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孟加拉国与中国就采购12架歼-10CE战斗机达成深入洽谈,合同总金额高达10亿美元。这笔军购极有可能在9月3日中国大阅兵前正式敲定,中国军工出口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式战机”的威力与影响力。 就在短短两年前,孟加拉国还在一度考虑采购俄罗斯的苏-30或欧洲的“台风”战机,但高昂的维护成本和复杂的政治附加条件让这个发展中国家望而却步。面对老旧的歼-7与米格-29逐步退役的现实压力,孟加拉国急需一款可以全面替代的多用途主力战机,而歼-10CE正是那个“天选之子”。 这款中国自主研发的四代半战机,今年5月在印巴冲突中一战成名。当时,巴基斯坦空军出动歼-10CE迎战印度阵风战机,结果是5至7架印军战机被击落,歼-10CE技惊四座,彻底打破了“中式战机无实战经验”的质疑。 这一战,不仅让巴基斯坦信心倍增,也让孟加拉国坚定了采购决心。今年3月,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访华期间,正式向中方提出采购12架歼-10CE的意向。 后续双方迅速展开实质性谈判,涉及整套战斗体系的对接,包括60枚霹雳-15E远程空空导弹、人员培训、后勤保障等事项。中方也迅速亮起“绿灯”,为这笔交易提供全方位支持。 美方对此自然不满。在得知孟加拉国意图采购中国战机后,美国方面迅速表示“严重关切”。特朗普政府通过外交渠道施压,警告孟方此举可能会引发“贸易后果”。 要知道,孟加拉国的纺织服装业对美出口依赖极高,若美国加征关税,孟经济将首当其冲。尽管如此,孟方仍未松口。国内军事专家指出,歼-10CE的性价比远超西方战机,性能更是不容小觑。 在孟加拉国2025年仅37.9亿美元的军费预算面前,单价约8000万美元的歼-10CE,无疑是最划算的选择,不仅性能接近阵风,价格却只是其三分之一。 这笔军购不仅仅是战机的交易,更是一场深远的战略博弈。孟加拉国与印度关系近年持续恶化,尤其是2023年哈西娜政府倒台后,两国几乎陷入冷战状态。印度拒绝引渡哈西娜的傲慢态度,彻底激怒了孟加拉国内保守派力量,中孟军事合作因此迅速升温。 孟加拉国空军目前仅有30多架歼-7和6架米格-29可用,其中大部分歼-7早已服役超过30年,米格-29更是妥善率低下,几乎难堪大用。面对印度日益增强的空中力量,孟加拉国急需一款能“抗衡阵风”的新型战机。 更重要的是,这次采购远不止天空上的较量。在歼-10CE消息传出前夕,国内网络首次曝光了中国向孟加拉国出口的VT-4主战坦克的新批次高清照片。这批坦克配备了GL-5主动防御系统与高等级ERA装甲,具备对抗多级反坦克弹头的能力,在防护火控机动三方面全面压制印度T-90S。 孟加拉国地形复杂,河网密布,轻重装甲混编作战成为常态。若VT-4与VT-5轻型坦克组合列装,可实现分层突击与多地形适应,打造灵活而强悍的装甲力量。这意味着,孟加拉国不仅在空中要与印度抗衡,更将在陆地上重塑力量格局。 孟加拉国是中式装备的“老朋友”。从上世纪引进歼-6、歼-7,到如今大批装备中国产教练机、护卫舰、潜艇、坦克,可以说中方装备已深度融入其三军体系。这次引入歼-10CE,不仅是对中式战机的认可,更是一次“体系接轨”的深度合作。 更令人瞩目的是中方的灵活支付政策。有消息称,部分装备将以农产品抵账,大幅缓解孟加拉国外汇压力,并绑定未来中孟经济合作的长期纽带。这一“军贸+农贸”的组合拳,令西方军火商望尘莫及。 军事合作之外,这笔交易还意味着南亚力量平衡正在悄然生变。印度在南亚一向自居“地区霸主”,对孟加拉国一向颐指气使。如今,孟加拉国引进歼-10CE,等于在印度东部边境架起了一把“空中利剑”,印度军方不得不同时应对来自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线的中国战机威胁。 印度曾豪掷百亿美元采购36架阵风战机,意图在南亚空中取得压倒性优势。但如今,若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战机数量合计超过48架歼-10CE,其性能甚至优于阵风,印度的“空中神话”正被悄然打破。 歼-10CE并非“便宜货”,其技术配置在全球同类中几乎无敌,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霹雳-15远程导弹、先进航电与通信系统,同时具备出色的对地攻击能力。这是一款真正的“全能战机”,可在复杂空域中执行多样任务,是中小国家理想的制空与打击平台。 过去中国军贸常被指“低端替代”,如今这一标签已被彻底撕下。从歼-35出口版、052D驱逐舰,到无人机、机器人、雷达系统,中国军工在全球高端市场已全面铺开,并逐步抢占原本由美欧垄断的份额。 中国武器出口不捆绑政治条件,这让很多发展中国家如释重负。西方国家的“军援”往往附加苛刻条件,甚至干预内政,而中方则以“平等互利、尊重主权”为原则,真正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 如今的孟加拉国,正以极大的勇气在中印之间寻求新的战略平衡。面对美国的冷眼与印度的愤怒,孟加拉国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坚定地向中国靠拢。这不仅是一次装备更新,更是一次国家战略的重大转向。…
