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马来西亚一句“停工”,让一条本来要横贯东西海岸的铁路突然荒了。 合同上明明写着,要是单方面叫停得赔中国361亿元,可他们不光不赔,还转身跑去日本寻求接盘。 如今七年过去了,这个撕毁合同的国家过的如何?铁路有没有建好呢? 一条改变马来西亚的铁路 说起这事还得从马来西亚的地理格局说起。 这个国家西海岸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而东海岸却像被遗忘的角落,人口稀少,发展滞后。不过,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是因为缺少一条直通的公路要道。所以东海岸的货物想要出口,那可真是难于上青天。 当时的马来西亚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一拍板:修一条从东北部哥打巴鲁直通雪兰莪的高速电气化铁路! 消息一传开,老百姓那叫一个激动,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这条铁路能打通东西海岸的交通命脉,让东海岸的经济活起来。 这事儿传到国际上,各国纷纷竞标,而最终由中国交通建设公司凭借价格、技术、融资配套等优势成功拿下了订单。 中交建那叫一个实在,不仅负责设计、施工、融资,还帮马来西亚培训铁路技术人才,几乎包揽了全部工作,合同金额550亿林吉特,差不多900亿人民币。 签约现场,马来西亚当时的总理还握着中方代表的手,满脸兴奋地感谢,称这个项目就是马来西亚未来发展的希望! 可谁能想到,这便民利国的项目刚开始开工就被紧急叫停。 原来,2018 年,马哈蒂尔领导的希望联盟上台,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盯上了这个大工程。 马哈蒂尔觉得这个项目造价太大国家承担不起,于是不想跟中国合作了。但是明明是他想毁约,他却暗戳戳地在国际上表示这个项目中方有贪污腐败,合同里水分大、价格不透明。 这话明显就是把锅往中方身上甩啊!更过分的是,他不仅要暂停项目,还拒绝支付合同规定的违约金,甚至想把定金要回来。 中方哪能惯着这种无理取闹的行为?既然马来西亚不满意,那么项目就只能停摆!所以工地上的设备闲置了,马来西亚的工人失业了,东海岸的经济也跟着停滞不前。 两方一瞬间陷入了僵持。不过,马哈蒂尔心里也清楚,铁路不修不行啊,为了国家发展,他转头就找上了日本。 原来,马哈蒂尔一直对日本有好感,之前当总理时还搞了个…
九三阅兵让世界看清了中国的实力,第一个主动上门求合作的国家很快出现,形势变化之快,让美方措手不及。 作为中国展示综合国力的重要窗口,九三阅兵背后传递的信号远超军事装备本身,尤其是当西方世界亲眼目睹了中国真实实力后,被特朗普强行“压下去”的心思,自然也逐渐活泛起来。据环球网报道,英国新任商业和贸易大臣彼得·凯尔要来中国谈合作,在欧盟、美国正在不断炒作“中国威胁”的当下,英方的行为无疑是值得关注的。 美国最特殊的盟友,也想和中国做生意 英国作为美国最特殊的盟友,其对华态度的转变其实并不突兀,尽管英美共享语言、价值观与历史纽带,但经济现实始终是主权国家决策的基石,这一点是特朗普施加再多关税也无法改变的。尤其是美国对盟友的安全承诺体系正悄然松动,长期以来,美国依靠军事同盟网络维系全球霸权,但其承诺的可信度始终与自身实力绑定。 但九三阅兵直观呈现了中国在尖端军事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种突破不仅改变了地区力量对比,更动摇了美国盟友对"安全伞"的绝对依赖心理。 当然,这种变化的出现,也和英国自身的现状紧密相关,近年来,英国经济深陷多重困境,脱欧后与欧盟的经贸联系持续弱化,本土产业空心化问题加剧,财政政策失衡引发债务危机预警。 