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美專家一致警告美國:當中國統一台灣時,美國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

前言 台海局势风高浪急,一直都是国际上关注的重点,对于中国大陆而言,态度十分明显,那就是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必须回归祖国。 只是美国这些年一直不死心,时不时就跑到台海周边转悠,可眼下随着我国国力的日渐强盛,美国那边也得面对现实。 很多美专家一致认为,如果中国真的推进统一台湾的进程时,美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这条路究竟是什么呢? 台湾问题是怎么来的 台湾问题的根源深植于近代中国的历史沧桑,1895年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开启了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这段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历史伤痕,也为后来的问题埋下伏笔。 图为导弹发射画面 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宣布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台湾必须归还中国。 这一国际法律文件获得了美国和英国的共同签署,成为台湾法律地位的重要依据。 1949年,中国内战结束后,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形成了两岸分治的局面,但国际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首次直接介入台海事务。 此举改变了台湾问题的性质,使其从中国内政转变为国际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 国际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美国承认“一个中国”政策,把外交关系从台北转到了北京。 但后来不死心又搞了个《台湾关系法》,继续卖武器给台湾,保持非官方联系。 之后的几十年间,“台独”的声音越来越大,不过在国际上越来越边缘化。 台海的地缘战略地位 台湾海峡被称为“东亚的咽喉”,连接东海与南海,是西太平洋航道的关键枢纽。 其地缘价值不仅体现在军事层面,更是全球贸易与供应链的重要通道。…

20 hours ago

美台建交,重磅決議,戰爭會爆發?

美國24位共和黨眾議員提出共同決議案,呼籲美國放棄過時的一中政策,恢復與台灣正式外交關係。長期表達友台立場的眾議員帝芬尼表示,台灣從來沒受中國控制,是個自由民主獨立國家,美方應為台灣發聲,在國際組織中擁有完整的會員資格。 美國挺台動作又一波,長期支持台灣的美國共和黨眾議員帝芬尼領銜,24位同黨議員提出共同決議案,呼籲美國放棄一中政策,恢復與台灣正式外交關係。 文件一開頭就提到,不只恢復外交,還要談雙邊貿易協定、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鑒於台灣多次完成和平政權轉移,從未受北京政府控制。中國不合理聲稱對台主權,還把一中政策當武器,阻擋台灣在聯合國、WHO和奧運完整會員資格。更指出一中政策已過時,對台灣人民和美國不適用,更無法反映出,台灣身為主權獨立國家,已超過70年的明確現實。 美24位眾議員「重磅提案」 籲與台建交、廢除一中 美國眾議員Tom Tiffany呼籲美國放棄一中政策。(圖/Rep. Tom Tiffany Youtube)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表示,本來就是一個漸進式過程,有人是跟中國建交,但他也可以跟台灣建交,「我們要怎麼去跟其他國家溝通,然後能不能慢慢地往這一個方向走,那我們當然是希望盟友們能夠來加入這樣的論述。」 台灣基進黨高雄市議員張博洋:「友軍都對台灣遞出橄欖枝,當然是要更加積極地表態去回應美國這邊,那才不會錯過,川普重新帶動世界秩序重組的過程裡面,這個首班列車,台灣沒有上車。」 美24位眾議員「重磅提案」 籲與台建交、廢除一中 共同決議書中提到,一中政策已過時。(圖/民視新聞) 帝芬尼更呼籲川普,承認台灣民選政府,恢復與台外交關係、雙方派任大使,並廢棄限制美台官員交流的指引。新聞稿也強調,即便有「台灣關係法」和「六大保證」,美方還是欠缺與台灣正式連結,對待台灣政府,如同對北韓和伊朗暴權般。 民眾表示,「敢於表達台灣的願望,不要什麼事都怕怕」、「台灣本來就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就是要恢復正常外交啊!我們壞鄰居中國太差了,希望能夠加油」、「還是在大國跟大國之間的(博弈),我覺得台灣可能要走出一個自己的道路」。美國議員一再提出類似決議案,表達友台立場,台灣民眾樂見,也期待台美關係,持續升溫。

