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

印度的“龍門吊”倒塌砸軍艦,要中國負責,結果卻發現找錯了對象

几年前,印度的某家造船厂出了一个事故,那就是他们所购买的龙门吊,在建造一艘新锐护卫舰的时候,一场飓风突然袭来,这艘投入了大量资金的护卫舰,最终付之东流。 这件事情在当时就引起了印度舆论的热议,而且随后就有印度的媒体开始带节奏、往中国身上泼脏水,声称是中国的龙门吊,砸毁了印度正在建造的军舰。事实真相是否是像印度所说的那样呢? 印度人惯有的甩锅 首先我们要明白,印度人的表态完全就是错误的,这是他们惯有的甩锅行为。所谓的砸毁印度新型护卫舰的龙门吊是中国制造的,也完全就是一种对中国的刻意抹黑和攻击。 按照我们当前已知的消息来看,这个龙门吊其实是由日本生产的。而且会出现事故,主要是因为印度这边既不想和中国合作,但是又想获得好处,在买来了劣质的产品以后,不加辨别的就盲目使用,最终酿成了事故。 具体的过程是印度这边的造船厂接了单,要修建新型的护卫舰,但是印度手中又没有合适的龙门吊,他们自己也不具备设计制造先进龙门吊的能力,所以就只能够去国际市场上进口。 生活总是充满小意外,每天创作不易,辛辛苦苦写稿,只为了碎银几两,希望读者老爷们能够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麻烦静静等待过后,点击关闭,就可以免费阅读全文,感谢大家的支持和认可。 但中国在龙门吊这个领域是有优势的,我们设计生产的先进龙门吊出口到了很多国家,所以印度当时最好的合作伙伴自然是中国。 最开始也有印度人考虑要和中国合作,可最后还是被上层否决了,因为中印关系本身就比较恶劣。 而且印度又一直在高喊着要搞印度制造,可如果连龙门吊都得买中国的机械工程制品,最后说出去不好听,这就迫使印度人开始寻找替代的产品。 当时印度人首先找上了英国,毕竟印度和英国的关系不错,英国又曾经是印度的宗主国,在印度搞科技发展的时候,英国也不能说是没有帮过忙。 而英国这边恰好有能够卖给印度的产品。英国自己的确是没能力设计生产龙门吊,但是英国手里有从中国这里买来的二手货,因为英国之前建造了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而女王级航母的修建工程,是英国这些年来最重要的大型军舰建造工程,所以很受重视。为了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英国最终决定和中国进行合作,购买中国的先进龙门吊来填补市场空缺。 而中国自然也就卖了龙门吊给英国。在中国龙门吊的帮助之下,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修建工程比较顺利。 可是英国的造船能力本身就在萎缩,再加上因为经济方面的问题,英国军方的军舰建造计划比较缓慢。 伊丽莎白女王级以后,英国这边就没有建造大型军舰的计划了,那么他们原先花费重金购买的这些龙门吊,也就没有意义了。 然后英国就开始考虑,能否在国际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把自己买到的这些龙门吊转二手卖出去。正好此时印度寻求合作,所以英国就干脆把这些龙门吊都卖给了印度。 可是印度在买到英国的二手龙门吊以后,发现这个龙门吊数量太少,印度还需要其他的一些龙门吊,来保证新舰的建造工程。 但印度还是不想从中国这里买产品,所以就找上了日本,因为日本的造船工艺也比较发达,他们也能够生产龙门吊。之后印度又向日本购买了一批250吨级的龙门吊作为补充。也正是这些龙门吊,最后出了问题。 其实这些250吨级的龙门吊会倒塌在常理之中,因为这些250吨级的龙门吊,更多的是用来吊一些重量不算特别大的船只零部件。…

