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最近忙得焦头烂额,政府停摆创了历史纪录,三地选举共和党输得一塌糊涂,特朗普哪还有心思管别的事。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北京突然做了件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邀请日本自卫队到北京! 据俄罗斯卫星网11月6日报道,日本自卫队一支约有10名校级干部组成的军官团,于11月5日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访问。 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的7月份,日本人还主动提议搞军方交流,结果被北京一句"无法安排"给打发了。现在风向变了,北京主动发出邀请,这里头的门道可大了。 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最近在台海问题上那可是没闲着。 这位女政客上台后,三天两头就台湾问题说三道四,搞得好像台湾是日本后院似的。北京这次请自卫队过来,说白了就是要给高市早苗上一堂现实教育课。 这次访问安排得特别有意思,时间整整8天,从11月5日到13日。日本军官们要参观是货真价实的中国海陆空军事设施。 北京这是摆明了要让日本人好好看看,中国的军事实力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更绝的是,现在外界都在传福建舰可能要交付了,这个时间点把日本军官请过来,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赖清德现在的日子不好过。郑丽文当选了国民党主席,岛内压力山大。 美国那边特朗普自顾不暇,中美高层在韩国见面,台湾问题只字未提。赖清德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日本身上,天天盼着日本能给他撑腰。 可高市早苗真有这个本事吗?韩国的李在明就比她聪明多了,人家压根不给赖清德拉韩国下水的机会。 日本现在的处境其实挺尴尬的,一方面想在台海问题上刷存在感,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中国这个大市场。中日之间的贸易额那么大,高市早苗就算想硬气,也得掂量掂量经济账。 北京这次的操作高明在哪?不搞对抗,不说狠话,就是请你来看看。 看什么?看中国的军舰有多先进,看中国的导弹能打多远,看中国的战机有多厉害。 日本军官回去后,自然会把看到的报告给高市早苗。到时候高市早苗还敢不敢在台海问题上瞎掺和,那就要看她的胆子有多大了。 特朗普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跟中国缓和关系,好让美国经济喘口气。 国内政治斗争已经让他焦头烂额了,哪还有精力管别的事。这个时候北京出手,时机拿捏得刚刚好。 日本自卫队这次来访,表面上看是军事交流,实际上是北京在下一盘大棋。既给日本展示了肌肉,又没有撕破脸,还能继续做生意。 高市早苗如果聪明的话,应该能看懂北京的意思——台海问题不是你能插手的,老老实实做生意才是正道!…
嘴上跟中国“友谊无上限”,但俄罗斯骨子里还是防着中国的,这一点从俄罗斯对华军售的细节,就能看出来。相比起对印度的要什么给什么,面对中国这个大客户的时候,俄罗斯往往是挑着卖,轻易不会出售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苏-30战斗机,上世纪90年代,经济陷入困顿的俄罗斯,想尽一切办法赚取外汇,所有常规武器基本都对外出售,只要愿意加钱,甚至连战略轰炸机跟核潜艇都可以往外租。早在上世纪80年代,苏霍伊设计局就在军事工业委员会的要求下,在苏-27的基础上研发一款新型截击机,通过加装新的导航系统、空中加油管和后座舱,新设计出来的苏-30能够连续飞行10小时,并拥有强悍的机动性,非常适合在广袤的西伯利亚上空执行任务。苏联解体前夕,苏-30完成了所有试飞项目,成为了最后一个由苏联政府部门和军方正式下达命令赋予的新编号的军用飞机。 苏-30原本计划大批量装备于苏联国土防空军,但是苏联解体后,国土防空军被取消,包括苏-30、米格-31在内的截击机生产研制工作被叫停。