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方是我们的陆上邻国,这些多年以来我们两国一直保持着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以及优势互补的发展战略。 现在我国和蒙方的关系现在也出现了裂缝,起因就在于蒙方单方面毁约,减少了对我国煤炭的供应。 其实世界上拥有丰富煤炭储量的国家并不少,我国当初之所以会选择蒙方主要就是因为距离比较近,运输更方便。 而现在蒙方毁诺了,减少对华煤炭供应,我国就就开始选择加大在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量。谁知澳方竟然趁火打劫,公然涨价,每吨煤炭的价格高达三千元。 煤炭是重要的能源资源,我国虽然也有一定的煤炭储备量,但是根本就供不应求。这些年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工业。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只有源源不断的煤炭供应,工业发展才会更顺利。 不管是冶金工业、机械工业还是轻纺工业、食品工业都离不开煤炭的作用。 除此之外煤炭还可以用来发电,虽然我国已经有了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但火力发电依然是主流。 另外我国还存在一部分地区是使用煤炭取暖的,这是生活用煤。 学过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蒸汽机的发明,它的主要动力也是煤炭。可见不管是工业上还是生活上,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都是非常大的。 蒙方国土辽阔,地广人稀,国家蕴藏着大量的自然资源。不过蒙方的工业发展水平是非常低的,很多地区还是以畜牧业为主。 蒙方的资源正好可以满足我国的需求,这样对于蒙方来说就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国内经济发展就会增速。 而对于我国来说充足的资源供应自然就能使工业发展更快、水平更高。 不仅是煤炭,我国的矿产资源也是从蒙方进口的。在意识到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如此之大后,蒙方便向我国提出请求,希望我国能进口煤炭。 蒙方的煤炭在国内大量囤积,没有销路,简直是对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蒙方的困扰,我国这才决定从蒙方进口煤炭。 我国是很有大国风范的,为了彻底帮助蒙方,还修建了蒙方通向我国的运输铁路。就这样在我国的帮扶下,蒙方获得了不少利益。 其实刚开始蒙方与我国的关系并没有那么融洽,后来领导换届,才开始一步步加强与我国的联系。 而现在蒙方国内出现了大面积腐败,领导人对煤炭行业进行了大清洗,也趁机撕毁了与我国的协议。 这是蒙方内部问题,与我国丝毫没有关系,但是最终承担后果的却是我国,真是令人气愤。不仅如此,蒙方还提高了对我国煤炭的出口价格,直接翻了一倍。 这并不是蒙方第一次这么做,在二〇一三年就出现过类似的事件。…
据韩国卫生部门消息,韩国从3月1日起取消了自中国入境人员入境后的核酸检测义务,中国旅客抵达机场也不再仅限定为仁川国际机场,韩国的釜山和济州等地往返中国的直航航班也恢复运营。但出发前凭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才能登机的要求,还将持续到3月10日。在韩国取消了对中国游客的限制以后,中韩关系预计也会随之恢复,但这对于韩国而言的意义绝不那么简单! 近期,韩国的对华态度突然风向大变,从美国主导的反华阵营最前线中快速后退。日前,韩国单方面宣布取消对中国旅客入境的限制措施,并且开始恢复办理赴韩中国公民的短期签证办理。作为回应,中方也做出相应的决定,从而让中韩这场因防疫政策引起的争端落下帷幕。 韩国在反华浪潮中“急流勇退”的原因,该国旅游及其相关行业因此遭受重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是,据韩联社报道,韩国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国半导体产品1月份出口总额为131亿美元,同比减少了33.2%。受全球经济低迷和半导体行业持续不振等因素的影响,韩国半导体产品出口已从去年7月份开始就连续减少。 韩国芯片出口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除了国际经济衰退造成的半导体产品需求量暴跌等因素外,中韩关系的恶化,也是韩国芯片出口锐减的一大主要因素。要知道,韩国生产的半导体产品中,有约60%销往中国。中韩关系的稳定与否,实际上已经成为决定韩国半导体行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随着中韩关系的持续恶化,韩国对华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截至目前为止,韩国对华贸易已连续数月出现巨额逆差,其中就包括芯片对华出口减少。