10 months ago

又被張召忠說中了?掏空國庫打造的兩艘航母,如今已徹底淪為累贅

航母,这两个字在现代军事中可谓是一种无形的“名片”,自带光环,你想,谁看到一艘气派的航母不心里发怵呢?可在这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尤其是英国的航母,这段故事就像一场豪赌,结局究竟是翻身还是铩羽而归,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象一下,有个曾经的海上霸主,心里装着海洋的梦想,手里却在数着银票,英国,这个曾经有着“日不落帝国”名号的国家,现在却在航母的建设上打起了“豪赌”,听着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事实,英国政府对这两个超级航母的期待,简直就像一个老船长在海上寻找“蓝色远方”,既渴望又忐忑 让我们来说说这两个航母的名字——“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听着就觉得很气派,怎么说也是曾经的海洋强国嘛!这些超级航母的建设可不是个小工程,总投资高达62亿英镑,几乎让英国的财政状况紧张到极点,没错,这可相当于“掏空国库”就是在形容他们的决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好戏就在后头,造船的过程一波三折,延期、漏水、机械故障,种种问题仿佛都和这两艘航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好像你心心念念想买的豪车,结果回到家里发现车子缺了半个轮胎,这个落差让人滋生无尽的遗憾,而更尴尬的是,在与俄罗斯军舰的接触中,这两艘航母还选择了“战略性撤退”,真的是让人捂脸,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情况”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英国政府宁愿冒着经济压力也要造航母呢?这背后其实是个心理游戏,在国际关系中,实力意味着底气,有了航母,就意味着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就像你参加聚会,穿着一身新衣服,走进门的那一瞬间,目光全集中在你身上一样,心里别提多美滋滋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实际上,英国这波操作背后的辛酸,可能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就像一个“负债累累”的小伙子,想通过买辆豪车来“撑面子”,可这辆车的维修费和油耗可都在心里过着“精神分裂”的生活 接下来,我们得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说到航母的发展,中国可以说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在航母这条路上,中国的态度是“稳扎稳打”,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你看,从最开始的“瓦良格”号,到后来的“山东”舰和“福建”舰,每一步都可以说是走得非常踏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在航母发展上的策略,对比一下英国的“冒进”,那简直是一目了然,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从航母的数量和质量上就能看出,没错,国家实力不在于单纯的武器数量,而是整体经济和战略的全面考虑 那么英国航母的未来究竟会走向哪里呢?有人认为这两艘航母可以让英国重振雄风,重新回到海上霸主的位置;而另一些人则持相反的看法,认为这可能是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一点上,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换位思考”的问题,你要是换做一位英国老百姓,面对航母的巨额投入,心里那滋味别提有多复杂,为了一艘船,国家的资金、资源几乎都要倾斜是否值得呢? 时代在不断变化,而实力才是立足的根本,说到底,航母设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正是当今国际关系的缩影,显然,只有踏实,才能在这条充满风浪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来以为这两艘航母会成为英国在国际上复兴的利器,但现实往往比理想更加“直白”,未来的航母说不定还会成为英国经济上的“重担”,这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航母,一个字就能引发无数讨论,背后却隐藏着多少国家的希望与担忧,你觉得这个“航母豪赌”最后能否实现它的美好梦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10 months ago

可自由進出中國並隨意轟炸,B21真這麽厲害?中國根本攔不住?

B21将突破并摧毁敌方关键设施、指挥和控制中心以及雷达中心……该轰炸机可以实现起飞、向中国目标投掷炸弹、然后安全飞回……” 自从2023年11月B21首飞之后,一众美国媒体就极尽各种风格的言论,渲染这款轰炸机的强大,以至于到最后网上开始流传“B21可自由进出中国并随意轰炸”的说法。 【B21首飞】 难道B21真的这么厉害?中国是不是根本拦不住这款新型轰炸机呢? 漫谈B21袭击中国 对于B21,包括《欧亚时报》、《1945》等多家外媒都认为,美国研制这样一款轰炸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突破中国这些年来构建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 【B21轰炸机静态展示】 《1945》曾发表过一篇报告,其中详细论述了中国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的构建经过,最终该媒体得出结论: “中国拥有密集而多样的防空网络,高度先进的空军,拥有全面作战的隐形战斗机以及远程反地和反舰导弹,可以使整个美国海军舰队无法靠近(中国),更别提解放军海空军也将充当第二道防线,摧毁和击沉任何想要穿越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的物体……” 【防空阵地】 在这种前提下,美国想要从武力层面施压让中国在主权问题上妥协是极其困难的。 为了避免中国进一步冲击美国霸权布局,美国方面决定专门研制一款可以针对中国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的先进装备,这便是他们号称“全球首款六代机”的B21轰炸机。 B21能携带大量且种类繁多的炸弹和导弹,无论是JASSM-ER巡航导弹,还是GBU-57掩体摧毁炸弹、GBU-31 JDAM卫星制导炸弹,B21都做得到将其精准无误地从目标上空投放下去。 也就是说,B21被认为具备“自由进出中国并随意轰炸”的能力。 【图为B2轰炸机投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21大批量入役后具体部署的区域,美国方面其实也已经规划好了。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综合美国及澳大利亚军方、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对中美关系的分析,认为B21将主要被部署在亚太地区。 而且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澳大利亚达尔文皇家空军基地、澳大利亚汤斯维尔皇家空军基地以及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安伯利基地可能会被选为B21的“巢穴”。 【试飞中的B21轰炸机】…