【英国新任商业和贸易大臣彼得·凯尔】 在此背景下,中英贸易的"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中英两国年贸易额超13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合计近700亿美元,覆盖金融、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 从这个角度来说,九三阅兵展示的军事科技实力,实质上强化了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稳定器的形象,这种"硬实力+软实力"的综合效应,促使英国决策层重新评估对华合作的战略价值。 以前美国总说“跟着我干才有安全感”,但九三阅兵里展示的中国军事科技,让英国这些盟友突然意识到:就算美国不点头,中国也能在关键技术上提供支持;就算美国拉拢,英国自己也得找条经济上的“退路”。 说白了,英国不是突然“亲华”,是被现实逼得只能找个能踏实合作的伙伴了。 【英国同时还在紧跟美国的“印太战略”】 特朗普的行为,凸显出中国的重要性…
前言 昨日,中国官方猝然宣布针对日本参议员石平太郎实施反制举措,不仅冻结其在华资产,还直接禁止他入境中国,此禁令亦涵盖中国香港与澳门地区。 此消息一经公布便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关注,无数人都在发出疑问,这个人是谁?他做出了什么事情竟然被中国点名制裁? 带着疑问,无数网友开始挖掘他的身份背景,随后他的过往事迹便被一一扒出,更是激起全网公愤。 更让人感到愤怒的是,在中方发布制裁措施后,该人竟然直接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了回应,其态度更是无比嚣张。 中方发布制裁 在记者会上,发言人明确指出,石平太郎长期在日本国内发布大量的言论对中国进行造谣、攻击以及抹黑,恶意挑动对立,鼓吹极端主张,严重损害两国关系。 基于此,中方决定对其进行采取制裁措施,制裁决定包括,冻结其在华资产、禁止中国境内任何组织,个人与其合作、同时禁止其与其直系亲属入境,包括港澳。 这不是一个随便的动作,而是在向全世界表明态度,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敢对中国进行攻击、抹黑,就一定会付出代价。 而随后网络上曝出的关于他的背景更是让人愤怒。 在外交部的公告中不难发现,这个人曾经竟然还是中国人,是后来才加入的日本国籍。 而网上的资料显示,石平1962年出生在四川成都,本来是中国人,后来去日本留学。 2007年,他放弃中国国籍,加入日本国籍,并改名为石平太郎,正常来说,加入哪个国家的国籍都是个人的自由,国家也不会对其干涉。 但问题是,这个人在加入日本国籍后,竟然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代言人,多次发表极端反华言论。 而此人的一系列行为也并非一时糊涂,而是长期坚持反华立场。 长期反华,罪行累累 公开信息显示,他曾在日本右翼媒体上发表文章,撰写十余本反华书籍,发表所谓“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731”“钓鱼岛属日本领土”等荒谬言论。 他还多次为日本侵华战争辩护,声称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 此外,他还通过出版《我为何抛弃了中国》和《中国大屠杀史—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杀人》等书籍扩大其反华影响。…
根据官媒报道,9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正式宣布辞去首相职位。 要知道石破茂去年九月底才正式担任首相到目前为止,任期还不到一年,这位上台时被给予厚望的日本领导人,为何会选择辞职?那么谁又成为他的接班人? 目前有两个最有可能的人选,对中国的态度可谓是十分强硬! 石破茂辞职下台 说实话石破茂能够拖到现在才辞职,已经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 在去年10月的参议院选举和今年七月的参议院选举接连失利后,石破茂的执政政府已经是摇摇欲坠,不论党内党外,对他的意见都非常大。 毕竟这是自民党自1955年以来,首次丢掉两院的多数席位,这会让党派对于日本国会的控制力进一步下降。 