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在我国南海海域,中国海军进行了一次太赫兹反潜天眼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我军利用这套设备,侦测到了几艘美军潜艇。 不光如此,还识别出了潜艇的行动轨迹和任务目标。如此看来,太赫兹反潜天眼确实不愧“天眼”的称号。 话说这类“天眼”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什么?它的出现又会给他国潜艇带来哪些压迫感? 搜捕潜艇有多难? 在此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搜捕潜艇这项工作究竟有多难?弄清楚了这个,大家就能明白“天眼”的妙处所在了。 首先,潜艇藏身的海洋环境,本身就具有隐蔽性。 由于海水对电磁波有吸收和散射作用,再加上海况、温跃层、盐跃层等都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海水就成了一个“金钟罩”,足以将潜艇牢牢护卫在里面了。 像那些传统声呐,由于受到水下环境的限制,几乎无法探测到潜艇的存在。即便是常规雷达,在潜艇面前也得折戟沉沙。 除了海水本身具备的隐蔽性以外,还有一个因素也增加了潜艇的神秘性,那就是潜艇的静音技术越来越发达了。 有了静音技术,潜艇就能及时消除噪音,给雷达增加探测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搜索人员就更加寻不到潜艇的踪迹了。 像潜艇上的减震模块,就是这类技术之一。 从有关资料来看,不少潜艇会采用减震材料、结构设计等方式,来吸收、减弱潜艇内部机械振动带来的噪音和能量。而这种“特殊装置”,就被称为减震模块。 诸如美国的海狼级核潜艇,就有26个减震模块。还有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更是拥有400个减震模块。 当这些减震模块全部配备齐全以后,再配合基座浮筏技术,这样就能使潜艇达到完美的静音状态了。 美国某杂志就曾吹嘘道:“美国的核潜艇游过水下,就好比一条鱼游过去,就是这么的悄无声息”。 从某些意义上来讲,这样的隐身技术,再叠加潜艇的核打击能力,确实能让核潜艇处于一种“无敌状态”。 众所周知,核潜艇由于采用核动力驱动,因此本身就具备强大的续航能力。利用这种特性,核潜艇无需频繁补充燃料,就能在水下进行长时间航行、执行任务。 想象一下,一艘正儿八经的核潜艇,接到任务以后,无需抛头露面,直接就在水下潜伏十天半个月。 随后再偷偷摸摸的游到目标国家的海岸边,发射核弹。如此一来,就能给目标国家带来一个出其不意的摧毁式打击了。这就是核潜艇的威胁所在。 换句话说,一艘全副武装的核潜艇,在战略打击能力上,比某些航母还要强。…
三哥这下支棱起来了,东西大国正在相互消耗,印度却正在悄悄崛起,最近发生的两件事,足以震惊整个世界,甚至有人说,印度才是美国最大的潜在对手。 就在两天前,印度军方公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两枚巡航导弹快速连续发射的画面,官方的表态是,这是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一天,这些导弹可以精准打击目标,预计射程在450到500公里之间。 另一个大消息从美国媒体传来,印度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在去年12月底顺利升空后,已经实现了首次空间对接,印度成为了世界上除中美俄之外,第四个掌握相关技术的国家。莫迪喜笑颜开的说,印度的太空技术正在赶超中美。 据外媒报道,今年年初,印度和越南达成了价值7亿美元的导弹出口意向,印度卖给越南的这个导弹,正是知名的布拉莫斯导弹,越南也成了印度的第二个海外客户,此外,印尼、阿联酋等多国也曾向莫迪表达了采购意向。种种迹象表明,印度的航天和军事技术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而在此之前,印度的国防工业曾一度饱受争议。 在印度这个国家,普通人家里打个铁、敲个铁锅,就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技术工种了,绝大多数工厂技术工人素质不高,生产出来的产品全是质量问题,比如印度斯坦航空,法国和俄罗斯的航空公司手把手教了好几年,结果造出来的战斗机,不是正在维修就是在返厂维修的路上。 