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的一天,新加坡巴耶利巴机场被紧急戒严,安保达到了最高级别。 这一天,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早早来到被戒严的机场等候,一段时间后,一架波音707客机出现在机场上空,并在机场安全着陆。 紧跟着,客机的大门被打开了,一位穿着米色毛装,身高不足5尺的长者,步伐矫健地从客机上走了下来。 等候多时的李光耀快步上前,紧紧握住老者的双手,嘴里热情地说:“您能来新加坡访问实在太好了”。 李光耀与小平同志握手 这位从客机上下来的老者,正是74岁高龄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小平同志。 其他国家的总理或首相到新加坡访问,李光耀一般不会到机场迎接,而此次小平同志来新加坡访问的身份是国务院副总理,李光耀更不应该亲自迎接才是。 奇怪的是,他不仅早早到机场等候,还以总理的规格接待了小平同志。 如此反常的举动,很难不让人怀疑李光耀此举有阴谋。 一切都是因为新加坡自独立后对中国采取了戒备的外交态度。 1978年,李光耀在机场迎接小平同志 同根同源,新加坡却不断猜忌中国 新加坡是除中国以外拥有华人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到新加坡迁居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 明朝时期,福建、广东一带的船员与渔民跟着郑和一起去往了马六甲一带,有一部分中国人就此留下,成了新加坡最早的一批华人。 十九世纪时,中国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沿海地区的一些人就想到海外寻找新的发展出路,于是一大批福建人、潮州人就到了新加坡,并从此扎根在那里。 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在新加坡的华人,用勤劳与智慧成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先锋力量,并逐步活跃于政治舞台,可以说,华人对新加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是,当新加坡独立后,一些新加坡人却认为华人的存在是一种负担。 无论中国人身处在何方始终心系祖国,若祖国有需要,他们定会倾囊相助,这大部分在新加坡华人的心声。 图片来源网络…
1965年,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与曹聚仁进行了秘密会面。 曹聚仁此次前来,是带着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与国民党方面商量祖国统一的大事。 虽然对统一有所向往,但蒋介石还是本着个人的政治立场,对共产党方面提出了许多条件,部分条件甚至有些苛刻。 他以为这次谈判不会有什么结果,大陆方面肯定还要再商量,但是没想到,对于他的六个要求,毛主席竟然全都接受,爽快答应。 既然谈判能够顺利推行下去,那么蒋介石也就没有必要过多犹疑。 可为什么一切过程如此顺畅,这次谈判的结果最终还是宣告破产了呢?蒋介石在1965年为何又迫切地想要回归祖国? 其间种种,我们一一道来。 退守台湾,早有计划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可战火还未走远,新一轮的矛盾冲突却又跃然纸上。 国共双方进行重庆谈判,本质是为了和平解放祖国,在各项大事上达成一致。然而国民党却单方面撕毁协议,主动挑起争端,导致战争的战火又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起。 战争的发生必然伴随着流血牺牲,而最受苦受难的无疑是社会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了尽快解决这个根本矛盾,毛主席坦然应战,并且要求解放战争速战速决,解放全中国。 或许在刚刚打响战争之时,蒋介石还抱着某种美梦,自以为凭借国民党方面精良的装备和经验丰富的将士,可以稳稳压共产党一头。 可是随着战局的推进,他却发现,一切原来根本不如他所想。 共产党军队得民心,不管在哪一个战场上,都能得到后方百姓的全力支持。而他们极度灵活的战略战术,也让国军的优势无法完全发挥,从而在战场之上失去了主动权。 于是从1946年以来,蒋介石就不得不为国民党考虑退路。海南、台湾,甚至菲律宾,曾经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是最终,他综合分析了全面的因素,选择了台湾。 蒋介石以为可以依靠海峡,使自己可以获得喘息的机会。 另外,台湾的军事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繁荣。 因为有着被殖民的历史,所以台湾自然而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因此商品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 而日本撤军时遗留下来的军事基地和重工业武器,对于国民党来说也是个很好的助力。…