早在2022年3月,时任美太平洋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突然就中国歼20和美国F35在东海上空的巅峰对决进行了爆料。 特别之处在于,他强调了空警500预警机在此过程中的“协同表现”。 而随着越来越多空警500预警机的入役,它几乎替代歼20成为了美军更加头疼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空警500预警机】 现代空战体系的重大变化 原因之一在于现代空战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体系核心正在变成预警机。 在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空战体系随着1958年空空导弹横空出世并首次运用于实战初步形成,各军事强国纷纷开始组建“以战斗机为核心,空空导弹为主要打击手段,地面雷达为辅助”的空战体系。 但人类科技的发展,导致地面雷达这个强力“辅助”渐渐没用了。 【地面雷达无法避免地球曲率的影响】 回顾过去的空战案例,不难发现地面雷达基本无法避免地球曲率的影响,这就导致它对低空目标的探测非常有限。 不仅如此,地面雷达自身还缺乏机动性,它无法跟随空战节奏实时动态调整目标位置,这也限制了战斗机在战场上的发挥。 除此以外,电磁干扰技术的飞快进步和现代隐身战机的出现,更是让地面雷达变得像个“瞎子”一般。
美国的六代战机作为维护美国空中发展战力优势的项目,早在2007年就启动了,距今已经马上快20年时间了,但是美国对这个机型的研发,遇到了很多困难,导致美国甚至中途搁置,一度想要放弃。 只不过反观中国竟然能在六代机项目赶超,美国又不甘心,于是特朗普政府就启动了F47六代机计划,打算把这个六代机研发成功。近期有海军版本的六代机曝光照片,外观看上去竟然神似我国的歼-20 ,这是怎么回事,为何西方军事专家都表示,这样的美国六代战机,恐怕难以抗衡中国的新型同类机型? 美国的六代机,策划了两个型号,一个是陆基空中版本,一个是海军舰载版本的,美国海军在2008年就公开表示过,美国海军的六代舰载机,型号为F|A -XX,可以切换有人驾驶模式,还有一个是无人自动程序控制的模式。 预计到2030年美国海军将会正式使用这款六代舰载机,这也是美国军方大张旗鼓宣传的,作为美国未来战斗机研发的项目。 那么现在曝光的到底是哪款六代战机?正是美国海军用来作为舰载机的未来新型六代机,F|A -XX的概念图而已,并非是真正的测试机或者原型机,距离这个目标还有遥远的距离。概念机是设计图和畅享图,是否有细节图,还不得而知。 仅从这个曝光图可以得知的信息,F|A -XX比较像歼-20的设计理念,更为追求对隐身有助力的线条,机身和机翼更为融合,圆弧过度的位置设计得非常流畅,相比之下机头的部分就显得宽一些,应该会安装大型的雷达装备,能够更适合快速的探测和侦查。 从图片能看出设计的单座舱位置,不预留指挥僚机作战的辅助座席位置,这也让很多西方军事专家,以及西方媒体感到不解,如果这样设计,显然一个飞行员又要看雷达,又要看火控系统,一旦遭遇中国的六代战机,估计恐怕难以应对和抗衡,直接就处于弱势的可能性很大。这也是为何其他参数都不用看,就觉得要比中国下一代战机逊色的重要原因。 虽然图片能凸显它携带大量弹药和武器的能力,而且内部的内置舱容积会很可观,但是未来在需要面对更先进的战机,尤其是作为系统作战优势更为明显的中国下一代战机时,美军的这样单座战机,恐怕会在训练有素反应机敏,配合默契的中国飞行员面前吃瘪。 美国的舰载六代机,设计的起落架更为重型,能在航母巨舰上进行搭载起降,但是因为各方的参数和外观的设计,让西方媒体提前曝光对比中国的六代战机设计特征,觉得美国在舰载六代机领域很可能要落后。 就在今年,美国海军宣称,F|A -XX的研发进程不太乐观,未来的交付时间恐怕不能确定,美国政府还没有最后确定,是否愿意加大投入,把这个项目推至成功。 