眼看苏-30项目马上就要暴毙了,但是由于F-15E在海湾战争期间优秀的表现,各国意识到双座重型战斗机在对地作战上的优势,而当时世界上只有两款重型战斗机:F-15系列和苏-27系列,这让俄罗斯意识到了出口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的广阔市场,俄罗斯立即决定在苏-30的基础上增加对地攻击功能,也就是苏-30K,后来俄罗斯又对苏-30K进行了改进,加装了新型机载雷达与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升级成了苏-30M,其出口型则被命名为苏-30MK。 苏霍伊设计局制造出苏-30MK的原型机后,立即在全球各大航展上进行展示,但彼时苏-30MK的研发尚未完成,甚至就连所谓的原型机,都是双座型的苏-27UB冒充的,财力拮据的苏霍伊设计局急需寻找合作伙伴,来完成苏-30MK的研发。 由于当时俄罗斯空军已经拿不出钱采购新战机,更没钱给苏霍伊研发新战机,苏霍伊只能在国际上寻找合作伙伴,中国和印度最终成为苏霍伊的合作伙伴。当时苏霍伊旗下有两家飞机制造厂负责苏-27战机的研发生产,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厂主要负责单座的苏-27生产工作,并负责苏-35战斗机的研发,伊尔库茨克厂则负责双座的苏-27UB与苏-30。 但是严峻的生存压力,迫使共青城厂也开始搞自己的苏-30多用途战斗机,共青城厂选择了与中国进行合作,伊尔库茨克厂则拉到了印度人投资。对于印度人,俄罗斯提出的联合研发与生产,印度投入重金参与苏-30MKI的研发,可以获得苏-30MKI的一部分知识产权,并引进苏-30MKI的生产线。 但是跟中国合作的时候,俄罗斯就多了许多防备,共青城厂全权负责苏-30MKK的研发与生产,中国只能从俄罗斯那里买成品。当然,这也与中印的选择不同有关。印度好高骛远,更看重武器的纸面数据,被伊尔库茨克厂画的大饼给唬住了。按照伊尔库茨克厂的说法,他们的苏-30MKI会装备矢量发动机、相控阵雷达,成为仅次于F-22的全球第二强战斗机。被忽悠住的印度人二话不说直接打钱,1996年就跟俄罗斯签署了合同,帮助伊尔库茨克厂研发苏-30MKI。 其实当年俄罗斯根本没有解决矢量发动机、相控阵雷达的相关技术,完全就是花印度的钱帮自己解决难题。虽然印度在21世纪初就拿到了苏-30MKI,但苏-30MKI的可靠性以及诸多技术问题,一直要到2010年后才解决。 中国则不一样,台海危机以及南海撞机事件,迫使中国开始加强军事力量建设,急需从俄罗斯引进现代化武器装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一款能够快速交付的可靠武器,而不是苏-30MKI这种需要花10多年时间才能形成可靠战斗力的武器,印度有足够的时间等苏-30MKI慢慢完善,可当时的中国没这个时间。 而共青城厂的苏-30MKK,纸面数据没有苏-30MKI那么强,但成熟度却非常高,并且机体设计采用一部分苏-35的设计,机体强度更高。采用成熟雷达与发动机的苏-30MKK,已经能够在兼顾制空作战的情况下,胜任对地/海打击任务。中国与俄罗斯签订合同后,短短几年内,76架苏-30MKK就交付中国空军,并且军方对苏-30MKK的性能非常满意,海军航空兵也追加订购了24架改进型的苏-30MK2战斗机。这100架苏-30MMKK/MK2战斗机,在此后十余年内,一直是解放军综合性能最强的战斗机,直到歼-16、歼-20服役。 虽然苏-30MKK是中国自己的选择,但是俄罗斯一直在刻意避免向中国转让武器生产技术,更倾向于向中国出售成品。无论是伊尔-76运输机、AL-31发动机、S-300防空系统,俄罗斯都未向中国转让生产线,虽然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迫于经济压力,向中国转让了苏-27的生产线,但是俄罗斯只同意转让单座的苏-27SK生产线,当时俄罗斯正在研发更先进的苏-35,双座型的苏-30也在项目筹划当中,单座型的苏-27SK已经属于落后产物。 只不过俄罗斯还是低估了中国的独立仿制能力,硬是自己在单座苏-27SK的基础上,搞出了双座型的歼-11BS战斗机,这款战机也成为了继续研发歼-16的平台,俄罗斯对中国的千防万防,依然漏算了。 而对于印度,俄罗斯就放心多了,哪怕是手把手的教印度斯坦航空组织生产苏-30MKI战斗机,这么多年过去了,印度航空工业依然处于组装阶段,至今都无法独立生产苏-30MKI战斗机,更别说在苏-30MKI的平台基础上研发更先进的机型了。所以为了赚钱,俄罗斯几乎愿意跟印度分享任何先进常规武器技术,比如共同研发“布拉莫斯”反舰导弹、共同在苏-57的基础上研发双座版的FGFA。就在最近,俄罗斯又准备跟印度分享一款空战大杀器。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在2025年的班加罗尔航展上,印度和俄罗斯就引进R-37M超远程空空导弹生产许可证展开了谈判。