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明查|歐洲議會代表曝出美國2017年已測試新冠疫苗?

速览 – 莫德纳公司发表的研究论文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该公司从2015年开始研发的mRNA疫苗指向流感病毒、RSV、巨细胞病毒等,不包括新冠病毒。 事件背景 近日,微博有网友发布视频称,“罗马尼亚欧洲议会代表曝光,美国的新冠疫苗其实早在2017年就开始做测试。”视频显示,在某会议现场中一位代表发言表示,“我这里有一份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文件,展示了所有疫苗所做过的测试,以莫德纳疫苗为例,你们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7、2018及2019年都对疫苗做过测试。我们在2019年12月才发现新冠病毒,你们怎么能在此之前就对疫苗进行测试?”此外,发言者还提出了另外几个关于莫德纳公司与欧盟成员国的合约以及责任的问题。 明查 在网传视频中可见发言者名片为C.TERHES,结合“欧洲议会”“罗马尼亚”关键词检索可知发言者确系罗马尼亚欧洲议会议员Cristian Terhes。根据欧洲议会官网介绍,Cristian Terhes是欧洲保守派和改革主义者联盟(ECR)成员。 进一步检索,根据路透社和德国之声报道,2021年3月,Cristian Terhes曾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罗马尼亚为防疫施行的全城封锁等同于“行政拘留”,但这一诉求被欧洲人权法院驳回,法院认为,“他没有受到当局的单独监视,也没有声称被迫住在狭窄的空间里,也没有被剥夺所有社会联系。”   除了反对防疫政策,Cristian Terhes也曾在欧洲议会公开反对疫苗护照。2021年9月,欧洲议会就“欧盟数字新冠通行证”展开辩论和投票,结果为546票赞成,93票反对,51票弃权。而Cristian Terhes始终认为这项措施是在剥夺人们“按照自己意愿做决定的权利”。 欧洲议会对Cristian Terhes背景介绍截图 在Cristian Terhes的脸书账号中用罗马尼亚语检索网传视频关键词,可知他于2022年9月6日发布了一则时长8分23秒的会议视频,视频前半段为Cristian Terhes向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以及莫德纳生物技术公司提问,第54秒至3分01秒的画面与网传片段吻合,底部都有罗马尼亚语字幕。…

2 years ago

國際銳評|美國作為頭號毒株流行國,居然賊喊捉賊!

1月5日起,美国将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行入境限制措施,理由是中国国内疫情“可能会突变出新毒株、带来疫情传播风险”。然而从毒株分析的事实来看,中国当下流行的BA.5亚分支是美国数月前的主要流行毒株,而上海、杭州近日检出的最新毒株XBB.1.5,恰恰是美国现在的头号流行毒株。可见,中国是全球疫情流行的受害者,而美国无视事实、违背科学的做法,是一出贼喊捉贼的政治闹剧。 美国疾控中心(CDC)监测数据显示,美国流行的毒株不断更新换代。去年7月至10月,BA.5成为美国主要流行毒株,到11月份让位于BQ1、BQ1.1,到12月XBB.1.5毒株流行,新感染病例占比升至41%。CDC还预计,在美国东北部,XBB.1.5导致了约75%的新病例。由于具有极高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已经成为美国头号流行毒株。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截图 据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监测,目前至少有74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XBB.1.5,其中美国有43个州检测到该毒株。不少美国专家指出,第一个报告的XBB.1.5样本可追溯到10月下旬的纽约和康涅狄格州。 XBB.1.5在美国被发现时,中国仍在实施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去年11月11日,中国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12月7日发布了“新十条”。不管是中国现阶段流行的BA.5疫情,还是最新监测到的XBB.1.5毒株,出现的时间都要晚于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中国目前流行的新冠毒株之前已经在世界各地传播。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的全球流行,变异株不断出现,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现新的毒株。因此,针对中国采取特别入境限制缺乏科学依据,更加没有必要。在大多数国家取消入境限制的情况下,头号毒株流行的美国有针对性地搞入境限制,纯属倒打一耙的政治操弄,真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三年来,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住一个个窗口期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疫情流行和病亡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为全球抗疫与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针对疫情新变化和抗疫新形势,中国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分享了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数据,体现了一贯的公开透明。 相比之下,美国始终将防疫政治化、“甩锅”推责。这不仅让自身沦为“全球第一抗疫失败国”,还导致疫情在全球传播,拖累了全球抗疫进程。 美国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实际上中国才是受害者。三年来的经验教训一再证明,政治抗疫挡不住疫情传播,团结合作才能走出困境。美国政府此番将目标对准入境中国游客,是一错再错,也是南辕北辙的徒劳之举。   当前,中国正努力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趋于平稳,经济正在复苏。1月8日起,中国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不少国家反响热烈。 三年来,美国试图操弄疫情防控来达到政治目的,结果让超过108万美国人付出了生命代价,阻碍了全球抗疫与经济复苏。三年后的今天,贼喊捉贼的美国还不吸收教训、迷途知返吗?

