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拒絕使用中國北斗!印度自製衛星成功,性能超過北斗和GPS?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花费心血研究出的领先世界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能和我国北斗系统相提并论的也只有美国的GSP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北斗系统现在能做到覆盖全球监控,并提供全天候的定位服务,导航能力也很优秀。美国的GPS由于发展得早,各项功能都很成熟,美国的导弹制导靠的就是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是从苏联继承来的,近些年由于经费原因,更新和维护有点跟不上了。 而印度向来号称世界第三大的国家,拥有的面积、人口、资源在世界都是排的上号的,云母的产量更世界第一。当然,最让大家津津乐的还是印度的各种迷之自信的行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度在军事上发展得很快,向外国购买了很多先进的武器,来增加自身的军事力量。 但在卫星导航领域,印度却拒绝了购买使用我国的北斗系统,而是“发愤图强”研发出了自家的卫星导航系统。印度的导航系统出来后,印度的媒体还自信的宣城,印度国产的导航系统,在性能上已经超过北斗系统和美国GPS。 那么,事实果真像印度媒体说的那样吗?显然不是!其实,自从我国的北斗系统成功问世后,和我国相邻的国家就看到了北斗的优势。我国的北斗系统物美价廉,还能发送短信,性能也不比GPS差多少,北斗系统的售后服务也是出了名的。当时的北斗系统,受到了超过100多个国家的青睐,很多国家都申请使用。美国的GPS都被北斗系统比了下去。 印度是我们的邻居,又是“世界第三大国”,看到我国的北斗系统搞的这么成功,印度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但没有加入北斗系统,还研发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个导航系统主要为军事服务,也有民用的功能。 印度的卫星导航系统属于自由区域类型的,与美国的GPS并不相同。2013年印度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成功首飞,导航卫星的高度,距印度本土的距离是1500km-2000km的范围。对此,向来迷之自信的印度立刻夸赞道,印度的卫星系统将超过北斗系统和美国的GPS。 不过这只是印度在一厢情愿,不说卫星导航的精确度的问题,印度的导航卫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性能如何,就没有准确的数据。并且,从卫星导航的覆盖范围上讲,我国的北斗卫星已经实现了为全球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全世界。而印度的卫星只是在自己头顶,而且覆盖的区域还有限。单从覆盖范围来说,就已经落后好几十年了。对此,我只想说,有自信是好的,但不能太过自信。 对于印度的导航系统,有专业的人士分析表示,印度一共发射9颗卫星,现在就已经有2颗卫星在太空“梦游”,已经出故障很久了。而我国发射的北斗卫星,光数量就已经达到了36颗,超过印度几倍。而且,我国发射的卫星每颗的分工都很明确,服务项目也比美国GPS全面,有些功能GPS并没有。显而易见,更差劲的印度要想在卫星导航系统上超过我国,还需要再努力上几十年的时间。 就算印度的导航系统追上了,我国的北斗系统就又不知道发展到什么高度了。 对此,怎么看?欢迎点赞、关注加转发!