虽然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令外界诟病,但是R-37M却是少数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武器。俄乌冲突爆发后,R-37M成为了乌克兰空军乃至整个北约的梦魇,这款导弹的最大射程号称达到了400千米,最大速度6马赫。虽然实战中的有效射程没有那么夸张,但也曾创下过击落213公里外乌军战机的世界纪录,虽然这个战果没有得到乌克兰官方的承认。 但是在2025年,乌克兰空军一架苏-27,被俄军苏-30战斗机从130千米外发射R-37M击落,这个战果得到了乌克兰官方的确认,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空空导弹击落敌机的最远确定战果。俄军凭借着R-37M的出色发挥,BVR战果已经超过了美国空军,并且击落距离也远超美国空军,实战中的AIM-120空空导弹,甚至都没有击落80千米外敌机的记录,这也从侧面展现了R-37M强悍的远程攻击能力。 如果印度空军能够获得R-37M空空导弹,将显著增强印度空军的超视距打击能力。印度空军大量装备的苏-30MKI战斗机,其火控系统与挂载能力,更好与R-37M完全适配,只要俄罗斯向印度提供R-37M,很快就能发挥出战斗力。 相比之下,俄罗斯曾向中国出口苏-35战斗机,但是为中国苏-35配备的超视距空空导弹,却只是R-77,最大射程100千米左右。虽然中国也拥有霹雳-15、霹雳-17这些远程空空导弹,但相比R-37M亮眼的实战表现,霹雳-15与霹雳-17尚未经过实战考验,对他国的威慑力可能不如R-37M。 印度空军装备R-37M后,超远射程可能迫使中国战机在更远距离接敌,增加战术规避和电子对抗的压力。现役的歼-10C、歼-16等非隐身战机在超视距空战中可能面临更大风险,需依赖更高效的电子战系统和诱饵弹对抗。印度可能借此强化对中印边境争议地区的空中威慑,试图抵消中国在西部战区的兵力优势。若印度将R-37M整合至苏-30MKI或未来的“阵风”战机,可能短暂缩小与中国空军在超视距空战能力上的差距。 当然,印度即便获得了R-37M,也无法改变与中国空军越拉越大的战力差距。歼-20的隐身能力可大幅降低被R-37M锁定的概率与距离。中国在机载电子对抗系统(如歼-16D)和定向能武器(如激光反导)上的投入也能削弱R-37M带来的威胁。 虽然印度装备R-37M会短期内提升其对高价值空中目标的威胁能力,但受限于印度空军的体系化水平和中国反制手段的成熟,实际影响可控。真正需要提防的,是俄罗斯不断向印度提供先进常规武器技术的真实意图。
当地时间11月5日深夜,美国空军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未携带弹头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这枚导弹一路向西飞越太平洋,飞行约6759公里后,精准命中了位于马绍尔群岛的美军试验场目标。看似一次常规的武器测试,却因发射时机和投射方向,引发外界对其战略意图的诸多猜测——这究竟是在向谁释放警告信号? 此次试射的操作方式颇为特殊,操作人员并非通过地面控制系统启动,而是借助E-6B军机上的机载发射控制系统完成发射。这种方式凸显了美军在核威慑领域的“二次打击”能力,即便地面指挥系统遭遇意外,也能通过空中平台保持对战略武器的控制。美国空军在公告中强调,试射是为了评估“民兵3”系统的可靠性和作战准备水平,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下,这样的行动显然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检验。 作为美国现役唯一的陆基战略核武器,“民兵3”导弹的处境有些特殊。这款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列装的武器,至今已服役超过半个世纪,美军原本计划用新型“哨兵”导弹取代它,让其在2030年代逐步退役。但由于“哨兵”项目进展不顺,美国空军官员不得不透露,“民兵3”可能要超时服役到2050年。此次试射或许也是在向外界证明,即便服役年限远超预期,这款老导弹依然具备可靠的作战能力,美国的陆基核威慑体系并未松动。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在发射前提前向俄罗斯通报了相关信息,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表示俄方会继续履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义务。