2 years ago

伊朗要想給蘇萊曼尼報仇,與中俄合作或是上策

據新華社報道, 伊朗在1月3日、4日舉行一系列活動,悼念3年前被美軍擊殺的蘇萊曼尼將軍。 在德黑蘭,伊朗民眾參加了反對美國的集會活動。而伊朗總統萊希也親自出席活動,並指出蘇萊曼尼在打擊美國霸權方面的成就,他強調伊朗不會也沒有忘記為蘇萊曼尼報仇,伊朗將繼續反對「傲慢和壓迫」。 (萊希發表演講) 蘇萊曼尼於2020年1月3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機場附近現身,結果被美軍發射導彈突擊致死, 之後伊朗發起「烈士蘇萊曼尼」行動,並發射大批導彈打擊了美軍在伊拉克的駐紮基地,美軍方面聲稱100多名士兵因此出現「輕度腦損傷」。 (蘇萊曼尼遇襲) 由於美國時值特朗普時期,因此伊朗將特朗普等人視為「兇手」。 近期伊朗司法機構專門負責國際事務的副負責人加里巴巴迪還專門公布了一份「嫌犯名單」,其中就包括特朗普、蓬佩奧等94名美國公民。 另外,還有英國、德國、伊拉克公民也涉及其中。按照伊朗的說法,這是為了以「司法程序」追究美國公民為主的被告責任。 其實從伊朗的表態也可以看出,德黑蘭雖然堅持追究美國的責任,但應該已經是逐漸放棄了「復仇行動」。萊希強調的「不會忘記報仇」,更多的應該已經是一種態度和立場。 究其原因,第一是伊朗之前已經採取了導彈報復行動,算是對伊朗民眾有所交代;第二是因為特朗普、蓬佩奧等人是活躍在美國政界的人,如果對他們動手,難度很大,而且很容易遭到美國的報復;第三則是因為伊朗也不能總想着打打殺殺,從伊朗強調「司法程序」,就可以看出德黑蘭更願意強調法律與責任。   如今對於伊朗而言,紀念蘇萊曼尼,本身就是反美立場的一種體現。但是如果要說報仇,伊朗最合適的選項,已經不是武力對抗,而是尋求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 當前的國際形勢,對伊朗是有機會的,因為美國的霸權衰竭,國際社會普遍都對美國產生了牴觸。尤其在伊核談判問題上,伊朗拿出了誠意,但是美國卻一副消極的樣子,伊朗如果能夠堅持達成伊核協議,那麼國際社會無疑會普遍站在伊朗一邊。 (資料圖:伊核談判) 而且, 烏克蘭危機的發生,讓伊朗和俄羅斯走到了一塊。 普京和萊希的互動,決定俄羅斯和伊朗的戰略合作關係已經確立。在烏克蘭戰場上,俄羅斯大量使用廉價的無人機,對烏克蘭造成了致命的打擊,美西方認為,這就是伊朗在為俄羅斯提供支持。 (伊朗軍演發射無人機)…

