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尽管我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但那些曾经的屈辱历史依旧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因眼前成就而遗忘曾经的艰辛历程。 要知道,在我国尚未崛起之时,几乎任何国家都敢于对我国施加阻碍。 菲律宾的破船 例如,某中东国家不仅曾试图向我国索要10亿美元“过路费”,还强硬拒绝我国运送抗疫物资的航班穿越其领空! 导致我国飞机不得不临时变更航线,被迫在莫斯科降落补给。 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国家如今为何又主动向我国示好? 昔日我国面临的重重阻碍 上世纪末,一艘大型舰船的动向,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 1998年4月,中国澳门一家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一艘原苏联海军建造未完工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即后来广为人知的瓦良格号。 值得注意的是,瓦良格号在交付我国之前,所有武器系统、动力装置及电子设备均被拆除,几乎只剩下一个空壳,这或许也是乌克兰愿意出售的原因之一。 图源网络 在主轴被切断、方向舵也被拆除的情况下,要将这艘庞然大物从黑海运往中国,就必须经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1999年7月,瓦良格号按计划准备通过该海峡,然而土耳其方面却突然下令要求其返回黑海。 给出的理由是:船体过大,可能影响海峡通航安全。 瓦良格号 倘若这一理由真实可靠,我国自然不会提出异议。但事实上,土耳其的这一决定,明显受到了美国及北约国家的压力影响。 这样一来,瓦良格号不得不长期滞留黑海,给我国这家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该公司主席曾回忆称,那段时期是他们最艰难的时刻,资金链几乎断裂,无法获得贷款,同时还要承担拖船费、停泊费和船员工资等沉重负担。 图源网络…
7月31日,特朗普签署《全球对等关税行政令》,自信满满连发三条推文,宣称要让193个国家重新站队。 三十天后,现实给了响亮耳光:仅有七个国家签下协议,中国、印度、巴西等主要经济体全数缺席。 就在关税生效倒计时的最后48小时,非洲大陆响起同一个声音:“非洲是时候完全转向中国了,助其成为全球顶流!”。南非研究员莱茨瓦洛毫不掩饰地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简直是“给中国送上的空门机会”。 高额关税大棒,非洲国家的艰难时刻 特朗普的关税令如同一场经济海啸。根据白宫公布的修订版关税清单,非洲大陆18国被征收15%关税,利比亚、南非、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四国更惨,面临25%至30%的重税。 南非汽车产业和柑橘种植业首当其冲,近三万个工作岗位摇摇欲坠。南非柑橘种植者协会发出紧急声明:“失业是肯定的,大部分柑橘将卖不出去”。 莱索托这个非洲小国已宣布进入为期两年的全国灾难状态,纺织业面临大批人员失业的困境。面对这场风暴,南非矿产和石油资源部长曼塔谢在接受采访时直截了当: “如果美国征收高额关税,我们必须寻找替代市场。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不是美国。美国排第二。” 就在特朗普关税生效前关键时刻,中国早在6月就宣布重磅政策: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这不是巧合,而是精准出手。 尼日利亚经济学家雷瓦内感叹道:“我们正径直投向中国。”中国的零关税政策为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打开大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每周公开信中明确表示,南非将加速开拓中国市场。非洲国家的转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看清了谁才是真正的合作伙伴。 南非贸易专家莱茨瓦洛点破关键:“美国正在丧失全球领导地位,越多国家减少对美依赖,中国成为替代选择的机会就越大。” 历史重现,54年前的共同选择 非洲国家集体转向中国的场景,恍若历史重演。54年前的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以76票赞成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其中26张赞成票来自非洲国家,占总数的34%。 提案国中11个非洲国家赫然在列。毛主席那句“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评价,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半个世纪过去,非洲再次成为国际格局重构的关键力量。这一次,非洲不再仅是“抬轿人”,更将成为共掌方向的方向盘。…