3 years ago

美國花400億搬走台積電,暴露自身三大弱點,原來中國芯片也很強

借助芯片研究技术的成熟,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芯片生产大国,直到冷战结束后,开始了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美国大量企业开始转移到了东亚地区,其中就包括了香港,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地,这让原本在美国的制造业基础开始不断流失,美国也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威胁。 于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为了挽回制造业,扩大就业基础,缓解当前美国所面临的产业危机,便开始谋求制造业回流,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芯片产业的制造中心回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美国花了400亿美元将台积电搬到了美国,打算在美国设立芯片制造工厂,不过台积电远赴美国建厂,却暴露出了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三个弱点,那么究竟是什么弱点,衬托出了中国的芯片产业原来如此强大? 一、已经没有了制造业的人才环境 早在奥巴马总统执政时期,美国就喊出了制造业回流美国,作为美国主导的半导体企业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了,后来在特朗普以及拜登总统执政时期,都曾拿出了真金白银来补贴这一领域,使得半导体企业的生产基地能够重回美国。 经过数位总统的努力,很多半导体企业的生产基地重回美国,特别是台积电要赴美建厂的消息,可谓是震惊了世界,台积电赴美建厂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美国承诺的高额补贴,以及客户的需要,这才落户美国凤凰城,开启了赴美建厂的历程。 落户美国的台积电,在建厂的过程中,便暴露了美国当前所面临的一个致命问题,这便是美国早已经没有了制造业的人才环境。 没有了制造业的人才环境,在美国想找到合适的员工,可谓是十分困难,与中国工厂的火热不同,美国的工厂可谓是冷冷清清,没有人愿意来到工厂工作,这让美国花高价让台积电赴美建厂,创造就业岗位,却遭到了美国民众的冷落。 招不到合适员工的台积电,只得花高价让台湾的工程师远赴美国,在美国领着双倍工资,帮助美国的工厂实现常态化生产。 二、基础设施配套弱 赴美建厂的台积电,将工厂落座在凤凰城,尽管获得了400亿美元的补贴,可是这还远远不够支撑工厂的持续化运营,凤凰城的大部分基础设施都已经老化,急需要重建基础设施,来完善工业生产环境,保障工厂的持续化运转。 基础设施的配套弱问题,成为了挡在台积电美国工厂面前的一座大山,如何翻越这座大山,便是美国当局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相比于美国的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弱,中国的工业发展环境显然要好得多,这也是台积电当初不愿意赴美建厂的一个重要原因。 已经踏出了去往美国的步伐后,台积电在工厂建设上进程缓慢,工厂生产效率更是低得惊人,生产比例才占整个台积电公司的3%不到,这么低的比例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看到台积电赴美建厂后遇到的种种困难,便能够看到美国在制造业回流的过程中,遇到的几个硬性问题,已经让美国尽显颓势了。 于是美国在加紧对中国实施芯片制裁的同时,中国也在加速反击,已经衍生出了多家企业参与到了芯片的研制当中,这种迎头赶上的态势,可谓是让美国充满了危机感。 三、缺少消费环境 目前美国针对中国实施的芯片禁令,大部分集中在传统的民用芯片领域,在军用芯片上,中国已经完全实现了自主化制造,民用芯片领域,对中国的加紧制裁,使得美国不少半导体企业叫苦不迭,毕竟美国缺少对如此多芯片的消化环境。 有着充足消费能力的美国在芯片的消费上,尽管也是名列前茅,可要想以一国之力,消化掉整个芯片产业链大半的产能,还是难以实现的,这意味着美国必须借助其他芯片消费大国的力量,共同维系整个芯片产业链。…

3 years ago

打響新年“第一槍”,拿下中亞土豪大單,華為“活”過來了

大家都知道,华为是中国科技圈里的一个“奇迹”,面对老美连续三年的制裁,华为并没有选择妥协,反而逆流而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封锁和打压不是自甘堕落的理由,自力更生才是王者手中反抗的“武器”。 正如华为任正非所言,和平是打出来的,没有退路才是胜利之路。而事实证明,华为和任正非的选择都是对的。就在前段时间,徐直军发表了新年致辞,他说2022年是华为逐步转危为安的一年,明年将有质量地活下来。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老美的制裁毫无作用。就拿华为5G通讯业务来说,自从华为掌握了5G通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后,老美就开始“造谣”华为通讯设备存在所谓的“安全后门”,甚至游说“盟友”一起抵制华为设备。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经不住老美的“软磨硬泡”,只能乖乖盲目跟随,不仅停止与华为展开5G合作,而且还要将已经安装好的华为通讯设备拆除。从此以后,华为5G业务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就变得异常艰难,市场份额也被欧洲老牌通讯巨头爱立信和诺基亚“瓜分”。 正所谓“花若盛开,蝴蝶自来”,华为用绝对的实力给老美“上了一课”,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小跟班,只要自身技术过硬,就会有人愿意与你合作。就在近日,根据外媒报道,华为拿下了提升中亚土库曼斯坦固话网络覆盖的合同。   可能还有人不了解这个国家,土库曼斯坦是一个拥有572万人口的中亚国家,国土面积仅为49.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地级市。但是该国的人均GDP达10311美元,是中亚五国之首。最主要的是,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储备全球第四,是一个妥妥的土豪国家。 其实,欧洲有很多国家也开始寻求与华为5G合作。就拿英国来说,其原本计划拆除华为通讯设备,可到后来才发现想要实现本土5G网络建设还是离不华为5G技术的支持。于是,我们看到英方开始转变态度,甚至称华为通讯设备很安全,拆除华为设备是在美国压力之下的无奈之举。 当然,华为之所以能够“活”过来,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华为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并敢在科技研发方面“下血本”。据公开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时间内,华为已经累计投入超过9000亿元的研发费用,近两年更是跻身全球前五大高科研投入公司。 也正是因为如此,如今的华为才完成了华丽的变身。在软件方面,鸿蒙操作系统不负众望,成功拿下2%的全球市场份额,与谷歌安卓、苹果IOS操作系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半导体芯片方面,华为不仅公布了芯片叠加技术,而且还在光子、超导量子芯片以及光刻机等重要领域进行了布局。在智能手机业务方面,时隔两年的Mate50系列也如期上市,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至少让苹果感到了“压力山大”。 不管怎么说,华为能够拿下中亚土豪大单,也算是打响了新年的“第一枪”,笔者也希望2023年华为能继续有质量地“活着”,并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期待华为王者归来,更期待国产芯片产业链能够早日完善。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分享。