所以,维护中韩合作关系,对韩国芯片及其他商品对华出口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就是韩国不得不主动在相关问题上对中国服软的一大因素。 另外,韩国作为美国在东亚地区主要盟友之一,美国影响因素的存在,是中韩关系出现恶化的罪魁祸首。而在中美紧张关系不断加剧的当下,韩国急于提升自身的对美军事合作关系,这就意味着该国必须在中美之间选择站队美国,成为了美国打压中国的帮凶。 因此,美国要求韩国参与其旨在遏制中国的芯片出口管制联盟,其用意实际上已昭然若揭,就是在存心毁掉韩国半导体行业的前程。众所周知,美国政府近期满世界搞芯片联盟,旨在联合盟友对中国实施半导体产品以及制造设备出口管制。美国希望借此阻缓中国科技发展的脚步,只是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是,美国企图将国际半导体供应链的主导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以形成垄断局面。 这样一来,美国今后就可以凭借手中的半导体产品主导权,用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新兴国家、甚至包括韩国在内的盟友进行卡脖子。韩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半导体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其拥有的庞大研发和生产能力,自然就成为了美国重点“照顾”的对象。 鉴于韩国半导体行业对中国市场已形成严重依赖,一旦听信美国的鼓动参与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势必会对其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国际半导体市场不断萎缩的背景下,一旦失去中国市场,对韩国半导体及其相关行业而言,就是一场致命的打击。 所以说,韩国出于维持中国芯片市场份额的考虑,其在参与美国芯片联盟问题上,一直都持谨慎态度。但对韩国而言,即便拒绝参与美国的对华芯片出口管制,但如果任由中韩关系持续恶化,结果也有可能会给其本来就陷于困境的半导体行业雪上加霜。 由此可见,韩国在这敏感时刻主动向中方做出妥协,不只是为了挽救其岌岌可危的旅游业那么简单。实际上,韩国半导体产品出口锐减,才是首尔当局急于向中方求和的主要因素。毕竟,与中国经济脱钩,对韩国而言,受到伤害的不只是旅游和半导体行业,该国的其他商品对华出口、以及产业原材料供应估计都会出现大问题。
隨著近年來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美國將中國當成了十分重要的競爭對手,積極以各種極端對華手段對中國進行打壓,進而鞏固自己的國際霸權地位不受影響。早在2021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就公布了一項基礎設施建設法案,總價值達到1.2萬億美元。 當初拜登在這項法案得到批准的時候還發表講話,聲稱這項法案能夠讓美國在21世界和中國的經濟競爭中獲得最終的勝利。這項法案的規定中提到,後續美國聯邦政府將會提供1100億美元的投資用於橋樑以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此外還會有660億美元投資到客運以及貨運鐵路。同時還會提供大量投資用於改善供水系統等等。 儘管這一系列規定充分展現出拜登政府藉此完善美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決心,但此前英國《金融時報》在報導中強調,此前有相關產業的高層透露消息,認為拜登政府想要藉助這項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來鞏固自己的國際地位面臨著十分嚴重的問題,勞動力短缺的情況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解決。 報導指出,長期以來美國一直不鼓勵美國民眾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過去幾十年裡始終堅持工程外包。正因此很多建築公司都就此發出強烈警告,認為美國拜登政府公布的這項基礎設施建設和如今的勞動力市場出現了十分嚴重的衝突。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想要滿足勞動力層面的需求,那麼在以往招聘的基礎上還需要額外招聘的工人人數達到了54.6萬人,2022年美國建築行業空缺的職位達到39.1萬,這種情況進一步展現出人員短缺的極端情況。為了改變當前的不利局勢,美國建築公司曾經選擇對工人的工資作出一定的提升,但是絕大部分建築公司依然無法招聘到足夠數量的工人。 為了解決這種情況,曾有部分美國建築公司希望能夠推動移民政策改革,從而獲得更多的勞動力。不過分析人士強調這項建議很難得到批准,最終有很大概率會落空,這也意味著美國勞動力短缺的情況無法得到迅速解決,拜登政府提出的用於和中國進行對抗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也無法進一步推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人士認為這意味著中國如今不僅在高新科技等領域的整體實力迅速增強,在勞動力等方面相較於美國也有著十分明顯的優勢。
