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设备已然成为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工具,比如电脑、智能手机、家用电器等。尤其是智能手机,它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娱乐、社交等方面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如果没有智能手机的存在,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非常乏味。 简单回顾一下手机的发展历程,一开始的手机是通过电话线连接,这种方式很难满足普通民众的需求,后来无线电话被发明出来,算是打开了一个沟通交流的新世界,直到史蒂夫·乔布斯推出人类第一款智能手机后,信息时代才真正被推向了高潮。 时至今日,智能手机被人类赋予了更强大的功能,除了打电话之外,还可以视频聊天、上网购物、拍照等等,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关键是,智能手机的价格也随着各大手机厂商的加入变得不那么昂贵了,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也不再是奢侈。 虽然市场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手机厂商,包括华为、苹果、小米等都会定时发布新产品,但是消费者却不买账了。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消费者觉得迭代产品的创新能力在下降,也可以说是遇到了瓶颈,没有必要频繁更换新手机。 就拿苹果iPhone14系列来说,除了处理器上面的升级,其他配置基本上属于“挤牙膏”,甚至连乔布斯的女儿都吐槽iPhone14毫无新意。也正是因为如此,比尔盖茨才会预言:智能手机可能被时代淘汰,下一个主角也已经登场。 那么问题来了,比尔盖茨预言的下一个主角是什么东西?他认为,VR眼3D技术和人工智能就是智能手机的替代品。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商业头脑也异于常人。所以我们看到,比尔盖茨已经开始研发一种名叫电子纹身的人工智能技术。 据悉,这种电子纹身就是在手臂或手腕上使用经过特殊处理的墨水留下痕迹,不仅可以实时检测人的身体健康状态,还具有可以比拟智能手机的功能。 不可否认,电子纹身技术确实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这款产品很难替代智能手机,因为智能手机还有拍照、视频、打游戏等功能,而这款产品显然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 个人认为,无论是比尔盖茨研发的电子纹身技术也好,还是其他科技企业研发的智能穿戴设备也罢,虽然在段时间内无法替代智能手机,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曾经的智能手机代表这自由沟通,而如今的智能手机却多了被监控的隐患。如果未来真的有替代智能手机的设备出现,那么对于人类来说,也可能是一个好消息。 不管怎么说,笔者还是希望国内的高科技企业做好准备,不要在新的领域再落后于人,过去的教训已经够深刻了。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分享。
卡塔尔世界杯,让中国制造再次成为世界焦点。虽然中国男足无缘本届世界杯决赛圈,但在卡塔尔,几乎处处可见中国元素。小到周边商品,如球衣、帽子、围巾等,大到比赛场地之一的卢塞尔球场,都深深的烙上了中国的影子。甚至有不少网友调侃道:“中国除了中国队没去,其他都去了”。 躺枪的是中国男足,但也从侧面可以看出中国的影响力,特别是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关于这点,最近也有不少国外权威媒体发表了诸多看法。 “邻居”韩国的《中央日报》说:“中国制造已经开始向中国创造转变,并且他们的竞争能力已经完全得到世界的认可”。可能韩国媒体也已经发现了,曾经在中国卖得火爆的三星手机和现代汽车,现在……这种转变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一位“邻居”日本的《日本经济新闻》则说:“自二战以后,除了美国之外,中国再次占据了世界制造业的主导地位,更可怕的是,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还在不断加强”。 至于日媒说的竞争力还在加强,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德国媒体帮我们给出了很恰当的回答。 德国的《焦点》周刊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论证方法:1990年,美德日高科技产品出口分别占全世界的23.3%、17.5%和10.8%,如今却只剩下7.1%、5.6%、和3.2%。而1990年时,中国出口占比仅有0.6%,如今却飙升至25.8%,是美日德三国总和的1.6倍。要不说德国人做事认真,帮我们把数字研究、分析得这么透彻。