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执政困境,石破茂可以说是压力山大,即使他想要继续坚持稳住政权,可面对愈演愈烈的“逼宫”,还是不得不选择下台。 但是谁又想到,去年刚上任的石破茂,是被寄予厚望的,要解决越发严重的日本民生问题。 可没想到,在他上台后,还没来得及做出举措,上一任岸田文雄埋下的地雷就炸了。 从日本上半年的五个月数据来看,日本的普通老百姓虽然工资没有下降,可是整个社会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了。 工资不涨、物价贵了,那就是生活成本更高了,换算过来民众的工资下降了2.9%,这对于日本这种压力很大的社会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日本许多刚需物品越来越贵,比如大米这些日常要吃的,从去年的2000日元左右涨到了3500日元,涨幅高达75%。 这些其实是在石破茂上台之前就有了端倪,包括通货膨胀的问题,也是岸田为了对冲通胀发放了更多的纸币,结果却加重了通胀问题,这些问题都在石破茂上台后全面爆发。 随着石破茂上任后也多次对米荒做出政策,包括投放储备米、石破茂在四月的时候就表示,政府会投放更多储备米来平抑米价。 可这些都是杯水车薪,因为除了国内的问题,国外的问题也非常严重,特朗普上台之后对全球发动了贸易战,日本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 不断增长的关税,让日本国内的商品价格上升,许多百姓就会迁怒于现在的执政政府,石破茂的压力越发的大。 所以不论是从政治上选举接连失利丢掉多数席位,还是国内民怨四起,石破茂被逼到绝路,不得不辞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么在他辞职之后,谁会继任呢?继任者对中国又是什么态度呢? 最高呼声继任者高市早苗…
越南榴莲在中国曾一年狂赚30亿,但是他们不好好种水果,却在果子里添加有毒物质。 澳大利亚水果对华出口占比曾经超一半,却连吃带拿的天天嫌中国检疫太严。 可是如今结果呢?越南榴莲烂在地里没人要,澳洲果农等了15年才盼回中国准入。 反观泰国、菲律宾这些懂规矩的国家,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越南、澳洲只能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喝西北风,不过这能怨谁呢? 越南榴莲烂成泥 在2023年的时候,中国还是越南的榴莲大户,每年都要进口其百分之九十的榴莲,进口额近30亿美元。 就连越南的芒果、火龙果也跟着沾光,那会儿中国市场占了他们所有蔬果出口的54%。 对此越南商家多骄傲啊,同奈省果农阮文海在2023年就靠卖榴莲盖了两层小楼,采访时还嘚瑟: “中国人就喜欢我们的榴莲,就算贵点也得买。” 可是现在呢?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今天的越南榴莲烂在地里都卖不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 那就不妨看看对于中国这位“衣食父母”,越南都做了什么。 他们为了利益,在水果里加碱性嫩黄、镉这些有毒物质! 不过中国也不是好糊弄的! 2024年12月,中国海关检出越南榴莲重金属镉超标后,直接暂停15家包装厂和18家果园的进口资格。 还宣布自2025年1月起,所有榴莲必须提供黄色染料检测报告,并对每批越南榴莲实施100%检测! 面对中国的严防死守,越南全国就9家检测机构,根本忙不过来。 那会儿集装箱在胡志明港堆成山,榴莲放烂了都排不上入关的队,这自然也就导致榴莲销量暴跌。 据越南海关总署统计,2025年前4个月榴莲对华出口下降71.3%。…
