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英鎊之後,誰將是俄羅斯下一個“棄子”?歐元處境或比美元更危險

9月21日,俄罗斯的莫斯科交易所宣布,暂停使用英镑交易,从10月3日正式生效。 俄罗斯此前也有提及将会抛弃英镑、美元这些“非法货币”。就英国近两年的经济情况来看,现在首先对英镑下手,似乎也并不出奇。 虽然说这极大程度上推进了俄罗斯“去美元化”的进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欧元似乎比美元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 (来源:子图网) 在与美国共同制裁俄罗斯的过程中,欧洲就深陷能源危机沼泽中难以抽身,而俄罗斯在9月7日宣布“北溪1号”无期限断气的消息,也使得欧洲在经济复苏道路上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同时,能源成本激增也带动了通胀的飙升,而消费者担心生活成本加剧,需求也随之大幅减少。相关数据显示,欧元区8月的PMI指数为48.9,这已经跌至18个月以来的新低点,欧元区经济前景“阴云密布”。 (来源:子图网) 而作为欧洲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德国,其经济情况也不容乐观。依旧是因为天然气等能源问题,德国的通胀连连创新高纪录,为了抑制通胀,以及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德国一系列“拯救经济措施”依旧行不通。 更糟糕的是,俄罗斯在选择非美元货币交易的时候,优先选择了更加稳定的人民币,而非欧元。据了解,截至8月18日,在俄罗斯交易的人民币达到293亿卢布,仅次于353亿卢布的欧元,而随着中俄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预计人民币在俄罗斯的使用量会继续增加。 (来源:子图网) 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都自身难保,更不要说带动欧洲经济复苏了,而其他国家的努力估计也会成无用功。在这样的情形下,欧元极有可能步英镑后尘,成为俄罗斯下一个“目标”。 文|韦艳松 题|黄梓昕 审|曾艺

3 years ago

德國遭“自己人”打臉?德資加速湧入:前8月對華投資增速超30%

近期德国频频传出“与中国脱钩”、“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的刺耳声音,但是今年德国对华投资的增速只增不减,每一个统计的数据都“狠狠打脸”了德国。 数据显示,德国在1-7月对海外投资共计984.4亿欧元(约合6906亿元人民币),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但是从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7个月,德国对华投资同比增长了23.5%。这比德国同时期对外投资的增速还要高。 (来源:子图网) 而且德国后续还在继续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根据中国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8个月中国吸收外资金额共计8927.4亿元人民币,其中德国对中国投资的增速高达30.3%,位居海外对华投资增速第二位。 虽然早前德国政府希望其企业放慢在中国的业务,或者干脆从中国市场撤退。 然而过去在华市场投资的德企收获到了巨大的利润,而且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的稳定性还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等优势。 因此,德企将官方的要求置之不理,反而还加大了对华投资力度。 今年6月,宝马集团斥资高达150亿人民币,宣布在沈阳建厂,而奥迪一汽合作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也在长春开工,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超过350亿人民币,其中奥迪投资就达到26亿欧元(约合182亿元人民币)。 (来源:子图网) 总体而言,德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还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德国在中国就投资了将近100亿欧元(约合701亿元人民币)。而德国加大对华投资,这也证明了德国企业看好中国的营商环境和经济前景,对在华投资经营充满信心。 文|韦艳松 题|黄梓昕 审|曾艺

