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拿下市場第二卻拒絕使用國產芯片:這家美國科技企業開了一個壞頭

戴爾 戴爾對于很多國內消費者都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從市場份額上來看,根據第三方數據統計機構canalys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第三季度中,戴爾以153.1萬台和11.7%的市場份額成為國內第二大個人電腦廠商。 2022年第三季度國內個人電腦市場 高端的外星人系列也是眾多游戲愛好者的首選,但是最近這家企業的一個選擇卻引起了眾多的質疑,也讓不少消費者決定拒絕購買戴爾電腦。 戴爾將逐步放棄國產芯片 據日經新聞、路透社等多家權威媒體報道,戴爾已經決定到2024年為止徹底替代來自中國的芯片——不僅僅是國內企業所生產的芯片,即使是其他國家在內地制造的芯片也將被戴爾排除在采購名單之外,這對于國內的芯片產業鏈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芯片產業 芯片產業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芯片被應用在國防、航天航空、地質、醫療等眾多關鍵領域,擁有安全可控的芯片對于這些核心部門來說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則是芯片產業意味著未來發展的趨勢。憑借著人口紅利,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工資成本的上升,部分低端制造業已經受到來自東南亞等地區的威脅。   國產芯片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產業升級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向高端產業推進不僅僅可以解決芯片安全的問題,同時隨著產業鏈的建設和完善,也將創造出更多的高科技工作崗位,這些崗位不但能為我們培養出高端科技人才,同時也意味著收入水平的提升。   但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漸進的,我們必須承認當下在芯片產業的落后,同時由于無法從ASML購買EUV光刻機的限制,使得國內芯片產業大多集中在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當中,通過這種方式一邊積累經驗,同時回收研發成本。如此一來我們也可以在芯片產業上逐漸縮短和先進工藝之間的差距。 芯片制造 但是戴爾的這一決定無疑是打亂了國產芯片產業平穩發展和追趕的愿望。僅僅戴爾一家做出這個決定并不可怕,值得擔心的是戴爾這只胡蝶扇動翅膀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戴爾的決定不僅僅阻礙了國內芯片廠商的發展,同時也讓其他先進芯片廠商對是否來內地建廠開始產生猶豫。 蘋果 僅僅一家戴爾確實不必太過擔心,但是如果蘋果、特斯拉等企業也跟隨這一決策,那才會造成傷筋動骨的結果。雖然從短期來看不會立刻發生徹底地脫鉤,但是有一些細節已經值得注意——蘋果開始向印度、越南等地轉移產能,印度也歷史上首次同步開始制造iPhone13。 印度已經開始同步生產iPhone13系列 戴爾可以說開了一個壞頭,也讓以往的雙贏不復存在。如何應對戴爾的選擇也是一件十分考驗智慧和決策的事情。特別是對蘋果、特斯拉等利潤更高的產品更是如此,以往國內的蘋果供應鏈企業也可以跟隨iPhone的熱銷而喝上一口湯,如果蘋果做出和戴爾一樣的選擇,那麼對于當下的這些「果鏈」企業來說不亞于滅頂之災。 如今國內市場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在為iPhone提供了大量訂單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一下如何能從iPhone那里得到相應的回報。或許學習汽車產業要求一定比例的國產供應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3 years ago

比芯片還棘手的行業,被美日全壟斷,中國企業連山寨版都造不出?