2003年,印度平均一周要坠毁一架飞机,令人不寒而栗。正是在这些历史事件的阴影下,对很多国家来说,印度就好像是落后的象征,说起日本或者韩国工业,我们多少会有点紧迫感,可要是换成印度,聊起来就跟说笑话一样轻松。然而,最近几年的印度却多少有点不一样了,尤其是下面三件事,警示着我们,已经不能再小瞧印度了。 首先是印度的人口红利。印度现在是全世界第一大人口国,在过去30多年当中,印度人口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长水平,人口就是劳动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除了快速增长的人口总量,印度的人口结构也让人侧目。印度人年龄的中位数不到30岁,整个国家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在35岁以下,大量的年轻人口,为印度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年轻人要消费、要买房、还要娱乐,印度居民的消费率达到了66%,由此可见,这是多么强大的内需。 第二,是印度从上到下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在很多人眼中,印度是一个治理混乱的国家,实际上,这都是以前的事了,这几年,为了吸引外资,印度政府在治理腐败上下了不少苦功夫,可以说几乎没给贪官污吏留下任何空间。 印度为了反贪腐,甚至把官方货币都给换了,印度国内的线上消费系统没有咱们这么发达,老百姓仍然严重依赖纸币,为了打击贪官,印度政府会突然宣布旧款纸币作废,国民必须在有效期内去银行把旧纸币换成新纸币,否则过了期限,旧纸币就成了废纸,这招真的够狠,把那些贪官给彻底难住了,即便家里有钱也不敢去银行换啊,以前贪腐多用力,现在就有多后悔,全世界能做到这么杀伐果断的,除了印度,就是朝鲜。 除了更换纸币,印度类似的狠招还有很多,比如公职人员都要求公示财产,一旦查到巨额财产又无法说清楚来源的,就等着去踩缝纫机吧,在各种狠招之下,印度的治理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第三,印度人格外团结。美国人经常吐槽的一件事,就是印度人像传染病一样,哪里有了一个,很快就是一群,久而久之,不管是一个公司,还是一个社群,都会慢慢被印度人占领。2019年,波音飞机迎来了一个印度裔总裁,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波音飞机的印度裔员工从几千人疯长到了两万人。印度人喜欢抱团取暖,比起其他一些喜欢相互捅刀的民族,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在印度,各种各样的社会和组织都非常强大,校友会能帮人介绍工作,还能做红娘,而且他们在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分部,比如西雅图的印度人搬去了波士顿,立马就可以加入波士顿的印度社群,没准第二天就有人帮他们介绍工作,这就意味着,不管在哪里,印度人都可以迅速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团结力量让印度快速发展,却让很多国家非常头疼,比如美国。但凡社会地位高一点的印度裔,都会在公司里面占据一个好一点的位子,拼命把印度人拉进公司,微软、谷歌、IBM还有星巴克,这些赫赫有名的科技公司,CEO全都是印度裔,团结就是印度人拿捏硅谷的秘密武器。 相比很多国家,印度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多专家甚至预言,只要给印度一把火,它就能快速崛起,甚至成为世界工厂。十年前,美国看我们,恐怕觉得我们是那么不起眼,很多方面甚至很落后,十年过去了,现在美国有多后悔,只有他自己知道,轻视他人的,往往都吃了苦果,只有正视对手、踏踏实实做事的才笑到了最后,话又说回来了,再给印度十年,它会不会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呢?
