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

巴鐵又輸慘了?印媒:5架殲-10和梟龍被擊落,印度只損失1架陣風

近日,印度媒体《欧亚时报》高调宣称,在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损失惨重,5架歼-10和枭龙战机被击落,而印度仅损失1架阵风战机。 这一报道迅速引发全球关注,但细究各方信息,其真实性与逻辑漏洞却令人质疑,那么真相究竟如何? 从证据漏洞到技术疑点,从国际反应到政治动机,印度媒体的报道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舆论战,而非对战场真相的客观呈现。 冲突深处的另一场“战役” 2025年印巴边境爆发的激烈空战,似乎只是一场虚张声势的序曲,真正的风暴,却在冲突平息三个月后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才真正席卷而来,那是一场无关炮火、只论面子和里子的交锋。 它将一场短暂激烈的空中对抗,变成了舆论场上的对峙,并照出当代战争里一个愈发重要的真相,战场的输赢,有时远不如宣传阵地的胜负来得重要。 这场叙事的核心,是两款在数百公里棋盘上落子的关键远程导弹,它们在悄然间决定了棋局的走向。 一方是巴基斯坦悄然部署的“杀手锏”,另一方则是印度寄予厚望的“定海神针”,它们的对决,在三个月后,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公众面前再次“交火”。 先说巴基斯坦PL-15E空空导弹,按公开数据,它的射程是145公里,一个让对手自以为心中有数的距离,可在那场持续一小时的超视距空战中,印度飞行员们惊恐地发现,这个数字压根就是个“烟幕弹”。 当他们驾驶着从法国重金购得的“阵风”战斗机,本以为处于绝对安全区域时,致命打击却已悄然降临,PL-15E的实际有效射程,远超外界想象,达到了惊人的200公里级别。 情报上的致命误判,直接导致印度空军的战术安排全盘崩溃,那些被寄予厚望、号称能与五代机掰手腕的“阵风”,连同苏-30MKI、幻影2000等主力战机,甚至还没来得及进入自身有效攻击阵位,就可能已闯入对方的猎杀范围。 巴方随后宣称,他们凭借这款导弹,一举击落了包括三架“阵风”在内的六架印度战机。 尽管印度方面矢口否认,但耐人寻味的是,为“阵风”战机提供弹射座椅的英国马丁-贝克公司,其官网上“弹射座椅成功拯救飞行员”的计数器,在空战后悄然增加了四起。 而同期全球公开的、使用该公司座椅的战机事故,只有两起,那么多出来的两个名额,究竟属于谁,答案似乎不言自明。 印度虚构的“里程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空军参谋长阿马尔·普里特·辛格嘴里的“定海神针”,俄制S-400防空系统。 辛格将军在发布会上,将这位棋手描绘得神乎其神,声称S-400在长达300公里的极限距离上,精准锁定并击落了一架巴基斯坦的大型预警机。 这不光意味着S-400改变了游戏规则,更是在地对空导弹的击杀距离上,创造了世界纪录,伴随这个“战绩”,他还宣布印军共击落了五架战斗机和一架大型飞机。 这个迟到三个月的捷报,瞬间点燃了印度国内舆论的狂热,然而当人们急切地寻找这场“惊世一击”的证据时,却发现支撑这个说法的,仅仅是一张模糊到无法辨认的卫星照片。 照片显示巴基斯坦境内某处有一点火光,印方称那就是预警机坠毁的地点,但巴方早已解释,那不过是遭印度无人机袭击后引发的地面火灾。…