3 years ago

美國專家:物價上漲是好事,人們應該對目前的通脹感到高興

作者:耿直哥 在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印象中,“通货膨胀”这个词都是相当负面的存在,这不仅意味着东西越来越贵,还意味着经济可能出了问题。尤其是对于低收入者来说,通胀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是非常剧烈的。 可一名来自美国著名学府、还曾在美国政府工作过的顶尖经济学家,近日却抛出了一个让无数美国人震惊的言论。 他说,人们应该对美国目前的通胀感到高兴。 这位美国顶尖经济学家名叫布拉德·德隆(Brad Delong),他不仅是美国知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还曾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时期的财政部任职。 然而,与其他美国经济学家对于通胀问题的担忧截然不同的是,德隆近日在接受美国《财富》杂志网站采访时竟宣称人们应该为通胀感到高兴。 从《财富》这篇报道的全文来看,德隆之所以认为通胀对美国是“好事”,主要有两个因素。首先,他宣称美国目前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是因为新冠疫情加速了美国向“新经济”转型的速度,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远程办公,花更多时间在网络上,这意味着从事传统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劳动者正变得越来越少,而快递业和互联网娱乐行业等快速扩张的“新经济”行业对人力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那么,为了吸引人才,这些“新经济”行业就必然会提升工资待遇,这自然意味着通胀。 其次,相信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的德隆认为,通胀和高物价会令不少供应链中那些导致物价上涨和打消人们购买意愿的问题被曝光出来,从而使供应链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他还表示,经济学界有一句谚语:高物价是应对高物价问题最好的良药。 但尴尬的是,绝大多数美国网民不仅不认可德隆的这套理论,还一度把他骂上了美国社交网络的热搜。 其中,下图中这位获得了1000多个点赞的美国网民还把《财富》也给骂了,称这样的文章能刊登出来,说明该媒体的编辑部都活在象牙塔里,以为当穷人好像“很有趣”似的。 还有人吐槽说:我知道的是,我没钱了,而东西正变得越来越贵,所以这怎么能是件好事呢? 有人还用表情包讽刺了一番包括德隆在内的经济学家对通胀问题的“粉饰”和“美化”: 不过,虽然《财富》杂志因为刊登了德隆的观点被很多美国网民骂了,但这家美国媒体其实在报道的后半部分补充了不少与德隆观点相左的声音。文章指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通胀的前景仍是不乐观的。他们担忧,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人们对经济的预期越来越差,通胀会大大延长,甚至导致经济重新陷入衰退。 就连德隆本人也没有排除美国的通胀仍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出现滞胀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财富》还特别提到,德隆对于通胀仍然抱有乐观态度,可能源于去年俄乌冲突爆发前美国和西方所处的那种经济环境。当时由于美国失业率很低,包括德隆在内的一些经济学家曾认为美国在后疫情时代出现的这种通胀只是暂时的,是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当时德隆还一度将美国的通胀比作汽车突然加速时留在沥青路面上的轮胎痕。 但如今德隆也不得不承认,由于俄乌冲突导致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经济前景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这或许也是他仍然选择对媒体说“通胀是好事”的另一个原因吧——想通过对通胀进行美化,给人们一些信心? 可就像《财富》杂志所说,真正能令人们对通胀以及经济前景产生良好预期的,还是人们在加油和取暖时看到的能源价格。而不是专家的嘴。

3 years ago

美元“臭名遠揚”?人民幣國際化再下一城:與2國建立清算安排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频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据观察者网于9月20日的相关报道,中国将与哈萨克斯坦、老挝两国签署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人民币国际化再迈出了重要一步,此举不仅将有利于中哈、中老间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还将会刺激中哈、中老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还将为进一步“去美元化”创造更坚实的基础。 而从今年来,由于受到强势美元的影响,多国面临货币贬值、偿还美债成本危害增加、资产价格下降的危害,大家也纷纷醒悟,若再维持美元的霸权地位,最后赢家或也只有美国。 强势美元“臭名远扬”,但如何“去美元化”,多国默契选择人民币来规避对美元的使用。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屡刷新高,使用人民币结算也得到了更多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9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50亿元6个月期人民币央行票据。而且此次发行受到境外投资者广泛欢迎,投标总量达发行量4.5倍,约为228亿元。这也不仅表明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有较强吸引力,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美国此番挑起的俄乌冲突,更加成为了掀开美元霸权“遮羞布”的一步,让大家更清楚地直视当前美元霸权体系的危害,而在这个体系下,“话事人”永远都只能是美国。万幸的是,多国已不再受美元蒙蔽,“去毒”浪潮正滚滚向前。 文|黄梓昕 题|黄梓昕 审|曾艺

3 years ago

又少了1190萬澳元收入!澳洲不再吃香:水果對華出口連續2年減少

在一段时间里,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成绩可以说是极为亮眼的。 以2021年为例,中国统计的数据显示,中澳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35.1%,大约为2312亿美元(约合3467亿澳元),而中国进口澳大利亚的金额就高达1648.2亿美元(约合2471亿澳元)。 (来源:子图网) 然而近年来,由于中澳两国贸易关系趋于紧张,且中国市场大门进入标准不断提高,澳大利亚出口至中国的货物量和金额都在减少。 9月21日消息,澳大利亚2021/22出口总额为75亿澳元,其中水果的出口总额为13亿澳元,同比减少1190万澳元。据了解,这是澳大利亚第二年水果出口额减少。 澳大利亚水果出口额大减,主要原因是对中国的贸易出现了萎缩。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水果出口市场。 (来源:子图网) 2019/20年度,澳大利亚出口至中国的贸易额曾实现过5.22亿澳元的峰值,但是进入2020/21年度之后,连续十年对华水果出口额保持增长的“高光时刻”不再,反而出现了下跌。 据悉,2020/21对华出口的水果出口额只有2.675亿澳元,下降幅度达17.4%,同时水果出口量也同比下降18%。2021/22也继续延续了这个下跌趋势,出口总额为2.72亿澳元,同比减少6600万澳元,减幅达19.5%。 (来源:子图网)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水果减幅已经高达48%,减少了2.5亿澳元。 随着中澳贸易之间的阻力不断增加,澳大利亚也日益感受到缺失了中国市场带来的压力。为了重新吸引中国,提高贸易额,澳大利亚一改过去的强硬态度,表示期待中澳双边贸易的投资可以继续增加。 文|韦艳松 题|黄梓昕 审|曾艺