相信这个数字,连我们自己都觉得有点惊讶,因为实在是“高”。 说到科技,那就是涉及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专利申请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就在本月21日发布了《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总计受理了159万件,接近全球专利申请量的一半。美国是59.1万件、日本28.9万件、韩国23.8万件。 还有另外一个PK,截止去年,中国的有效专利数达360万件,超越美国,成为2021年有效专利数最多的国家。 看到这里,是不是又有人要说,我们的专利含金量不高,国外的“月亮”总是比较圆。那来看看一个比较中立国家新加坡的媒体是怎么说的,《海峡时报》举例了华为,说;“去年,华为以5464件专利,连续第四年成为申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专利最多的公司,中国公司创新能力在提高,华为就是最好的证明。” 搞创新、做科研跟种庄稼一样,只要舍得不断投入,就一定会有收获。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经费27956.3亿,比2020年增长14.6%,也是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个投入总量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 如此高的经费投入,结出丰硕的科技成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咱先不说在航空航天、生物工程、高铁技术等高精尖领域,我们取得的成果,就说跟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手机来说吧。 小编生于80年代,算是亲眼见证了国产手机的脱变。在2010年之前,国内的手机市场就是三星、索尼、LG、诺基亚等国外品牌的天下,我们的“山寨机”都是被鄙视的对象。十年过去,早已是日月换青天。2021年中国手机市场厂商销量占比排名中,vivo22%、OPPO21%、苹果16%、小米15%、荣耀10%、华为10%、realme3%,其他4%。可以说,国外品牌,除了苹果,其他几乎无立锥之地。 千万不要简单地用爱国情怀来解释这个排名,因为还有千千万国产品牌,卖得并不比国外品牌好。所以,回归到商品的根本,原因就是三个字:性价比。 不信?那一起来看下这款普普通通的手机—真我10 Pro+,#真我10#系列中的旗舰手机,售价从1699—2399元。 先来看外观:屏幕尺寸是6.7英寸,双曲面设计,61°黄金曲率。重量仅为173克,厚度7.88mm,机身采用超厚镀膜工艺打磨。应该说这样极具个性化的设计,会非常讨年轻人喜欢。…
众所周知,在华为遭遇了美制裁后,不少业务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除了5G和智能手机业务外,华为的芯片业务受到的影响最大。相较于5G和智能手机业务,华为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重生”,但芯片业务几乎注定了必败的结局。 在老美修改了芯片规则后,全球芯片市场迎来了大洗牌,高通、联发科、苹果、华为海思以及紫光展锐等企业都受到了牵连。经历了两三年的挣扎,这场大洗牌终于迎来了结果,遗憾地是,华为最终没有逃过“淘汰出局”的命运。 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公开数据,《2022年Q2手机SoC市场份额排名榜单》出炉,其中,联发科以39%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连续9个季度力压高通,排名全球第一。 当笔者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联发科和高通,而是排名最后的海思。从数据上来看,华为海思2022年Q2季度的市场份额仅剩下0.4%,几乎“归零”了,也就是说,手机SoC芯片市场已经和麒麟芯片说再见了。 明显地,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一直到2022年第二季度,能够看出,华为海思始终在艰难支撑。市场份额也从5%一路下行,在连续两个季度维持1%后,如今只剩下0.4%的份额。事实上,麒麟芯片能够撑这么久,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要知道,目前市场上能够流通的麒麟芯片,全部都是华为的库存。由于麒麟芯片的库存有限,所以“归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华为已经尽力了。 那么,问题来了,华为海思市场份额“归零”,这是否意味着,再也见不到麒麟芯片了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华为没有放弃!在华为被“卡脖”后,华为海思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就算华为海思能够设计出先进制程芯片,台积电也没法帮助华为继续代工。