2 months ago

菲律賓35艘船圍黃巖島,美軍艦也加入亂鬥,解放軍劃下落彈區

8月11号那天,南海的风就没停过。菲律宾一下子凑了35艘船,打着给渔船送补给的幌子,硬往黄岩岛海域闯。这阵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哪是送补给,分明是想搞事情。 中国海警没含糊,跟监、外逼、拦阻管制,一套操作下来,把这些船全给劝回去了。现场视频看得清楚,咱们的船动作专业,寸步不让,从头到尾都占着理。毕竟,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谁也别想耍赖。 本以为菲律宾吃了亏能消停点,没想到才过了不到48小时,美国人又跳出来了。8月13号,美舰“希金斯”号没打任何招呼,直接闯进黄岩岛领海。这船隶属于第七舰队,就驻扎在日本横须贺,跑这么远来南海,要说没预谋谁信? 解放军南部战区反应更快,军舰立马跟上,跟踪监视、警告驱离,一套流程行云流水。当天就把消息放了出来,明明白白告诉全世界:这儿的情况,我们门儿清。 说起来这事儿挺有意思,菲律宾为啥非得凑这个热闹?马科斯在国内的支持率跌得厉害,转移视线的心思早就写在脸上了。之前瞎扯台海问题被中方警告,转头就拿南海说事,无非是想挑动国内情绪,给自己拉点票。更关键的是,他想讨好美国。这些年菲律宾跟着美国跑,以为能捞点好处,殊不知自己就是人家棋盘上的一颗子。 美国呢?算盘打得更精。第七舰队发言人还嘴硬,说是什么“根据国际法开展航行自由行动”。这话骗骗外行还行,内行人都知道,美国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都没批准,这会儿倒拿国际法当挡箭牌,不觉得脸红吗?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的包毅楠说得透彻,这是特朗普第二次任内美军头一回闯黄岩岛领海,上一次还是2019年。为啥选这个时候?2024年11月咱们刚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美国人这是来挑战来了,想告诉外界他们不承认。 还有个更直接的原因,给菲律宾撑腰。菲律宾11号刚被驱离,13号美军就来,这不就是明着站队吗?丁铎研究员说得对,美国就是想试探咱们对黄岩岛的管控能力,同时也是做给盟友看,显得自己还有影响力。 但他们怕是打错了算盘。解放军这次主动公布消息,就是亮明态度:黄岩岛的事儿,我们说了算。张军社专家说得好,南海航行自由从没受限制,美国人嚷嚷着“维护自由”,说白了就是想搞霸权,想管别人的事儿。 更有意思的是中方划下的禁航区。从8月13号到15号,每天下午1点45到3点45,南海部分海域搞军事训练,禁止驶入。算下来正好6小时,不长不短,意思却很明确:这是咱们的地盘,该练的本事我们天天练,谁想撒野,先掂量掂量。 有人说这是“落弹区”,其实更像是一道防线。解放军在这儿的部署,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海警的常态化巡逻,到海军的随时待命,再到这次的军事训练,等于给黄岩岛布下了天罗地网。谁来都一样,想越线?没门。 说到底,美菲这一连串动作,看着热闹,其实破绽百出。菲律宾想靠挑事转移矛盾,结果只会让自己更被动;美国想靠军舰秀肌肉,只会让更多国家看清它霸权的真面目。 咱们的态度一直很清楚: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黄岩岛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地方,南海的和平稳定,也不是谁想搅就能搅乱的。解放军手里的家伙硬,心里的底气更足,不管是35艘船还是多少艘舰,敢来犯事儿,就别怪咱们不客气。 接下来的日子,南海可能还会有风浪,但有一点肯定不变:中国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比黄岩岛的礁石还硬。谁要是不信,尽管来试试。

2 months ago

美軍終於下場,9000噸大驅入侵中國領海,解放軍6艦1機強勢驅離?

