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中西方歷史上10個驚人巧合,至今無法解釋!

在中西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巧合事件,不仅性质、规模极其相似,而且还发生在相同时期,东西相映,十分有趣。 巧合一:埃及金字塔王朝与中国炎帝、黄帝 西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与司马迁著《史记》中记载的中国炎帝、黄帝产生在同一时间。两者俱为东西方古代文化的始源。 巧合二:古巴比伦太阴历与中国阴历 西元前20~18世纪,古巴比伦创建了以月亮围绕地球旋转週期计算的太阴历,与中国夏朝所使用的阴历,不仅同时,而且都是每隔2~3年置一闰月。二者如出一辙。 巧合三:希腊、古罗马文化鼎盛时期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西元前6~3世纪,为希腊、古罗马文化鼎盛时期,也正值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都处在学术上百家争鸣(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中国有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军事上天才辈出(西方有波斯居鲁士王、马其顿亚历山大帝,中国有孙武、吴起、孙膑等)的辉煌时代。 巧合四: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 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生于同时,两人年龄只相差14岁。一个开创了延续3000馀年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一个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佛教。两人一东一西,一儒一佛,都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巧合五:大罗马帝国崩溃与南北朝对峙   西元4世纪,西方野蛮民族入侵,大罗马帝国崩溃,中国正值五胡乱中原,西晋王朝覆灭。西元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西元398年,中国分裂为南北朝对峙。两者相距仅3年。 巧合六: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 西元632年,李渊、李世民父子统一全国,建立大唐帝国;穆罕默德进攻麦加城,创建阿拉伯帝国。两国分别雄踞东西方,同样强大,同样繁荣,疆域也同样宽广。 巧合七:十字军东征与中国金兵南侵 欧洲组织十字军东征阿拉伯国家,与中国金兵南侵宋朝几乎同时。均起于12世纪初,蔓延200年,结束于13世纪末。 巧合八:俄国彼得大帝与中国康熙皇帝 俄国彼得大帝与中国康熙皇帝几乎同时登位,相继去世(康熙死于1722年,彼得死于1725年)。彼得大帝开创了俄罗斯帝国,康熙皇帝奠定了东方最强大的王朝,两人俱为一世雄主。 巧合九: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与中国剧作家汤显祖 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与中国杰出剧作家汤显祖不仅是同时代人,而且同于西元1616年去世。莎士比亚被誉为西方戏剧之父,汤显祖则为中国戏剧之祖。…

3 years ago

強占中國領土建立國中國,毛主席:把繳獲的武器拉出來讓他們看看

在北京,有这么一条历史悠久的胡同。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就派出了各种各样的外交官、商人、军人聚集在这里,谋划了一个接一个剥削中国利益的计划。 这条胡同见证了中国近代近百年的屈辱历史,它就是东交民巷,它就像一道苍老的疤痕,刻在每个中国人的脸上。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决定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毛主席特别指出,入城部队一定要走东交民巷,这个长在中国人脸上的疮是到了彻底根治的时候了。 西方列强的大使们纷纷躲在使馆区内,心惊胆战的往外张望,看着威武雄壮的解放军部队,浩浩荡荡的从面前走过,一个个内心都忐忑不安,他们还抱有一丝幻想,企图拿着曾经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来和解放军谈判。 面对西方各国的强词夺理,主席会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东交民巷,回顾这段历史。 东交民巷位于北京东城区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大街,全长近1.6公里,原名东江米巷。 明朝时期,江南的粮食通过运河抵达北京后在此地卸货,那时候称作江米巷。后来老百姓把江米巷叫成交民巷,又划分成东西两条巷,演化成了现在的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 康熙三十三年,俄罗斯商人来京议准通商,在东交民巷玉河桥西建了俄罗斯馆,作为俄罗斯商人和使节的落脚之处。   后来又有朝鲜、蒙古、日本、琉球等地的学者、官员再次聚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成为中外交流的集中区域。但从鸦片战争之后,这里逐渐变成了丧权辱国的“国中之国”。 1860年,英法联军一把火烧毁了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各国可派公使常驻北京。 至此之后,一座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开始耸立在东交民巷。 1900年,义和团和清军联手围攻东交民巷56天,结果被八国联军击溃,并攻入紫禁城。清政府再次被迫和11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允许各国在使馆区内驻军,修建防御工事,中国人无权过问,也不能进入,并将使馆区范围扩大为原来的近20倍。 条约签订后,各国纷纷开始扩大自己的地盘,强占周边的民房,甚至包括政府衙门、太医院等机构,大兴土木建造兵营。整个使馆区的围墙有六米之高,上设碉堡、炮楼,下挖壕沟,俨然是一个独立的“国中之国”。 从此之后,这里就成为了中国人的禁区。无论是后来的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没有对此提出任何异议,显然是默认了清政府那些不平等的条约。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解放军准备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毛主席特别指出,部队不仅要穿过西方列强领事馆和兵营聚集的东交民巷,还要把缴获的美式坦克大炮都拉出来,让美国人好好看看。   1949年2月3日上午,随着四颗信号弹的升起,隆重的入城仪式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三辆装甲车,紧接着是立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肖像的彩车和军乐队。 当车队进到前门时,市民们的欢呼声震耳欲聋。 中午12点,炮兵部队开过来,接着是坦克部队、摩托化部队和骑兵部队,最后是胸前佩戴着奖章的步兵。…