10 months ago

俄媒熱議洲際導彈試射:東風41威力比不上亞爾斯導彈,準頭也不行

俄罗斯这波导弹PK舆论战,怎么看都有点酸酸的味道。自家“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刚出师未捷身先死,试射失败,转头就来评价我们的东风41威力不够、准头也不行,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那个输了球还非说“你赢是靠运气”的人?俄媒这波“拉踩”,其实背后藏着的是他们自己的一点无奈。 先来看看双方真正的实力对比。俄媒说东风41不如他们的“亚尔斯”导弹,然而实际情况可不是这么简单。咱们先从最关心的射程和威力说起。东风41最大射程14000公里,几乎能全球“快递”核弹,覆盖范围比亚尔斯的12000公里还要大,拿着长途快递单就不怕送不到。再说威力,东风41能带10个分导核弹头,亚尔斯只能带4到6个,照这算数方法,东风41的威力起码是亚尔斯的一倍。俄媒嘴里的“威力不够”,是不是有点扯? 至于所谓的“准头”问题,更是搞笑。俄罗斯人说东风41的精度不如亚尔斯,可他们自己也知道,亚尔斯的圆概率误差是150米,而东风41的精度在100米以内,明显更精准啊!说白了,这波拉踩属于“我说你不行,但其实我自己也知道你行”,简直自打脸。 再退一步讲,东风41和亚尔斯同样具备强大的公路机动发射能力,两者在战时都能灵活部署,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敌方想锁定位置难度不小。这种机动性上的相似点,反倒说明了双方导弹的共同特点——都是相当“难缠”的家伙。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俄媒非要拿东风41和亚尔斯作比较,还要硬拗出个结论呢?背后大概是这么几个原因。首先,俄罗斯军工是他们的国家骄傲,也是他们出口创汇的大头之一,俄媒这波操作有点像是“打广告”,意思是:大家别忘了,我们的亚尔斯也挺厉害的哦,赶紧来买呀。其次,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军费紧张,萨尔马特的失败试射无疑是给他们心里捅了一刀,所以俄媒急需给自己找点心理安慰。通过“拉踩”对手,试图维持自己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地位,算是一种“情绪管理”吧。 但这种心态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作为世界上军事实力数一数二的国家,俄罗斯向来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但如今在导弹技术上和中国互有长短,甚至略逊一筹,俄媒的这种言论更像是掩饰尴尬的“嘴硬”。毕竟,现实已经告诉他们,自己也不再是当年那个一枝独秀的超级大国了。 说到底,军事力量的较量永远不仅仅体现在某一款武器的优劣上。现代战争的核心是系统作战能力,而不只是比比导弹的射程、威力、精度。这就好比两个厨师比赛做菜,不能光看谁的刀锋利,还得看整体厨艺,最后端上来的那道菜能不能征服食客才是关键。中国火箭军这些年的进步,已经让世界刮目相看,而俄罗斯的老对手显然也不得不正视这个“新晋高手”的崛起。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面对这样的较量,你觉得俄媒这波拉踩有几分可信度呢?这究竟是实事求是,还是“输了球还嘴硬”呢?对此你怎么看?

