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手了,地点钓鱼台,梅德韦杰夫对华作出保证,事关乌克兰。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也是经历过种种考验的合作伙伴。俄罗斯的重要政治人物梅德韦杰夫对中国进行访问,两国就很多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未来,中国和俄罗斯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俄方也在俄乌问题上向中方作出了解释和承诺。两国关系将会向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中俄联手了,地点钓鱼台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中国和俄罗斯是关系友好的邻国,同时也是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梅德韦杰夫受邀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他在钓鱼台国宾馆接受到高规格的接待。 中方对梅德韦杰夫的尊重侧面证明了中方对中俄关系的重视。梅德韦杰夫和中方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会谈,就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双方的合作范围和强度以及俄乌冲突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恳切的交流。 中国和俄罗斯会进一步联手,持续推进两国关系向前发展。未来,双方的合作范围会拓展到能源、经贸、农业等多个领域。在很多国际问题上,中俄双方会基于正义和公理的立场向对方提供有力的支持。 梅德韦杰夫对华作出保证,事关乌克兰 有关于俄乌问题,梅德韦杰夫也对中国作出了明确保证。中方对该问题的态度一直没有变化,中方将继续保持中立立场,同时努力推动俄乌问题的和平解决。希望冲突各方能够保持理智,谈判协商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梅德韦杰夫表示俄乌冲突的爆发确实是事出有因,俄方愿意接受中方的建议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不过,俄方的态度和看法并不能决定问题的最终走向。毕竟,乌克兰政府方面对于谈判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 谈判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乌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对于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舆论上为俄罗斯造势的说法,俄方认为这是在干涉中国的内政,是应该予以谴责的。 但实际上,中方从来没有通过任何形式在俄乌问题上给予俄罗斯支持。这完全是西方国家的诬蔑和抹黑。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将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的组织架构内进行,共同为地区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整体还是积极正面的。中方会继续推动俄乌问题的和平解决,同时也希望部分西方国家能够向这个方向努力,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在過去十個月的時間裡,俄烏戰爭導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供求失衡,並在相當程度上造成了世界能源供給格局的混亂。在上述背景下,中國如何保障自身能源安全,成為各方關注的話題。 (寒冷的歐洲) 大家不妨大膽假設一番 ,如果全球石油價格飆升至150美元一桶,或者是中國進口天然氣管道、海底電纜等能源基礎設施遭到人為破壞 ,就像今年冬天在歐洲發生的那樣,中國的能源安全能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得到保障嗎? 首先,我們先來分享兩個好消息。據環球網報道,本月28日下午,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揭陽神泉二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併網, 標誌着我國最大的單機容量商業海上風電場建成投產 。此外,中石化當天宣布,涪陵頁岩氣田焦冶12平台的18口氣井全部完工,已經投產的氣井有16口,採收率高達44.3%, 是我國頁岩氣開發平台井數最多、井組採收率最高的施工項目。 (涪陵頁岩氣施工現場) 在年末歲尾之際,中國在建設能源安全體系方面迎來了新的突破,十分令人振奮。