3 years ago

立在日本的中國烈士墓,百年來無人祭拜,上面刻著2個字讓人憤怒

2003年,我国一位叫杨海嘉的日本留学生和往常一样,利用周末时间在日本大阪的各个风景区游览。由于他本人学的专业是历史系,所以在闲逛时看到有处墓园后,便想进去瞧瞧。 刚进去就有几座特别荒凉破旧的墓碑,吸引了杨海嘉的目光,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墓园都是有人定期打扫的,怎么会出现墓碑四周全是杂草的情况呢?杨海嘉走近一看,只见墓碑上刻着的名字,并不是哪位故去的日本士兵,反而是写着大清国的字体,“故清国俘虏刘汉中”。 杨海嘉顿时就明白了,这是我们清朝先人的墓碑啊,但“俘虏”二字在此刻却显得格外刺眼,也让杨海嘉心中瞬间升起了怒火,中国的烈士怎么会埋在日本陵园内,还被刻上了“俘虏”的标签,这明显就是“有人”故意为之。接着,杨海嘉环顾四周,发现整个墓园内居然有十座这样的清朝烈士墓,但经过风吹日晒,只有6座墓碑上面的名字能勉强看得清楚,他们分别是:刘汉忠,李金福,吕金凤,杨永宽,刘启德,西方诊,而剩下4位烈士的名字因经过100多年岁月的洗礼,加之没人打理,早已模糊不清了。 看着这些无人祭奠的陵墓,杨海嘉感到十分心痛,在墓碑前沉默了很久的她,决定要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查个清楚,还这几位同胞一个公道。随着杨海嘉四处走访、翻阅各类历史书籍,一段尘封百年的故事就这样展露在大众眼前! 这一切还要从清朝晚期说起,当时,作为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只顾自己奢靡享乐,不仅在舰队上的投资越来越少,甚至一些官员为了讨好慈禧,不惜挪用公款为她修缮颐和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正值甲午战争,在这危难之际,即使光绪想对战事发表意见,可奈何没有半点话语权。而作为“主事人”的慈禧来看,能赢自然是好事,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多赔点银两就完事了,还是自顾自地准备着她的60大寿。 朝中那些所谓的大臣,为了给自己的前程铺路,也是绞尽脑汁地想要在此表现一番,前前后后一共给慈禧花费了183000余两。就这样几次三番折腾下来,老太太倒是被哄高兴了,但等到敌人找上门来了,众人才发觉家已经被掏空了,根本拿不出什么钱来置办装备,只能仓促应战。 由于舰队军费不足,再加上海军才刚刚发展起来,没有任何实战能力,当日军攻打过来时,北洋水师才匆忙作战。而日本凭着先进的舰艇,交战期间重创了4艘大清战舰,舰长邓世昌决定与日本战舰“吉野”号同归于尽,却不幸中炮沉没,最终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而结束,也让两国之间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成为他人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在这场战争中,许多将士为国捐躯,即使战败北洋水师也无一人投降,可日本却依旧改不了他们那一贯的套数,为了从这些幸存者的嘴里套出一点,和清政府内部军事有关的消息,竟偷偷扣押了十名清朝士兵,带回了日本!那么,他们被带去日本后,又经历了什么呢? 为了套取中国情报,日本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刑拷打,但无可奈何,这些人的爱国意志远远超出了日本人的想象,虽然受尽折磨,也不愿意出卖自己的国家,就这样被严刑逼供了半月之久,日本也没有获得任何有关我国的情报。恼羞成怒的日本人一气之下,直接将他们残忍杀害,并将这些中国人,埋葬在当时已经建好的“真田山陆军墓园”中,与5000多名日本士兵共处一园。 或许是为了“泄愤”和“羞辱”,在埋葬这些烈士时,日本人刻意在墓碑上留下了“俘虏”2字。不仅如此,由于我国人民完全不知道这几位烈士的存在,因此,他们身处异乡100多年,也无人祭拜。这些烈士为国奔波一生,最后连个落叶归根都没能实现,好在,百年之后有中国同胞发现了他们,不然我国的烈士还要受多少年的屈辱?腾哥不敢想象! 了解整个事件过程的杨海嘉十分愤慨,并将其都公布到了网上,一瞬间全网哗然,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这里给烈士们扫墓,还有人在烈士墓前放上了航母的照片,让人潸然泪下。而日本也迫于舆论的压力,将这几位烈士碑上的“俘虏”2字扣了下去。虽然直至今天,这些烈士也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仍然身处异国,但却多了无数个惦记他们的“家人”。 Related  

