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又一個雷曼兄弟?百年巨頭瑞士信貸陷破產疑雲,5年期CDS一度升至記錄新高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一间大型投资银行濒临破产。部分海外自媒体猜测,其中一个可能是瑞士信贷。瑞士信贷周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推迟了瑞信房地产基金绿色地产的发行计划,原因是房地产基金市场的高波动性和市场环境。对于“濒临破产”的传言,瑞信负责人拒绝置评。 瑞信CDS升至纪录新高股价跌至新低 瑞士信贷的信贷风险指标升至历史新高,且股价创下新低,加剧了市场的动荡。此前,该银行试图让市场相信其金融稳定性,但却事与愿违。 ICE Data Services的数据显示,其五年期信用违约互换价格一度升至293个基点,为历史最高水平,而今年年初,瑞信的CDS价格仅为57个基点。CDS违约掉期价格越高,说明违约概率越大。 与此同时,瑞士信贷股价周一一度下跌12%,仅今年就下跌了约60%,股价有望创下最大年度跌幅。股价自去年二月开始一路暴跌,从14.665美元跌至9月底的3.92美元。 瑞信行政总裁科尔纳在数周内第二份发送给员工的备忘录中,承认银行内部和外部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猜测,表示该行拥有接近1000亿美元的资本缓冲,并预计在今年剩余时间里,其最高质量的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CET1)将继续保持在13%-14%。呼吁员工不要将日常股价表现与公司「强大的资本基础和流动性状况」混为一谈。 不过有网友表态称,这一句话雷曼兄弟当年破产前也说过类似的。 近年受一系列丑闻困扰 除了今日濒临破产传闻,瑞信近年也受一系列丑闻困扰,包括Archegos爆仓、Greensill破产、泄密事件等。 2021年,瑞士信贷遭受了ArchegosCapital爆仓和GreensillCapital倒闭的“双重暴击”,令该公司蒙受了几十亿美元的损失,迫使其投行主管和首席风险官离职。此外瑞信在涉嫌帮毒贩洗钱的诉讼风波中被判处有罪,成为瑞士历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的大型银行。 去年,Archegos对几只股票的高杠杆押注崩盘,震惊了华尔街并引发监管机构的调查,瑞士信贷承担了大部分损失。 而在Archegos爆仓之前,瑞信已因供应链金融公司Greensill倒闭压力倍增。2021年3月Greensill宣布破产后,关闭了其持有Greensill债券的100亿美元供应链金融基金,并对其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了整顿。瑞信此前表示,截至2021年底,已向Greensill提交了5份保险索赔,对应的瑞士信贷资产管理风险敞口约为12亿美元。、 本文综合自:星岛日报欧洲版、信报财经

