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美軍全球第一,真敢打任何國家嗎?俄潑來冷水:這4國你動了試試

说起美国军力,那真是“地球人都知道”——航母数量占世界一半,军费开支比后面十个国家加起来还多,隐形战机、全球打击系统、海外基地遍布各大洲。表面上看起来,美军仿佛“想打谁就打谁”。 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一位俄罗斯军事专家曾在评论中直言:别看美国声势浩大,这4个国家,它绝对不敢真动手。 首先排第一的,毫无疑问是俄罗斯。美国可能在经济上制裁俄罗斯、在舆论上打压俄罗斯,但直接军事冲突?华盛顿比谁都谨慎。俄罗斯拥有足以和美国匹敌的核武库,“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北风之神”核潜艇不是摆设。 一旦动手,常规战争可能迅速升级为核对抗,那就是全人类的灾难。更何况,俄罗斯国土辽阔、冬季严寒,历史上让多少强敌折戟沉沙?美军再强,也绝不愿轻易踏上这片“战争泥潭”。 第二个国家是中国。近年来中国军事现代化速度让世界瞩目。从“东风快递”弹道导弹到歼-20隐形战机,从反舰能力到区域拒止体系,中国已建立起强大的国防反制力量。美国智库多次推演介入台海或南海冲突的结果,代价都高到“无法接受”。 中国不仅军事实力强,还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稳定的动员能力和战略纵深。打一场没赢面的战争?美国不会这么不理智。 第三国可能让人有些意外:伊朗。别看伊朗武器装备不算最顶尖,但它手握两张“王牌”:一是扼守霍尔木兹海峡——全球石油运输的咽喉要道;二是分布中东的代理武装网络(如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 美国若对伊朗动武,整个中东可能瞬间陷入混乱,油价飙涨、恐怖袭击频发,地区盟友也会遭殃。伊朗地形多山、战略纵深大,并非伊拉克那样能轻易速战速决的对象。美军至今仍记得当年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教训:打赢战争容易,收拾烂摊子难。 最后一个国家是朝鲜。朝鲜人民军规模超过百万,长期处于战备状态,更重要的是——它拥有核武器。尽管具体技术水平仍有争议,但哪怕只有一两颗核弹成功发射,后果都是灾难性的。 首尔距朝韩边境仅40公里,完全在朝鲜万门火炮的覆盖之下。一旦开战,半岛瞬间生灵涂炭,地区稳定彻底崩溃。美国不会为此而赌上盟友存亡乃至全球核安全。 所以说,军力强大不代表就能为所欲为。大国之间讲究的是“威慑平衡”,一旦动手,杀敌一千必自损八百,甚至可能引发全球危机。美军再强,也只会挑软柿子捏;而对上这些“硬骨头”,再嚣张的霸权也得学会冷静。 毕竟真正的战略不是敢不敢打,而是——打了之后,能否承受得起代价。

1 month ago

胡塞高層剛準備慶功,頭頂飛來10枚鉆地彈,直接被以軍“一鍋端”