3 years ago

1952年,蘇聯在美國大使館國徽里裝竊聽器,為何7年後才被發現?

1951年,美国中情局成立了技术支持部,这个部门的建立,主要就是为了对抗苏联逐渐升级的情报搜集技术。 美国人没想到,技术部的成立还真够及时,因为一年之后,技术部就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位于莫斯科的美国大使馆里,竟然装着一枚窃听器。 这个消息,一下子引起了中情局的震动。 高明手段 美国大使馆可以说是防守最严密的地方,为了防止苏联人搞到情报,美国人对此严防死守,经过的每一样东西都要经过严格的盘查,苏联人靠什么把窃听器装进了大使馆? 结果,继续查下去,事情更是不得了。原来,窃听器藏在一个木制的美国国徽徽章里,而这枚国徽,竟然就挂在当时的外交大使乔治 · 凯南的书房之中! 等于这些年来,所有核心的机密全都通过这个窃听器源源不断地传到了苏联人的耳朵中。 美国方面立刻要求对这件事情展开追查,而外交大使乔治面对特工的讯问,毫不知情。 因为,这枚国徽的确不是他收下的,从他前段时间来到大使馆就任,这枚徽章就一直挂在这里。 当时乔治还感觉这位徽章刻得很精细,是个艺术品,所以没有把它摘下来。 乔治·凯南 这个回答让特工们更是出了一身冷汗。 特工又在大使馆四处询问调查,最后终于得知,这是七年前,也就是1945年的时候,一个苏联少先队员送给当时的美国外交大使哈里曼的。 当时的场合是一个非常盛大的欢迎仪式,在场的不仅有大量的少先队员以及哈里曼,还有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 当时,斯大林眼看着哈里曼接过徽章,还笑着对他说,英国人会羡慕坏的。 哈里曼完全没有怀疑这枚木质徽章里有窃听器,而是高高兴兴的把它挂在了书房的墙上,一挂就是七年。 七年来,大使馆换了四任外交大使,但竟然没有一个人想到把徽章取下来,好好检查。 其实,也不怪这些外交大使粗心,因为这个徽章的工艺非常精巧,外观漂亮,的确很适合挂在外面展览。…