據《參考消息》報導,在印度班加羅爾舉行的G20財政會議上,有外媒說,美國財長耶倫帶著簡單的指令參會,即要求二十國集團財長「必須強烈譴責俄羅斯在烏特別軍事行動,必須擁護美國對俄制裁規則」。 其實,不只是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反俄國家,也都希望將此次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變成打壓俄羅斯的表演舞台。不過,作為此次會議輪值國的印度,顯然不願意遵循美國的指令反對俄羅斯。為此,印度官員表示,二十國集團會議不是政治會議,而是討論經濟問題的會議。 印度官員做出這樣的表態,就是在婉轉地拒絕執行美國相關的反俄指令,這雖說不是在明顯打臉美國,但也足以讓參會的耶倫感到尷尬。其實也難怪,因為在拒絕反俄這方面上,印度在二十國集團中並不孤單。至少,中國和東南亞各國都不同意將此次財長政治化,更不允許讓這種討論世界經濟發展的場合,變成反俄國家的表演舞台。 印度不願意跟風西方反俄,是因為它不願意看到這種重要場合,變成反俄國家的「主場」,讓它作為東道主的風頭被掩蓋。另外,印度打心眼裡不願意得罪俄羅斯,當中因素除了該國在軍事裝備方面依賴俄羅斯供應之外,更重要的是,印度是西方挑起這場對俄混合戰爭中的最主要受益者之一。 眾所周知,自俄烏衝突爆發之後,印度以強硬的姿態頂住西方的巨大壓力,堅持在能源、外交和軍貿等領域上與俄羅斯維持合作。為此,印度在這一年多來,從俄羅斯進口比前年同期高出數十倍的價格打折石油產品。印度此舉,在滿足自身能源需求的同時,也將多餘的石油加工提煉成汽油和柴油等產品,大量出口至美歐等反俄國家,從中賺取豐厚的利潤。 為了展示印度拒絕跟風反俄的決心,新德里不久前還給了俄羅斯軍火商一份價值超過24億美元的訂單,其中就包括購買米格-29和蘇-30MKI戰鬥機的合同。所以說,美國及其附庸企圖利用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作為其反俄主場,遭到印方的反對也是一種必然結果。 要知道,尼泊爾是一個被印度堵住出海口、並在經濟和貿易方面嚴重依賴印度的小國。所以,印度因為一直將尼泊爾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因此非常重視與尼泊爾的外交關係。而美國近期瞄上了尼泊爾,該國副國務卿紐蘭和國際開發署署長鮑爾先後訪問尼泊爾,為其帶去包括經濟援助和投資在內的諸多紅利。按照俄媒的說法就是,華盛頓正試圖讓尼泊爾遠離新德里。 美國這時候加大對尼泊爾的拉攏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存心要讓印度「感到痛苦」。畢竟,尼泊爾近年來不斷深化與中國在外交和經貿等領域上的合作關係,就已經讓印度「醋意大發」。現在又來了另一個對手美國,這是要直接將印度這塊「勢力範圍」強行奪走的意味。 在印度拒絕參與美國反俄聯盟的背景下,華盛頓這時候對印度進行捅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其拒絕參與反俄行動的一種「懲罰」。不過,對新德里而言,美國這點小伎倆,是很難改變印度在俄烏衝突中所持立場的。畢竟,相比於尼泊爾,俄羅斯給印度帶來的戰略和經濟利益更多。更何況,尼泊爾是印度搬不走的鄰居,美國再怎麼折騰,也難以讓這個國家徹底擺脫對印度的依賴。
這回美國真的攤上大事了!三大壞消息上趕著一起來,拜登身後人高喊「這個國家要完了」?怎麼回事? 近些年來,討論「美國崩潰」的人越來越多。在這個問題上,外界的觀點呈現了極端化的趨勢,有人說現代社會不要輕易討論崩潰,美國再怎麼折騰也不至於走到崩潰。同樣的,也有人表示他們是堅定的美國必將崩潰論者。 就「美國會不會崩潰」這一點,外界的看客們分析地再怎麼天花亂墜,也不如一個美國人的親身感受有說服力。日前,美國內部突然傳來了一個重大的聲音,美眾議院議員馬喬里·泰勒·格林公開發文稱,美國應該分裂為兩半,並坦言「這個國家要完了」! 這樣的擔憂在美國並不罕見,而更像是一種普遍現象。早在2018年的一份民意調查中,接近一半的美國人認為,未來五年內美國將爆發內戰。隨著美國兩黨鬥爭日益激烈,內戰風險不斷攀高,堅信「美國會爆發內戰」這一點的人,絕對是越來越多。 除了兩黨對立外,引發美國二次內戰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嚴重的社會不平等和兩極分化、槍枝泛濫導致民眾基本安全受到巨大威脅,美國政府痴迷大國對抗忽視民眾疾苦......一重一重的矛盾疊加,終有一天會迎來徹底爆發的那一天。 而圍繞內戰的擔憂僅僅只是美國當前面臨的第一重難關。可能讓「美國玩完」的還有另外兩大壞消息。