在中国的装备体系中,轰-20轰炸机是“20家族”中唯一一个还没有亮相的装备。 这也使得很多人好奇,轰-20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又到底为什么到现在都还没有亮相。 轰-20概念图 轰-20 不出意外的话,轰-20应该是一型定位上和美国B-2轰炸机很相似的飞机,都是重型隐身轰炸机。 至于轰-20为什么直到现在都没有服役,核心原因是轰-20的很多功能被其它武器占据了。 首先是进行核打击的能力。 所谓的“战略轰炸机”,指的是有能力进入敌人的领空并深入其中,对敌人核心领土进行核打击的轰炸机。 B-2轰炸机 美国在研发B-2轰炸机的时候,想的就是让B-2利用自己的隐身能力突破苏联的防空网络,然后对苏联重要城市丢核弹头。 至于苏联图-160轰炸机,想的也是通过速度突破美国和欧洲的防空网络,然后对美国和欧洲进行核打击。 图160轰炸机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能发挥这种作用的武器数不胜数。 别的不说,就单单是洲际导弹,在效率上就要比“战略轰炸机”更强,且也更难以拦截。 除开进行核打击,B-2轰炸机最核心的作用就是进行地毯式轰炸了。 B-2轰炸机投弹 但是要进行地毯式轰炸,中国也有轰-6。 虽然轰-6比轰-20落后了很多,但是轰-6胜在数量多,服役数量估计已经超过了200架,差不多是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的轰炸机数量之和。 同时轰-6还足够便宜,相较于轰-20有更大的性价比。 轰6机群…
最近,被称之为“我国下一代战机首飞”的视频画面在网络上引爆。视频中可以看到,在歼20双座型战机的伴飞下,一架造型科幻,且全翼身融合,无尾三角布局的飞机在人们头顶上呼啸而过。它带给所有人,包括外媒在内的第一感受,那就是震撼,确实太震撼了。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官方的消息,来确认这款战机就是六代机原型机,但这股冲击波却迅速传递到了海外,并蔓延开来。 对此,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网友开始调侃,“五角大楼的电话要被打爆了”。2025年,对于中国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中国将会发布多款新型军机,其中就包括歼-35、彩虹-7、九天蜂巢等。当然,歼-35早就在今年就已经量产了,之所以要等到2025年才发布,那是因为这是一个专门针对某些媒体以及军事爱好者的一个烟雾弹。其实,在2025年真正发布的是量产版的歼-35和一些新装备,而不是试验型号。另外,对于彩虹-7和九天蜂巢来说,尽管它们还并没有列入军队服役的具体时间表,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代表了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强大工业能力。 伴随着中国在多个领域上越来越迅速的发展,以美国对中国的忌惮和敌意,也难怪会有网友调侃“五角大楼的电话要被打爆了”。美国不是一直把中国当成“最大的竞争对手”,甚至是“最大的敌人”吗?为了对付中国,特朗普不惜在回归白宫后通过结束俄乌冲突,来试图对俄罗斯进行拉拢。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想要在拉拢俄罗斯后,与俄罗斯一起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而如今,这些新型军机的发布,毫无疑问,将给美军带来巨大的压力。是什么样的压力呢?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摆在美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美国不跟着中国的节奏,可这样一来,落后就注定是要挨打的。要么美国就抓紧跟上中国的节奏,而如果这样的话,美国那高企的债务,最终必然会拖垮美国的经济,到时候,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的那一幕定然重演。 所以在我看来,美国现在是两头都被堵死,无路可走了。大坑已经给美国人挖好了,现在由不得美国人。说白了,这就是给霸权主义掘下的坟墓,美国跳与不跳都没有好结果!值得一提的是,甚至有很多人已经认为,倘若按照中国这样的速度继续发展下去,在未来十年内超过美国,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美国本就担心中国会取代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这些年来没少想尽办法打压中国。如果到头来,中国还是发展得这么快,那美国岂不是成了一个笑话了? 其实,美国现在又何尝不是一个笑话呢?如果美国两条路都走不通的话,那我们就得警惕美国,继续用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对付中国了。
