略大後方。在二戰時,蘇軍就是依靠遠東地區提供的源源不斷的兵員、武器、物力等才最終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德軍。可以說,有遠東地區在手,那麼俄羅斯就不會滅亡,就有反敗為勝的資本。如今,俄羅斯要把這一重要地區拿出來讓中國開發,可見其多麼信任中國。     其次,遠東地區地廣人稀,但礦藏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遠東地區的水鎂石、硼礦石、金剛石、銻、鈾、金、銀等礦產占到了俄國總資源的40%-90%,而這些資源大部分都屬於戰略性礦產。但受制於基礎設施差、資金缺乏、勞動力少等原因,導致俄羅斯沒有能力開發這些資源,換言之俄羅斯是守着一座金山卻發不了財。     中俄屬於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加之我國具有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礦產勘查技術和經驗豐富,可以協助俄羅斯開發這些資源換取錢財。同時還能降低中國礦產資源進口風險,並助力東北地區振興發展。而且此舉更可以讓世界看到,中俄兩國的互信度非常高。 目前俄羅斯可謂內外交困,危機不斷。內部方面,對於普京出兵烏克蘭的民憤越來越多,此前俄國多地爆發了拒絕打仗、拒絕參軍的抗議活動,這對普京的執政提出了嚴峻考驗。外部方面美西方在經濟、能源和外交等領域不斷對俄實施制裁,讓普京不堪重負。 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尋求外援,擺脫經濟困境就成了普京不得不做的一個事情,而開發遠東地區就能提升俄經濟能力美,消除國內怨言。此前普京就明確指出,「遠東地區是俄羅斯優先發展的地區,是重中之重。俄羅斯將採取前所未有的措施來提供商業支持,助力遠東超前發展。 這種措施當然包括與中國加大合作。如果不是中俄關係很鐵,俄羅斯斷然不會邀請中國開發遠東地區,由此可見中俄關係已達到了一個新鼎峰。 當然,中俄能夠走到一起全拜美國所賜。畢竟美國一直在想法設法阻攔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持續打壓俄羅斯控制歐州,因此中俄是被美國逼到一起的難兄難弟。中俄只有強強聯手,才能更好的對抗單邊主義,為世界和平穩定做出貢獻。    

3 years ago

良禽擇木而棲!1400名科學家「脫美入華」,美國調查不得人心

21世紀最重要的財富就是人才,有人才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就會不斷提高,有人才這個國家才能繁榮昌盛,中國也就不怕美國的卡脖子了。如今風水輪流轉,大量人才踏上了「脫美入華」的路程,而這都是美國倒行逆施造成的。     據香港《亞洲周刊》援引美國哈佛、普林斯頓和麻省理工三座大學發布的一份聯合報告稱,2021年大約1400名華裔科學家脫離美國到中國工作。其中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共639人;生命科學專家,478人;工程學與計算機專家,298人。 要知道,一直以來美國才是全球人才嚮往的地方,但如今反過來了,大量人才脫離美國,留在中國搞研究工作,這是咋回事兒呢?原因其實不複雜,具體來說有兩個。 其一,美國司法部對大量華裔科學家進行調查,調查他們是否對美國忠誠,是否泄露美國國家機密,在這個調查過程中就有不少科學家被冤枉。例如特朗普任期內,美國司法部就啟動了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聲稱要保衛美國的科技領先地位,針對華裔科學家的刑事調查普遍增多,到了拜登任期內,這種調查仍然沒有取消。 此類調查讓華裔科學家人人自危,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扣上一定黑帽子而吃牢飯,這導致他們對美國感到絕望。就像一位華裔科學家所言,自己追求的可是一片研究自由生長的淨土,既然美國的土地不乾淨,那就另選他土。     其二,中國的人才招募計劃。過年多年,中國一直在招募頂尖人才,並同步提高了科研經費,塑造了一個穩定安全的科研環境,吸引了全球大量科研人員。一位華裔科學家指出,中國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有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和良好的科研環境,吸引了大批留美研究人員「返華」。 可以說,隨着美國實施反華政策,其國內的政治氛圍持續惡化,針對華裔群體的傷害事件將越來越多,此舉降低了美國吸引人才的能力,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好處。 畢竟,中國需要大量科研人才,以便在2035年完成製造業升級,讓中國部分科技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當下我國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還與美國存在巨大差距,要彌補這一短板當然就得引進人才。 而我們吸引的大量海外人才中,以美國和日本的科研人員最多。比如我國吸引的美國科學家戴維·布雷迪,其曾與五角大樓合作研發10億級像素的照相機技術,最後因為五角大樓撤資而導致研究中斷。最後,布雷迪對美國心灰意冷,最後選擇投奔中國。還有日本科學家福田敏男於2012年到北京理工大學一邊任教,一邊從事研究,在他帶領下,中國造出了第一個納米機器人,可用於診斷癌症。 像這樣的人才在中國還有很多,這些外籍人才來到中國,正應了那句古話「良禽擇木而棲」。由此可見誰重視人才,誰就會得到人才的襄助,誰的國力就會蒸蒸日上!