10 months ago

意外!被中國用核武器轟炸45次的羅布泊,現在竟然成了這副模樣!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 秒后,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 罗布泊位于我国新疆,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劣,曾经被誉为“死亡之海”。也正是因为这里人烟稀少,所以中国的两次原子弹试爆都选在罗布泊。 迄今为止,罗布泊已经开展了45次核试验,但令人惊讶的是罗布泊不仅没有变成不毛之地,反而慢慢长出了绿植,出现了动物。 为何在进行了这么多次核试验后罗布泊还能焕发生机?现在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马兰核试验基地 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边,从卫星上看,罗布泊的形状就像一只“耳朵”,也因此有了“地球之耳”的称号。 两千多年以前,罗布泊还是碧波荡漾的一片咸水湖,楼兰古国就是依托它而发展的。 公元四世纪以后,罗布泊的湖面逐渐萎缩,居民不得不迁往别处,罗布泊成为了无人之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罗布泊才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和安全威胁。 核大国对我国进行核讹诈和核威胁,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为了保卫人民的和平生活,我国毅然决定进行核试验。 为了找到一处开阔而又隐蔽的核试验基地,我国科研人员毅然深入罗布泊。没有路就开一条路,风沙太大就用纸塞住鼻孔,终于在罗布泊找到一处两面环山的核试验场。 1959年,核试验基地顺利在罗布泊建成,并命名为“马兰”。之后的5年里,中国的科研人才前赴后继地汇聚于此。 科研人才们日以继夜地埋头苦干,虽然他们面对的是简陋的设备、匮乏的资源,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他们终于攻克了核技术的难题, 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从罗布泊上空腾空而起,我国终于拥有了原子弹技术,宣告了西方国家霸权主义和垄断的破产。 之后的30年里,我国又在罗布泊进行了四十多次核试验,直到1996年罗布泊核试验基地才停止使用。 虽然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停用了,但它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因为我国又在罗布泊找到了一种重要资源——钾盐。 钾盐生产的基地 前文中提到,罗布泊在公元4世纪以前是一片巨大的咸水湖,那也就说明地下可能有丰富的钾盐资源。 当时我国钾盐产量非常少,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对钾的需求很大,这导致我国80%以上的钾盐都要靠进口,这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10 months ago

菲律賓軍艦再來仙賓礁,這次加了兩個新戰術,定要讓中國“頭疼”