这一互动说明美俄在核领域仍保持着基本的沟通机制,避免因误判引发局势升级。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次试射没有针对性,从导弹射向西太平洋的轨迹来看,其威慑目标更可能指向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这次试射警告的显然是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也给美国盟友提供自信! 近年来,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平衡成为国际关注焦点,美国不断强化在该区域的军事部署,试图维持其战略主导地位。“民兵3”作为美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试射既是对自身核力量战备状态的展示,也是在向潜在对手释放信号:美国依然拥有随时动用战略威慑的能力。尤其是在新型导弹替代计划受阻的情况下,通过试射老型号导弹稳定盟友信心、震慑竞争对手,成为一种现实选择。 不过,单纯依靠军事威慑来维护战略优势的做法,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民兵3”超期服役背后暴露的是美国军工体系的效率问题,而频繁的战略武器试射反而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对于亚太国家而言,更希望看到的是通过对话协商构建安全框架,而非依靠核武器威慑来维持平衡。此次美国射向太平洋的洲际导弹,究竟能起到多少“警告”作用尚难定论,但它无疑让本就复杂的地区安全形势又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
前言 印度海军最近直接开启“开挂模式”,参谋长说现在每40天就有一艘国产军舰/潜艇“上新”,这速度比我网购拆快递还快! 合着造军舰跟拼乐高似的?难怪人家敢喊“自力更生”,这口号喊得比奶茶店“第二杯半价”还响亮。 印海军造舰 先看看基础数据:现在有145艘舰艇,目标2035年冲到200+,订购的52艘还全在本土造,主打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咱就是说,这“国产”水分多大咱心里有数——就像你说自己做了顿满汉全席,结果肉是超市买的、调料是外卖送的,顶多算“组装型大厨”。 毕竟印度武器自给率看着飙到65%,实际核心零件该进口还得进口,“光辉”战机国产化率都没到60%,这波操作堪称“统计游戏大师”。 更绝的是航母梦!目标2040年搞3-4艘航母,还要上核动力的“维沙尔”号,这是要在印度洋当“扛把子”啊。 现在手里两艘常规动力航母,就敢畅想核动力,这勇气堪比我月薪3000敢规划买别墅。 关键这“维沙尔”号还在“研制中”,早在2011年就喊要造,2018年说3年内开工,结果现在还在跟英美法俄求技术支援,一会想买英国设计图,一会想蹭美国电磁弹射器,合着“国产核动力航母”是“全球技术拼盘”? 舰载机更是重量级!计划2040年搞171架战机,26架“阵风-M”加145架TEDBF,还说TEDBF要对标中国歼-35,主打隐身+AI作战,听着就像游戏里的“终极皮肤”。 但问题来了,TEDBF要2038年才开始交付,2040年就能凑齐145架?这产能比印钞机还猛?再说了,人家巴基斯坦空军有450架作战飞机,你这171架舰载机就想“形成优势”,怕不是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最搞笑的是“自力更生”的三大支柱:工业生态、创新链条、安全网络,翻译过来就是:不光要自己造壳子,还得搞定芯片、数据链这些“核心配件”。 但现实是啥?印度国防工业深陷“引进-仿制-再依赖”的循环,就像玩游戏一直靠“外挂”,真要自己练技能就拉胯。 之前搞个无人机,没做需求调研就开工,结果有效荷载2.5公斤、续航1小时,刚造出来就过时,比我妈买的“智商税家电”还离谱。 更别提国防领域从“印度制造”转向“信赖印度”,这口号换得比网红换人设还快。 过去十年国防产值涨了三倍,突破15万亿卢比,看着挺唬人,但架不住“数据繁荣”和“技术依赖”两张皮。 不过人家也有“长远规划”,要跟“全球南方”国家搞合作,搞联合巡逻、人道主义任务,主打一个“朋友圈扩张”。 结语 这操作像极了有人天天组局请客,实则想让大家默认他是“大哥”,至于2047年建成“完全自力更生”的海军,2040年凑齐航母和战机,咱只能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2077年实现了呢?