20 hours ago

蔣萬安反對“一國兩制”,將率領四人再訪大陸,大陸用10個字回應

9月10日,台北市政府完成了一场备受关注的抽签仪式。四位议员脱颖而出,将随台北市长蒋万安组成五人代表团,于9月25日至27日前往上海参加一年一度的“双城论坛”。蒋万安的身份不一般,他是蒋介石的曾孙、蒋经国的孙子,属于蒋家第四代,更是国民党的政治新星。 大陆方面的回应也毫不含糊,明确提出10个字: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不仅是对蒋万安的提醒,更是对所有赴陆交流人士的基本要求。蒋万安明知大陆立场坚定,仍选择访陆,是在表达善意,还是另有所图?他又如何在“两岸交流”与“台独政治”之间找到平衡点? 蒋万安不是第一次参加双城论坛。2023年,论坛在台北举办,首次由他以市长身份主持。当时他在闭幕式上说出一句话:“两岸关系越紧张,越需要沟通与交流。”这句话之后被多家媒体引用,甚至被解读为他对两岸政策的立场初步表态。 实际上,蒋万安从不轻易对两岸关系表态。他既不支持“一国两制”,也反对“台独”。他的核心主张是“二反、三不、三要”:反对“一国两制”、反对“台独”;不挑衅、不引战、不怯战;要交流、要对话、要合作。 2023年5月,蒋万安在公开场合首次系统阐述这个主张。当时不少人认为,他是在延续国民党的传统两岸路线,但又不完全照搬老一辈的说法。 他的父亲蒋孝严态度就完全不同。2023年7月6日,蒋孝严携夫人参加了浙江·台湾合作周宁波分会场活动,并在会上公开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自己“永远是中国人”。他还说,自己小时候家里教育就是“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台媒随后追问蒋万安怎么看他父亲的发言,他则选择回避,称自己专注市政事务。这个回应让很多人觉得他在刻意避开政治表态,避免得罪岛内的不同立场。 这次双城论坛轮到上海主办,主题是“AI与城市治理”,涵盖轨道交通、科技医疗和高龄社会等议题。这些议题看似专业,但在两岸关系变化之下,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被赋予政治含义。 9月11日,台北市政府正式向陆委会递交申请,要赴陆参加论坛。这一步在岛内政坛引发讨论,有人支持,也有人质疑,尤其是绿营阵营,选择了集体缺席抽签环节。 抽签当天,国民党的吴世正、曾献莹、柳采葳,以及民众党的张志豪中签加入随团。民进党则没有派出任何人参与,甚至连象征性的表态都没有。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刻意保持距离的姿态。 曾献莹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陆委会不要从中作梗。”这句话虽短,但背后透露出对民进党当局的不信任。在野阵营担心,民进党可能会在行政审批环节设置障碍,让论坛难以顺利进行。 大陆方面的态度非常明确。9月10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重申:我们一贯支持并积极推动两岸城市交流合作。不过,他也补充了一段关键前提:必须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进行。 这个表态不止一次出现。陈斌华还强调,愿与台湾各界人士交流,但必须划清界限。这是大陆释放善意的同时,也画出清晰的红线。 这次的五人团队,除了蒋万安身份特殊外,其他四人也有各自的政治背景。三人来自国民党,一人来自民众党。民进党则完全缺席,这种行为其实也传达出一种态度:他们不打算与大陆沟通。 在此之前,岛内政局也发生了变化。7月26日、8月23日,民进党主导的两场罢免案接连失败。这让在野阵营士气大涨,也让民众开始重新评估谁更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 洪秀柱、苑举正、蔡旺庭等人也在此期间陆续访陆。他们参加了9月3日的大陆阅兵活动,为两岸交流“添砖加瓦”。这股交流的热潮,显然不只是蒋万安一个人在行动。 台湾工业总会也在这个时候发布了“2025工总白皮书”,呼吁两岸“避免误判,恢复交流”。白皮书指出,美方对中国大陆加征关税,已严重影响台企的全球竞争力;而大陆仍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制造基地和供应链中心。 这份白皮书还批评了民进党推动所谓“非红供应链”的做法,认为脱钩不符合市场规律,反而伤害了岛内产业。在这种背景下,蒋万安的上海之行被工商界视为一个积极信号。 对于大陆而言,这场论坛的意义远不止城市治理,更多是一次政治信号释放。如果蒋万安能在不违背“九二共识”的前提下推动交流合作,那将有助于缓和紧张局势。 不过,蒋万安的政治立场一直被认为偏向“和平不统一”。他强调交流,却不愿谈“一个中国”。这让大陆方面对其抱有谨慎态度。…