引言 菲律宾军舰9701号在南海仙宾礁“拼死突围”,却以失败告终,连带着菲国内的不满也炸开了锅。靠关闭自动识别系统能甩开中国海警?真是想得太简单了!连40艘海警船都盯得死死的,这波操作,不是送人头吗?     文章 大家有没有觉得,最近的南海局势堪比一场扑克牌局。中国稳稳地拿着一副好牌,菲律宾呢,一边自己捡烂牌,一边还非要冒着“ALL IN”的风险拼命搏杀。这不,9月15日,菲律宾的9701号军舰本想“突围”仙宾礁,结果搞得灰头土脸,狼狈地溜回家。回去之后呢,舰上的老哥们一个个吊着瓶被抬下船,场面要多惨有多惨。 本来还以为事儿结束了,但不,菲律宾政府硬要“自圆其说”,发布声明说什么“任务圆满完成”,舰员们“光荣休假”了。这言辞听着挺硬气,但事实啪啪打脸,舰员的“狼狈”照片直接上了菲国媒体头条,瞬间点燃了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纷纷要求小马科斯政府给个交代。这下好了,舆论一逼,小马科斯居然真敢放话:“这事儿没完!” 哎,果然是政治家的“经典套路”,事情闹大了就摆姿态,于是菲律宾又宣布要派出新的军舰,继续向仙宾礁进发。至于这次有啥不一样?嘿,菲律宾可是动了点脑筋,说要派遣军舰护航补给船,还偷偷关闭了船只的自动识别系统,准备“悄悄”接近仙宾礁。 菲律宾以为关闭了自动识别系统,就能甩开中国海警?这想法也太天真了吧!自动识别系统(AIS)对于海上行动来说,确实能让船只更隐蔽一些,可别忘了,中国海警可不是吃素的。中国的海上监控早就不是依赖那些传统的技术了,卫星、无人机、电子侦察齐上阵,对付菲律宾那点“小伎俩”,简直不要太轻松。 而且,菲律宾也低估了中国的海上力量部署。你以为中国海警40多艘船只就已经是极限了?笑话,放在仙宾礁的这些船只是中国实力的冰山一角。如果中国海警动起真格来,菲律宾不仅见不到补给船,恐怕连海上的“清净”都别想拥有。 其实,说到底,菲律宾这么激动地去搞这次行动,背后也有个不得不提的原因——舆论压力。9701号军舰的失败直接激怒了国内民众,一时间“强硬回击中国”的呼声此起彼伏。这种情况下,小马科斯政府如果不搞点动作,那怎么对得起手下的选民?于是,我们看到菲律宾政府又放话说要继续“存在”仙宾礁。 可是,存在的代价呢?靠这么几艘船,真能扛得住中国的“围堵”吗?事实上,菲律宾已经多次在仙宾礁吃亏了,次次都是灰溜溜撤回去。就像那些电影里跑酷失败摔倒的小角色,总觉得这次能成功,结果还是把自己摔得更惨。 这次菲律宾吸取了上次9701号军舰单独行动的教训,决定加派军舰和武装护航,好歹人多壮胆嘛!可问题是,这个“壮胆”的阵仗,在中国海警眼里恐怕就是“蚍蜉撼树”。菲律宾就算派再多的船,也逃不过被“围观”的命运。 别忘了,仙宾礁可不是菲律宾的“后院”,而是中国的南海,中国海警的海上实力足以让菲律宾望尘莫及。你派多少军舰来,人家就派更多,包你个“里三层外三层”,再加上远程监控和无人机,搞得菲律宾一点退路都没有。 仔细一看,这事儿其实就是政治姿态。小马科斯政府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必须做点什么来挽回面子。这一系列动作,怎么看都像是一场“表演赛”,给选民看,给国内媒体看,甚至给国际社会看。但问题是,这场“表演”越演下去,菲律宾自己损失越大。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军事资源,菲律宾都承受不起这样的消耗。 而中国呢?根本不需要费多少力气,只要保持现有的监控力度,继续保持海上存在,就足以让菲律宾的行动失败告终。 南海争端早就不是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事了,它牵扯到的还有整个东南亚和国际社会的利益。菲律宾不时挑动这根“敏感神经”,希望借此拉拢国际舆论支持,特别是在美国的影响下,似乎想借“外力”改变现状。但国际社会显然对这种“小国挑衅大国”的游戏没多少兴趣,毕竟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个“火药桶”真爆了,谁都不好受。 结语 说到底,南海问题,尤其是仙宾礁这场博弈,靠的还是硬实力。菲律宾再怎么喊“存在”,再怎么搞战术,最后还是要面对现实。中国在南海的海上实力和监控系统已经全面领先,菲律宾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

10 months ago

攻不了也守不住,在西藏上空,中國空軍曾被印度空軍欺負了40年

说到印度空军,估计大家伙的脑海里首先想到的都是摔飞机。 但其实上世纪的时候中国空军面对印度空军,曾长时间处于装备落后的状态,中国空军被印度空军足足欺负了40年。 中印刚建国时的空军对比 中国和印度在空军力量建设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到1962年这一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的空军实力是要强于印度的。 印度空军起源于印度独立,英国撤离印度之后,留给印度的军事力量。不过既然是英国留下来的军事力量,自然不要想着会给印度留啥好东西了。 英属印度分裂过程 当时印度主要的装备是吸血鬼式战机、暴风战机这两款。 后来印度还从英国进口了霍克猎人战机,到1962年时,印度手里的这三型战机已经有大约600架。 不过在英国人撤走之后,印度很快失去了维护这些战机的能力,所以到1962年的时候,这些战机大约只有30%左右能够正常使用。 相对比之下,中国在1962年时主要装备的战机是歼-6和歼-7。 歼-7战机 中国这边不仅战机数量比印度多很多,而且维护情况较好,战备率远超印度。 最关键的是,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期间,中国积累了大量有经验的飞行员,这些飞行员后来又有了大量的“徒子徒孙”。 因此到1962年的时候,中国这边的飞行员人均军事素养以及数量也高于印度。 所以到1962年的时候,中国空军的实力远强于印度。 至于为什么1962年时中国空军更强,中国却没有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出动空军呢? 解放军对印自卫反击 这是因为一方面当时的中国也不想将事情闹大了,在有意的控制战争规模。 另一方面,当时战场的海拔太高了。对印自卫反击战是一场发生在青藏高原之上的战争,战场的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

