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印度又在被害妄想:堅決反對墨脫水電站發電,我們不能被中國拿捏

近段时间,一则消息在国际上掀起了一番讨论的热潮。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墨脱水电站,这个项目的建成给印度带来了不小的恐慌。 印度人声称,中国的墨脱水电站会给印度自身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认为这儿会变成一个“印钞机”,实在是让人有些无法理解。更有一些印度专家还要谋划所谓的“反击手段”,这一切都显得十分不合理。 要知道墨脱水电站是由中国全力推动的一个项目,其影响力不言而喻,每年的发电量能达到三千亿度。而印度对此的反应着实有些反应过度,散发一些不实的谣言。 那么墨脱水电站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建成的?印度为什么对墨脱水电站忧心忡忡?中国真的想用这个项目来拿捏印度吗? 什么是墨脱水电站 墨脱水电站作为近段时间备受世界瞩目的能源供给项目,通过利用水流来发电,为未来的能源供给提供了新的道路。 墨脱水电站项目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拐弯处,在这里地势差距较大,江水流速非常快。而且处于拐弯处,江水冲击所产生的力量十分强力,水力资源丰富,在很早以前此地就备受能源工程瞩目,但经过多次尝试,都没能完全实施。 为了不浪费这一水力资源,项目实施前期大量工程师前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夜以继日的测量数据考察环境,研究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土质结构。 途中还伴随着危险,不仅要应对自然灾害,还常常因为地势偏远,得不到物资供给。有时候粮食都满足不了人们的日常需要,但大家依旧在坚持,从未放弃,只为找到最适合建立墨脱水电站的地方。 通过工程师前期反馈的数据,设计人员便开始搭建设计蓝图。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如何建设墨脱水电站才能让水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是最主要的问题。 要知道工程师们选择的地方是拐角处,建设水电站难度较高,因此墨脱水电站是在拐角处重新挖出一条河道,搭建在新河道上的。 不仅如此,为了更加充分的利用水能资源,随着雅鲁藏布江水流流向,设计师还搭建了多座水电站,以保证层层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其次为了防止雨季洪水对水电站的破坏,也为了雅鲁藏布江周围居民能更好地利用水源,设计师在雅鲁藏布江上下游,分别设立了水库,旱季能够更好地储存水源,便于周围居民使用。 雨季来临,雅鲁藏布江地势落差很大,常常会引发洪灾,祸害农田毁坏房屋,这两个水库在雨季能够更好地调节水流流速。不仅提高了水电站能源供给的稳定性,而且防止水流冲势对水电站的破坏。 很快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墨脱水电站进入施工时期。为了更好的运输建筑材料,首先要进行的就是修筑道路,地质环境复杂,无疑加大了修正道路的难度,同时还要面对山体滑坡等灾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墨脱水电站的建设难上加难。不过一旦墨脱水电站建设成功,所带来的收益无疑是巨大的。 印度对墨脱水电站忧心忡忡 墨脱水电站的建设于印度乃至世界都影响非凡,可印度却对此产生担忧,认为墨脱水电站并不像我国说的那样好处颇多。 首先是对于环境的影响,印度认为,我国建设如此大型的水电站,会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环境,这种说法可并非属实。 要知道雅鲁藏布江历史悠久,周围的珍稀动植物更是数不胜数,若是因为人为建设而导致这些物种灭绝,那将是全世界的损失,就不止是影响印度这么简单了。…

2 weeks ago

欠中國錢還不起,將港口租給我們99年,到現在是賺了還是虧了?