前言 2025年8月28日晚10点,也门萨那南部,一场原本充满“总结与展望”的闭门会议,最终变成一场“地狱派对”。 10架F-15,10枚钻地弹,空中飞行2000公里,以色列空军在9小时之内完成情报研判、作战部署和精准打击,把胡塞武装“变革与建设政府”的高层核心,一次性清扫得干干净净。那一夜,不是灯光璀璨,而是火光冲天。 一锅端,不是狠,是算得太准了 这次行动,最关键的不是炸弹,而是情报。摩萨德提前拿到了会议时间、地点、甚至参会名单,卫星抓信号,特工送图纸,电子侦察锁定直播频率——可以说,胡塞高层还没坐稳,以色列就已经在天上画好了打击路径。国防部长卡茨和参谋长一拍板,10分钟后战机升空。 一路上,以军战机像偷家高手一样避开了沙特等防空识别区,在国际空域绕了个大圈,靠两次空中加油稳稳飞到萨那上空。10枚GBU-31钻地炸弹像是量身打造,精准命中那栋藏着高层官员的会议建筑。整栋楼垮塌,玻璃飞出几公里,连周边房屋都被震塌了半边。这不是“炸”,是“抹平”。 打击效果清晰明了:总理艾哈迈德·拉赫维、副总理米夫塔赫、副总理鲁瓦伊尚、工业部长、内政部副部长、信息部长、教育部长……8名核心成员当场死亡,多名部长重伤。胡塞的行政中枢,一夜之间没了大半。 不过打得准,不等于打得透。真正指挥胡塞作战的几位大佬,比如最高领袖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还有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压根没在现场。他们藏得深,反应快,照样指挥得动部队。这一仗炸断的是“文”,不是“武”。 胡塞不是软柿子,被炸不是结束,是开始 从2023年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胡塞武装就没停过手。他们打着“声援巴勒斯坦”的旗号,红海搞袭击,亚丁湾捣乱,导弹和无人机一波接一波地射向以色列本土。特别是一周前,胡塞用“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导弹打了本·古里安机场,而且是带多弹头那种,一下子让以色列的反导成本翻倍。 这次斩首行动,正是以色列的回应。卡茨说得很直白:“你打我机场,我就打你脑袋。”他还放话,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而这种“开始”,看起来不像是吓唬人。 胡塞的回应也没含糊。最高政治委员会主席马沙特直接警告:“以色列人要准备好迎接他们的黑暗日子。”意思很清楚——你炸完我,我就炸回去。怎么炸?大概率还是导弹、无人机,或者更有可能,对红海航道的袭击再升级,甚至波及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 这就不只是以胡矛盾的问题了。一旦胡塞动手,伊朗跟不跟进?美国会不会反击?沙特会不会被卷进去?这些都成了定时炸弹。斩首行动虽然干净利落,但它像是扔进火药桶的一根火柴,点燃的,是整个中东的紧张神经。 打掉了人,打不掉系统,斩首不是终结 从战术上看,以色列这次行动几乎无可挑剔。情报精准、路径隐蔽、打击狠辣、效率惊人,而且没伤到自己人。但从战略层面来说,这波操作更像是“打草惊蛇”而非“斩草除根”。 胡塞的组织架构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去中心化的指挥体系。各地战地指挥官都有独立决策权,打了这么多年仗,训练都在伊朗、伊拉克拿过“毕业证”,经验那是相当丰富。行政系统被削,确实会让他们在政务调度、国际沟通上受点影响,但真要打仗,胡塞的部队照样能冲锋陷阵。 这也是为什么外界普遍认为,这次空袭不会从根本上削弱胡塞的作战能力。就像过去沙特联军几年如一日地空袭胡塞,炸了不少目标,但胡塞不但没垮,反而越打越有经验。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可以补,系统可以复制,真正难搞的是那一整套“打了就跑、跑了再打”的游击式作战逻辑。 更别说,这次打击还带来了附加伤害。萨那的主要发电厂被炸,城市陷入大面积停电,医院靠发电机硬撑。港口也被波及,粮食进口可能再出问题。也门本就人道主义危机严重,这一下更雪上加霜。炸的是胡塞,但苦的是老百姓。 总结不是终点,是下一轮博弈的起点 从技术层面看,以色列这次行动是一次标准的“外科手术式打击”,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场手术割掉了“皮”,却没动到“骨”。…