当下,中国已然跃居世界第二强国之位,经济、军事及科技领域,皆是如此,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实力与无限的发展潜力。 仅仅75年的时间,我们就让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重新屹立于中国的东方。 这一路走来,我们自身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光强调我们的努力,也是不客观的。 我们的崛起,和其他的三个国家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到底是哪三个国家呢?我们来一一盘点。 第一个国家:苏联及俄罗斯。 苏联在1991年解体,而俄罗斯成为其遗产的重要继承国,所以两者我们放在一起说。 新中国建立之后,与苏联的关系本来比较尴尬,双方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等问题上存在着不小的分歧。 但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苏联不敢直接参战,中国不得不承担起对抗美国的任务。 志愿军的不断胜利,让苏联人对我们刮目相看。 为便于就近支援战事,苏联把众多重工业生产设施皆迁移至中国,此举措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中国工业化的开始,就在这一时刻。 苏联对我们的帮助,还不仅限于此。 斯大林逝世后,新上任的赫鲁晓夫为获取中国支持,向我们给予了极为全面的援助。 众多苏联专家来到中国,悉心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他们的到来,为我国人才培养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之后,我们能在火箭、原子弹等领域取得进展,也或多或少有苏联的功劳。 同时,苏联还给中国提供了贷款,解决了我国建国初期资本严重不足的窘境。 在1959年,中苏两国关系生变,诸多合作项目无奈被迫中止,这种局面给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双方的关系,也因此冷淡了三十多年。 但是,在戈尔巴乔夫时代,两国关系开始缓和。…
说起亨利·基辛格,这位资深外交家一生经历了无数国际风云变幻。从冷战时期到中美建交,再到中东冲突,他始终以宏观视角深刻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基辛格依然积极参与,多次公开发表他的见解。 许多人记得他在2023年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强调避免世界大战的重要性,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冲突。他认为乌克兰应考虑加入北约以确保安全,同时也要尊重俄罗斯的核心利益,避免引发无法挽回的后果。基辛格认为,战争持续下去将对整个欧洲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因为资源消耗巨大,经济压力不断加剧。 在对俄乌问题的看法上,他从2022年达沃斯论坛开始就建议乌克兰务实一些,考虑通过部分领土让步来换取和平,比如恢复战前状态并允许俄罗斯保持对克里米亚的控制。他认为这样的妥协能够避免更大规模的冲突,同时稳定欧洲局势。基辛格警告说,俄罗斯并非易于击败的对手,其核实力摆在那里,西方若一意孤行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危机。 2022年底,他在《旁观者》杂志上撰文提出了三种可能的结局:俄罗斯保持现有占领区即算胜利;西方帮助乌克兰收复2014年失去的领土,但风险增加;或者回到战前线,冻结问题,并通过谈判解决余下争议。他认为第三种方式最为现实,既可以让乌克兰成为欧洲的强大力量,又能改善与北约的关系。 这些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有些人认为基辛格过于现实和妥协。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初批评他的建议,称其等同于投降。然而后来,泽连斯基的态度有所软化,承认谈判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坚持要收回所有失地。 基辛格强调,战争并非无限持续的,各国必须理性考量资源限制。俄罗斯依靠能源出口支撑经济,而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则需从本国预算中拨款。 转向英国,这个国家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一开始就积极提供军事援助和训练乌克兰士兵,同时推动对俄罗斯的制裁。前英国首相约翰逊公开支持乌克兰,呼吁持续施压俄罗斯直至其投降。 2022年,英国的援助总额超过23亿英镑,包括反坦克导弹、坦克和防空系统。随后的2023年和2024年,这一数额继续增加,累计军事援助超过100亿英镑。英国情报机构还与乌克兰分享军事情报,协助其制定反击策略。然而,这种支持也给英国本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经济上。