斯里兰卡又称锡兰,是一个位于印度洋上,与印度次大陆隔海相望的南亚国家。 斯里兰卡全国人口2300多万,2023年GDP总量为843亿美元,人均GDP约3827美元,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较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第三世界小国。 斯里兰卡在1957年与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此后便断断续续地接受了中国的经济援助。 这其中,改革开放前中国对斯里兰卡的援助主要是工程承建,几乎是不盈利的援助性质,比如班达拉奈克纪念中心就是这一时期中国援建的代表作。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往来于斯里兰卡是中国商船增多,再加上中国的对外投资增加,中国对斯里兰卡的经济援助便在基建以外有了更多的金融属性,比如提供贷款。 中国也因此成为了斯里兰卡的最大债权国。 而在近年来斯里兰卡经济发展遭遇了一系列困难,欠中国的贷款始终无法如期偿还,同一时期,原本需要艰苦谈判的汉班托塔港却顺利让中方拿到了承建和经营的权利。 那么,斯里兰卡为什么会欠中国这么多钱?汉班托塔港的收益又如何? 1,为什么负债累累? 先来看看斯里兰卡的负债问题。 斯里兰卡是个存在先天不足的第三世界国家,论第一产业,该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耕地有限,除了茶叶和水果,也没什么农产品可以出口。 在第二产业方面,工业基础也很薄弱,工业制品小到日化,大到汽车,飞机,汽油都需要从海外进口。 而且,不同于那些有石油,天然气和矿产丰富的国家,斯里兰卡也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出卖。 对于斯里兰卡来说,通过旅游业和国内消费带动起来的第三产业才是其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但受制于体量和落后的基建,配套设施,斯里兰卡第三产业的规模也不大。 而且,斯里兰卡的基础教育水平和科技实力也比较落后。 再加上2009年之前斯里兰卡长期处于和猛虎叛军组织的内战之中,斯里兰卡的贫穷落后倒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儿了。 正因为斯里兰卡的先天条件不足,因此斯里兰卡政府想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先投基建,并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国内企业,这些光靠自己的家底,是完全不可能的。毕竟,修公路,港口,机场,楼房,补贴企业的费用都不便宜。 在这种情况下,向国际社会寻求贷款,然后用贷款弥补财政,再通过财政刺激经济,提高收入之后再反馈于税收就成为了斯里兰卡历届政府的选择。 为此,斯里兰卡2008年以后向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印度,阿曼等国寻求借款,斯里兰卡政府也在2019年以后保持着每年超过8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 此外,经济不景气还导致斯里兰卡出现了货币贬值的情况。…

2 weeks ago

這個臭名昭著的美國反華機構,被馬斯克猛烈抨擊,如今關門大吉

前言 随着特朗普的任期将至,被他任命为“政府效率部”领导者的马斯克也开始了自己“推特治国”的“摄政”之路,对拜登政府的多项政策发起了谴责、抨击和威胁。 在马斯克的疯狂进攻下,拜登政府每年花费数千万美元豢养的反华机构“全球接触中心”就在12月23日正式宣布停止运转。 那么,“全球接触中心”到底有多“可恶”?马斯克又为何将矛头对准了它?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自废武功”的大裁员?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国务院表示,随着专门处理外国虚假信息的办公室因为马斯克的猛烈抨击而被迫关闭,他们首次失去了“追踪和反击竞争对手所制造虚假信息”的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被美国国务院视为“情报核心”的组织其实仅有八年历史,而且正是特朗普在第一次任期内发展壮大的,这就不由得让人感到奇怪了,他的“第一刀”为何会砍向自己的“老部下”? 2016年,为了对抗“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宣传攻势,奥巴马授意美国国务院在反恐信息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打击外国虚假信息”的中枢组织“全球接触中心”(GEC)。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政权先后颠覆的历史背景下,美国这种将打击目标从“恐怖主义”进一步扩大到“境外势力”的改动,想要针对谁可谓不言而喻。 GEC的前任代理协调员金梅奇在应对马斯克的抨击时,就曾公开表示,“我们在反宣传和假消息领域持续进攻主要对手国家”。 可有意思的是,在应对虚假消息或舆论攻势时,GEC选择的却是以“谎言对抗谎言”,在拜登政府时,GEC甚至开始发展对敌国进行“宣传渗透”的业务。 疫情期间,在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信息战中,GEC就扮演了相当滑稽的角色,为了应对“美国是新冠疫情幕后黑手”的舆论质疑,他们向美国国务院提交了一份报告。 在报告中,GEC煞有其事地表示,他们在对有关“疫情真凶”的200万条推文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俄罗斯政府是虚假信息元凶”的结论。 除了俄罗斯这个传统的美国“死敌”外,中国也成为了GEC“宣传渗透”的重灾区,2023年,GEC一整年的工作成果,就是一篇64页针对中国的简报。 面对GEC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甚至在采访中公开指责GEC才是虚假信息的策源地和“认识作战”的指挥所。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比较好奇,既然GEC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成功地对中、俄等竞争对手在信息战上取得了相当剽悍的“成绩”,马斯克和特朗普要废掉他们岂不是在“自废武功”? 玩火自焚的GEC 事实上,GEC之所以会成为马斯克杀鸡儆猴中的那只“鸡”,恰恰就是因为他们在“舆论攻势”上有点过于“成功”了。 在马斯克公开抨击GEC的推文中,他列举了GEC比较成功的几次舆论攻击,但有意思的是,这些工作竟然全部都是由澳大利亚等国外的咨询机构完成。…