近几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制造方面一直有不少喜人的进步,很多制造也进入了全球科技水平的前列,比如基建方面、航天技术方面等等。但是在科学研究领域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短板,例如在制造高端科研仪器方面,我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要知道,科研仪器可是科学研究里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好的仪器自然也拿不出准确的结论。目前国内能够制造高端仪器的厂家很少,甚至有的仪器连低端替代品都没有,做研究基本要靠进口,因此我国每年光是在进口仪器上的花费就高达近千亿美元。 一、 科研仪器行业的长期垄断 国内在高端科研仪器方面一直都处于被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尴尬局面,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基本上已经垄断了全球科研仪器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虽然根据可靠的数据统计,科研仪器行业在工业领域中的占比只有4%,远不及日用品和食品这种的市场规模,但是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却能达到60%,足以看出它的重要性。 国家市监局的调查显示,在我国的31个省级生态环境检测机构中,86.8%的科研仪器来自于国外品牌,而国产的仪器占比不到15%。而在几年前美国化学会(ACS)旗下的《C&EN》发布的全球仪器公司榜单中我们也能看出,在排名的前20家公司中,有8家是美国公司,7家是欧洲公司,还有5家是日本公司。 欧美国家和日本之所以能够垄断科研仪器行业,也是有其不可超越的优势所在。在基础学科领域的长期研究以及优秀科技成果的层出不穷,科研仪器市场自然也逐渐成为了以科技强国为核心的垄断。 此外,几家垄断企业在研究上的投入也是非常大的,比如行业巨头赛默飞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能达到65亿元。然而国内企业的投入就远远不够,虽然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营收都不能支持研发的花费,但投入不足更难有突破。 二、 我国研发的基础薄弱 事实上我国每年出口的科研仪器也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是中低端仪器。因为科研仪器的研发周期一般都很长,技术要求也非常高,而且目前市场又被国外垄断,所获得的收益不多,国内企业的研发难度大,自然也就不愿意研发高端仪器。 而且国产仪器的性能和质量也一直是一个大问题。稳定性不够、维修概率又大还有使用的周期短等问题,都让需要稳定的科研设备来得到准确数据的实验室敬而远之,从而选择国外的质量更优秀的仪器。 想要制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科研仪器,就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深度的剖析。而没有充分的了解和高成本的投入,就难以获得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投入都不能支持研发,人才的流失也让仪器的研发难以更进一步。 同时,国内企业还缺少创新精神,没有研发高端科研仪器的勇气,在中低端仪器上故步自封,这样很难有新的突破。 三、如何突破 想要解决国内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问题,最需要的还是国家的支持与鼓励。如果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应的投资力度,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花更多精力在仪器研发方面。研发的企业多了,能够打破这个市场垄断的机会也更大。 其次,国家还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扶持国产的科研仪器,企业只要能够看到可观的利润,自然也就会愿意去生产和研发了。这样也能提升国内企业的信心,挑战一些更高端的研发。 此外,做研发自然少不了技术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和发掘也是一大难题,而目前国家已经在着手储备各种基础学科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只有优秀人才的储备稳了,才能给后续基础学科领域的技术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 我国的科研仪器领域一直没有收到太大的关注,但是其面临的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国内缺少研发和生产高端科研仪器的企业,基本上只能靠进口国外的仪器。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市场早就受到了垄断,而且国内的研发各方面都处于疲态。…

3 years ago

拿下市場第二卻拒絕使用國產芯片:這家美國科技企業開了一個壞頭

戴爾 戴爾對于很多國內消費者都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從市場份額上來看,根據第三方數據統計機構canalys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第三季度中,戴爾以153.1萬台和11.7%的市場份額成為國內第二大個人電腦廠商。 2022年第三季度國內個人電腦市場 高端的外星人系列也是眾多游戲愛好者的首選,但是最近這家企業的一個選擇卻引起了眾多的質疑,也讓不少消費者決定拒絕購買戴爾電腦。 戴爾將逐步放棄國產芯片 據日經新聞、路透社等多家權威媒體報道,戴爾已經決定到2024年為止徹底替代來自中國的芯片——不僅僅是國內企業所生產的芯片,即使是其他國家在內地制造的芯片也將被戴爾排除在采購名單之外,這對于國內的芯片產業鏈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芯片產業 芯片產業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芯片被應用在國防、航天航空、地質、醫療等眾多關鍵領域,擁有安全可控的芯片對于這些核心部門來說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則是芯片產業意味著未來發展的趨勢。憑借著人口紅利,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工資成本的上升,部分低端制造業已經受到來自東南亞等地區的威脅。     國產芯片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產業升級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向高端產業推進不僅僅可以解決芯片安全的問題,同時隨著產業鏈的建設和完善,也將創造出更多的高科技工作崗位,這些崗位不但能為我們培養出高端科技人才,同時也意味著收入水平的提升。     但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漸進的,我們必須承認當下在芯片產業的落后,同時由于無法從ASML購買EUV光刻機的限制,使得國內芯片產業大多集中在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當中,通過這種方式一邊積累經驗,同時回收研發成本。如此一來我們也可以在芯片產業上逐漸縮短和先進工藝之間的差距。 芯片制造 但是戴爾的這一決定無疑是打亂了國產芯片產業平穩發展和追趕的愿望。僅僅戴爾一家做出這個決定并不可怕,值得擔心的是戴爾這只胡蝶扇動翅膀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戴爾的決定不僅僅阻礙了國內芯片廠商的發展,同時也讓其他先進芯片廠商對是否來內地建廠開始產生猶豫。 蘋果 僅僅一家戴爾確實不必太過擔心,但是如果蘋果、特斯拉等企業也跟隨這一決策,那才會造成傷筋動骨的結果。雖然從短期來看不會立刻發生徹底地脫鉤,但是有一些細節已經值得注意——蘋果開始向印度、越南等地轉移產能,印度也歷史上首次同步開始制造iPhone13。 印度已經開始同步生產iPhone13系列…

