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斷芯有反轉?美芯巨頭集體「翻臉」,外媒: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由于過去幾十年,中國半導體產業受到了「買辦」觀念的影響,所以被貼上了「缺芯少魂」的標簽,而芯片也成為中國科技最大的短板之一,對美芯企業的依賴度很高。隨著中國科技的快速崛起,芯片就成為了老美「卡脖」中企的重要籌碼。 近幾年,老美通過不斷修改芯片規則,限制了美芯企業對中企的供應,從EDA軟件、光刻機設備以及芯片代工服務等各方面,對中企進行了全方位斷芯「卡脖」。不可否認,缺芯危機確實對中企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但正如比爾蓋茨所言, 美企不把芯片賣給中國反而會逼著他們加快自研的腳步,最終不是我們不賣,而是別人不買了,得不償失 。 兩年過去了,斷芯出現了反轉,美半導體行業的處境并不樂觀,疲態盡顯。根據數據來看,進入2022年后,美半導體產業整體下滑嚴重,高通、英特爾、英偉達、美光以及AMD等巨頭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寒氣」,整體市值蒸發了1.5萬億美元,且部份芯片的價格跌幅超過了90%。 反觀國內半導體產業,芯片的日產能已經達到了10萬枚水平,且芯片進口率穩步下降的同時,國產芯片的自給率也在逐漸提升。或許是扛不住了,美芯巨頭也意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集體「翻臉」了。   首先,英偉達受到「禁令」限制無法向中國市場供應A100芯片,為了繼續向中國市場供貨,在繞開「禁令」條件限制的前提下,英偉達針對中企打造了A800芯片,完全就是量身定制的,這也可以看出英偉達對中企繼續供貨的迫切需求。 其次,ASML公司無視老美對DUV光刻機的限制,繼續擴大中國市場的布局,且將DUV光刻機的量產計劃提升至600台,態度強硬,絲毫沒有給老美留面子。 另外,新思科技則專門為中企設計了一款EDA軟件,不受「禁令」限制。AMD以及超威半導體同樣也選擇了繞開「禁令」的方法,繼續和國內企業達成了長期合作。 美芯片巨頭的集體「翻臉」也引起了外媒的感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很顯然,外媒對老美的做法也不認同,甚至覺得很愚蠢。不可否認,利用「霸權」打壓其他國家的企業是有效果的,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損招」,根本沒有贏家的存在,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沒有任何意義,并且還會導致整個行業的倒退。 值得慶幸的是,因為老美的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聚焦自主研發,徹底放棄「買辦」思想,堅持創新和科研,不再對美企抱有任何幻想。還是那句話,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只有把「糧食」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做到「心中不慌」!科技領域也是如此,繼續加油吧!對此,你怎麼看呢?  

3 years ago

美國強迫無用!佳能為了中國擴產光刻機、歐洲頂級芯企也不願離華

长期以来,美国借用了各种手段以实现其阻碍中国半导体的发展。虽然嘴上声称会“尊重各国的选择权”,实际上却是强迫其他国家与其一起对华。   见多了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的行径,大多半导体企业都选择了留在中国。 (来源:子图网) 欧洲顶级芯片制造商——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和恩智浦的高管们表示,尽管被夹在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实施的出口限制,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之间,他们依旧在遵守限制的同时,依旧寻求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ARM架构MCU厂商,意法半导体十分重视中国市场。2007年的时候,意法半导体在中国通用MCU中占有的比率仅为2%左右,截至2021年,在中国MCU市场份额达21%,排名第一。   (来源:子图网) 对于意法半导体而言,中国大约占了该公司总收入的30%。在恩智浦看来,中国市场对其的贡献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2019年,恩智浦就有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中国。显而易见,中国是他们“不想离开”的市场。 今年年初关闭了在珠海运营32年的工厂之后,佳能却表示要投入500亿日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新建半导体设备工厂,主要增产光刻设备,而建成后预计产能将提高2倍。 (来源:子图网) 然而在外界看来,佳能此番扩产,其实意在中国。 在2021年缺芯潮中,哪怕是佳能一台三十年前的二手光刻机,身价也可以足足涨了17倍,被炒到170万美元的高价。而佳能正好是抓住中国目前对光刻机的需求依旧强烈这一点,对中国开展了猛烈追求。

