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的GPS固然强大了,几乎全世界任何地方也都能够看到GPS的身影。 但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可也不是吃素的,其拥有着与GPS不相上下的实力。 而中美如果一旦开战,那么双方肯定会不计一切手段,去摧毁对方的卫星系统,毕竟这是关乎战场局势的重要武器。 如果未来中美之间真的爆发战争,美国摧毁了我国的北斗卫星,我国将会面临怎样的局势? 你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大错特错,因为如果真的到那个时候,我国的4大杀手锏早已就位,为北斗卫星保驾护航。 这4大杀手锏是什么?难道真有如此威力,能为我国卫星保驾护航?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网】【环球网】【中广播网】【新浪军事】。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卫星系统的发展 GPS那肯定是享誉全球,但国际上可不只是有GPS这一个卫星系统,除了GPS外,还有其他3个卫星导航系统。 只不过,这四个当中,GPS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无疑是成立时间最早的,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 甚至有很多国家的武器,进行定位和锁定目标时,都要用到GPS,也就是说,如果美国一旦关闭他国对GPS的使用。 那么就相当于是,直接断掉了他国使用类似导弹的武器的使用权,美国一家独大的情况,自然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再加上美国会刻意去针对,那些有可能影响自己霸权的国家,导致我国当初在使用GPS的时候,处处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我国武器的使用。 想要消除这样的情况,有且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研发一款比肩GPS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随着中国科技不断的发展,中国卫星数量越来越多,北斗卫星与美国GPS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美国对此自然倍感压力,现在北斗与GPS几乎不相上下,中国已经不再依赖美国的GPS。 如果中美在未来真的爆发战争,那么打击对方的卫星系统一定是最有效的手段,面对美国对北斗卫星出手,我国能否拿出应对办法?…
"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导航系统!" 32年前,我们从银河号事件中得出血泪教训,立志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导航系统。 32年后的今天,北斗导航已经覆盖全球,服务137个国家,彻底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垄断。 谁料到,北斗星通作为001号运营商,本该是最大赢家。 却因为一个失误,导致连年亏损,至今都翻不了身!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GPS一家独大的隐患 1964年,美国开始研发卫星导航项目,前后花了30年、投资300亿,才终于研发成功。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世界基本都是使用美国的GPS,但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挺危险的。 想想看,如果哪天美国不高兴了,把某个地区的GPS信号一关,那里的飞机、轮船、汽车导航全都失灵,会造成多大的混乱? 这不是假设,而是真实发生在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 当时美国指控中国货轮"银河号"运送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然后就把这艘船的GPS信号给切断了。 结果这艘货轮在印度洋上漂了整整33天,不知道自己的准确位置,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船员们的日子可想而知,每天都担心会不会撞上礁石或者进入危险水域。 最后美国人上船检查,什么违禁品都没找到,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故意来挑事的。 这件事结束后,中国明白了一个道理: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于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开始酝酿——中国要建设自己的"北斗"。 中国导航梦成真 早在1986年,陈芳允院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只用两颗卫星就实现定位? 要知道,美国的GPS用了24颗卫星,苏联的格洛纳斯也是类似的规模。…