美方最新航行自由行动报告披露,2025年8月,美军“朱姆沃尔特”级9000吨级驱逐舰强闯中国南海相关海域。权威数据显示,区域内解放军共出动6艘主力舰艇和1架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展开高强度实兵拦截。事态骤然升级,全球聚焦东亚局势。 大驱现身,海上风暴骤起 8月上旬,美国海军“朱姆沃尔特”级隐形驱逐舰在南海海域高调现身。该舰以近万吨级排水量和最先进雷达隐身性能,成为本轮海上对峙的“主角”。Flightradar24与多家权威防务媒体同步跟踪,美军舰队逼近中国岛礁12海里线,行踪异常高调。 社交平台X上,数十万网民实时围观美舰轨迹。美舰此次行动并非孤立事件,恰逢俄美首脑会晤、阿拉斯加局势紧张、亚太多国军演密集期间,海上气氛骤然紧张。美舰选择在此时现身,令外界普遍认为其具备极强政治信号。 美军的“海上幽灵”与战略赌注 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自服役以来,始终是全球瞩目的高端战舰。单舰造价高达75亿美元,采用全电推进、相控阵雷达、垂发导弹系统,具有极强防空、反舰与对陆打击能力。隐身外形设计令其雷达反射面积缩小至万吨级舰艇中的最低水平,被美海军誉为“海上幽灵”。 如此先进的舰艇突然闯入中国南海争议海域,显然不是例行巡航。数据追踪显示,该舰在8月12日清晨由关岛基地出发,中途多次关闭AIS信号,规避侦察。进入南海后,先后靠近永暑礁、渚碧礁方向,在距离中国岛礁最近时仅约9海里。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强调,此举是“维护航行自由”,并称不会被任何国家“非法主张吓退”。但美方的行动,显然带有试探中国反应、验证南海局势底线的用意。 解放军“6舰1机”出动 美舰逼近中国主权岛礁后,南部战区海军火速反应。官方数据显示,解放军在15分钟内集结了052D型驱逐舰、054A型护卫舰、056A轻型护卫舰等共6艘主力舰艇,迅速向事发海域机动。同时,一架空警-500固定翼预警机和运-8反潜巡逻机升空,对美舰实施全程监控。 多方权威航迹数据显示,解放军舰艇以“扇形阵”切断美舰航线,预警机在高空锁定美舰信号。海上对峙持续近3小时,期间美舰多次变向试图突围,均被中方舰艇逼迫转向。无线电警告与舰炮火控雷达多次锁定,气氛空前紧张。 现场视频片段显示,双方舰艇最近距离不足1海里。英美多家媒体评论称,这是2025年以来最危险的南海海上对峙。美国《防务新闻》援引多位专家观点称,解放军此次反应速度和兵力调配“前所未有”,显示中国对南海主权底线毫不妥协。 南海博弈进入高烈度阶段 本轮南海对峙并非孤立事件。8月中旬,亚太局势波诡云谲。俄美阿拉斯加高峰会刚刚落幕,美方在西太平洋多点展开高强度军事演训。菲律宾宣布与美方加强防务合作,澳大利亚、日本军舰也频繁出现于南海周边。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在8月15日发布会上明确警告,美方一切挑衅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多家智库报告指出,南海已成为美中两军技术、兵力、意志的“硬碰硬”战场。美舰此次闯入,极大考验中国海空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解放军此次出动舰艇数量和空中力量,均创近年南海应对记录。多维度协同作战体系初步显现,舰机协同、电子干扰及情报侦察实现无缝对接。美舰虽号称“不可视”,但全程被锁定,显示中国在区域信息化作战中的优势。 博弈升级,风险与机遇并存 美军大驱闯入中国领海,激起东亚多国高度关注。东南亚多国媒体密集报道,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均表达对局势失控的担忧。新加坡防务智库公开分析,南海任何大型军事摩擦都可能引发区域连锁反应。 与此同时,俄美高层会晤未能缓和全球紧张局势,美军全球部署进入高强度“备战”阶段。南海、台海、朝鲜半岛三大方向频现美军舰机动态,显示美国对西太平洋区域持续高压。 中国学者指出,美军频繁挑战中国底线,意在测试中国海军快速反应与规则制定能力。解放军此次“6舰1机”联动,已向外界释放清晰信号:中国对于主权与安全的维护意志已进入新阶段。…