2 weeks ago

被菲律賓強行霸占15年,中國奪回來的黃巖島,在南海有何特殊意義

南海,那片广袤无垠、碧波荡漾的海域,是中国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黄岩岛则是镶嵌其中的瑰宝。 然而,此前这片中国固有的神圣岛礁,被菲律宾强行霸占长达15年之久,它不仅是一座岛礁,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与情感。 在那漫长的15年里,中国如何艰难应对?又是怎样毅然夺回黄岩岛?而这座饱经沧桑的岛礁,究竟承载着怎样的特殊意义?让我们一同揭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神秘面纱,探寻黄岩岛背后的故事。 一、黄岩岛争端 在南海这片广袤无垠且资源丰富的海域上,黄岩岛一直是一颗闪耀却又饱经风雨的明珠。 一直以来,黄岩岛都是中国的领土。回溯至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开展“四海测验”时,黄岩岛便是其中重要的观测点,这一壮举拉开了中国对黄岩岛科学考察的序幕。 明清时期,中国对南海诸岛的管辖进一步强化,黄岩岛被明确纳入广东省琼州府万州管辖范围。在民间,渔民常年穿梭于黄岩岛及周边海域,由于长期的生产生活,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还留下了诸多与黄岩岛相关的传说与故事,这些都成为中国与黄岩岛紧密相连的生动见证。 然而,菲律宾的贪婪目光盯上了黄岩岛,妄图非法侵占。 自1997以来的15年间里,菲律宾的船只频繁在黄岩岛附近海域游荡,肆意干扰中国渔民正常作业,甚至公然抓捕、扣押中国渔民。 1999年,菲律宾竟以“船底漏水”为由,将破旧军舰“马德雷山”号非法坐滩在黄岩岛西北侧泻湖内,企图以此为据点长期霸占。 同时,菲律宾在国际上大放厥词,抛出所谓“邻近原则”等荒谬言论,试图为其非法行径披上“合法外衣”,但这种违背国际法准则的主张,不过是自欺欺人。 直到2012年4月,菲律宾海军妄图抓扣中国渔民,遭到中国海监船坚决制止,双方随即陷入对峙。 中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向菲律宾发出严正警告,明确表明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另一方面,迅速增派海监船和渔政船赶赴黄岩岛海域,强化巡航与执法力度。 最后,经过不懈斗争,中国最终成功捍卫黄岩岛主权,为其后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地缘政治意义:南海战略格局的关键节点 为何黄岩岛受他国如此觊觎呢? 首先,黄岩岛凭借独特地理位置,在地缘政治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连接南海各大重要海域与航道的关键枢纽。 从军事战略意义来看,在黄岩岛建立军事防御设施,可有效辐射周边大片海域,大幅增强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威慑力与防御能力。 这不仅能确保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常态化巡逻与作战任务顺利开展,还能对潜在安全威胁形成有力遏制。 从经济贸易意义来看,黄岩岛所处的南海海域,是全球最为繁忙的海上贸易通道之一,每年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海运贸易在此穿梭,掌控黄岩岛,对保障中国海上贸易航线安全意义重大。…