又被印度坑了?跟美国联合发射的“NASA-ISRO合成孔径雷达”又没反应了?已经报废了吗?还是遇到什么大问题不敢说呢? 的确,这真的是“太平静”了,发射了10多天了,按照JPL在发射成功后的视频画面之中的情况来看,如今已经在进行探测工作了,结果呢?无论是美国,还是印度,10多天了都没有任何的反应,这是什么情况?这好歹也是大半个月的时间了,要是依照印度的风格,是不是应该早就发布成功了。 所以,这让很多人都在质疑,印度美国合作的卫星真的已经“嘎了”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详细看看。 10多天了!NISAR卫星没任何动静 这一颗卫星可以说是美国与印度合作之下最为强的一颗卫星,的确它的实力不可小觑,监控地表的能力能够达到厘米级,要是进行军用,那真的就是“天花板”,根据公开的资料数据显示,其NISAR到达预定轨道(轨道高度747公里、轨道倾角98.4度)后将展开一个直径12米的圆形天线并反射信号。 该卫星每12天扫描地球两次,测量地球表面小至一厘米的垂直物理位移,即使在云层遮挡下和夜间也不间断测量。 看到没?1厘米都可以进行识别,可以想象一下,真的是太可怕了,当然,这一颗卫星的耗资也不少,耗资10多亿美元的卫星,是有史以来第一颗在两个不同波长进行雷达观测的卫星。其中NASA制造的雷达工作波长为24厘米,而ISRO制造的雷达工作波长为9厘米。 所以,在发射之后,完全是全球之中的“宇宙针眼”级别的卫星了,这从实力上来说,的确不可小觑。 然而呢?这一颗卫星在7月30日发射之后,一直都是悄无声息的模式,无论是美国,还是印度,都没有进行任何的说明,这就是让很多人有点想法了,这难道出问题了? 的确,这有点不科学,在发射之后,虽然印度,美国当天给出说明了,那就是收到了其传输的信号,但是过后,一直就没有消息了,依照JPL此前公布的对发布的视频来看,其NISAR将在入轨后的第6天开始部署,第10天开始展开大型环形天线,然后进入到正常的任务流程之中,到那时结果呢? 这10多天过去了,正常情况来说也部署好了,并且也应该有相关性成果了。然而美国,印度方面都没有进行任何的说明,也没有给出任何的数据成果,探索成果。 所以,这真的是平静到令人可怕,到底是是不是真的出问题了,还是没有看到什么成果,还是在等待什么时机的到来,然后进行相关的公布了,这与美国,印度在发射前的对外说明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而且对于印度来说,此前月船三号成功了都是疯狂了,结果这一次还没有反应,也没有看到谁在说,这感觉是有点不寻常一样。 印度又把美国坑了?真的又出现问题了? 的确,大家现阶段的想法就是这样,似乎印度又把美国坑了一样,但这里只能说,还没有确定消息前,这无法说明什么,毕竟美国,印度都还未全面宣布这一件事情。 同时,就算是真的有问题,按照常理说,美国印度会很快的宣布,就如印度在今年登月任务上,其雅典娜月球着陆器失败了,并且跟随一起进行的月球轨道器出现问题,都是很快对外说了问题,过后还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尝试拯救,太空救援,但是没有成功,也是对外明确说明了的,但NISAR卫星还没有任何的动静,正常情况来说,可能还没有出现什么大事情。 但也有可能是真的遇到了什么问题,还在继续处理之中,所以,外界无法肯定他们到底在“玩什么把戏”,反正没有办法给出确定,就看后面印度或者美国会不会说明了,这里大家也不知道咋回事,也没有什么猜测的问题、 只不过,不少人都觉得跟印度合作似乎没有什么航天好事情一样,动不动都出问题一样,这里怎么说呢?印度的航天水平的确不怎么样。 但是相对来说,在部分领域也还是可以,就如其登月,好歹也是全球具有登月实力的国家,虽然依赖了欧美的测控问题,但是印度的月球着陆器还是自己研究的,这一点没有多大的问题。而且成本是低到可怕,月船三号成本只有7000多万美元,这在后面美国都希望印度给他们说明一下技术如何做到的。 只不过印度也不愿意,说是自己的“独家绝技”,所以,这印度走得低价航天,还是有点凶猛,会不会在NISAR卫星上用了一些低价的东西,引发问题出现呢?就看后面美国,印度会不会进行相关性披露了,只能说一切都还在变化之中。 要是真的损失了,还有点可惜?…
毫不夸张的说,现代人类已经正式进入了太空时代,当我国按照既定计划稳扎稳打的实现太空计划之后,人类距离进入宇宙的星辰大海已经越来越近了! 可发展的过程中偏偏有人出来捣乱,美国就是其中的典型,现在美国论坛上出现了一股妖风,认为如果我们不让美国进入我们的空间站,美国就有权利在太空对我国空间站进行攻击,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什么给了美国人如此飞扬跋扈的自信呢? 美国放狠话 这几年太空圈的热门话题肯定少不了我国空间站,从天和核心舱上天,到问天梦天实验舱顺利对接,中国空间站总算在太空里站稳了脚跟。 现在国际空间站距离退役已经越来越近了,我国空间站则是现在人类空间站的中坚力量,虽然还没全面开放,但已经成了各国太空科研的新网红打卡地。 不少国家排着队想要合作,日本和欧洲的航天员已经早早学上的中文,为的就是有朝一日登船之后不需要适应新环境,美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浑身那叫一个难受。 现在美国网友在论坛上闹开了锅,有人直接撂下狠话:如果中国不让美国加入空间站,那美国就有权把它击落! 这话可不是一般的嚣张,难不成要跟我们搞太空大战吗?