日本军国主义至今未死! 面对记者的采访,仍然有很多日本退伍老兵表示,如果中日之间再次爆发战争,他们还想打中国。 这种病态的执着令人震惊,而当谈到为什么如此执着于打中国的时候,有一位名叫松本的九旬日本退伍老兵解释了一番,主要涉及到3个原因。 眼前这位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人缓缓说道:“那可是我一辈子的信仰啊!对日本天皇的信仰!” 而他们这些老兵早就被灌输成了“天皇”的信徒,深陷其中执迷不悟更愿意为其奋斗终身。 依照他的说法,那当年发动侵华战争时便是至高无上的天皇对他们下达了目标,必须要完成对“劣等民族”的改造,每当说到这时松本浑浊的眼睛里还闪烁着虔诚的光芒。 而且自明治维新后日本更是把天皇捧成了神,从幼儿园课本到军队训练,满脑子都是“效忠天皇”那一套,甚至连小孩子也要早早学习用木枪刺人形草靶,士兵被教育成了“天皇的武器”,连杀人都被美化成“圣战除草”。 可惜他们没能力,日本最终还是战败了,其实回过头来也能发现这就是他们罪有应得,他们口中所谓的天皇更要为此付出代价。 然而在松本这种狂热信徒中却都怪到了他们自己的身上,还说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守护好天皇才会这样的。 所以或许是为了赎罪,松本坦言到如果还有战争再次爆发,他们一定要冲在最前面,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死的心安理得。 而松本解释的第二个原因,是对往日荣光的怀念。 据他描述,在战争初期日本捷报频传,日本百姓也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认为日本军队战无不胜,是人们的大英雄。 这也就让军人在当时的地位极高,民众对他们非常尊敬同时工资福利等也非常优厚,日本士兵的补贴远超大多数日本平民。 记得在1943年的时候,日本陆军二等兵的月工资是6日元后面则涨成了10日元、16、20日元。 不仅如此,日本士兵的饮食也是好的不得了,不仅有精米、鲜肉、蔬菜还有香烟和清酒, 除了要上战场之外,生活方面简直无可挑剔。 只不过等战争结束后,一切就都变了。 随着军队被解散,他们这些只会打仗的军人直接丢了工作,加上当时日本经济几乎崩盘他们大多直接成了乞丐,这和之前的光鲜亮丽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此他们感到非常的耻辱和不甘。 而且按照日本“玉碎”的传统,这些残存下来的日本士兵在日本群众眼里就是怕死,一个个都不敢冒死奋战才导致战败的,因此群众对他们充满了鄙夷。 也正是这种前后态度差距导致这些老兵产生了一种执念,好像只要重新对中国爆发战争那么就能重新回到之前的生活重新获得荣耀。…
两岸必定统一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一旦亮出“武统”态度,战斗又将在多长时间结束? 只得说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实际在4月“海峡雷霆-2025”演训后,便有人预测,演训结束后的数据评估显示,解放军在72小时内完全控台的战术推演成功率已达92.7%。不过每个人看法不同,自然,一场关于武统时长的军事预测暗战正在两岸专家间激烈交锋。 张延廷坚持的96小时闪电战。 台空军退役副司令张延廷在分析2024年汉光演习后断言,解放军若全力攻台,96小时内必破台军防线。他的推演基于两个致命杀招。 075两栖攻击舰搭载的气垫船可在30分钟内完成首波抢滩,而攻击-11无人机群能同步封锁台岛东西海岸。 更关键的是,美军航母从横须贺基地驰援需要4天,当星条旗飘至台海外围,红旗早已插上台北101大楼。 帅化民的的关注点不一样,他看重能源绝杀。 前陆军将领帅化民将目光投向台湾脆弱的生命线。他在2025年7月的电视辩论中算了一笔账:台湾天然气储备仅够支撑11天,发电量78%依赖进口能源。 且他非常认定,摧毁台中接收站,72小时内全岛停电,而紧跟最直接的态度,便是导致台积电3纳米工厂将成废铁,城市交通陷入瘫痪,连带效应便是恐慌的民众会冲垮台军防线。所以说,现代战争打的是能源命脉,而非单纯兵力对比。 当然,张召忠的电磁风暴说法也并非弱。 “48小时锁定台海!”军事评论家张召忠曾透露一段机密级演训画面:32架歼-16电子战机突破“中线”时,台军强网雷达系统突现12分钟黑屏。而这恰是火箭军东风-15B导弹集群完成瞄准的窗口期。 而另外的罗援斩钉截铁,24小时内摧毁台军作战体系。