3 years ago

忘恩負義的國家:葬著中國“十萬英雄”,卻把烈士墓夷為平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并非所有的中国军队都在国内战斗。我国曾经派出过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负责出境作战,在境外帮助别国抗击侵略者,同时也维护我国的边境安全。这支军队,就是人人熟知的“中国远征军”。 境外作战期间,远征军和敌人殊死搏斗,多少好儿郎全部都马革裹尸,牺牲在了异国他乡。据统计,逾十万远征军牺牲在了外国,他们的遗骸也全部都留在了境外,未能回到故乡。 然而,让人不齿的是,这个埋葬远征军骨灰的国家,却在战后将埋藏忠魂的墓地夷为平地。这种损害烈士英明的国家,属实忘恩负义,让人气愤。那么这种龌龊事又是哪个国家做出来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跨境作战的特殊部队 日军的侵华战争,只不过是日本军方“大陆政策”的一部分而已。他们首要的目标,并非中国大陆,而是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比如朝鲜、缅甸等国。在入侵中国东北地区之前,日本先是派出了关东军。 而关东军的另一部分人,则是抢先占领朝鲜地区,为日本大部队进攻东北地区做好战略准备工作。同样地,日军在与中国西南地区相邻的缅甸地区,也开始了侵略行径。 因为相比于中国西南地区,缅甸战斗力不强、国土面积小,相对来说容易进攻和殖民。但是日军这种行径就严重侵害了中国西南边境的利益,为了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就决定对缅甸派兵。 这支跨境作战的特殊部队,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中国远征军。如今也有很多和中国远征军相关的影视作品,只不过,再多的影视作品,也难以描述远征军当年跨境作战的困难和惨烈。 远征军赴缅作战前,抗日战争已经过了白热化阶段。然而日军还是没有放弃自己在东亚地区建立殖民地的野心,此时日军在缅甸建立的一部分军事基地就派上用场了。 日本人索性将更多的兵力派驻到缅甸地区,这么做就是为了打断中国通邻国的交流,从而达到在西南地区阻击中国部队的目的。缅甸也实在是不争气,不过也不怪他们。 缅甸本来就是个弹丸之地,军事力量更是差的可怕,在日本久经沙场的部队面前,缅甸的那些乌合之众根本没有还手之力。遭受日军大规模的侵略之后,缅甸政府不想沦为殖民地政府,就向国际发出了求救信号。 然而西方国家鞭长莫及,况且他们为了保全自身,也不可能越洋调遣军队去支援缅甸。但是对中国来说,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一旦缅甸地区彻底沦陷了,接下来受到威胁的就是我国的云南地区,整个大西南都将被日军侵略。 面对孤立无援的缅甸,中国抗日队伍组建了一支十万多人的远征军部队,赴缅作战。 日军投降后的中缅 远征军进入缅甸之后,就立刻投入了抗日作战中。当时远征军最要紧的任务,就是把缅甸通往云南的战备公路牢牢把握在手中;此外,远征军还要尽可能地消灭在缅甸的日军,以防他们跨越边境,对我国造成更大的威胁。 远征军虽然人数不少,但是和装备精良的日军相比,他们的战斗意志根本无法弥补装备上的缺憾。从1941年远征军入缅作战伊始,一直到英国投降,这班好儿郎进行了四年多的艰苦卓绝的战斗。 虽说缅甸境内是有一部分英国军队的,但是面对潮水般的日军,英国那点人几乎是杯水车薪。最终,远征军十万余人几乎全军覆没,全部都牺牲在了缅甸境内。如此大的牺牲,早就超过“战略援助”的范畴了。 照这样来看,中国对缅甸的恩情大了去了。不说感恩戴德,缅甸对中国总是会有感激之情的吧?然而,中缅两国的关系一直不怎么样,我们出兵援助,也是为了保全我国西南地区。 虽然以往的中缅关系中,也有一些小范围的领土争端,毕竟是睦邻国家,没有争端也是不可能的。况且,远征军也不是为了得到缅甸的感恩才去援助的,本质上还是保家卫国。 总的来说,中缅两国的关系并没有因为远征军的牺牲而有所改善,当然也没有恶化。即便是日军投降,二战结束,中缅两国一直保持着正常的外交关系,对于远征军,缅甸政府也未表现出太多的积极态度。…