印度国内又白高兴一场,亚美尼亚防长公开辟谣,贵贱都不买印度战机。 (亚美尼亚国防部长) 据外媒11月5日报道,日前,亚美尼亚国防部长帕皮基扬“辟谣”了所谓该国将引进印度苏-30MKI战斗机的消息。他表示,亚美尼亚并未和印度方面有任何接触或会谈,也没有达成引进印度战机的任何协议。 据报道,近期印度媒体热炒亚美尼亚将斥资25亿到30亿美元的巨资,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购买8到12架苏-30MKI多用途战机的消息。印度除了提供战机外,还将提供包括飞行员培训、后勤维护、集成印度研发的新型雷达和导弹系统。印媒表示,这将是印度有史以来最大一笔军售交易,也将实现印度战机的出口突破,对亚美尼亚来说,一旦获得苏-30MKI,将大幅改善和邻国阿塞拜疆的空中力量对比。 (苏-30MKI) 然而印度国内还没高兴两天,亚美尼亚就公开辟谣了。实际上,亚美尼亚拒绝购买苏-30MKI是有充足理由的。首先,苏-30MKI并非印度国产战机,而是一款俄罗斯战机,印度只是获得了生产许可证,在本土组装生产而已,而且大部分零部件如发动机、雷达、航电系统都由俄罗斯提供,印度若想出口这款战机,先要看俄罗斯是否同意,鉴于近年来亚美尼亚和俄罗斯的关系出现波折,莫斯科很难同意印度出口这款战机。 (苏-30MKI) 更何况,印度方面提出的所谓“超级苏霍伊”计划还处于PPT阶段,按照计划印度将在2027年之前对苏-30MKI进行本土化升级改造,换装印度自研的“乌塔姆”有源相控阵雷达、“阿斯特拉”空对空导弹、“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等等,但考虑到印度国防项目的一贯拖拉,2030年能完成升级就已经烧高香了。 因此,就算印度方面给出再多的优惠条件,亚美尼亚也拒绝采购这款战机。最新消息显示,亚美尼亚已经下决心从法国采购“阵风”战机。近年来,法国逐渐替代俄罗斯,成为亚美尼亚的主要军事支撑,两国签署了多个军事合作协议,法国也向亚美尼亚提供了多款武器。 (“阵风”战斗机) 外媒称,一旦亚美尼亚获得“阵风”的话,将能有效应对阿塞拜疆新引进的“枭龙”Block3战斗机,在潜在的地区冲突中有望占得上风。 但是亚美尼亚采购“阵风”也有无法忽视的障碍,“阵风”的价格十分昂贵,算上培训、武器和后勤等服务的话,单价轻松突破2亿欧元,比采购苏-30MKI成本更高,因此除非法国提供低息贷款,亚美尼亚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这款先进战机,当然,法国也可以提供二手“阵风”,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莫迪) 无论如何,在亚美尼亚辟谣采购印度战机的消息传出后,印度国内媒体充斥着沮丧情绪,纷纷认为亚美尼亚的决定“并不明智”。要知道,莫迪自从上台以来,一直在推进所谓的“印度制造”国产计划,希望将印度打造为全球主要军售大国,出口更多武器赚取外汇。 但现在来看,莫迪显然是高估了印度的国防实力,除了菲律宾这种不入流国家采购了“布拉莫斯”外,印度主要武器均未实现出口突破,这次寄予厚望的苏-30MKI出口受挫,也给印度方面敲响了警钟,想要对标中国军售,先要证明自己武器的实力,而不是靠吹嘘就能卖出去的。
美国特朗普当局虽然一直在装模作样地在世界各地调停冲突,但是实际上美国也依然在谋划着发动新的战争。在美国大军压境委内瑞拉之际,其似乎又有了挑起另一场冲突的意思,而这一次,美国特朗普当局矛头所指向的,就是号称“非洲第一强国的尼日利亚”。 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乘“空军一号”专机从佛罗里达州返回华盛顿途中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美军可能向尼日利亚派兵或发动空袭,当被随行记者问及“是否考虑向尼日利亚派遣地面部队或发动空袭”时,特朗普回答说,“有可能。”对于特朗普的言论,尼日利亚方面已经明确表示了反对。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完全排除美国会向尼日利亚用兵的可能性。那么既然如此,美国有能力在尼日利亚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并一举击败这个国家吗? 从绝对实力上看,美国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强国,拥有140多万大军,11艘航母,数千辆坦克,数千架军机,整体军事实力远超过尼日利亚。不仅如此,美国在欧洲也有不少盟友,在大西洋也有据点,而且还有那么多的远征力量,包括大规模两栖攻击舰群、海军陆战队远征军团等等……美军能在加勒比海威胁委内瑞拉,自然也能够在非洲海岸线威胁尼日利亚。