当卫星锁定地下指挥所,电磁脉冲烧毁电路,台军引以为傲的“雄风-3”导弹射程直接缩水四成,上亿美元装备沦为废铁。 甚至在《台海防卫白皮书》中解析:台军引以为傲的“链结22”数据链系统存在37个已知漏洞。 而解放军的攻击序列能够直指要害,首轮石墨炸弹瘫痪电网,次轮反辐射导弹摧毁乐山雷达,末轮网络攻击切断指挥链路。 可以说即使几位少将说的直接,但也难挡如今台军防御的致命短板。 台军防空体系存在致命漏洞。宜兰至桃园200公里海岸线竟无战机常驻基地,IDF战机紧急升空需6分钟。而解放军歼-16从平潭起飞抵台北仅需3分钟。 且这个3分钟死亡时差被台退将称为“不设防的北大门”。更严峻的是,2011-2019年台军仅补充21名新飞行员,现役飞行员中20%宁愿赔款300万新台币也要提前退役。 此外美军印太司令部推演报告显示,若解放军采取“冷启动”战术,由常态巡航直接转实战,那美日联盟需72小时完成兵力投送。 但山东舰航母战斗群配合鹰击-21反舰导弹已形成600公里拒止圈,2025年6月西太平洋演习中,该组合成功在54小时内“击沉”美军模拟舰队。当成本超过万亿美金,五角大楼的决策天平必然倾斜。…
“莫迪终于明白,谁才是最靠的住的。” 在美国再次向印度加征关税,美印关系最困难的时刻,莫迪想起来还有中国这个邻居。 8月19日,王毅外长前往印度新德里,与印度方面代表共同进行会晤。 王毅外长这次前去展现了大国的风度与礼貌,不仅与印方达成多项共识,并且还给了印度带来了三样“见面礼”。 这对印度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印度的外交政策也发生了很大转变,过去在各组织里不积极、不配合,这次又重新立下承诺。 莫迪的态度也很不一般,见了王毅外长就是热烈欢迎,握着手久久不放。 在欢迎结束后,莫迪当着全体媒体的面,还说了一句很意味深长的话。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华社】【外交部官网】【澎湃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中印会晤 中印的关系不是突然就得到缓和的,早在今年7月,印度外长苏杰生访华,一切就已经有了预示。 那次访问是苏杰生五年以来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是印度内部经济发生了巨大问题的时候。 苏杰生的访问表示了印度对华政策的转变,同时也是双方关系缓和的开端。 在苏杰生访华不久后,印度媒体就报道称,总理莫迪计划要来中国访华,紧接着王毅外长就登上了前往印度的飞机。 莫迪一见王毅外长,马上笑脸相迎,紧紧握住双手,这份热情的示好,为这次会晤营造了友好的氛围。 接下来莫迪开始疯狂对中国表示自己的友好,跟王毅部长坐着就开始忆往昔,细数两国以前的那些友好事件。 莫迪聊着聊着就聊嗨了,然后说了一句让人深感意外的话,他说: “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所以必须要让世界感受到两国的潜力与合作前景。”…
在非洲这片辽阔而原始的土地上,从来不缺少离奇的国家,而其中有一个国家,因为一位极度自负的领导人而声名远播。 他曾扬言只需派出一千兵力即可阻止中国的军事行动,还曾叫嚣远征欧洲,挑战苏联,令全球都“闻风色变”。 这个国家正是冈比亚。 “宇宙强国”冈比亚 提起冈比亚这个国家,若不是因为出现了一位如此傲慢的领导人,恐怕根本无人关注。 如果你浏览世界地图,会发现有一个形状宛如细长虫子,极其微小的国家,这就是被称为“宇宙强国”的冈比亚。 作为非洲大陆面积最小的国家,冈比亚在众多贫困落后的非洲国家中几乎毫无存在感。 但秉持着“光脚不怕穿鞋”的理念,贫穷、落后、领土狭小也丝毫阻挡不了冈比亚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霸主”角色。 1994年,一位名叫叶海亚·贾梅的年轻中尉,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在少数人的协助下,成功“夺取”了首都班珠尔。 将执政长达32年的前总统贾瓦拉赶下台,就此掌控了冈比亚的国家大权。 如此戏剧性的政变过程,若放在其他国家简直难以想象,但在当时的非洲却屡见不鲜,只能说非洲大区的治理模式确实“独特”。 