2 months ago

這件大事,日本捂了一年!中國海軍130艦炮開火,日艦落荒而逃

哎呀,这事说起来真让人觉得窝火又解气,日本那边硬是憋了一年多才漏风声。去年2024年7月4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凉月号驱逐舰,就这么堂而皇之地闯进中国浙江省附近的海域,那可是咱们的领海啊,离海岸线才22公里左右。它在那儿晃荡了足足20分钟,中国海军发现后,先是通过无线电反复警告,好几次都没用,最后直接用130毫米舰炮开了两炮警告。 第一炮是在日舰快要越界前打的,第二炮是它已经进去后又补的。炮弹没直接砸船上,就落在旁边炸起水柱,凉月号一看不对劲,赶紧掉头跑了。日本那边呢,事后找借口说舰上电子海图的开关没开,导致没显示边界线,纯属操作失误。可谁信啊,这么先进的军舰,定位系统一大堆,偏偏就这时候出岔子? 凉月号这艘船不是什么老古董,它是秋月级驱逐舰的第三艘,2014年3月才服役,由三菱重工长崎厂造的。标准排水量5000吨,满载6800吨,装备齐全,反潜防空样样行。舰上有OQQ-22舰艏声纳、OQR-3拖曳阵列声纳,还能发射07式反潜导弹和鱼雷防御系统。防空方面,有FCS-3A作战系统、X波段相控阵雷达、127毫米Mk45舰炮、两座密集阵近防炮、32单元MK41垂直发射器,能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和ESSM舰空导弹。 四台SM1C燃气轮机,总功率64000马力,航速30节,舰员200人。隶属第四护卫队群第八护卫队,主要干舰队反潜和区域防空的任务。那天它接到命令,是去监视中国海军在东海的演习,中国海军当时正在进行实弹射击,浙江海事局提前两天就发了禁航警告,坐标清清楚楚,禁止任何船只进入。可凉月号偏偏不听劝,硬要靠近。 日方事发后没马上公开,五天后就撤了舰长高畑康弘的职,这家伙上任才两个月,2024年5月刚接手。撤职原因是调查显示舰长失职,没正确识别位置。日本通过非正式渠道跟中方通报,说是技术失误,还保证不再发生。中国外交部当时就严正交涉,强调外国军舰进中国领海必须批准,没批就是违法。日方承诺彻查,可他们内部调查拖了一个月,9月23日才正式宣布舰长被换。整个过程,日本媒体起初只提误入领海,没说炮击细节,直到2025年8月10日,日本共同社才从消息人士那儿挖出炮击的事,报道一出,日本网民炸锅了,有人破防,有人质疑自卫队水平。 这事本质上反映出日本在东海的野心,他们近年来加强海上力量,频繁派舰艇在周边海域转悠,美其名曰监视,其实就是试探底线。凉月号不是个例,日本海上自卫队老干这种事,钓鱼岛附近的中国渔船常被他们骚扰。 2024年9月,日本防卫大臣木原稔在国会上承认撤换舰长,但还是咬定是无意。中国海军的回应很果断,两炮警告没造成损伤,但明确告诉对方,别再乱来。根据国际法和中国法律,外国军舰无害通过也得遵守规定,没批准就别进。日方借口站不住脚,电子海图是核心导航设备,能实时显示边界、航线,还联动GPS和AIS系统,军舰执行任务时怎么会忘开开关?这分明是故意为之,想看看中国海军的反应。 高畑康弘这人,从基层军官干起,积累了不少经验,参与过反潜演练和东海巡航,2020年后当过副舰长,负责指挥导弹发射和声纳操作。可接任舰长后,就出这么大纰漏,他的军旅生涯直接断送,再没公开记录显示后续职位。日本海上自卫队内部惩处不止他一人,但没公布细节。事件曝光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重申立场,说中方依法处置,外国军舰进领海必须批准。日媒报道中提到,炮击是罕见举动,显示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越来越强。日本高层不敢多吭声,怕舆论发酵影响中日关系。 东海这块地方,本来就敏感,日本总想强化存在感,跟美国联手搞联合演练,试图封锁第一岛链。可中国海军实力今非昔比,054A护卫舰和052D驱逐舰巡逻常态化,130毫米舰炮射击精准,能快速响应。凉月号事件后,日本强化了导航培训,边界显示强制开启,但东海活动没停,2025年8月2日,又有中国海军舰艇通过宫古海峡,日本自卫队照样监视。国际上,这事引发关注,有人分析中日海上摩擦加剧,日本试图借此拉美国下水,但美国没大动作。 这件大事,日本捂了一年,暴露了他们的心虚。凉月号舰长高畑康弘下台,成了替罪羊,日本政府用操作失误搪塞,可谁都知道,背后是蓄意侦察。中国海军两次炮击,是对侵犯主权的正当反制,维护了海洋权益。日方如果真想避免类似事,就该管好自家舰艇,别总在边界线上玩火。否则,下次可不只是警告那么简单。 日本海上自卫队近年来扩军,秋月级驱逐舰就是典型,凉月号的反潜能力突出,能对付水下威胁,防空系统覆盖区域广。可在东海这种复杂水域,单舰行动风险大,这次闯入暴露了指挥链问题。高畑康弘的撤职,是日本内部问责机制的体现,但没解决根源问题。日本防卫省否认部分细节,但承认闯入事实。中国回应引导舆论,突出主权不可侵犯。事件档案现在公开,日本凉月号继续服役,但监视任务强度减弱。中国海军东海警戒加强,演习频率高,确保类似挑衅被及时遏制。 日本就像邻居总想翻墙偷看,你警告几次不听,就得扔石头赶人。凉月号跑得快,没挨实打,但教训够深。日本捂一年,是怕丢人现眼,可纸包不住火。国际社会看热闹,有人说中国强势,有人说日本鲁莽。主权事大,中国海军的行动合情合理,维护了国家利益。日方该反思,别总用小聪明挑战底线,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高畑康弘的结局,就是活生生例子,从舰长宝座跌落,军旅路断。日本海上力量虽强,但在中国家门口闹腾,终究讨不了好。

2 months ago

前腳把航母送給中國,後腳公司就被除名,美:這招瞞天過海用得妙 新聞鏈接: 今日關註:

一艘锈迹斑斑的苏联半成品航母,一家神秘成立的澳门旅游公司,一场历时四年的跨洋跋涉,中国用一出民间商业大戏完成了国家战略的华丽转身,让西方情报机构事后惊叹不已。 2002年3月,大连港迎来一艘锈迹斑斑的庞然大物——“瓦良格”号航母。这艘在海上漂泊627天、历经15200海里航程的钢铁巨舰,标志着中国海军新时代的序幕悄然拉开。 当这艘前苏联遗产缓缓驶入中国水域时,一家名为“澳门创律旅游”的公司同步完成了历史使命,悄然注销。 美国情报机构事后复盘时才恍然大悟,中国人用一出民间收购的“商业大戏”,完成了一项国家战略的“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民间智慧化解战略困局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留下诸多遗产,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内停泊着完工68%的“瓦良格”号航母。 这艘巨舰虽拥有气势恢宏的船体,却因缺乏动力系统、雷达和武器装备而陷入困境。乌克兰既无财力续建,也难以承担维护费用。 消息传到东方,中国高层敏锐意识到,这可能是启动航母计划的历史机遇。当时中国造船能力尚未成熟,自主建造航母困难重重。 引进“瓦良格”号不仅能缩短研发周期,更能为未来自主建造提供宝贵经验。 然而,直接以国家名义购买必将招致西方阻挠。此前中国尝试购买乌克兰战略轰炸机就因美国干预而失败。面对困局,一位军方高层提出创新思路,通过民间身份操作,避开西方政治干预。 香港商人徐增平临危受命,这位退伍军人迅速在澳门注册“创律旅游娱乐公司”,对外宣称购买航母是为改造成海上赌场。 1998年,在佳士得拍卖行,徐增平以2000万美元成功竞得“瓦良格”号及其完整设计图纸。 为筹集资金,徐增平几乎倾尽所有,变卖香港繁华地段写字楼、抵押多处豪宅、向朋友借款,最终凑得约7000万港元。当美国中央情报局察觉异样时,交易木已成舟。 万里归途,突破围堵的生死航程 1999年7月,“瓦良格”号在八艘拖船牵引下离开黑海造船厂,开启归国之旅。谁也没料到,这段看似平常的海上航程,竟演变成一场历时四年的战略博弈。 当船队行至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美国暗中授意下,土耳其以“船体过大威胁航运安全”为由禁止通行。 这艘未完工的航母被迫在黑海上漂泊,任凭风吹雨打,船体日渐锈蚀,每日滞留费用更成天文数字。 谈判陷入长达18个月的僵局。土耳其在美国支持下提出20项严苛条件,包括10亿美元风险保证金、必须由专业拖船牵引、只能在白天通过海峡等。这些要求如同“狮子大开口”,试图让中国知难而退。 中方一方面承诺每年向土耳其输送200万人次游客,帮助其发展旅游业;另一方面巧妙通过希腊担保,最终未实际支付10亿美元保证金。 这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成功破解僵局。2001年11月,“瓦良格”号终于重启航程。…

3 months ago

雷達屏幕亮起警報,殲-10C竟擊落殲-20?背後其實藏著大秘密

当中国官方媒体突然披露歼-10C在演习中模拟击落歼-20的消息时,全球军事观察家的雷达屏幕上都亮起了警报。 (图1) 这场看似普通的对抗演练,实则是解放军空军精心设计的技术宣言——它用实战化演练证明,在现代化作战体系支撑下,四代机照样能撕碎五代机的隐身外衣。但这场胜利背后,藏着远比表面战绩更复杂的战术密码和战略算计。 歼-10C(图1)作为中国现役最轻巧的单发战机,与重型五代机歼-20的对抗本应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但演习中出现的KJ-500预警机和歼-16D电子战机,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前者搭载的巨型相控阵雷达能在数百公里外捕捉隐身目标的微弱信号,后者释放的电磁迷雾则能让歼-20的先进传感器暂时失明。这种"预警机+电子战机+战斗机"的铁三角组合,本质上是用体系优势对冲技术代差,与美军"杀伤网"概念异曲同工。 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战术恰好打在隐身战机的软肋上——F-22或歼-20这类空中幽灵最怕的,从来不是敌机的雷达,而是地面反隐身雷达与空中预警机构建的立体探测网。 (图2) 解放军空军显然深谙此道。过去五年间,歼-20(图2)机队频繁扮演假想敌部队,与歼-16、歼-10C展开数百次对抗。这种训练模式直指现代空战的核心矛盾:当隐身战机扩散已成定局,如何用现有装备构建反制手段? 中国选择用"以体系代平台"的思路破局。就像此次演习展示的,即便歼-10C的机载雷达无法独立锁定歼-20,但通过数据链共享KJ-500的探测信息,照样能引导导弹发起致命一击。这种打法本质上把单机对抗升级成了系统对抗,而现代战争恰恰是体系效能的比拼。 但这场胜利需要打上星号。演习设定中,歼-20似乎被剥夺了"斩首"预警机的机会——这在实际战场几乎不可能发生。美军红旗军演的数据显示,F-22对抗E-3预警机的胜率高达92%,因为预警机这类高价值目标永远是隐身战机的优先猎杀对象。 更现实的推演可能是:歼-20在超远距离发射PL-15导弹敲掉KJ-500后,失去体系支撑的歼-10C将立即沦为待宰羔羊。中国军方显然清楚这点,所以特意强调这是"特定条件下的战术验证",而非否定隐身战机的价值。 (图3) 这场演练的真正妙处,在于它同时服务着内外两个战略目标。对内,它给四代机部队注入对抗隐身战机的信心,避免形成"唯装备论"的思维惰性;对外,则巧妙地为歼-10C的出口造势。要知道,就在演习消息公布前三个月,歼-10C刚在模拟对抗中"击落"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图3)。 这一连串动作明显在向潜在买家传递信号:买不起F-35没关系,中国能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反隐身解决方案。德黑兰和开罗的军购官员们,此刻恐怕正在重新计算采购清单上的数字。 隐身与非隐身的博弈正在改写空战教科书。美国海军早已让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在演习中"击落"F-22,俄罗斯则用米格-35搭配"集装箱"超视距雷达探索反隐身路径。中国此次演练的特殊价值在于,它验证了中等强国也能用现有装备构建有效威慑——只需将预警机、电子战和导弹技术进行创造性组合。 这种思路对军费有限的国家极具诱惑力,毕竟不是谁都负担得起上百架F-35的账单。