自2024年12月26日中国新型战机首飞以来,外媒有关中国六代机的各种消息可以说是甚嚣尘上。 虽然中方并没有对试飞的两架新型战斗机的信息进行明确的公开,但是美媒的分析文章是一篇接着一篇。 这些文章的结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就是蒙着眼睛坚称美国最强的,另一种则是认为美国的未来不容乐观。 美国在西太平洋的优势正在被中方层出不穷的新装备削弱。美国对中国的岛链封锁策略正在崩塌。 一、西太平洋局势明朗 多年以来,中国解放军海军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就是走向深蓝。美方对中方的军事防备政策=已经出持续了很多年了。 他们设计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曾经也确实限制住了我国海军的活动范围。 不过随着中国军工科技的发展,解放军海军的力量一直在高速增长。 现在第一岛链的封锁已经形同虚设,第二岛链的封锁力也远不如过去。 美国媒体TWZ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斗机如果在西太平洋对上中国的新型战斗机,那么美军大概率会战败。 原因是中美两国对战斗机,尤其是新型战斗机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 中方的新型战斗机航程更长,且看重隐身能力和打击能力。 美国下一代新型战机的整体思路和现在的五代机差别不大。 因为笃定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数量足够,所以对于战斗机的航程并不看重。 较短的航程设计就意味着,美国的战斗机在战斗过程中,需要空中加油机和预警机进行配合,这样才能够完成远程的攻击任务。 中方的新型战斗机完全可以直接攻击加油机和预警机,让美国的战斗机失去持续战斗的能力。 这样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就是失去空中的优势,将该地区的制空权拱手让给中国。 失去制空权会让整个局势急转直下犹如雪崩一般。 一旦让中方在战场上雪球滚了起来,美国再想要扭转局势,可能就要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了。…
《——【·前言·】——》 中国有些武器,世界上只有它有。不是宣传,更不是吹嘘,而是技术上的事实。这些武器不仅让中国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也让某些“霸主”感到不安。但它们究竟强在哪里? 攻击-11无人机:不只是飞得远 攻击-11无人机,从亮相开始就引发了轰动。阅兵场上,它像一只滑翔的猛禽,静默、无声,却让人感到威胁。 这款无人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张“王牌”。隐身、精准、续航……但光这些,还不足以让它独步全球。 无人机,早已是现代战争的主角。美国有“捕食者”,以色列有“哈比”,它们能精准打击、能深入敌后。但攻击-11做得更多。 不仅能隐身飞行,还能躲避雷达,就像消失在空气中一样。美军一位将领说过:“我们或许能发现大部分无人机,但攻击-11可能是例外。” 2000年,中国空军严重落后,尤其是缺乏远程侦察和精准打击能力。有人机可以做,但风险太高。无人机,成了不二选择。 攻击-11的研制并不是一帆风顺。最早的雏形“利剑”,在2009年刚刚公开时,被很多人质疑。因为飞翼布局的设计,太过激进。试飞过程中,它摔过,改过,甚至一度被暂停。但团队没放弃。 飞翼布局,虽然难,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隐身性能极佳。传统无人机的尾翼和机身接缝处,是雷达探测的关键区域。 攻击-11直接取消尾翼,把机身设计成一体化的“飞翼”。它的雷达反射信号,比普通战机低几个数量级。 最难的是弹舱。飞翼布局下,如何开舱投弹?一个技术人员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我们没日没夜地调整舱门设计,甚至试过几十种材料。” 最终找到了一种既轻又耐高温的复合材料,让弹舱既能隐身,又能经受住飞行中的气流冲击。 攻击-11不仅可以执行侦察任务,还能进行对地精确打击。更重要的是,能和歼-20这样的有人机协同作战。 歼-20是指挥官,攻击-11是突击手。歼-20锁定目标后,攻击-11悄无声息地执行打击任务。结果是,敌人可能连怎么被打的都没搞明白。 这款无人机的出现,让中国在无人作战领域,真正站到了世界前列。 而美国空军的一位专家坦言:“我们正在研发类似的飞翼无人机,但要赶上中国,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 东风-17导弹:让高超音速飞行成为现实 东风-17,是一款高超音速导弹。简单来说,它的速度快得让人无法反应。 美军的反导系统,本来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但面对东风-17时,变得像纸糊的一样。…