“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 但尽管如此,华为却丝毫没有缩减对海思的科研投入,甚至砸下的科研费用更高。华为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对解决“卡脖”危机充满信心的表现。只要有朝一日华为能够度过至暗时刻,那么也能确保华为海思设计的芯片依然是全球一流水准,不会掉队。 其次,正因为华为没有放弃,咱们也不能对华为海思丧失信心。市场份额“归零”只是暂时的,华为也在努力的寻找新的出路,解决芯片“卡脖”问题。目前华为在超导量子芯片技术、芯片堆叠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信要不了多久,华为就能王者归来,麒麟芯片也能重回巅峰,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给华为多一点的时间,目前的“归零”不是真正的“归零”,只要华为没放弃,华为就没有“出局”!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留言!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这四个字,恐怕是世界对于中国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 完整的产业链、低成本的劳动力、高效率以及相关的配套体系,都是世界公认。 得益于这些优势,以苹果为代表的国际企业纷纷在国内建厂,中国制造也借此闻名全球。 但在近几年来,这种情况逐渐有了变化。 前段时间,关于郑州富士康的一些相关新闻,同学们应该多多少少都听说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 iPhone 组装厂,富士康近期产能大减,造成全球严重缺货。 目前,在苹果官网下单 iPhone 14 Pro 系列,送货日期已经排队到了明年 1 月。 在这背后,苹果其实正在加速撤离中国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根据外媒报道,受到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郑州厂近期的影响,苹果制定计划将于中国境外生产 iPhone。 苹果正在要求供应商,将组装产线转移到亚洲其它地方,尤其是印度和越南。 而最近又有消息称,就连部分…
要說這ASML近段時間在中國市場的口碑,那是與日俱增。主要是基于老美不斷要求其限制對DUV光刻機的出貨事情上,ASML一直堅持反對的態度。不僅如此,在近日這種要限不限的關鍵時刻,ASML還對我們國內的一家企業出貨了新的光刻機,并舉行了相關的交接儀式。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ASML做到這種地步屬實不易。因此,眾人也覺得ASML對中國市場上頗為的好心。值得注意的是, 在ASML出貨DUV光刻機這事情上,荷蘭方面也算是正式放權給了ASML。原本老美提及了禁止出貨的要求之后,ASML反對是沒有太大作用的。畢竟緊接著老美就打算要給荷蘭方面進行深度的洽談。我們可以認為,老美這是打算借著荷蘭的手來給ASML施壓。 只是荷蘭方面并不打算跟隨美限制的決定,并且表示要維護自己企業的市場利益。言下之意就是說ASML是否要出貨全憑ASML的意愿,他們在大層次方面并不會依照老美的意愿給ASML進行施壓。那麼按照ASML反對不出貨的情況來看,出貨光刻機到我們國內市場算是基本確定的局面了。 這樣來看,似乎ASML更加好心了,盡管這根本因素是因為他要搶占住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完成自己高目標的DUV光刻機出貨台數。 可問題就來了,之前ASML的工程師頗有些看不起國內自主研發光刻機的事情,甚至在EUV光刻機不能出貨上也沒有太大的反對態度。而且很多人都認為ASML后續不斷示好我們國內光刻機市場,很大原因是因為想要拖延我們國內光刻機發展的進程。如此對比的話,那麼現如今ASML的態度就有些讓人捉摸不透了。 不過就算是如此,至少在出貨光刻機事情上ASML還是愿意出貨的。但讓人沒有料到的是,似乎在出貨光刻機上迎來了變數。 就在近日,國內的光刻機市場透露出了一個新的消息,那就是近期我們所進口的光刻機設備的價格高于市場價的3倍。雖然沒有明確說明是ASML,可我們國內進口的光刻設備大多是來自于ASML。顯然,這很有可能是ASML將DUV光刻機的價格提升了。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是一種變數,畢竟原本我們訂購是市場價,現如今這個本身就缺光刻機的情況下,能給其更多訂單量的時候,反而還出現了提價情況。如此來看,果然ASML沒有那麼好心的出貨中國市場。 就個人覺得,如果ASML早就打好了這個算盤的話,那麼這限制出貨的一開始或許就是一個局。之所以這樣說, 是因為從限制到現在,這個事情一直都在所謂的洽談當中并沒有正式限制,和當初對EUV光刻機的限制完全不同。現在的整個過程,ASML暫時還沒有受到什麼影響,該出貨還是在出貨,該增加的營收還是在增加,并且ASML還有意加碼中國市場。那麼我們并不排除ASML這個提價的算盤或許ASML并非是主導者的可能。
