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枚导弹的阴影下:黎巴嫩真主党如何搅动中东棋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东,这片古老而充满矛盾的土地,犹如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一点火星就可能引发剧烈的爆炸,而在这片土地上,黎巴嫩真主党,这个成立仅四十余年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却拥有着足以撼动地区格局的力量,10万枚导弹,这是外界对真主党武库的估计,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雄心与野望?他们如何从一个弱小的组织,一步步崛起为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力量?而他们的存在,又将如何搅动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 一、浴火重生:从“弱小”走向“强大” 时间回溯到1982年,以色列发动入侵黎巴嫩的“加利利和平行动”,企图彻底消除巴解组织的威胁,彼时,黎巴嫩正处于内战的泥潭之中,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混乱不堪,就在这片焦土之上,黎巴嫩真主党应运而生 最初的真主党,只是一支由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扶持的,旨在抵抗以色列占领的什叶派民兵组织,他们缺乏正规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简陋,甚至连基本的组织架构都不完善,强烈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主义情绪,成为了他们最强大的精神武器 在与以色列军队的长期对抗中,真主党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他们利用黎巴嫩南部崎岖的地形,开展游击战,神出鬼没地打击以色列的目标,并逐渐赢得了当地什叶派民众的支持,伊朗也为真主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武器和培训,帮助他们建立起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武装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0年,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这场撤退,被真主党视为一场伟大的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此后,真主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地区事务中,并与叙利亚、伊朗等国家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2006年,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爆发了为期34天的激烈冲突,在这场战争中,真主党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和意志力,他们使用伊朗提供的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对以色列境内目标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给以色列造成了重大伤亡和损失,尽管最终在军事上落于下风,但真主党却在政治上取得了胜利,他们成功地抵御了以色列的入侵,保卫了自己的领土,并赢得了阿拉伯世界的广泛赞誉 叙利亚内战的爆发,成为了真主党发展壮大的另一个转折点,为了支持巴沙尔政权,真主党派遣大量士兵进入叙利亚参战,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他们也获得了来自伊朗和俄罗斯的更多支持,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军事实力 如今的真主党,早已不再是当年那支弱小的民兵组织,他们拥有着规模庞大的军队、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丰富的作战经验,10万枚导弹,只是他们实力的冰山一角,真主党的存在,已经成为了影响中东局势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铜墙铁壁:以色列的防御与反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真主党日益强大的威胁,以色列这个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他们投入巨资,打造了一套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防御体系,试图将真主党的导弹拒之门外 “铁穹”防御系统,是以色列应对短程火箭弹和迫击炮弹袭击的主要手段,该系统能够自动探测、跟踪和拦截来袭目标,并将其击落在空中,有效地保护了以色列的人口密集区和战略设施 “大卫投石索”系统,则被设计用于拦截中程弹道导弹、远程火箭弹和巡航导弹的攻击,该系统拥有更远的拦截范围和更强的拦截能力,能够对以色列构成重大威胁的目标进行有效拦截 为了应对来自黎巴嫩方向的导弹威胁,以色列还在北部边境地区部署了“箭”式反导系统,该系统由美国和以色列联合研制,主要用于拦截远程弹道导弹,是构成以色列多层次导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先进的防御系统外,以色列还采取了一系列其他措施来应对真主党的威胁,他们加强了北部边境的军事部署,修建了隔离墙,并定期举行军事演习,以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以色列还对真主党在黎巴嫩境内的目标进行定点清除,试图削弱其军事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2018年版本的《核态势评估》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中美军事对抗思路,那就是使用核武器获取对中国的军事优势。