背景起因 近几年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以美国为首的境外反华势力不断推动,我国面临的核战风险增加,为巩固国防安全,我国启动新一轮扩核。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在《中国-2049:未来分析》报告中预测,中国在2035年前战略核武库水平可能与美俄平齐,拥有约1500枚核弹头,还认为中国会发展三位一体核力量,成为全球第三拥核超级大国,这将改变亚太战略平衡。 东风31A洲际导弹 现状 中国扩核行动引发各方关注和讨论,关于扩核带来的影响众说纷纭。 多视角分析 - 军事战略角度:中国一直秉持防御性国防政策,扩核是应对外部核威胁的防御手段。 拥有强大核武库能增强战略威慑力,在面临外部军事威胁时,有足够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 从军事战略布局来看,发展核潜艇和战略航空兵,完善三位一体核力量,能让我国在核反击时有更多样化的选择,提高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打击效能 。 - 国际关系角度:俄方报告提到中国扩核可能使美国保障亚太盟友安全能力受质疑,导致日韩等国拥核,美军扩大在亚洲前沿存在并部署战术核武器。但这种观点存在不合理之处。 中国核学说建立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基础上,扩核不是针对周边国家。 若日韩觉得受威胁,很可能是美国将核武器部署到其境内,把它们绑上“反华核实战”战车。 美国还曾以中国扩核为由要挟,称要在周边布满核武器。 只要让日韩民众意识到核实战风险是美国蓄意转嫁,利用民众力量就能破解美国这一策略。 - 个人见解:中国扩核是基于现实安全需求的必要之举,并非主动挑起军备竞赛。…
中国六代机首飞半个月后,美国军方终于打破沉默。 可能很多人都已经知道,在我们的六代机首飞之后,无论是白宫还是五角大楼,都在刻意回避这件事。 【网友绘制的成飞六代机想象图】 这种沉默一直持续到了当地时间本周三,也就是中国六代机首飞近半个月后——即将卸任的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终于在接受《空军与太空部队》杂志采访时,讲述了自己对中国六代机的看法。 而他的发言,也毫不意外地招来了外界的争议。 肯德尔称:尽管中国已经推出了新的飞机,但他并不后悔自己在任期内暂停NGAD计划的决定,这一举措是为了让美国的六代机计划能有更广泛的战略前景。中国六代机对美国的六代机计划不会造成影响。 【肯德尔回应中国六代机首飞】 因为肯德尔表示,自己观察解放军的现代化改革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发现中国并不是在单一的技术领域发力,而是在包括战略核力量、太空、陆海空军等所有领域同时发力。中国正稳步推进战略核力量现代化,大幅扩充核武库。同时在太空中,中国的卫星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强化解放军的空天侦察能力。 解放军在这些领域取得的进步,已经给五角大楼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歼-20数量的持续增长,带来的西太平洋军事天平倾斜问题。一系列因素使得现阶段的中国对美国构成了全方位的挑战,六代机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有没有它,中美之间的战略态势都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事实上,肯德尔的看法并不算错。原因是尽管中国在2024年年底首飞了两款六代机,但参照歼-10、歼-20战斗机的研发经验,六代机想要从首飞验证机发展到可以服役的量产机,还需要六七年的时间。 【歼-20与南北两款六代机对比】 而且量产机也有技术成熟和不成熟之分,例如开源情报显示,歼-20战斗机就是2016年12月服役,但直到2020年才开始大批量生产,前几年的服役数量并不多。 原因就是部队在拿到歼-20后,需要从头开始摸索隐身战机的使用方法,并发现早期歼-20在设计、性能上的一些弊端与问题,进而反馈给厂家,以开展进一步的优化升级。 六代机想要在解放军中铺开装备,当然也要走类似的研发、服役流程。