3 months ago

土耳其真給咱上了一課!本以為殲-10C穩了,結果印尼百億合同飛了

全球军贸格局又现惊天逆转。原本业界公认“板上钉钉”的中国歼-10C出口印尼大单,被土耳其KAAN五代机强势截胡,价值高达100亿美元。根据2025年8月最新《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数据,亚洲新兴国家军购增速已连续三年全球第一。 印尼选择五代机,军购逻辑全线升级 印尼空军长期受困于装备老化。F-16、苏-27/30虽曾是主力,但飞行小时数、零配件储备和战斗力已难以满足印尼在南海及周边区域的控制需求。2023年,印尼防长普拉博沃直言,若无五代机加持,2030年后印尼空军威慑力将大幅下滑。此番公开表态后,印尼国防部启动新一轮军购调研,目标不仅是“买飞机”,而是让空军体系迈向现代化。 这一波采购风向转变,反映出印尼防务战略的升级——不再局限于单纯武器采购,而是强调平台的可持续作战能力、技术适应性和本土化潜力。过去一年,印尼军方高层多次公开表示,采购新战机的核心是兼容性、后续维护能力与性价比。歼-10C等“三代半”多用途战机,因其在巴基斯坦等国实战表现抢眼,最初成为印尼采购名单上的首选。 印尼空军曾对歼-10C的航电、载弹量(11吨)、价格区间(约4000至6000万美元)高度认可。2024年底,中印双方甚至传出“42架订单”风声,印尼主流媒体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方案已胜券在握。彼时,法国阵风、韩国KF-21等也曾列入备选,但阵风单价高、KF-21技术转移谈判未果,未能与歼-10C抗衡。 土耳其KAAN逆势突袭,重塑亚洲军贸格局 本年度印尼空军采购案走势历经戏剧性反转。2025年6月初,土耳其推销团队在雅加达悄然亮相,带来KAAN五代机方案。与传统军售不同,KAAN不仅仅是卖飞机,还包括技术转让、联合生产、维修共享、源代码开放和本地产业链合作。印尼团队随即飞往伊斯坦布尔,短短数日内谈判升温。 6月11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亲临雅加达防务展,印尼与土耳其签署“历史性百亿美元大单”:48架KAAN五代机,首批2028年交付,协议覆盖技术转让、本地组装、20%开发成本分担以及无人机工厂、维护体系协作。PTDI等印尼本土企业全程参与。7月26日,伊斯坦布尔防务展上,双方完成最终合同签署,协议还包括两艘护卫舰。 付款方式也极具吸引力:百亿美元分10年支付,每年仅10亿美元,极大分散印尼财政压力。印尼国防部随后公开声明,此举不仅能提升空军战力,更能加速航空产业现代化。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则称,这是发展中国家间合作的典范。 五代机热潮下的隐忧与现实 表面上,KAAN五代机方案数据“亮眼”:双发、隐身、AESA雷达、超音速巡航、可挂AIM-120导弹。然而,全球防务分析师普遍指出,KAAN目前仅为原型机,2024年2月首飞,至今仅试飞3次。发动机依赖美制F110,隐身材料、航电、弹射座椅等多项核心部件需进口。国产发动机预计最早2032年才能装备。 俄罗斯军事专家科罗特琴科最新评论认为,KAAN与歼-10C同属“四代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五代机仍有8-12年技术积累差距。美国《大众机械》分析称,土耳其自身基础工业设施有限,大型风洞、材料研发能力短板明显。西方媒体普遍认为,KAAN方案虽雄心勃勃,但量产风险与技术成熟度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印尼军方对这些风险并非不知。印尼空军内部多份文件显示,高层对KAAN的原型状态和交付延期持谨慎态度。之所以仍然推进合作,核心在于“自主可控”战略诉求——印尼希望通过参与开发、掌握生产环节,突破对传统武器供应国的依赖,构建本国航空工业体系。 中国军贸遭遇挑战,反思与转型迫在眉睫 印尼转向土耳其方案,让中国歼-10C“现货即得”的优势失效。中国军贸团队在谈判中强调性能、价格与实战经验,但印尼空军更看重深度参与、技术转让、产业链协作。土耳其KAAN方案所承诺的本地组装、源代码开放、维护体系共享、联合工厂建设,正好击中印尼追求“造飞机”能力的痛点。 中国方案未能拿下订单,并不意味着完全失去印尼市场。印尼高层多次表态,未来仍有可能采购中国舰艇或其他防务产品。印尼军方也强调,歼-10C依然是“性价比之选”,只是目前阶段,国家战略更倾向于技术升级和产业自立。 军贸市场逻辑已明显转型。单纯的装备输出早已不能满足新兴市场用户。新一代采购者强烈要求技术路径、产业链深度合作、联合生产与本地化能力。这一趋势下,传统军售强国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中国军工企业正加快调整战略,探索联合研发、产业协作、综合维护等多维度合作新模式。 亚洲军贸竞争进入“体系输出”时代 印尼此次军购“弃中选土”,并非孤例。2025年SIPRI全球军贸报告显示,亚太地区新兴国家军购总额已占全球军贸市场近三分之一。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在密集引进新型战机,并同步推进本土工业升级。土耳其依靠产业链多元化、技术转让和灵活付款方式,在亚非市场打开局面。 日本、韩国、印度等国也在加速发展自主五代机,试图摆脱对传统西方军工巨头的依赖。全球军贸竞争已由“谁武器先进”转变为“谁能带动本地产业、提升合作国自主能力”。产业协作、技术转让、人才培训、维护共享,成为新一轮军贸竞赛的关键筹码。…