3 years ago

美大使呼籲中美對話:美國持有1.2萬億中國債券,不能跟中方脫鉤

自美国开始对华发起贸易战后,西方国家就不断鼓吹与中国脱钩,试图在供应链和经济上切断与中国的联系,避免因为深度利益捆绑而在与中国的博弈中束手束脚。只是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西方国家在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大部分国家在产业空心化的过程中将大量的产业转移到了中国,因此至少在当下想要实现与中国的脱钩是不现实的。 正是因为中美两国在利益上的高度捆绑,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9月29日出席新加坡第九届米尔肯研究所亚洲峰会时呼吁中美对话。他在发言时称,美国并不想与中国脱钩,因为美国投资者就持有价值1.2万亿美元的中国股票和债券,而且美方在不危及国家安全的情况下是鼓励美国人在中国进行投资的。 伯恩斯做出这番发言本来是希望借此打开与中方进一步对话的渠道,但是他说出来的情况也确实是实情。 只是从拜登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来看,他确实是在为中美脱钩,至少是部分脱钩作准备。 从之前的供应链审查,到近期通过的芯片法案,再到芯片四方联盟和印太经济框架,美国正在逐步实现半导体产业与中国的脱钩,并且也在策划利用其他的东南亚国家完成产业转移,借此彻底与中国脱钩。 只是拜登的这一系列谋划取得的效果有限,因为中国半导体领域的市场也非常广阔,而且也是部分重要生产设备的供应方,更是世界产业链不可缺失的一环。 至于美国牵头的印太经济框架,它所覆盖的范畴过于广泛,而且缺乏实质上的利益,因此各成员国只会各取所需参与自身需要的合作框架,不会为了美国专门构成新的供应链,帮助美国实现脱钩。 因此,目前来看拜登的脱钩举动基本上泡汤了,而且脱钩也意味着严重的经济损失,拜登再怎么样也斗不过美国政府背后的资本。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经济体,中美在多方面的利益深度捆绑。如果仅从对华直接投资来看,截止到2021年,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为1180亿美元,其中仅在当年就对中国新增了380亿美元的投资。预计到今年年末,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将迎来极高的增长,因为仅在今年的前5个月,美国对华投资额就增加了27.1%,增长率相当可观。 如果美国想要对中国脱钩,那么华尔街的商人财阀不仅需要售出持有的1.2万亿美元的股票与债券,美国更需要将118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撤回。这些股票与债券能够产生多少收益不好说,但是美国在华直接投资11.2%的收益率是实实在在的,这一数据比美国对外投资平均收益率高出2.3%,已经算是非常优秀的数据了。 更重要的是,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在8月底发布的调查结果,今年89%的在华美国企业已经实现了2022年业务盈利,这足以证明对华投资有着可观的收益率和非常良好的前景。 即便是强如美国,也无法违背资本逐利的天性,因此美国若是想撤回在华投资,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安置这些资本的地方。只是无论从对外资的容纳能力看,还是从回报率看,想要找到不亚于中国的投资目标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事实上,中国在市场和供应链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中国拥有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也有着十分完备的工业体系,几乎任何企业都能直接在中国组建本地化供应链,大幅减少这方面的成本。 其次,中国市场的规模非常庞大,因为即便只从2021年中美外贸的数据看,美国的对华出口贸易额创纪录达到了1500亿美元,这一数字还是非常可观的。虽然近年来一直有企业试图将部分供应链环节转移至人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工业化程度有限,产业工人素质也有所欠缺,因此中国仍是相对更好的选择。 其实对于中美脱钩会为美国带来多大的损失,美国商会已经对此作出了计算。仅从半导体产业看,中美脱钩意味着最少540亿,最多1240亿美元和上十万个就业岗位的损失,不过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因为美国民航业预期损失更加严重。 一旦中美完成了脱钩,那么美国民航业将每年损失380亿到500亿美元,而且会有22.5万个岗位受到波及。 另外,美国化工业将因为脱钩减少10万个岗位,损失380亿美元,而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更是会在脱钩后的10年内损失4800亿美元。 此外,还有一份报告指出,中美脱钩将使美国损失5000亿美元的GDP,这一损失虽说还不至于令美国无法接受,但是它仍然可能会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提供可乘之机。 事实上,如果是在经济基本面较好的时候,如此的损失也顶多是拖累一下美国的经济增长,或许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就能将脱钩带来的损失弥补起来。然而,当前美国的经济状况并不算多好,因为新冠疫情不仅继续对美国经济施加负面影响,通胀压力也一直在积蓄,新的经济危机就在眼前。…