3 years ago

456億元、42%,中芯國際正式宣布,台積電不愿意看到的情況出現了

在國內晶圓代工市場,中芯國際是技術最先進的企業,截止目前,最高可為全球客戶提供14nm制程的代工服務。雖然這與台積電的3nm還有不小的差距,但這并不意味著中芯國際「技不如人」,主要原因就是缺少EUV光刻機。   「一代芯片、一代設備」是半導體行業內的共識,尤其EUV光刻機,是7nm以下工藝芯片的核心制造設備,全球只有ASML能夠生產。但礙于芯片禁令,中芯國際等大陸芯片廠商是有錢也不買到,反觀台積電,卻擁有優先采購權,手里足足有80余台EUV光刻機。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中芯國際承載著國內市場打破美芯封鎖的重任,即便沒有EUV光刻機,也應該不遺余力的想辦法,去克服先進7nm以下等先進工藝的制造難題。 然而,在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芯片大廠布局3nm甚至2nm等高端芯片之時,中芯國際卻多次傳出擴大28nm成熟芯片產能的消息。公開資料顯示,在近兩年時間里,中芯國際已接連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建造了12英寸晶圓廠,并累計投入了超過1700億元。 對此,台積電張忠謀還表示,大陸晶圓制造水平落后台積電五年以上,算不上台積電的對手。可沒想到打臉來得這麼快,自進入2022年以來,7nm以下的芯片制程就出現了產能過剩,這給台積電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據悉,由于被高通、AMD等大客戶接連砍單,台積電先進工藝利用率下滑了近20%,市值蒸也發了約4000億美元,幾乎「跌下神壇」。 為了應對壓力,台積電不僅關閉了部分EUV光刻機,而且台積電總裁魏哲家還呼吁員工多休假。在年度支出方面,台積電更是兩度進行下調,累計縮減了超80億美元。真可謂曾經有多「囂張」,如今就有多「落魄」。 相比先進工藝芯片的「窘迫」,28nm等成熟工藝芯片卻仍是火爆,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關鍵領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所需成熟芯片種類過百,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   近日,中芯國際宣布了一項重磅決定,將把2022年原定的320.5億元提升至456億元,上調幅度高達42%! 需要強調的是,中芯國際2022年前三季度的平均營收也才130億元左右,456億元的支出幾乎是一整年的營收!這與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代工廠紛紛縮減開支的舉動,可謂是形成了鮮明的巨大反差。 很顯然,台積電不愿意看到的情況出現了。現階段中芯國際的12英寸晶圓月產能已超過了70.6萬片,其良率也達到了業內頂尖水準,而隨著此次對年度支出的大幅上調,中芯國際在成熟芯片制程方面的領先優勢將會再度擴大。 反觀台積電,如今雖然認識到了成熟制程芯片帶來的巨大機遇,并決定把高雄7nm工廠轉化成28nm產線,但顯然是晚了一步。而且,按照老美制定的芯片法案,台積電若想獲得補貼,其南京成熟芯片工廠也很難進行大規模的擴產。 另外,迫于老美的壓力,台積電還計劃未來幾個月時間里,在美國新建一座3nm工廠,現階段更是正在打包3nm技術以及相關專項人才,包機運往美國。這意味著,台積電幾乎沒有過多的精力和財力發展成熟制程。 事實證明,中芯國際對成熟制程的選擇是正確的,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國產芯片的自給率,讓中企減輕了進口依賴,而且還為自己創造了巨大的營收利潤。數據顯示,中芯國際2022年第三季度的營收、凈利潤同比增長了41.9%和51.1%,形勢一片大好。 更關鍵的是,國產芯片的崛起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只有先在中低端芯片市場取得主動權,才能更有機會在高端芯片市場獲得成功,從而一舉突破美芯的封鎖。這就是中芯國際布局成熟制程的重大意義所在。 也許國產半導體的整體實力暫時距離美帝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慶幸的是,在中芯國際等優秀廠商的帶領下,國產芯片沿著正確的道路在加速前行,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國芯」就能讓世界刮目相看!