也因此,六代机真正开始大批量装备,怎么着也是2035年之后的事了。 【歼-20战斗机四机编队】 所以站在肯德尔的角度来看,六代机这种10年后的威胁实在太过遥远了。与其将资源放在应对这种“未来战机”上,歼-20这种已经在挑战美国空军地位的战斗机,反而是他在任期内需要着重应对的“威胁”。 当然,肯德尔也表示自己暂停NGAD,并不意味着美国输掉了六代机军备竞赛。五角大楼只是需要重新确定NGAD的研发方向,以便空军可以用较低的成本研发采购一款更符合空军需求的战斗机。 从这个方向看,中国先美国一步首飞六代机对于美国来说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NGAD项目会一直拉扯到今天也没有一个准信,美国空军自己就有很大责任。他们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六代机要干什么”的问题上,而他们得出的答案也是每年一变。 【目前已经曝光的各种NGAD概念图】 至于原因……美国空军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了NGAD的主要对手就是解放军,而他们定下的目标就是希望美军在战时能够凭借NGAD及配套的隐身无人机,像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暴打伊拉克军队一样,暴打解放军。…
美军急于量产的B21轰炸机,让全球都感到一种争夺制空权的紧张感,但是没等B21正式服役,就已经出现了技术落后的倾向?这是因为横空出世空警3000型预警机,全球范围目前都没有对手? 空警3000型预警机,是我国第三代技术打造的先进舰载装备,采用了数字雷达预警侦察技术,可以对隐身飞行器进行更加精准的追踪和捕捉。 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进行数据连接,通信效率和敏锐度,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为何说B21还没等服役,就已经落后了?先进的轰炸机,具有隐身能力,要规避雷达侦察系统的勘测和追踪,才能实现更为安全的表现。 空警3000预警机,使用运-20平台进行设计和升级,拥有新型的圆盘式雷达,这点和运八的特征近似。 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高频率发射器方面,有着更为快速的切换变频的能力,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和条件变化,进行调整侦测捕捉的清晰信号,从而能提高准确率,同时同步卫星通信系统,可以进行更精准的定位,汇报目标所在的方位,以及坐标等具体的数据,为引导接下来的打击提供可靠依据。 美国近期不断向亚太区域运送兵力,还撺掇多个盟友国家,汇聚到西太进行多国军事演习,这让中美之间的军事对抗持续加压,也是美国主动挑衅构成的区域敏感局势升级,美国在美韩美日等军事基地,大量部署了五代隐身战机为主的空中战力,比如F35的多个型号,B21在内的轰炸机等,试图要达到更为突出的制空权的垄断和压制优势。 而争夺制空权时,战机的先进程度,隐身能力,以及对携带武器的作战威力,都综合形成了打击烈度,但是首要的一点,隐身战机一旦提早被识别和发现,那么敌人的攻击计划将要大打折扣。 而美国的B21此前大肆宣扬能在发动攻击前进行更好地隐藏,从而实现突袭者的目标,但是一旦和我国的空警3000对上,恐怕这个 隐身优势将会不复存在。 B21的续航能力对外公布为7-8000公里,空警3000预警机的预警范围就达到了600公里到1000公里,对于大型的隐身轰炸机的探测距离超过了这个距离。 作战半径有望达到5000公里,同时也有信息表示,空警3000能同时监测多达3000个目标,从中迅速分析和甄选诱饵目标和真实作战打击目标。 在这个范围内,相当于B21只要在我国领海附近有所动作,就等同在我国的预警机的火眼金睛下无处遁形,而使用多频段探测技术的预警机,雷达设备具有X波段,以及P波段等数字阵列,对于相控阵雷达的综合使用,更是让其实现更为明显的空中斩妖除魔的威力。 隐身飞行器在空警3000的多种捕捉信号,将会很早就暴露目标,从而会成为被追踪和锁定的攻击目标,无法或者难以实现突袭的阴谋。 空警3000能同时锁定和追踪至少100个空中目标,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可以携带武器装备,滞空时间更久,持续侦查和协作防御的实力更强,可以更持久地执行多种作战任务,为我国的舰艇保驾护航。 在作战信息链方面,空警3000也有现代化的方式,撇孩子了数据链和高效传输的数据库,进行指挥控制,对整体的作战进行协调和引导。 B21还没有正式服役,美军早就在测试首飞之后,急于量产要部署到亚太区域,形成对空威胁的战力。 但是对上空警3000这款B21的综合优势将会大大被削弱,而且可能会因为急于量产,没能解决好技术瑕疵,从而继续出现F35的同类性质的问题,比如一些设计缺点将会诱发安全隐患等,因此美军的这款隐身轰炸机,虽然是具有高新科技加持,但是综合的评测和完善工作还不够细致,隐身技术的迭代还没有完成,就急于量产,不亚于在空警3000面前赠送一般。 空警3000将会在当下阶段,成为全球领先的预警机,也凭借综合实力强大,成为让美国都头痛的空中哨兵,让其想要偷袭的阴谋无法实施。 就目前来看,空警3000能形成高效的侦察,和数据链的实时通讯,把所有侦查到的数据都传送给指挥中心,从而进一步快速明确打击目标,接受打击指令,对于敌人的飞行器来说,空警3000的出现,将会改变未来空战的格局,形成比拼尖端高科技的对决趋势。