3 years ago

美國半導體迎來寒冬,美高企紛紛倒戈,中國市場并不買賬!

一直以來,美國對于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都非常在意,特別是在中國芯片即將崛起之際,美國就開始想方設法阻止中國發展,無論是限制自由出貨于華為,還是后續斷供部分美企與中國合作,這無疑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阻止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最終帶來的結果就是美國半導體不好過,也正是因為如此,不管是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又或是美國半導體協會,甚至是全球半導體巨頭,比如英特爾、台積電、ASML等芯片巨頭,都反對美國約束出貨,而且還向美國索要超過500億美元的補貼,從而來彌補不能自由出貨導致營收縮水帶來的損失。 美國無端修改芯片規則,限制芯片企業自由出貨,導致很多美企都不好過,同時也攪亂了整個半導體市場格局,就連比爾蓋茨都站出來發聲,表示限制芯片企業自由出貨,并不能阻止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相反會讓美國高科技企業損失慘重,在比爾蓋茨看來,美國芯片企業的芯片產能需要中國市場消耗,如果阻止他們出貨給中國,這無疑是進一步在摧殘美芯企,更是會導致一場史無前例的芯片寒冬即將到來。   果不其然,2022年美國芯片企業過得非常慘,無論是英特爾還是英違達,甚至是AMD等芯片巨頭凈利潤下滑約七成左右,其它相關的芯片公司以及科技股都出現下滑,據不完全統計,就單單去年而言,美國整個芯片市場就蒸發了超過15萬億元,這相當于是某些國家的生產總值,無論是高通還是各大美國芯片企業,本來就因為市場行情不好,導致全年銷量不佳,再加上美國對中國芯片產業的限制,導致美國芯片企業不能自由出貨,這也進一步導致他們變得雪上加霜,特別是產品出貨量快速下跌,以前賣得很好的美國芯片,也突然一下子就變得無人問津。   確實如此,比如有些芯片企業原本賣90元的芯片,最后降價賣到10元都賣不出去,也正是因為如此,為了解決美國芯片賣不出去的尷尬現狀,美國芯片巨頭紛紛倒戈,既然無法阻止美國可惡的行為,那麼就只能想方設法來規避美國禁令,比如英偉達為了更好的向中國出貨芯片,就把原本被禁售的A800芯片替換成A100芯片,在原來的芯片規則中,美國是不允許英偉達出售高端芯片給中國,A100芯片剛好就不屬于這一范圍,但是A100芯片的性能以及穩定性,和A800芯片相比也是相差無幾,所以英偉達認為中國芯片廠商應該會選擇購買。 不僅如此,就連美國EDA軟件巨頭,也開始學習英偉達的做法,準備向國內廠商提供特供版EDA軟件,也就是說美國禁用的是美國EDA軟件,但是對于特供版本的軟件并沒有限制,美國EDA軟件巨頭想通過這種方式,來保持與中國國內廠商的合作關系,特別是美光、高通以及ADM等芯片巨頭,也同時加速向中國市場出貨,他們想盡一切辦法都要與中國合作,這也意味著沒有誰愿意放棄中國市場,可是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美國芯片企業雖然有心,但是中國的態度已經發生了改變,甚至是無意與他們保持合作。 美國不允許美芯企出售高端芯片給中國,更是不允許出售相關的芯片制造設備,就連軟件設計以及芯片相關技術,美國都不允許美企廠商提供,美國那些巨頭為了不失去中國市場,可以說用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中國同樣也為了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國內廠商紛紛降低對進口芯片的需求,因為只有更多的采用國產芯片,才能避免再次處于被動的局面,也就是說哪怕是美國芯片企業有心,但是中國也無可奈何,對此,不少網友表示,誰叫你們生存在美國呢?   確實如此,如果繼續保持與國外廠商的合作,那麼美國勢必還要進一步做出更多限制,可以說這對誰都沒有好處,無論是對美國芯片企業而言,還是對中國芯片產業而言,都會讓雙方付出的努力付之東流,不得不說,我國國內廠商擁有先見之明,早已看穿未來的發展趨勢,那就是只有掌握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只有自己擁有了過硬的技術實力,才能在半導體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特別是現在我們不能再受制于人,我們要不斷滿足內需,通過自我發展來打開一片天地,只有這樣國產芯片技術才會提升,半導體設備技術水平才會增長,國內廠商才能打造出不需要美國技術的芯片,而不是一直依賴于美國技術。