3 years ago

2011年震驚中外的湄公河大案,讓中國改變了東南亞

2016年9月30日,一部名为《湄公河行动》的电影正式上映,电影上映后立即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因为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正是以2011年的“10.5”湄公河惨案为原型拍摄的。 尽管电影里毒贩的凶残程度已经令人发指,然而,真实的湄公河惨案远比电影里的情节更加凶险、丑恶、复杂。 案件发生后,我国政府为了替受害船员讨回公道,不仅抓到了大毒枭糯康,还揭露了泰国军方的丑恶嘴脸,更以实际行动改变了东南亚。 那么,湄公河惨案的真相究竟如何?我国如何改变了东南亚? 要想弄清楚这一切,我们需要先回顾下当年的事发经过... 泰国军方泼来的脏水 2011年10月5日上午,泰国军方发布公开消息,称有人举报湄公河上面有两艘来自中国的货船,上面载满了大量毒品。 这两艘船的确是中国的华平号和玉兴8号,泰国军方称这两艘船驶入时拒绝接受泰国军方的检查,并火速逃离。 泰国军方警告无效后,随即向两艘船猛烈开火,在船上人员失去反抗能力后,军方派人上去检查。 检查人员发现,船上的五名冲锋人员,一人被击毙,其余人等全部逃窜,同时在船上搜出了九十多万粒毒品。 随后,泰国军方又立即发布声明,称已经破坏了这起贩毒大案,并在报道了明确称毒贩为“中国毒贩”,并配上了中国船只的图片。 这一消息传到国内时,我国政府立即回应表示不接受这个调查结果,并说明这两艘船已经在湄公河上行驶多年。 两条船的船长和船员也都没有犯罪前科,并且玉兴8号的船长还曾在事发前通过广播发出过求救信号。 因此,中方要求泰方公正调查案件真相,公布案件细节,给中国人民一个交代,并停止对中国的栽赃。 然而,泰方并没有改变对外声明的内容,他们似乎百分之百确定,这些毒贩和毒品就是来自中国。 为了调查出事情的真相,中国只能成立专案组紧急前往泰国调查。 事情的转机发生10月7日,这一天泰国清盛码头先后出现了两具浮尸,死法相当残忍: 两具遗体都被手铐铐住,一人死于头部和腹部中枪;另一人死于颈部的致命刀伤。此外死者眼睛和嘴巴还被胶带死死封住。 经过多方查证,确认死者为“华平号”船长黄勇,“玉兴8号”船长杨毅德之子。…

3 years ago

他曾舍命救過25萬中國人,83年後孫子因疫情求救,中國咋報恩的?