1 month ago

為啥不讓印度舉辦奧運會?看完14年前新德里辦的運動會,你就懂了

印度这个国家,人口多得吓人,文化也五花八门,咋就没机会办奥运会呢? 一提这事,很多人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14年前新德里那场英联邦运动会。2010年那次赛事,简直是给全世界开了眼,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直接把印度的短板暴露得一干二净。 说起印度和奥运会,其实他们早就有这个心思了。别看现在印度在奥运会上成绩一般般,上世纪那会,他们在曲棍球项目上可是霸主级别,金牌拿到手软。 那时候的辉煌,成了印度人心里的一块宝。后来到了21世纪,虽然成绩下滑了,但老百姓对体育的热情一点没减。 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叫一个成功,开幕式震撼、组织到位,印度人看得眼热,为什么自己就不能也办一场? 当时印度政府和奥林匹克协会还真动了心思,琢磨着申办2012年奥运会,想借着这个机会秀一把国力。 可惜,伦敦、东京这些对手太强,印度连初选都没过。这次失败没让他们死心,反而把2010年的英联邦运动会当成了跳板。 新德里作为首都,被选来承办这场赛事,印度上下都憋着一口气,想证明自己有能力搞定大型国际比赛。结果这口气没憋住,直接憋出了个大窟窿。 2010年的第19届英联邦运动会,10月3号在新德里开幕,14号闭幕。印度本来想着靠这个机会扬名立万,结果却搞得灰头土脸。 这场运动会从筹备到结束,问题多得数不过来,国际上骂声一片,国内也炸了锅。 这场运动会还没开打,准备工作就让人捏把汗。运动员村是各国选手住的地方,按理说应该收拾得干干净净,结果卫生状况差得离谱,厕所堵塞、垃圾堆积,连基本的水电都没弄好。 澳大利亚代表团到的时候,发现房间里啥都没有,床都没铺好,卫生间一股味,压根没法住。英国队也好不到哪去,说是连窗户都没装齐全,风呼呼地往里灌。 主体育场尼赫鲁体育场,原计划8月完工,结果到了10月还是一片工地模样。施工进度拖拖拉拉不说,质量还让人提心吊胆。 开幕前两个月,一座连接场馆的步行桥直接塌了,伤了20多号人。 这事一出,国际媒体炸了,纷纷质疑印度的基建能力。游泳馆也好不到哪去,管道老漏水,场馆里湿乎乎一片,连测试都做不下去。 硬件不行就算了,健康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运动员村的卫生环境差,吃的东西和水也不安全,传染病很快就冒头了。英国游泳队最惨,80%的队员在比赛期间拉肚子,有的回国后还查出得了痢疾。 这事传出去,运动员们谁还敢放心在这比赛。医疗保障也跟不上,临时搭的诊所设备简陋,药都不齐全,受伤或者生病的选手只能硬扛。 比赛日程安排得乱七八糟,射击比赛因为设备坏了推迟好几次,田径赛场的计时系统也老出错,成绩都记不准。裁判和工作人员手忙脚乱,连个像样的应急方案都没有。 开幕式那天,场内焰火放得挺热闹,场外交通却堵得水泄不通,观众进不去,志愿者也不知道该干啥,现场一片混乱。…