眾所周知,作為世界能源生產與消費的第一大國, 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非常高,石油高達70%,天然氣在40%左右 。 同時出於效費比最優考慮,中國每年還從俄羅斯進口約30億千瓦時的電力。 外界注意到的是,儘管對外依存度不低,但中國能源狀況相對穩定。這一方面在於,中國始終同各個能源供應方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確保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來源的多元化。可以看到,中國無論與俄羅斯,還是中亞、中東國家,亦或是新興石油出口國巴西的關係都非常穩定。 (俄羅斯常年向中國出口電力) 第二個關鍵就是我們剛才所分享的消息,在能源保障方面中國一直在向內尋求突破,力求將「主動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如同將「糧食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上」一樣。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增加了傳統能源的能源勘探和資源儲備。中石化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推動頁岩氣開發,目的之一也是確保極端情況下的能源安全。 二是立足我國的「缺油少氣」的國情,大力推進綠色轉型 。 這是中國實現能源獨立、成為能源強國的真正機遇,主要體現在風電、水電、核電、光伏和新能源汽車上。…
各大半导体巨头在俄罗斯的业务发生了变化,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俄罗斯无法像过去一样顺利获得想要的芯片产品。包括移动电信业务,也有爱立信,诺基亚表明了立场。 另外根据俄媒传来的消息,华为也会关闭在俄的电信设备销售业务,这背后是何原因呢?俄罗斯芯片能否迎来转折? 俄罗斯的科技变局 对俄罗斯芯片产业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俄罗斯主要掌握了90nm的芯片制程工艺,由Mikron公司参与制造,这是俄罗斯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在关键时期被寄予厚望。 当然,由于Mikron的工艺有限,所以俄罗斯芯片设计公司大部分的订单都是交由外部供应商生产,比如台积电。如果是在全球化自由贸易的状况下,双方进行交易往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俄罗斯的情况大家也都清楚,了解西方是怎样的态度。 台积电在大环境背景下,能做的似乎只有顺其自然了。因此俄罗斯原本交给台积电的芯片订单,在完成了生产之后被拒绝出货,同时对于未完成的订单,台积电也没有安排退款事宜。 芯片事关科技产业的进步,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采购各种终端设备也需要芯片的支持。至于如何获得充足的芯片,就需要看实际情况了。 除了芯片,俄罗斯的科技变局也体现在通信领域。最典型的就是爱立信,诺基亚等欧洲巨头,他们都宣布退出该市场,其中诺基亚一早便强调会在2022年底会解散员工团队,大约涉及2000名员工。 让人没想到的是,在俄罗斯做出业务调整的还有华为。根据俄媒的消息,华为会在2023年1月1日前关闭电信设备销售部门,在俄罗斯华为分布的2000名员工可以选择转移到其它分支机构,或者自行离去。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不明白,爱立信,诺基亚这些竞争对手都走了,不是正好有空出的市场吗?为何还会关闭俄国业务?背后是何原因呢?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华为关闭的并不是所有业务,也没有退出该市场,而是基于市场规则以及环境变化做出的调整。 目前来看,华为只是暂停某个事业部门,不会影响到整体的运行。而且华为手机在俄市场卖得还不错,通信业务也需要持续推进,不太可能就此止步。各大巨头纷纷行动,虽然大部分都是在随大流,但事已至此,作为旁观者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俄罗斯芯片能否迎来转折? 普京压力山大,面对外界的规则,使其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俄罗斯是不会停止对科技封锁的破局,尤其是在芯片领域。要想实现当下和未来的产业自主可控,还需厚积薄发。 那么俄罗斯芯片能否迎来转折呢?或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而且俄罗斯已经有相应的规划了。 首先是自研光刻机。 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主要工具,有了光刻机才能将芯片图案曝光在晶圆表面。可即便是90nm制程的光刻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积累核心技术的。更何况现在俄罗斯需要的不仅仅是90nm制程光刻机的支持,想通过进口的方式获取也不太容易。 俄罗斯的想法就是靠自己自研光刻机,走X射线路线,理论上精度比EUV光刻机还高,如果真的能造出X射线光刻机,那么半导体行业的游戏规则估计就要改变了。 其次是扶持Mikron。 如果俄想实现芯片领域的破冰,在制造芯片方面拥有自主权,那么扶持Mikron也会是一个方向。俄罗斯地大物博,但是却没有世界级的半导体厂商,主要扮演部分半导体材料供应商的角色。而Mikron作为俄罗斯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被寄予厚望是难免的。…
