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對美怕蘑菇彈,對俄怕西伯利亞,對華只需鞠一躬?為什麽日本對不同國家‘態度差很大’?

打美国输了要吃蘑菇弹;打俄罗斯输了要去西伯利亚挖土豆;打中国输了鞠个躬,道个歉,完事儿还能被欢送回国!日本从不因为你强大就不敢打你,只因为你让它付出的代价不够! 很多人都说,日本是个很奇怪的国家。你强它不一定怕你,它怕的是谁曾让它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战后日本有三张面孔,一张给美国,一张给俄罗斯,一张给中国。这背后是三种完全不同的战败记忆。 先说美国。两颗原子弹,不光炸平了广岛和长崎,更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胆。 那种瞬间让一座城市连人带物一起蒸发的力量,是日本从未想象过的。什么“一亿玉碎”,在这种绝对的技术碾压面前,就是个笑话。 这种恐惧,超越了胜败和仇恨。它让日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有一种力量可以让自己的民族从地图上彻底消失。所以战后日本服了,是打心底里服了。 它交出防务主权,让美国驻军,把自己的国运绑在美国身上,这是一种被彻底打断脊梁后的本能。 再看俄罗斯。苏联红军当年横扫关东军,但这只是个开始。几十万日本战俘被押送到西伯利亚,在冰天雪地里做苦力。 那不是瞬间的死亡,而是看不到头的饥饿、严寒和折磨。活下去,成了唯一的奢望。 那种生不如死的漫长煎熬,给日本留下了另一种恐惧。它让日本明白,有一种对手,强硬、冷酷,报复起来毫不留情。 所以你看,不管日本国内对北方四岛喊得多响,政府层面始终不敢有任何过激的举动。它怕,怕那个不讲道理的邻居。 最后轮到中国。我们战后选择了宽恕。放弃战争赔款,把上百万的日本战俘和侨民好好地送回国,甚至没有追究天皇的责任。我们希望用善意,换来对方真正的反省,翻开新的一页。 可在一个只认强权的逻辑里,没有惩罚的宽容,等于软弱。 日本得到的教训竟然是,输给中国,没什么大不了。鞠个躬,道个歉,事情就过去了。这种零成本的战败,让它们毫无敬畏之心。 正因如此,日本右翼势力才能一次次地歪曲历史、参拜战犯。因为它们心里清楚,这样做几乎没有实质性的风险。 我们的善意,没有换来尊重,反而助长了它们的侥幸和试探。它们敢在我们的底线上反复横跳。 历史无法重来,但未来的规矩必须立下。中国要做的,不是反复争论过去,而是要用行动告诉它,今天再敢挑衅,代价是什么。这个代价,必须是它绝对无法承受的。 在经济上,要让它明白,它的产业链、它的海上生命线,都攥在我们的手里。任何冒险,都可能让它的经济瞬间停摆。 在军事上,要让它清楚,我们的打击能力早已覆盖它的全境,所谓的美国保护,根本靠不住。 所做的这一切,最终目的不是冲突,而是要建立起一个让它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威慑。…