這是國內半導體的好時候 盡管說當下老美還是限制著芯片出口,但是與之前不同的是,國內正在積極發展中,而且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再加上從去年開始的全球缺芯問題,這就導致了市場與限制的變化, 而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好的時候。 除了蔣尚義在年初所講的, 摩爾定律或將近物理極限,給追趕者提供了機會之外,老美、荷蘭更是一反常態,「特釋」中芯,隨后中芯便與荷蘭簽訂12億大單,不少網友在疑惑, 為什麼他們開始態度發生轉變了呢?這原因,或是來自國內! 老美「特釋」,荷蘭出售光刻機 老美似乎對中芯放寬了限制,雖說是止步于10nm, 但是成熟工藝當下市場占比也在52%之上,這對于中芯的營收來說,也是好事。 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呼吁要自主造芯,但是缺一個關鍵性的設備,那就是荷蘭ASML所掌握的EUV光刻機, 礙于老美的限制,荷蘭盡管四次示好中國市場,但都不能夠出售。 但是為啥當下又可以出售了呢?老美為啥「特釋」了中芯呢? 前面我們說了,摩爾定律放緩,國內半導體開始加速前行,從國家層面到地方,甚至是各家企業,都在造芯,比如北京、上海對芯片未來的規劃,比如中芯14nm已經追平台積電,還有上海微電子今年或將提交28nm光刻機等等,這些成績和國內大力投資,可以看得出中國芯崛起的趨勢,而或就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可以理解他們的做法了。 首先來說當下全球缺芯,中芯雖說在市場占比不如台積電、三星,但是也是能夠緩解當下的芯片荒, 再者,止步于10nm,這對于老美來說威脅性不大。 而荷蘭呢? 有網友表示再不出手DUV光刻機將會成為「廢銅爛鐵」,比如國內前一段時間被爆出中科院團隊研究一種新型可編程光量子芯片,如果后期順利,很可能會繞過光刻機。即便不是,中科院早在去年9月的時候也表示會入局光刻機領域,屆時國產光刻機崛起, 那麼ASML的市場也勢必會遭到一定的丟失。 其實早在去年的時候ASML就曾4次示好中國市場,甚至表示愿意扶持、幫助中國的團隊, 說到底,都是商業本質,利益驅使,現在不賣,難道以后成庫存? 各方發力,新一輪的競爭已經開始 前一段時間歐盟、日本被爆出開始進軍2nm芯片市場; 隨后拜D拿出500億開始補貼半導體領域,當然,此前台積電也被邀請赴美建廠,可見美對芯片制造回流的態度是多麼堅決。 當下全球缺芯,而在之前特不靠譜一頓制裁,使得本來相對穩定的市場出現了動蕩,甚至 有分析指出多年來的「多國協作」的好日子或將到頭,大家都在「去別國化」,拿出巨資補貼自家半導體,攻克技術難關,畢竟沒誰愿意被卡脖子! …
在過去幾十年里,歐美企業在通訊技術領域一直遙遙領先,且掌握著絕大多數的技術專利。毫不夸張的說,歐美企業每年收取的專利費用,就可以養活一大公司的人,賺得盆滿缽滿,試問誰不想一直「躺賺」下去呢? 進入5G時代后,通訊行業的格局發生了變化,華為、中興等中企異軍突起,「打」得歐美企業措手不及,華為以絕對的優勢在5G市場站穩腳跟,且手握的核心專利技術,數量穩居全球第一。在任何科技領域,掌握了更多的核心技術專利,就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就是這麼現實。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說過,華為的5G技術領先其他國家兩三年,如果其他國家想要發展5G,就繞不開華為。 或許是被戳中了痛處,老美把華為視為「眼中釘」,必除之而后快。所以在過去兩三年時間里,華為遭遇了接二連三的制裁,且給華為5G設備貼上了「不安全」的標簽,同時要求其他歐美國家也不能繼續和華為合作。 起初,很多歐盟國家是愿意聽話的,畢竟沒有人愿意為了華為得罪老美,英國首當其沖,瑞典、德國緊跟其后,先后拒絕了華為。且為了繞開華為的5G核心技術,這些歐盟國家還成立了「Open Ran」聯盟,想要換道超車。 然而,經過一番折騰,越來越多的歐盟國家扛不住了,留給它們發展5G的時間不多了。在英國反水后,德國也開始轉變態度了。近日,德國方面表示,不再禁止華為通訊設備的采購。值得一提的是,德國電信不再繼續使用「Open Ran」供應商的認證資格,換句話說,Open Ran技術被放棄了,事實證明,華為5G技術是繞不開的。 其實很多歐盟國家都知道,華為的5G設備是不存在安全問題的。全球最大的網絡安全認證實驗室SGS Brightsight就力證華為的清白。據官方數據顯示,華為的5G設備在各個環節,都100%通過了安全測試,沒有任何「開后門」的情況,這份最新的測試報告相當于徹底撕下了老美的「遮羞布」。 就連外媒也忍不住感嘆,歐盟沒想象中「團結」。說到底,抱團取暖也是為了利益。但如果自身利益被損害,凝聚力就不存在了。而老美打壓華為的行為,明顯是有私心。此舉也讓其他歐盟國家失去了5G的競爭力,拖延了5G的發展。 在意識到這一點后,越來越多的歐盟國家會反水。正如任正非所言,華為不愁沒有合作伙伴。華為什麼都不用做,只要靜靜等待,華為5G就會出現轉機。 當然,在穩固5G技術優勢外,華為也沒有絲毫松懈,6G布局也早早的開啟了。目前,我國除了5G基站建設數量達到了220萬台,世界領先外,在6G領域也拿下了超過50%的關鍵專利技術,搶占先機。還是那句話,有實力就不怕沒訂單,華為就是個例子!中國科技企業也要繼續加油,咱們不用怕,最終還是用實力說話!對此,你怎麼看呢?