可千万不要忘了美国之前是怎么对我们的,那个时候美国带着一帮小弟搞国际空间站,当年我们就申请加入过,可被美国一口回绝。 现在眼看自己的国际空间站快退休了,这时候反倒想直接上车摘桃子,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往事并不如烟 现在的国际空间站是1998年开始正式运营的,那个时候美国和俄罗斯带着一众小弟开始建造国际空间站,航天事业搞的是如火如荼。 当年我们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是完全没有能力建造自己的空间站的,但是我们的进步速度有目共睹,如果按照这些条件,我们当年是完全有资格参与空间站设计和建造的。 可没想到美国直接拒绝了我们的申请,理由给的也是千差万别,2001年我国再次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想着共同发展互利合作,还能一起分享成果。 可惜美国的回应仍然相当冷淡,直接把咱拒之门外。理由也是千篇一律的害怕技术泄露,其实他们就是担心我国在太空领域迎头赶上罢了。 再往后沃尔夫条款出炉,彻底断了中美之间官方航天合作的路子,从这点上来看,美国为了针对我们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沃尔夫条款其实就是专门针对我国搞出来的。 当时不少美国议员鼓吹不能跟中国在太空方面合作,生怕我们学了他们的技术,众议员沃尔夫就是其中的领头羊,他也是典型的中华威胁论的鼓吹者,为了对我们的技术进步围追堵截,美国拿出了相当冷淡的处理态度,这其实完全就是对我国航天科技的不信任,甚至上升到了所谓的威胁论。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咱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航天发展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结果杨利伟乘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全国沸腾,第二步是发射空间实验室,后来天宫一号成功进入轨道,第三步就是建造咱自己的空间站。 在这方面我们是从来不说大话的,基本上我们的航天事业都在严格按照这个时间表当下推行,2021年天和核心舱上天,已经给攻坚战打好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慢慢把空间站搭建完整了,所以我们的发展是不靠任何人施舍的,还是那句老话: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航天事业该走的如此稳健,可以不受任何外力的干扰。 时间是检验一切的良药,10多年过去了,美国的沃尔夫条款成了一纸笑谈,不但没让我们停下,反而推动我们走得更远。风水轮流转,现在美国航天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他们反而恬不知耻的想要反过来加入我国空间站,难不成世界真的是由他们制定规则吗?…
越南高铁10年内打通南北,没有中国能办到吗? 越南决心在10年内建成关键的南北高铁,强化南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联系,而能否及时与中国达成合作,很有可能成为越方能否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 【越南总理范明政表示将在10年内完成南北高铁的建设工作】 在新一届达沃斯经济期间,越南总理范明政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是越南今年达成GPD增长8%以上,并在未来几年内实现GDP两位数增长目标的关键支柱。越南政府计划于年内开始进行中越跨境铁路建设,同时将在10年内完成南北高铁的建设工作。 虽然范明政此次同样提到了越南即将进行的公路、海港建设,但从越南媒体的报道细节上看,铁路建设仍旧是越南此番基建升级工作的首要切入点。 越方作出这一决断,自然是意识到了越南国内交通运输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越南政府将铁路基建建设作为了经济发展的重点】 越南国土南北狭长,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北方的红河三角洲与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这就决定了,越南必须构建起完善的南北运输体系,实现两个主要经济区之间的联通,才能够确保经济的长久发展。 可越南的交通运输体系存在巨大问题。由于大部分铁路都是法国殖民时代的米轨铁路,货运能力弱,且运行速度慢,很多货运列车只能开到每小时50公里,货物从南方经济重镇胡志明市运到首都河内需要数十个小时,导致铁路无法在越南南北联通中发挥作用。 越南每年的铁路货运量在国内货运总量中的占比不到5%,60%以上的货物运输依靠公路进行。但公路本身的运量有限,运输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越南经济的发展。越南急需修建一条能够贯通南北的现代化铁路。 【越南原有的米轨铁路运力严重不足】 只是以越南自身的技术实力,越方很难独立完成这条全长超过1500公里的高铁建设,更不用说是在10年内建成。