2 days ago

趁著中國不注意,這國半年當兩年用,在南海填了一大片島

越南在南沙群岛的陆地扩展项目从2021年启动,当时主要针对少数关键位置,如巴克加拿大礁和皮尔逊礁,通过海底疏浚逐步形成人工陆地。 初期阶段,他们采用传统围堰方法,在礁盘周边堆积沙袋和水泥块,构建封闭区域后注入砂砾。这种方式依赖大量人力,作业周期长,受台风和海浪影响大,导致效率低下。 数据显示,早年十年内越南仅扩展约50公顷陆地,每年平均不到5公顷。这与中国同期工程形成对比,中国通过大型设备在三年内完成1200公顷,展示了规划和执行的优势。 到2023年11月,越南已积累部分经验,但仍面临速度瓶颈。为提升能力,他们从荷兰引进绞吸式挖泥船,这种船舶配备旋转刀头,能深入海床切割泥沙,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至填筑区。2022年订购两艘,2023年5月首艘“海狸65型”交付,立即投入南沙作业。 7月追加第三艘订单,确保设备供应连续。这些船舶功率强劲,精度高,能在复杂天气下运作,单日填筑量达数千立方米。从2023年11月到2024年6月,越南新增约280公顷陆地,这相当于2022年140公顷和2023年前11个月163公顷的总和,实现了效率的显著跃升。 这一时期的技术转变不仅加速了进程,还改善了陆地质量。早期人工堆积容易散失,现在机械吹填使边缘更平整,内部更致密,减少了风雨侵蚀带来的修补需求。越南将项目扩展到更多低潮高地,先清理珊瑚,再分层填筑,形成多层结构。 例如,巴克加拿大礁从2022年的小型平台,逐步扩展到2024年拥有约2英里长跑道,能起降军用飞机,与早期仅停靠小艇的情况大不相同。 进入2024年,越南填岛进入高峰,全年新增陆地创纪录,超过前两年总和。他们覆盖21处占领特征,包括先前未开发的艾里森礁和科林斯礁。先疏浚周边航道,确保船舶进出,再集中填筑主体。 到年底,越南的总疏浚量达数百英亩,包括港口挖掘,占中国历史总量的部分比例。 尽管中国总量领先,但越南的分布更广,单个岛屿虽小,却形成网络,便于区域监视。 2025年,越南进一步提速,扩展到8处新特征,如南科尔纳里斯礁,那里从小型碉堡快速形成防御平台。1月到3月新增数百英亩,总人工陆地达2200英亩,约合890公顷,接近中国4000英亩的70%。 港口设施升级,多岛建造深水泊位,能容纳更大船舶,提升补给能力。他们结合卫星定位和自动化控制,实时调整路径,避免过度环境干扰,优化物料分布。这种迭代从基本填筑转向综合开发,陆地从平面转向立体,添加跑道和仓库,增强持久性。 分析关键礁盘细节,能看出推进的细致。以南礁为例,过去两年扩展到60公顷以上,先围外围注入基础层,中途压实防沉降,后期安装设备。 越南注重分散,避免单一目标易损。另一例是皮尔逊礁,从2022年小平台到2025年2月完整岛屿,跑道从数百米增至千米。通过持续订购船舶和本土生产配件,他们降低外部依赖,推动发展。 美国智库报告显示,其疏浚量占中国71%,但中国聚焦大岛如永暑礁,建有空军基地,而越南21处岛屿覆盖面广,便于灵活响应。从依赖人工到机械化,填筑速度从每年百余公顷跃至半年数百,技术引进功不可没。 他们利用多雾天气掩护,挖泥船机动性强,快速转移现场,减少暴露。与之前固定操作不同,现在调度更灵活,如在兰斯多恩礁先建临时锚地,再大规模填筑,确保安全。 物料选择也更新,早年用珊瑚碎块易碎,现在混入进口砂石,耐久性提升数倍。中国早年采用类似方法,越南应用后陆地寿命延长。 到2025年中期,多岛具备军事潜力,部署壕沟和弹药库,能容纳重型武器。这从基础建设转向质变,推进包括与荷兰伙伴如Royal IHC合作,升级基础设施如3000米跑道。尽管越南在产业链依赖中国,难以完全转向,但其行动像防御举措,实际控制力增强。 整体看,越南通过战略布局实现高速推进。从2021起步到2025全面覆盖,陆地从零星扩展到网络,每步体现进步。…

2 days ago

針對中國統一問題,特朗普曾表態:解放軍敢動手,美軍就炸爛北京!