3 days ago

特朗普連開3槍,公開否定台灣屬於中國?國民黨遞出一句話

“台湾最终地位未定。”——这句从“美在台协会”口中说出的表态,等于把一个中国原则当场撕掉。 就在这句话甩出来的前两天,美国国防部才宣布提高10亿美元援台军费;再往前一天,美英军舰还高调穿行台海。 短短三天,特朗普连续出手,仿佛连开三枪,把台海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岛内民进党立刻兴奋,蓝绿媒体刷屏解读。但国民党却只丢下一句:“区域和平稳定比口水战更重要。” 这句话表面像是在打太极,其实隐含着警告——别被外部势力带节奏。到底美国在打什么算盘?国民党的话又意味着什么? 9月10号,美国国防部宣布提高援台军费到10亿美元,创近三年最高纪录。 9月12号,美军“希金斯号”驱逐舰和英国“里士满号”护卫舰联合过航台海。这两艘船可不是最新武器,一个是1999年服役的老驱逐舰,一个是1995年的护卫舰,就像派出老兵“走一圈秀肌肉”。 9月13号,“美在台协会”直接说中方曲解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暗示“台湾地位未定”,否认台湾属于中国。 连着三天的操作,让人很难说是“巧合”,更像是精心设计的“组合拳”:先给钱、再秀军力、最后丢话术,把舆论气氛推到最高点。 为什么是现在?这招很“特朗普” 别忘了,今年前大半年中美刚打完关税战。从2、3月的摩擦到三轮谈判,好不容易谈成休战,把关税暂时按下去,休战期延长到11月10号。 本该缓口气的特朗普,反手就打出台湾牌,看似无厘头,其实是谈判桌上的加码。 要知道,中国手里的筹码可不少:稀土出口卡脖子,美国芯片产业就得停摆;大豆进口一停,美国农场主压力爆表;普通商品出口受限,美国通胀立刻飙升。 目前美国大豆已经堆了4000多万吨,特朗普不能坐视农业票仓崩盘,所以必须找个话题抢占主动,把中国“逼到谈判桌上”。 看似紧张的台海过航,其实军事意义有限。美国派来的“希金斯号”是二十多年前的老驱逐舰,真要碰上解放军舰队,一旦出事美国的政治代价不算高。 英国那艘“里士满号”更是老掉牙的护卫舰,跑这一趟更多是象征意义。 这就是典型的“政治秀”:既给民进党打气,也给国际社会展示“美国没有缺席”,同时让国内鹰派放心:白宫在台海问题上“够硬”。 更大的图景是,美国不只盯着台湾,还想把南海、东海一起搅动起来,形成一个围堵圈。 5月,美日澳菲在夏威夷开“太平洋陆军论坛”,研究第一岛链的部署。 8月,加拿大也加入,与澳大利亚、菲律宾搞南海联合巡航。…