3 years ago

中國急需攻克的五大頂尖技術,一旦突破,將不懼任何國家壟斷

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化时代,随处可见的都是高科技技术产品,小到遥控器,大到汽车几乎都离不开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成果。而这些成果有不少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不仅赚取巨大的销售额,还垄断了行业市场。 对方随意修改规则便能影响消费市场获取技术支持,因此自研成为了突破的重点目标。其中在五大顶尖技术方面急需突破,一旦突破,将不惧任何国家垄断,有哪五大技术呢? 第一:光刻机 现代社会离不开芯片的支持,任何的智能终端产品都需要搭载芯片,而光刻机就是制造芯片的重要工具。 在芯片制造过程中,需要将设计好的芯片图案复刻在晶圆表面,但即便是28nm,14nm的成熟芯片也会集成几十亿根晶体管。 如何在有限的单位面积内曝光更多的晶体管数量,让每根晶体管纵横交错,甚至在上百个层级中错落有致,这就需要光刻机运用深紫外或极紫外光源来实现了。 以EUV光刻机为例,波长为13.5nm,运用多重曝光可以轻松完成7nm及以下的高端芯片制造。只不过目前只有荷兰ASML一家公司掌握EUV光刻机量产技术,也是许多国家争相突破和发展的目标。 第二:光刻胶 光刻胶同样是半导体行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属于原材料的一种,而且和光刻机的联系非常密切。光刻胶作为一种光敏化学材料,需要涂抹在晶圆表面,用于保护衬底基座,并且在接收光刻机的曝光光源时承担媒介的作用,将芯片图案转移到晶圆上。 越高端的芯片同样需要越高端的光刻胶支持,日本JSR、富士化学、东京应化、信越化学这些日企掌握了全球9成以上的光刻胶市场,对中高端的DUV,EUV光刻胶有极大的话语权。 如果想要顺利完成高端芯片的制造,那么突破光刻胶核心技术也是一大关键。 第三:EDA工业软件 一款芯片诞生之初离不开设计,就像盖一栋高楼大厦之前,需要设计好图纸。按照图纸来规划楼层的框架,每一个空间面积内的细节分布也需要通过精密的设计来完成。 同样的道理,芯片具备怎样的功能,性能和制程都离不开EDA工业软件。使用EDA来完成芯片设计过程中的布局、布线、版图等一系列工作。 虽然EDA属于软件程序,但市场份额高度集中,被美国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三家公司垄断。EDA素有“芯片之母”之称,可见其重要程度是非常高的。   尽管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硬件设施搞研发,可EDA涉及到大量的专利技术,对于后来者而言,是一道必须绕过的门槛,在更多的路径上进行探索。 第四:高端医疗器械 医疗行业是人类最复杂的学科之一,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科学技术多如牛毛,也因此造就了庞大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 类似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核磁共振仪、高速离心机、冷冻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等都是顶级的高端医疗器械设备,而他们都有不少共同点,价格昂贵,且核心市场被国外公司垄断。…