福建舰顺利完成第六次海上航行试验,凯旋归港才2天,按捺不住的美军绝密侦察机,马上从东海方向疾驰而来,对海试后的福建舰展开新一轮的侦查。 事实上,这种侦察活动在福建舰下水至今的2年多时间里并不少见,美军的RC-135可以说是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常客了,基本上每次福建舰这边前脚有什么动作,后脚他们就会来一趟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福建舰海试归来才2天就引来美军侦察机】 RC-135V这次来东海,很明显也是为了看海试归来的福建舰,是否真的像外界说的那样弹射了舰载机。卫星拍摄的照片终归是有局限的,福建舰的甲板有什么变化,还得让这些侦察机近距离看看。 五角大楼会对福建舰抱有如此高的关注度,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很清楚这艘航母将在服役后,成为可以左右亚太地区局势的关键筹码。 所以要尽可能摸清福建舰的动向,以便判断其技术状态,推测服役时间,最终让五角大楼可以及时调整亚太地区的部署战略。 【美媒新闻周刊曝光的RC-135V航线图】 因为尽管在战术层面上,福建舰只是中国的第三艘航空母舰,中国海军就算列装了这艘航母,解放军和美军之间仍然有多达8艘的航母数量差距。 但问题是,由于老生常谈的勤务保障问题,坐拥1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的美国海军,现在能随时调动的航母数量通常只有3艘,少的时候更是只有1-2艘。 要知道现阶段的五角大楼可是有好几个地区问题等待处理呢,包括但不限于红海、俄乌、台海、南海以及半岛。其中红海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五角大楼的心头大患,连续派了2艘航母都没能解决。而这也意味着只要红海一天不消停,美国海军就得在红海、阿拉伯海上常驻一支航母打击群,变相降低了美国在其他战略方向上的可用航母数量。 此时,除非美国海军进行航母动员,抽调处于训练状态和维护磨合期的航母驰援。否则在亚太地区,五角大楼最多就能部署2艘航母执行对华施压任务。 美国海军上一次一边集结2艘航母,一边对中国表现出明显的不友好态度,还是2016年的南海对峙时期。那时候五角大楼就已经意识到,只靠2艘航母不足以战胜主场作战的解放军。 【2016年在南海演习的里根号与斯坦尼斯号航母】 而今天的解放军相比于8年前,整体实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手上还是只有2艘航母做筹码的五角大楼,显然不具备和中国海军硬碰硬的能力。他们现在能做的最多就是在南海和西太平洋上牵制解放军的航母打击群,不让解放军进一步向外扩大中国影响力。 此时,如果福建舰正式列装人民海军。那么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航母数量对比将会从之前的2:2打平,变为3:2中国占优。不用想也知道,美国海军几乎不可能只能靠2艘航母就牵制中国这边3艘航母。中国海军的航母打击群将有余力进一步走向大洋深处,从而宣告美国岛链封锁战略的破产。 这其实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美国躲不掉。但对他们来说,越能尽早确定那一天什么时候到来,就越能让五角大楼提前做好应对,减少损失。 此次福建舰在第六次海试中疑似完成了舰机结合测试,对于美国来说就是一个可以用来推测福建舰服役时间的标志性事件节点。因为如果福建舰确实起降了舰载机,那么这意味着福建舰的整体技术状态已经十分成熟,随时可以官宣服役,开展战斗力培养训练。 考虑到辽宁舰与山东舰差不多都用了5年时间才全面形成战斗力,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福建舰若是能在今年上半年服役,那么到2030年前后,福建舰就能独当一面了。 【正在进行训练的辽宁舰】 2030年对于美国海军来说也是一个关键节点,一方面,尼米兹级航母的前两艘,尼米兹号与艾森豪威尔号要退役了。另一方面,比福建舰早下水3年但至今仍未海试的福特级二号舰肯尼迪号,到时候也不可能形成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