3 days ago

親華派辭職後,尼泊爾首位女總理上台,中方沉默了數天,回應10字

尼泊尔亲华派总理辞职后,该国首位女总理上台,中方沉默数日后,外交部作出回应,十个字掷地有声。 当今世界着实不太平,继泰国政局变天后,又一个中国周边的国家经历了变天。当地时间9月12号,尼泊尔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卡尔基宣誓就任临时政府总理,成为尼泊尔的首位女总理,她将接管所有政府部门事务,预计会在6个月内举行大选。在她上台之前,尼泊尔一度陷入骚乱,该国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一些示威演变成了暴乱,尼泊尔军警和抗议者发生激烈冲突,至少导致51人死亡,1300人受伤。局势愈演愈烈,尼泊尔国会大厦等主要政府建筑遭遇示威者纵火,面对日益升级的局面,尼泊尔原总理奥利在本月9号辞职,被迫让位给抗议者推崇的卡尔基。 关于先前下台的奥利,他可以说是一位典型的友华派政治人物,任内积极推动尼泊尔和中国的合作,保持了中尼关系的友好。一些能够反映奥利态度的例子是,他曾经盛赞中国的发展是人类进步历史的奇迹,而他不久前还专门抵达中国,参加93阅兵,可见他对中国是多么亲近。 但我们也必须公平地说一句,奥利对外政策上或许没有犯什么错误,但在内政问题上,奥利恐怕是不够合格。这一回尼泊尔乱局的发酵,源于尼泊尔政府不久前颁布的一项社交媒体禁令,这项禁令在8号引发抗议,抗议随后蔓延到各地。但像很多人形容的那样,禁令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尼泊尔民众对于腐败和经济问题的严重不满,才是乱局滋生的关键。 事已至此,奥利不得不为自己失败的内部治理买单,从尼泊尔总理的位置上离开,该国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至于新的女总理卡尔基,她主要以反对腐败而闻名,不少尼泊尔人相信卡尔基是个诚实正直的人,至于她的外交政策倾向,现在还比较模糊,不太好确认。而且由于在六个月内就要举行大选,她领导的这一届尼泊尔政府有很强的过渡性意味,短期内不太可能对尼泊尔的外交政策做出什么调整。在尼泊尔前总理下台后,中方一度保持沉默,直到新总理上台,外交部才打破沉默。 12号,中国外交部向卡尔基就任尼泊尔临时政府总理表示祝贺,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尼传统友好源远流长,中国一贯尊重尼泊尔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愿和尼方一道推动中尼关系向前发展。这一表态中蕴含着两个关键信号,一是“中尼传统友好源远流长”,这十个字相当于提醒未来的尼泊尔政府,无论如何,中国和尼泊尔的友好关系是一贯的,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这一点。其次,中国重申尊重尼泊尔自主发展,再次展示了不干涉他国内政的态度,这是向尼泊尔人民传递中方的善意和尊重。 总之,对于尼泊尔局势的未来,我们无需感到悲观,尼泊尔仅有中国和印度两个邻国,该国任何一位理智的政客,都会继续和中印同时保持良好关系,事实上这也是他们一贯的政策。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这几年来,亚洲国家发生了多起乱局,之前已有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政府倒台,现在又多一个尼泊尔,印尼也有骚乱发生,这些骚乱固然有内部原因,但是否有外部势力的影子,这就不得而知了。

4 days ago

賴清德對大陸喊話:滿足兩個條件,兩岸的事情可“迎刃而解” 新聞鏈接:

人贵在知有自知之明。 不过很显然赖清德没有,两岸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待,然而,自赖清德上台以来一直在统一的问题上不断地挑衅。 如今更是嚣张,赖清德对大陆喊话,表示只要满足两个条件,那么两岸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赖清德提出哪两个条件呢?究竟有什么底气说出这样的话? 自从赖清德上台之后,其在两岸统一问题上不断对大陆进行挑衅,其 “谋独” 之心昭然若揭。 就拿今年的九三阅兵来说,这本是一场意义非凡的纪念活动,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庄重铭记。 是对无数英烈的深切缅怀,也是向世界彰显中国维护和平、捍卫正义决心的重要契机。 但赖清德却不这样想,不仅横加阻拦还威胁想要参加阅兵的人,台湾陆委会称,禁止当局与地方政府人员出席九三阅兵及其相关活动。 曾任防务、外事、大陆事务或与台湾安全相关的政务副首长以上人员,或少将以上、情报机关首长等指标性人员,不得参与九三阅兵及其相关活动。 如有违反,将处以罚款、停职或剥夺退休金及追缴勋奖章。 此外,陆委会还调查 23 名赴大陆发展的台湾艺人,威胁称对于大陆九三阅兵、纪念台湾光复等相关活动,“勿配合参与”,否则将 “依法处理”。 而且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80…