被中方三记重拳打懵,加拿大总理当着全球对华喊出一句话,西方目瞪口呆 鉴于加拿大被“投喂”后反丢下碗“骂娘”的行为,中方态度强硬,使出三招“连环拳”对加拿大“小惩大诫”,西方国家看到中国的行动之后,目瞪口呆。 加拿大,一个跟随美国“耀武扬威”、“为虎作伥”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包括一些小国,都认定中国是“良善”之辈,因此做起事情来变本加厉,道德绑架中国在前,吃饭摔碗在后。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在国际社会上似乎也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中国的善良没有换来对等的“回报”,甚至被肆意指责,那么中国也绝对不会惯着! 中方打出的第一拳:自从8月14日起,对加拿大征收高额保证金。 中方打出的第二拳:加拿大的卤化丁基橡胶被中国认定存在倾销行为,因此中方做出决定,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中方打出的第三拳:对加拿大豌豆淀粉展开反倾销调查。 中方接二连三做出“针对”加拿大的行为,让一众国家感到不可置信,中方下手快、准、狠、简直是“打蛇打七寸”,对于加拿大而言,无疑是招招毙命。 中国为什么突然这么做呢?实际上还是被加拿大“逼急了”,常言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加拿大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呢? 前段时间,美国将加拿大输美商品关税税率从25%上调至35%,对于特朗普“开刀”盟友的做法,一众国家纷纷选择“妥协”,加拿大也不例外,恰恰验证了那句话:别人对我伸拳头,我当别人递馒头。 加拿大自从关税大战开启之后,国内情况就相当不乐观,刚开始,加拿大也做出了一些“反制”手段,让人觉得是个“硬骨头”,不好啃,可到最后发现,一切似乎都是“假象”。 美国对加拿大“下刀子”,加拿大对中国态度强硬?柿子挑软的捏? 在关税大战开展之后,中国表示愿意与加拿大开展谈判,加拿大置之不理。 实际上,加拿大国内情况一团乱麻,农产品本就是薄利多销,全靠量累积,如果大幅度增加关税,加拿大根本“吃消”不起。 中国面对关税大战,对待加拿大态度一如既往,这也让加拿大能够高枕无忧,毕竟中国实在是一个需求大国。 后续,加拿大态度发生转变,虽然不似之前强硬,但却玩起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中国在“内政”方面处理办法“不当”,多项不实指控朝着中国铺天盖地而来。 中国划定了“红线”,加拿大却不当回事儿,还多次反复横跳,要知道,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50亿,几乎占据了加拿大油菜籽一半的出口份额。 单是这一点来说,中国就是加拿大的“大金主”,可加拿大怎么做呢?加拿大一边从中国“赚钱”,一边对中国“指责”。 中国对待加拿大,做法像极了:“我对兄弟掏心掏肺,兄弟对我心存怨怼”! 在此之前,加拿大对中国的态度就说不上“友好”,尤其是2025年上半年,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的关税,并对中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的关税。…
这一周,国际社会接连遇到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和美俄元首会晤两件大事,弄得各方都兴奋不已,但显然,美国仍旧想趁此时机做点什么。 很快,美财长要和中国继续打关税战的消息就传了出来,出人意料,在场的欧洲领导人没有一个人敢回应。关税战不是休战了吗,贝森特或者说美国弄这一出又想干什么?欧盟的态度背后又有怎样的深意? 1、联合声明发布,是真休战还是假和平? 事实证明,再外强中干的人如果碰见难以化解的事情,也不得不暂时低头,就好像如今关税战中的特朗普一样。 经过中美第三次谈判,想必所有人对关税战的局面都已经看得很清楚了,美国要想保住自己的颜面,势必是要做出让步的。 但特朗普似乎一直不甘心,在谈判完到8月12日关税暂停期到期之间一直对中国展开猛攻,又是二级关税又是口头威胁,最终还不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低头,在倒计时最后签下了中美联合声明。 但就在这个时候,联合声明的发布遇上了美俄元首会晤,这下可给美国了一剂兴奋剂,借着美俄会晤的时机,美财长贝森特开始对欧盟各国施压。 