中国最大的非上市私营企业是华为,但大家知道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非上市私营公司是哪一家吗?这家公司就是美国的科氏工业,公司背后的掌舵者就是大名鼎鼎的科赫家族。 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美国的资本市场高度发达,上市更是众多公司选择做大的最佳途径,为什么拥有如此体量的美国工业巨头却坚持选择不上市呢?作为这家公司实控者的科赫家族到底有多富有? 一、 科氏工业 2022年胡润研究所公布的全球十大女性富豪榜中,茱莉亚·科赫以3350亿身家排名第4。而在2022年福布斯排行榜公布的美国富豪排行榜中,茱莉亚·科赫与其丈夫大卫·科赫(2019年去世)的哥哥同样以560亿美元身家并列第十三位。 如果合并计算科赫家族的财富,已经达到了1120亿美元,超过了巴菲特、比尔盖茨等前世界首富的身家。科赫家族的主要财富来源是由家族完全掌控的科氏工业,这家公司是全美第二大私营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 科氏工业的经营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石油、电力、服装、电子工业、纸张等众多领域,不仅是全美第6大电力供应商,而且是美国最重要的石化巨头,年石油贸易超7亿吨。2021年我国的原油总需求量也不过才7.0355亿吨,只需要科氏工业一家公司就能承担起中国一年的原油消费供给。 2021年科氏工业的营收为12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900亿元!科氏工业的商业触角和影响力渗透到了美国的各个领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如此强大的科氏工业到底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二、 科赫家族发家史 科赫家族是一个移民家族,带领家族发迹的第一代掌门人是弗雷德·科赫,他出生于1900年,17岁考入莱斯大学,22岁又顺利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进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汽车工业蓬勃发展阶段,弗雷德·科赫敏锐觉察到石油行业将迎来大爆发,于是一头扎进了这个行业,和朋友合资开起了公司。并且他发明了一种新的高效提炼汽油的方法,但当时的美国石油行业已经是巨头林立,众多公司无法容忍一个搅局者入场,便以侵犯专利权的名义对他发起了诉讼。 眼见在国内发展不下去了,弗雷德·科赫将目光瞄准了海外,起初他进入了苏联,并在几年的时间里帮苏联建造了15座大型炼油厂,这给他带来了50万美元的利润。随后因为苏联国内政治动荡,弗雷德又转战德意志第三帝国,在汉堡为德国建造了国内第三大炼油厂。 可以说后来成为美国敌人的国家为科赫家族的崛起提供了第一桶金,历史往往就是这么有趣!进入60年代,弗雷德·科赫因为身体原因渐渐力不从心,逐渐开始培养自己的二儿子查尔斯·科赫做接班人,并于随后正式将公司交给了查尔斯·科赫。 查尔斯·科赫接手公司以后,开始整合家族的商业资源,成立了科氏工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氏工业越做越大,在查尔斯·科赫带领下的科赫家族也开始把触手和影响力伸向各个角落,美国政坛中的名人大部分都和科赫家族有很好的交情,查尔斯·科赫也被称之为美国影子政府教父。 但一个令外界不解的问题是,科氏工业如此强大,为什么不选择上市呢? 三、 荫蔽才能保持强大 科氏工业如果上市的话,预计科赫家族将诞生世界首富。但查尔斯对公司上市持坚定的反对态度,甚至极端放话称:除非自己死了,否则科氏工业永远不能上市。…