3 years ago

又有動作!馬雲帶先進科技回國,1200億搞科研,人民日報果然中肯

阿里巴巴是中国互联网科技的龙头企业,从购物模式到支付方式均让国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的一言一行更是让人们非常关注,值得注意的是马云又有了新动作,或将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贡献。 此前马云被传出到日本隐居,但现在来看马云到日本是为了带回先进的农业方面的科学技术回国。此外阿里巴巴也一直在科研方面也在加大研发投入,人民日报一番中肯的评价再度得到了印证。那么马云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他带回了什么先进的科技呢? 一、马云将先进科技带回国 马云自从辞去阿里巴巴董事长之后就开始过起了神仙般的生活,先是有媒体发现马云在西班牙打高尔夫球,后又传出了马云在日本定居的消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马云正在过退休生活的时候却发现,马云正打算将其他国家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回到中国。 据了解马云在日本定居的半年时间里,三个月都在研究养殖渔业的技术运作,后又在对农业和食品行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马云下一步的打算来看,他准备到东南亚考察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希望可以将其他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带回中国。 马云的这一行为早有预兆,阿里巴巴很早就宣布启动“未来农场计划”,邀请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或许将会让我国的农业发展迎来更辉煌的成就。马云在外奔波的同时阿里巴巴也没有闲着,一直在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 二、每年科研超过1200亿 从2022年阿里巴巴公布的财报能够看到,在2021年阿里巴巴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就已经超过了1200亿元。虽说现在阿里巴巴2022年的真实财报还未公布出来,但是有相关人员推测在2022年阿里巴巴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仍会超过1200亿元。   据了解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在全球建立了7个研发中心,全球化发展将会是其未来的重要方向。目前阿里巴巴正顺应国家政策在进行布局,其业务涉及到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自动驾驶、区块链和量子计算等领域,专利就已经超过了1万件。 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是我国最早的大数据库,打破了外国数据库企业垄断国内市场的地位。而阿里巴巴所研发的ODPS平台就是依托阿里云这一平台诞生的,其实现了储存、调度、元数据管理上的一体化架构融合,成为了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地一体化大数据平台。 除了在大数据智能计算方面阿里巴巴取得了成就,在芯片制造领域阿里巴巴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22年阿里发布了一款名为含光800的AI芯片,比目前业界最好的AI芯片性能高出了4倍。阿里还推出了RISC-V架构,让中国芯片自主研发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无论是马云想要将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回中国,还是阿里巴巴每年投入1200亿用于科技研发,都印证了人民日报此前的观点。 三、科技独立才是未来方向 人民日报曾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更加令人心潮澎湃”,如今看来确实是如此。阿里巴巴所做出的成就,让人们对于我国的科技事业看到了希望,也给其他企业起到了带头作用。 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各国的发展早已经从基础建设、工业的发展转向了科技的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的发展,只有在科技方面实现独立,才能够在未来实现经济方面的发展。 结语 马云的行为,或将推动中国的农业发展。而阿里巴巴也一直在人工智能以及芯片领域加大研发的脚步,种种行为均让国人对这家企业的好感更近一层,也给其他的科技企业带了一个好头。 人民日报此前的呼吁十分之中肯,我国当前在高科技领域仍然受制于人,西方国家也是在这一方面多番限制。只有我国各大企业像阿里巴巴一样重视科研的发展,我国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科技强国,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你对于马云和阿里巴巴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3 years ago