根据美国军费开支的计划安排,这个项目得到的经费只有7400万美元,要知道作为美国来说,这个数字是一个维持项目基本存在的状态,想要大幅推动这个项目,肯定是杯水车薪的。 对比研发五代战机F35的时候,投入的经费金额,就能简单明了了。当年美军研发F35时,投入的科研成本高达763亿美元,这还不算打造测试机的费用,而F35的复杂程度要比当年的F22简配和简单很多,如果按照当年的货币测算,当年只有不到300亿美元研发经费的F22,恐怕现在需要千亿美元才能研发成功。 对比之下,六代战机需要攻克的难题,测试和选择的各种新型材料,仪器设备等,综合成本肯定还要更多才对。因此只有几千万美元的经费,是无法推动项目正常进展,只能说这个项目在吊着,至于能否让研究更进一步,就要看美国政府的决心和投入的力度了。 在2026年美军的研发经费计划书中,F47作为六代机的研发经费,投入为34亿美元,在这个财年这个项目得到这个金额的经费支持,说明F47应该在正常进展中,这个项目也得到美国军方和美国政府的重视,或许会比美国海军的六代机版本,更快速的研发打造成功? 但是在美国海军版本的概念图曝光之后,又有新的悬念出现了,美国五角大楼对未来战机的研发,主要追求用途和作战的优势表现,到底如何体现,这是一个未知,再有如何打造新型的下一代战机,如何追赶中国在六代战机研发领域的进度,都是摆在明面上的挑战。
在当今全球军事格局中,中美两国的军事力量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中国的歼-20和歼-35两款先进战机横空出世,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美国军方内部人士透露,真正让他们感到担忧的,并非仅仅是这两款已经声名远扬的战机。 中国高超音速导弹的雷霆之威 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然成为令世界瞩目的焦点,尤其是让美国军方如芒在背。 高超音速导弹,按照国际较为广泛接受的标准,是指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的导弹,而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的探索与突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不懈努力。 东风-17,无疑是中国高超音速导弹家族中的明星产品,它于2019年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瞬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东风-17的研发起始于21世纪初期,当时,全球范围内的高超音速武器军备竞赛悄然拉开帷幕,研发的初衷便是为了突破现有的防御系统,让敌方的反导体系难以招架。 东风-17的最大亮点之一,便是采用了先进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发射后它首先由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推动,迅速冲破大气层边缘。 随后,释放出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进入大气层滑翔飞行状态,在大气层边缘以超过10马赫的速度进行“钱学森-桑格尔弹道”飞行,轨迹飘忽不定。 其独特的乘波体设计,使得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能够巧妙地利用激波产生的升力,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飞行效率,还赋予了它极强的机动性,可灵活调整飞行路径,让敌方的防空预警雷达难以捕捉和锁定。 这种飞行方式与传统弹道导弹有着本质区别,传统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相对固定,易于预测,而东风-17的复杂轨迹让反导系统防不胜防。 东风-17的射程大约在1800至2500公里之间,这一射程范围恰到好处,能够对敌方在周边地区的战略目标形成有效威慑。 它可以精准打击敌方的固定军事设施,将其关键节点一举摧毁,瘫痪敌方作战体系,也具备对移动中的舰艇等目标发动攻击的能力。 想象一下,在辽阔的海面上,一艘敌方舰艇自以为远离了危险区域,却未曾料到东风-17能够凭借其出色的制导系统,千里奔袭,直捣黄龙。 较高的打击精度也是一大优势,据相关报道,东风-17的打击精度可达几米级别,如此精准的打击能力,足以对高价值目标造成致命一击。 