1 month ago

行程結束,中方離開美國,走前特朗普送出11個字,沙利文說了實話

行程结束,中方代表团已经离开美国,临走前特朗普送出11个字,表态不一般,与之对应的,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则说了句实话。那么,这次特朗普的表态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沙利文又说了什么? 中美关系这几年起起落落,经历了贸易摩擦、关税战、谈判和对话。就在8月27日至29日,中方代表团访问美国,和美国财政部、商务部以及贸易代表办公室官员进行了新一轮接触。行程结束之际,中方代表团离开美国,而就在这时候,特朗普和沙利文分别说了两句话,一句是“美国一定会获得最后胜利”,另一句是对美国战略失误的直接批评。这两句话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这次谈判和未来走向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先看这次访问,这次中美谈判,中方一再强调,必须相互尊重,必须各安其道,在合作中寻找共赢。中国的立场很清晰,就是反对单边霸凌,坚持通过机制化谈判来管控分歧,推动关系向前。三天谈判下来,虽然还不清楚是否有具体成果,但至少双方都释放了沟通的信号。 但就在中方访问的最后一天,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突然裁定,特朗普政府的大部分关税措施缺乏国会授权,属于越权行为,这是美国三权分立下司法对行政的制衡。不过,判决10月14日才正式生效,留给特朗普上诉的时间很充足。特朗普迅速反击,强调“所有关税仍然有效”,并指责法院有党派倾向。他更是重复了那11个字——“美国一定会获得最后胜利”。这句话放在社交媒体上,很快成了焦点。 特朗普的这句话,从表面看是对支持者的喊话,意在告诉选民自己不会退缩。但仔细分析,他说的是“最后胜利”,这意味着至少在他看来,目前还没胜利,情况复杂且难以控制。他把胜利定义在未来,既是争取基本盘的信心动员,也是对现状的一种无声承认。贸易战没有赢家,关税不仅打击中国,也反噬美国自身。美国农产品滞销,大豆堆积,农业州农民利益受损,这些都削弱了特朗普的支持率。美国企业和商界也早已表达过焦虑,很多人担心继续打下去损失更大。 而法院的判决虽然看似制衡,却也有人怀疑是“打双簧”。表面上限制了总统权力,实际上留足回旋余地,让特朗普有时间上诉,并借机塑造自己对抗司法和外部压力的形象。这种安排,让特朗普可以在政治上加分,把问题转嫁为“制度不公”,而不是承认政策失败。可以说,美国国内政治的复杂性在这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沙利文的话显得更直白。他在播客节目上指出,特朗普加征关税正在损害美国信誉,甚至会把印度推向中国怀抱。他承认美国花了多年联合盟友对华施压,但现在局面反转,盟友反而在考虑“对美去风险”。沙利文说,美国已经被不少国家视为“不可靠的破坏者”,而中国却成了“房间里的成年人”。 这两种声音放在一起,呈现出鲜明的对比。特朗普仍旧强调最后胜利,坚持硬碰硬;沙利文则承认现实,提醒美国正在失去盟友和信誉。谁在讲政治,谁在讲事实?答案已经很明显。特朗普的口号或许能稳住部分选民,但不能改变经济现实。沙利文的担忧则反映了美国内部理性派对未来的担心。 回到中美谈判本身,中方离开前给出的那句话: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推动关系健康稳定。这其实就是中国的忠告。施压换不来让步,单边政策换不来合作。如果美国继续走关税战的老路,只会让局面更僵,损失更大。而中国早已表现出愿意沟通的姿态,这次派代表赴美就是明证。中国市场的体量,美国企业清楚得很,失去中国,他们的损失不可逆转。正因为如此,美国商会的代表才会积极参加会谈,他们比政治家更明白市场的逻辑。 只不过美国的问题在于,内部政治和选举常常捆绑。特朗普需要向其支持者证明强硬立场,哪怕这种立场伤害到美国自身。法院的判决和上诉,可能更多是国内政治博弈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真正的转折点。中国已经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强调平等和合作,不愿意被牵着走,也不可能被轻易威胁。 总之,虽然这次谈判本身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突破,但中方的立场再次得到传递。特朗普的“最后胜利”更多是政治口号,难以改变现实。而沙利文的批评则揭示了美国面临的深层问题:盟友信任下降,战略布局被破坏。对于中国而言,保持定力,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就是最好的回应。贸易战没有赢家,单边主义只会让美国陷入更被动的局面。未来怎么走,主动权越来越掌握在中国手里。