2 weeks ago

“我不允許任何人對中國動武”,一個被隱藏28年的名字,用一聲巨響讓世界為之顫抖

在大西北茫茫戈壁滩上,一座简陋的平房内,一位中年男子正半跪在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计算机吐出的数据流。厚重的计算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数字,这些看似平凡的数字背后,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命运。这个人就是中国氢弹事业的开拓者于敏院士,一位为国家隐姓埋名28年的科学巨匠。 1944年,年轻的于敏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眼目睹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让这位怀揣科学梦想的少年深深明白:一个国家若想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尊重,必须掌握核心科技。“一个民族的尊严,不能靠乞求和妥协获得。”这句话成为贯穿于敏一生的信念。 从北大毕业后,于敏在物理研究所崭露头角。正当他在原子核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时,一个改变他命运的抉择来临。钱三强找到他,邀请他加入氢弹理论预先研究。面对这个全新的挑战,于敏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放弃了已有的研究成果。从那一刻起,他的名字从学术界消失,开启了长达28年的隐姓埋名生涯。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于敏带领团队开展研究。没有先进设备,就用手工计算;没有现成经验,就从零开始摸索。西方国家对核技术实施全面封锁,就连苏联也突然中断了技术援助。面对重重阻碍,于敏始终坚信:中国人一定能够突破这项技术。 为了确保数据万无一失,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妻子孙玉芹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独自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即便是在临产之际,她也只能独自一人拖着沉重的身躯去医院。周围的指指点点,从未动摇过她对丈夫的信任。这份无言的支持,成为于敏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美国一度怀疑是否发生了技术泄密,经过排查才确认这完全是中国科学家的独立成果。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创造了核武器发展史上的奇迹。 然而,这份荣耀的背后是巨大的代价。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于敏患上了严重的胃病。1969年,他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参加核试验现场工作,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几乎失去生命。但他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直到完成使命。 2019年,这位“氢弹之父”离开了我们。回首往事,于敏说得最多的是“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这份淡泊名利的精神,这种为国奉献的担当,诠释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在这个和平年代,于敏的故事依然震撼人心。他用28年的默默奉献,铸就了国家的安全屏障;用一生的执着坚守,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的真谛。正如他曾说过的:“我不允许任何人对中国动武!”这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铮铮誓言,更是一个民族不可侵犯的尊严宣言。 来源:综合长江日报、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