2020年,约翰·拉贝的孙子向我国求助,德国当时疫情状况严峻,防疫物资以及应对新冠的药物十分紧缺,因此向我国求助。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中国大使馆接到了一个电话,是约翰·拉贝的孙子打来的,他告知中国的工作人员,他的亲人或许感染的疫情,但药物已经没有了,希望中国能够伸出援手。 此前他的祖父在南京大屠杀时期,曾对南京人民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得知这一消息的同时,南京政府以及当地人民,非常积极地向其提供帮助。 约翰·拉贝曾舍命救过25 万中国人 在1908年,拉贝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此之前他就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兴趣。怀着非常强烈的探索之情来到了中国。在中国的时候受到了南京人民的热情款待,似乎比在德国地时候更加幸福。他在南京购置了一套别墅,并且按照房主的要求装修,变成了一个集办公与居住于一体的房子。在这个房子里,成就了拉贝的事业还有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在南京,拉贝看到了中国悠长的历史,在这个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城市,他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还有中国从古至今醇厚的历史气息。也满足了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好奇以及对中国的向往。而且在中国,生活条件非常不错,南京的气候非常宜人适合居住。于是拉贝就选择在中国常住。 在中国安定下来的这几年,他过上了一段非常舒适的生活,并且自己创办了一所德语学校,在当时也是非常受尊重的。说到他的德语学校,在当时也遭遇了一些困难。因为自己经费并不充分,在创办学校的时候受到了一些阻碍。但是拉贝创建这所德语学校的心情非常迫切,因为创办德语学校不仅可以帮助中国人了解德国文化,也可以促进中德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所以他就向德国驻华大使馆寻求帮助,想要获取一些财政经费。但是大使馆要求如果想要获得这笔经费,就一定要加入纳粹。在当时拉贝对于纳粹并不了解,但是为了能够成功创办学校,他答应了大使馆的要求,加入了。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决定,变成了他的一个护身符。 南京大屠杀 拉贝的这段安逸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很久,在1937年很普通的一天,日军的战机飘向了南京这座安逸的城市上空。开始肆意地丢放炸弹,彻底打乱了南京的正常生活,从此以后南京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安逸的小城,处处都是生灵涂炭,大街上都是日本兵。 在日寇进入南京之后,德国大使馆曾要求撤离。并且保护那些在南京的外国人离开南京,但拉贝对南京产生了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在这里带了已经很久,这里已经变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这里还有他的事业,很多的牵挂,所以他选择留在南京。 在南京,他将自己家的院子改造成了一个防空洞。在外面插上纳粹党的旗帜,告诉日本兵这里是外国人,是不可以侵犯的领域。而且他在防空洞里囤积了绷带、食物、药品等等生活必须的物品。随着日军的屠杀越来越恶毒,越来越没有人性,吸引了很多居民来此避难。 我国怎么报恩的? 拉贝曾亲眼目睹日寇的残忍行径,当时一个日本军抓斗了一家37口人,拉贝将这一家人救了下来移送到了自己的避难所。但是这并不能应对日军的惨无人性,他们甚至会在大街上直接枪毙民众,甚至以此为乐趣来比赛。有无数人开始流离失所,还有很多人在这次大屠杀中失去了生命。 之后拉贝向国际寻求帮助,收留了很多当时的高级将领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安静的养伤地。而且当时难所的难民都非常尊重拉贝,认为是拉贝给了他们一次重生的机会。在这次南京大屠杀途中拉贝写了一本《拉贝日记》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的所有暴行,并且在1938年离开南京之后举行了很多次演讲来揭露日本的暴行。 但是因为他这样的行为受到了纳粹的抵制,将他抓进了监狱没收了他的《拉贝日记》,受到中国政府的担保保释之后发现自己的日记少了好几页。出狱之后拉贝的生活状况非常差,为了能够回报他,中国人民自发向他筹集捐款并寄了很多生活必需品和物资。在南京人民心里,拉贝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结语 在如今疫情横行的时代,拉贝的孙子作为一名医生肩负着很大的使命。并且家人出现了新冠的症状,德国医疗物资紧缺,药品断供。于是他就想到了自己祖父和中国的渊源,于是就主动向中国求救。南京政府立刻组织筹备物资和药品,共向他们提供了620瓶抗疫药品、200个防护服以及3万只口罩。这是南京政府和南京人民对拉贝最深沉的敬意。

3 years ago

痛心的技術泄密:英國騙子從中國偷走兩種樹苗,中國損失百億紋銀

1843年的一天,浙江杭州的农村里出现了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英国商人。 这个人看上去鬼鬼祟祟的,但是却能说一口不太标准的中文。这在那个年代还是非常罕见的。 而这个外国商人来到中国也只有一个目的:弄到足够的茶树种子带回国内。 这个外国人名叫罗伯特.福钧,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雇员。 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个浙江本地的吴姓书生,两人一唱一和的样子像极了一出“滑稽戏”。 福钧告诉同行的书生,茶在西方世界尤其是英国是一种高端的“消费品”。 如果他们能够将茶种带回英国,就能够获得一大笔钱。 但福钧没有告诉吴姓书生的是,他正在执行的是一场由英国官方主导的“盗窃行动”。 那些被他们盗走的树苗日后不仅会对英国的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些损失加起来,足足有上百亿两纹银。 那么,英国人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中国的茶叶”呢? 福钧为了将这些树苗偷回英国又做了哪些不可告人的事情? 这些被盗走的中国茶又会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下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清末时期的外国军队) 一 英国商人与“茶叶贸易” 现在一提到东印度公司,很多人就会下意识地想到英国的世界殖民体系。 不可否认的是,东印度公司英国称霸全球的时代确实在客观上充当了“殖民帮凶”的角色。 但从表面上来看,东印度公司依旧与亚洲各国维系着一些贸易往来。…