3 months ago

全球僅存一枚的核彈之王!威力是「小男孩」3333倍,美國無比忌憚

并未正式服役,被称为史上最强核弹,只要40-50枚便可完全摧毁美国! 到底多厉害的核弹,威力比“小男孩”还要强上3333倍,令美国至今忌惮? 无法实战的巨兽,冷战巅峰的疯狂产物 1961年,冷战笼罩全球之际,谁又能想到苏联却是造出了至今令人忌惮的产物。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亲自下令研制一种前所未有的超级武器——一枚当量达1亿吨TNT的氢弹。 苏联科学家团队由著名核物理学家萨哈罗夫领衔,仅用14周就完成了,这枚炸弹长8米,直径2.1米,重量达27吨,相当于三辆主战坦克的重量。 “沙皇导弹”! 研发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致命问题:若以原设计的1亿吨当量在英格兰中部引爆,致命的放射性尘埃将波及华约盟国。 而在西德上空爆炸,苏联本土也将遭殃。出于对环境和外交后果的担忧,团队最终将当量减半至5000万吨。 “沙皇炸弹”采用裂变-聚变-裂变三阶段爆炸原理,本质上是一种三相弹。为避免无法控制的核污染,科学家用铅替换了包裹核芯的铀-238,使97%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大幅降低了放射性尘埃。 那它到底多厉害? 1961年试爆时,负责观测记录的图-16轰炸机表面都涂上了特殊的白色反光涂层以保障飞机安全。 1961年10月30日,图-95V在10500米高空投下“沙皇炸弹”。一枚重达800公斤的减速伞随即打开,为机组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 188秒后,炸弹在4200米高空引爆。紧跟一个直径4600米的巨大火球照亮了北极的天空。 随后一朵高达64公里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威力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7倍高度,40公里宽的云柱直冲大气层边缘。 而其爆炸产生的热辐射足以让250公里外的人遭受三度烧伤,220公里外的人永久失明。 1961年试验时,直接令55公里外定居点的所有建筑夷为平地,1000公里外芬兰的房屋玻璃被震得粉碎。 美国地质调查局监测到相当于里氏5.25级的地震,且这场爆炸的威力相当于广岛“小男孩”原子弹的3333倍。爆炸产生的大气扰动环绕地球三圈,甚至将整个亚欧大陆向南推移了9毫米。 更惊悚的藏在设计图中:原始方案居然奔着1亿吨当量去的,最后"缩水"60%的原因居然是苏联专家担心试爆飞行员飞不出死亡半径! 既然如此厉害,为何只有一个?…