3 years ago

美國強迫無用!佳能為了中國擴產光刻機、歐洲頂級芯企也不願離華

长期以来,美国借用了各种手段以实现其阻碍中国半导体的发展。虽然嘴上声称会“尊重各国的选择权”,实际上却是强迫其他国家与其一起对华。   见多了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的行径,大多半导体企业都选择了留在中国。 (来源:子图网) 欧洲顶级芯片制造商——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和恩智浦的高管们表示,尽管被夹在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实施的出口限制,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之间,他们依旧在遵守限制的同时,依旧寻求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ARM架构MCU厂商,意法半导体十分重视中国市场。2007年的时候,意法半导体在中国通用MCU中占有的比率仅为2%左右,截至2021年,在中国MCU市场份额达21%,排名第一。     (来源:子图网) 对于意法半导体而言,中国大约占了该公司总收入的30%。在恩智浦看来,中国市场对其的贡献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2019年,恩智浦就有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中国。显而易见,中国是他们“不想离开”的市场。 今年年初关闭了在珠海运营32年的工厂之后,佳能却表示要投入500亿日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新建半导体设备工厂,主要增产光刻设备,而建成后预计产能将提高2倍。 (来源:子图网) 然而在外界看来,佳能此番扩产,其实意在中国。 在2021年缺芯潮中,哪怕是佳能一台三十年前的二手光刻机,身价也可以足足涨了17倍,被炒到170万美元的高价。而佳能正好是抓住中国目前对光刻机的需求依旧强烈这一点,对中国开展了猛烈追求。

3 years ago

「快遞」送到中國空間站,只用兩個小時,美俄都做不到

據環球時報消息, 北京時間11月12日12時10分,我們的太空「快遞小哥」——「天舟5號」貨運飛船首次在「家裡有人」的情況下,成功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完成交會對接 。 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從地面上發射時間開始算起,到「快遞小哥」把「貨」送到空間站,被航天員「親自簽收」, 整個交會對接過程總共用時2小時07分,直接打破了此前國際空間站創造的3小時3分鐘的交會對接世界記錄 。 「天舟5號」之所以能達成這一奇蹟,主要是因為採取了比以往更加先進的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該模式一方面優化了控制制導策略,大幅壓縮了遠距離導引過程的圈次與軌道機動的次數,另一方面在近距離自主控制段減少了用來確認飛船狀態的停泊點。 專家介紹, 2小時快速交會對接只是飛船交會對接的選項之一,在實際操作中還可以根據火箭的入軌情況,選擇適合的模式,其中2小時是最快的,還有3小時、5小時等可供選擇 。 「天舟5號」以超出世界紀錄1小時04分的成績圓滿完成了任務,這堪稱是中國航天領域的又一個奇蹟。然而,中國這些年的成就是建立在無數人以及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鬥之上, 相比於那些發達國家,中國在航空航天上的發展更加不易 。 眾所周知,美國十多年前就開始在航天技術上對中國進行全面封鎖。 美國政府不僅對中國實施各種各樣的出口限制,還在衛星技術和國防領域的交流合作上對中國進行無理打壓,隨後, 美國還將一系列封鎖措施寫入了法律,用「沃爾夫條款」來為中美航天合作設施障礙。 有了法律依據,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力度再次加大許多,最直觀的是,禁止包括NASA在內的美國航天機構與中國開展技術上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含有任何美國零部件的衛星都不允許使用中國火箭執行發射任務。 然而,就是在如此艱難的背景下,中國人依然一次次辦成了那些幾乎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事情,譬如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投入使用、「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一次次升空,乃至「嫦娥」系列探月任務的順利達成等等,無一不是令人驚嘆的「中國奇蹟」 。…