中国统一大业是国家核心利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外部势力试图干涉都无法改变这一历史事实。 近年来,美国一些政客不断在台湾问题上制造话题,试图通过各种言论干扰中国内部事务。 2024年5月14日在纽约一家酒店举行的闭门筹款活动,当时特朗普正为大选拉票,需要吸引捐助者支持。他在与富豪们交谈时,回忆起自己第一任期内与中方领导人的互动,声称曾明确警告如果解放军对台湾地区动武,美军会轰炸北京。 这种说法并非首次曝光,而是通过录音在2025年7月被美国媒体如CNN披露,迅速在国际上传播开来。特朗普将此与对俄罗斯的类似警告并列,试图展示自己外交风格的所谓“有效性”,但从实际效果看,这种基于个人夸张的叙述更多服务于国内政治需求,而不是真实的国际博弈。 分析特朗普的这一表态,需要追溯其对华政策的演变路径。在2016年至2020年第一任期内,特朗普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中国,如发起贸易战、加征关税、限制科技出口,这些措施旨在遏制中国发展,但最终导致美国自身企业成本上升、供应链中断,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相比之下,2024年的军事威胁言论标志着从经济对抗向潜在武力恫吓的升级,这种转变并非突发,而是基于他观察到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 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加速,海军力量增强,导弹技术迭代,从东风系列的精度提升到高超音速武器的部署,都让外部干预事务的成本大幅增加。特朗普的轰炸警告,正是承认了这一现实,却试图用极端话语掩盖无力感。 这种威胁言论虽耸人听闻,却无法动摇中国统一决心。中国始终坚持和平统一方针,通过两岸经济融合、文化交流推进进程,如扩大惠台政策、加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区建设,这些举措从根本上增强了统一基础。 特朗普的表态反而凸显了外部势力的焦虑,因为中国军力从2010年代的起步阶段,到2020年代的实战化部署,已形成全面威慑体系。 他第一任期内对华为的禁令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调整,但中国通过自主创新迅速填补空白,现在的军事警告则更像空洞恫吓,无法逆转统一大势。 如何推进发展?特朗普可能通过任命鹰派官员强化此立场,但中国外交渠道始终保持克制,多次重申台湾问题是内政,不容外部插手。 特朗普的表述如何影响盟友关系?日本加强冲绳基地建设,澳大利亚采购潜艇,这些动作与特朗普推动的双边交易相呼应,进步在于情报共享协议的实时数据交换,但不同点是忽略了经济联系。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强化全球贸易布局,抵消压力。 事件中,特朗普避免具体时间表,留出灵活空间,这与2018年贸易战的分步清单不同,现在的军事表态无缓冲,显示升级。推进发展上,他整合经济与军事工具,如关税加威胁,更新从实体清单到全面禁运。 如今,特朗普政府批准对3.3亿美元军售,中国外交部抗议此举侵犯主权,但中美关系虽波动,未爆发冲突。中国继续军演,维护权益,强调统一是历史必然。 特朗普的言论虽提升美国内部鹰派声音,却也暴露外交不确定性,对全球稳定造成隐患。这种外部干扰只会坚定国家意志,推动国防与经济双轮驱动,实现统一目标。 特朗普表态促使中国国防预算增长,2025年达新高。经济战GDP影响有限,现在军事层面可能引发军备竞赛。中国从常规导弹到高超音速,技术跃升。 录音中特朗普称中方震惊,暴露轻视态度。但中国外交重申和平统一意愿,同时提升海空力量。特朗普的军事警告刺激美国企业转移供应链,但中国全球贸易布局强化,抵消影响。 这种言论虽挑衅,却无法阻挡统一进程。中国坚持主权完整,通过国际法与历史事实维护权益。中国继续推进两岸交流,深化融合,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必然趋势。