3 years ago

140億!寧德時代正式官宣「好消息」,美國這回「失算了」

寧德時代的電芯技術世界領先,其裝機量位居世界第一。為擴大業務規模,寧德時代分別在德國,匈牙利修建電池工廠。甚至一度傳出要趕赴北美建廠的消息,但并未得到官宣。 而美國對電池產業加以關注,對寧德時代的想法估計也不單純。不過寧德時代官宣好消息,將在國內投資140億元建廠。 這是否意味著寧德時代有放棄美國建廠的想法呢?避免赴美建廠,能帶來什麼? 寧德時代140億投資國內建廠 各國都在加緊布局新能源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而掌握電池核心制造技術的廠商將迎來風口機會。有電動汽車制造商表示,自己是給電池企業打工的。意思是說市場大部分的利潤都集中在電池供應鏈環節。 其實不難理解,電池是電動汽車最核心的部分之一,汽車的續航,動力表現等等全靠電池質量。 所以電池技術最強的供應商,賺的錢自然也多。比如寧德時代今年上半年營收112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56.32%。 這幾年以來,寧德時代每個季度,月份以及年度營收都呈現同比大幅上漲,且漲幅基本都維持在130到150百分比左右。實力如此出眾,寧德時代自然也有將業務做大的想法。而擴大業務規模最好的方式就是建廠。 根據寧德時代公開的信息可知,面向國外先是在德國建電池工廠,然后在匈牙利投資73.4億歐元(約512億人民幣)建廠。位于匈牙利的工廠將在今年內破土動工,獲得221 公頃的用地面積,規劃產能為100GWh。 寧德時代規劃的這些工廠都位于歐洲,是面向國外的重要電池生產線布局。當然,在國內寧德時代也在加緊投資建設。 9月28日,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將在河南省洛陽市投資建設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在140億元以內。 一旦這座工廠建成,寧德時代的電池產能會得到大幅度提升,電池產業鏈也會得到進一步完善。寧德時代選擇在國內投資自然是好事,不僅能為寧德時代帶來穩定的產能提升,而且可以為當地創造大量的工作崗位,促進經濟發展。 美國失算了 寧德時代官宣在河南建廠的好消息,恐怕美國這回「失算了」。美國也在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產業,并且與韓國電池廠商展開合作。 美企與韓企雙方用合資的方式共同建廠,不過在這過程中美企要求韓企技術共享。說是技術共享,其實就是在伸手索要核心技術。韓國電池技術同樣位于世界領先,既然韓企到了美國建廠,美國企業又怎麼可能對擺在面前的核心技術沒有想法呢? 關鍵在于,寧德時代也曾傳出過要赴美建廠的消息,而且美國制定了新的規則。那就是采用來自中國的電池技術將不能獲得補貼,這可能會導致特斯拉等廠商無法享用美國的補貼。 因為這件事,特斯拉考慮放棄在德國的電池工廠項目,把設備搬回美國。 而寧德時代在德國建廠,主要就是為特斯拉這些大客戶供應電池。若特斯拉回到美國,豈不是意味著寧德時代要想把握這筆訂單,只能跟隨到美國建廠了。 有人懷疑這是否是美國在引導寧德時代赴美建廠,畢竟寧德時代的技術和電池產能十分出眾。…

3 years ago

怕成下個“破產國”?巴國積極去美元化,或用人民幣對俄貿易結算

9月27日,俄媒在报道中表示,巴基斯坦考虑在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中,采用卢布或人民币的方式结算,以替代往常使用的美元。巴基斯坦贸易协会预测,这一货币结算设想,可能在明年得以实现。 8月份消息显示,随着强势美元日益攀升至高点,巴基斯坦卢比兑美元持续走低,巴国内面临的输入性通胀问题正在加剧。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巴基斯坦国家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已不足78亿美元,为近3年的最低水平。 当时报道称,巴基斯坦在未来3周的债务偿还可能会放缓。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很担心巴基斯坦会“演变成下一个斯里兰卡”。事实上,这似乎体现了美元在贸易中的使用“担忧”,正在被货币工具化的美国所放大。 而作为俄罗斯的合作伙伴,巴基斯坦采用人民币或卢布结算的方式,则正顺应了俄本土的“去美元化”的潮流。当前,俄罗斯不仅在持续优化外汇储备构成,同时也在尝试构建自己的俄版“SWIFT”支付系统。 此外,在中国日益成为俄罗斯东进战略的重要伙伴时,俄罗斯也不断推动与中国的本币结算体系建设。9月28日英媒报道称,8月份人民币-卢布的交易额超过69亿卢布(约合人民币8.57亿元),相较去年12月已增长近61倍。 俄证券交易所预计,在中俄贸易不断进发的态势下,人民币-卢布的交易量将在2023年超过美元-卢布的交易量。8月份,俄罗斯已成为离岸人民币的第三大市场。而官员也表示,未来在外汇储备的补充中,人民币也是最受欢迎的选择。 9月份,俄罗斯石油公司在莫斯科交易所,发行了150亿元人民币的债券。而据消息透露,此前俄油公司原计划发行100亿元的债券总额,但由于市场需求远超预计,他们最终增加了50%的发行量。

3 years ago

人民幣成全球第4大貨幣,全球支付占比3.2%,那前3名都是誰?