10 months ago

美俄都沒攻克的世界難題,卻被中國八旬老人突破,國家重獎500萬

在陆军作战体系中,火炮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打击力强,射程远,能够在战场上很好地发挥作用。 作为重要武器之一,为了提升火炮的性能,各国可谓是伤透了脑筋。就连军事力量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俄罗斯都认为火炮技术已经到达了巅峰,突破空间几乎为零。 但我国一位八旬老人令世界改了观,他就是王泽山院士,科技界的“三冠王”,中国的国宝级人物。 一生一事放光焰 “我们任何人都不希望有战争,愿世界充满和平,但中国的近代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没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就相当于没有自己的国门。” 这是王泽山院士的话,也是他为此奉献一生的初衷。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元朝时期,火药传入欧洲,被他们用在了军事领域,此后,它就成为了战场上必不可少的武器。 千百年的更新迭代,令中国逐渐没落,尤其是军事武器,在时代的变革中,早已落于人后。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屈辱的开端,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土沦陷而无能为力。 因为亲身感受过这种无力感,所以王泽山坚定信念,一定要实现民族复兴。 1935年,王泽山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彼时的东三省活在伪满洲国的阴影下,战火纷乱,百姓人人自危。 日本想要占领这里,他身为新一代力量,接受的是“伪满”教育。但他的父亲告诉他: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 日本是入侵者,是残害他们的人,所以王泽山从小就有信念,绝不做亡国奴。抗日战争给他以启蒙,抗美援朝战争则影响了他一生。 几十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足够御寒的衣物,甚至在食物都极少的情况下,付出了极大代价,艰难赢得了这场战争。 为此,王泽山在1954年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哈军工。 他想,如果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国家就不会这么艰难地赢得胜利,我们也可以安心发展,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大学时期的王泽山 选择专业时,王泽山主动选择了火炸药,他的危险性是极大的,同届的学生中,只有王泽山一人是主动选择的这个专业。 他的目的很简单,有两个方面,第一,火炸药的应用范围极广,在武器系统中,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第二,这是国家设立的重要专业,只要国家需要,他就去做。 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期间的王泽山…

10 months ago

最新航母成功下水了,排水量12萬噸載百架戰機,可以領先全球嗎?