3 years ago

美媒稱限制對華芯片出口是錯誤,應解除制裁,讓中國對美形成依賴

自拜登在去年签署了臭名昭著的《芯片保护法案》之后,中美半导体之争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开始从中美彼此的争斗,扩大到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但是这份被拜登政府,以及华盛顿的极端反华势力寄予厚望的产业保护和出口管制措施,却一再被美媒唱衰,被认为是拜登政府执政以来最严重的路线错误之一。 援引环球时报消息,据美国资深保守派杂志《外交政策》发表的文章称,拜登自诩出台芯片保护法案,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以及安全。但这项新政策正在对美国的安全造成损害,当中国失去了从外部获取先进芯片的能力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向“芯片独立”。文章强调,维持美国对华半导体竞争优势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中国对美国主导的产业链形成严重依赖,迫使中国无法培养出独立研发、制造先进芯片的能力。 同时,美国还可以从占全球芯片消费60%的中国市场获得高额利润,文章指出,只有当中国形成对外依赖时,美国才能扼住中国的“脖子”,因此解除所有制裁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 其实从现实角度而言,这篇文章所剖析的很多内容确实是长期以来,中国在全球化进程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甚至可以说,这篇文章所给出的建议,恰恰是对中国半导体最精准的打击,其致命程度要远远高于拜登政府当下推行的半导体竞争策略。 首先基于全球分工原则,从外部获取先进芯片,就必然优于我们进行自主研发,更何况当我国芯片产业还在奋起直追时,对方也同样在进步,整体实力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其次是我国近些年在芯片设计、封装领域的杰出成就,已经深度融入了全球产业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既可以享受从中国赚取先进芯片带来的高额利润,还不用担心中国的自主研发芯片。 因为在源源不断地外部输入下,很难有国产品牌会在这种倾销浪潮中生存下来。但拜登政府依然选择了另一条,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是杀伤力其实是大幅弱化的道路,那就是彻底封杀中国获取先进芯片的能力。事实上,过去5年的贸易战已经充分证明,靠进出口限制来围堵中国就是死路一条,半导体虽然是科技领域,但半导体贸易显然不是。 就在本月十三号,美日两国元首还凑在一起商讨如何扩大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原本在涉华议题上极为强硬的岸田文雄,却在这项议题上没有完全附和拜登。甚至在会晤结束之后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日本今后会与美国“密切沟通”,商讨出一套能够妥善应对当前局面的办法。归根结底,占到全球半导体消费总量60%的中国市场,是这条产业链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美国之所以能如此歇斯底里,是因为美国本土的产业链所剩无几,能够赚钱的是美国精心打造的专利壁垒。 因此当美国对自己的盟友们进行极限施压,要求对方配合自己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时,根本就不会在乎盟友们会因此承受多大损失。在短期内,美国这种施压策略会起作用,可是从长远来看终将失败。首先,摩尔定律已经达到极限,除非半导体材料出现了革命性的颠覆变化,否则很难再有突破。其次,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上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并且还在不断完善自身能力,假以时日,全球成熟制程芯片市场必将被中国制造重新洗牌。 最后,随着2023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美国加息还看不到尽头,经济持续下滑也将导致对芯片需求疲软。半导体上游的厂家们为了寻求自保,就必然会主动寻找避风港,荷兰阿斯麦公司用于制造成熟制程芯片的DUV光刻机,也将突破美国的限制出售给中国,毕竟对于资本而言,能够在经济萧条期生存下去才是头等大事。归根结底,想要打破美国设下的重重牢笼,我们只能专注于自身、投资于自身,只有当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攻克前方难关,才能让傲慢自大的美国后悔当初的决定。