7 days ago

美國若幹涉台灣,怎麽辦?鄧公早已給出答案:美國只有兩個選擇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关乎国家统一大业。 进入2025年,美国在台海事务上的动作愈发频繁,不仅持续推动对台军售,还通过国会设立专门针对中国的战略竞争委员会,多次组织听证会讨论台湾地区防御议题。 这些举动表面上打着维护地区稳定的旗号,实则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干扰两岸和平进程。 美国国务院在2025年上半年批准多项对台武器项目,总额已超过200亿美元,包括F-16战机零部件、坦克系统和导弹装备。 这些军售从以往的防御型转向更具进攻性的高科技整合,如精确制导和网络战能力,明显旨在提升台湾地区对抗大陆的门槛。 美国的行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亚太战略的一部分。2025年,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发布多份报告,评估如果介入台海冲突,美国可能面临败退或高代价惨胜的局面。这些分析基于中美军力对比,指出中国军队在近海作战的优势日益凸显。 不过,美国国会仍旧通过法案,如台湾地区冲突阻遏法,试图为台当局提供更多战略支持,甚至威胁调整对华贸易关税。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不仅加剧了台海紧张,还让台湾地区民众陷入潜在风险之中,因为任何冲突的代价都将由岛内承担。 面对美国这种干涉,中国立场一贯坚定。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公同志就对类似问题给出明确回应。他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外部势力无权插手。如果和平统一路径受阻,中国将不得不考虑其他手段。 那时,美国的选择只有两条:一是保持中立,不卷入其中;二是直接参战,导致中美对抗。这种二元选项的提出,源于对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同时也警告美国权衡干预的后果。 邓公的这一观点,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他访美期间。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发布会中,他面对美国媒体提问时,明确表示中国优先追求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能绝对排除其他选项。 因为完全放弃武力承诺,会限制中国的谈判空间,导致台湾当局缺乏动力对话。这一表态在当时中美建交初期,巧妙平衡了原则性和灵活性,避免了直接对抗,却清晰划定红线。 相比1958年金门炮战时期美国曾考虑极端干预手段,如部署轰炸机携带核弹,最终因风险过大而退缩,邓公的回应更注重通过外交施压化解危机。 1983年,美国众议院议长蒂普·奥尼尔访华时,邓公再次重申这一立场。在会晤中,他直言如果和平道路不通,中国将使用武力解决,美国那时只有不干涉或参战两条路可走。 这一表述比访美时更直接,针对美国立法机构的干预企图,强调中国不会因外部压力放弃统一大业。历史资料显示,此后美国在对台军售上有所收敛,1982年中美发表八一七公报,美国承诺渐减售台武器规模。这反映出邓公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层层施压,推动美国调整政策,避免了关系倒退。 邓公的智慧在于预见美国困境。美国视台当局为遏制中国崛起的棋子,但实际干预能力有限。2025年兰德公司报告指出,美国若参与台海冲突,将付出巨大军力和经济代价,可能影响其全球地位。 这与邓公时代美国避免大战的逻辑相仿,但如今中美经济 联系更深。2025年上半年中美贸易额已近2000亿美元,美国依赖中国市场,无法承受全面脱钩。 东南亚国家虽被美国拉拢替代中国供应链,但产业链完整性和产品质量远不及中国,导致美国难以完全转向。 从军力对比看,中国军队进步显著。1958年金门时期,中国主要靠炮击和封锁应对美国援助,如今人民解放军装备更新换代,如航母编队、歼-20隐身战机和东风导弹系列,演习从单一领域转向多域联合。 2025年东部战区环台军演覆盖海空全域,融入电子战和卫星侦察,实战化水平大幅提升。这种进步不仅增强威慑,还推动统一进程从被动防御向主动塑造转型。相比之下,美国海军虽强大,但在台海近岸作战中,面对中国反介入体系,风险系数更高。…

3 weeks ago

能打卻不敢打?中共76年不動手的真正原因曝光!