2 days ago

日本網友:如果日本“沉沒”,中國須接納所有日本人,這是中國責任

社交平台上,一句看似荒诞的假设却点燃了东亚舆论的火药桶:“如果日本因战争或天灾沉没,中国必须接纳所有日本人,这是中国的责任。” 这番言论源自日本部分网民对台海局势的焦虑,但在中国社交网络上却引发大量反驳。有人质问:“你家房倒了,凭什么搬去邻居家还要人家负责?” 连日本媒体也有些看不下去,开始自问这种“沉没式思维”到底是危机意识,还是道德绑架的遮羞布。 问题是,这场假设的背后,藏着日本政治精英对台海局势的危险想象,也揭示了部分日本社会对历史责任与国际法义务的混淆。 一句“沉没”,背后牵扯的可不只是情绪 这事最早是在X平台(原推特)上冒出来的。起初只是几条留言,意思是:如果台海打起来,日本可能会被卷进去,甚至因为战争或者核污染导致日本国土不再适合居住,到时候中国应该出于人道接收我们。 乍一听,有点像老电影《日本沉没》的现代翻版,但没想到这句话很快就引起了大量跟帖,一部分日本网民竟然开始“认真推演”起了可能的场景,有人说:“中国地大人多,接纳我们不成问题。”有人甚至说:“我们和中国文化相近,过去也有交流,搬过去生活也合适。” 这话传到我国互联网上后,立马引起了广泛争议。不少网友直接回怼:你们自己国家出问题,凭什么要我们兜底?人道不是拿来道德绑架的。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国内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种说法。像《朝日新闻》就发文提醒,认为这种言论缺乏现实基础,也没有法律支撑。甚至有日本学者表示:“这种想法其实是在逃避自己国家的责任,把问题甩给别人,根本没有可行性。” 说到底,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这反映出的是日本社会在面对台海局势紧张时的某种不安,以及对自身国家安全极度缺乏信心。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日本政坛这一年,确实在台海议题上表现得异常活跃,甚至可以说有点“上头”。从2024年开始,就有日本议员频繁窜访台岛,公开发表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论,还声称要“支持台湾地区自卫”,这些动作不仅让台海局势更复杂,也让日本自己被卷入更深。 而中国方面的回应也很明确,外交部多次表态,台海事务是我国的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不要妄图插手。国防部也通过实战化演练和联合军演,向外界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底线不能碰。 所以,当日本国内有人开始担心“万一真的打起来怎么办”,甚至幻想“日本沉没,中国接盘”的时候,其实是对过去一年日本政治决策后果的某种“心理预演”。 这就好比一个人明知道自己在玩火,但又提前在别人家门口放好水桶,说:“等我烧起来,你得帮我灭火。”你说这合适吗? 别拿人道说事,现实可不是开玩笑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提:“那中国这么大,接纳一亿人真的很难吗?”这问题要真当回事来算,那可不是一笔小账。咱们国家目前有14亿人口,资源分布早就紧绷,尤其是粮食、住房、医疗这些民生领域,哪一样不是精打细算? 根据2024年的数据,我国大豆年进口量突破1亿吨,粮食安全早就是国家战略级别的关注点。如果突然多出1亿多日本人口,相当于把整个华东地区的人口再复制一遍,这不仅是粮食问题,还有水、电、房子、工作岗位,哪一样不是大考? 而且我们国家现在正推行“十四五”期间的区域协调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化合理调控,这种突发大规模人口迁移,完全会打乱我们原本的国策部署。 更重要的是,日本自己在人道主义上的表现,真不敢恭维。根据2024年日本法务省的数据,这一年他们一共只接纳了94名难民,不到100人。你没听错,是94人。在全球难民潮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日本一直是“人道口号喊得响,门槛却拔得高”的典型代表。 看看叙利亚危机、阿富汗撤离、乌克兰战争,日本基本站在“围观群众”的位置,绝不轻易松口接收难民。那为啥一到自己出事,就觉得别人必须得接你?你说这是不是“双标”?…

2 days ago

聯合國大會,日本妄想“入常”,四常當場錯愕,中國的回應亮了

日本的野心已经越来越大了,除了不断地强军壮武之外,试图重返军国主义之外,现在的手竟然还伸到了联合国,竟然还想着坐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8日下午,在联合国召开的第80届联大安理会改革问题全会当中,之前由于法国的支持,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成为常任理事国。所以日本借着中日摩擦的契机,在本次会议中日本大放厥词,强烈表示联合国安理会扩充势在必行。为了应对地区动荡不安,和世界上的百年大变局。日本有理由有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申请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日本这话一出口,会场里当即就安静了不少,中、俄、英、美这四个常任理事国的代表脸上都透着错愕 —— 不是惊讶它敢提,是没想到都这时候了,日本还能这么没数地自说自话。要知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手里的否决权可不是摆设,那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 “压舱石”,当年五常的位置是用反法西斯战争的鲜血换来的,哪能随便给一个连历史账都没算清的国家? 俄罗斯代表当场就没给好脸色,要知道他们早就把话挑明了,德国和日本永远别想拿到常任理事国席位,作为二战战败国,根本没资格谈这个。英美两国虽然没当场怼回去,但那沉默的态度已经说明一切,毕竟谁都清楚,让日本这样的国家手握否决权,只会给世界添乱,不会解决问题。 就在日本还在台上自我吹嘘的时候,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的发言直接把它的底气砸得稀碎,这回应真是又硬又准,当场就亮了。傅聪大使直指要害: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刚在国会放话,说 “台湾有事可能对日本构成‘存亡危机事态’”,还暗示能援引 “集体自卫权” 武力介入,这简直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把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抛到了九霄云外,更是公然违背自己承诺的和平道路。“这样的国家,根本没有资格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全场都听得明明白白。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日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早就暴露了它的真实心思。先不说历史账,日本文部科学省刚通过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又把南京大屠杀轻描淡写改成 “南京事件”,死亡人数含糊其辞,每年核爆纪念日只说自己是受害者,对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绝口不提。更让人警惕的是,它的防卫预算今年直接冲到 8.7 万亿日元,首次突破 8 万亿大关,占 GDP 的 2.1%,其中近万亿日元专门用来研发远程巡航导弹,还在靠近台海的与那国岛、宫古岛部署导弹部队和电子战部队,这哪里是…