钱学森,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以及“火箭之王”。 众所周知,钱学森赴美留学之后,便留在了那里工作,他在美国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当他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到自己的祖国。 他的回国之路非常坎坷,因为对方并不打算放他离开,甚至可以说为了回国他受到了不少迫害,后来还是经过总理与该国不停的谈判,甚至还为此释放了十一个美军飞行员。 为了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他放弃了太多,很多人都难以想象,最基本的物质方面的东西,换做其他人便不一定能放弃。 因为钱学森的回国,我国的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除了钱学森以外,他还有个侄子也非常的著名,他的侄子也有着非常高的成就。 钱永健,这个名字或许很陌生,此人的父亲和钱学森是堂兄弟的关系,钱学森和他的父亲曾一起在中国读书,后来更是一起赴美留学。 两人关系非常好,只不过在钱学森回国的时候,他选择留在了美国结婚生子,钱永健也因此而出生,或许是因为家庭的缘故。 钱永健自幼便非常喜欢科学,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获了不少奖,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在“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中获得第一名,这个比赛一直被称为“少年诺贝尔奖”。 当他二十岁的时候,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化学和物理学士学位,因为他儿时有哮喘,所以他不得不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他的童年便是在实验室做各种实验。 十二年前,钱永健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当国人知道他还有一个身份是钱学森的侄子之后,人们都为他骄傲,非常的兴奋。 即便说他的国籍并不是我国,可是毕竟他也是华人,所以人们兴奋也很正常,为此有好事的媒体也曾去采访他,问他怎么看这件事。 钱永健的回答可是令不少人心寒,他当众说我可不是中国人,为什么因为我而骄傲呢?这份言论可是引起轩然大波,钱学森的侄子怎么会说这种话呢? 值得一提的是他对自己是钱学森侄子的身份非常骄傲,可是每当提到国家,他却非常敏感,每次都是极力否认,他只说自己是美国人。 其实如果客观的来想,他有这种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本是就出身于那里,接受的是他们的教育,受到的也是对方的培养。 如今钱永健已经过世,人们也就不在关注这个问题,有趣的是,他还有个哥哥钱永佑也是美国的著名科学家,此人出生于中国,后来去了美国,也不再提回国效力。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的浴血奋战,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华大地。十四年来,日本侵略者在各地烧杀抢掠,犯下累累罪行,制造了无数件耸人听闻的惨案。十四年间,日寇铁蹄席卷大半个中国,数以千万的无辜百姓因此罹难。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日本帝国主义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最终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在这十四年中,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但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奋勇抗敌,无数烈士们流着血、流着汗、流着泪,将在中华大地上无恶不作的日本人赶走了。但是,现如今,日本当局对于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不是抵赖就是不承认,此外,他们还企图把自己手里能够证明当年战争的资料尽数销毁。 日本俘虏在回国的时候,要求中国政府还给他们日本军刀,日本是一个崇尚武术道的国家,而且还看重自己的军刀,并且把军刀当作军人的象征,但是在我国看来,这是他们侵略我国的罪证,是不会让他们给带走的,当时的日本人想尽各种法子赎回他们的军刀,而且还出百万的高价赎回。当时的战士们在检查日本军刀的时候,看到一把刀十分特殊,因为刀柄上刻着字,但是因为铁锈的原因,不是很清楚,后来清理完上面的锈迹,上面露出9个字:南京一役杀107人,可以肯定的是这把军刀在南京战场上使用过,所以日本人要花百万赎回自己的军刀,只是为了掩盖历史。 虽然中日已正常建交了,但70年前那段历史依旧印刻于亿万国人心中,无法抹除。透过那些锈迹斑斑的武士刀,我们仍可一瞥战争是何等残酷。因此,我们不得不警惕右翼势力抬头的日本,也不得不告诉每一位子孙后代,勿忘国耻!