文:十夏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1年以来,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持续增长。2021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0%,收付额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跨境收支实现总体平衡,全年累计净流入4044.7亿元。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增至2.7%,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2022年1月进一步增至3.2%,创历史新高。 懂经济的人都知道,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经济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在近两年疫情爆发的背景下,由于应对措施得当,我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将疫情对我国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水平。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在其他国家经济复苏之前,全面复工复产。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了优势,我国的经济实力也再一次得到了提升。正因如此,使得人民币在当前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目前,已有68家国际经纪公司推出用人民币进行原油交易服务,俄罗斯、瑞士、阿联酋等25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进行了交易。2021年12月,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2603.12万吨,大部分交易是以人民币或欧元进行,这意味着人民币在伊朗石油贸易中已被用作交易货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也保持着较高吸引力。截至2021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和存款等金融资产合计10.83万亿元,同比增长20.5%,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接近1.5万亿元。 不仅如此,我国还与许多国家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截至今年5月,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并且,人民币在许多国家都非常流行。例如,以色列银行4月份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国家外汇储备资产,最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以美元换取人民币的;在新西兰,人民币已成为新西兰元贸易加权指数中权重最大的货币,占比升至22.9%,而澳元的权重降至19%。 此外,我国也在大力发展数字人民币,截至2022年5月31日,15个省市23个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约2.64亿笔,交易金额约830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到456.7万家。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同时支持线下线上场景,涵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诸多领域。“支付即结算”,不向用户收费,数字人民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安全便捷的新型支付方式,更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4大货币,那前三名都是谁? 根据SWIFT的最新数据,前三名的格局没有改变,分别是美元、欧元和英镑。美元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用于全球各种结算交易。自5月以来,美元的市场份额就不断提升,8月以42.63%的支付占比连续15个月高居第一。 欧元是世界第二大货币,今年2月,其支付份额仅比美元低1个百分点。但现在,随着创纪录的通货膨胀和因俄乌危机而加剧的能源危机不断肆虐,欧洲经济眼下已处于衰退的边缘,这也使得欧元在全球支付体系中失去了吸引力。相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转向更具避险功能的美元,这也进一步巩固了美元作为首选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 SWIFT数据显示,8月欧元支付占比已降至34.49%,为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较上月下降了整整一个百分点。今年7月,欧元兑美元汇率20多年来首次跌破1:1的平价关口,虽然此后曾短暂有所起色,但却好景不长。在8月下旬再度失守平价关口后,便始终承压至今。 不过,虽然欧元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被美元进一步拉开,但暂时仍没有其他货币可以挑战其第二的位置。排名第三的英镑,8月在全球支付中的比重仅6.45%,与欧元的差距还很大。 所以说,美元的地位短期内难以动摇。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元建立了强大的信用体系。虽然霸权行为很多,但一直没有违约。在一些国家,可以直接用美元进行交易,人们也愿意持有美元。当然,美国也在逐步消耗美元信用,比如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 其次,美国的综合国力依然无人能敌,这就决定了美元的稳固地位。军事上可以威慑,科技上可以禁售,金融上可以制裁。凭借其在各个领域的优势,可以让很多国家“臣服”。当一个国家不再依赖美国的技术,不再惧怕美国的军事,不再持有美元,或许就能与美元的霸权相抗衡。 对此,大家认为呢?

3 years ago

投資300億建廠,美企正式“反水”!台積電或將成下一顆棋子?