2 years ago

歐盟和中國對著幹,追隨美國「強烈建議」限制中國人入境

中國近期調整優化防疫策略,受到國際社會好評。但是美國代表的部分國家,卻突然展現出不友好的敵意,企圖對中國人實施入境限制措施。對此,外交部之前已經明確表態—— 對於操弄政治的行為堅決反對,我們將針對不同情況本着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外交部同時確認,根據《關於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的通知》,1月8日起來華人員應提供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如有陽性,則應轉陰再來。 (外交部發言人) 中國外交部發出的警告,已經是一種明確的立場。在防疫方面,中國絕對是交出了高分的答卷,不像美國,動不動就淪陷。然而美國自己做不好,卻還要指責中國,還企圖慫恿盟友也一塊跟進。近期歐盟頂不住美國的壓力,也開始追隨美國「強烈建議」限制中國人入境。 西方媒體近日報道稱, 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在1月4日主持「危機應對」的會議,歐盟對各成員國發出「強烈建議」,要求成員國限制中國旅客提供48小時陰性證明,甚至連廢水這些都要檢查。顯然,歐盟也是在和中國對着幹。 (資料圖:歐盟會議) 當然,為了避免意圖太明顯,歐盟也強調具體要怎麼做,由成員國「自行決定」。顯而易見, 歐盟也是受到了某種「外部力量」的作用,所以才陰陽怪氣地來了這麼一出。 但歐盟又不想被認出來,所以就讓成員國自己決定要怎麼做。而事實上,歐盟很多成員也是北約成員,在軍事上受美國掣肘。因此,美國只要略加施壓,那些歐洲小國基本上只能屈服。 (自由女神像下面的運屍車) 而美國自己的表現尤為厚顏無恥,美國在獲知中國要對等回應之後,竟然還出來潑髒水。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竟然倒打一耙, 指責中國「不透明」,還聲稱美國限制中國人,是要「保護本國公民」,中國不能「報復」。對於美方言論, 外交部重申,中方一直都堅持負責任的態度,與國際社會共享疫情數據。外交部提醒各方專注抗疫,避免政治化行為,早日實現疫情的終結。     事實上,美國現在的疫情形勢依然是一團糟糕。進入2023年,美國每天仍然有大量感染病例出現。而且,過去一個星期,美國相當一部分病例是由XBB.1.5毒株引發的,這一奧密克戎變種病毒,擁有更強的逃逸生存能力。由於美國的疫情形勢不樂觀, 中國駐美使館也發布通告,提醒正在美國的中國公民,應關注防疫動態,強化科學防護,重視疫情防範工作。 可見,…

2 years ago

中國人吃肉破壞環境?外媒惡意抹黑中國,人民日報:這個鍋不背!