3 years ago

為何說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西方學者:中國人的信仰我們做不到

风浪滔滔,大江东去,滚滚长江,道不尽的天下兴亡事。上启三皇,下达五帝,中华文明又岂止五千年呢? 这数千年的光阴流逝里,曾经也不乏一些,同中华文明并驾齐驱的古文明。 但他们无一例外,都倒在了岁月的尘埃中。大浪淘沙,留下来的也仅仅只有一个中国,也唯有中国。 任凭你是再伟大的传承,再盛极一时的民族,都逃不过走向衰败的道路。 整个世界,也唯有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在一次次地濒临消逝的绝境中再次崛起。 而有一位西方学者,就曾这么说过:“全世界只有中国和外国的分别,只因为中国人的信仰,我们根本不可能做得到。” 那他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让我们静心下来,去分析一下他话中的意味。 文化观念论述 提出这个观点的学者,可不是一位无名之辈。他就是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 众所周知,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哪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欧美列强对于我们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国家是十分轻视的。 清朝末年时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及那诸多的不平等条约。欧美列强曾经在这个古老的病人身上,抽取到了太多的油脂。 在他们的眼里,所谓的中国东方古国,不过就只是一个自诩文明古老的弱国而已。 朝鲜战争中,先烈们悍不畏死,献身革命的热诚也仅仅是被冠以“疯子”等词汇。 可以说,原先以思想先进,文明发达著称于世界的泱泱中华。在清末时,可谓是将整个民族的脸都给丢完丢尽了。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先进理念,深深地改变了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 从原先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最后渐渐发展成了“洋大人”,其中的变化不得不引人深思。 在学习先进思想的同时,国人对于自身的传统文化也越发的不自信起来。传承了数千年的道德体系观念,在一夜之间崩塌。 正所谓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旦有了缺口,那么就算再坚固的大堤,也免不了坍塌的结果。 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却又像是百足之虫一般,死而不僵。 所先进的西方思想文华观念。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入侵进来,但想要站稳脚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 years ago

為什麽日本天皇可以千年不倒?一位日本人道出其中實情

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国家的朝代从夏商西周到最近的明清时期,每一个朝代的寿命都很少能够超过300年的。   比如汉朝从建立到灭亡一共有405年,但却分为西汉和东汉。唐朝一共有289年,宋朝的情况和汉朝类似,一共有319年,但却分为北宋和南宋。元朝时间更短,只有区区的97年。到了最近的明清两朝,他们都是存在的276年。 但日本天皇一脉却能流传至今,做到千年不倒,日本皇室真的这么牛吗? 中国的朝代为什么很少有超过300年的? 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一个朝代的灭亡不外乎是两个原因,简单来讲就是内忧外患。 就拿我们熟悉的明清两朝来讲。明朝末年,自然灾害不断,陕西,山东和河南等地,干旱和蝗灾频发,农民根本无地可种,无粮可吃,这种情况下导致国内的农民起义不断。这就是明朝崇祯皇帝当时所面临的内忧。 外患就是当时在东北地区的后金努尔哈赤起义,他骁勇善战,不断攻伐附近部落,逐渐统一各部,势力不断扩大,渐成气候,袭扰边境,严重威胁当时的明朝统治。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明朝疲于应付,国力衰退,导致最终亡国。 清朝的情况和明朝类似,只不过外患换成了日本和俄罗斯以及英国等西方列强。其实纵观各朝历代,内忧无非就是因为统治阶层腐败的原因,导致国内人民民不聊生,从而爆发的农民起义。外患就是被周边的各种外族势力袭扰攻击,主要是指鲜卑,匈奴和大金等游牧民族,在两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最终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 从古至今不管任何时候,一个国家想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和和谐的国际环境。 日本天皇为什么可以千年不倒呢? 1、日本天皇已被神化 统一日本的第一代天皇叫做神武天皇,据日本史料记载,神武天皇是日本天照大神的后人,天照大神就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女娲娘娘,是日本的创世之神。 而天皇一脉是日本人崇拜的神仙后人,使得日本天皇有了神秘的色彩,这无形中就将天皇一脉的地位推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使得日本人更加对天皇尊敬有加。     那么既然日本天皇是神仙的后人,那么日本人就更加尊敬崇拜,根本不会去怀疑什么。所以也就日本天皇在日本国民中的威信还是很高的。 2、日本天皇没有实权 日本天皇的性格真的很好,他们在没有权力的时候不争不抢,静静地做一个傀儡,在掌握权利时候他们才会发号施令。 在这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日本天皇绝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实权的,特别是在日本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天皇对于任何人都没有威胁。…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