當地時間十二月二十二日,美國國會批准了《2023年代國防授權法》,該法案明確規定,美國政府要在五年內向台灣提供一百億美元的軍事貸款,用於購買美制武器裝備;批准台灣參加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而該軍演向來只有主權國家才有資格參加;加強美台之間的軍事交流。 毫無疑問,美國的這些政策嚴重侵犯了我國領土主權完整,是對我國內政的粗暴干涉。再結合今年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不顧我國多次反對,執意竄訪中國台灣省一事,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美國正在試圖引爆台灣問題,從而煽動起「中國內戰」。 在過去一段時間,美國對台灣問題的政策是「維持現狀」。這是因為彼時中美之間仍有非常巨大的共同利益,一旦中美兩國因為台灣問題而分道揚鑣甚至兵戎相見,那麼美國自身也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儘管今天中美之間仍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但是美國的決策層卻已經陷入極端和瘋狂之中,為了反對中國可以不顧一切。而且俄烏衝突也讓美國嘗到了甜頭:美國的軍火商自然掙得盆滿缽滿,能源企業也通過向歐洲傾銷高價石油天然氣而大發橫財。同時,美國還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吸引大量歐洲企業前往美國投資,緩解了美國的經濟危機。而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表現不佳,大國的顏面喪失不少,經濟也受到一定影響,綜合國力受挫。 既然引爆地區火藥桶、策動代理人戰爭的招數如此好用,美國便想如法炮製,在中國身上也使用這樣的招數。目前美國已經批准向台灣地區提供軍事貸款,目前共和黨眾議院領袖麥卡錫更是揚言,一旦當選議長,就會繼續竄訪台灣。 我們不難看出,美國一方面給予台灣省大批軍事物資,一方面對台灣進行政治暗示,煽動其從中國分裂出去。此外,美國還決定,未來美國官員應當前往台灣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交流」,這實際上就是向台灣派出「太上皇」,直接控制台灣當局的行動。到時候就算台灣當局不想邁出最後一步,都由不得他們了。美方認為,一旦台灣當局邁出最後一步,台海戰爭爆發,屆時美國就可以用制裁俄羅斯的方式制裁中國,掠奪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的經濟發展成果。 不過中國和俄羅斯完全不同,台灣問題和俄烏問題的性質也完全不同,美國想用打擊俄羅斯的戰略來打擊中國,最終會偷雞不成反蝕米。 俄羅斯經濟總量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但是對俄羅斯展開經濟制裁還是讓歐洲能源價格暴漲、失業率一飛沖天、示威抗議乃至騷亂此起彼伏。西方企業在離開俄羅斯市場時,還扭扭捏捏、一步三回頭,甚至在宣布退出俄羅斯市場後還通過改名或藉助空殼公司的方法繼續留在俄羅斯市場內。而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工業國,擁有世界上最廣闊的市場。西方若用制裁俄羅斯的方式制裁中國,那麼無異於經濟自sha/去年美國通貨膨脹高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特朗普對部分中國商品加征了高額關稅。如果西方對中國展開全面經濟封鎖,那麼其自身的國民經濟就會崩潰。 同時,俄烏衝突是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的糾紛,而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聯合國早在七十年代就通過決議,明確指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想要何時解決台灣問題、用什麼手段解決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外國無權干涉。這就使得美國無法像指責俄羅斯那樣,站在「捍衛領土主權完整」的道德制高點上指責中國,國際社會上絕大多數國家也會站在中國一邊。 更何況,多次中俄聯合軍演已經證明,解放軍的實力遠強於俄軍,不可能出現俄軍那樣因缺乏高精度制導武器而讓士兵用生命去進攻的局面。而且烏克蘭是歐洲領土第二大的國家,還和北約成員國有着漫長的邊境線,戰略縱深遠大於台灣省,獲得西方援助的難度也遠小於台灣。 綜上,美國希望引爆台灣問題,讓中國成為「世界棄兒」,來給中國「持續放血」的戰略根本不可能成功。我們只要按照既定計劃,不斷發展經濟科技和軍事,一切都能水到渠成。不過一旦美台勾結越過底線,我們也應當給予果斷地回擊。
中國成長為世界重要一級,並躋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可絕不是外界簡單的認為靠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家。 相反,中國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保證了中方在面對國外封鎖時,能夠從容不迫進行突圍。美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幻想和中國脫鈎,現階段看起來希望不大,除非其能夠找到完全替代中國的合適原材料供應商。問題是可能嗎? 據俄衛星通訊社報道稱,為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日本計劃從2024年開始從海底開採稀土。