3 years ago

美國強迫韓國芯片産業轉移,韓媒擔心「步日本後塵」

為了阻止中國最終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華盛頓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在供應鏈方面,建立諸如「芯片聯盟」等機制;在技術方面,進行封鎖和制裁;利用諸如「印太經濟框架」的方式,阻止其他國家或地區發展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在這些計劃中,有一個關鍵目標國,那就是韓國。 自從拜登上台後,對韓國的拉攏就非常賣力;再加上保守派出身的韓國總統尹錫悅相當親美,華盛頓可謂志在必得。但是韓國在這些事情上相當謹慎,甚至有意保持與美國的距離,因為他們知道一旦上了華盛頓的賊船、再想下來可就難了,尤其是最新的經濟數據,更是加深了韓國方面的憂慮。 據媒體報道,韓國官方經濟數據相繼出爐,顯示出經濟增長仍在不斷放緩,主要與半導體、汽車、能源等多個支柱產業的出口持續低迷有關;據韓國海關數據顯示,由於半導體出口的持續下降,韓國11月份的前10天整天出口下降了2.8%,今年的貿易逆差已經累計376億美元。 韓國智庫「經濟研究院」出具的報告顯示,由於美國出台《通脹削減法案》、「芯片法案」等政策,包括韓企在內的不少製造業流向美國,對韓國製造業造成了嚴重衝擊;一些韓媒也認為,這將引發韓國的「製造業空洞」、形勢「讓人擔憂」。   韓國之所以這麼焦慮,因為當年日本就是這麼被美國掏空的;但問題是,韓國就算想跟美國談判,也沒有對等的資格,已經倒向美國的尹錫悅政府,幾乎沒有任何對話的籌碼和自主權。在這個問題上,韓國甚至還不如歐洲;對於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中包含的歧視性條款,歐洲國家已經決心跟美國抗爭到底——美國利用能源危機,已經狠狠薅了歐洲的羊毛,現在又要掏空歐洲,就算分裂、混亂、懦弱的歐洲都不願意坐以待斃,而韓國卻一籌莫展,也難怪韓國媒體如此憂慮。 當然作為美國的盟友,韓國的命運並不是獨一無二的。法國660億美元潛艇大單被美國截胡、德國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疑似」被美國炸毀、其他歐洲國家不得不以5倍甚至10倍價格進口美國天然氣、日本外匯被美國瘋狂收割,韓國人當然也得表示一下! 就在前兩天,歐盟委員會發出警告:今年冬天的歐元區,將會陷入一場不可避免的技術性衰退,而明年的通脹仍將會以高於預期的速度上升。韓國作為一個已經被美國控制的國家,想討回經濟和產業自主權,談何容易;正如韓媒的擔憂,步入日本的後塵,幾乎沒有一點懸念! 眼下的美國,儘管被俄烏衝突和中期大選分散了不少注意力,但是針對中國的野心從來沒有消退。華盛頓也很清楚,自己的「造血」能力嚴重不足、只能揪着狗子使勁「吸血」,那些所謂的「盟友」不過都是自己維護霸權地位的工具人——然而靠這些能遏制中國嗎?但凡有見識、有眼光的人都不會認為美國能做到。俄羅斯此前曾經有過這樣的判斷:美國正在走蘇聯的老路,那麼蘇聯最終什麼下場,歷史早就給出了答案;華盛頓能否靠吸血維持霸權,歷史也終將給出相同的答案!