2 weeks ago

反華會議開成這樣,美國都快成孤家寡人,亞太國家都不想得罪中國

据《环球时报》报道,在近日举行的四方联盟外长会议中,美日印澳四国外长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将继续合作,以实现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愿景”。众所周知,该联盟是美国主导建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参与的安全对话机制。对此,专家认为,随着美国政府更换,“四边机制”将面临不确定性,其内部凝聚力的削弱不可避免。 众所周知,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了诸多的军事或者经济联盟,其主要目标就是将地区国家都拉到自己的身边,以此来孤立中国。而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建立,也是出于相同的考虑。按照美国的意愿,就是让这个具备军事合作成分的联盟,成为亚太版北约的构架,以吸引更多地区国家参与到对抗中国阵营中去,从而形成类似于欧洲北约那样的军事集团,以扩大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圈。 不过,事实证明,四方联盟建立至今已经将近10年,但截至目前,还是美日印澳4个国家仍在苦苦地支撑这个合作机制构架不会倒塌。另外,美国随后还与英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了所谓“奥库斯”联盟,同样也是希望通过扩员来实现其建立亚太版北约的目标。但结果呢,几年过去了,该联盟仍然还是美英澳三国自己在玩。 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反华联盟,其实这种构想从一开始就是错误。他们错就错在不该将这些联盟与其反华战略进行捆绑。原因很简单,包括日印澳在内的几乎所有亚太地区国家。都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而美国希望利用这些联盟力量来打压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在断了盟友的财路,导致这些联盟内部因缺乏一致共识而离心离德。 此次四方联盟举行外长会议,美国当然希望将此与对付中国挂上钩。不过,这显然就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其他成员国未必就能听美国的。所以,尽管有些外媒仍习惯性地炒作此次会议就是“剑指中国”,但事实上,据环球网报道,此次四国外长的联合声明中并未提及中国。原因是除美国外,其他成员国外长都不想得罪中国。 对此,有专家认为: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近年来与中国的关系有所改善,这些国家都担忧因在反华议题上过于激进而损害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毕竟,直接点名中国可能引发中方强烈反应,对各成员国的利益和外交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四国外长选择在声明中避免直接提及中国名字,就是在给他们的对华关系留有一定回旋余地。 近期,印度在边境问题上频繁释放和平信号,希望与中国改善扩大双边经贸关系。而澳大利亚也加快和中国沟通,希望中澳贸易彻底被打通。即便是日本的石破茂政府,近期也向中国发出一系列积极信号,他本人还准备访华,证实了日本希望改善对华关系的意愿。显然,参与此次会议的日印澳三国外长,出于本国利益考虑不想得罪中国,美国还能怎么办,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呗。 诚然,地区国家希望与中方深化经贸合作,这是他们拒绝美国反华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中国近期扎堆亮相一大批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海空装备,连美国军政高官都坦言“不想与中国发生冷战”,其他包括日印澳在内的地区国家,那就更不想引火烧身了。所以说,在对华关系问题上,由于地区盟友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安全层面来讲,都不想得罪中国,反倒是让美国成为孤家寡人了。

2 weeks ago

聯合國預算分攤比出爐,未來三年中國要多繳50億,占比直逼美國

联合国是当今全球最为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而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也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五个国家,联合国安理会也被认定为是全世界最具权威的机构之一。 不过联合国虽然这么重要,可是却依然需要依靠钱来维持,这一点即便是联合国也不能免俗。 联合国用于维系自身的资金来源,基本上就是依靠各国的捐款以及各个成员国每年所缴纳的会费。 目前为止,中国早已成为联合国会费的第二大缴纳国多年... 联合国会费的计算方式 联合国的秘书处费用主要包括会费和维和摊款这两个部分,其中会费是用于联合国秘书处进行各种活动的主要费用,而维和摊款则被用于联合国的各项维和行动支出。 简单来说,就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所消耗的各种支出,就是维和摊款来支付,而在维和行动同时对目标国进行的人道主义援助,则主要是由会费来支付。 会费比额则是指代每国会员国应当承担的联合国会费的比例,中国的会费比例在2016年就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了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当时中国的比额达到了12.005%,而当时联合国的总预算为53.97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那一年需要缴纳6.48亿美元的会费。 联合国的会费比额每三年重新制定一次,而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会费比额的计算原则是依照各国的支付能力为原则,计算基础则是各国的国民总收入。 除此之外,联合国还会根据各国的支付能力进行分类,对低收入国家进行调整和减免,并且还会设定一个最低限额和最高限额。 这些细则的本意是为了保持公平,但是实际上却让联合国会费的实际征收中出现了很多的所谓“灵活空间”。而这个削减的具体国家,实际上和世界银行的认定高度相关,世界银行认定的高收入国家,将会按照其长期未清偿外债的12.5%进行减免。 对于低收入国家,将有可能被减免会费的80%,高收入国家最高支付比额不超过22%,最不发达国家的比额不超过0.01%,但不低于0.001%。 美国实际上就是常年顶着最高比额的22%,而很多的非洲国家,常年缴纳比额也就只有0.001%,都赶不上美国的一个零头... 中国成为第二名的过程 1971年,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从1972年开始,我国便开始缴纳联合国的会费。 我国的会费比额经过了一个先增后减,随后飞速增长的过程。 1972年-1979年,我国的会费从4%逐渐的增长到了5.5%。 当时的中经济相当的落后,我们实际上长期承担了远高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会费。但是我国为了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工作,也是为了援助这个世界上的其他贫困国家,所以也并没有什么怨言。 而在中美建交后的第一次联合国会费比额调整时,我国的会费比额就被减低到了1.62%,这一年则是1980年。 1983年,我国的会费比额进一步降低到了0.88%,因为这些年以美国为首的大量国家希望中国先将自身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这样才更加符合他们的利益。…