岸田內閣甚至為此通過了一份特別草案,草案規定,日本將大力開發距離東京東南部約1900公里的南鳥島。 南鳥島不過是太平洋上的一個珊瑚礁,連基本的島嶼都算不上,遇到大風大浪天氣,根本見不到它的蹤影。但日本執意將其視為擺脫「中國控制」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悉,日本的深海鑽井技術日趨成熟,使用6000米長的吸泥管,並配以相關設備便能從太平洋深處提取到無窮無盡的稀土資源。 值得一提,和大多數西方國家一樣,日本輿論也慣於炒作,往往八字還沒有一撇,就提前將氛圍拉滿。我們注意到,如果真如岸田內閣所言,日本斥巨資開採海洋深處的稀土資源,恐怕到時頭比背篼大。 要知道,向深海索取資源,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比如配置鑽井平台,準備轉運泥沙所需的運輸船以及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太平洋氣候水文環境十分複雜,若有任何閃失,都可能致使前期的投資打了水漂。 此外,深海鑽井還可能影響到地殼運動,並引發井噴等現象。如果日本的開採技術成熟,且認為可靠性足夠高,何至於到現在才想起「動手」。 答案只有一個:日本在作秀,在向世界演戲,既騙自己人也誆它的親密盟友美國。有人問了,日本除了向中國購買稀土外,還有其他的選擇嗎?不是說美國的稀土儲量和中國不相上下嗎,日本何不向美國求援。還是那句話,輿論在西方手裡,它們想說什麼,全憑自己的心情。 我們換位思考:你是日本人會放着鄰國優質低價資源不去採購,轉而大動干戈去尋找比市價高出數倍的「深海泥沙」嗎? 如果日本還不警醒,不妨看看美國對於中國的評價。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此前表態,全球供應鏈損害到了美國經濟,美國正努力擺脫對一些對手國家的依賴。然而很遺憾的是,稀土金屬方面美國對於中國的依賴正日益加深。 在資源為王的時代,很難想象離開原材料供應商,日本這種高度依賴外貿和工業製造的國家如何生存? 另外普及一下,稀土是17種特殊元素的統稱,被譽為工業領域的「味精」,它的重要性甚至遠高於石油和天然氣。而中國以接近三分之一的世界儲量壟斷了全球超過9成的市場供應。 應當說,在稀土領域,無人可撼動中國的巨無霸位置。當然中國從不會將稀土作為戰略武器,也從未想過利用日本等國嚴重缺乏稀土的軟肋,給予競爭對手教訓。 日本應該接收到了中國呼籲睦鄰友好的積極信號,是時候懸崖勒馬了。和中國保持雙邊關係,保持正常的貿易往來,日本的半導體、精機機械、高端芯片還有發展的空間。否則這一切都將很快成為過眼雲煙。巧婦尚且難為無米之炊,更何況日本一時半會擺脫不了對中國資源的依賴,好好和中國搞合作才是上策!
一國兩制真是個好工具,運用這個工具,中國先收香港再復澳門,如今這兩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會和諧穩定。這也足以證明了一國兩制的先進性、優越性。目前看到港澳如此之好,還沒回歸的台灣有點坐不住了,台灣內部人士呼籲,與大陸談判,把台灣變成一個特區,不過有兩個前提條件。 台灣「華視」節目12月25日就台灣前途一事,採訪了台灣海軍退役上校黃征輝。此人在節目中表示,台灣應當早點與中國大陸合二為一,通過談判變成中國的一個特區。但有兩個條件,一是保持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二是保留台灣軍隊。 黃征輝強調,如果能夠實現兩岸人民安居樂業,那麼台灣只是更換了一個名稱而已,這樣大陸既得了面子,台灣也得了里子,可謂兩全其美。當然如果大陸反悔想要改變台灣社會制度的話,那麼台灣可以使用武力自保。 不得不說,黃征輝這一家之言,其動機還是良好的,最起碼契合一國兩制的基本要求,也符合當下中國大陸實施的「和平統一」的政策,更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訴求。 而且能夠和平統一的話,既避免了兩岸軍隊流血傷亡,也打破了「武力收台」的歷史規律,此舉一旦成功,將極大地增強兩岸人民的「認同感」,增大中國推動多邊主義秩序的話語權。 但是有一條必須要注意,那就是如果中國大陸允許台灣保留軍隊,台灣軍隊必須聽命於中國政府,必須要和外部干涉勢力徹底做個了斷。我們堅決不能容忍在和平統一之後,出現台灣武力叛亂的事情。換言之,既然認同和平統一,認同一國兩制,就不能一切由台灣方面說了算,不然沒有任何約束力和規則可遵循,台灣的自主權豈不是要超過中國政府,這是堅決不能容忍的。 除了這個條件外,保留台灣社會制度還是可以做到的。之前中國就按照一國兩制政策讓香港澳門成為兩個特別行政區,允許它們使用自己的行政體制,但這個行政區卻沒有軍權,必須接受解放軍的保護,必須接受中國政府的任命和調遣。 因此,如果台灣回歸祖國的話,其軍權一定是要收回的。我們也可以給予台灣筆桿子,但決不能給予台灣槍桿子,否則這樣的統一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不過就目前情況看,台灣內部關於「和平統一」的力量還是太弱小了,至今沒有成為主流聲音,沒有多大的影響力。 所以,黃征輝的言論並不能被台主流社會所接納。當下台灣主流社會要麼保持現狀,要麼就親美親日,這些分裂分子大肆出賣台灣利益,完全不顧和統大局。對此,我國的態度很明確,談和打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如果談判解決不了問題,那麼我就使用武力實現統一,這是我國與美日等域外勢力長期鬥爭得出來的血的經驗和教訓,絕對不能捨棄!