中国的基建狂魔称号,不是随便起个绰号那么简单,而是用实力和世界多个国家的同类企业高手过招和竞争之后,实实在在赢得的响亮名号。 中国基建有多强大?全球27个国家的基建公司都看了之后摇头撤退,不敢接下来的订单,被中国公司完美拿下并成功竣工,这个订单的总价值达到了300亿之巨! 中国能在全球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中,保持平稳发展,可见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国家的基础坚不可摧,发展潜力无限。 而且国家还大力开展基础建设的推广和落实,高速发展的基础建设,让中国的城市和乡镇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又推动了很多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快速增长,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等。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中国基建工程创造了太多的奇迹,也因此逐渐在世界范围内靠实力闯出一条路,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这次中国基建又创下一个奇迹,承揽了一个海外的超级工程,这个工程就是帕德玛大桥,这个桥所在的位置特殊,地质情况有着诸多不利因素,施工的困难太多,要解决的问题似乎都是超出了现在基建水平的范畴。 所以有27个国家的基建公司都退缩了,众多专业技术人员看到这个大桥将要建造的位置和所处的环境,都连称根本不可能建造起来,所以赶紧都拒绝了,生怕承揽下来之后粘在手上,砸了自己的招牌。 到底是什么工程,让世界上见过无数不同地貌的基建公司都望而却步呢?帕德玛大桥工程是孟加拉国公开对世界招标的桥梁工程,这个国家是个世界知名的国土面积小,国家人口多的小国。 因为禁止离婚和禁止避孕,导致人口达到了1.6亿之巨,国土面积却只有14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的密集程度是很严重的。 而且这个小国家位于山脉之间,河流众多,要建造桥梁的帕德玛河是个繁忙的运输河流,很多人出行也要经过这条河流,如果能在这条河上建造一座大桥,将为当地人带来极大的便利和福音。 那么中国是如何建造这座桥的? 由于河床淤泥厚度超过50米,中国工程师从一开始就考虑了稳定性,建造重800吨、长40米的钢柱,将这100米钢管进入地面,所有的桩基都穿过淤泥,进入下层坚硬的地质围岩,确保有足够的摩擦固定桩机,水泥进入土塞。 人工制造压力微桩、土塞、混凝土、钢管桩形成封闭结构,以高硬度围岩为桥梁支撑点,解决了桥梁在河上最主要的问题“站不稳”,从而大大提高了桥梁的稳定性,并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焊接技术,GPS卫星定位,将所有焊点的误差控制在1/500000。 据报道,这座桥有240根钢桩,每根钢板焊接39块,重550吨。为此,中国还投资1亿元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液压锤,将桥梁桩基牢牢固定在河流中,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然而吓退二十多个国家基建公司的帕德玛河,因为河流充满了淤泥,岸边的土地也不是坚硬的土层,而是湿软的泥地,当地人的房屋都没有牢固的砖瓦房,都是在这种泥泞的土里,打下木桩,盖起来的简易房屋居多,每年的雨季持续降水,总会有大量的房屋被洪水冲垮和倒塌。 而这样的淤泥遍布的区域,想要建造承重千百万吨的大桥,简直是痴心妄想般的艰难。而且这里的水流很是湍急,如果桥梁的柱子打下去了,能否经住常年的河流冲刷而不会出现松动和歪斜,这些都是未知数。…