如果中美真的爆发战争,美国可以用核武器打击中国。 美国用核武器打击中国? 美国的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美国确定自己在西太平洋部署的常规军事力量,已经无法压制中国大陆的军事力量,甚至是远弱于中国解放军了。 这种背景下,美国再使用常规的军事力量去和中国解放军对抗是毫无意义的,并且会将自己拖死在西太平洋。 驻日美军 既然如此,那美国就将核武器抬出来,用核武器对付中国。 当然不是什么核武器都能用,这份报告建议美国用巡航导弹或者是弹道导弹搭载低当量的战术核弹头,用这些“战术核弹”对中国进行打击。 美国认为这些“战术核武器”有两个方面的优势。 其一是这些搭载了低当量的战术核武器可以通过核潜艇发射,或者是用舰载机发射出去,不用部署在陆地上。 不用部署在陆地上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一旦美国在日韩或菲律宾这些国家部署核武器,会引发中国非常激烈的反应,会导致当地局势升温。 美国民兵3导弹 当年美国在韩国部署一个萨德防空系统都闹得满城风雨,美国要是在中国周边部署核武器,还不知道局势会搞成什么样,甚至可以直接引发第一岛链的战争。 其二就是当美国使用这些低当量的战术核武器打击中国时,中国可能完全没有反击的方法和手段。 美国认为使用战略核武器和使用战术核武器是两个层级的东西,当美国对中国使用战术核武器之后,中国也只能用战术核武器进行回应。 但一方面中国的战术核弹头非常少。目前外界普遍猜测中国的核弹总数为350枚左右(2018年更是不到300枚),这些核弹头就算全是战术核弹头,和美国相比也是远远不够的。 核弹头 要知道美国当前有3700多枚的核弹头,其中战术核弹头不会低于1000枚。 如果中美之间使用战术核弹头互相炸对面,中国完全处于劣势。 另一方面,中国能发射战术核导弹的载具不够。…
我国在9月25日成功进行了一次洲际弹道导弹测试,少有的展示一下核打击能力,引发多方面的关注,连印度媒体《欧亚时报》也加入其中,并在报道中宣称:这是我们四十多年来首次进行此类发射。印度媒体称,分析人士认为,为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向美国及其盟友发出的信号。 印度媒体报道截图 印度媒体诶《欧亚时报》在9月29日刊发的报道,对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相当的称赞,认为其采用机动平台发射,可在崎岖地形中有效作战。这次试射实际射程有12000公里,经过菲律宾和关岛附近,落入法属波利尼西亚马克萨斯群岛附近的太平洋,显现了打击远距离目标的能力。 东风-31AG就实现了洲际打击战力 这次试射还是相当的及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之下,在战乱纷飞的情况下,展示我们的实力,才是维护和平的最有效手段。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外交抗议一万次,抵不过战略轰炸机扇动一下翅膀,我们也可以说一句:任何抗议,都抵不过洲际弹道导弹一次测试。 东风-31AG是名副其实的洲际弹道导弹 我们从来没有以核武器威胁过任何国家,以至于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全球核大国之一,拥有规模不小的核武库,其中之一就是: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它为新一代的机动洲际弹道导弹,2006年才首次投入使用,按美国媒体《原子科学家公报》报道,它是我国首款固体燃料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 机动部署,机动发射,是东风-31的特点 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为2017年才公开的新一代改进型号,采用了新设计的导弹运载车,越野能力增强,更适合在各种地形上部署。凭借公路进行机动,随机选择发射阵地,将让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成为让对手无法追踪的目标,压根不知道藏身何时,也不知在何时发射,这才是让美国犯难的地方。 更强的越野能力,让美国人很难应对 以前西方媒体都不相信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可以威胁到美国本土,关键原因是没有进行过全射程的试射,自然被怀疑不具备洲际能力,故而这次试验打破了一切谣言了,给其正名了,真的具备洲际打击能力。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具备12000公里的射程,将美国本土纳入其作战范围,还可以携带单枚弹头或多枚小型弹头,一次携带多达10枚核弹头,这也具备巨大的意义。 这次的射程,打破一切质疑 根据《欧亚时报》的说法,已知拥有3个旅的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合计拥有36辆发射车,这些都是外界猜测,根本无法证实。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的核打击能力上升。如果属实,则证明我们单单这么一个型号,就可以打击到美国本土的核导弹数量一下子增加了至少36枚,而且每枚可以携带多枚核弹头,按10枚计算,最高可以打击360个目标,对于美国来说,如果一次挨了360枚核弹头,付出的损失将足够让美国后悔打一场核战争! 后面还有东风-41呢 美国试图利用核手中的核武器对其他国家施压,为此每年在核武器领域的投入超过俄罗斯的军费,后果只能引发反制,而不是屈服。美国只能逼迫我们加强核威慑力,如今的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就是我们的态度:不会屈服于美国的核威慑之下,更会以牙还牙让美国体验一下什么叫“核威慑力”,不许美国肆意妄为!