3 years ago

10架飛機運輸,又攤牌870億赴美?台積電的行動敲響了「警鐘」

台積電此前宣布120億美元在美建立的5nm芯片工廠,現在已經迎來了突破性的進展。那就是將會在12月上旬舉行首部機台的移機典禮。因此,台積電的這個典禮也備受業界人士關注。 而就在近日又傳來了新的消息,為了即將到來的移機典禮, 台積電已經采用了10架飛機進行運輸。這10架飛機不僅僅是運輸台積電接下來產能所需要用到的儀器設備,還有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台積電在其本地區供應鏈的廠商。比起赴美建廠來說,台積電的這個行動才是讓很多人為之一震。 要知道,人才是台積電的優勢之一,如此大量的運輸美芯片工廠,在美本身就對台積電手中技術虎視眈眈的情況下,這不得不讓人擔憂接下來會是后患無窮的局面。 但台積電的行動又何止只有這樣呢? 據消息顯示,傳言台積電將再次在美建立一座3nm的芯片工廠,預計投資規模和5nm的120億美元一樣,折合人民幣870億元左右。但是對于這個傳言,台積電并沒有明確的表示要建立第二座芯片工廠,只是也變相的攤牌了。 據台積電有關部門的回應顯示:台積電目前正在建設的晶圓廠,有一部分可能用于第二期廠房的建設,目的是提高成本上的效益。而對于未來是否會擴建第二座芯片工廠,這要看客戶對台積電先進工藝的需求來進行評估。 說白了就是台積電已經有了建立第二座芯片工廠的打算,只是未來到底建還是不建,這得看他們的客戶想不要給予他們那麼多的訂單, 亦或者說看美半導體到底想不想台積電3nm的芯片駐扎在美地區,以此來完善他們本土的供應鏈。 這一下是技術人員也在運往美地區,甚至還有接下來建廠的打算,可以這麼說台積電的行動已經敲響了「警鐘」。 其一,是給美半導體敲響了「警鐘」。剛剛小編就說到了台積電回應再次建廠的事情中,提及了一個關鍵點那就是美市場上的客戶。 如果說,台積電在美市場上的訂單不斷被英特爾所截胡,那麼在短時間內美供應鏈上先進工藝制程就會被台積電卡住。說難聽點,台積電這是在拿技術換市場了。 不過誠然如此,但也是給美半導體出了一個難題,比起台積電來說他們更希望的是英特爾能夠起來,可關鍵是美先進代工技術發展也尤為的重要。那麼到底是繼續扶持英特爾,還是選擇台積電呢?這就是美半導體應該考慮的事情了。 其二,這自然是給其他半導體發展敲響了「警鐘」, 現如今台積電還具備一定的話語權,但如果說持續這樣大量的人才輸出,和資金輸出,最后真的不會演變成「技術輸出」嗎?我們都不得不深思這個問題,畢竟美半導體的野心已經明目張膽,台積電屆時如果再沒有了對自己技術的話語權,以美動不動就要借美技術來限制的行為來說,恐怕會有不少的半導體發展會受限制。 總之,就個人認為台積電如今這些行動在全球半導體內都或將掀起一陣「風暴」,也不知道接下來會演變成如何的局面。 對此,你們是如何看待這個事情的呢?