欧盟作为俄乌冲突中相关利益方,与这次的美俄会晤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再加上欧盟在关税战中也有一些关系,自然也就成为了美国的目标。 当地时间8月13日,美财长贝森特就喊话欧盟,声称让他们做好准备,支持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加征更高的关税。 很明显,美财长这一举动意在让欧盟各国在美俄会晤期间就关税制裁的问题和美国达成一致,以便向俄罗斯或者是中国施压。 但让人奇怪的地方也就是在这,中国早已表明不会因此停购俄罗斯石油,况且中美已经就关税战发布联合声明,难道不是已经休战了吗?欧盟又会如何反应呢? 2、两头为难的欧盟 进购俄罗斯石油这件事算是成为美国的心头病了,从中美第三次谈判前夕到现在,美国没有一刻放过以这个理由对俄罗斯甚至是中国进行制裁的机会,真是煞费苦心了。 而在这两件事中,显然,倒霉的欧盟又是一个都没有落掉,作为一个既和俄乌冲突相关,又是关税战中的重要角色,能让美国发出胁迫也算正常。 然而,这样的受关注程度对于欧盟来说实在是消受不了。一方面,作为美国的长期盟友,欧盟一直和美国建立着紧密的经贸和政治联系,对于美国的胁迫他们并不敢肆意反抗。 再说了,他们也不是没有反抗过,最后的结果还不是收获了15%的关税制裁和开放市场并投资美国的“奖赏”,这个滋味,他们并不想尝试第二次。 但反过来,对于中国他们也是不敢轻易反驳的。在之前的关税战中,欧盟曾经帮着美国对中国发起了不少制裁行动,深深的伤害了中欧两方的情谊。 也是因为如此,在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访华的时候,我国并没有对其表示十分热烈的欢迎,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欧盟的不诚心。…
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准备对中国造船业下狠手,计划对所有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高额停靠费,想通过这种经济手段压一压中国在全球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的地位。 结果呢,政策还没正式落地,一张卫星照片突然爆出,大连造船厂里正热火朝天地同时造6艘军舰,分别是4艘055型驱逐舰和2艘052D型驱逐舰。这下子,美国那边直接傻眼了,没想到中国造船业这么硬核。 美式套路:金融重拳瞄准中国龙骨 今年4月份开始,特朗普政府就下手整治中国造船业,通过一份行政命令明确要振兴本土海上产业,核心就是针对中国船舶搞收费。 美国的军事动作频频,从轰炸机飞抵日本,再到菲律宾吕宋岛的联合军演,仿佛在向中国发出“不友好的信号”。这次美国和菲律宾的“肩并肩”演习,规模创历史之最,参与国家多达20个,日本更是砸了两万亿日元准备造带“宙斯盾”系统的反导军舰。 美国的算盘很清楚:之前关税贸易战没能让中国服软,现在又想用军事压力来压制中国。 过去70年,美国造船业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产量暴跌85%,能造大船的厂子少了八成多,军舰坏了都得送国外修,这事儿说出去都丢人。 特朗普瞅准这病根,一心想让制造业“回炉重造”,可他的法子简单粗暴:先拿中国开刀,对中国船只进美港口加收“天价停靠费”,想把中国造船业的势头压下去,给美国企业腾出地儿。 中国造船业可不是软柿子,这边美国还在盘算,那边大连船厂的动静,直接让他们傻了眼。 卫星之眼:钢铁巨兽的无声宣示 照片聚焦中国大连造船厂的巨大干船坞,六艘军舰同框开建、四艘是顶尖战力的055大驱,别看055大驱现在跟下饺子似的,这本事可是从造LNG运输船、万箱集装箱船这些民用巨轮练出来的真功夫。 咱们造船厂能把航母钢板轧得比A4纸还薄,造军舰可不就跟搭积木似的?反观美国,军用造船都开始外包给韩国,自家船厂连修航母都要排队三年,这差距可不是靠加税就能追上的。 光今年前四个月中国船厂就接了全球74%的新订单,大连造船厂这会儿六艘军舰同时开建,生产线根本停不下来。 这已经不单是简单的贸易摩擦了。它更像是一场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较量——“虚拟经济”的牌桌,对上了“实体工业”的擂台,谁的底气更足,一目了然。 韧性深耕:中国工业链的深海堡垒 事实上,大连船厂的惊人景象,不过是中国庞大而坚韧的工业体系浮在水面的一角。它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深耕与积累。 如今的中国造船业,早已不是几十年前那个蹒跚学步的追随者。从冶炼特种钢材的熔炉,到舰船心脏的动力系统,再到“大脑”和“眼睛”——雷达电子设备,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5%。 它意味着,外部的技术封锁和零部件断供,已经很难再卡住中国工业的脖子。这种对全产业链的自主控制力,才是中国面对外部压力时最根本的底气。 正是这种由内而外的掌控,让中国船舶工业拥有了韧性十足的“深海堡垒”。任凭风浪再大,它也能稳如磐石,自主航行。 军民融合:中国模式与美国困境…