1 month ago

輪到中國掀桌子了,日本為何被開刀?中方送日本6個字,看好了

中国这次居然直接“掀桌子”了,而且首当其冲拿日本开刀,这事儿可太不一般了!尤其是在东海问题上,中方这次一反常态,十分严肃地回应了日本6个字:“不接受,已驳回”。这种态度,跟之前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此前遇到这种争议性质的话题,中方总是保持克制与容忍,跟对方坐下来好好谈一谈,跟对方掰扯清楚谁对谁错,可这次为啥态度这么强硬?日本又到底做了啥,偏偏成了咱们“开刀”的对象?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让大家都明白这里面的门道。 先从最让人关注的东海问题说起。日本最近跳出来抗议,说咱们中国在开发东海的油气资源,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仿佛这东海成了他们家的后花园。结果咱们外交部发言人直接回怼,就6个字:“不接受,已驳回”,没有给日本留一点面子。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开发个油气资源吗,日本为啥这么激动?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一直想在东海划地盘,可这东海本来就是中国的领海,咱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开发资源,天经地义,轮得到日本人指手画脚吗? 要说中日在东海的争议,最主要的就是专属经济区的分歧,日本非要按照中日之间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划分,可这话听着就没道理,你说要按中间线分,有啥法理依据吗?根本没有!国际上哪条规矩说非得这么分了?咱们中方主张的是“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这可是有国际法支撑的,完全符合情理。可日本就是不认可,非要抱着自己那套没道理的说法不放,完全就是在胡闹。还有,日本在东海问题上的挑衅可不止油气资源的开采问题。 就说去年7月4号凌晨吧,一艘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驱逐舰,居然偷偷摸摸开进了浙江沿海附近的敏感水域,这明摆着就是闯咱们的领海啊!当时咱们先是对它进行了强烈警告,让它赶紧离开,结果这日本军舰还挺横,赖在那儿不走。这下咱们可没惯着它,直接动用大炮进行警告性开炮,炸弹就在日本军舰旁边爆炸,这一下才把它吓得灰溜溜跑了。你说日本这不是自找没趣吗?好好的非要来挑衅,真当咱们中国好欺负?

1 month ago

沒時間了,又一個中國友國倒向美,通牒將發出,斷的就是中方後路

特朗普下达最后通牒,墨西哥别无选择?据彭博社8月28日爆料,继加拿大之后,墨西哥政府也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了,不仅是中国,其他亚洲国家的商品也在征收之列,理由还是老一套,阻止廉价商品伤害本国企业。虽然具体税率尚未公布,但是辛鲍姆政府已经拟好了相关提案,准备在9月8日递交墨西哥国会。考虑到辛鲍姆所属政党及其盟友牢牢控制了参众两院,提案通过基本上是板上钉钉。 此前墨西哥曾多次表态,“绝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如今辛鲍姆却打破了这一承诺,开始响应特朗普的要求,对汽车、纺织品、塑料制品等加征关税,这名义上是保护墨西哥企业,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墨西哥根本就没有消费这些工业品的能力,中国商品也不是卖给本地人,而是转道出口美国,墨西哥加征关税,本质上是帮助特朗普政府堵上海关漏洞。对于这一点,墨西哥政府碍于中墨关系,并没有直接挑明,但是美国的市场分析师说的很清楚,今年中国对拉美地区的出口大幅增长,抵消了相当一部分对美出口的下滑,考虑到拉美地区的消费水平,毫无疑问,这些商品必然是流向了美国市场,这是特朗普所不能容忍的。这次墨西哥加征关税,带有“取悦美国”的意味,接下来墨西哥会在经济和外交领域,更大程度的与美国保持一致。 对于墨西哥的这种做法,中方的态度是“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吹灭别人的灯,并不能让自己更光明”,墨西哥方面应该和中方共同应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墨西哥可以通过平等磋商解决与美方的经贸分歧,但不能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对等地采取反制措施。 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美贸易战已然把墨西哥逼入夹缝当中。由于《美墨加贸易协定》的存在,大部分美国出口至墨西哥的商品都可以享受零关税待遇,美墨名为两国,实为一体。如果中国不及时应对,那么美国商品就能够以较低税率借道墨西哥进入我国市场,让我们对美国实施的反制措施形同虚设。 与此同时,美国已经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了25%的汽车进口关税和50%的钢铝铜关税,这些产品并不享受《美墨加贸易协定》的待遇,而这恰恰是针对中国的主力出口商品。为了减少关税,加拿大搞了一个关税置换,自己主动对中国汽车和钢铝加征高额关税,来换取美国撤销关税壁垒。现在墨西哥也在有样学样,甚至更为积极。加拿大好歹还对美国加征过报复关税,虽然后来取消了,但还算有点骨气。反观墨西哥,至今尚未采取任何报复措施,辛鲍姆总统多次威胁要予以回应,但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最近,更是有墨西哥官员向美国提出,要建立一个所谓“北美堡垒”,美加墨三国搞一个关税同盟,对内零关税,对外高关税,共同抵制中国产品。对于这一提议,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赞同,呼吁加拿大尽快跟进,墨西哥方面则没有承认,反而强调中墨关系很友好。 那么墨西哥的态度到底是什么?其实说白了,就是谁也得罪不起,既想要对美出口零关税,又不想对华加征高关税,这就是小国的无奈,但残酷的现实不允许墨西哥左右逢源,美国已经下达最后通牒,要么站队美国、要么站队中国,只能二选一。而中方这边也明确表示,谁要是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中方绝对会采取反制措施。墨西哥能怎么办?答案是凉拌!墨西哥人自己都没有整理出头绪,一切就看9月8日的提案内容,以及是否能通过国会审议吧。