拜登突訪基輔一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這件事的關鍵不在拜登與澤連斯基之間談了什麼,而是在,俄羅斯眼裡這件事性質十分惡劣,有可能導致俄烏衝突直接升級為美俄直接軍事對抗。 美國官員透露,在拜登突訪基輔之際,俄羅斯試射了一枚「薩爾馬特」洲際彈道飛彈。此後,普京在發表國情咨文時宣布,俄羅斯將暫停履行與美國簽署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從試射飛彈,再到宣布「退群」,俄羅斯已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拜登舉動的抗議。美俄之間一來一回的互動,已經將局勢推向了最高點。 禍不單行,在美俄關係高度緊張的時候,一則「拜登毀滅台灣計劃」的消息引爆國際輿論。一名美國主持人曾爆料,拜登在一次回答問題時說出了這一則計劃。儘管一些人辯解這有可能是拜登的失言,但這樣的解釋實在是過於牽強。美國在印太的一系列動作,都在告訴公眾,這很可能是美國的真心話! 不得不說,拜登一邊得罪俄羅斯,一邊又踩上中方的紅線,實在是過於猖狂。美國實力雖然強大,但他們也必須得承認,中俄聯合的局面,並非美國所能控制的。屆時,這將演變為美國的噩夢。到那時,美國玩完,極有可能成為現實。(付曉宇)
上世纪六十年代,非洲有个铁路项目,因为修建难度太大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接手。当时我们连自家的铁路都还没铺完,一切都百废待兴,却仍然愿意出人、出物资,接下这个项目。本以为会是单方面的付出,没想到这个非洲国家在国际上回赠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自己国家的人民都吃不饱饭,还去给别人送钱”、“中国盛产竹子,他们修的肯定是竹子铁路吧”...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我们准备援助非洲国家修建一条铁路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国际上这种嘲讽的声音,就没有停止过。 众所周知,我们经常在海外开展一些援建项目,如今我们各方面的实力都很强大,这种行为也能理解。可在当时,我们自己都处于百废待兴的情况当中,为什么既出人又出力,甚至提供贷款,也要接下非洲的铁路项目呢?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在相继独立以后,一直“抱团取暖”。想让经济发展起来,那修路就是必不可少的,而运输货物的话,铁路就是最佳的选择。于是当时我们国家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坦桑尼亚的领导人尼雷尔,向我们提出修建坦赞铁路的请求。 当时中国百废待兴,连自家的铁路都还在修建当中,也不像如今在国际上有着“基建狂魔”的称号,这两个非洲国家为什么会找到我们呢? 坦赞铁路是东非的交通大动脉,全长1860公里,是迄今为止我们在海外最大的援建成套项目之一。别看它现在意义非凡,当初我们接下这个项目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傻子”才会干的事。 赞比亚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铜矿,甚至有“铜矿之国”的美称。可就是这么一个“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却因为无法出口这些资源,一直处于极端的贫困当中。 周边几个国家因为受到控制,都不愿意把出海口借给赞比亚使用。于是,他们就想“借道”坦桑尼亚,来为国内的资源找一条新的出路。可是作为两个刚刚宣布独立的国家,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靠自己怎么可能完成呢? 于是就对外求助,可是西方国家还有世界银行,都认为这个项目的投资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根本没有修的必要。因为坦桑尼亚“借”给赞比亚的这条道,就是个崎岖不平的土路,到了雨季根本就无法通行,修建的成本和难度都很大。“亏本生意”自然没有商量的必要,所以坦赞两国在海外四处碰壁。 情急之下,他们想到了万里之外的东方大国。不过当时的我们也处于困难时期,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了出来,没想象到我们宁可自己不修,也要帮助他们修建这条铁路。我们不仅出人出力,还拿出了将近10亿人民币的30年无息贷款。 当时,甚至有一种说法:如果西方国家愿意修,我们乐见其成;他们不修,那我们一定修;他们中间停工了,那我们就接着修。我们付出这么多帮他们修建这条铁路,值得吗? 1970年,坦赞铁路正式开始修建,不止在坦赞两国,在整个非洲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本以为会是单方面的付出,没想到不久之后,非洲国家回赠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我们费劲巴力地修这条铁路,其实也是有私心的,并不只是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从战略角度上来说,援建这个铁路项目是很有必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实在是因为我们当时的处境太艰难了。 