“洲际弹道导弹预备!”,号令一出发射点火,五大安理会理事国——中国顺利完成发射任务、俄罗斯宣告炸井、美国试射失败、英国更惨点火失败差点把国防大臣炸没了,那么剩下的一个法国压力山大,英美俄齐刷刷看过来,压力给到法兰西! 作为西方最后的牌面,法国显然不打算打肿脸充胖子,他们对中国试射成功表示没有多余要说的,他们确实提前受到了通知,没有什么误会,也不打算跟中国在洲际导弹上掰手腕。 可洲际导弹不行,法国反手掏出了空军核打击演习,这是西方世界最后的倔强? 中国在太平洋上放了一颗“重磅炸弹”——成功试射了洲际弹道导弹,当别的国家还在为失败找借口的时候,中国已经用行动证明一个负责任的核大国该怎么做! 一如俄罗斯回应的那样,试射洲际导弹这是中国的主权,可中国也尊重各理事国的需要给每个理事国进行了通知,美国收到、英国默认、俄罗斯支持、到了法国这自然是无话可说。 中国如此铺垫自然不是通知那么简单,收到消息的国家肯定会全时段盯着中国的一举一动,他们越是关注受到的震撼就越大,中国的自信和成功正在成为全球核力量的主流,而西方世界无疑是更加心虚。 眼下,美国对中国的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2.28亿的军售摆出来,就是要在台湾身上给中国搞点麻烦出来。 在这种情势下,美国瞄准2027年动静越来越大,中国不秀一秀肌肉,难道就坐等被人打上门来? 这次试射的东风-31AG型导弹,射程直接达到1.2万公里,能装多枚核弹头,哪怕只是一个训练弹头可也不是个“玩具”,而是真正的战略利器,满足了机动性强,射程远、精度高的特点,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中美距离也不过是1万多公里,基本在东风的打击范围内。 想当年,试射导弹是极为保密的活动,藏着掖着不想让人知道,更何况还有试射失败的丢人可能。只是美英法都想不到,中国这次是开放麦——要试射,还要提前通知相关国家,单是这一份气魄就让美国不得不服气! 这种高调的试射,真是打破了以往的低调作风,早些年,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发射后就躲在幕后,生怕被围观。这次大大方方地让你们来观察,甚至希望你们越看越好,意思就是:你们要是不想当旁观者,也可以考虑加入我们的和平阵营。 反观被通知的几个国家,英国应该是最惨的那个,连续试射失败让他们基本没什么底气可言,甚至国防大臣都不想再提及这个话题,倒是俄罗斯和英国有点共同语言,试射失败导致发射井一块炸了。 相较之下美国已经算得上是成功,好歹美国成功发射出去了,也点火成功了,只是半路出了点岔子,导致不得不自毁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国顺利发射、成功点火、没有意外精准打击目标区域,虽然没有打到美本土,可无形中带来的压力可是一点不少,现在看到中国的军武表现,这让美国心里打鼓:分明是警告他们招惹中国可不是个好主意! 除了展示实力,这次试射还有更深层的意图——中国正在全球舞台上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显示其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决心。 这种自信和实力的背后,可不只是军事力量的强大,更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东风-41型导弹背后,代表的是中国近年来在航天技术、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 一个很显然的事实,中国在卫星导航方面的突破,让导弹的打击精度更上一层楼,而中国的系列卫星不只是服务于军用,还有民用和商用,这种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也再次证明了中国绝对有能力担负起大国使命。 联合国100多个国家表态支持中国立场,他们的声音正是对中国的认同,与之相对的,美国“霸权”的行为已经无法在胁迫这些国家改变自己的立场,多元化的格局不会以一个国家的意志为转移。 只是眼看着中国越来越有国际范,美国也不希望西方世界彻底沦为背景板,他们把目光放到了还没出糗的法国身上,法国是否应该如美所愿试射一枚导弹,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中国试射成功后,国际舆论可谓是“炸开了锅”——有一些国家开始感到不安,尤其是那些曾经认为中国“无能为力”的西方国家。法国、德国等国的分析人士纷纷表示,这样的实力展示可能导致新的军备竞赛。…
俄罗斯空天部队突然对叙利亚境内21个武装分子基地发动大规模袭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俄罗斯还嫌自己麻烦不够多吗?这次行动背后究竟有什么目的? 看来中东这盘棋又要变得更复杂了。据报道,俄罗斯空天部队于近日对叙利亚境内多个武装分子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空袭。俄方表示,此次行动旨在打击威胁叙利亚政府军和俄罗斯军事顾问的反叛武装。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叙利亚战场:俄美角力的老戏码 说起叙利亚,那可真是个烂摊子。这个国家从2011年开始陷入内战,到现在都快13年了,还是看不到和平的希望。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俄罗斯和M国一直在暗中较劲,各自支持不同的派系。 俄罗斯是叙利亚政府的铁杆盟友,从2015年就开始派兵参与叙利亚内战。他们不仅提供武器装备,还派出军事顾问,甚至直接出动战机进行空袭。这次空袭行动,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M国则站在了反对派一边,支持所谓的"温和反对派"。他们也在叙利亚部署了军队,名义上是打击恐怖组织"伊斯兰国"。但是,美军的存在无疑也牵制了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军的行动。 说白了,叙利亚就是俄美两个大国在中东地区博弈的一个棋盘。双方你来我往,互相较劲,搞得叙利亚老百姓苦不堪言。 有意思的是,这次俄罗斯空袭的时候,还特意指责M国为首的国际联盟在叙利亚空域违反协议,频繁进行侦察和轰炸行动。