3 years ago

我們沒辦成的事,美國辦成了,NASA“高達氣盾”成功返回地球

两年前的5月5日,我们曾用长征五号B的首发箭,成功发射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飞到了8000公里的轨道高度。其实,和飞船一起上天的,还有一个“充气式货物返回舱”,搭便车进行了一次返回测试,但可惜没有获得令人期待的结果。由于它张开之后的护盾形状,有点像高达穿越大气层时用的气囊护盾,因此被大家称为“高达气盾”。 我们的“充气式货物返回舱”展开动画 为啥叫“高达气盾”?你看 而就在当地时间11月10月,美国则成功测试了自己的“高达气盾”,根据媒体的消息,NASA一个“充气式再入减速器”在当天成功着陆,办成了我们两年前没有办成的事情。总体来说,NASA这次测试的是一种堆叠圆环型充气减速器,它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一系列不同直径的充气环组成,呈倒锥形护盾结构,与我们的类似。 美国的“充气式再入减速器” 虽然我们的“充气式货物返回舱”在返回大气层阶段出现故障,但面对失败,要有足够的包容,不要给敢于创新愿意创新的科研人员施加不必要的舆论压力。况且,我们是第一次测试,而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了AID、IRV、HIAD、LDSD等多个项目,并进行了很多次的测试,直到昨天才刚刚取得第一次轨道级测试成功。 我们一上来就是轨道级测试 咱们先说说“充气式货物返回舱”、“充气式再入减速器”是干啥用的?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穿越大气层的减速器,有了它,货运飞船将能够重返地面,现有的重返式货运飞船,也将彻底克服掉载荷小的毛病。前两天,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不是撤离空间站,再入大气层烧毁吗?大家都觉得可惜,有了它,咱们的“天舟”就可以重返地面、重复使用了。 “充气式货物返回舱”展开和收拢状态 美国天鹅座飞船重返方案 另外,大家再想一想,除了地球之外,火星是不是也有大气层?对,其实美国“充气式再入减速器”项目的初衷,就是为了登陆火星,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制了,当时它叫“附体式充气减速器”,简称AID,由GoodYear公司负责开发,目标是满足“海盗”号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气动减速的要求。 AID项目 可惜AID只造了一个1.5米直径的风洞样机,测试了3马赫的气动特性,并制造了一个直径11米的原理样机,就没有下文了,连亚轨道测试都没做。但是,航天器穿越火星大气层减速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因此在20世纪末,NASA又搞了一个HIAD项目。 HIAD项目 所谓HIAD,就是“高超声速充气式气动减速器”,具体的充气减速器叫IRVE,它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进行了两次亚轨道测试,第一次因为减速器未能与火箭分离而失败,第二次则取得亚轨道测试的成功,初步验证了IRVE减速器的充气过程和再入生存能力,对再入热防护和减速性能进行了评估。 IRVE充气式减速器 而后续的IRVE-3则在2012年成功进行了测试,验证了充气式防热罩展开技术的可行性。它和尚未实施的IRVE-4计划一样,都是亚轨道飞行试验。另外,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针对Mars2020的需求,也搞了一个“超声速充气减速器任务”LDSD,成功进行过火箭橇试验及高空飞行试验。有意思的是,通过这几次测试,NASA发现目前还没有一种柔性材料,能满足火星进入段的气动热对材料耐热温度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毅力”号火星车的时候,直接放弃了“高达气盾”,采用了“火星吊车”方案。 最后还是火星吊车香 火星行不通,重点就转到另一个应用领域,即空间站应急救生、货物返回。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的航空航天回收系统公司就启动了以近地轨道服务为目标的充气式回收飞行器项目,简称IRV,它完成了180公斤级原理样机的空投试验,试验取得了成功,但可惜没有继续进行下一步。 而这一次NASA的“充气式再入减速器”,有人说它是火星“高超声速充气式气动减速器”的后续,可以称得上是IRVE-5,但也有说法称是美国国家队的空间站应急救生、货物返回的项目。目前NASA尚未透露更多得信息,因此无法确定。…

3 years ago

美國6G “去中化”!中國芯片“去美化”!誰跑得更快?

当我国在老美擅长的通讯领域拔得头筹,成为掌握5G核心专利最多的国家,中西科技竞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正式拉开了序幕。为稳固其“科技霸主”的地位,老美不仅以“网络后门”为由抹黑我国电信巨头华为、中兴,呼吁盟友将其排除在5G网络建设之外,还试图联合一众电信巨头成立NEXT G联盟,旨在6G时代实现“去中化”! 而为遏制华为等中企的发展,甚至对芯片供应链下手,台积电、三星等半导体企业也被老美列入回迁计划,旨在收拢芯片上游产业链。这种情况下,中企也开始加大对半导体的投资、攻坚芯片制造难题的力度以实现自给自足。 美国6G“去中化”和中国芯片“去美化”一时蔚为风潮。谁跑得更快也成了众人想要知道的答案。 在芯片方面,有的人认为国产芯片虽然目前还未实现去美化,尤其是在芯片制造设备环节,中端市场很难摆脱对ASML的依赖,但国产芯片去美化的决心非常坚定。 在电信领域,也有人认为老美采用“合纵连横”的策略,通过本地科技巨头与日、韩顶级企业联合的方式,也想实现相同的目的。 从逻辑上讲,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不管是美6G去中化还是国产芯片去美化,这其实都是手段,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和平是打出来的!”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要的其实就是“和平”二字!那谁会领先一步呢? 电信市场 太空网络方面老美确实领先一步,但6G是天空与地面的结合,而每一代通讯都是建立在上一代的基础之上,地面 6G网络很难绕开华为的专利壁垒。不少人认为老美推行的5G Open Ran这不就是狙击中兴、华为的“秘密武器”嘛,甚至还与日本电信巨头联合共同推进open Ran市场的普及。 其实open ran方案并不是不可行,而要看是谁参与研发,还要看谁负责运维,因为Open Ran的兼容性很强,但稳定性远不及传统电信网络。如果open Ran技术由中兴、华为、诺基亚、爱立信这几大电信巨头协同研发,必然没有什么问题,但老美的Open Ran本来就是为实现“去中化”而大力推行的技术。     市场方面,虽然日本电信市场也在帮助推行Open…