鹰击系列再破高度 鹰击-21同样是一款极具威慑力的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它采用两级设计,全程以6倍音速飞行,而在末端攻击阶段,速度更是能够飙升至10马赫,相当于每秒3400米的恐怖速度。 前部则是高超音速滑翔体,二者之间通过流线型的级间段相连,这种设计使得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大幅降低,飞行更加顺畅。 在这个速度下,它所蕴含的动能巨大,就算直接砸向敌舰,不发生爆炸,也足以对敌方舰艇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而且,如此高的速度,现阶段全球任何反导武器系统都难以对其进行拦截,鹰击-21的出现对于中国海军而言,意义非凡。…
山雨欲来风满楼,近期南海局势因小马科斯政府一系列激进的挑衅行为而急速升温。菲律宾军方不仅在南海确定了“动武条件”,而且还在台湾问题上不断升级对抗态势。而中国国防部也迅速撂下重话,明确表态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日前,菲军总参谋长布劳纳扬言,若菲军有一人因中方行动死亡,将被视为“跨越红线”,菲军将按交战规则实施“反击”,这一言论无疑是确定了菲方对华动武的条件。长期以来,菲律宾企图在南海争议岛礁问题上谋取不正当利益,但其非法“坐滩”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补给日益困难。自今年6月开始,中国海警配合海军舰艇进一步加强了对仁爱礁海域的管控,菲方则打着运输生活补给物资的旗号,往“马德雷山”号上运输加固材料。因此,菲军士兵补给受阻,只在5月份获得过一次补给,此后便再无物资送达。在这种情况下,菲律宾军方试图通过设定动武条件来为在仁爱礁的菲军士兵壮胆,同时也妄图借此对中国形成威慑。 实际上,早在菲军参谋长发表此番言论之前,菲律宾海军发言人罗伊・文森特・特立尼达德就曾对中国划出两条红线:其一,禁止中方拆除、拖走或摧毁“马德雷山”号;其二,任何菲方人员死亡都会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从这些强硬的言辞中可以看出,菲律宾试图借助外部势力以及所谓的“规则”来为其在南海的非法侵权行为撑腰,强行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军事化和复杂化。 更令人感到愤怒的是,小马科斯政府竟然为台“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打开国门,为其兜售“台独”主张提供舞台。综合各方消息,林佳龙先是在苏比克湾出席活动,随后又前往马加智市参加经济论坛。紧接着,林佳龙与美国政客组团与菲律宾官员举行会谈。有专家猜测,这次会谈很可能会触及美台菲三方军事联动,情报分享等议题。诸多迹象显示,菲方不仅没有反思其在南海的挑衅行为,而且还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更加激进的挑衅行动,踩踏“一中原则”底线。 面对菲律宾的一系列挑衅行径,我外交部除了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外,还发出警告称,菲方持续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再次暴露菲律宾政府言而无信的恶劣品质。菲方踩踏中方红线的行为必将付出代价,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必须由菲方承担。中国国防部也毫不含糊地撂下重话。在早前的国防部记者会上,发言人张晓刚指出,“菲方一再拉拢域外势力兴风作浪,妄图玩弄狐假虎威的把戏。事实反复证明,它就是南海和平的破坏者、麻烦制造者。”中方将坚决回击一切侵权挑衅行为,坚定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我外交部和国防部接连发声,不仅是对菲律宾的有力警告,更是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坚定决心。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菲律宾海军实力远不及中国。菲律宾海军主力舰艇多为老旧装备,甚至部分舰艇是美国海军在二战后退役的,服役时间超60年,作战能力极其有限。而中国海军在南海地区拥有现代化的舰艇编队,包括先进的驱逐舰、护卫舰等,具备强大的作战与巡逻能力。