这话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呢?感觉就像两个小学生在打架,都说是对方先动手的。 俄罗斯的如意算盘:一箭多雕? 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这次为啥要搞这么大动作呢?要知道,他们现在可是焦头烂额的,乌克兰战事都还没完全解决呢。 有分析认为,俄罗斯此举可能是想一箭多雕。通过这次行动,俄罗斯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在叙利亚的存在感和影响力。这可以说是在向M国示威:别以为我只顾着乌克兰,中东我也照样说了算。 这次行动也可能是为了巩固叙利亚政府的统治。毕竟,叙利亚政府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为数不多的盟友之一。通过打击反叛武装,俄罗斯可以帮助叙利亚政府扩大控制区域。 俄罗斯可能也想借此机会,测试一下自己的军事装备和战术。毕竟,实战经验是最宝贵的。在叙利亚这个"实验场"上,俄罗斯可以检验自己的武器系统,为未来可能的军事行动积累经验。 不过,这些猜测都是建立在俄罗斯真的有余力在叙利亚大搞特搞的基础上。说实话,看着俄罗斯现在的样子,我都有点怀疑他们是不是在硬撑。 M国的反应:装聋作哑还是暗中较劲? 面对俄罗斯的这波操作,M国的反应倒是挺有意思的。至少到目前为止,M国官方还没有对此事做出正式回应。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M国真的不在乎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行动? 其实,M国的沉默可能有多种解读。一种可能是,M国不想把事情闹大。毕竟,现在乌克兰战争还在继续,M国可能不想在中东再开辟一个战场。 另一种可能是,M国正在暗中观察和评估俄罗斯的行动,准备下一步的应对措施。要知道,在外交和军事领域,有时候沉默比语言更有力量。 还有一种可能是,M国正在与其盟友协商对策。毕竟,中东局势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M国可能需要时间来协调各方立场,制定一个统一的应对方案。 不管怎么说,M国这种装聋作哑的态度,倒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难道他们真的打算放任俄罗斯在叙利亚为所欲为?…
2024年,福建舰试航归来让越来越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东方雄狮。福建舰承载着我国军事领域的重大突破,很多人将其与美国的军舰进行对比,却发现了这样一个独特的地方。 从我国所透露的福建舰报道中,有的国家发现福建舰上好像搭载了电磁拦阻索。要知道电磁拦阻索从提出到开始研发,难度都是空前绝后的,甚至像美国这样的军事强国都无法很好的设计。 而福建舰的电磁拦阻索比起美国还多了一条,这是对于美国经验的吸取吗?运用起来和美国又会有什么不同?中国海军的实力还能提升多少? 福建舰已完成第一次航行试验 其实从一开始,福建舰就被其他国家认为是和辽宁舰相同的军舰,可能会有独特的地方,但不会很多,可是福建舰在海试后的报道却让很多国家都大跌眼镜。 从官方的报道来看,这次测试已经有不少海军人员在福建舰上调试工作,这说明福建舰的建设基本完备,应该很快就会投入使用,这也让我国的军事实力变得更强。 而新型的电磁拦阻索并没有安装在福建舰上,而是在飞机降落跑道的两侧预留了8块安装位置。一开始还有人猜测,这是要安装和辽宁舰山东舰同样的液压拦阻索,可预留的位置却并不相同,这更像是美国那边所使用的电磁拦阻索位置。 美国福特号上的拦阻索只有3条,最开始美国认为3条足够,而且还能节约成本,可真正运行起来发现故障率很高,在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事故。 再看福建舰上所预留的空间明显是4条电磁拦阻索,这也说明一旦普遍使用的第2条和第3条拦阻索发生意外,还会有第4条拦阻索保证正常使用,帮助舰载机安全降落。 从重量上来看,福建舰的舰载机更沉,性能上也与美国的有很大差距,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重型舰载机选择用4条电磁拦阻索的原因。 这也是我们所进行的创新,尽管我们采用的是美国军舰上的电磁拦阻系统,但我们通过不断优化与创新,结合福建舰自身的情况来设计了4条新型电磁拦阻索,故障率相比于美国大大降低。 舰载机作为军舰上重要的军事武装,除了性能与维护要求,就是避免出现因为其他设备而造成的意外,作为作战的主要力量,若舰载机因为电磁拦阻索发生问题,那是得不偿失的。 这次海试所测试的系统非常多,还有一个独具特点的地方是福建舰上的相控阵雷达,从发布的照片来看,相控阵雷达天线遍布福建舰的各个地方,几乎做到了全覆盖。 虽然福建舰已经返回码头进行调试与休整,但其所带给世界的震撼久久挥之不去,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今非昔比,福建舰就是最好的例子。 福建电磁拦阻索是否超越了美国? 别看福建舰的电磁拦阻索技术在某些方面学习了美国,实际上我们也是从中受到启发,取长补短。其实电磁拦阻索的研究美国比我们要早很多年,在这期间不断完善技术积累经验,少走了许多弯路,这也是我们与美国有差距的原因之一。 不过美国的电磁拦阻索技术并不稳定,经常会出现严重事故。相比于中国的电磁拦阻索技术虽然发展较晚,但充分吸取了美国的教训,在不同的问题上进行了完善与解决,性能更优,更加稳定,有效避免大型事故发生。 之前中国的军舰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液压拦阻索,不仅效率低,还存在许多问题。而新型的电磁拦阻索完美的避开了这些问题,如果将其投入科研使用,中国的海军力量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据有关数据统计,福建舰上的舰载飞机重量大概在三十吨以上,这个数值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美国的舰载机却轻很多,但它能够承受大约八十五吨的拉力。 设想一下,如果将其放在福建舰上,后果可不堪设想电磁拦阻索很容易受到损坏。因而福建舰上采用了4条新型电磁拦阻索,能够承担90吨的拉力。…