美国福特级航母肯尼迪号(CVN-79)终于下水了!这艘被吹得天花乱坠的"海上巨无霸"真的有那么牛吗?有人说它是美国海军实力的象征,也有人觉得它就是个烧钱的大铁疙瘩。到底谁说得对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12万吨的钢铁巨兽:肯尼迪号的前世今生 说起肯尼迪号,那可真是个"大家伙"。这艘排水量高达12万吨的庞然大物,光是长度就达到了337米,宽度也有78米。要是把它放到足球场上,估计能横着占满整个场地!造这么一艘"海上城堡"可不便宜,据说花了美国政府足足140亿美元。啧啧,这钱要是给我,我能买下多少套房子啊! 肯尼迪号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是福特级航母的第二艘,承载着美国海军对未来海战的野心。说起它的"老大哥"福特号(CVN-78),那可是出了不少洋相。电磁弹射系统老是出故障,武器升降机也不太灵光。美国海军这次可是憋足了劲儿,誓要在肯尼迪号上一雪前耻。 造船厂的工人们可没少下功夫。他们对电磁弹射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现在每个弹射器都能独立控制了。核动力反应堆也做了改进,不仅占地面积变小了,效率还提高了不少。听说还给它装上了最新的激光武器,射程能达到1000公里呢!这下可以远程"点穴"了。 航母真的无敌了吗?专家们吵翻了天 肯尼迪号下水后,美国媒体可是兴奋坏了。有的报道说它是"海上霸主",能让美国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海军优势。可是,也有不少专家提出了质疑。 有个军事专家就说:"航母确实很强大,但在现代战争中也很脆弱。一枚先进的反舰导弹就能让它葬身大海。"这话听着还挺吓人的。还有人吐槽说:"140亿美元造一艘船,这钱要是用来改善民生多好啊!" 我听了这些争论,心里也犯嘀咕。航母到底是不是无敌的呢?要是真那么厉害,为啥还要造那么多艘?美国现在可是有12艘核动力航母呢,这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航母之外:美国海军的"隐形杀手" 说起美国海军,可不只有航母这一张王牌。最近几年,他们可是在水下动作不断。潜艇部队悄悄地搞了不少"小动作"。 听说美国最新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可厉害了。它不仅能潜伏在深海,还能发射巡航导弹。这些"水下幽灵"比航母低调多了,但杀伤力一点儿不差。有专家说,在未来的海战中,潜艇可能比航母更重要呢。 不过,航母和潜艇到底谁更厉害,这个问题估计能让军迷们吵上好几天。我觉得吧,这就跟问"大象和鲸鱼谁更厉害"一样,没啥意义。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关键看怎么用。 未来海战:航母还能称王吗? 说实话,看着肯尼迪号下水,我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毕竟这么大一艘船,光是想象它在海上航行的场面就够壮观的。但是,我也不禁要问:在未来的海战中,航母还能像现在这样"称王称霸"吗? 有专家说,随着反舰导弹和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航母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脆弱。想想看,要是一大群便宜的无人机围着航母转,那场面得多吓人啊!而且,现在各国都在研究高超音速导弹,这玩意儿据说能突破现有的防御系统。要是真让它命中了航母,那可就真是"船沉人亡"了。 不过,也有人认为航母还是有它的独特优势。它可以快速部署到世界各地,还能带着一大群飞机和武器。在某些局部冲突中,航母的存在本身就能起到威慑作用。 我觉得吧,航母的未来可能会像恐龙一样。它们可能会变得更大、更强,但也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在可预见的未来,航母估计还是会在海上耀武扬威一段时间的。 看了这么多关于肯尼迪号的介绍,你觉得它值不值这140亿美元?要我说,这钱要是给我,我肯定有更好的花法。不过,话说回来,国家建设和个人消费确实不能一概而论。 航母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种军事实力的象征。它能不能真的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咱们普通老百姓也说不准。但是,看着这么大一艘船在海上航行,确实挺有面子的。…

10 months ago

俄專家評價:中國很多武器性能超過美國,但都有一個共同缺點

曾经我国士兵拿着落后的武器,硬是打赢了多场战争,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战争过后,我国也意识到了武器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们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但是一定要有保护自己国家的实力。 于是开始大力的研发各种武器,以便于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如今几十年过去,我国的武器装备发展得如何了呢? 俄专家曾经表示中国的很多武器性能都超过了美国,但都有一个缺点,那这个缺点是什么,会不会影响未来的发展呢? 一、俄专家对中国武器的评价 在上个世纪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苏联派出了专家团队,对我国进行援助,那个时候我国信心十足的准备着。 可没过几年苏联就停止了这样的援助,将专家悉数撤回,我国对于武器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研发也一下子陷入到了低谷当中。 可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在低谷中继续行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成功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也是从这之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直线上升,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在武器上面也有了更深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研发出了很多的高端武器,比如超高音速的东风17导弹,不仅速度出奇的快,防护能力也是非常的强大。 还有歼20隐身战斗机已经成功投入到了使用当中,就整体实力而言,不比美国的F22差。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41洲际弹道导弹以及鹰击18弹道导弹等高端武器。 而且在海军方面也是有着很大的发展,要知道中国可是大陆多于海洋的国家。 而且新研发出来的一批军舰还获得了俄罗斯专家的叫好,甚至俄罗斯海军都想要。 中国目前在武器发展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刚出的军舰更是看起来战斗力十足,俄罗斯都恐怕没有这样的制造能力。 毕竟俄罗斯的海军方面的武器还是以苏联留下来的装备为主,更新换代一直是困扰他们的一个大问题。 事实上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也不差,但是海军方面的发展一直是他们的短板,毕竟对于一个没有大面积海洋的国家而言,如果没有实战是很难研发出适合战争的军舰的。 在了解了中国武器的发展后,2022年有俄专家更是直言:中国的很多武器性能远超美国,只可惜都有一个共同缺点。 那就是,没有实战的淬炼。…

10 month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