這邊台積電剛剛被爆出可能量產5nm,還是蘋果A15搶先發,或許是華為不能過來「搶訂單」, 蘋果一口氣占了台積電52%之多的5nm產能,但是與台積電不同的是, 近來中芯開始大力投產28nm,然而在其后,又有一家巨頭開始發力28nm領域了,這是咋啦? 這一家巨頭不是別人,正是聯電。可能很多人知道台積電、知道中芯、甚至是格芯都比較熟悉,但是對聯電或許不怎麼熟悉,要熟悉也是在前一段時間其晶圓廠發生火災的事情,其實這一點也是能夠理解,雖說成立很早,但是后期被台積電甩得遠遠地,產能、制程都逐漸落后等原因也不是那麼「紅火」。 可沒想到的是,就在去年聯電營收翻倍,于是開始有了新的動作! 繼中芯之后又一晶圓巨頭髮力28nm! 去年聯電營收暴漲,創了14年新高,或因為全球缺芯問題,也或許是大家都在爭奪產能,比如手機、遠距應用、車用電子等方面需求暴漲,聯電也開始發力了。 根據網友的爆料我們可以看出聯電預計今年支出15億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 這將有85%的資本是用于擴產28納米以下制程,按照他們的預估就是:28nm領域的產能將從去年總營收占比的14%上升到25%。 無獨有偶,就在前日中芯除了公布去年的營收之外,還公布了今年將會拿出280.9 億作為支出, 其中大部分比例是用于投資擴建在28nm制程方面,只有少部分用于先進工藝的研發。盡管其沒有表明這里面的比例是多少,但是可以看得出, 中芯也在發力于28nm領域,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這麼做了,早在去年的時候,中芯京城項目對準的就是28nm制程。 這就奇怪了,歐盟、日本都開始發力于2nm領域,而老美雖說本土半導體供應鏈出現問題,但是從它邀請台積電建廠也可以看出,那出手就是5nm, 可為啥中芯、聯電偏偏發力于28nm呢? = 吳漢明院士:市場還是成熟工藝的市場 誠然,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很多國家都在進軍7nm、5nm甚至是2nm,不斷地向先進工藝進軍,這對于市場來說是好事,但是也要看清現實問題。 其實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也指出, 當下90%的應用都是可以靠14/28nm芯片給解決掉。 只不過,我們看到別人是5nm甚至是2nm,開始慌了,畢竟當下以中芯為例,才在14nm上追平台積電,而本月計劃的7nm風險試產還不知道能否實現,因為一般情況下都是需要靠EUV光刻機,而與荷蘭簽訂的大單中并未見其身影。 或基于國內實情,或基于市場需求,不管是聯電還是中芯大力擴產28nm,都算是比較明智的做法。 而根據吳漢明此前的分析指出,國內市場是巨大的,需求也是巨大的 ,但是產能跟不上,這期間還相差8個中芯國際! 當下我們正面臨著新一輪的競爭與市場的改變,理應關注先進工藝的同時,也要穩住市場穩住發展,這對于我們來說意義重大!早在年初的時候, 蔣尚義就表示摩爾定律已接近物理極限,而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在某次論壇上也表示,摩爾定律的放緩,對于追趕者來說,是件好事。
Android朋友注意了!这些「清除内存+防毒软件」千万别安装 你的银行钱会被盗光光! 相信许多朋友在使用智能手机时,都会使用一键清除内存的软件,还会下载防毒软件保护手机。如果你是有这样习惯的Android用户,一定要认真看完本篇文章,英国网路安全公司NCCGroup近日公布了4款APP,全都藏有木马程序! 这款木马程序名为SharkBot,犯罪分子将其藏在假防毒软件中,用户下载后,会偷录手机键盘输入的信息,窃取网银凭证,然后获取远程操控权限,在你呼呼大睡的时候,利用自动转账系统将你的存款全部搬空! 目前已经证实带有这款木马的APP有:“Powerful Cleaner, Antivirus”、“Atom Clean-Booster”、“Antivirus, Super Cleaner”和“Alpha Antivirus Cleaner”。 目前Google商店中已经将“Antivirus, Super Cleaner”下架,但其他三款APP仍可下载。 专家提醒,平时下载APP,不要相信渠道不明的软体,要优先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厂牌,如果不小心下载到带有木马的软件,一定要立刻卸载APP,然后把手机重置。 赶快检查一下自己的手机是否中招,也欢迎分享给身边的亲戚朋友,让更多人知道这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