不少人的共识是,我国能拿捏左右美国,是因为我们手里有稀土这把杀手锏。 确实如此! 美国商务部报告指出,其90%的高性能磁材和97%的中重稀土都依赖中国进口。即便规划新建稀土矿,从投产到形成完整产业链也需17.8年。这意味着在AI、新能源与军工融合的新工业革命中,美国短期内难以摆脱依赖。F-35战机的红外跟踪系统、F-47战机的雷达和隐身涂层、标枪反坦克导弹的制导组件、M1坦克的复合装甲……这些美军核心装备的关键部件均依赖中国稀土 不仅如此,我国在稀土分离和提纯方面的技术也是世界一流。 美国即便拥有了稀土,可奈何技术不行,也不得不求助我国。如美国加州芒廷帕斯矿把开采出来880%的稀土装车运往中国。即便在全球布局稀土氧化物资源的日本,最终的精炼阶段也不得不依赖我们中国。 所以,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单边、霸凌条款“对等关税”中,我国收紧了稀土出口管制,施行审批制,轻轻松松拿捏住了美国政府,让其不得不主动示弱和谈。《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和《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便是最好地证明。两份《声明》让特朗普不得不两次主动提出暂停两国紧张激烈的关税战。 不管是追着求和谈,还是主动暂停关税战,无不充分和鲜明地表明了特朗普在我国稀土武器的拿捏下已经无计可施,更无还招之力,只有低头认输的份。 其实,我国除了用稀土这个“工业武器”来拿捏美国政府外,还有一样“农业武器”。 它,就是大豆。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其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近六成。 美国出口的大豆,大部分都被我国给消化掉了。这点,从2012年到2022年这11年间的数据表中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来。 2024年,我国进口大豆1.05亿吨,自美国进口2213万吨,价值120亿美元,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42%。当年,美国大豆出口总量为5220万吨。也就是说,美国有近一半的大豆都出口到了我国。而排第二位的墨西哥仅从美国进口了不到600万吨大豆。 有中国这么个大胃口在,美国喜不自禁,多少年来,它根本不担心大豆销量问题。 但随着今年4月份美国总统特朗普悍然发起的单边霸凌条款“对等关税”,这一“高枕无忧”,也随之美梦破碎。 4月10日起,我国发起反制,对美所有商品加征34%关税,促使美豆进口成本飙升,导致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骤然下降。 今年7月,美国大豆出口量已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毋庸置疑,反制关税让美豆价格大增,我国购买量骤减,让美豆出口量暴跌。 这说明了,美豆的命运,一度被我国给牢牢掌控,且一时半会难以逃脱。 只因为,十多年来,我国都是美豆最大的买主,占据了美豆出口量的大半。我国的这个购买量,没有第二个国家能替代。我国若是减少购买量,甚至一粒黄豆也不购买,这不是在要美豆的命? 我国于1995年开始进口美国大豆,通常会在年初就开始预订秋季收获后的大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集中在9月至第二年的1月间。不足的部分,我国再把目光转向别的国家。…
在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中,超过一半的美国民众表示相信美国将在可能发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战胜中国、俄罗斯等国。 这项调查反映出当前全球局势的复杂性,以及美国民众对未来国际冲突的担忧。然而,这种乐观的观点与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参战的犹豫形成鲜明对比。 这项调查显示,61%的美国人认为未来十年内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很高。他们认为这种冲突将涉及核武器 ,这加剧了他们对未来安全的担忧。 尽管他们对冲突可能的严重性表示担忧,但大多数人仍认为美国将在战争中获胜,并带领盟友取得胜利。 在被问到可能与美国对抗的国家时,许多受访者提到了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 这些国家与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民众对这些国家的敌意感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受访者也提到了美国的盟友,包括北约 成员国德国、法国和英国,以及以色列和乌克兰。 尽管许多美国民众相信美国将赢得第三次世界大战,但他们对参战的态度较为谨慎。多数受访者表示,在战争爆发时,他们更愿意承担非战斗角色,而不是亲自上战场。 