3 years ago

被趕走的國際資本多數沒有流入美國,而是被中國“截胡”

文/行走斯图卡 美国一直有一个著名的“悬崖理论”,那就是“只要自己不是第一个跌下悬崖的,那么就永远不会跌落悬崖”;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华盛顿没少干“以邻为壑”的坏事,而最受伤的往往是它的狗子们。 说起这个,美国的主要盟友,欧洲、日韩,哪个不是一把辛酸泪?尤其是日本,当年被主子吸血后,经济就一直萎靡不振,历届日本政府用尽了法子也走不出这样的颓势。然而现在,一些日本媒体发现,这段历史又要重演。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如果按照美元汇率计算,日本的经济规模已经倒退到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报道称,从年初到现在,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下跌了约20%,GDP规模一下子倒退30年;若按照1美元兑140日元的汇率计算,日本2022年的名义GDP将退回到1992年之前的4万亿美元以下,与德国接近。 这也意味着,日本在“失去的三十年”时间里,一路磕磕绊绊才争取到的经济增长,一下子就要全部归零;著名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警告称,这种趋势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将会令日本的“国力”严重受损,打击日本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 对于日本来说,这份“父爱”过于沉重。它不想再来第二次,但又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怎么能拒绝来自华盛顿的“父爱”?当然,对于日本来说,在经济泡沫破裂之前的辉煌,是无数日本人不愿意放下的回忆。 日本最好想开一点:毕竟美国八月份的通胀数据依旧很难看,美联储很可能还要继续激进加息,届时美元汇率依旧要走强;更何况,眼下正在被美国吸血的不止日本,欧洲同样无法幸免。 眼下持续不断的俄乌冲突,加上欧盟盲目实施的制裁,造成的通胀和能源危机。欧洲本来就已经空心化的经济结构,面临进一步去工业化的现状。但是美国就能借此机会躲过这一轮经济危机吗?这很难说,至少美国民众并不相信华盛顿的说法。 美联社日前发表了一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71%的民众认为国家经济很糟糕;几乎所有的共和党选民以及三分之二的中立选民都认同这个结果,即便是民主党选民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觉得美国已经处于经济危机中。 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这里有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因: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1至8月实际使用外资8927.4亿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折合成美元的话,增长则达到20.2%;其中日本、德国、韩国等制造业国家对华投资均有较大百分比的增长。看得出来,被美国赶出所在国的国际资本,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如华盛顿所愿流入美国,而是被中国截胡了。 而中国能够做到的原因很多,除了便捷的供应链和物流网络、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等传统因素外,中国社会稳定、疫情相对可控都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原因。 是的,美国媒体可以编出很多好故事,但是没有讲故事的基础,就算那些小编们口吐莲花、吹得天花乱坠,然而国际资本的身子永远是最诚实的。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只要我们做正确的事、朝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终有一天,等待我们的将会是酣畅淋漓的胜利!

3 years ago

日本被美元“打回原型”:经济或倒退30年前!印度有望提前超车?