寻找外部支援就成了越方必须做的事情。 越方之前寻找的外援是日本,可日本企业普遍对可能面临的征地等问题存在担忧,同时不愿意在铁路修建初期为越方提供资金支持,等到铁路建成后再慢慢收回成本,日本政府也就在此事上保持了模糊态度,既不明确拒绝越南,也迟迟没有真正推进此事,最终造成了这条高铁项目拖延了约20年都没有开工。 在看清形势后,越南政府终于在2024年下定决心,准备以更加独立的方式进行铁路建设,1.7万亿越南盾,约合4920亿元人民币的建设资金,将全部由越南国家财政负担,但需要他国提供技术和关键设备支持。 【越南自身很难完成这一铁路建设】 而在迟迟没能与日方达成合作后,越南转而寻求中国帮助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越方曾派人前往老挝等地,参观中国帮助其他东南亚国家建设的铁路,以及京沪高铁等中国自己的高铁线路。 2024年,中越正式达成了3条跨境铁路建设的合作协议,这也就是范明政此次所说的要在年内开工建设的铁路。 在此次达沃斯论坛期间,范明政与中国代表商讨了铁路建设问题,提议中越在技术、人力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推进3条跨境铁路建设。这些已有合作无疑能够为中越在南北铁路项目上可能的新合作打下基础。 况且,越南进行铁路建设的一个目标,是加强与中国的铁路连通,强化对华贸易。这无疑增加了越南在南北铁路建设中,同样采用与中国相同标准的1435毫米国际标准轨,进一步与中国实现“车同轨”的可能性。 【中越有望进一步实现车同轨】…
有点意思!印度实现首次太空对接,美媒看上去比印度还要高兴,居然公开表态“印度巩固了其作为全球太空强国的地位”。 什么情况?这美媒真的是为印度喝彩,是不是也有点过度了?印度在世界航天梯队之中,还是属于第二梯队的,怎么就变成了太空强国? 至少从我个人来看,并没有那么强吧,而且印度这一次能够完成任务,可以说是“折腾再折腾”,完全不顺利。 3次对接尝试,第4次才成功 对于一项稳定的太空技术来说,根本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如果真的是实力很强的话,完全是一次成功,你要说这要是真的有人在航天器上,那岂不吓死了?谁还敢坐在上面,那真就是玩得是“激情”。 所以,印度这一次成功,并不是很容易,这吹得也有点过度了,真的是印媒早起吹,美媒跟风后面吹。 按照印度最初的计划,印度建这两艘重约 220 公斤的航天器送入轨道之后,最初预计是在1月7日执行太空对接,但由于需要更多的地面测试,出现了延期。 过后,由于技术问题,实验在1月 9 日再次推迟,因为航天器在使它们靠得更近的机动过程中,漂移超过预期,然后又换成了1月12日的对接,又出现了传感器问题。 最终一次又一次的延期,在1月16日才算成功,你说要是宇航员乘坐在这两艘飞船之中,那岂不要崩溃。 不过,这重约 220 公斤的航天器也不可能坐宇航员哈,未来的印度航天器,肯定要大一点才行。 所以,印度在3次尝试对接之后,第4次才成功,这说明了技术的问题在后续还是大问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算是第四次成功了,算是印度有所成就了,但后续会不会每一次都很稳定,这肯定需要印度更多的航天计划来验证这个过程才行,不可能下一次就草率的进行任务了吧? 所以,印度对接成功并不代表什么,结果美媒居然说“印度巩固了其航天强国”的地位,这如何巩固的,如何成为航天强国的,这着实有点令人难以想象,这美媒的小编也是夸张太强了。 而且接下来的印度任务,也未必很轻松…
中国在技术发展上有着更多的优势,但这些需要有时间来证明,从目前的一些现象来看,大家对于中国也有了更多的期待。根据一些消息看来,中国目前实现了无轴泵推技术这样的发展,也让我们可以远远地超越西方国家,甚至有数据显示称直接领先美国近十年。那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技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中国在发展当中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在1974年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核潜艇强国之列。 但当时中国的核潜艇技术处于起步阶段,美国,苏联等国家的先进水平存在着巨大差距,尤其被人嘲笑的就是我国发动机的噪音真的非常的大,这也被很多国家称中国的核潜艇为水下拖拉机的称号,这也成为了我国技术发展的一块心病。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也在经历着中国科研人员不断创新,最终研发出了领先世界的无轴泵推技术,实现了中国核潜艇技术方面的巨大跨越。 如何解决核潜艇的水下噪音技术,是我们必须想要解决,但想要降低这一问题,不仅仅只是中国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毕竟水下噪音对于拥有着核潜艇以及潜艇的国家来说,都是必须要改进的,却成为了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一大难题。 作为潜艇大多数采用的时候是有轴泵推的技术就是通过一根旋转为动力轴,连接发动机和螺旋桨来提升他的优势推动潜艇前行,但这种传统的模式来看真的很难突破降噪这一问题。 