2 days ago

澳媒:中國不怕美國,已準備好打仗,大部分國家都想和中國做生意

澳大利亚资深外交官霍华德·德本汉姆退休后还在“珍珠与刺激”网站发文,题目是“美国人不明白:中国不怕美国”。德本汉姆在外交圈混了40多年,当过驻多国大使啥的,他的观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多年观察。简单说,他觉得美国人还没搞清楚,中国在军事、经济和外交上都站稳了脚跟,不再是以前那个容易被压制的国家。 先说军事这块。中国军队人数全球最多,现役超过200万,后备力量上千万。这不是光靠人海战术,装备和技术也跟上来了。拿空军来说,歼-20隐形战机已经批量服役,能和美国的F-22、F-35比拼隐身和机动性。 导弹方面,东风-41洲际导弹射程1.4万公里,携带多弹头,精度高,机动性强。海军发展更快,两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已经在用,第三艘福建舰2024年就下水海试了,目标是到2035年建6艘航母群。 军舰下水速度快得像流水线,一年好几艘驱逐舰护卫舰入列。2022年台海周边军演,多军种联合,模拟实战,外部智库评估认为,在西太地区开打,美国优势不那么明显。中国官方一直强调防御性国防政策,不主动挑事儿,但有能力应对外部压力。 2025年到现在,南海巡航常态化,军演频率高,显示出准备充分。澳洲媒体点出,中国军事投入占GDP比例不高,只有美国的1/3,但效率高,聚焦关键领域。这底气不是吹的,是实打实练出来的。 经济实力是另一个关键。中国GDP稳居世界第二,2024年超过18万亿美元,离美国不远了。14亿人口,4亿中产阶级,消费市场巨大。上海进博会每年办,2024年有120多个国家企业参加,成交额上千亿美元。 德国车企推电动车,美国企业卖农产品,大家都想分杯羹。一带一路倡议到2025年,参与国家超150个,贸易额累计超2万亿美元。像肯尼亚蒙内铁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这些项目帮当地建基础设施,也给中国企业开市场。 澳洲自己就是例子,铁矿石出口中国占总出口3成,2024年赚900亿美元。要是断供,澳洲经济得晃荡。面对美国贸易战和技术封锁,中国顶住了。2023年14纳米芯片量产,华为手机芯片国产化,5G基站全球最多。 2025年上半年,电动车出口继续领跑,比亚迪和小米汽车卖到欧洲和东南亚。经济韧性强,不靠单一市场,供应链多样化。德本汉姆在文章里说,大部分国家想和中国做生意,因为中国是可靠伙伴,提供实际好处,不像有些国家光喊口号。 外交上,中国走互利共赢路子,朋友圈越来越大。疫情期间,给100多个国家捐疫苗和物资,帮了不少发展中国家。2023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承诺2060碳中和,带头减排。欧洲国家跟中国合作多,德国总理2023年访华签协议,法国企业投资中国新能源。 非洲国家更亲近,中国建路桥学校,实打实援助,不搞债务陷阱那一套。澳洲媒体观察到,尽管澳洲政治上跟美国走近,但经济离不开中国。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还在继续,美国加关税,中国反制,但中国外交保持冷静,坚持谈判。 全球多数国家不想选边站队,因为和中国贸易有赚头,跟美国对抗成本高。联合国维和,中国派兵2万多,贡献排前。2025年到现在,一带一路新项目落地多,比如印尼高铁运营,帮当地就业。德本汉姆觉得,中国不怕美国,是因为有这些硬实力撑腰,不是空谈。 中国这种心态不是好战,而是自信。历史上看,中国经历过列强欺负,但现在不一样了。国防现代化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逐步追赶。海军从近海防御到远洋护航,护卫亚丁湾商船上千艘。经济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出口导向转向内需驱动,高科技占比高。 外交从低调到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澳洲人写这文章,可能也因为澳洲夹在中美间难受。澳洲出口中国多,但军事上靠美国AUKUS联盟。2025年,美国推印太战略,中国回应加强南海岛礁建设。多数国家看重中国市场,因为经济增长快,机会多。拿东南亚来说,越南泰国和中国贸易额年年涨,不想卷入地缘冲突。 话说回来,美国也强,但问题多。债务高,国内分裂,军费虽多,但分散在全球基地。和中国比,在亚太投射力有限。智库报告说,如果台海有事,美国补给线长,风险大。中国本土作战,优势明显。 经济上,美国通胀高,供应链依赖中国稀土和零部件。2025年特朗普加关税,中国转移市场到欧洲和非洲。外交上,美国盟友不齐心,日本韩国有顾虑,欧洲更注重贸易。德本汉姆文章转载后,在中国网上热议,大家觉得说出了实情。中国不主动打仗,但核心利益不让步。这逻辑简单:实力说话,谁也不想惹麻烦。 全球格局变了,中国崛起不是威胁,是机会。大部分国家想合作,因为中国提供投资和技术。像巴西卖大豆,澳大利亚卖矿石,都赚翻了。2025年到现在,中欧班列跑得更多,连接欧亚贸易。非洲国家建5G网,用华为设备,便宜可靠。 相比,美国制裁多,盟友抱怨。澳洲媒体这观点接地气,提醒大家别光听一方之词。中国准备好打仗,不是想打,而是防患未然。经济外交双管齐下,让国家稳当。 中国军事经济外交三驾马车并行。军队现代化,2025年新装备入列,如无人艇和核导弹。经济上,数字经济占比高,阿里腾讯全球布局。外交上,金砖扩员,2025年新成员加入,影响力大。澳洲人看清了,中国不怕美国,因为有底牌。多数国家做生意首选中国,因为实惠多。未来中美博弈还会持续,但中国路径清晰:发展自己,合作共赢。