以美国的实力来看,其在尼日利亚发动一次大规模地面突袭,其实并不困难。 不过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美国要是真的出兵尼日利亚,恐怕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很乐观,甚至有可能会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首先来说,尼日利亚并不是一个小国,其体量非常庞大,并不是美国能够一口“吃得下”的。 尼日利亚总面积高达90万平方公里,是乌克兰的1.5倍,不仅如此,尼日利亚的地形也相当复杂,仅在南部有一些沿海平原,北部都是山地丘陵地带,美军的大规模机械化部队根本展不开。除了面积广大之外,尼日利亚的人口也相当多,其人口超过2.2亿,比巴西人口还多,而且尼日利亚的人口密度也远大于有80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巴西。 尼日利亚不仅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也是非洲经济第一大国,而且该国甚至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2014年已找到的石油储量居非洲第二、世界第十。它拥有世界第八、非洲第一的天然气储存量;甚至还是西非唯一产煤国。从各个角度上看,尼日利亚都是名副其实的非洲第一强国。 尼日利亚的军事实力也不弱,值得注意的是,尼日利亚与巴铁非常相似,该国陆海空三军的主力装备,都是从中方引进的。比如,尼日利亚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就是从巴基斯坦采购的枭龙战机,其还有从中方引进的F-7战斗机。此外还有消息称尼日利亚空军还装备了彩虹系列无人机。 尼日利亚海军最主力的战舰,就是从中方采购的,以056型护卫舰为基础改进发展而来的P18-N近海舰。而尼日利亚陆军最主力的坦克,就是大名鼎鼎的VT-4坦克(99E),其还装备有勇士越野车、SH-2型1轮式车、ST-1型轮式突击车等装备。 尼日利亚人口众多,装备性能也并不落后,一旦真的“有事”,尼日利亚动辄拥有动员百万甚至千万级别武装人员的能力。要知道,人口3000万上下的委内瑞拉都已经号称动员了800万民兵,有2亿多人口的尼日利亚动员千万大军,相信也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因此,美国若是真想要打击尼日利亚这样的非洲第一大国,不准备个几十万大军是不可能的,这其实对如今的美国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若是美国真的要这样做,那么其就只能从全球各地的驻军调兵,那么这就必然会对美国的整个全球战略产生极大的动摇。因此,虽然特朗普嘴上说的是信誓旦旦,但是其是否真的会对尼日利亚发动军事打击,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印度媒体又放出了个消息,说他们已经向中国施压,中国会推迟向巴基斯坦交付歼-35战机的订单。 但这说法,既没说清消息从哪儿来,中巴双方也都没回应,而且印度媒体之前也常编类似的离谱谣言。 中巴的军事合作向来有自己的节奏,印度真能左右得了?这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印媒自导自演的戏? 印度说自己“逼停”了歼-35交易 2025年11月3日,印度防务网站IDRW突然抛出一则“独家消息”,瞬间在军迷圈掀起波澜。 报道里写着,印度政府在金砖峰会期间向中国提了要求,让中国暂停向巴基斯坦交付歼-35隐形战机,还明确说交付时间不能早于2029年。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印度媒体跟着起哄,纷纷宣称这是“外交重大突破”,说“中方接受了印方主张”,甚至夸口“成功遏制了巴铁空军升级”。 乍一看,好像印度真的靠外交手段左右了中国的军贸决策,但稍微细究就会发现,这事儿从头到尾都是疑点。 要聊“推迟交付”,首先得确认有没有“交付”这回事,可事实是,这笔所谓的“交易”从来就没被证实过。 信息来源:军贸重磅!歼-35特大订单,“巴铁”一口气买40架!中航系大涨,国防军工ETF(512810)涨逾1% 早在2025年6月,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哈瓦贾・阿西夫就在青岛参加上合组织防长会时明确否认:“并未与中方就歼-35战斗机签署协议,也未确定任何交付时间表”。 而且阿西夫的表态很有讲究,他只说“2026年不会交付”,没否认“是否在谈判”,这种模糊态度更像是谈判中的策略,而非真有现成订单。 再看中国这边,首次亮相是2024年珠海航展,至今还没大规模列装中国空军,仍在技术打磨阶段。 懂行的都知道,中国军贸有个惯例:优先保障本国军队需求,尤其是这种刚服役的第五代战机,出口根本不是短期能落地的事。 连自家部队都还没配齐,怎么可能先给别国交货?印度媒体连这个基本逻辑都不顾,就敢说“逼停交付”,实在说不过去。 “施压说”的3个漏洞 退一步讲,就算真有谈判,印度所谓的“施压成功”也全是漏洞,随便挑几个就能看出问题: 第一个漏洞是消息源模糊,印度媒体一会儿说消息来自“高级外交人士”。…