在美不断推进所谓的技术联盟、芯片联盟以及扶持芯片法案等等的举措之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半导体行业上展开了较大的投资。其中欧盟方面也不例外,宣布了400多亿欧元来提升本土半导体的发展。有专家对此的解析是——美推进其本土半导体发展,形成一个闭环圈是这些国家发展半导体的导火索。 言下之意就是,各国在单独扶持半导体发展的情况下,立场处于对立面。按照道理来说,被美半导体企业拉拢,亦或者是自身为美企的企业,是不太可能去到任何可能对美半导体发展造成“威胁”的市场上建立工厂的。 但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还是有美企正式“反水”了。 据知情人士称,英特尔已经宣布了投资4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00亿在意大利建立一座先进的半导体封装和装配厂。据英特尔表示,他们将为其本土创造1500个岗位,以及合作伙伴至今的3500个岗位。更甚至,英特尔还将在未来十年投资800亿欧元(约合5374亿人民币)资金来开拓市场。 不难看出,英特尔这是相当重视欧洲的半导体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本土的半导体,他们还在拉拢其他的企业,如台积电、意法半导体、意大利的Tower半导体公司(英特尔已经收购)。光从台积电和英特尔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在光明正大的和美半导体“抢人”,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英特尔这行为是在“反水”。 诚然,英特尔目前在芯片代工领域上的实力并不是很明显,但好歹也有底蕴。再加上英特尔的野心也比较大,能够有那么大的底气建立多座芯片工厂,手里拿不出点东西恐怕英特尔也不敢如此胆大。最关键的是,英特尔舍得出钱。在这几种因素的影响之下,我们并不排除未来英特尔有能力重新洗牌全球芯片的代工格局。而一旦如此,那么间接性的也就加强了欧盟方面的半导体实力。 因此,基于美半导体的发展而言其实英特尔赴意建厂并不是一个乐观的局面。而在英特尔做出选择的背景之下,个人认为台积电或将成为下一颗两者之间半导体竞争的棋子。 因为个人觉得台积电选择去建立工厂的可能性很大。首先台积电自身就有全球化的布局,且目前也在积极的视察哪一些地方适合建立芯片工厂,那么在意抛出橄榄枝的时候,台积电不会不去考虑。其次,据悉他们给出的补贴力度也比较大。传闻给英特尔都将给出40%的补贴,那么在如此高力度的补贴之下,台积电不排除有心动的可能。一旦台积电选择加入,那么又或将成为他们半导体争夺的“棋子”。 当然了,他们在这其中还是会有所受益,比如说开拓更广的市场,增加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再比如说可以获得不少的补贴。因此,这也算是一个双方都处于有利局面的事情,只是不知道继英特尔之后,台积电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对此,你们是如何看待英特尔的行动?欢迎留言评论、点赞和分享哦!

3 years ago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歐洲最糟糕、美英成“難兄難弟”、中國呢?

经合组织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2%,欧洲“最糟糕”!美英成“难兄难弟”,中国呢? 9月26日,经合组织(OECD)表示,在长时间的能源危机和高通胀背景下,预计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速度将会超过今年前几个月的预期,并进一步推动全球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中。 从其发布的最新预估中来看,OECD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保持3.0%不变,但是对2023年的预期,则从2.8%下调至了2.2%。同时还预计,明年的全球经济产出将比此前预测的数值低2.8万亿美元,这大概相当于法国2021年的GDP总量。 其中OECD对欧洲的经济前景态度最为悲观,认为其大部分国家都将在2023年全年迎来衰退。于是,OECD将欧元区明年的经济增速放缓至了0.3%。此前该组织对欧元区今年的预期为3.1%,但是在6月的时候已经降至了1.6%。 (来源:子图网) 在欧洲国家里,损失最惨重的德国,也是“最不被看好的”那个。OECD在6月的时候预测德国经济将增长1.7%,但是周一的报告却显示,该组织预计德国明年的经济将会下降0.7%。 与此同时,尽管美国和英国等其他经济体与欧洲相比之下没有那么悲观,但是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美联储年内多次激进加息以抑制该国通胀,但是实际效果却与加息的力度相形见绌,叠加今年前两个季度美国的GDP环比下已经连续录得两次负增长。因此OECD将美国明年的经济增速放缓至0.5%,而6月的时候预测为1.2%。 (来源:子图网) 无独有偶,高通胀、英镑贬值、能源危机也给英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市场对英国的经济也越发担忧。根据OECD公布的数据,其不仅将英国今年的增长预期从3.6%减至3.4%,而且认为英国经济将在明年出现停滞。 但是在OECD“看衰”全球大多主要经济体前景的时候,唯独看好中国,预计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速可以达到4.7%,并且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加速经济增长的国家。 (来源:子图网) 在全球经济动荡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消费正在稳步恢复,外资投入不断增加,外贸也在持续增长。据了解,中国经济占了全球比重大约18%,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却超30%,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能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贡献力量也是有据可依的。 文|韦艳松 题|黄梓昕 审|曾艺

3 years ago

37年來最低記錄!這個老牌世界強國麻煩大了!