3 days ago

普京拒停火! 芬蘭總統籲特朗普:是時候改用大棒了!

史塔布表示,鑑於俄羅斯總統普廷不願接受烏克蘭停火,美國總統川普是時候擴大對普廷施壓了。(美聯社) 芬蘭總統史塔布(Alexander Stubb)在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政客》(Politico)訪問中表示,鑑於俄羅斯總統普廷不願接受烏克蘭停火,美國總統川普是時候擴大對普廷施壓了。 史塔布此前曾利用與美國總統川普的高爾夫球之旅,敦促他對普廷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他表示,現在是華府擴大對莫斯科經濟施壓的時候了。他說,川普「要嘛用紅蘿蔔,要嘛用大棒」,「他在阿拉斯加的美俄峰會,以及與普廷的通話中都嘗試過紅蘿蔔。當他意識到俄國不會讓步,對和平沒有興趣時,他應該改用大棒」。 史塔布說,「現在我們正處於大棒模式,下一步應該是制裁,美國參議院正在審議的制裁方案」。他指的是一項全面制裁俄國法案,該法案在參議院獲得廣泛的兩黨支持,但由於尚未獲得川普批准而停滯不前。16日晚間,川普表示他「同意」這項提案,鼓勵參院繼續推進該法案。 上個月,川普對俄羅斯兩家最大的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路克石油公司(Lukoil)——實施新的制裁,史塔布對此表示讚賞。他表示,鑑於普廷不願接受停火,美國推動該法案是正確的,「普廷唯一聽得進去的就是俄國寡頭,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俄國寡頭們最終認為經濟上解決這個問題太複雜,那麼事情可能會開始發生變化」。 當被問及歐洲是否應該像匈牙利總理奧班提議的那樣,嘗試與普廷直接接觸時,史塔布表示,「無論何時(直接對話的)時機到來,這終究會到來,都需要協調」。 目前,史塔布表示,他對華府發揮主導作用感到滿意,「如果我們能夠做出貢獻,如果我們能夠進行調解,如果我們能夠與烏克蘭人、美國人和歐洲人進行對話,我認為這就足夠了」。