3 years ago

三條消息傳來,新技術繞開EUV光刻機,華為要跟ASML說再見了

ASML的EUV光刻機不再是唯一! 這幾天有消息稱老美那邊又開始鼓動ASML不要出口光刻機給國內,先前是針對EUV光刻機,據說這一次是連DUV光刻機也不要出口。這簡直是無語到底,此前還有消息稱, 哪怕是第三方公司在國內引進光刻機設備都是不行的,這不是要杜絕一切可能嗎? 就目前來說,7nm以下的工藝制程確實需要EUV光刻機來完成,而能夠生產這樣機器的也就是荷蘭的ASML,可人家也是一個集大成的產品,不少零部件或是技術還是來自于美,所以才被一直限制出口,不過ASML那邊早就說過,DUV光刻機上面所牽扯到的零部件或是系統之類的技術,美占比是極少的,所以自己還是想著出口國內,畢竟國內的需求是巨大的,就像在今年,還出口了將近23台設備,但是一方面是老美的限制, 另一方面,新的技術出現,或許華為要跟ASML說再見了! 三個消息傳來,華為要跟ASML說再見了! 市場上就沒有一成不變的局面,現在看上去ASML在光刻機領域確實一家獨大,但是最近的3個消息傳來,讓不少人看到了新的方向! 首先來說就是台積電先前所宣布成立的3D Fabric聯盟,而且就在本月初的時候,AMD就曾發布了一款采用RDNA 3架構的GPU,這款采用了RDNA 3架構的GPU正是此前台積電所成立的3D Fabric聯盟的技術。這就爆出2個信息,第一就是的3D Fabric技術或是未來的一個趨向,至少是可行的。另一點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為啥台積電要搞這個事情?根據現有的說法,那就是減少對EUV光刻機的依賴, 而如果將這個依賴降低為零,那麼台積電也就不受老美的限制,對再次接受華為的訂單,也多了很多籌碼不是?   其次就是在上周,芯片巨頭美光就對外宣布,其所采用的1β(1-beta)制造工藝技術已經進入下一個階段,用此技術所生產的DRAM內存芯片已經開始給手機廠商和芯片平台的合作伙伴進行驗證,如果沒問題的話就可以實現量產,而且1β工藝并沒有采用EUV光刻技術,但在性能上提高了約15%。 有網友表示,雖然不是我們的企業,但是也對國內的企業有了一個啟發,那就是可以尋找新的途徑, 繞開EUV光刻技術,實現新的突破,別人已經成功了,我們的成功也是指日可待。 最后市場最近傳來的消息就是國內的光子芯片技術。據說國內的首條「多材料、跨尺寸」光子芯片生產線已經落地的差不多,甚至預計在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通過各行業的分析,據說前景還是很不錯的,值得期待,關鍵是繞開了EUV光刻技術,是我們自己的東西。 長久以來,因為技術問題,因為光刻機問題,華為的麒麟芯片一直沒有得到代工,所以很多人也看到華為手機銷量在持續下滑,很多人期待國內相關產業和技術的崛起已經不再單單的是想著華為如何如何擺脫困難,而是想著我們的產業如果實現崛起。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有一點關于芯片關于光刻機的風吹草動就會被無限放大,什麼彎道超車,什麼另辟新路等等,但最后可能都是以失望或是以「再等等」為結束。 如今,我們正在奮力發展,那所有的憧憬也將會實現。心里有光,終會所有突破。加油!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