3 years ago

第二個“華為”出現,雙劍合璧制衡蘋果?高端手機市場風向變了

苹果手机一直在国内市场都是销量最高的,但是大家发现没有?现在用苹果手机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华为曾经的付出,让大家知道了国产机也能跻身高端市场,虽然昙花一现,但打破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苹果持续做出“摆烂”行为,标准版和Pro版差距太大,比如标准版的120Hz高刷迟迟不普及,而Pro版又不符合大多数人的预算,因此,更多人转战国产机,事实上,现在的国产机确实可以与苹果抗衡。 根据相关调研机构给出的数据来看,自2022W50起,华为的手机销量就有明显的回暖趋势,从之前的五名开外回到了销量第三,而排在华为前面的是小米这家厂商,截止到第三周,小米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1.7%,周均涨幅超过了20%。反观苹果这边,连续三周市场份额跌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苹果手机除了“区别对待”之外,缺乏创新也是个很致命的因素,今年的iPhone14系列还曝出灵动岛烧屏事件,进一步降低了用户对苹果手机的粘性,而小米在此之际扛起了国产高端市场的大旗,小米13系列在各大平台的好评率非常高,几乎没有低于过99%,说明大家现在都愿意为国产高端买单,这是消费观念的改变。 不仅如此,现在的小米13系列更加的注重用户体验,这次标准版和Pro版采用不同的直屏和曲面屏设计,满足更多人的购机需求,在系统方面,MIUI14实行“剃刀计划”,系统固件变小,可卸APP数量提升,流畅度更高,对比iOS系统也有一战之力。影像方面,小米13系列依旧和徕卡合作,并且也有自研新技术,例如影像大脑2.0以及万物追焦,在实际体验上,构图色彩调校的很不错,抓拍速度也很快,尽可能的不错过精彩。 总的来说,现在的国产机不是当初任洋品牌随意拿捏的存在了,新晋高端市场的小米和老牌劲旅华为会在高端市场给到苹果一定的压力,说不定也是好事,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苹果说不定就做出改变不摆烂了,作为我们消费者,有更多优秀的高品质手机来选择才是好事。

3 years ago

一夜蒸發4431億元,人民網正式發聲,蘋果“遮羞布”被撕開

自从华为遭遇老美“断芯”之后,“华为跌倒、苹果吃饱”的声音就不胫而走。苹果似乎也是这么认为的,依靠iPhone13的火爆销量,苹果2021年在国内手机市场轻松揽走了上千亿美元的营收,库克更是公开表态,称对于iPhone的全球销量,他最不担心的地区就是中国市场。 没想到“打脸”来得这么快,对于前不久发布的iPhone14系列手机,国内很多用户都擦亮了眼睛,不再像过去那样无脑入。原因很清晰,iPhone14不仅缺乏创新,而且处理器方面还存在差异化。 更关键的是,iPhone14系列还屡屡曝出质量问题,包括iPhone14 Pro在内,近期都出现了灵动岛功能引发的“烧屏”情况。然而,苹果方面对此并不承认,表示是某些用户启动应用软件所导致的。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没有购买apple care的用户而言,在遭遇“烧屏”问题之后,基本不可能得到三包售后服务,想要换屏,只能自掏腰包。 对于手机售后的乱象,人民网早已发出呼吁,希望手机厂商平台能积极解决问题,对于消费者的正当合理诉求,厂商应该去满足,让用户的权益得到保障。对比小米等国产厂商解决售后问题的态度和方式,苹果的“遮羞布”无疑是被彻底撕开了。 众所周知,由于骁龙888处理器的发热以及调校过猛的缘故,小米11系列前不久出现了“烧主板”的情况。面对用户的反馈,小米方面没有推卸责任,在调查清楚状况后,第一时间致歉并付诸行动,不仅免费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主板,而且还把质保周期从一年延长至了3年。 在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年轻人平均不到两年就会换新。按照小米更新的售后政策,可以说是负责到底了,小米11用户从激活开始,直至换新机,整个全生命周期都得到了保障。 值得强调的是,小米还在官网推出了免费的200G云服务空间,此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相关用户因数据丢失而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正是由于对产品配置性能的不断追求和在售后方面的一丝不苟,小米近些年崛起迅速,且如今已站稳了高端市场。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周时间里,小米市场份额占比增幅均超过了20%,稳居国产高端手机品牌销量榜首的位置。 回头再看苹果,近段时间的日子显然不太好过,不仅芯片研发部门流失大量人才,其市值也在一夜之间蒸发了4431亿元。对此,外界普遍认为是苹果iPhone14“翻车”,以及售后方面的常年“拉胯”所致。 在人民网发声之后,智能手机的售后问题如今已放在了明面上,消费者们也不愿再当“冤大头”,苹果如果继续是这种“不回应、不解决”的态度来回应国内用户,未来恐怕难免会步三星的后尘。对此,你们怎么看?