作者:耿直哥 据多家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的经济正在面临过去40年来最大的困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是七国集团中最差的,其通胀率更是自今年5月以来持续刷新着过去40年来的最高纪录,如今已超过10%。 不少英国媒体因此纷纷哀叹说,英国已经进入经济衰退期了。 然而,英国政府于今天新宣布的经济刺激计划,却未能引起市场的振奋,反而还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更令英国的汇率跌到了37年以来的最低点! 从英国《卫报》、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路透社的报道来看,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以及脱欧的多重打击下,英国的经济这两年一直在走下坡路,不仅经济增速缓慢,是七国集团(G7)中最差的,更在今年5月就已经创下了自1982年以来最高的通胀率,如今已超过10%。 虽然英国新任财政大臣夸西·克沃滕(Kwasi Kwarteng)于北京时间9月23日宣布了英国政府的全新经济刺激计划,可根据BBC和《卫报》报道,他这个以给企业和个人的大幅减税为主、力度创下了半个世纪以来之最、富人和大企业更是主要受益者的经济刺激计划,不仅未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反而还进一步加剧了投资人的担忧——除了英国股市应声下跌,英镑兑美元的汇率更是跌到了37年以来的新低,逼近了1英镑兑1.11美元的地步,直观地反映出投资人对英国有多么缺乏信心…… 而从上述两家英国媒体给出的分析来看,市场之所以对英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反应如此负面,是因为这个大规模减税计划,似乎就是克沃滕刺激英国经济的主要策略了。可如果只靠减税刺激经济的话,英国政府就必然要大量的借债才能支撑起这个计划,同时还得有人能接盘英国政府的这些债。 (截图来自BBC的报道) 但问题是,英国本身的债务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不仅政府负债严重,此前的10多年里英国始终维持的1%甚至更低的利率,导致民众也因为贷款成本低大量借钱购买起了他们实际上根本负担不起的房子和车子,从而导致整个英国的债务水平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严重的债务问题,甚至还迫使英国前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准备通过给企业加税这种政治上不讨好的方式来还债了,而英国的“公务员”们更是因为还贷能力不被看好、无法从主流贷款渠道借到钱,不得不寻求那些充满争议、有“套路贷”嫌疑的的“先买后付”贷款公司的帮助去借钱。 同时,在俄乌冲突、脱欧和疫情等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下,英国的通胀率自今年5月就持续刷新着自1982年以来的新高,迫使英国央行不得不通过加息这种遏制通胀的常规手段来加以控制。截至目前,身为英国央行的英格兰银行已经在今年进行了7次加息,最近一次是9月22日。目前英国的利率为2.25%。 那么,当严重的债务问题,与严重的通胀问题相遇时,英国的经济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要避免经济衰退就要刺激经济,可这势必会加剧通胀,要遏制通胀就必然要加息,可对英国来说这又势必会大大加重债务负担,进而打击经济发展…… 英国《新政治家周刊》在9月22日的一篇文章中就着重谈到了这个问题,指出英国人是最容易受到加息冲击的,英国虽然不想要通胀,却并没有准备好去面对加息带来的后果。 在如此棘手的局面下,英国新任财长克沃滕如今决定给企业和个人大幅减税,想以此刺激经济发展的做法,就无异于是在“火上浇油”了。 BBC和《卫报》采访的多名金融专家就指出,虽然这种做法短期来看或许能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增速,但也势必会给市场带来大量的不确定性,包括导致政府进一步负债,通胀进一步加剧,利率进一步推高,最终进一步加重整个英国的债务负担,以及这些债务又由谁来接盘等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英镑除了创下了兑美元的新低,也在兑人民币方面似乎也创下了历史新低。有外汇交易网站显示,在9月23日晚间,英镑兑人民币的汇率已经跌破7.8,即1英镑可以兑换7.79元人民币了。 这对于在通胀和高物价下挣扎的英国人来说,恐怕也是一个相当负面的消息了。