现代人在说一个人落伍的时候总是会开玩笑的表示“大清已经亡了”,以此来善意的嘲讽对方思想落伍,跟不上时代。不过你仔细思考过吗?其实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已经亡了111年了。 只是让人十分奇怪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时至今日,清朝亡了111年,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守皇陵,谁给他们发工资?这些人又都是谁呢? 清朝的建立与覆灭 清朝可以说是比较传奇的一个王朝了。它的统治始于清军入关,本身是骑马打猎出身的清军们以势如破竹的气势一路打到了中原。 来到中原以后,清军一开始是非常瞧不上汉人的文化的,所以才会有剃发这一历史事件。毕竟汉人向来都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是清军为了加强自身的管理,自然是要主张不破不立,废除汉人的习俗的。 这自然是引起了汉人的激烈反抗。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军也逐渐开始接受汉人的文化,主张两种文化和谐共生。虽然他们仍然对自己的“纯正”血统有着优越感,但是对待汉人的态度也比以前更加好了。 于是清政府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高潮,也就是康乾盛世。在康熙雍正等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国泰民安的社会,军事实力超雄的兵马,再加上人们思想淳朴,安居乐业。彼时的清朝可以说是相当的繁盛。 但是很快,西方的坚船利炮就打开了我们的国门,对于国外先进的制度和思想,我们非但没有保持着学习的态度,反而主张闭关锁国。这种闭塞视听的行为加剧了清政府的没落。 渐渐地,我们国人的精神和意志都被英国输送来的鸦片而磨灭了。此外,西方其他列强也在对我们虎视眈眈。紧接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海战等战争一批批的爆发,我们国家被打的支离破碎。 就这样,清政府的统治江河日下,溥仪作为最后一个清朝皇帝也不得不签订了退位诏书。就此,大清王朝结束了自己的统治。 虽然溥仪在退位之后仍然住在紫禁城里,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时的他已经没有任何话语权了。他也不再是万人之上的皇帝。总之,清朝就此覆灭了。 清朝的皇陵谁来守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清军入关之后逐渐汉化,学习了汉人的风俗习惯和做事方式,就连丧葬之礼都不例外。 自古以来,我们都是信奉事死如事生的。对于那些逝去的亲人,我们从来没有忘记,会在节日的时候进行扫墓、祭拜等一系列行为。原因就是我们对于祖先是非常尊重,看重的,所以才会在这些人去世之后仍然侍奉着他们的牌位。 民间都尚且如此,更遑论皇帝了。在皇帝刚登基的时候就会开始着手自己的陵墓事宜了,为的就是自己死之后能够继续看着江山社稷,在“另一个世界”完成自己的统治梦想。 为了保障自己的陵墓安全,不被盗墓贼所破坏,也为了防止一些自然灾害导致的陵墓破坏。所以皇陵自然是需要人来看护的。那么这些人是谁呢? 皇家是非常讲究皇家尊严和脸面的,因此能够守护皇陵的人自然身份也不一般。根据历史记载,在清朝时期,守护皇陵的一般都是上三旗的八旗子弟,也就相当于我们口中的皇亲国戚,地位是非常显赫的。 或许会有人感到好奇,为什么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无聊、孤寂乃至清苦,甚至还有一些不吉利的事情,会让这样地位尊贵的人去做呢?他们不会心有怨言吗? 答案是不会。因为这份工作看起来是每天和死人打交道,非常不吉利,但是对于这些家族的人来说,其实是一种至上的荣耀。毕竟这是皇帝的陵墓,而皇帝就是九五之尊,是天子,所以给皇帝看守陵墓也是一份非常有尊严的工作。 当然,这份工作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这方面。来看守陵墓的人会被封为七品官的头衔,还能够领取固定的津贴,甚至包括了住房、衣食的补贴。这样一个养尊处优的工作谁又不愿意做呢?…