2 weeks ago

中俄大後方生變?蒙古國宣布重大消息,要在中俄之間紮入一根釘

蒙古,这个地处中俄之间的国家,向来在大国博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过去,凭借着与中国和俄罗斯的紧密关系,蒙古不仅享受到了经济上的利益,还能在安全上得到保障。 可是最近,蒙古却宣布了一项让人大跌眼镜的消息:它决定放弃依靠中俄,而是选择与西方国家合作,签署了一份重磅协议。 这一战略转变究竟会给蒙古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它能在中俄之间“扎入一根钉”而不自毁长城吗? 蒙古的战略转变 蒙古地处中俄之间,位置一度让它成了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黄金地带”。 特别是在能源合作上,蒙古作为过境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与中俄的合作,蒙古不仅能获得过境费,还能享受两国带来的经济和安全保障,日子本应该过得平稳安逸。 然而,近年来蒙古的外交战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前不久,蒙古国宣布将与法国奥拉诺集团签署一项16亿美元的铀矿开采协议。 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蒙古试图在传统的中俄框架之外,开辟出一条与西方合作的新道路。 有人说,这是蒙古利用自己在中俄之间的特殊地位,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插上一根钉”,让自己在大国博弈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说实话,这样的战略变化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毕竟长期以来,蒙古都是靠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维持经济和安全的稳定。 那么,为什么蒙古要做出这样的转变呢? 首先,蒙古本身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铀矿。 铀矿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资源,还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然而,由于蒙古工业基础薄弱,自身对矿产的消费能力有限,大量的资源需要出口换取外汇。 尽管蒙古与中俄的合作使其能从这两国市场中获得一定的收益。 但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尤其是提升矿产资源的附加值,蒙古开始寻求西方资本的注入。…