一个刚刚有点发展苗头的国家,一下子就“得罪”两个超级大国,局势的紧张情况可想而知,一些国家就算想与我们接触也不敢,所以我们就将目光投向了亚非拉地区。他们不仅与我们有非常类似的遭遇,在国际上更是一股不能小看的力量。 坦赞铁路还未完工,这些非洲国家就回赠了我们一个惊喜。在开工第二年,非洲18个国家向联合国提出了 恢复中国合法席位以及一切权利的提案。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提请了,但这一年终于出现了赞成票多于反对票的局面,而这多亏了那些非洲国家。也是因此,当时有一句话,说“我们这是被非洲兄弟抬进了联合国”。 1975年,坦赞铁路全线通车,被称为非洲的“自由之路”。经此一事,也奠定了我们基建能力迅速发展的基础,更是开启了国际援助的新局面,国际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我们。 助人者、人恒助之,你觉得我们当年援建坦赞铁路,办的是一件傻事吗?欢迎把看法发表在评论区,最后记得点个赞和关注。
导语:相比于别的国家来说,中国很多城市的温度都是比较低的。这对于本来就比较怕冷的朋友来说,真的不太友好,因此只要是天气太冷了,大家都会想着出国玩。 那么有什么比较温暖的地方呢?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越南、缅甸等这些东南亚国家。 一、效仿越南取消中国免签的做法真的不应该;有很多中国人表示,之前去越南是很难感受到被尊重的,或许是他们本身性格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文化风俗有些差异。不过好在中国人都比较大度,因此都没有非常的在意。 如今只要是有机会,都还是会过去的。本来以为这次过去会得到比以前要好的待遇,然而实际上真的并不是这样。首先,她们取消掉了对中国的免签,其次,还不允许中国人去当地的一些饭馆吃饭,真的是太离谱了。 当然了,这么做的不仅仅有越南,还有缅甸这个国家,他居然也效仿着取消中国免签,最过分的事还要求中国加大水果进口,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虽然说我们中国人真的很大度,但是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肯定不会再忍受了。 二、不一定要去缅甸,中国这些地方也很棒;如果说有别的选择,还真的不建议大家去缅甸,除了他们对我们不友好之外,最重要的是确实没有什么好玩的。 有很多去过的朋友回来都后悔了,好看的景点没有多少,好吃的美食也没有多少。与其这样,大家倒不如去选择一些开销更加小,然后性价比更加高的。在我们中国就有非常多的,只是大家平时都没有去留意而已。 1、 厦门。平时一说到厦门大家可能都不会有太多的感觉,但只要是有为自己的父母了解过养老城市的朋友就知道了,厦门真的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城市。 靠海,所以不会非常的干燥,而且还有很多海鲜可以吃。讲礼貌,因此城市非常的干净,相处起来会非常的舒服。 2、 北京。我们国家的首都真的值得每一个人都去看一看,虽然说那边的物价确实比较高,但是只是偶尔的旅游一下是值得的。去到那里,这些景点和美食都不能够错过。 首先,长城和故宫,这可是见证了我们国家成长的景点,真的站在了他们的面前,你会有很多思考的。其次,北京烤鸭一定不能够忘记吃。 虽然说别的省份也会有,但最正宗的依旧是在北京。最后,起早床去看一次升国旗,虽然说可能真的相当的痛苦,可一定不会后悔的。 三、中国不和缅甸合作并不会有什么影响;要知道,缅甸想要经济发展比较好,那么就少不了中国的帮忙,毕竟只有中国不断地进口,让他们赚钱,她们才有可能盈利。 可没有想到的是,她们不仅仅没有的感谢心理,还做出这么令大家反感的事情,对此,网友们真的非常的生气,表示缅甸人还想我们以后去她们那边买水果和农产品,简直就是在做白日梦。 希望他们能够知道,中国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被别的国家挨打的对象了。这么多年来,我们靠着自己的努力,不断的重视大家的教育,看重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如今想要不和一个国家合作就不和。 缅甸当地拥有的那些农产品,别的国家一样是有的,就算没有我们自己国家也是可以产的。会有利益交往最主要也是看着离得比较近,能够帮忙就帮忙一下。可既然现在她们不接受我们的好意,那么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做好事了。 我们虽然不会直接用战争来反抗,但是只要是国家一句话,大家都是会很团结的站在一起的。而且希望缅甸人能够明白,中国不采取直接上武器的方式并不是我们弱小,而是因为战争带来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国家不希望这么多无辜的人受伤而已。 作者寄语:希望以后像缅甸这样的国家能够少一些,因为对中国不友好到最后伤害的可能就只有自己而已。要知道,我们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小国了,如今社会地位上升了不少,就算不用和某些国家合作,也不会对我们有太大的影响。 可以说,某些国家如果想要有一个更好的发展,那么就应该珍惜我们中国,不然的话真的很有可能会后悔的,甚至是影响到自己的经济发展。