阅读此文前,请动手手指点击右上方得“关注”,我们将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方便您及时阅读,感谢您得支持。 2000年,解放军少将金一南得到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被派往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 作为班上唯一一个来自东方古国的学生,金一南颇受老师关注。 其中一位名叫希尔顿的教授对金一南尤为热情,闲暇时候常常邀请他到家中喝酒聊天,说尽天南海北。 一次,醉眼朦胧的希尔顿调侃道:“如果你早几年来,恐怕会被英国的年轻军官们问个不停。” 面对金一南疑惑不解的眼神,希尔顿解释道:这几年来,那些青年军官始终对英国拱手将香港还给中国耿耿于怀。 金一南 从国际法到签约期限截止,无论搬出什么凭据理由,都无法让他们信服。 直到4个月以前,一位英国上将一语道破天机,才让争论平息下来。 当希尔顿教授将上将的话复述出来后,金一南顿时感慨万分并深以为然。 英国军官们为何对归还香港提出异议?那位上将又说了什么,居然能令众人信服?一切还要从香港回归前后说起。 香港之于英国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内人声鼎沸,一场庄严肃穆的交接仪式即将在此展开。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在英国国歌奏响的同时,象征大不列颠的米字旗缓缓落下。 这面曾经飘扬在七大洲的英国国旗,此刻显得有些萧瑟,因为这代表着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彻底结束,“日不落帝国”终究迎来黄昏。 香港回归 7月1日零点整,仪式现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响庄严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历经百年蹉跎,香港终于回归祖国怀抱。 然而,当午夜的钟声敲响,香港正式回归中国的那一刻,无数中国人为回归通宵达旦庆祝时,不少英国人也为此彻夜难免。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将香港拱手送还。要知道对于英国来说,香港不仅是一个聚宝盆,还是英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重要支点。 殖民期间,英国政府秉持着一贯原则,在香港实施老一套的颇为粗放的殖民经济模式,即“竭泽而渔”,什么好赚钱就大力投资什么。…
文|九鼎鑒史 “哼,中國人就是忘恩負義,我們曾幫助他們許多次,他們卻從不感恩,反而屢屢和我們作對,這樣的中國我們怎麼能任由他們發展起來”? 這句話是2015年一位美國網友,在美版知乎上發佈的一個帖子,在當時確實爆火瞭一陣,有將近200萬的人回復帖子,有同意也有罵美國人無恥的,其中意大利和德國的網友就回復:中國向來都是禮儀之邦,如果不是惹毛瞭他們,他們是不可能亮出自己的利刃,反之,中國也不是好欺負的,想要把他們搓扁揉圓,任何時候都是不可能的。 在這裡不得不給德意兩國網友點個大大的贊,哼,美國幫助中國?什麼時候?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傢共啟動瞭6次一級戰備狀態,其中有4次都是因為美國,他們怎麼好意思說多次幫助中國的呢? 2021年,又有一位來自邁阿密的美國網友指出,美國曾三番兩次地幫助中國,但他們卻反過來處處和美國作對,美國幫助中國什麼?抗日戰爭的時候嗎? 大傢都知道,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島國,就算當時占領瞭朝鮮和中國的東北三省,仍舊無法滿足他們龐大的戰爭需要,而美國出臺的綏靖政策,直接滿足瞭日本的需求,讓日本能夠源源不斷的從美國購買戰爭所需的原材料,對中國的侵略更加肆無忌憚。 侵華日軍 後來的美國為何參戰,難道不是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讓他們損失太大,惱羞成怒?才停止瞭對日本原材料的供應。 再者說,如果真的想幫助中國,為何731部隊的主要負責人被美國偷偷藏瞭起來,為何不讓其受到應有的代價?說什麼幫助中國,他們不覺得臉紅嗎? 日本偷襲珍珠港 我們再接著說,我國成立後的4次一級戰備,中間都有老美的身影,美國網友又如何狡辯? 啥是國傢一級戰備狀態?一級戰備狀態隻有國傢遭遇嚴重的安全威脅時,一級戰備狀態就會立刻啟動,同時我國所有的武裝全部進入待命狀態,所有軍人都會被迅速召回現役部隊,海陸空形成一道牢固的防線,而退役軍人則是我國的第二道防線,隨時待命,彼時我國是頃全國之力來迎接敵人,接下來,我們就來瞭解一下,哪四次一級戰備狀態是因為美國的原因,以此讓堅信美國無辜的那些網友們看看,看看誰才是狼子野心。 第一次:1950年的抗美援朝 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我們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內百廢待興,當時的中國就是一窮二白,要啥啥沒有的狀態,彼時如果沒有老美的參戰,我們或許不會打出這一戰,可朝鮮內戰剛剛爆發,老美就迫不及待進行武裝幹涉,並派遣第7艦隊侵入臺灣海峽。 從8月27日起,就不斷地派出戰機侵入我國領空,並利用偵察機對我國境內的目標實施轟炸和掃射,造成瞭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並在10月7日越過三八線,向朝鮮的北方大肆進犯,同時向中朝邊境推進。 