1 month ago

30國都打不倒一個俄羅斯?最大的靠山出現了,連老美都垂涎三尺!

众所周知,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便联合三十多个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封锁,试图从经济、金融、能源、技术等多个层面进行遏制。 乌克兰方面,则持续获得来自美国及北约的军事援助,使其具备与俄罗斯对抗的能力。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冲突已持续三年,俄罗斯不仅未被削弱,反而展现出更强的韧性。 那么,俄罗斯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其背后真正的支撑力量又是谁? 俄罗斯经济为何越战越强? 冲突初期,欧盟曾誓言要彻底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并宣布将在年底前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此举看似严厉,毕竟欧洲曾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最大市场,占比高达六成。 但欧盟未曾预料到,俄罗斯迅速将能源出口转向中国和印度。 中俄之间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输送量在2023年达到战前的两倍以上,订单需求激增。 印度则采取灵活策略,以低价大量购入俄油,经过提炼加工后,再以高价返销欧洲,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更令美国恼火的是土耳其的行为,这个北约成员国表面上保持中立,实则成为关键中间商。 土耳其以低于国际市场价30%的价格大量采购俄油,再以高价转售给急需能源的欧洲国家。 美国多次警告土耳其不得参与此类交易,但土耳其对此置若罔闻,毕竟这项贸易每日可带来数百万美元的收益。 最终,俄罗斯的能源收入不仅未减,反而在2023年同比增长15%,欧盟的制裁计划彻底落空。 金融战中的反击尤为亮眼,西方冻结俄罗斯超过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时,外界普遍认为卢布将面临崩溃,汇率一度跌至1美元兑150卢布。 然而普京迅速推出“卢布结算令”,要求购买俄罗斯能源必须使用卢布支付。 这一举措使卢布迅速升值,各国不得不大量兑换卢布,汇率很快恢复稳定,目前已回到战前水平。 此外,俄罗斯还采取“去美元化”策略,与中印贸易改用本币结算,黄金储备在一年内增加200吨,人民币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1%跃升至15%。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2023年俄罗斯GDP增速达到2.5%,超过德国,而欧洲则因能源价格飙升、工厂外迁等问题,损失高达8000亿欧元。 粮食领域,俄罗斯同样占据主动,俄乌均为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冲突爆发后全球粮价上涨40%。…