3 years ago

性能強悍幾乎“零差評”:這4款“手機”能做到,流暢用至2027年

第一款:红米Note 11T Pro 参考价格:1939元(12+256GB) 红米系列手机是出名的“性价比”系列,红米Note 11T Pro当然也十分受欢迎,于2022年5月发布。红米Note 11T Pro使用的是天玑8100处理器,千余档高性价比的处理器,在大面积VC 液冷及7 层石墨立体散热的供给下,游戏半天也不会有明显的发热,安兔兔跑分在81万分左右。在这个跑分数值下玩转主流游戏无压力。 外观上,有“时光蓝,子夜黑,原子银,奶盐白”四种颜色供选择,整个机身都是由塑料构成,可能是为了节约成本毕竟成本都纳入手机性能了。后置两颗镜头竖直对齐排列,放置于金属盖板上,呈现凸起的美感。而第三个镜头和闪光灯镶嵌在金属板并且同一平面,形象感十足。 屏幕也十分优秀,红米Note 11T Pro使用6.6英寸的144Hz超高刷新率、7档位变速高刷、支持HDR10+和DCI-P3电影级广色域的极致护眼效果的LCD屏幕,获得了全球公认的图像质量标准DisplayMate的A+级评价,还支持杜比视界。红米Note 11T Pro尽管价格处在千元档但配料依然十足。 后置64MP主摄,但很可惜,不支持OIS光学防抖,不对拍照强求太多的可以考虑,这也算红米Note 11T Pro唯一的缺点了吧。标配了8MP超广角和2MP微距镜头。另外其他一些功能例如NFC、IP53防水、红外等该有的功能都支持。续航上,5080mAh大电池和67W…

3 years ago

消息傳來,華為挺過來了!美媒:這太快了

自从被美制裁以来,华为近三年来过得非常不易,从之前的阔步前进突然变得举步维艰,因为遭到了全方位的断供,台积电停止芯片代工、谷歌断供安卓和服务等等。 然而,华为并没有像日本东芝和法国阿尔斯通那样被美整垮,反而直面各种困局,想方设法谋求出路,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开始有质量地活着,可以说华为挺过来了! 首先,华为营收开始稳定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2022年预计全年营收为6369亿元人民币。相对于2021年营收略有增长,这说明华为情况已经基本稳定,营收下滑的势头已得到了遏制。 徐直军评价华为的2022年是逐步转危为安的一年。也就是说,美方的三年制裁基本落空了,华为已经从制裁困局中挺了过来,2023年华为将开启制裁常态化正常运营。 这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因为华为体量可不小,要养活20万名员工,还要谋出路。 如今,大家应该能看到,仅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形势下,不少美科技巨头已开始裁员自救,像英特尔、高通、微软等都不例外,甚至连盈利能力越强的苹果也暂停招聘。 相比之下,华为近几年面临的困难可比它们的要大太多了。即使这样,华为不仅保障了员工权益,还加大了研发投入,2022年超过1409.8亿元,占总营收的22.4%。 去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在全球排名第四,超过了苹果、三星等,这得有多大的魄力。 其次,国产替代更进一步 要知道,华为可是经历了美方的四轮制裁,一次比一次更严苛。如今的世界,基本上科技公司都在依赖全球化,美科技巨头也是如此,就像苹果芯片也要台积电代工。 然而,美方制裁直接切断了华为芯片供应链,不仅美芯片企业不能给华为供货,尤其是5G等高端芯片,还让其他所有使用美技术的企业都不能跟华为开展相应合作。 华为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要实施美系供应链的国产替代,如今看来华为真的做到了。   从国外两次拆解华为的大小5G基站来看,华为近几年加大了国产替代力度,国产零部件占比进一步从48%提升到55%,而美系零部件却从27.2%直接降到了不足1%。 这说明美方制裁已经拿华为5G设备没办法了,华为5G设备再也不担心被美限制。 还有华为手机的国产化占比也在进一步提高,据国外拆解显示,Mate40系列国产化占比为60%,而Mate50国产化占比更高达72%,说明华为手机也在逐步走出困境。 再者,软件层面成绩卓越 华为不仅要解决芯片问题,还得解决软件系统问题。因为原来国产手机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用的谷歌安卓,如果在国外拓展市场,还必须使用谷歌的“全家桶”服务。 然而,谷歌这两样早早就给断供了,根本不考虑华为之前给安卓做出了多少贡献。…