老美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通過朝鮮戰爭一舉拿下中國的邊境位置,一步步的蠶食中國,讓中國徹底發展不起來,毛主席就是看透瞭老美的陰謀,才做出“抗美援朝,保傢衛國”的重大決策,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首次啟動一級戰備狀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8個月之內,志願軍同美國打瞭五場大的戰役,殲滅敵軍23萬餘人,把戰況維持在瞭三八線以內,此時黨和政府也在國內掀起瞭聲勢浩大的全國人民抗美援朝行動,頓時各個階層的青壯年都被調起為國殺敵的決心,有錢的捐錢,有力的出力,源源不斷的有人奔赴戰場,大大的支援瞭前方作戰的戰士們。 經過兩年的艱苦鬥爭,老美終於同意談判,在談判桌上簽訂瞭停戰協議,老美為何不打?他們的武器裝備那麼先進,那是因為他們的士兵沒有抱著必死的決心,而我們的志願軍為瞭自己的國傢,為瞭百姓不再受欺負,他們不能後退,隻有把聯合國軍打回去,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國傢,我們的志願軍沒有退路可走。 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中國志願軍以弱勝強,在異國他鄉,沒有糧食,沒有棉衣的狀態下,他們冒著嚴寒,浴血奮戰,無論是上甘嶺戰役還是長津湖戰役,都讓我們看到瞭志願軍為瞭保護國傢所做出的犧牲和受過的苦難,在這裡問一下美國的網友,如果不是你們,我們的志願軍有必要在異國他鄉受罪嗎? 冰雕連…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吃了大亏,日俄战争日本还是清政府的代表,想要从俄国手中夺地。不管日本当时和中国是怎样的渊源,但间接的也是帮助了中国。 可是战争结束后,一切都不一样了。日俄两国做起了平分中国的梦,不仅仅是做梦,还要付出行动来“分割”中国,为此俄国和日本四次合作缔结四个条约。 第一次密约在俄国签署的,表面上冠冕堂皇,承认中国领土独立和主权完整,实际上呢?两国偷偷地划分了在东北的势力范围,并且沙俄给予重要承诺——不干涉日本人吞并朝鲜。 日本也承认了外蒙古是沙俄的,属于沙俄的一部分。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日俄侵华联合战线正式建立了,从此以后日俄走的很近。不过,经过几年实践条约后日俄发现,西方国家对他们很不满,经常给他们使绊子,尤其是咄咄逼人的美国,美国作为正义力量的化身,对日俄这么搞中国很不满,一直疾言厉色,日本也有点害怕,所以在日俄再次商讨下,缔结了新条约。 第二次日俄签订协约删去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条目,改写了条约内容,其中重要的是增加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自由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日俄要进一步发展“特殊利益”,啥叫“自由地采取”,什么叫“必要措施”,什么叫“特殊利益”?大家明白吧,含义就是吞并中国的东北。 条约还增加了两国互相“协商”的条款其实就是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其中最重要的是“军事联盟”,你以为这个条约是专门针对中国的吗?错了,这个条约是针对美国的。就是日俄如果在中国做什么手脚,美国再敢干涉,日俄就合伙抵抗。 也就是说,日俄开启无节操、无底线向中国扩张的模式了。 一九一一年,中国国内爆发了辛亥革命震惊世界,清政府被灭了,俄国一看中国乱了,赶紧策划外蒙古头领叛乱,沙俄很高兴看到一个乱七八糟的中国,火中取栗也是一种政治艺术。日本则希望利用中国暂时没政府的状态占领东北兼并满洲,所以当俄国提出再次缔结条约,日本欢欣鼓舞地迎合…… 第三次日俄密约在俄国签订,主要内容就是瓜分——划分在东北三省的势力范围。而且他们还大逆不道的划分内蒙古的势力范围,以北京为经度,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和尊严,是一个非常过分的秘密协定。 当时中国处于无政府状态,没办法对此进行回应,但是日俄的野心让我们为之愤怒,也让我们更加懂得自立自强的重要。 一九一四年,一战爆发,美国暂时顾不上管中国,西方的注意力倾斜,俄国也很忙,不过俄国担心自己一旦忙碌,日本会趁机强占它的利益,这两个国家别看结盟,也都有各自的小盘算。 当时俄国想让日本当俄国的军火供应者,一来俄国工业落后国内制造不出枪支弹药,二来俄国想让日本注意力转移一下,巩固下他们的同盟关系。不过日本对俄国还是有警惕心的,虽然表面上与俄国维持良好关系。 俄国也做了一些让步,比如支持日本在中国进行扩张。中国当时就像个没自主权的女人,被俄日送来送去,被其他国家肆意争夺瓜分。 一九一六年,俄日缔结第四次秘密的条约,这个条约跟第二次一样,分为公开和不公开的部分,这个条约主要内容是什么? 俄国和日本说,中国不能落在敌视俄日的第三个国家的政治势力下。