同时,中国海警也在南海海域常态化执法,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菲律宾若执意挑起冲突,无疑是以卵击石。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和平谈判与协商解决争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对菲律宾的挑衅行为坐视不管。8月29日,南部战区的海军舰艇与海警船驶向相关海域,组成严密的海上防线,对周边海域进行全方位监控。空军部队也出动多架次战机,在相关空域展开巡逻,其巡航范围不仅覆盖黄岩岛,还延伸至南海部分海域,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保持高度戒备。 有媒体分析称,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频繁对华发出挑衅,甚至在台海问题上对华发难,目的是配合美国的遏华战略,并借机刺激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转移小马科斯政府的政治压力。这次解放军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只是惩罚菲律宾的起手势,接下来中方很有可能会采取强力的“杀鸡儆猴”行动。因此,菲律宾宾应认清形势,立即停止挑衅行为,回到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南海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并在涉台问题上给中方一个满意的交代。否则,菲律宾必将为其错误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又一款美军的“王牌武器”,现身中国街头,这些“武器”的细节,让关注此事的美媒,感到了深切的“担忧”。 近日,美国媒体《战区》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境内出现了数量美军的“海马斯”火箭炮,虽然乍一看这些轮式发射车都有迷彩涂装,还挺像回事,但从细节上不难发现,这些发射车大概率只是外形和“海马斯”相似的等比例模型。尽管如此,这个发现还是引起了美媒的“担忧”,表示这很可能意味着,中方对于这种美军的“王牌武器”,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对策。 【美制M142“海马斯”火箭炮】 美军武器模型,也有很高的价值 美方为何对区区“模型”这么紧张?答案不难推测,这些高仿真模型的用途,很可能用来当“标靶”的,此前美媒也发现过“爱国者”防空导弹、“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甚至还有核动力航母的模型,按理说应该“见怪不怪”了。 众所周知,随着武器技术不断升级,现代战争中要面对的不只是固定靶,还有会跑、会藏、还会变着方法躲藏的“移动靶”。 就拿“海马斯”来说,它本身是轮式高机动火箭炮,跑起来机动性很强,打完就能撤,战场生存能力较为可观,要是在真实战场上,得先盯着它跑,等它停下发射,再快速锁定位置,最后精准打击——这一套流程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差错。 因此,如何在日常训练中,练出这种“快准狠”的本事?光靠纸上谈兵不行,得有接近真实的“假想敌”。 【这些模型具备一定的机动能力】 这些年解放军的训练越来越贴近实战,靶标也从过去的“铁皮罐头”升级成了“高仿真目标”。 还是以“海马斯”模型为例,别看是假的,但同样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比如其雷达反射面积、红外特征,都尽量贴近真实,战机飞行员用它练对地攻击,导弹部队拿它练目标识别,连AI系统都能拿它当“教材”(AI靠数据喂出来,模型越逼真,AI学得越快),以后真遇到“海马斯”,识别锁定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说白了,这种训练模式,就是把战场“搬”到训练场,以前部队练打击,可能就找个空旷地放个目标,打中了就算完成任务。 可现在得考虑目标机动路线、电磁干扰、地形遮挡,甚至得模拟敌方电子战设备干扰我方侦察系统——这些复杂情况,光靠嘴说没用,得用模型一遍一遍“演”,练熟了,真到战场上才能一鸣惊人。 【“爱国者”防空导弹模型】 美媒为何“破防”?