3 years ago

Apple iCloud爆出漏洞,用戶損失超過65萬美元

Domenic Iacovone周五晚上接到了苹果的一个不寻常的电话。他收到了几条要求他重置Apple ID密码的消息,因此怀疑来电者是电信诈骗。但电话是在他的iPhone上打来的,因为苹果公司(Apple Inc.)与苹果的在线商店有关,所以回电了。电话另一边的人说Iacovone的帐户已被泄露,他们需要苹果发送到他的iPhone的一次性代码,以确保他是该帐户的所有者。艾科沃内给了他们。两秒钟后,他在Twitter帖子中回忆说,他的加密钱包被清空了。 估计价值 650,000 美元的加密货币和 NFT 瞬间消失了。 Iacovone 说从小狐狸钱包中被盗的资产中至少有价值 160,000 美元的以太币、价值约 80,000 美元的突变猿游艇俱乐部 NFT 和 100,000 美元的猿币加密货币。据报道,Iacovone还拥有25万美元的Tether,这是一种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 该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化的网络钓鱼黑客。加密货币和…

3 years ago

取代中國地位,打破美國壟斷,印度芯片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作为南亚大陆的唯一大国,印度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大国梦,而实现“芯片梦”,是印度成为现代化大国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发展芯片产业不能只靠嘴喊口号、或者制作PPT,而是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而印度作为后发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总体较低,真的能自主研发出芯片吗? 虽然困难重重,但印度野心不减,甚至还喊出了“赶中超美”的口号。 那么,印度的“芯片”野心究竟有多大?又会遇到哪些潜在的困难? 本期,就带领大家了解印度“奋起直追却困难重重”的“芯片梦”! 豪掷百亿补贴芯片产业 印度很早就开始为芯片产业的发展谋篇布局,不断为本土的芯片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自2005年以来,印度就决定大力发展芯片制造业。 2012年,印度政府公布了一项促进电子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规划建设200个电子制造业聚落;还设立了电子发展基金,拨款1.11亿元支持电子制造业发展。 既然印度早在十多年前就采取了支持芯片产业发展的行动,那为何印度芯片的发展始终进展缓慢呢?这就要联系芯片产业背后的全球产业和地缘政治格局。 当前,芯片产业主要被英特尔、高通和ASML等欧美跨国公司掌控,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等少数非欧美地区的顶级玩家在芯片产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大陆的芯片产业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初具规模。 乍一看,全球芯片产业分工链条和利益分配链条已经十分成熟,印度作为“新手玩家”,要在芯片产业这个“游戏”中占据一席之地非常困难。   但印度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在国际大环境的背景下,印度利用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融入全球芯片产业链条,并成为“头号玩家”并非没有可能。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多方预测,在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为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加速对华“经济脱钩”,意图打压中国获取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给中国经济施加压力,企图让制造业离开中国。 而打击中国制造,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的芯片产业。 西方加紧打压中国,为印度提供了发展的窗口期。 为何这么说? 首先,中国的芯片生产体量巨大,西方打压制裁中国的芯片产业,必然会调整芯片产业的全球布局,形成中国和美国两套芯片产业链态势。 印度从中嗅到了发展的“可乘之机”。在印度看来,与其硬着头皮自己研究,不如趁机加入以美国为主导的芯片产业体系,同时吸收从中国撤离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做强自身芯片产业,用“替代中国”的身份向美国等西方国家争取更大的战略让利。…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