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中国就是俄日的,不能让任何一个国家打主意,如果别的国家想来中国攫取利益,那么俄日就跟他宣战。 俄国和日本都怕对方撂挑子,就再三强调说,双方缔结条约后如果任何第三国宣战,都要拖上对方一起打,而且没有双方的同意,任何一国都不能单独媾和。 也就是说俄日通过对中国的四次瓜分,已经彻底建立了独霸远东的军事联盟,这四次条约一直的保密的,但无疑是最狂妄的条约,也是最富有侵略性的条约。 当时中国处于没有政府状态,或者说中国当时的北洋政府,都是巴结外国人的,根本起不到统治中国的作用,也不能维护中国主权,他们沉浸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只知道捞钱,捞女人,抽鸦片,不但对邻国对中国的侵略置之不理,而且还带着看笑话的心态。中国当时的黑暗,是现在人所没有办法想象的。 这样一个大国,最终却被两个贼国肆意瓜分却一点还手的力气也没有,真是最悲惨的一件事情了。
2011年2月27日,今天的聯合國安理會大會上意外的安靜,所有人都在靜靜地等待著這次會議的投票結果,與會的各國國家代表則仔細地審視著五個常任理事國代表,希望可以判斷出有沒有人投反對票,或者動用一票否決權。 在聯合國會場上,通過一個人的表情來判斷某些行動往往是很困難的,因為在這棟大樓裡工作的無一不是各國外交界的經營,而在行動之前喜怒不形於色幾乎是他們每個人的代名詞。 不過也有例外,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時,喬冠華和諸位中方代表們就喜不自勝,甚至喬冠華老先生還留下了著名照片:“喬的笑”。 喬的笑 但是今天似乎也有那麼一點微妙的不同?各國代表在心中悄悄打出一個問號,五常代表們就像事先達成了一致一樣,在會場上沒有任何交流和微表情,平常的彷彿這次會議只是一次普通的報告會一樣。 但實際上這次會議要決定的,幾乎是一個國家政權“生死存亡”的問題。 很快,投票結果出來了,由於這次投票是記名投票,所以各國代表們很快就知道了五常代表們,確實在事先達成了一致。 對於制裁利比亞的聯合國決議: 美國投贊成票;英國投贊成票;法國投贊成票;俄羅斯投贊成票;中國投······贊成票! 這是聯合國安理會歷史上第一次全票通過一個提案,也是中國第一次在制裁一個國家的安理會提議上投了贊成票。 會場 安理會的其他成員國代表們震驚了,但旋即又都覺得很合理。 因為統治了利比亞四十多年的那位上校,在國際上實在是不怎麼得人心。 這位上校是誰呢?利比亞做了什麼讓聯合國五常一致同意制裁它?這位中校和利比亞的結局最終如何呢? 白撿來的政權 這位上校就是大名鼎鼎的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 說起他的事蹟,論不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吧,但至少也能算是膾炙人口。卡扎菲行事宛如一個後現代瘋狂藝術家,或者是一個古老的磕了藥的巫醫,這種超脫又古典的氣質讓中文網際網路圈子的網友們“親切”地稱呼他為:“卡大佐”。 年輕的卡扎菲 舊日本帝國軍隊裡的大佐相當於上校軍銜,而中文網際網路的網友們是十分富有惡搞精神的,於是乎把自己加冕為非洲“萬王之王”的卡扎菲在中文網際網路上就成了“卡大佐”。 不過,這也不完全是中文網友的惡搞,因為卡扎菲終其一生都是大······不對,是上校,甚至他還規定了,利比亞最高的軍銜就是上校。…
1945年5月,在希特勒死后,法西斯德国在盟军与苏联军队的猛攻下选择了无条投降,轴心三国中,只剩下日本仍在苟延残喘,负隅顽抗。同年7月,作为远东战场的参战国,中、英、美三国联合发布《波茨坦公告》,其中明文规定“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货物赔偿之工业”。换言之,这项条款的言外之意便是,日本在战后需要对它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进行必要的赔偿。 中国作为东亚诸国中受日本伤害最大的国家,战后接受日本的赔偿无疑是理所应当,但是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竟然放弃了对日本的索赔。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要放弃对日本的索赔呢?这个看似“武断”的决断背后,又隐藏着领导人们怎样的深思熟虑呢?今天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毛主席决定放弃日本战争赔偿背后的故事。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文章,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最初的抗议 《波茨坦公告》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这是一份旨在促使日本放弃抵抗,内容涉及美、英、中、苏四国如何处理战后事宜的协议。