連續投資超1000億!阿里露出「真面目」,中國第二個「華為」出現

在科技行業,華為是我國為數不多,能在全球科技各領域嶄露頭角的企業,不管是5G、AI、云計算還是存儲,盡管面對老美多輪的重拳出擊,核心零部件的斷供,華為表現得猶如「大雪中的勁松」屹立不倒,不僅智慧型手機零部件國產化打破紀錄,并且在超導量子芯片、芯片堆疊技術等領域實現了重重突破。 主要原因就是華為在研發上舍得投入,這也是所有企業長足發展的不竭動力,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華為2022年的研發投入為190億歐元,合計人民幣約1402億,研發投入全球排名第四。 第二個華為出現 讓國人感到意外的是,除了華為,中國又有一家企業,在研發投入上開始追趕華為,這就是阿里巴巴。2022年,阿里巴巴技術相關領域的投入歷史性地超過了1200億元,這種投資規模與華為僅有一步之遙。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CEO張勇公開表態「2023年阿里在技術上有超1000億元以上的投入,能夠使我們用更好的技術服務社區,助力實體經濟」!連續投入超千億,不僅在國內市場罕見,在全球科技領域也有領先的水平。 提到阿里巴巴,不少人認為他只是一家電商平台,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就片面了,阿里并非只有淘寶、天貓、閑魚這些電商平台,馬云前期的大量投資與布局,為阿里培養出了許多實力雄厚的「獨角獸」,比如達摩院、平頭哥,阿里云、小蠻驢等。 當全球經濟疲軟,科技、互聯網行業迎來了一場「寒冬」,許多海外半導體、智慧型手機及互聯網企業相繼出現了裁員、取消年終獎等削減成本的現象,但阿里則逆勢而上,對研發的投入依舊是大手筆!而此舉也漏出了自己的「真面目」—科技巨頭。   首先,云計算。5G是物聯網時代,不管是智能汽車、手機、智能手表等各式各樣的物聯網設備,都會卷入云的浪潮之下。比如12306、國家稅務局或等機構,都是用的阿里云服務,對于企業的運營,云服務不僅可以降低企業購買伺服器成本,還能更好地保護企業數據的安全。尤其當智能汽車成為這個時代的風口,還能為用戶提供更出色的智能化服務及人機交互體驗。 而為云計算的突破,阿里在半導體、操作系統方面可謂是鉚足了勁兒,比如自主研發的倚天710已經大規模應用,飛天+CIPU也為云提供了全新的云計算體系架構,而阿里的量子實驗室也在為阿里云提供更快的計算技術。 公開數據顯示,阿里在云計算領域已穩坐國內市場頭把交椅,并且在國際市場更是排到了第三名,就連投資巨頭高盛都給出了阿里云8000億元的天價估值。 其次,AI方面。阿里打造的小蠻驢無人配送車,集成了達摩院的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據悉小蠻驢的無人駕駛等級已經達到了L4級,不僅具有類人認知智能,而且應急反應速度是人類的7倍,0.01秒就能辨別出100個以上的行人和車輛行動意圖。 數據顯示,2022年雙11期間,達摩院聯合菜鳥為400多所高校配送了200多萬件包裹,在無人配送方面,小蠻驢在去年3月份創造了世界紀錄。單台小蠻驢每天也能送500多件快遞,而且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大幅提升了快遞配送效率。 小蠻驢能有這樣出色的性能與成就,也得益于阿里在AI領域的不斷投資與技術積累,2021年的一次VQA Leaderboard挑戰賽,阿里的AI在「讀圖會意」方面以81.26%的準確率首次超過了人類并創造了世界紀錄。2022年度AI 2000人工智能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機構中,阿里還是唯一的一家中國企業。 不管是云計算、半導體還是AI等方面,從阿里身上都能看到「華為」的影子!加大研發投入并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尤其當中西科技競爭成為一種常態,這為打贏關鍵技術攻堅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years ago

為什麽蘋果在國內能夠賣出這麽高的銷售額呢?我想大概有三個原因

2018年,苹果手机在中国销售额是3640亿元; 2019年,苹果手机在中国销售额是2855亿元; 2020年,苹果手机在中国销售额是4450亿元; 2021年,苹果手机在中国销售额是4825亿元; 过去的4年中,苹果在国内的销售额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最低的时候也有2,855亿,最高的时候已经接近5,000亿,为什么苹果在国内能够卖出这么高的销售额呢?我想大概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苹果的售价非常高,要知道我们国内的国产手机很多售价都是1000~2000元,这个档次,像小米的一些手机售价甚至低于1000元,只要700-800就能买到一个,可以给老年人使用2~3年的智能手机,而苹果的智能手机最高能卖到1万多,如果按照1万元来算,卖出一台手机的销售额就是小米卖出红米9A这样的手机的十几倍,也就是说我们国产手机卖出十几个才能抵得上苹果卖出一个苹果的销售额自然而然就高了。 第2个原因就是苹果的销量非常高,通过过去一年618和双11我们都可以发现,虽然苹果的价格很高,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苹果手机的销量,在过去的618和双11中,苹果都拿到了销量的第1名,如此高的价格加上如此高的销量评估啊,拿下第一也就不足为怪了,能够取得这么高的销售额也就不足为怪了。 你觉得还有什么样的原因呢?