是“被看透”的恐慌 事实上,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美媒就会拿着“新发现”进行炒作,表面上是说解放军对“海马斯”有对策,其实背后是西方战略界对中国军事发展轨迹的“不安”。 美国这些年把“海马斯”吹得神乎其神,说什么“能改变战场规则”,结果到了乌克兰,虽然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暴露了不少短板——比如怕被远程火力覆盖,怕被无人机盯上,机动性再强也架不住被“定点清除”。 在这个背景下,再来看美国为何这么在意解放军有没有“打海马斯”的本事?说白了,是怕自己的“优势装备”变成“纸老虎”。 这些年美国靠技术代差吃饭,造出来的武器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自然觉得“天下无敌”。 可现在中国不仅能“看明白”这些武器,还能做出逼真的模型来训练反制,这就相当于把美国的“底牌”摊开研究了。…
«——【引言】——» 航母号称“海上霸主”,几十年来,美俄都没有造出一款常规武器,能在动辄5000公里外把它“点名”打掉。 听上去是不是不可思议。 可偏偏中国做到了,把第二岛链这样原本被视作安全后方的地方,变成了唾手可及的打击圈。 究竟是什么,让别国不敢碰的技术难关,竟被中国一步步跨过去? 这背后,又意味着怎样的海上力量格局变化? 海上“移动国土”的神话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航母就是海上的移动国土,不仅能打,还吓人。 任何地方有风吹草动,这些钢铁巨兽就能呼啸着开到离事发地不远的地方,甲板上装满战机,雷达天线忙个不停。 航母的威慑力,很大程度来自它和生俱来的机动性:打了就走,想来就来,想撤就撤。 这套打法背后的大前提,是它需要有安全的后方补给点。 第一岛链,他们拿来当前沿试探,第二岛链才是赖以为生的真正腹地,远离对手火力范畴,既能补给又能修整,出了情况可以藏进去。 这套逻辑用了几十年,一直没出过大的纰漏。 可这个春天开始,这种安全感出现了裂缝。 一枚穿过数千公里的“矛” 东风-27的横空出世,是一个节点。 它不是某个系列的简单升级,而是一种思路的质变。 这款导弹被称作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就是既有洲际导弹的远距离打击本事,又有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灵活手脚,还专门用来打动的目标:航空母舰。 按公开数据,它的射程在5000到8000公里之间,这个数字意味着,第二岛链上几乎所有美军基地都摘下了“安全区”的牌子。 速度在末端飞行可以飙到20倍音速,比民航客机快了近25倍。…
前言 俄罗斯的NK-32发动机,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使得图-160战略轰炸机能够以2.05马赫的速度飞行,作战航程达到12300公里,成为全球最强的战略轰炸机之一。 尽管中俄两国在军事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俄罗斯却始终坚持不出售NK-32发动机技术,哪怕是对中国这个最亲密的盟友。 为何俄罗斯如此坚决拒绝出售NK-32技术? NK-32的诞生 1970年代,随着冷战的加剧,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愈加激烈。 美国不仅在核武器领域领先,且其在战略轰炸机的研发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为应对这一局面,苏联决定研发一款超强推力的战略轰炸机,并为其配备世界顶尖的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就是后来的NK-32,它不仅支持了图-160的强劲动力,且成为了全球最强战略轰炸机之一的核心。 美国的B-1B轰炸机采用了F101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推力为14吨,总推力为56吨。 苏联要求的战略轰炸机必须拥有更强的推力,才能确保其在与B-1B等西方装备的对抗中占据优势。 于是,库兹涅佐夫设计局开始了艰苦的攻关工作,他们的目标是设计出一款能够支持图-160在超音速下飞行、作战航程能够覆盖全球的发动机。 经过长时间的研发,NK-32终于问世。 该发动机采用了三转子低旁通比涡轮风扇设计,配备加力燃烧室,单台发动机最大推力可达到25吨。 