直新闻:对于蔡英文当局宣布重新延长岛内的兵役制度为一年,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其实,我们只要稍微回顾一下那段并不算太长的历史就可以发现,台湾岛内的兵役制度是跟两岸之间的政治、经济与安全情势密切相关的。 从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到台湾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实行的是普遍性的征兵制,其中陆军服役时间为两年,海空军服役时间分别为三年。那个时候台湾之所以实行那么长时间的兵役制,是因为两岸处于冷战状态,甚至偶尔还会爆发热战,不仅两岸在经济上老死不相往来,而且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高度敌对,大陆在军事上喊出的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而蒋家政权喊出的则是“我们一定要反攻大陆”的口号。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到本世纪头十年,台湾的兵役时间开始由最高的三年逐渐往下减,并且逐渐缩减到了只有一年。那是因为大陆实行了经济上的改革开放,政治上喊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口号,同时台湾方面有一段时间也是承认“九二共识”的,在这种情况下,两岸经贸与人员交往开始逐渐增多,政治与安全上的紧张情势开始逐渐缓解,于是岛内在兵役与备战方面,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现象。 到2008年由于主张认同“九二共识”与推动两岸经济深入交往的马英九与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两岸关系进入了难得的和平发展阶段。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马英九正式将台湾的征兵制改为了“志愿役为主、义务役为辅”的制度,并且将兵役时间大幅缩短为了四个月。 那么很显然,民进党当局当前之所以会将岛内兵役时间由四个月重新延长为一年,是因为蔡英文拒绝承认“九二共识”,重新导致了两岸经贸交往受阻,两岸军事关系空前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当局这次宣布延长岛内的兵役,是跟日本的岸田政府宣布五年将军费增加一倍同时部署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以及美国国会通过“2023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宣布要对台湾提供五年1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同时进行的,这实际上意味着,美日以及民进党当局正在联手将台海局势推入到了一个新的紧张阶段。 直新闻:那对于蔡英文本人承认,延长台湾的兵役时间,是一个无比困难的决定,你又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相信,蔡英文绝对是说了一句真心话。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台湾民众都不愿意当兵上战场,蔡英文做出这一决定,实际上是在跟民进党的选票过不去,而且是跟年轻人的选票过不去。 不过,蔡英文当局陷入到这种左右为难的境地,完全是作茧自缚的结果,是其失败的两岸政策与外事路线所导致的。在马英九与国民党执政时期,岛内之所以有空间将兵役时间骤降为4个月,那是因为马英九为台湾设置了一套并不仅仅是依靠军事实力而是政治、经济与军事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安全体系。就如同踢足球一样,在这套安全体系当中,两岸经贸交往是稳定两岸关系的前锋,而两岸政治关系尤其是承认“九二共识”则是稳定两岸关系的中场,岛内的军事建设则是备而不用的后卫。然而,蔡英文上台之后,由于其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经济与官方交往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这就使得原来马英九设计的政治、经济与军事三位一体的安全体系,变成了仅仅依靠军事一条腿在支撑。同时由于蔡英文奉行了一面倒的亲美日外事政策,也进一步恶化了两岸关系,恶化了两岸安全形势。而两岸军事态势的日益失衡,就势必会导致台湾在军事层面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军事这条支撑腿越来越支撑不住。