3 years ago

給英國傷口上撒鹽!俄羅斯去美元後,突然宣布將暫停英鎊交易

9月21日消息,莫斯科交易所在20日晚宣布,由于在英镑结算方面存在一定风险和困难,从10月3日开始暂停英镑交易。 俄罗斯认为,由于美国一昧追求利益,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基础,美元和英镑已经变得“不再可信”,所以早在9月7日,俄罗斯就表示该国正在放弃使用美元和英镑。 (来源:子图网) 今年以来,因为与美国站在同一阵营制裁俄罗斯,但是却遭到了极为严重的反噬,英国经济衰退的可能越加明显。尽管俄罗斯的“最终目标”是去美元化,但是现在先对英镑下手,也是有迹可循的。 截至9月16日,英镑对美元的汇率近40年来首次突破1英镑对1.14美元,尽管后续回升,但是年内依然下跌将近16%。同时,英镑对欧元下跌0.5%,而年内跌幅大约为4%,跌至去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 (来源:子图网) 英镑汇率“跌跌不休”的背后,是英国消费者难以承受飙涨的物价以及能源成本,从而推动英国通胀不断高涨。而为了抑制高通胀,直到8月初,英国央行已经进行了去年12月以来第六次加息,但是依旧于事无补。 16日数据显示,英国8月零售额下跌1.6%,超出市场预期的0.5%,据悉这是2021年12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对于这个令人失望的数据,不少经济学家发出英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的警告,有分析人士预计,英国央行在9月22日将会继续加息75个基点。 (来源:子图网) 在英国经济缺乏复苏动力的情况下,俄罗斯或许是考虑到,英镑已经承受了太多英国央行加息的压力,而且未来预计还会继续承压。现在暂缓对英镑的使用,不仅可以避免英镑带来的影响,又能加速放弃“有毒货币”的进程,似乎也是一个相对正确的选择。 文|韦艳松 题|黄梓昕 审|曾艺

3 years ago

損失7500億美元後,委屈的韓國“低頭道歉”,美國的會議還是要去

自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出台以来,韩国就一直“风风火火”地为此抗议。不过,9月21日,韩国总理当天在接受国会质询时,对韩方应对美法案举措不力公开致歉。他表示,韩国自8月4日以来,就一直在为此周旋。 早前,美《通胀削减法案》出台后,韩方和其国内的电动汽车行业为此大震。根据规定,韩国车企将为此失去至高达75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优惠,对于在美国市场处于上升势头的韩国车企来说,这无疑将对他们的竞争力造成打击。 但在韩官员与美人士多轮面谈后,韩方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早些时候,韩国还曾一度表示,这将影响到双方在芯片等领域的合作。而此外,韩官员还直言或将与德国和欧盟进行相关合作,以对美方做出最严正的反馈。 不过,这些“招数”似乎都没能打动美方的“铁心”。9月19至21日,韩总统在伦敦与纽约与拜登进行了3次面谈,其中再度涉及《通胀削减方案》对韩方的影响。韩总统表示,他希望美方在执行方案的同时,可以消除韩方的担忧。 拜登对此表示,他们十分清楚韩国的忧虑,建议双方以后可以保持沟通。早些时候,还有人士提议,韩方可以利用“芯片联盟”来对美国“进言”相关问题。不过,有媒体指出,这种方式可能性不大,因为韩方半导体供应链离不开美国。 消息显示,“芯片联盟”第一次会议将于下周初举办,届时韩方将出席本场会议。此前,韩方曾一度因为中国市场,在该问题上犹豫不决,因而此次出席参与,也让不少人士对此产生争议,认为韩方实际已经决定加入进去了。 数据显示,2021年中韩双方贸易额超过3600亿美元,而当年份,韩国半导体出口就占其出口份额的25%以上。市场预估,2022年中韩贸易有望冲击4000亿美元,跨上新台阶。而目前,中国已连续18年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了。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