9月25日是必须铭记的一天,这一天的早上8时44分,解放军火箭军成功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发射1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整个试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虽然我们没有公布洲际导弹的型号,也没有特意说明落区到底在太平洋的哪个区域。但是军迷们和外媒都在猜测,因为公开的洲际导弹也就只有东风-41和东风5B。当然也许有了新的发展,出了新的型号,也是自然而然的。 据说该洲际导弹是从海南发射的,最终落区还是与44年前一样,位于南太平洋某区域。不过这些都是毫无依据的猜测,并不代表着实际情况。 我们知道,从海南到纽约,大约13000多公里,普通民航如果直飞的话至少也需要14个小时以上,我们第五代战机歼-20也需要3小时以上。如果让洲际导弹飞行需要多少时间呢? 先说说东风-41,它在全球“十大真理”中的排名大约在第6位,最大射程14000公里左右。但是可以采用公路机动、铁路平台以及固定井平台三种方式进行部署发射。 其弹头数量超过10枚、最快打击速度达25马赫,同时还具备机动变轨能力。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射程最远的固体洲际导弹,没有之一!综合能力已达致美国“民兵”III导弹和俄罗斯“白杨”SS-27的水平。 国庆70周年的阅兵式,大家应该见到了16枚东风-41压轴出场,可能还没有什么概念。如今首次向太平洋试射,因为“无图无真相”也还感觉不到重要程度。 其实,1马赫换算下来就约等于1224公里/小时,25马赫的速度就相当于510公里/分钟,从海南到纽约13000公里,也就是25.49分钟的事。 更为准确的说,是26.49分钟。因为之前看过关于火箭军和“东风快递”的报道,其中就提到“发射东风快递需要一分钟准备时间”。当然,1分钟能干很多事情,未必就发射一枚“真理”。 至于东风-5B。它是我国研制的陆基液体燃料远程弹道导弹,是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的重要改进型号,也就是44年前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导弹的“徒弟”。 其起飞重量 183 吨,最大射程达到 15000 公里,速度没有被披露,有猜测超过25马赫,但是具备隐身能力,它是我国的战略打击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是液体燃料,其实准备时间要比东风-41时间要长一些。飞行时间上,预计与东风-41也不会相差太多。 其实,我国的“东风”家族,这些年发展很迅速,各个型号齐全,并且各司其职。让我们全面审视“东风”系列导弹家族的辉煌成就。 历经数十载春秋,东风家族已构建起一套完备且强大的体系,各型号导弹如同精锐之师,各展所长,共筑国防长城。 其中,东风16近程导弹,以其1200公里的射程,精准锁定并有效威慑第一岛链内的潜在威胁;东风17则以卓越的气动性能脱颖而出,2000公里的射程内实现超高速突防,成为快速反击的利刃。 步入中程领域,东风21D被誉为“航母克星”,3000公里的射程让海上巨无霸亦难逃其制;而东风26更是将中程导弹的射程极限推至5000公里,直接触及第二岛链的关键节点,如关岛,展现了中国战略威慑的深远布局。 谈及远程洲际导弹,历经技术革新的东风5B与东风5C依旧屹立不倒,作为当前全球顶尖的战略力量之一,它们守护着国家的最高安全利益。…
当钢铁巨兽跨越洲际:一场无声的博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广袤无垠的地球上,存在着一股足以撼动文明根基的力量,它潜藏于地下深处的发射井中,蛰伏于深海幽暗的潜艇里,它就是——洲际导弹,作为国之重器,洲际导弹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石,是战略威慑的核心,它像一把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声地宣告着一个国家的意志和决心 当今世界,提到洲际导弹,就不得不提及三个国家: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这三个国家,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洲际导弹,它们的每一次试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牵动着全球战略格局的神经,那么,这三国的洲际导弹究竟有何区别?它们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我们先将目光投向“战斗民族”俄罗斯,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一直以其强悍的破坏力和钢铁洪流般的压迫感著称,而“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正是俄罗斯这一军事理念的集中体现 想象一下,一枚重达210吨的钢铁巨兽,从西伯利亚的冰雪荒原腾空而起,它携带着足以毁灭一个国家的恐怖能量,以超过20倍音速的速度,向着地球的另一端呼啸而去,这就是“萨尔马特”,一枚让任何对手都不敢掉以轻心的“末日使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萨尔马特”最令人胆寒的,是它那令人咋舌的射程——18000公里,这意味着,它可以从俄罗斯本土出发,打击地球上几乎任何一个角落的目标,而其最多可搭载16枚分导式核弹头的设计,更是让拦截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即便是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在面对“萨尔马特”的“天女散花”时,也只能望洋兴叹 “萨尔马特”的存在,无疑是俄罗斯对世界发出的一个强硬信号:俄罗斯拥有保卫自身安全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任何试图挑战俄罗斯底线的行为,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说“萨尔马特”是俄罗斯展示力量的“重锤”,那么,美国的“三叉戟”导弹,则更像一把隐藏在水下的“匕刃”,作为世界上唯一一款现役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三叉戟”D5型导弹,代表着美国在导弹技术领域深厚的底蕴和精巧的设计思路 与“萨尔马特”的“简单粗暴”不同,“三叉戟”走的是一条“隐蔽突防”的路线,它通常部署在核潜艇上,潜藏于深海之中,如同幽灵一般,难以被敌方发现和追踪,一旦接到发射命令,“三叉戟”便会从水下发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目标发起致命一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三叉戟”的射程和威力不及“萨尔马特”,但其高达12000公里的射程,以及最多可搭载14枚分导式核弹头的能力,也足以对任何对手构成致命威胁,更重要的是,“三叉戟”的隐蔽性,意味着它可以绕过敌方的陆基雷达预警系统,实现“出其不意”的打击效果 “三叉戟”的研发,体现了美国“先发制人”的战略思想,在美国的战略构想中,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是实施“核报复”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在战争爆发初期,对敌方重要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从而取得战略优势,甚至直接结束战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萨尔马特”和“三叉戟”的阴影下,中国的洲际导弹力量,也在悄然崛起,如果说“萨尔马特”是“重锤”,“三叉戟”是“匕首”,那么,中国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则更像一把“利剑”,锋芒毕露,直指苍穹 东风-41,是中国最新一代的洲际弹道导弹,它凝聚了中国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代表着中国战略导弹技术的最高水平,与“萨尔马特”和“三叉戟”相比,东风-41在技术上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胜一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言:长期以来,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不像美国那样建立庞大核武库,数量和质量均不如美国,因此一直处于被动态势,美国也很少重视中国核武库,加上美国开始建立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就更加不担心中国核武库了,但“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改变了这一切。 一:“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的起源 1966年5月,中国开始进行研制“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当时中国的导弹基础仅有仿制苏联P-2的“东风”2弹道导弹,起飞重量仅有29.8吨,射程仅有960千米,在这样的基础上研制起飞总重190吨、射程12000千米的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在突破多个技术难关后到1970年6月才完成研制,1971年9月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并针对试验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了多项改进后又进行了9次飞行试验。1980年5月,成功向南太平洋进行了全程发射试验,1990年改进的“东风”5A的射程可达14000千米,可覆盖整个北美大陆,成为中国战略威慑的中流砥柱。 但“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发动机使用的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氨推进剂,贮存时间短,加注时间长,1980年又开始研制“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设计时以直径两米固体发动机为基础研制陆海共用导弹,陆基导弹就是“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而海基则是巨浪-2潜射导弹,历经20多年研发,于2000年首次发射成功,克服了固体发动机、高精度惯导装置、先进导航制导系统、小型核弹头以及机动发射技术等诸多难点,但第一级发动机是钢制壳体,发动机的质量比低,再加上还使用比冲较低的HTPB推进剂,进一步限制了发动机的比冲,导致射程只有8000千米,只能从中国东北打击美国的西北角落,无法覆盖整个北美大陆。 为弥补“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较低的遗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研究院1986年就启动“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立项,设计射程大12000千米,可携带3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制的60万吨分导式核弹头,并使用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和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1992年5月21日,在中国第37次核试验完成了东风-41导弹配套核弹头的地下核试验后,研制工作停滞面临下马的危险,直到1999年才又重新开始研制工作,并确定弹重60~80吨,射程12000~14000千米,可携带6~10枚分导式核弹头,命中精度200米以内的新性能指标,还采用了新型惯性与星光制导系统,速燃发动机、机动变轨、释放诱饵等新技术。 