于是,台湾就必然会钻进扩军备战、越备战越不安全的死胡同。 直新闻:那对于蔡英文当局坚决否认延长兵役期限是因为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压力一事,你又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其实,蔡英文延长岛内的兵役时间是因为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压力,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正是因为美国一些政客们得出了“中国大陆将会在未来五年内武统台湾”的错误判断,并且为台湾设计了一套所谓的“刺猬战术”,鼓励台军跟有可能会登岛作战的解放军打巷战,才使得蔡英文当局产生了台湾兵源不够的焦虑感并做出了延长兵役时间的决定。但是,蔡英文当局绝对不敢承认这是美国人下指导棋的结果,因为这样做不仅等于是出卖了美国,而且会给自己留下一个“丧权辱台”的骂名。当然,更为关键性的,还是因为美国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岛内发出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即未来台海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可能只会出武器出钱,而不会为台湾牺牲美国大兵的生命。未来台海要是发生战争,台湾人才是第一责任人,首先牺牲的是台湾士兵的生命。所以台湾必须要延长兵役期限,以自己子弟兵的力量去独自承担起这场战争。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在民进党“九合一”选举大败之后同时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前来做这件事情,显然是担心这件事情会影响到赖清德与民进党2024年的选举选情,因此要提前把这个炸弹给引爆了。这就说明蔡英文既不敢把这个责任推给美国,也不想让民进党与赖清德来承担这个责任。 当然,我相信国民党也不是吃素的,一定会把这个账算到赖清德与民进党头上,让“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的舆论氛围一直延烧到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赖清德与民进党又会怎么来应对呢?我认为,他们一定会把这个锅甩给大陆,继续猛打“大陆军事威胁论”,说是大陆不断加大的军事压力,才是台湾不得不延长兵役期限的原因。因此,可以预料,未来民进党、国民党与大陆之间还有一场激烈的舆论宣传大战要打。
12月2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开启访美行程,当晚,其在美国国会发表讲话,内容包括敦促美方加大对俄制裁、对乌提供更多援助等。泽连斯基还提到,“我与拜登总统讨论过,我们的和平方案——为了我们的共同安全,应该而且必须实施这10点……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拜登总统支持我们的和平倡议。” 泽连斯基上个月曾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提出乌方的“和平方案”,一共10项提议,确保核与辐射安全,确保粮食安全,确保能源安全,释放所有被俘人员、让被驱逐者回家,落实《联合国宪章》并恢复乌克兰领土完整和世界秩序,俄方撤军并停止敌对行动,重建正义,反对生态灭绝,防止事态升级,宣布冲突结束。对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3日表示,关于泽连斯基提议的新“和平方案”,莫斯科没有任何信息可以回应。 然而,乌克兰方面似乎还不满足,乌克兰外长库列巴25日声称,要求取消俄罗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库列巴表示,“我们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俄罗斯是否有权继续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甚至是否有权留在联合国?我们有一个令人信服和合理的答案——不,它没有。”然而,开除联合国的一个创始成员国是不可能的,没有这样的法律程序,这同样适用于剥夺俄罗斯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乌克兰的愿望恐怕无法达成。 针对俄乌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9日在记者会上重提《联合国宪章》。他表示,对于近期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进行“严肃”和谈的可能性表示并不乐观。古特雷斯再次强调,俄乌冲突必须以符合《联合国宪章》的方式和平解决。联合国将继续提供对话平台,减少伤亡。希望俄乌双方能够尽快结束冲突,通过对话解决当前的敌对状态。此外,联合国希望继续扩大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增加粮食出口量,扩大乌克兰许可出口港口数量。