(大纪元记者陈霆综合报导)尽管中共态度强硬,多次威胁不惜使用武力统一台湾,但分析人士认为,对北京来说,全面入侵台湾仍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尝试。 《外交政策》副主编詹姆斯‧帕尔默(James Palmer)撰写专文分析说,尽管北京一直文攻武吓,但有几个因素导致中共难以入侵台湾。 帕尔默认为,第一个原因是,中共若真的入侵台湾,即使没有美国的直接干预,也不保证能成功。 他指出,中共政权“已43年没有打过一场真正的战争了;尽管它在军事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没有机会测试其理论或技术”。 文中写道,尽管北京一直声称侵台可快速致胜,但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两栖攻击,而台湾部队为此已进行了数十年的准备。 2022年8月10日,台湾金门群岛的烈屿,远处可见中国厦门市的天际线。其海岸布设了防登陆工事,该岛距离中国海岸仅3.2公里。(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第二个原因是入侵的地缘政治风险。其中,最重要的是可能与美国发生全面战争。 帕尔默表示,虽然中共军方的部分人士认为,入侵台湾可展现中共军队的意志,并将美国赶出亚太地区,但是,北京并不愿意冒险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交战。 撇开美国不谈,入侵台湾也会毁坏中共自称是和平大国的说法,并进一步使北京与东京关系破裂。 帕尔默指出,日本与台湾有着紧密的联系,且至少在一开始,入侵台湾不可能像镇压西藏或新疆那样,中共得以掩盖其暴行;如果真的侵台,大量中共军队的侵略画面将展现在全世界眼前。 “即使中国(中共)切断了台湾的互联网,该岛也有足够的高科技技术来传播战争或占领的画面。”帕尔默表示,这将严重损害北京的声誉。 此外,入侵台湾也可能导致中国经济衰退。帕尔默指出,中国南方的经济与台湾的供应商和资本纠缠在一起,这将被战争摧毁。 “台积电(TSMC)等科技公司已为其工厂制定了焦土计划,一旦发生入侵,人才将尽可能地逃离”,帕尔默写道,“西方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所施加的金融制裁也引起了北京的担忧。” 2022年7月28日,林肯号航母(CVN 72)在环太平洋(RIMPAC)军演期间正在编队航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海上演习,今年共有26个国家、38艘舰艇、3艘潜艇、30余个无人系统、约170架飞机和25,000名人员参加。(美国国防部网站)…