3 months ago

美媒:中國突然公開了最機密的新型武器,出人意料

據美國媒體《National Security Journal》8月12日報導,中國出人意料地,公開了其最機密的新型武器之一——DF-100高超音速巡航飛彈的近兩分鐘實戰畫面。 畫面來自一段電視紀錄片,內容顯示發射單元在城市背景附近機動部署,隨後完成轉入有線通信、起豎、點火、飛彈離架等完整流程。 該報導稱,相關畫面在紀念抗戰勝利的大型活動臨近前釋出,意在展示遠程精確打擊力量的常態化戰備水平。 DF-100最早在2019年國慶閱兵中以新一代遠程超音速巡航飛彈名義首次公開。 此次公開的價值,在於驗證了兩點。 其一,發射平台具備在複雜地理與電磁環境下的組織與轉換能力。 其二,飛彈從待機到實施的流程已經標準化,並可融入日常戰備節奏。 DF-100 遠程巡航打擊的優勢在於航跡可規劃、姿態可控制、突防手段可豐富。 與彈道飛彈的高空下俯不同,巡航飛彈依託動力持續飛行,能夠在中低空隱蔽接近目標。 對海面目標而言,貼海飛行可壓縮對方雷達的可探測距離,縮短反應時間。 對陸上目標而言,地形跟隨可降低被早期發現的概率。 DF-100的價值正是把這些通用優勢,放在更長的距離、更快的速度和更嚴密的流程里去實現。 它出現在火箭軍序列,結合機動發射車與成建制的連排操作,說明它並非個別試驗器材,而是納入了常態化的訓練體系。 這類遠程巡航打擊,一般採用多源信息融合和分階段制導,以降低單點被干擾的風險。 在末段強調目標識別與精確命中。 由此可以解釋為何公開畫面強調電磁壓制條件下的通信組織與轉接。 DF-100…

3 months ago

戰艦闖中國領海,遭解放軍炮擊警告,一年剛過,日本又要動歪腦筋

日媒“冷饭热炒”透露日本护卫舰去年遭解放军炮击警告,其目的是什么?石破茂政府现在又在动哪些歪脑筋呢? 近日,日本媒体“冷饭热炒”,主动向外界透露去年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凉月”号擅闯我国领海,并遭到解放军炮击警告一事。根据当时相关媒体的报道,去年7月4号,解放军正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的时候,“凉月”号接到指令试图在公海监视解放军的军演情况,但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凉月”号竟然直接到了中国浙江沿海离岸22公里的海域,并航行约20分钟。当时,解放军多次敦促“凉月”号改变航向但始终无果,最后解放军直接对日本“凉月”号进行炮击警告,迫使其改变航道。 按照日媒的说法,解放军一连打了两发炮弹,在“凉月”号进入我国领海前发射了一发警告炮弹,随后在它越过领海后,解放军又发射了另一发炮弹。另外,日媒也对“凉月”号擅闯我国领海的原因,进行了解释,称当时“凉月”号上有一个开关未开,电子导航图未显示公海与他国领海的分界线,这才导致“凉月”号“不小心”驶入中国领海,并且事发前中日双方也未使用防务热线沟通。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要知道,“凉月”号出现在事发海域的目的,就是为了监视解放军的联合军演。说白了,它就是冲着我国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行事势必会更加谨慎,出现“开关未开”这样的事,显然很难用“失误”来解释。从某种程度上看,不排除“凉月”号就是有意为之,妄图以此来试探我国的“底线”,如果我国反应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有了一次势必会有第二次。只是最后的结果是他们没想到的,解放军会直接对他们开炮。 说到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去年在事发后中日两国官方及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都没有提及解放军对“凉月”号进行炮击的事,日本方面在事后的调查结果中也明确承认“凉月”号确实犯下了严重错误,并且将涉事舰长给免职了。但现在一年时间都过了,为什么日媒又主动对外透露这件事的相关细节,并且还特别提到解放军炮击警告呢?显然,日本政府又开始动歪脑筋了。 就在日媒“翻旧账”之前,有消息就指出,美国与日本将在下个月的11号至25号举行一场大约有1.4万名军人参加的规模最大的联合演习,地点就在日本九州、北海道和冲绳岛。不仅如此,日本还考虑在冲绳县石垣岛基地部署美国新型的地对舰导弹系统,同时在熊本部署12式地对舰远程导弹,日本这款国产的改进型12式地对舰导弹,射程已经达到1000公里以上。外界普遍认为,日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中国的威慑”。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媒炒作解放军炮击警告“凉月”号这件事,不排除就是借机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近年来,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明显,想“修宪”,谋求所谓“军事正常化”,而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就给了日本一个发展自身军事力量的“合理借口”。另外,随着美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所谓“印太战略”,而日本早就冲在了第一线,日媒这次“冷饭热炒”,不排除也是在配合美国行事。

3 month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