值得一提的是,“美、英、中、苏”,的“中”,尚不是于1949年建立起的新中国,而是当时在中华大地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蒋介石政府。 伴随着1945年日本签下无条件投降协议,战后对日本战争罪行的处理就被提上了日程,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对二战中受其侵害各国的赔偿问题。 为了落实在《波茨坦公告》中提出的战后赔偿,中、美、苏等参加抗日战争的11个国家,专门成立了名为远东委员会的组织,并在结合各国与日本的实际情况后,通过了这样一项政策——“为惩处日本之侵略行为起见,为公平赔偿各盟国因日本而受之损害起见,为摧毁日本工业中足以引起重整军备之日本战争潜力起见,此项赔偿,应由日本以现存之资产设备及设施抵付之,或以其现存及将来生产之货物抵付之。” 对于这项政策,与会各国无一例外地表示欢迎,只是在一片赞扬声中,正在与中华民国蒋介石政府对抗的中国共产党,却表达了对该政策的强烈不满。 在抗日战争中,由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无疑也遭受了日本侵略者残暴的迫害,所以中国共产党不满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日本向中国赔款”,一事,而是美国处心积虑组织起的赔偿办法。 1947年3月,美苏冷战全面爆发。为了侧面打击苏联、抵制中国共产党,作为日本占领国的美国,别有用心地将首批从日本拆卸下来的生产设备,以及日本工厂生产的物资,以先期赔偿的名义打包送给南京蒋介石政府。 尽管从名义上看,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似乎无可厚分,但是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明眼人都看的出美国政府心里那点小九九。 同年7月7日,正值“卢沟桥事变”发生10周年之际,党中央在发布“七七“纪念日对时局的口号中,明确提出对“美国以赔偿为理由,资助蒋介石政府”政策的抗议。并要求,日本赔偿中国的物资,只能交给在抗日战中遭到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人民,坚决反对蒋介石利用赔偿打内战! 《旧金山和约》与被“放弃”的赔款 虽然党中央的这个抗议,并没有得到美国的重视,但现实却再次证明,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尽管蒋介石政府在解放战争之初可谓占尽优势,更有美国这样明里暗里给出帮助的援手在外,但是到了1949年,以无“人和”在身的蒋介石政府已然颓势尽显。 国民党政府节节败退,面对一个处于共产主义领导下的大国即将出现在世界上的局面,让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是否转变他们在日本实行的政策。而也正在这时,苏联政府宣布,由苏联研发的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这件事让美国再也无法在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两相结合,美国政府一咬牙,匆匆做出决定——将日本扶持为抵抗共产主义在东亚地区扩散的桥头堡。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8月,在麦克阿瑟的极力游说下,美军实施了仁川登陆,接着联合国军全面参战,最终,中国组织志愿军进入朝鲜半岛进行抗美援朝作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急需与朝鲜半岛近在咫尺的日本,向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斗提供各种各样的军事物资,这就进一步导致日本身上枷锁进一步松动。 为了让日本更好地为美国服务,美国开始在涉及日本战后赔款的问题上动歪脑筋。1950年11月24日,美国违背《波茨坦公告》明文规定的条款,单独发表对日媾和原则,此举无疑是对中国,以及其他在战争中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害国家的不尊重。 1951年的9月4日,对日媾和会议在一片声讨声中展开,在这次会议上,印度、缅甸、南斯拉夫等国坚决拒绝出席,出席的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也拒绝在美国提出的“方案”上签字。 当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尚未获得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在美国的“组织”下,新中国这个遭受日本伤害最深,在会议上最有发言权的国家,竟然被摒除于会议之外。对此,主要负责外交事务的周总理以电文的方式,向所有与会者,尤其是美国与日本,提出了坚决反对的严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