四台发动机的总推力可达100吨,这使得图-160战略轰炸机能够以超过2马赫的速度飞行,作战航程高达12300公里,这一切使得NK-32成为全球最强的战略轰炸机发动机之一。 NK-32的另一大技术亮点便是其单晶叶片技术。 这种叶片采用了特殊的合金材料,能够在超过200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推力和效率。 要制造出这种单晶叶片,要求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环境控制必须达到极致,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材料废弃。 为此,苏联工程师们在实验过程中失败了无数次,但他们依然坚持不懈,最终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
中国军工近期又迎来了一笔大订单。据孟加拉国媒体《曙光报》报道,孟加拉国政府有意采购12架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斗机,用于更新老旧机群,提升空军整体战力。 【孟加拉国有意购买歼10C战机】 该报道提到,早在去年3月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访华时,就曾正式提出了购买意向,并得到了积极回应,该消息得到了两名随行官员的确认。 中方的歼10C战机在今年可以说是大放异彩。今年5月7日,印巴爆发激烈冲突。印军出动了法国造的“阵风”战机,而巴基斯坦方面则派出了中国援助的歼10C。结果一场实战下来,歼10C凭借先进的雷达和导弹系统,击落多架“阵风”战机,震惊了整个地区。 过去,很多人对中国战机还抱有“纸面数据强,但缺少实战检验”的疑虑,而这场战斗让全世界亲眼见证了中国战机的实战能力,而且我们不仅能打还能赢。 对于孟加拉国这样的中小国家来说,购买战机最看重的就是“是否能打赢”。歼10C在战场上的惊艳表现,正好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目前孟加拉空军的主力机型是中国制造的歼7系列战机以及俄罗斯的米格29,但后者超过一半早已“趴窝”,维护成本高、可用性差。至于中国出口的歼7BGI,虽然在2010年算是性价比极高的轻型战机,但毕竟已经是十多年前的技术。随着歼7MB等老机逐渐退役,孟加拉国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胜任空防和精确打击的新型战机。 【孟加拉临时政府首席顾问曾在去年访华】 而歼10C在印巴战场的亮眼表现,让它成为了孟加拉的“第一选择”。从性能上看,歼10C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单发多用途战斗机,采用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够搭载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同时,它还能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挂载激光制导炸弹、精确制导武器,对付地面目标不在话下。可以说,歼10C是典型的“全能型”战斗机。 从性价比上看,它也完全符合孟加拉国的需求。要知道,孟加拉国2025年的军费总额只有37.9亿美元,和印度、巴基斯坦动辄上百亿的军费无法相比。在这种情况下,性价比就是硬道理,必须要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综合各方消息看,目前歼10C的综合出口价格(含武器配套、培训和后勤保障)大约为1亿美元一架,这个价格仅相当于法国“阵风”或欧洲“台风”战机的裸机价格。花三分之一的钱,就能得到七成以上的性能,这笔账简直是再划算不过的了。 【中国战机已成为孟加拉空军的重要部分】 事实上,孟加拉国并不是第一次买中国战机。早在上世纪,孟加拉国空军就已经装备中国制造的歼6、歼7战斗机。在这些年的使用磨合下,中国战机已经逐渐成为了孟加拉国空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孟加拉国开始新一轮军购时,中国装备成为了其不二之选。 当然了,军购这件事不能仅仅从军事层面看,其背后往往牵扯着一个地区的政治格局变化。 我们都知道孟加拉国地缘位置特殊,北边和西边接壤印度,东南方向则靠近缅甸,几乎长期被印度掌控压制,但近两年尤其是哈西娜政权倒台后,孟加拉国对印度的不满彻底爆发,开始拉远两国距离。 在此背景下,孟加拉国的这笔军售对印度来说就相当于是一种“隐性震慑”。一旦孟加拉国装备上歼10C,就等于在自己头顶架起了一把“利剑”,使其在面对印度时更加底气十足。 目前这笔军工订单正在进一步接触之中,未来,当孟加拉国的歼10C真正列装那一天,不仅意味着中国军工又一次“走出去”的成功,也意味着南亚的力量对比,将出现微妙而深远的变化。