3 years ago

失去華為后,谷歌再次遭遇「背刺」,外媒:才剛剛開始

2008年以后,谷歌憑借著開源的商業模式,把Android系統送上了移動系統市場的巔峰, 估計谷歌自己都沒有想到,曾經孱弱不堪的Android能夠成長為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移動操作系統。 但是,從2019年開始,Android開源的真相「暴露了」,因此,Android的市場地位也開始被沖擊。 文 | 科技君 在2019年,由于老美對于華為的一系列針對行為,導致谷歌直接官宣表示,停止為華為手機提供GMS服務,這對于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的發展來說,造成了很大影響,也因為這一點,讓外界看清楚了,谷歌雖然按照開源的條例把Android系統打造成開放的操作系統平台, 但是谷歌卻通過GMS服務來把控Android系統,讓GMS和Android系統進行深度捆綁。 在看清了Android的本質后,華為推出了自主研發的HarmonyOS操作系統,并且開始布局HMS生態來取代GMS服務,如今經過三年的努力,華為已經獲得了初步成功, 鴻蒙操作系統的終端接入數量也突破了三億大關,一躍成為了全球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 眼看著華為的成功突圍,印度市場也提出了替代方案,根據1月20日外媒方面傳來的消息顯示,印度也將開發和推廣自研的IndOS,這也就是說失去華為之后,谷歌再次遭遇「背刺」。 單從華為方面來看,鴻蒙操作系統的成功,在未來勢必會帶來我國更多的手機廠商加盟OpenHarmonyOS,定制屬于自己的鴻蒙操作系統, 因為鴻蒙的優秀已經得到了證實,并且鴻蒙的生態還在繼續延伸,這種延伸將促使鴻蒙走向更加廣闊的應用市場,而鴻蒙互聯的模式,也將助力鴻蒙系統被更多的廠商接納。   也許正是看到了自研操作系統市場的潛力,以及擔心自己也會有被老美限制的一天,所以印度方面也開始搞系統自研,不過這個IndOS想要順利發展,大機率也會前期先兼容Android開源框架,畢竟這是目前來看,最為正確的道路,鴻蒙系統的成功就是通過這種方式, 而當年的三星就是搞特立獨行,完全逆著Android的走,最終把自己玩死了。 當然,這種兼容會持續多久不得而知,畢竟IndOS和華為打造的鴻蒙系統是不具有可比性的,IndOS發展效率估計會非常低,但是,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在打壓Android的市場份額,而且還是一邊薅著谷歌的羊毛,一邊打壓Android的市場份額。   可是,面對這種情況,谷歌卻沒有任何辦法,誰讓妳Android是開源操作系統呢?并且Android也不是妳想收回就能收回的, 因為Android后期的代碼貢獻方面,谷歌的占比并不是很好,所以說白了,如今的谷歌更像是一個Android系統的綜合者,把優秀的代碼綜合起來,然后就成為了新版本的Android系統。 面對著IndOS的問世,外媒方面也是傳來了評論表示,「這一切才剛剛開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當下俄羅斯市場方面也在積極推動本土化操作系統的發展,至于未來歐洲市場會不會也跟進推出自研的操作系統,暫時來看還是未可知的,不過,可以看到的是,接下來的10年,將會是Android失落的10年,Android的市場份額將開始慢慢走低。 至于原因,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其一就是Android的發展受限,無法很好的適應未來的多終端市場,谷歌自己也意識到了, 所以早在2016年就開始加速多終端操作系統FUchsia OS的研發,只不過目前來看,生態搭建的不是很成功。 其二就是,各地區加速自研操作系統的布局,導致的結果也一定是Android市場份額縮水。 妳覺得未來Android是否會逐漸被淘汰呢?