4 weeks ago

第二個立陶宛出現了?主動邀請賴清德訪問,中國68年的友誼喂了狗

旧谊断裂新愁起 巴拉圭和中国大陆的关系,说起来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算起,那时候两国还没正式建交,但经济上的来往已经慢慢开始了。巴拉圭是个农业大国,牛肉和大豆这些东西是他们的主打产品,早年间通过一些中间渠道卖到中国市场,虽然量不大,但也算开了个头。 到了六十年代,巴拉圭的出口开始有点规模,中国买的那些大豆和牛肉,帮他们稳住了不少农民的饭碗。七十年代,全球贸易热起来,中国市场对巴拉圭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大,占了他们海外销量的很大一部分。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巴拉圭的农产品销量蹭蹭上涨,那时候他们政府官员就常说,中国是可靠的买家,得好好维护。 九十年代,两国贸易额破了千万美元大关,巴拉圭的大豆出口直接冲着中国去,牛肉也一样。进入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后,巴拉圭牛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占到海外出口的半壁江山,这可不是小数目,帮他们拉动了整个经济。 2010年代,贸易规模更大了,中国成了巴拉圭在南美农产品的重要买主,牛肉行业从业者还去中国参加展会,谈订单啥的。疫情那几年,2020年后,贸易也没断,巴拉圭的大豆船照样往中国运,帮他们渡过了难关。巴拉圭经济依赖农业出口,中国市场提供的稳定需求,让他们的失业率没那么高,牛肉出口占GDP的比重不小。 2024年,贸易额还继续涨,巴拉圭牛肉在中国餐厅里常见。政府报告显示,如果出口中断,失业人数能到15万,牛肉行业最惨,因为中国占了海外销量的50%以上。巴拉圭经济结构就这样,靠中国市场撑着,任何风吹草动都影响民生。 商会那边常开会,讨论怎么扩大对华出口。2025年上半年,一切还正常,大豆船出发,牛肉订单源源不断。中国援助过巴拉圭医疗设备啥的,教育交流也搞起来。总之,这68年的友谊,不是空谈,是实打实的互惠,帮巴拉圭创造了稳定繁荣。可谁想到,巴拉圭高层突然来这么一出,让人直摇头。 邀访惹祸经济伤 2025年7月14日,巴拉圭总统佩尼亚在亚松森的一个投资论坛上公开说,正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8月访问做准备。这话一出,等于直接戳了中国大陆的底线。 佩尼亚上台没多久,就放出这风声,赖清德那边也传计划8月上旬出发,先去南美几个邦交国,还想过境美国。7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回应,直言巴拉圭别成为国际社会的例外,得慎重处理涉台问题。 巴拉圭没当回事,继续推进邀请。佩尼亚有留学台湾的背景,这可能影响了他的决定。他们想稳固和台湾的关系,台湾那边承诺扩大农产品采购,追加基建投资啥的。但这步棋下得太臭,忽略了68年和中国大陆的经济纽带。 中国市场是巴拉圭农业的命根子,从牛肉到大豆,稳定买家没了,麻烦大了。8月1日,中国就暂停审批巴拉圭大豆等农产品进口许可,这一下砸在他们经济要害上。港口货物堆积,出口中断,农民协会炸锅,商会紧急磋商。农业部长在议会报告里说,失业率会飙升,近15万人就业悬了,牛肉行业尤其重创。 巴拉圭的短视在这里显露无遗,他们以为能左右逢源,指望台湾或美国撑腰对冲风险。可现实呢,美台那边除了口头说说,没拿出一个能补经济损失的方案。国际关系是明牌,一个中国原则不是可选的,是全球发展的入场券。 巴拉圭误判了规则的刚性,以为模糊态度能行。结果呢,贸易停摆的铁拳砸下来,他们自己暴露在高压线中央。赖清德行程也变了,7月底媒体爆出美方拒绝过境请求,台湾当局否认外出计划,还扯上南部风灾当借口。7月30日,外媒报道行程叫停,这不排除是巴拉圭邀访引发的连锁反应。 巴拉圭高层似乎忘了,台湾那边的“友谊支票”开不出支撑国民餐桌的现金和就业。南美邻国都在拥抱中国机遇,洪都拉斯建交后出口激增,巴西阿根廷赚翻天。巴拉圭却逆着来,把自己往孤岛推。这何止南辕北辙,简直刻舟求剑。 佩尼亚的决定,让68年的互信成废纸,权力政治操弄下,经济纽带一文不值。商会报告显示,出口中断若持续,损失惨重,牛肉海外销量一半没了,民生直接受累。巴拉圭赌局刚开始,筹码已押上民众生计,这步臭棋背后,是对外部支持承诺的高估。 教训深刻路何从 巴拉圭内部现在分歧大了,执政党议员提出派团访华破冰,商会精英计划年底直接联系中国市场。民众施压,面对货物堆积和收入中断,基层不满在蔓延。政府还能堵耳朵多久? 选择权在他们手里,是割舍政治秀回归务实合作,还是固执到底成孤岛,这关乎国家经济命运。看看立陶宛,2021年他们孤注一掷涉台,结果2022年GDP降1.4%,失业率升3.7%,被现实教育得够呛。巴拉圭现在重蹈覆辙,成为新反面教材。 南美整体在分享中国红利,巴拉圭却把自己锁门外。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参与发展的前提。巴拉圭政府误解了,以为能两头通吃。结果呢,中国回应果断,贸易中断让他们尝到苦头。商会和民众的呼声越来越大,议会辩论激烈。…