当地时间2025年8月27日,俄罗斯方面指责爱沙尼亚和北约国家,纵容或者无视,乌克兰武装部队,乌克兰安全局在北约领空内,发射无人机,袭击俄罗斯纵深目标,特别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市。爱沙尼亚方面在8月26日报道称,乌克兰军队的一架自杀式无人机在爱沙尼亚境内坠毁,可能是袭击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自杀式无人机,被俄军电子战设备干扰后迷向了。 爱沙尼亚的媒体报道截图 俄罗斯方面对此事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袭击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自杀式无人机,事实上是从爱沙尼亚境内发射的。对此,爱沙尼亚政府居然倒打一耙,指责起俄罗斯军方了,爱沙尼亚认为,是俄罗斯武装部队通过干扰手段,使无人机飞入爱沙尼亚境内!这架乌克兰自杀式无人机坠毁在爱沙尼亚塔尔图县。 爱沙尼亚与乌克兰根本不接壤 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无人机,居然坠毁在爱沙尼亚境内 爱沙尼亚塔尔图县与乌克兰完全不接壤,但目标应该是瞄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很明显,乌克兰在利用北约领空,或者北约国家,秘密发射,或者在北约国家纵容下,直接大摇大摆的发射自杀式无人机,袭击俄罗斯的本土。也不排除,乌克兰武装部队发射的自杀式无人机,可能是从波罗的海的乌克兰货船上,秘密发射的。但是肯定用了北约领空,使得原本安全的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市,已经不再安全了。 乌克兰武装部队落在爱沙尼亚,爆炸威力还不小 爱沙尼亚田地里出现大爆炸 显然如果坐实了,乌克兰当局利用北约领空,发射自杀式无人机轰炸俄罗斯纵深或者境内目标,那么俄军是不是也可以发射自杀式无人机,巡航导弹,战术弹道导弹,去轰炸北约境内的乌克兰军事目标?包括消灭乌克兰无人机发射小组?也不排除,乌克兰当局故意这么干,试图将战争扩大化,激化俄罗斯与北约的矛盾,引发俄罗斯与北约全面战争。 1000架乌克兰军队的“芭芭雅嘎”无人轰炸机被俄军击落 当地时间8月26日,俄罗斯武装部队“卢比孔”无人机小组宣布,已经在前线摧毁了超过1000架乌克兰军队的“芭芭雅嘎”无人轰炸机,其中600多架,是7月、8月击落的。随后俄罗斯武装部队“卢比孔”无人机小组公开了部分,击落乌克兰军队的“芭芭雅嘎”无人轰炸机的画面,大部分击落都是采用了FPV自杀式穿越机,在空中就撞落了乌克兰军队的“芭芭雅嘎”无人轰炸机。 乌克兰军队的“芭芭雅嘎”无人轰炸机损失惨重 芭芭雅嘎”无人轰炸机可是乌克兰军队的绝对主力,从俄乌开战的第一年,2022年,就被乌克兰军队大量使用,乌克兰军队前线无人机部队官兵抱怨说,由于乌克兰前线步兵过于依赖“芭芭雅嘎”无人轰炸机提供补给,导致俄军有机会在散兵坑前面,猎杀“芭芭雅嘎”无人机。这种重型无人机飞行10-15次,就会彻底损失。并且随着俄军反无人机能力加强,乌克兰军队的“芭芭雅嘎”无人机很容易遭到俄军炮击,滑翔制导炸弹,无人机的打击。 乌克兰军队的“芭芭雅嘎”无人机很多就是台湾省当局援助的 乌克兰军队的“芭芭雅嘎”无人机,很多背星链当中继,成本也不算低,搁乌军无人机当中层级也不低了,俄军就盯着星链天线打。乌克兰军队的“芭芭雅嘎”无人机被击落1000架,居然手里还有不少,并且“芭芭雅嘎”无人机,大部分都不是乌克兰生产的,而是第三方送来的:早在2022年,台湾省当局已通过波兰转手,将800架台湾省制造的,无人四轴轰炸机移交给乌克兰军队。经过波兰的改进,这种无人机配备旋转弹舱,投放炸弹,迫击炮炮弹。 台湾省当局一直秘密支持乌克兰军队 这种无人四轴轰炸机在乌克兰军队中,就是“芭芭雅嘎”无人机,显然台湾省当局秘密援助乌克兰军队的无人机,数量绝不是800多架,估计将超过2000多架。而台湾省当局将刚刚退役的霍克防空导弹,返销给美国,美国又把这一批霍克防空导弹,送给了乌克兰军队,用于拦截俄军发射的伊朗小摩托,巡航导弹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