3 days ago

日本對中國的反擊好猛,一個接一個,高市早苗斷定:友國定會幫忙

«——【·前言·】——» 这一轮中日外交上的较劲真比不少人想的要激烈多了,现在的情况很明了,中国这边半点不让步,而日本对着中国的反击也来得又猛又密,一波接着一波,高市早苗还笃定,到最后日本的友国肯定会伸手帮忙。 日本野心昭然若揭 高市早苗内阁最近的一系列动作,看似是在“反击中国”,实际上另有深意:他们借台海等外部冲突的烟雾,系统性地动手改造日本战后和平宪法的核心精神,目标是塑造一个更具攻击性的国家形象。 第一步先在历史说法上做文章,长崎市开始琢磨着改原爆资料馆的年表,他们把触目惊心的 “南京大屠杀”故意说成 “南京事件”,更过分的是,还考虑用 “进出” 这种中性词来替换实打实的 “侵略” 二字。 这不是简单的文字调整,而是为未来可能的军事扩张铺路,告诉下一代过去的道德负担可以放下,历史包袱可被淡化。 接下来日本就要碰和平的底线了,政府已经开始释放信号,琢磨着修改 “无核三原则”,这三条原则说白了就是 “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 “无核三原则” 曾是日本战后和平国家形象的核心,是其对外和平承诺的关键体现,若执意放弃这一原则,日本便等于公开背弃世界和平承诺,其明确目标就是成为不受约束、可自由扩张的军事大国。 将这两步棋串联起来的,是高市早苗本人的言论和行为,她将台湾问题直接定义为可能启动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并纵容大阪市议会通过决议,要求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为其强硬言论道歉。 薛剑曾直言:“肮脏的脑袋伸过来,我们只能毫不犹豫地砍掉”,这些操作看似各自为政,实则环环相扣,都是在为日本未来可能的军事干预台海创造法理和舆论基础。 整体来看,这一系列动作暴露了日本隐藏的野心:通过改写历史叙事和削弱和平约束,逐步摆脱“战败国”的身份标签,为扩张军力和强化国际影响力寻找空间。…

4 days ago

首個力挺中國的朋友出現!只要日本敢出兵,立馬使出一大絕招

近期,中日俄三国围绕台湾地区的博弈陡然升温。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公开表达,如若台湾地区发生变化,日本可动用集体自卫权,甚至武力介入。这一表态无疑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中国对此迅速做出了强硬反应,外交部明确警告,日本若敢军事介入,将被视为侵略行为,必遭坚决打击。高市的发言不只点燃了中日之间的敏感神经,也让整个东亚地区紧张气氛骤然加剧。 有意思的是,日本国内对于高市早苗的决定并非铁板一块。民意调查显示,支持与反对基本持平,这说明即便是在日本社会内部,对介入台湾地区乃至与中国爆发直接摩擦,也存在着巨大的忧虑。政坛上,包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内的不少政治人物都直言批判高市立场过于激进,担心把中日关系推向更危险的地步。这背后既有现实的经济考量,也有对地缘安全结构演变的警觉。 与此同步,俄罗斯作为中国长久以来的合作伙伴,也没有缺席。佩斯科夫代表克里姆林宫,重申南千岛群岛属于俄罗斯,同时坚决反制日本的相关主张。实际上,在日本对台弯地区问题释放强硬信号的同时,俄罗斯突然加大对日谈判压力,并拒绝继续和平条约探讨,明显是要与中国形成合力,给日本施加双重压力。俄罗斯之所以这么做,不只是为了领土争端,更有深层的战略考量——在当前全球格局动荡的背景下,中俄联手牵制日本,无疑能极大提升彼此的地缘安全权重。 中国方面则采取了全方位的反制举措。不仅外交部发言尖锐,媒体评论也毫不避讳指出,一旦日本越线,后果将极为严重。解放军的演习与日益清晰的政策宣示,实际上已经昭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决心,模糊地带正急剧缩小,取而代之的是战备与威慑。与此同时,中国对公民发布赴日旅行警示,也是以实际行动向日本传递压力。这种经济与外交组合拳夹击,不仅彰显立场,更在持续积压日本国内的政策风险。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此次俄罗斯的正面表态,让本就复杂的区域格局更加棘手。中日矛盾表面上是双边事件,但俄罗斯插手后,演变成了多方博弈。日本此时无论是选择激烈推进还是理性退让,都意味着必须在安全、外交和内政压力之间高难度权衡。事实说明,任何单边冒进都可能激化局部乃至区域危机,甚至波及全球。 在观察这些动态时,我认为最值得警惕的,是大国间因误判或各自战略利益而导致的意外升级。虽然表面上看各方都留有回旋余地,然而现实中的国家利益博弈,远比人们想象得更加复杂和脆弱。中国和日本都清楚,任何军事冲突的不确定性极高;而俄罗斯的介入,则是提醒所有玩家,区域安全不是只看两家,还牵动着大国力量的此消彼长。 总而言之,围绕台湾地区,日本的冒进行为已然引发连锁反应,中俄联手使局势扑朔迷离。各方理性应对,才是维系东亚稳定的唯一选择。