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起对华贸易战后,中美两国的经济对抗就一直在持续过程中。现任总统拜登,在对华展开经济对抗方面也丝毫没有松懈过。然而,就在2022年快要结束之际,俄方公开了2条信息,让美国对中国一整年的“威胁”全部白瞎了。 首先第1条,俄罗斯媒体“卫星通讯社”11月27日报道,截至2022年11月,中俄两国的贸易额已突破1700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了32%。随着12月的结束,中俄全年贸易合作总额很可能会再创历史新高,两国高层之前确定的“2000亿美元目标”也有望提前实现。 也就是说,中俄两国的贸易来往在今年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比起去年来说,中俄两国经济的合作深度也得到了质的提升。这对于俄罗斯在军事、经济上的建设而言有益,对于中国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原油、矿产等能源、资源也有不小的好处。 其次第2条,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董事会主席亚历山大·维佳欣表示,在2022年,俄联邦储蓄银行的人民币交易额是2021年的60多倍(具体数额大约是2022年的17亿美元,对比2021年的2700万美元)。 而且2021年完成过人民币交易、存款的客户数量大约为4万人,到了2022年竟有20万人之多。按照这一趋势,明年俄罗斯人民币交易还将继续加深发展。这不仅对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有巨大好处,而且对中俄友好也有着重要影响。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或者“威胁中国支持乌克兰,敌视俄罗斯”的行为无疑是失败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美国的阻挠下,中国在半导体等高新科技行业方面的发展,也依然是相当迅速且稳固的。也就是说,我们挫败了美国对华科技封锁,在贸易战上也没有屈服于美国的强压,乃至在外交上,中俄友好也没有因为美国的煽动遭到破坏。在2022一整年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外交威胁也全部白瞎了。 不过,中国取得了这样的成功,不代表美国就会善罢甘休了。众所周知,中国在欧洲、中东、非洲等国家有过大量的经济投资活动,而且有不少中企也在海外发展壮大。所以在美国展开对华贸易战失败的情况下,它们很可能会在海外采取一些军事、经济行动,以期望让中国在海外的发展受到严重阻遏。 比如美国在乌克兰挑起俄乌冲突,就是为了削弱俄罗斯的同时,让欧洲企业大量外逃到美国本土,以此实现美国产业回流。那么美国将来可能在欧洲巴尔干半岛、中东与非洲地区挑起局部军事冲突与金融危机,也大概率是为了针对中国在海外的利益。 毕竟,现在俄罗斯在海外的投资很少,美国如果要针对俄罗斯,一般会对俄罗斯的国防下手,然后就是对俄罗斯周边各国展开军事挑拨等。但是对于中国,美国的这些计策都是完全无效的,所以为了削弱中国,美国自知对中国自身及其周边展开行动是不明智的,所以对中国在海外的投资进行进攻是可选项之一。 综上所述,美国针对中国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直接让中国在外交上摒弃与俄罗斯的关系,然后在国际上声明“支持乌克兰”,让中国保持与西方国家同步(干涉中国对外战略)。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美国可能会采取诸如舆论战争、病毒战争等方式对我们展开攻击。 正因如此,在美国的威胁之下,我们才更应该保持中俄的友好关系,积极对俄展开经贸合作。要知道,这是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部分。随着时间推移,美国金融霸权已经到了癌症晚期,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正在冉冉上升,也许有朝一日,我们会见证欧美霸权的彻底垮台。 所以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球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下保持稳定与繁荣,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今年美国威胁中国支持乌克兰,敌视俄罗斯的一切小动作都白干了,在2023年,我们必将继续挫败更多来自美帝国主义者的阴谋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