2 weeks ago

六代機首飛5天後,美軍司令發錶聲明:這是9·11以來最緊張時刻

当五角大楼灯火通明彻夜未眠的那一晚,一架来自东方的神秘战机正在突破音障。中国六代机首飞的消息如平地惊雷,震动整个西方军事界。 五天后,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尔·帕帕罗罕见地发出惊人之语,这是美军自911以来最紧张的时刻!这一席话,道出了美方内心的震撼与焦虑。 一时间,整个西方军事界都在猜测,到底是什么让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如此不安?让时间倒回到2010年11月,当时的美国军方可谓意气风发。 在重要的军事会议上,五角大楼高层拍板决定启动"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会议室里,将军们信心满满地规划着未来战机的蓝图,认定美国必将在这场新一代战机的竞赛中独占鳌头。 没有任何国家能在航空领域超越我们,然而风云突变,13年后的今天,战机研发的天平却悄然倾斜,2023年底,中国军工领域接连投下了数枚重磅炸弹。 首先是震惊世界的六代机首飞,这款被外界称为"幽灵战机"的未来空中霸主,在歼-20的护航下完成了首次试飞。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这架战机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机动性能,其隐身能力更是超出了所有专家的预期。 《华盛顿邮报》罕见地用了整整一个版面报道这一事件,称其为"全球喷气式战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里程碑"。 美国"动力"网站的军事专栏作家约翰·汉密尔顿更是直言不讳,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试飞,更是向世界宣告中国已经跻身全球顶尖航空科技俱乐部。 就在西方媒体还在热议六代机的消息时,2024年12月27日,又一个重磅消息从上海传来,满载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缓缓滑入长江水面。 这艘被军事专家称为"航母杀手"的新型战舰,不仅配备了最先进的电磁弹射和阻拦技术,更是融合了多项革命性的创新设计。 这简直是一记重拳,我们还在为电磁弹射系统的稳定性发愁,而中国已经将这项技术成功应用到两栖攻击舰上了。 与中国军工领域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第六代战机项目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空军的NGAD计划就像是一头沉睡的狮子,投入了天文数字的经费。 却迟迟看不到实质性的成果,海军的F/A-XX项目更是困难重重,连基础设计方案都还在反复论证中,我们被自己的官僚主义和过度完美主义拖住了后腿。 当我们还在为一个螺丝钉的材料争论不休时,对手已经完成了整机试飞,更让美军头疼的是,他们面临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近年来,军队内部的贪腐丑闻接连爆发,就在去年,一名高级将领因为在军备采购中收受贿赂而被捕,这严重打击了军队的士气。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的武器建造和修复能力持续下滑,一些关键的维修设施甚至因为预算问题被迫关闭。 在这种背景下,美方祭出"中国威胁论"的老调似乎就显得格外苍白无力,当你无法在正面竞争中取得优势时,制造敌人和恐慌似乎成了最简单的选择。 然而,事实却是,中国的军事发展始终秉持着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无意与任何国家进行军备竞赛,更不会谋求霸权地位,相反过分夸大"中国威胁论"只会影响国际社会的正常合作与交流。 如今当我们重新审视帕帕罗司令那句"最紧张时刻"的感慨时,或许能够体会到一个更深层的含义,在这个科技快速迭代的时代,保持技术领先已经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

3 weeks ago

全世界都在競爭一塊領土,面積比我國還大,日本早已搶先佈局

编辑|小鱼儿 《——【·前言·】——》 在全球的版图竞争中,有一片神秘领土引发了各国的关注。其面积比中国还大,而日本早已悄然布局,抢先一步。 这片土地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战略价值?为何各国争得如火如荼,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面对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谁将最终占据上风?这场博弈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全球格局变化? 南极洲的巨大宝藏 南极洲作为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充分开发的处女地,其资源储量令人惊叹。 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大陆下,沉睡着超过二百二十种矿产资源,煤炭储量更是惊人地达到五千亿吨。 石油储量高达五百至一千亿桶,天然气储量则在三万到五万亿立方米之间,这些数字足以支撑全球多年的能源消耗。 更为重要的是,南极洲还储存着全球百分之七十二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这一数据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除了常规资源外,南极洲还蕴藏着丰富的稀土元素和贵金属,其中包括铂族金属、金、银等战略性矿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南极半岛地区发现的稀土矿藏品位极高,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科学家们通过冰芯钻探和地质勘测,还在不断发现新的矿产储备。此外,南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理想的天文观测站和空间科技研发基地。 南极上空清澈的大气层和极低的光污染,为天文观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南极洲成为各国觊觎的战略要地。 各国的南极争夺史 南极洲的争夺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一九零八年到一九四一年间,英国、法国、挪威等国相继对南极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随后,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智利也加入这场角逐。这些国家试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确立各自的权益,然而这种私下瓜分的做法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于一九四八年提出八国共管或联合国托管的方案,试图在各方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点,但由于各国立场差异,这一提议最终未能实现。 这场争夺战中最具戏剧性的是英阿在福克兰群岛的对峙,这一冲突不仅涉及南极主权争议,更反映了南半球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虽然没有直接提出领土要求,但通过建立大量科研站,在南极事务中保持着强大影响力。…

3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