二:美国眼中的“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 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宣称中国成功试射了“东风”-41型弹道导弹,2013年底进行了第二次试射,2014年6月,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14中国军力报告》就着力关注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2014年12月13日的第三次试射验证了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美sTSS太空跟踪与监视系统卫星观测到了明确的多弹头分导释放过程,2015年8月6日的试射携带了两个分导式模拟核弹头,这是该型导弹定型试射,2015年12月5日的试射测试了铁路机动型的弹射试验,2016年4月12日,公路机动型“东风”-41洲际导弹进行了试射,2012年-2017年,美军总共检测到了7次试射,弹道都是从山西五寨导弹发射基地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靶场,距离刚好是2000千米,这说明东风-41的最小射程是2000千米。 美国情报部门估计“东风”41洲际导弹的研制和测试接近尾声,很可能于2017年之前开始小批量服役,美国情报部门估计“东风”41洲际导弹是一种四级动力弹道导弹,全长21米,直径,2.25米,重80吨,最大速度25马赫,最大投掷重量2.1吨,可携带6枚60万吨的分导式核弹头或10枚35万吨分导式弹头,比“东风"-5B和“东风"31A更具威慑能力,“采用液体推进剂和井式发射方式的东风”5B洲际导弹虽然有更大的射程和更强的投掷能力,但生存能力较低,东风-31A的最大射程为11270千米,在山西发射时可覆盖除佛罗里达州外的美国国土。 “东风”41洲际导弹比东风-31洲际导弹长4米,重将近两倍,增加的几乎全部都是固体燃料推进剂,射程只要达到14000千米就从河南发射经太平洋时就可覆盖美国全境,但太平洋弹道是不合理的,地球以速度为40000千米/1天自西向东自转,在北纬30°的中国发射时是346410千米/天,洲际弹道导弹自东向西飞行30多分钟到达美国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了721千米,等于实际射程只有13000多千米,仍然不能覆盖美国全境,所以“东风”41洲际导弹的射程应该是15000千米,从中国境内任意地点发射经太平洋都可覆盖美国全境。 但是在太平洋地区,美国在日本南部部署了导弹防御的X波段预警雷达,在加利福尼亚比勒空军基地部署了AN/FPS-115超高频预警雷达,还在中国周边部署了用于拦截弹道导弹的“宙斯盾"SM-3战舰,使用太平洋弹道在导弹正处于上升段的时候美军反导拦截系统就可以进行拦截,此时“东风”41洲际导弹弹头还未分离,很会被一窝端,“东风”41洲际导弹最可能采用北极弹道攻击美国,距离佛罗里达只有1.27万公里,但受400米/秒地球自转速度影响,射程会缩短10%~20%,不过15000千米的射程缩短后也足够覆盖美国所有5万人以上的城市,而且飞越北极的时间比飞越太平洋更短,可大大缩短美军的预警时间与反应时间。 “东风”41洲际导弹可采用车载发射、固定发射井和铁路发射,“东风"-41运载车是典型的8轴导弹运输、起竖和发射三用车,所有车轮均可同时驱动和转向,可以在路况较差的路面甚至是山路行驶,巨大的导弹发射筒置于车体中部,凸出车体之外,和SS-27“白杨"M洲际导弹的三用车有相似,但比“白杨”M运载车更宽,导弹发射筒直径也大0.4米,机动性比牵引式的“东风"-31A洲际导弹更强,发射筒筒底采用了圆盘形底座,这个底座专门为无依托发射设计,也就是不需要预先准备发射场,在机动中可随时停车发射。 无依托发射不止一个底座,还有快速定位技术、快速定向技术、全方位发射技术、重力加速度快速测量技术,垂线偏差快速测量技术,极端情况下在山间小路也可发射,无需测地、气象、加注、指挥、瞄准等技术分队,以往美国只要监视导弹阵地周边的公路就可以掌握其活动范围和规律,现在则需要对整个区域进行监视,要消灭发射车只能使用多颗核弹头覆盖整个区域,但只要还有一块地面没有被覆盖,发射车辆就可以发射导弹,除非美国掌握整个中国的制空权才能找出发射车。 不过无依托发射会降低精度,“东风”41洲际导弹的铁路机动技术来自乌克兰的ss24铁路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导弹发射车、指挥车及其他导弹系统用车都伪装成客运列车,还专门铺设了2000公里铁路,在北斗系统二期工程完成后,“东风”41洲际导弹的可达到200米,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将部署于豫西、湘西和西北地区地下发射井,依托12万千米的铁路网和约12万干米的高速公路网灵活的机动部署,大大增强打击能力。 三:“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为什么让美国恐怖 美军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由预警、拦截和指挥通信三部分组成,预警由部署在阿拉斯加,格陵兰和英国的三部相控阵雷达和部署在加利福尼亚州、马萨诸塞州、佐治亚州、德克萨斯州的4部“铺路爪”雷达,以及国防支援计划卫星和天基红外系统卫星组成,雷达可以达到1分钟发现导弹发射特征,3分钟计算出导弹落点,并持续监视20到30分钟,卫星可提供25到30分钟的预警时间和发射点的大概位置,卫星和预警雷达探测到的数据会传输到夏延山国家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中心分类和威胁评估,再由美国本土的6部,夏威夷,韩国,冰岛各1部的X波段雷达负责搜索、跟踪、识别目标和评估拦截效果。 “东风”41洲际导弹从德令哈发射,初段和上升段都在内陆,不会遇到拦截,但中段会遭遇“标准”-3海基中段拦截武器和陆基拦截器两次拦截和末端“爱国者",“萨德”系统的两次拦截,目前美国在阿拉斯加州和北达科他州各部署125枚陆基拦截器,“标准”3和“萨德”导弹也都采购了300余枚,日本也购买了73枚“标准”3,美国在2013年估计中国有只有20枚“东风”-5A和20枚“东风”-31A可打到美国本土,假定这些洲际弹道导弹都使用单弹头,并选择北极弹道避开“标准”-3海基中段拦截武器拦截,按照拦截一枚弹道导弹需要4枚拦截弹的杀伤概率计算,美国只要120到160枚拦截弹就可保证有效防御。