佩洛西公开被怼:为什么给乌克兰1500亿美元美国还有人无家可归? 上个周末,一段“质问佩洛西”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这个坚定支持援助乌克兰的美国政客被自己的民众当众质问了。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6日报道,这段显示美国男子当众质问美国前众议长佩洛西的视频拍摄具体时间尚不清楚,但其内容已经引发热议。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视频拍摄地点位于旧金山。 这段视频显示,佩洛西当时正坐在一张桌子前,桌上放着一杯饮品,一名男子开始向其发问,“南希,你能告诉我吗?为什么我们有1500亿美元流向乌克兰,而你自己的城市里还有无家可归的人?” 佩洛西被质问 视频截图 报道称,该提问的男子随即被人带离了现场。但在离开时,他继续质问,提到了佩洛西家族的“股票交易技巧”。“南希,我能得到一些关于如何在台湾买半导体的股票交易建议吗?”接下来,他还问道佩洛西的儿子是否与拜登之子亨特有牵连。 据媒体此前介绍,佩洛西被认为是美国国会里著名“操盘手”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其丈夫在2019年至2021年间交易了价值2500万至8100万美元股票及其他金融资产,获利颇丰。曾作为议长的她,对众议院提案立法具有重要影响。美国媒体认为其丈夫金融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和她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对于该男子上述质问,卫星通讯社称,佩洛西的反应看起来似乎是并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也不急于提供任何有意义的答案。 这一视频也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有不少网友力挺视频中男子,认为他问得非常好,“好问题。”“给这个男的一块奖牌。”“(这是)我今天看到的最好的事!”“你可让我太高兴了。”↓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虽为公共场合,但在私人时间打扰一个人不太礼貌,“我不赞同在别人的私人时间在公共场合骚扰他们。”↓ 还有网友对佩洛西的反应进行评论,似乎对后者回应不太满意,“她可能喝醉了答不上来,就像平常一样。”“她是个可悲的女人。她做了太多破坏美国(的事情)。”↓
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是80美元一桶,但是印度购买却是35美元一桶,是不是中国当了冤大头? 印度大买俄罗斯石油,转卖给欧洲,美国为什么没有敲打印度? 我们知道,欧盟制裁俄罗斯,禁止欧盟成员国从海上进口俄罗斯原油;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彻底的制裁,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一是俄乌冲突之初,欧洲本来离不开俄罗斯石油,至少,马上不能脱钩俄罗斯石油;二是,这种不彻底的制裁,可以在欧盟照顾欧洲的实际能源需求和一些没有意愿反俄的欧盟成员国。不彻底,但这样至少能够形成一个欧盟统一的政治立场。欧盟许多国家,在俄乌冲突开始到现在一直还在使用俄罗斯的原油管道供油。 印度采购大量俄罗斯石油然后转手销往欧洲;俄罗斯和欧洲,甚至美国都知道这一倒手,使印度赚得盆满钵满;表面上违抗了欧洲,特别是美国制裁俄罗斯的立场,但是却满足了欧洲的民生和企业需求,使民众不会产生过于激烈的反美情绪和反对制裁俄罗斯的立场,这样的结果是三全其美。 为什么印度采购的原油这么便宜? 印度采购的原油是乌拉尔重质原油。这种原油是什么情况? 让我们来看看现在俄罗斯这种原油的实际价格。 乌拉尔重质原油的价格变化趋势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印度采购的是乌拉尔重质高硫原油。这是一种很低质量的原油。提炼这种原油,需要专门的工厂,但是欧洲的炼油厂正好是可以提炼这种原油。这是从欧洲的本来需求来看,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转运给欧洲的潜在性。 