3 years ago

兩條好消息傳來,台積電也始料不及,外媒:閉眼圈錢時代結束

爬得越高,可能跌得就越惨,不久前台积电就给全球上演了“一出好戏”。因为参与断供华为,刘德音如愿以偿搭上了老美这条线,在对方巨额芯片补贴刺激下,台积电将亚利桑那州晶圆工厂的投资额,直接从从120亿升格至400亿美元。在外界看来,台积电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 然而,亚利桑那州并非福地,不等3纳米先进制程芯片在他乡量产,台积电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麻烦。据悉,受科技低迷需求影响,当下一场世纪“寒冬”正席卷全球芯片行业,包括英特尔、美光、高通等超级美芯巨头,都不得不降价“求售”:过去一枚200元的芯片,如今20元甩卖都无人问津。与此同时,台积电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市值蒸发了几乎一半。 对于将未来寄托在老美市场的刘德音来说,这可谓是当头一棒。而更难受的还在后头,因为失去华为这个大客户,台积电只能任老美予求予取:交人、交核心数据、交客户信息。在此背景下,1000名台积电骨干员工被打包“援美”,在国内科技圈几乎炸开了锅,“这次台积电要变成美积电了”。 不过,对于英特尔和巴菲特来说,这等同于是天赐良机。众所周知,英特尔是芯片巨头,但很少有人知道,目前这家巨头连5纳米制程的芯片都难以量产。虽然实力有瑕疵,但如果台积电自己送上门,那就没有英特尔挖不倒的墙角。对此,不少外媒纷纷点评:美制造即将回归! 无独有偶,素有“股神”之名的巴菲特老爷子这次也不装了,前不久,干脆利落地拿出41亿美元极限抄底台积电。据悉,这是“老狐狸”巴菲特第一次涉足半导体行业,可见机会的弥足珍贵。在其助力下,台积电股价一度大涨20%,似有摆脱危机之兆。然而,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据知情人士透露,巴菲特显然并非“散财童子”,台积电在他眼中无非是“待宰羔羊”,能够不断为资本套现。和此前巴老爷子操盘流行于硅谷富豪圈的“竹宏康纯”类前沿抑衰科技,几乎如出一辙。当台积电沦为“待宰羔羊”之时,以华为、长电科技为代表的“国产脊梁”,却传来了两个好消息,成为了这场半导体“寒冬”中难得的亮点。 在坚持10年巨额研发投入后,华为不仅在5G、6G技术领域独占鳌头,而且在量子芯片赛道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新传出的消息是,华为在“高端芯片技术”之称的芯片叠加、超导量子芯片方面,已经斩获多项技术专利,而这意味着对解决国内光刻机难题,撕开了一条新路。 另一个好消息是,长电科技打破了AMD、英特尔的XDFOI技术垄断,让4nm小芯片成功量产。对本想依靠这项垄断技术,再次收割大陆财富的美芯巨头们,无异是一次重击。在外媒看来,当华为们再次挺起国产“脊梁”时,巨头们闭眼圈钱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 事实上,此前巴菲特就已经尝到了个中“苦头”。据悉,因为体验良好,2020年初巴菲特通过名下基金会,向竹宏康纯抑衰赛道投下了上千万美元。而在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眼中,后者可抑制细胞老化,让年老生命体重返年轻。在扎实的科研背书下,巴菲特通过京、猫等线上通路疯狂从大陆“圈钱”,似乎成为了名利场重返年轻的不二之选。 然而,随着国产替代的崛起,巴菲特手中高达万元的上述前沿科技,一夜间成为“白菜价”,甚至普通国人都能大快朵颐。目前京东商智大数据统计,国人对此类国货的报复性支持,已滋生出一个高达百亿的“长寿风口”。与此同时,巴菲特的失意彻底沦为背景板。 不可否认,台积电依旧是全球芯片“代工一哥”,占据了至少58%的市场份额。然而,对大陆的疏远,已经注定了台积电即将失去“再度辉煌”的可能。 报道显示,过去的几个月,国产芯片正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日产量已达到10亿颗,相当于每天砍单进口芯片2亿颗。对此,外媒纷纷发表评论:我们封锁了个“寂寞”。事实上,我们不仅在量子芯片领域有斩获,在更为科幻的光子芯片上,同样成就喜人。 实际上,不管台积电去与留,以华为、长电科技为代表的民族企业,都要争取早日突破技术壁垒,不再受制于人。正如华为任正非所说:老美并不是想让华为感觉疼,而是想把华为打死。显然,如果不能像任正非般挺起脊梁,那我们的下场肯定就是刘德音再也站不起来了。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