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直径是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的1.48倍,能够携带4~6枚4~5百万吨级核弹头,按照面积估算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能携带1~2枚4~5百万吨级的核弹头,核武器的杀伤半径计算公式是1.483885x爆炸当量,百万吨级的核弹头爆炸威力仅为50万吨级的核弹头的1.25倍,而且只能瞄准一个点,如果缩小当量到25万吨级,10枚才重1.6吨,每个核弹头杀伤半径为4.37千米,3枚爆炸威力就达到了4百万吨级,10枚弹头杀伤半径就达10千米,采用10枚分导式多弹头不但可以攻击不同标,也有利于提高突防概率。 一枚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最多可携带10枚弹头和11枚诱饵,分导式多弹头每个弹头都单独配备制导与末助推系统,纵向落点距离可达到1450-1660千米,从突防的角度考虑,洲际弹道导弹中段飞行长达20多分钟,在弹头释放前拦截效率最高,唯一办法就是在导弹到达目标上空之前就释放出大量和母仓大小差不多的充气诱饵,掩护母仓释放,反导系统需要诱饵中找出母舱是困难的,如果采用有杀错不放过的办法会大幅降低反导系统的效能。 根据数学推算,“标准”-3海基中段拦截武器和陆基拦截器对弹头发现概率为0.8,跟踪概率为0.82、识别概率为0.82、单枚拦截概率为0.65,对诱饵发现概率为0.8,跟踪概率为0.7、识别概率为0.1、单枚拦截概率为0.7,“萨德”末端拦截武器对弹头发现概率为0.9,跟踪概率为0.85、识别概率为0.9、单枚拦截概率为0.62,单弹头在两层拦截下突防概率为0.117,一个洲际弹道导弹旅通常装备16枚导弹,以0.9可靠性计算,一次齐射就是120枚核弹头,按照0.3拦截概率计算,美国需要480枚拦截弹,如此规模必将造成成本的飙升,给美国构成经济重荷。 四:结语…
前言 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台海问题可谓越发激烈,仅在九月就出现了多次美国盟友的军舰非法闯入中国经济专属区,美国的各路鹰派更是屡屡放出狂言。 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肯尼斯·维尔斯巴赫就曾公开表示,美军飞机在一天内要遭遇解放军的10次拦截,他还要求中国不得在台海地区设立禁飞区,否则就要进攻解放军的战舰。 那么,美国为什么这么说?他们真的有这个实力吗?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日趋紧张的台海局势 9月25日,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的台湾海峡,中国则在通知美国、澳大利亚的情况下,发射了一枚经过关岛上空的东风-41洲际导弹表达善意。 中美双方虽然就中国提前通报洲际导弹发射,减少了军事误判展开了友好交流,但台海局势日趋紧张的“压迫感”还是扑面而来。 不久前,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弗兰凯蒂发表了“2027中美决战论”,可在太平洋美军和美国政客的鹰派之中,弗兰凯蒂的“想法”竟然显得如此“保守”。 2023年,美国空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肯尼斯·威尔斯巴赫,就公开警告中国不要在台海地区设立禁飞区,还声称中国如果采取这样的行动,美国将立刻对进入台海地区的中国军舰展开进攻。 肯尼斯的言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激烈讨论,很多人认为他的这些话会把台海局势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但也有军事分析专家表示,威尔斯巴赫的言论背后,是美国对自己在台海地区尴尬处境的“回击”。 近年来,美国海军虽然还是打着“自由航行”的旗号挑战中国主张,但他们在台海地区的活动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无论是频率、规模,都表现得更加谨慎。 据报道,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的频次出现了连年降低的趋势,2020年的13次,2021年的11次,再到2022年的8次,美国在台海地区的行动频次已经出现了明显减少。 此外,美国派遣的舰队规模也出现了明显减少,从过去展示军事实力的大型战舰或航母战斗群,变成了现在更加常见的小型军舰或巡逻舰,都表现出美国海军对进入台海地区的风险等级有了新的认识。 在现代战争中,有一个著名理论“锁定即死亡”,意思是只要对方的火控雷达能够锁定你的具体位置,那么无论是舰艇还是战机,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死亡。 不同于于卫星侦查,搭载在军舰、战机和空中平台上的雷达系统,才是中美俄等现代化国家确认对方军事部署的重要手段,即便是遭遇拦截,美军战机也同样可以获得不少有用信息。 因此,解放军如果在台海地区设立禁飞区,阻止一切外部势力看清台海局势,基本上等同于向美国宣布,大陆方面准备武统台湾,肯尼斯的言论反而证明了美国的“无能狂怒”。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 近年来,中国海军装备了多艘先进的052D型和055型驱逐舰,远海作战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甚至出现了单艘055对阵数十艘美舰的“名场面”。 双方在火力上虽然存在较大差距,但能够突破雷达预警进入到美舰活动区域的055型驱逐舰,完全有能力在自己沉没前,将相关坐标报给其他舰艇,而结合中国刚刚迭代的反舰导弹系统,美国海军在台海地区的活动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