收拾日本还得是俄罗斯!日本防卫省明确表示,日本当下的安全局势已到了二战以来最严峻状态。俄罗斯做了什么,让日本如此害怕?事情是这样的。 俄乌冲突以来,日本紧随西方步伐对俄制裁,做了很多不友好举措,加之北方四岛领土争端,美国考虑在日本部署中程导弹后,俄将日列为“不友好国家”名单,两国关系降到冰点。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在发表上任后首次施政演说之际,多架俄罗斯苏-35战斗机伴随图-95轰炸机飞向日本西部外海空域,俄轰炸机先向东飞往佐渡岛方向,随后又沿日本西海岸向北飞行。飞行范围覆盖日本西部至北部海域,飞行时长长达11个小时,日本自卫队紧急升空F-15J战机应对。 图-95可携带射程2500公里的Kh-55核巡航导弹,在军事界被称为“熊吼”,只要一吼就会给对方形成心理威慑。 俄罗斯的意图很明显,但日本可就不好过了,美国在大洋彼岸,俄罗斯在家门口,日本和美国是盟友,特朗普与高市早苗会晤后发誓说美国会做日本最坚定盟友,可现在抱紧美国的日本却没有能力单独应对俄轰炸机威慑。 没能力回应但可以告状啊,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宣布,俄罗斯轰炸机几乎每天都在日本家门口展开军事行动,俄罗斯还用核威胁日本,所以他将与美国国防部长会晤,讨论如何应对保护日本。 其实这已不是俄罗斯轰炸机第一次飞向日本外海,日本这次的过激反应可能与之前网上曝光的一份军事行动方案有关。两个月前,社交平台曝光了一份俄对日作战推演方案,方案显示行动分三个阶段,向日本发射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在内的250枚导弹,瘫痪日本全境军事目标,让美日同盟化为乌有。 日本害怕就对了,作为二战战败国却在近年加速扩军,2025年军费增11.3%,日本想干嘛,众人都知道。日本只有一个未来,就是承认罪行,正视历史,道歉赎罪,否则不该有的野心只会让日本滑向不可预测的深渊。
前言 美俄军方都想要的东西,最后却白送给我国? 要知道,在军工业的发展里,生产线是核心所在,一般作为一个国家的军事根本,不全面封锁对方都是好的,更不可能转让给别国。 但有一个国家却愿意这么干,把压箱底的技术毫不掩饰的全部拿了出来,让美俄都眼红不已,它就是白俄罗斯。 那么,白俄罗斯为何如此慷慨?这条生产线到底有多重要? 西方围堵俄罗斯 “拆台” 在1991 年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就继承了不少军工遗产,其中就包括被誉为 “工业明珠” 的别拉斯重型汽车厂。 这家始建于 1948 年的工厂,曾是苏联最大的重型自卸车生产基地,巅峰时期年产超万辆重型卡车,产品远销全球 50 多个国家。 靠着这笔 “家底”,白俄罗斯在独立初期经济发展顺风顺水,不仅能给俄罗斯、印度等国供应装备,还成为东欧地区重要的工业产品出口国。 然而,地缘政治的风暴很快席卷而来...... 2014…
11月2日,在南海接连坠落两架舰载机后,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抵达了黄岩岛以东附近海域,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宣告自己在南海的军事存在。而我海军也早已出动055和054A组成的驱护舰编队,一直在伴随跟监美军航母的行动。 最新的卫星图像显示,在黄岩岛东南方向约200公里的海域,中美舰队的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海上“交锋”。 要说这事儿得先从美军 "尼米兹" 号的 "落魄之旅" 说起。这艘已经服役 50 年的老航母,正执行它这辈子最后一次部署任务,本想在南海耍耍威风,结果刚进来就栽了跟头 ——10 月 26 日短短半小时内,一架价值 4000 万美元的 "海鹰" 直升机和一架 7500 万美元的 "超级大黄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