4 days ago

G20峰會召開在即,中方祭出一招“殺雞儆猴”,告訴全世界一件事

G20峰会召开在即,中方忽然祭出一招“杀鸡儆猴”,想要告诉全世界一件事:“惹怒中国没有好下场”。 中方拒绝会见高市早苗 2025年的G20峰会即将在11月21日至23日举行,中方应南非共和国政府邀请出席与会。11月17日,彭博社记者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提问,在G20峰会期间,中方是否会与日方领导人会谈? 发言人毛宁表示,“我可以告诉你,中方没有会见日方领导人的安排”。发言人的回答简单、直接、明了,丝毫没有给日本方面留半点面子。 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半月之前,中方在韩国会见了日方。随后没过多久中方就宣布恢复从日本进口水产品,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日方转头就屡次挑衅中国。 在多个涉及台湾问题的场合做出不当行为,发表不当言论,完全把中日双方会晤的成果抛之脑后。这是对中国的极大挑衅和羞辱。 中方的做法意在“杀鸡儆猴” 现在中方在公开场合向国际社会传递中方的立场和态度,表明中方没有会见日方的安排。这其中不只是在舆论上对日方进行加码,更是中方“杀鸡儆猴”的体现。 据观察者网消息透露,日本自民党代理政策调查会长田村宪久11月16日在电视节目中表示,尽管高市早苗还没有撤回关于“台湾有事”的言论,但也有在“反省”相关表述可能带来的影响。 这起码表明中方近日来的高强度施压,和连续的政治表态让高市早苗意识到了自己口无遮拦的可怕后果。 但是这对于中方来说,并非想要达到的效果。高市早苗必须要为自己的言论进行道歉,毕竟某些人天天夸赞日本的“道歉文化”非常发达,那既然是这样,又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体现不出来了呢? 【田村宪久参加富士电视台节目】 当然,除了道歉也还不够,日本政府还要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同时日本政府还要向外界主动声明,反对“台独”。只有这样,中日之间的这件事才有可能平息。 借着对日方进行有规划、有节奏、有目的的政治施压,中方也向某些对中国的台海问题有想法,想要插一脚的国家传递了自己的态度。 这其中主要包括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G7、“奥库斯联盟”、美日菲澳“Squad”军事联盟、甚至是北约。 只有让这些国家或组织看到了中方对于,胆敢肆无忌惮践踏中方底线,损害中方核心利益里的核心的人是什么态度、有什么做法之后,才能让这些想要或正在疯狂试探的国家或组织胆寒。 全世界都应在这次中日“外交风波”中汲取教训 全世界所有国家、地区或组织都应该在这次中日“外交风波”中汲取教训,正确认识到只有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才能够在与中方的交往中获利。 台湾问题实际上早就应该在54年前盖棺定论了,以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所述内容,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其主权和领土都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管辖。 世界各国、各地区、各组织,也应该在80年后的今天坚守这一决议,开历史倒车,只会加剧世界的不和平、不稳定因素,无益于世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4 day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