第二,印度采购这种原油,必须要有低于市场的折扣价,否则印度没有钱赚,即使是政治经济上都可以三全其美,离开了利润,印度也不会去干这种傻冒的事。 第三,乌拉尔重质原油,价格本来就比布伦特轻质原油价格低,轻质原油一桶现在在80美元以上,而俄罗斯乌拉尔重质原油也就是四五十美元一桶,打个七五折也就是35美元上下了。所以印度的这个价格,按照打折一算也差不离。这就是印度的价格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就是美国,俄罗斯和欧洲都默许的基础。 俄罗斯最新乌拉尔重质原油价格已经达到40美元一桶 但是为什么中国宁愿高价买俄罗斯石油?是不是为了挺俄罗斯进行利益输送?俗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在经济上这种利益输送是不可能的。 虽然在俄乌冲突下,俄罗斯非常需要一个像中国这样的盟友,但是中国一直强调在这件事上不结盟,中国始终站在和平的一边,站在公正和正义的一边。 最新(2-25日)原油价格 回到原油价格上来,因为中国采购是西伯利亚的是轻质含硫量低的优质原油。质量要比印度采购的石油质量高得多,这就是一分钱,一分货。中国采购的原油和印度采购的原油不是一路货,中国不会当这个冤大头。 而且中国的石油采购合同都是长期合同,是合同当初就定下来80美元一桶的价钱。 中国在世界上的信用是最牛的。在俄罗斯有求于中国的支持的情况下,中国站在公正的立场,就没有趁火打劫俄罗斯的想法。
2022年,中印两国的贸易额比2021年增长了不少,中国对印度出口额达到1185.02亿美元,增加了20%。但是印度向中国出口的数据就很不好看,只有174.83亿,比2021年还少了100多亿。 印度政府2月初就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减少对华贸易逆差,下了两步棋。一步棋是尽量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说中国是不可靠供应链,加大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 另一步则是对中国企业一脸笑容,说要欢迎更多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办厂。据彭博社报道,印度已初步有条件地批准了苹果公司的一些中国供应商在印度进行生产。 然后一些印度媒体说这就对了,印度需要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印度开展商业活动,带动印度在电子等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所以逆差大了没什么,至少五年之内印度需要这样。 又想减少购买中国商品,又希望中国帮助印度发展制造业。印度人想得还真周到。不仅仅是为自己周到,也是要在美国面前体现印度的价值,这是要用来换取美国更多支持的。 美国一直希望实现制造业回流,供应链和中国脱钩,否则和中国较量永远投鼠忌器,所以现在把印度当成了重要伙伴,把印度培养成一个制造业大国,实现对中国的替代。 但是印度这两年的表现也实在不争气,比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名知情人士的话说,在印度南部由塔塔集团经营的一家机壳厂在给苹果手机生产零部件,但是产品只有约一半质量符合标准,区区50%的良品率,这样的供货商让苹果公司怎么能够控制成本。 所以印度会批准中国企业去印度生产苹果手机零部件,想尽办法要把苹果在印度继续发展的信心维持住。 据说印度给特斯拉提供零配件成绩更惨,美国政府千方百计想让特斯拉离开中国,还动用了中国国内一批野生智库制造大量舆论,目标就是让特斯拉转移到印度。结果印度还要求特斯拉至少购买价值5亿美元的汽车零件,才能让特斯拉在印度办厂,印度提供的零部件良品率只有30%,谁敢去? 而在中国,特斯拉汽车基本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不仅没有形成美国需要的制造业回流,反而让中国大批企业能够通过特斯拉获取利润。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最后让美国这些计划泡汤的,都是中国科技和工业部门。 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国际博弈的第一战斗力,动嘴皮子自嗨可真没什么价值。 那么面对印度张开的怀抱,中国企业要不要去投资?我想各个企业应该考虑的是两点,第一,自己的安全有没有保障,说白了印度政府会不会又翻脸,让企业在印度被政府合法洗劫一遍,搞个血本无归。 第二,要考虑会不会自己亲手提升印度的工业能力,那就不是和我们竞争这么简单了,那是有利于美国的战略布局。 所以,要投资也不是不行,最好就是单纯出售中国产品,如果要去办厂也应该用低端制造业去冲击印度的那些中小企业,不能让印度产生相对完整工业体系,不能去提高印度的基建水平和投资环境,更不能投资高端制造业拉动印度的发展能力。 如果美国想把印度附上墙,那么就让美国人自己去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