1 month ago

為什麽中國能快速崛起?英媒分析:離不開這三位“推動者”的貢獻

家中有粮心不慌,手有武器不惧豺狼!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之所以称伟人,是敢于沖破社会固有现状,指出国家快速崛起之路,并通过组织实施取得成功的人才能称为政治上的伟人。之所以称为科学家,是指在科学领域别人做不到或未发现,他做到了,发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说前者和后者都是伟人。伟人是一个时代崛起的标杆。 国士无双,民族脊梁。除了伟人和科学家,还有平凡的劳动者们,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用系统观念看世界: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牢固的基础,何以万丈高楼?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中国崛起应该是缺一不可的三部曲: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 斯大林对蒋经国就说过:你们中国真要是有机会发展的话,是会发展的很快的! 中国人太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了!有一种独特的韧性,一种无论环境多么艰难,总能挺过去的坚韧精神。 这种精神自古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尤其在20世纪中后期,中国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但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艰难岁月,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创业热潮,"吃苦耐劳"这四个字,始终是推动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 除非像改革开放前一样什么也不让干,但只要允许一家一户种地,经商,做买卖,开工厂,办公司,中国会发展的很快的! 无论是山里的农户,还是城市里的个体经营者,只要给中国人一个机会,他们就能用勤奋与智慧,硬生生闯出一片天。 三位伟大的“推动者”——钱学森、袁隆平、于敏,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却有着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贡献不仅仅是科技进步,而是深深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钱学森妥妥的“太空领路人”,为中国打开了通向太空的大门,带领国家进入了航天强国的行列; 袁隆平通过杂交水稻让中国从一个粮食短缺的国家变成了世界粮食生产大国。这饭碗拿稳了,不说多酷,反正饿不着; 于敏则以氢弹的成功研制,让中国在国际安全格局中拥有了不可撼动的地位。直接放话:想动我?门儿都没有! 钱学森:让中国挺进太空的“天才”之父 如果没有钱学森,或许中国的航天事业还要走更长的路才能达到今天的高度。 这个被美国人称作“比五个师的兵力还重要”的天才科学家,本来在美国过得好好的,事业蒸蒸日上,名声响当当。可他偏偏选择回到那个年代的中国——一个物资匮乏、科研设备简陋的地方。这不是“没苦找苦吃”吗?但钱老爷子可没这么想,他觉得这是使命感爆棚,非得为祖国干点“大事”不可。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刚刚从战火中重建,连科研器材都是“能凑合就凑合”的状态。但钱学森带着团队,在极短的时间里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1957年,中国成功试射了第一枚导弹,1970年发射了“东方红一号”,成为全球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太空的国家。 如今,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国际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而这些成就的背后,都有钱学森的身影。…

1 month ago

背刺中國,出賣孟晚舟的真兇被挖出來後,如今遭到了哪些報應

前言 2018年,加拿大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在温哥华机场逮捕了正在转机的孟晚舟,这场长达1028天非法扣押就此拉开了序幕。 得知此事之后,我国的外交部迅速向加拿大以及美国提出了严正交涉,并且要求他们尽快释放被扣押的中国公民。 经过长达三年多的交涉和努力,2021年9月24日,孟晚舟终于乘坐专机离开加拿大,当她走出飞机向人们挥手的那一刻,许多人都偷偷松了口气。 之所以孟晚舟会遭到这无端的扣押,完全是因为一个“合作伙伴”的背叛,当背刺孟晚舟的凶手曝光之后,他们也是迎来了自己的报应。 幕后黑手 1972年,孟晚舟出生在四川成都,作为华为公司现任的副董事长、任正非的大女儿,不少人都称她为“华为长公主”。 孟晚舟能够有着今天的这个地位,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和自己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 进入华为之后,孟晚舟从最基层的工作开始做起,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任正非在看到女儿的进步之后,也是将许多华为的工作慢慢交给她进行处理。 2013年的时候,汇丰银行向孟晚舟发出了邀请,希望她可以介绍一下华为和伊朗合作的情况。 按照规定,孟晚舟和汇丰银行的代表应该在某个会议室当中谈论这个话题,但是汇丰银行却将会面的地点定在了香港的一家西餐厅当中。 要知道,华为和汇丰银行的合作已经长达二十多年,华为也一直将他们当做自己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 即便这次的会面充满了疑点,但是孟晚舟还是没有多想,答应了他们的会面请求。 应汇丰银行代表的要求,孟晚舟在会面的时候向他们展示了一份PPT,并且详细说明了华为和伊朗客户之间的一些合作情况。 但是让孟晚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看似普通的业务商谈,竟然成为了自己被扣押的“罪证”。 汇丰银行将孟晚舟的这份PTT进行了一系列的扭曲和加工,并且将其当做证据交给了美国政府。 他们声称孟晚舟隐瞒了华为以及香港星通公司的关系,导致了汇丰银行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继续对华为提供了金融服务。 不得不说,汇丰银行的指控其实非常的蹩脚,要知道他们可是和华为有着长达二十年的合作,怎么可能对华为的一些业务毫不知情呢? 直到几年之后,人们才知道了汇丰银行背刺华为和孟晚舟的原因。…