4 weeks ago

三年內不許統一?特朗普想讓中方賣他一個面子,收台最好等他卸任

特朗普对着镜头,用他那标志性的、舍我其谁的口气说:“只要我在这儿(白宫),这事(指武力收台)就绝对不可能发生!” 翻译过来就是:我特朗普的总统任期至少还有三年,你们得给我个面子,这三年里不许动台湾。等我卸任了,你们爱咋咋地。 特朗普这个人,你不能用正常外交官的逻辑去理解他。他首先是个商人,其次才是个政客。在他眼里,万物皆可交易,包括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他觉得自己的面子很值钱,值钱到能让中国把统一大业的时间表往后推一推。 台湾问题,从头到尾都是咱们的家务事,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什么时候办、怎么办,得我们自己说了算。凭什么你特朗普一句话,我们就得停下来等三年? 但你别说,特朗普还真就这么想的。他觉得自己有这个底气。这底气是哪来的呢? 首先,就是前脚刚结束的“普特会”。虽然全世界都看着,那会谈不到三小时就草草收场,也没签什么正经协议,但对特朗普本人来说,这可是他外交生涯的“高光时刻”。他跟普京坐在一起,全世界的闪光灯都对着他,这种感觉让他飘飘然。在他看来,连俄乌冲突这种烂摊子他都能“摆平”(至少他自己认为是这样),那还有什么问题是他解决不了的? 在他看来,他已经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交易大师”的形象。所以,他紧接着就对中国喊话,想把这个“成功经验”复制过来。他可能觉得,既然普京愿意在乌克兰问题上跟他谈条件,那中国也应该在台湾问题上给他个面子。这是典型的路径依赖,也是一种极度的自我膨胀。 其次,特朗普这是在“先声夺人”。他很清楚,现在的台海局势,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了我们手里。 赖清德越是这么蹦跶,我们解放军的军机军舰在台海周边的活动就越是频繁,越是贴近实战。从“联合利剑”系列演习开始,所谓的“海峡中线”早没了,我们的军舰战机已经把“围台”变成了家常便饭。这种压力,美国人是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搞了一轮又一轮,结果呢?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在2024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就说得很直白:如果在台海与解放军发生冲突,美军最好的结果也是“惨胜”,会损失掉至少两个航母战斗群和数百架战机。这种代价,是任何一个美国总统都承受不起的。 特朗普是个商人,最会算账。打一场可能会输,就算赢了也要脱层皮的战争,对他来说是天底下最亏本的买卖。他更喜欢打贸易战,那种不见硝烟,却能实实在在往自己口袋里捞钱的“战争”。所以,他打心底里不想因为台湾问题,跟中国真的擦枪走火。 那怎么办?眼看着赖清德这个“麻烦制造者”不断在悬崖边上试探,大陆这边的反制力度也越来越大,真有一天演习变实战了,他这个美国总统是管还是不管?管,就可能把美国拖入深渊;不管,又显得他太软弱,国内的鹰派也不会放过他。 所以他想出了这么一招,直接朝我们喊话,让我们“冷静”三年。他的算盘是:我既能向岛内展现“你看,我能罩着你”,又能向大陆展现“你看,我能管住‘台独’,你们也别激动”,同时还能向国内选民吹嘘“我一句话就稳住了台海局势,避免了一场世界大战”。一箭三雕,里子面子都有了,这很“特朗普”。 他想用这种方式,把中国架在“维护和平”的道德高地上,给我们实现统一的进程“上锁”。 但问题是,他算错了一笔最大的账:他低估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和意志。 回顾历史,从1950年的朝鲜战争开始,美国就一次次低估我们的决心。当时麦克阿瑟也觉得,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绝对不敢跟联合国军叫板。结果呢?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硬是把战线从鸭绿江边推回了三八线。 再说台湾问题本身。我们追求和平统一,尽了最大的努力,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但我们也从来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写得清清楚楚,在三种情况下,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中一条就是,“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现在赖清德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本身就是在不断压缩和平统一的空间。什么时候扳机被扣动,决定权不在北京,更不在华盛顿,而在台北那些数典忘祖的人手里。 所以,特朗普的这番话,听着霸气,实际上很心虚。他害怕局势失控。他所谓的“给我个面子”,潜台词其实是“求求你们,别在我任内搞出大事”。 而我们这边,有自己的节奏和定力。这些年,我们为什么要像“下饺子”一样造航母、造大驱?为什么要搞“联合利剑”这样的围台军演?为的就是有一天,当“台独”分子和外部干涉势力把我们逼到墙角,我们有得选,而且能一击制胜。…

4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