当前,日元兑美元汇率一路走软,年初至今贬值程度接近20%,连连创下新低值。消息显示,今年的日元,是G10国家中表现最差的货币。而相较去年9月同期,日元兑美元汇率更是下滑了3 成之多。 对此,日本媒体在9月19日的文章中指出,如果仅按照1:140的日元兑美元汇率来计算,日本在今年的名义GDP恐将低于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日本经济或将倒退回近30年前,即上世纪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时期。 此外,如果以美元计价,日本的年平均工资也将下降至3万美元的水平,与韩国基本持平。而在2011年,两国还保持在近200%的差距水平。这意味着,日本近些年来保持的人才吸引优势,或也将开始不断“散尽功力”。 而当前,日本经贸现状也不容乐观,其贸易逆差已持续了13个月之久。而8月数据显示,当前未经调整的贸易逆差数值,已高达近2.82万亿日元,远高于此前市场预期,创下近43年来的新高。 此外,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由于价格飙升,正在为日本带来更多的输入性通胀。数据显示,日本8月份的核心CPI同比上涨了2.8%,为1991年以来的最高值。而如果未来汇率跌幅扩大,这种情况或将更严峻。 早些时候,市场有声音呼吁日本央行,改变货币策略以应对“强势美元”。但有专业人士指出,至少在黑田东彦任期结束前,日本央行不会结束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这位行长在杰克逊霍尔的会议上重复这一观点。 按照日媒预测,今年日本名义GDP或将与德国持平。这意味着,如果窘境不解,那么日本GDP也有可能下滑,处于德国身后。对于印度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之前曾预计,需要在2029年才能超越日本GDP。 9月初消息显示,印度已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5大经济体。当前,处于印度前边的,正有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这4个国家。对于印度来说,日本的经济“倒退”,那或将是印度“大国梦”再前进一步的象征。 文|郑鸿杰 题|黄梓昕 审|曾艺

3 years ago

美國欠債140兆 最大債主竟然是它!

(华盛顿16日讯)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美国未偿公共债务总额中近31兆美元(约140兆令吉),约有24.35兆美元(约110兆令吉)是公众持有的债务,6.6兆美元(约30兆令吉)是政府内部持有的债务,日本则是美国债务最大的持有国。 根据《自由时报》报道,美国财政部在网站上表示,政府内部持有的资产包括联邦信讬基金、循环基金和特别基金,以及联邦融资银行证券。 根据财政部的说法,公众持有的债务包括由非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任何个人、或实体持有的所有国家债务,包括公司、国内个人投资者、地方或州政府、美联准会银行、外国投资者、外国政府和其他实体。 公众持有的债务约三分之一由外国持有人。截至6月底,外国持有的美国债务总额约为7.4兆美元(约33兆令吉),日本是最大的持有国,拥有约1.2兆美元(约5.4兆令吉)的美国国债。 持有美国债务最多的其他4个国家分别是中国(9678亿美元)、英国(6154亿美元)、卢森堡(3068亿美元)和开曼群岛(3004亿美元)。 美国国债上一次达到里程碑是在2020年2月,当时首次超过30兆美元(约136兆令吉)。

3 years ago

美財長警告:美國經濟災難快來了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当天向美国国会发出警告,称如果国会再不及时采取行动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那么美国在今年10月的某个时候很可能会耗尽资金、触发历史性的债务违约。   耶伦在给国会议员的信中表示,美国财政部自8月1日起采取的“非常规措施”将在下个月耗尽,虽然财政部受疫情拨款等复杂因素影响还无法确定美国债务违约的具体时限,但留给美国避免“经济灾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一旦所有可用手段和手头的资金全部用完,那么美国将历史上首次无法履行义务。”耶伦写道,“鉴于各种不确定性,财政部还无法估计‘非常规措施’能持续多久。但根据最新的信息来看,资金和‘非常规措施’最有可能在10月全部耗尽。” 耶伦强调,从过去“债务上限僵局”的经验来看,如果等到最后一刻才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将会对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严重的损害并提高美国纳税人的短期借贷成本,这将对美国的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 她同时还警告称,债务违约会对美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哪怕最后仅仅只是“接近违约”都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美财政部长耶伦(资料图) 图自澎湃影像 然而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现在却仍忙于政治“扯皮”。《纽约时报》称,民主党人前几个月就把债务上限问题归咎于前总统特朗普,声称是特朗普政府的开支和减税才导致美国政府达到债务上限,并据此要求共和党人支持提高债务上限。 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声称,民主党人“不会拿美国政府的信用冒险”,他们在特朗普政府期间也支持提高债务上限,“希望共和党人也能以同样负责的方式行事。”   但参议院共和党领袖、肯塔基州参议员麦康奈尔已经表态反对和民主党人站到一起。他宣称,民主党可能会试图把提高债务上限的条款与其他预算法案“捆绑”在一起,因此他将阻止参议院共和党人在这个问题上支持对手。 美国《国会山报》称,共和党人要求附加通过一项削减开支和债务的计划,否则就不会支持提高债务上限。 有美媒猜测,民主党人或许会把提高债务上限作为一项条款塞进3.5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法案中,这项法案已经获得参议院批准。但,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已经否认会采取这种手段。 参议院民主党领袖、纽约州参议员舒默则拒绝回答是否会把提高债务上限列入预算决议。他仅强调,“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债务上限问题,我们必须完成它。”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介绍,如果美国政府的债务达到一定的上限或期限,美国财政部就无法继续发行新的债券来资助政府活动。美国国会批准提高债务上限并不等于授权政府增加开支,而是允许财政部继续设法付清此前的开支,“类似消费者偿还上月信用卡账单。” 2019年8月,美国的债务上限曾达到22万亿美元,期限则被暂停至2021年7月底。但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今年7月估计,美国的的债务规模已经超过28.5万亿美元。 为规避债务上限被突破的局面发生,耶伦领导的美国财政部采取了“非常规措施”,通过赎回联邦养老金计划中某些投资、暂停新的投资等手段,在不增加总体债务的情况下筹措新的资金。但在这些方法全部用尽之后,美国财政部就没有其他后备方案了。 CNBC指出,这意味着除非美国国会出手暂时缓解债务上限危机,否则美国政府将会再次陷入“关门”的境地。许多美国经济学家预计,如果美国最后没能避免债务违约的局面,那么将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衰退,并使得美国经济的借贷成本飙升。