1 month ago

甲亢姐到天津了,之前堅信印度比中國強大,這次三觀被震的稀碎

莫迪到访天津,甲亢姐也跟着来了! 甲亢姐是印度知名媒体人,名叫帕尔基・夏尔玛,她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人,经常在电视上发表一些关于中国的负面言论,认为中国远不如印度,所以被中国网友戏称为“甲亢姐”。 比如在印巴冲突中,明明是巴基斯坦击落了印度5架战机,可是甲亢姐却坚信是印度取得了胜利,她说印度空军成功打击了巴基斯坦11个军事基地,巴方战机没能抵御,而中国的武器装备在此次冲突中根本没什么用,所谓的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机击落印度战机更是谎言,中国的防空系统被印度全面压制。 在评价中国即将首飞的“九天”无人机时,甲亢姐强行引用所谓“美国专家”的观点,称“九天”无人机是“导弹磁铁”,很容易被击落。 有一次,甲亢姐在采访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时候,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她问,你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秩序?米尔斯海默回答她说,当今世界大国有三个,就是中国、美国、俄罗斯。甲亢姐不服气,再问:“那么印度呢?”米尔斯海默丝毫不给甲亢姐面子,直接回答说:“印度的人口规模确实值得肯定,经济也一年比一年富裕,但是根据大多数的说法,印度还没有资格称得上一个世界大国。”这下,甲亢姐显得非常失落。 但是即便如此,甲亢姐还是对中国不服气。 终于,8月31日到9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甲亢姐来到了中国,来到了天津。 一踏上这片繁荣的土地,甲亢姐彻底被震惊了,三观彻底被震碎。 首先,甲亢姐被上合峰会媒体中心的巨大规模所震惊。里面是一排排嗡嗡作响的工作中心。 接着,在峰会的新闻中心,甲亢姐对一个人形AI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和机器人进行了对话,机器人回答了甲亢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让甲亢姐感到很新奇,这个机器人是大连的一家机器人工厂所生产。 除了这个人形机器人,会场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机器人,都让甲亢姐大开眼界,这是她在印度根本没有见过的。 甲亢姐说,中国用行动告诉西方,你们可以欺负全球南方国家,但你们不会成功,这次上合峰会标志着力量平衡的转换,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这是全球南方引领潮流的展示,甩开西方,迎头赶上。 天津独特的城市风景让甲亢姐着迷。漂亮的街道,干净的卫生,保护完好的老建筑,处处显示这座城市的繁荣。甲亢姐说,天津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也是一个活生生的露天展览,每一个街道,每一个街区都是展览的一部分。 天津宏伟的城市景观更让甲亢姐叹为观止。甲亢姐深情的说,这里代表着当今的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也是中国作为上合组织东道主所要传递的信息。 关于中国为什么把这次上合组织峰会的地点设在天津,甲亢姐也做出了自己的解读。甲亢姐说:“天津坐落在渤海湾,是通往北京的海上门户,天津市连接陆上走廊和海上贸易路线的枢纽,它在区域贸易物流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港口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连。如今,货运列车将天津与中亚和欧洲连接起来,这座城市对中国拓展上合组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如今,北京希望它成为通往全球南方的门户,从租界到连接,从被瓜分到开创一个新的世界秩序,这就是为什么选择天津的原因。” 从甲亢姐的表述来看,甲亢姐还是有一定的水平的,只是她以前由于缺乏对中国的了解,又深受西方媒体的错误信息的影响,所以才长期对中国充满了偏见。 通过这次实地探访,相信,甲亢姐将会对中国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更真实的了解。

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