当时年仅26岁的贾梅一上台,就开始得意忘形,面对突如其来的权力,年轻而冲动的他迅速迷失自我。 此后,他很好地延续了贾瓦拉执政时期的“优良传统”,滥用职权,操控选举,贪污腐败,甚至自我神化,很快便成为一个“土皇帝”式的人物。 他对自己的野心毫不掩饰,曾在选举当天公开宣称: “无论你是否喜欢,没有任何政变可以推翻我,没有任何选举可以终结我的任期”、“真主安排我愿意执政多久就可以执政多久,真主赋予我自由选择接班人的权利。” 而他在国内竟然也没有多少人反对,据《中国日报》报道,在选举期间,一些地方官员主动宣传贾梅的英明,称颂其“治国才能”足以胜任国王。 从总统变为国王,真是荒诞至极,而贾梅对此欣然接受,因为他坚信依靠自己的“神力”,别说当国王了,连神仙都能胜任。 这还真不是夸张,这是贾梅自己亲口说的。 “神棍”总统 2007年初,贾梅或许觉得总统身份已无新意,决定转型为“神医”,他郑重其事地向全世界宣布,自己单凭个人能力攻克了医学难题——艾滋病和哮喘。…
当无数国人将目光聚焦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或是东海之隔的日本,警惕着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时,一场更为凶险的“内部溃烂”却在悄然发生。 我们真正的敌人,早已潜伏在我们身边,他们说着同样的语言,拥有同样的面孔,甚至身居高位,享受着国家的红利。 他们,就是那些披着“精英”“专家”“自己人”华丽外衣,却在背地里向我们捅刀的“内部人”。 这把刀,有时是商业机密,有时是国家数据,有时,则是一套精心编织的、足以瓦解我们文化自信的谎言。 一场惊心动魄的商业谍战,主角不是好莱坞电影里的特工,而是一家中国顶尖科技企业的海外高管。 这家企业,我们都熟悉,常年被美国列为眼中钉、肉中刺,遭受着最严酷的技术封锁。为了突破重围,无数工程师夜以继日,用血汗筑起了技术的壁垒。 然而,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堡垒从内部被攻破了。一名深受信任的欧洲地区高管,一个拿着高薪、享受着公司无限信任的“自己人”,却将公司最核心的5G技术机密,打包卖给了西方竞争对手。 他不是被胁迫,也不是为信仰,仅仅是为了账户上那一串冰冷的数字。 这起事件的破坏力,远超一次正面的商业竞争失败。它让数万人的心血付诸东流,让公司在关键市场的布局瞬间陷入被动。 这就像一场惨烈的阵地战,我方将士浴血奋战,眼看就要拿下山头,指挥部里却有人悄悄给敌人递去了作战地图。这种背叛,带来的不仅仅是损失,更是对士气的毁灭性打击。 这便是“内部敌人”最可怕的地方,他们熟悉我们的一切,知道我们的软肋在哪里,他们的每一次出手,都精准而致命。 他们造成的伤害,是“内部失血”,比外部打击更加难以防范,也更加难以愈合。 这种“内部失血”并不仅仅发生在商业领域。在金融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样暗流涌动。某些所谓的金融“大鳄”,他们在中国资本市场翻云覆雨,享受着国家发展的巨大红利,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他们顶着“著名企业家”“投资专家”的光环,在公开场合高谈阔论,俨然一副社会中流砥柱的模样。他们身上穿着最华丽的“外衣”,出入于最高端的场所。 然而,当风向稍有变化,他们却是跑得最快的一批人。 他们利用规则的漏洞,进行疯狂的资本套现,将本应服务于国家实体经济的资金,大规模地转移至海外。 这种行为,被一些人美化为“全球资产配置”,但其本质,却是对国家经济根基的侵蚀。这是一种典型的“吃饭砸锅”行为。 他们在中国这片沃土上成长、壮大,却在国家最需要他们贡献力量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抽身离去,甚至反手做空,留下一片狼藉。 他们的行为,比任何外部的金融制裁,都更能动摇市场的信心。 更隐蔽的战线,在思想和文化领域。一些所谓的“学者”“专家”,常年占据着舆论高地,他们顶着知识分子的光环,本应是民族精神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