3 years ago

貨幣貶值45%,這個國家破產!15國面臨債務危機

来源:数据宝(ID:shujubao2015) 全球汇市史诗级大波动。 受地缘政治、美联储加息等因素综合影响,全球主要货币兑美元汇率普遍大跌。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今年以来全球已有18种货币兑美元的汇率跌幅超过10%,5种货币跌超20%。全球五大结算货币中的四大货币兑美元全线下跌,日元跌逾19%居首,人民币表现最为坚挺,跌超8%。 美元指数年内一度大涨接近15%,升至近二十年高位。作为全球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升值意味着其他国家货币的贬值、购买力下降,并将引发经济剧烈震荡。其中,斯里兰卡汇率暴跌,政府被迫宣布破产。另外,根据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数据,阿根廷、土耳其、黎巴嫩等15个国家面临债务危机。 美元指数升至近20年高位 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路径似乎已板上钉钉。北京时间9月8日晚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再次展现鹰派姿态;他表示:“美联储需要现在采取行动以避免通胀的社会成本,通胀高于目标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历史告诫不能过早放松政策。” 高盛将9月和11月加息的预测分别从50BP、25BP提升至75BP、50BP,认为年内美国的利率水平就将接近4%。 8月份,衡量美元兑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环比上升2.7%。截至9月10日,美元指数收于109.02,仍徘徊于近二十年的高点。 全年来看,美元指数一度大涨接近15%。短期内美元仍受到多个利好因素支持,包括美国经济数据强劲,美联储需要继续加息;美元指数仍可能有向上突破的动能。考虑到欧元在美元指数中的占比近六成,欧洲经济增长堪忧,或将进一步压制欧元表现,美元也将受益。 日元跌回二十五年前 英镑欧元韩币跌逾10% 美元指数持续强势,全球主要货币兑美元汇率普遍大跌。目前世界五大结算货币分别是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其中,日元兑美元跌势最猛,年内累计跌幅超19%。目前美元兑日元汇率逼近145区域,创二十五年以来新高。 全球主要货币无一幸免。除了日元外,欧元、英镑两大世界主要结算货币兑美元汇率也全线下跌。其中,英镑兑美元汇率跌超14%,欧元兑美元汇率跌超11%。目前来看,欧元兑美元升回平价位,但依然创下近20年新低;英镑兑美元一度跌至1.1405,创1985年以来近37年新低。 人民币相对强势,兑美元跌幅超过8%。全球来看,人民币除了兑美元汇率下跌外,兑日元、欧元、英镑等均实现了升值。其中,人民币兑日元升值近14%,兑英镑升值逾7%,兑欧元升值近4%。 此外,韩币跌势较大,年内兑美元汇率累计跌幅接近14%。印度卢比表现相对抗跌,汇率累计跌幅超过6%。 这个国家最惨烈 15国面临债务危机 从实体经济角度来看,由于美元是全球主要结算货币,部分国家本币贬值一方面将导致债务大幅攀升,在没有充足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其自身购买力也将下降,并导致需要进口的能源和食品价格不断上涨。但大多数消费者工资增速与物价的涨速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力会极度削弱,进而引发全面性经济危机,进一步导致汇率贬值,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斯里兰卡成为今年第一个破产的国家。今年7月初,斯里兰卡宣告“国家已经破产”,总统、总理接连辞职,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外汇枯竭、物资匮乏、物价飞涨、交通瘫痪……当前,斯里兰卡正处于1948年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外汇耗尽,粮食、药物和燃料等必需品短缺,国家宣告破产,民众抗议不断。…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