只要是按照传统模式,那么噪音就必不可少,而我国的马伟明院士就非常的勇于挑战,我们打破了这样的制造,他长期致力于舰船电力系统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同时也在这样的发挥当中,让中国的海军发展事业有着更多的成就。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最终研究出了无轴泵推的技术,实现中国潜艇的跨越式发展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一大动力,想要摆脱噪音,我们就必须改变之前那种传统的发展,无轴泵推也更像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这种发展模式取消了传统的动力轴通过电磁直接驱动螺旋桨的模式来进行潜艇的推进,它彻底改变了之前的问题,而且使用这种涡轴泵推就可以完全消散掉之前的噪音问题,在同等情形之下也是大家更愿意选择的一种模式。 无轴泵推技术也涉及到多个尖端领域,而且研究的难度非常的大,因此之前还很难有国家进行涉足,但这一项技术的运用使中国潜艇噪音水平大幅度降低,同时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隐蔽性条件。 潜艇本身就是在一些特殊时期使用的,而且更小的声音意味着可以对敌军进行探测,所以降噪非常的重要,但之前很显然没有办法去进行改变。无轴泵推技术的成就中国也花费了很多年克服了无数的技术难题才有了这样的突破。 无轴泵推介绍的成功运用,让我国潜艇的隐蔽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中国核潜艇也由之前的大洋黑洞变得有了实力。 无轴泵推技术的运用是中国近几年来科技实力发展的缩影,而随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加,我们也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可能。 之前很多国家想要通过一些发展来对中国进行限制,但目前逐渐追赶的我们已经有了翻盘的可能,所以有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方法不可行,而且近几年来中国的实力发展让我们有了很多技术上的突破。 无轴泵推技术,我的出现也在更大程度上带来了发展上的优势,核潜艇的制造不仅能够使用上这一技术,如果之后越发成熟的话,用在其他的水下武器运用上也并不是不可能降低噪音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能够进行技术上的平移,也会为中国的海军实力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无轴泵推技术将会为中国带来更多的优势,在后续发展当中表现也会更加明显,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技术不再受其他国家的限制。 而且以中国目前的发展实力和军工领域的持续运行也会带来更多的可能,后续发展如何还请大家拭目以待,但有一点也需要大家放心,那就是我们不再受到其他国家的技术限制。
中国科学家模拟在轨“猎杀”星链卫星,99颗中国卫星就能在12小时内有效接近近1400颗星链卫星。非常善于在中国大陆公开论文网站上挖掘信息的香港《南华早报》团队最近又有新“收获”了。 他们发现学术期刊《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在1月3日发表了一篇论文,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控制系主任吴云华(音译)领导的项目团队,使用计算机仿真了一次针对美国“星链”星座的太空行动。 (成排飞过的星链卫星星座) 在计算机模拟中,团队使用99颗卫星就能在12小时内有效接近大约1400颗星链卫星,而这些中国卫星能够配备激光武器、微波武器或者其他设备,能够对星链卫星进行侦察、跟踪或者“其他”操作。 这篇论文为在战争时期有效反制星链这样的敌方巨型星座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为反卫星作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要知道Space X公司的星链星座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射了大约6700颗卫星,在将来有可能实现高达4万颗卫星的巨型星座。 过去全球航天界曾经普遍认为,使用少量卫星来追踪数量庞大的卫星群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因为所涉及的轨道计算十分复杂,而南航这篇论文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其他几个难题。 (南航论文描述的反卫星概念图) 比如我方卫星与星链卫星的距离必须正合适,既需要足够近,让星链卫星至少在我方卫星的探测范围内飞行至少10秒钟,又不能太近,以防止发生事故; 又比如,我方卫星上搭载的激光设备能耗很大,因此需要为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安排足够多的面向太阳的充电时间。 