3 years ago

美國一邊對華捅刀子,一邊厚顔求合作,中方對布林肯話說得很重

美國一邊向台海南海伸出黑手,一邊還道貌岸然地與中國談合作,其厚顏無恥程度,簡直令人驚嘆。 據環球網消息,12月23日,中國外長王毅應邀同美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 布林肯在電話中又一次重申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立場,表示支持「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王毅則在通話中指出, 美方必須重視中方正當關切,停止遏制打壓中國發展。 有專家認為,此次通話可能是布林肯為明年訪華做的一次鋪墊。 不過,根據以往經驗可知,美方每次與中方接觸,總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可真正落到了行動上,就又成了另外一回事。所以在此次通話當中,中方既展現出了合作的誠意,也不忘敲打美國—— 要言出必行,合作歸合作,但中方絕不會允許自身利益受到美方侵害。 (中美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 通話內容顯示,中方一針見血地表示目前中美關係的癥結在於美方的單邊霸凌行為,並警告美國,一邊談合作一邊捅刀子的行為在過去、現在、將來都一樣行不通。這話說得確實很重。 至於美國捅了什麼刀子,遠了不說,就在最近幾天,在中俄打響海上演習之後,美軍就有大批艦機雲集西太平洋,其中包括「馬金島」號戰鬥群,還有美國「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明顯有向中俄叫板的意思。此外,美軍還動用了一共5架巡邏機、預警機、偵察機,紛紛跑到中國的台海與南海地區,頻繁進行偵察。 (美國「馬金島」號) 而在此之前,美國還曾多次向對岸軍售,企圖利用台當局的執迷不悟,來對抗中國大陸。 在南海地區,美國也是打着同樣的算盤。 美方積極與菲律賓方面進行軍事合作,想要拉攏菲方對抗中國。美副總統哈里斯訪菲期間,不僅登上與南海鄰近的巴拉望島發表煽動性言論,還向菲方承諾一旦南海有事,美方將出手相助。 (美國P-8A反潛巡邏機) 美國這麼做的目的顯然是想要攪亂區域局勢,對中國進行軍事施壓,來限制中國的發展。要知道,無論台海問題還是南海問題,都屬於是中國的內政,美國無權干涉。而 美方這種肆意在他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紅線」上挑釁的行為,對中美關係來說,無疑會形成一股相當強大的破壞力量。 更諷刺的是,美國口口聲聲談合作,可在此之前,在經濟貿易上對中國圍追堵截最厲害的恰恰也是美國。美國不久前放出消息稱,拜登政府準備將3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禁止他們購買美國零部件,想要以此來限制中企在高科技領域的自主研發進程。 而類似的事情美國早已不是第一次幹了,此前美方就對各大中企進行打壓,還對中國商品施加高額關稅。如果不是美國鼓吹的「脫鈎斷鏈」在損害中國利益的同時,也對美國自身的經濟形成了反噬,美方可能還會變本加厲,繼續擴大實施高額關稅的商品範圍,而不是主動降低部分中國商品關稅。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布林肯要與中國談合作也好,向中國做出積極承諾也罷,都還停留在空談階段,仍需聽其言觀其行。…

3 years ago

美國大使稱中俄破壞北約統一,中方硬氣回應:別把中國當假想敵

在過去的幾十年,美國為首的北約到處挑動戰爭,搞得世界動盪不安,到處都是難民。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進行狂轟濫炸,投放了幾十萬枚炸彈,造成上百萬人淪為難民,還有很多人深受貧鈾彈危害,美國從未深刻反省自己的戰爭行徑,反而變本加厲挑撥衝突,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幾乎都有美英軍隊參與。可以說,北約已成為美國維護霸權搞亂世界的工具,但美國從未放棄冷戰對抗意識,不想着多做有利於世界和平穩定的事,反而利用北約遏制中俄,破壞世界穩定。 據俄衛星網消息稱,美國駐北約大使朱莉安娜·史密斯日前稱,中俄可能會使用共享戰略手段破壞北約統一,對此,中方有了回應。在12月2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稱,有關方面應停止針對中國的造謠抹黑,停止製造假想敵。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從未利用自身國力稱王稱霸,極力避免與美北約的對抗。但美國咄咄逼人,不斷把中國視為戰略敵人,通過所謂的印太戰略等計劃遏制中國崛起。美國甚至想拉攏日本韓國組建亞洲版北約,其目的在於圍堵中國。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不斷支持烏克蘭,巴不得戰爭繼續下去,好把俄羅斯拖垮,美國通過北約旨在維護其對歐洲的控制力,北約是全球最大的軍事聯盟,如今其行徑與時代發展潮流背道而馳。 放眼世界,北約擁有美英法德等世界先進發達國家,其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占據着巨大優勢,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威脅到美國和北約。相反,北約聲稱自己屬於防禦性組織,但其在各地挑起戰爭,製造衝突。現在,美國又想在亞洲地區複製北約模式,中俄兩國豈能坐視家門口生戰生亂? 當初為了對抗蘇聯,美國組建了北約組織,北約本屬於冷戰產物,早應該解散,但現在,北約已成為美國維護全球霸權的重要工具,如果任由北約繼續橫行下去的話,世界還有和平可言嗎? 美國聲稱中俄破壞了北約統一,為什麼不想想北約內部存在的矛盾,雖然美國是北約核心老大,但各國對美國越來越不滿。法國總統馬克龍曾聲稱,北約早已腦死wang,組建獨立於北約之外的歐洲聯軍,得到了德國的贊成。北約並積極沒有帶動世界發展,反而一再實施破壞,早已激起了世界不滿。 相反,中國始終致力於推動是世界和平發展,維護國際秩序,中國現在不會稱霸,將來更不會稱霸,中國堅持和平崛起的道路不會改變,世界沒有必要擔心中國崛起。美國如果還為世界着想的話,應該解散北約,停止以意識形態劃線,挑動對抗,停止散布針對中方挑釁,不要妄想通過冷戰模式搞垮中國。北約已經搞得歐洲四分五裂,絕不能允許其搞亂亞洲!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