美国在乌克兰、叙利亚和其他热点地区的外交政策受到许多民众的批评。 民众认为,美国在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中扮演着代理人战争 的角色。 中东地区的冲突也在不断升级,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引发了地区的不满和紧张局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集结则加剧了与中国和朝鲜的对抗。 许多美国民众对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行为持批评态度。 他们指责美国不遵守国际法 ,单方面对其他国家实施制裁,并过度支持以色列。 这些行为导致其他国家对美国的不满情绪加剧,使得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面临越来越多的敌对情绪。 总的来说,尽管许多美国民众对未来世界大战的爆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并相信美国将在这场冲突中获胜,但他们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参战的厌恶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矛盾反映了美国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全球局势不断恶化的担忧。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保持稳定的国际关系和寻找和平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在对政府负债总额进行统计得出结果后,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让全世界倒吸一口冷气: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6.4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这笔债务的利息支出每年高达1.2万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教育预算的三倍。面对这个填不满的窟窿,特朗普把关税大棒挥向中国。 结果玉米在仓库里霉变,汽车零件价格飞涨,制造业岗位大量流失。当中国以精准反制回敬后,特朗普突然调转枪口,瞄准了持有7.5万亿美债的头号债主:美联储。 关税战撞上铁板:算盘落空的反噬 四年前特朗普重启对华关税战时,打的算盘很精明:通过加税迫使中国开放市场、增持美债,缓解美国财政压力。但2025年的现实给了当头一棒。 4月那份145%关税政策刚落地,中国反制措施就精准打到美国七寸:农产品滞销,汽车零件断供,制造业岗位如退潮般流失。 更绝的是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美国F-35战机生产线停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计划搁浅:这些高科技产业突然被卡住脖子。 美国农民眼睁睁看着玉米在仓库发霉,汽车厂零件成本飙升30%。贸易战开打三个月后,美国贸易逆差反而扩大到1314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结结实实砸在了自己脚上。摩根士丹利的CEO詹姆斯·戈尔曼说得直白:“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碎的是美元霸权的根基。” 当美国对盟友挥舞关税大棒时,日本为换关税豁免增持美债,英国为政策喘息空间接盘债券。表面团结的背后,全是利益交换的算计。 美国财政部的数据像定时炸弹的读秒器:2025年上半年赤字1.3万亿美元,平均每天新增债务超70亿美元。更恐怖的是利息支出:每年1.2万亿美元,比军费开支还惊人。 华尔街的交易员们盯着收益率曲线瑟瑟发抖: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冲破4.5%,30年期飙至5%。6月份到期的6.5万亿美债,规模堪比德国全年GDP的1.5倍。 高盛报告警告:“若无人接盘,美国只能在债务违约和疯狂印钞间二选一。”全球买家却在集体撤退。中国持仓从1.3万亿骤降至7765亿,日本减持超2000亿,连沙特都抛了430亿。 三个月内中国就抛了280亿美元美债,日均抛售50亿的速度让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日飙升17个基点。瑞士信贷分析师点破玄机:“每抛10亿,美国财政就得多付1.2亿利息。” 特朗普政府甚至开通线上捐款通道,呼吁美国民众“捐款还债”。这种饮鸩止渴的操作,暴露了美国财政的绝望处境。 困兽之斗:枪口转向“自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