这篇论文证明,南航的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算法,充分应用AI技术,能够让地面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就生成一个全面可靠的行动方案。 那么,这篇论文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呢?我们首先来看看星链在战时的威胁。 俄乌冲突已经证明,星链能够在战时为通信中断的敌方提供通信指挥通道,同时随着星链用户接收设备的缩小,星链用户天线已经能够被直接集成在无人机、无人车辆和无人艇上,使得敌方能够远程来遥控这些无人装备。这在战时对我方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威胁。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试验过的ASM-135反卫星导弹,由F-15战斗机发射) 实际上“星链”只是威胁之一,最近几年西方国家发射了大量类似星链的低轨道小型商业遥感卫星,虽然价格相对低廉,但它们的分辨率和功能已经足以取代冷战时期美苏发射的高轨道大型侦察卫星。 尤其是Space X公司,已经与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签署了合同,利用星链的技术开发“星盾”(Starshield)星座,将要在低轨道部署大量相对廉价的军用卫星,包括侦察(包括光学和无线电侦察)、导航、目标跟踪、军事通信、反导预警等多种功能,主要客户包括美国太空发展局、国家侦察局和美国太空部队。 截至2024年底,美国已经至少发射了98颗“星盾”卫星,最新一批17颗卫星于2024年10月作为NROL-167任务的一部分完成了发射。因此,我们研制新一代反卫星技术势在必行。 (星链卫星的基础形态)…
前言 我国的高铁技术现如今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张“名片”。 我国在高铁建设项目上,不仅技术水平高,而且建设成本也相对来说较低,可以说是极具性价比的存在。 不过在此之前,保加利亚在准备建设高铁时,却绕过物美价廉的中国,反而选择西班牙。 更加令人想不到是,西班牙建设保加利亚高铁进度非常缓慢,投入越来越大,最终保加利亚政府宣布停止高铁的建设。 保加利亚的“高铁梦”也只能化为浮灰。 那么保加利亚为什么会做出这么“愚蠢”的行为呢? 我国高铁列车依次排列 保加利亚在中国与西班牙之间徘徊 保加利亚是欧洲的一个小国,面积仅有11万平方公里,基础建设能力稍微薄弱。 加上保加利亚地理位置特殊,算得上欧洲的十字路口。 保加利亚地理位置 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于是保加利亚打算建设高铁,发展交通业。 2023年底,保加利亚在全球范围发布招标书,顿时吸引许多高铁公司前来竞标,其中包括中国的青岛四方公司和西班牙Talgo公司。 Talgo公司 当时青岛四方公司是我国重点国有企业,在高铁建设项目上,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节约成本,那都是经过深入探索,实力很强。 在对保加利亚地形进行研究之后,青岛四方公司报价3亿欧元。 保加利亚山势起伏大 青岛四方共公司的报价在所有竞标的公司报价中算是极低的,于是很快吸引了保加利亚的兴趣。 不过保加利亚属于欧盟,在欧盟得知青岛四方公司的报价后感到十分警惕。…
中国高速飞车可实现每小时1000公里的“近地飞行”,如果进展顺利成功落地,未来上海到杭州或只需9分钟。(互联网照片) (太原19日综合电)全球在建距离最长、中国国内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飞车”(超级高铁)主体工程,于日前全部完工,将可实现每小时1000公里以上的“近地飞行”。中媒报道指,这条高速飞车即将启动测试,如果进展顺利成功落地,未来上海到杭州或只需9分钟。 综合《星岛日报》报道,据大同“高速飞车”微信公众号上周五发布消息称, 上周五,国内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试验线-高速飞车大同(阳高)试验线一期主体工程全部完工,这标志著全球在建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全尺寸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试验线主体工程完成。 中国高速飞车可实现每小时1000公里的“近地飞行”,如果进展顺利成功落地,未来上海到杭州或只需9分钟。图为模拟图。(微博照片) 报道称,高速飞车大同(阳高)试验线工程是国内首条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全尺寸试验线,能够实现每小时1000公里以上的的“近地飞行”。 高速飞车山西省实验室于2021年5月揭牌,去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位于大同市阳高县,线路全长2公里,起点位于阳高南站西侧500公尺处。 “超级高铁”在中国被叫作“高速飞车”,这是由于它利用的是磁悬浮技术,靠悬浮在磁力轨道上滑行,如同陆地飞行一般,其名由此而来。中媒报道指,这条高速飞车即将启动测试,若进展顺利,将会连接上海和浙江杭州,过程仅需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