万万没想到,西方会以这种理由“谴责”中国。 近期,美国杂志《TIME》发文称,“中国人吃肉太多了,造成了全球气候严重变暖”。《纽约时报》更是在中英文网站写出,“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逊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烟”的言论。 西方媒体呼吁,中国人应该把的肉食从才日常生活中减掉。不要吃肉,要像印度人那样吃咖喱、吃素或者吃人造肉,这样才能够保护地球。言论一出,引起国内外网友大为震惊,果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01 “中国人吃肉太多破坏环境”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披露的数据,中国并非肉类消耗量最多的国家。,全球吃肉排名最高的分别是:澳大利亚、美国、阿根廷及欧盟诸国。 2021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耗量为44.4千克,相比美国的101.6千克,减少近55%,约114斤。而西方媒体口中,产生热量的罪魁祸首——牛肉,我国人均年消耗量仅有4.2千克,美国却高达26.2千克,是我们的5倍之多。 可即便铁证如山,西方媒体还是选择视而不见,编造匪夷所思的谎言,强行把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归到“中国人吃肉头上”。不仅如此,他们一边骂中国人的同时,还一边宣扬本国企业。 《时代周刊》在发文中多次夹带私货,提到美国人造肉企业 Impossible Foods。甚至将人造肉和太阳能电池板、移动支付等科技成果相提并论,他们呼吁,中国人想吃肉的话,就吃人造肉。更搞笑的是,他们还表示,只要中国从人从菜单上去掉肉了,就能成为世界的成就者,双标行为的目的不要太明显。 02 恶意抹黑中国人吃肉?吃相太难看 实际上,早在Impossible Foods决定制造人造肉的时候,便幻想自己在中国市场“大赚一笔”。但长期以来,国人对人造肉之类的科技与狠活一直接受度不高,其CEO帕特·布朗Pat Brown在中国参加展会时,曾抱怨位置不够C位,但承认“中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 这两年,加上他们在美本土发展并不顺利,业内人士称,西方或许是想通过这种言论故意刺激中国市场。只是这种“吃饭砸碗”的行为,我们决不容忍。回想耐克、阿迪、zara在内的多少西方品牌,一遍赚着中国的钱,一遍标榜自己一家独大。但结果是,得罪中国市场的代价是业绩直接下滑和中国产崛起的强势替代。 前两年,包括美日在内的国家宣布研发出生命科技,对逆转老化的年轻科技品(国产“若返”同类),一度标出2万一克的天价,让其沦为富人的玩物,大批国内富豪不惜为此远赴大西洋西岸重金获取但未曾想到,中国企业在1年时间内,不仅实现了95%的成本下滑,还在浙江余姚建成了年产200吨的原料市场,供应全球90%的原料。 资料显示,在2017年到2022年间,我国香港生物技术企业GeneHarbor利用全酶法技术相继推出三代年轻科技,成果 “若返”相较美日纯度提升到99.9%。这两年,在得到港富豪李嘉诚的关注后,该技术从欧美一路火到京东、屈臣氏等国内市场,反超美日成为硅谷富豪和国内一线城市高净值群体的“年轻维持器”。…

2 years ago

美媒把中國排在“世界老二”位置,這包藏禍心

文/木兰 美国及一群西方国家老喜欢将自己当成裁判,然后挖空心思弄什么排名,比如全球大学排名、宠物狗排名等,五花八门啥都有。几天前,西方美食点评机构“美食地图网”(TasteAtlas)发布一份“全球美食排行榜”,以面条著称的意大利排第一,把不知道以什么出名的印度和美国分别排第五和第八,而真正以美食甲天下的中国则排名第十一。且不管他,就当成是个无聊的把戏得了,不料近日,有美媒正儿八经弄出一个国家排名。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刚发布一个排行榜,按年度世界各国实力排名,将美国、中国、俄罗斯分别列为第一、第二、第三名,从第四到第十名则依次为德国、英国、韩国、法国、日本、阿联酋以及以色列。这份排行榜,据说是依据5种属性来排的,分别为综合领导力、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国际盟友和军事实力。     据说,排行榜是通过对全球36个国家近18000名受访者而得来的,不知这种说法的真假。总之是,这份排行榜显得很有噱头,一经出炉就受到全球舆论界的热炒,全球网民议论纷纷,有深明事理的人对此觉得很淡然,称“看看就好,别当真”。美国媒体为什么会有这份闲心?谁也弄不明白,不过还是那些网友说得好——“别当真”。 这份排行榜,确实很有玄机。排行榜把美国排在第一,这没得说,毕竟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霸权利益无处不在,盟友遍天下,美元可以收割全球,美军基地掌控全球大部分地区,白宫政客肆意满世界煽风点火、制造矛盾,挑起冲突和战争。看看全球,只要是经济遭到掠夺、政局动荡不安,尤其是正在爆发流血冲突的地方,哪里没有美国邪恶的身影?显然,美国排第一,实至名归。     只是,排行榜把中国排名第二,就值得商榷。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固然都不小,可排名第二,是不是这家美媒太抬举中国了?或许这家美媒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不过总是显得有些包藏祸心。排行榜尽管宣称是基于5种属性的综合考虑,但是在美西方这个遵从丛林法则的世界里,军事实力强弱仍然应该会被优先考虑进去。就凭核武力量,俄罗斯和美国平起平坐,都要远超中国,这不应该把俄罗斯排在第二位才更觉得合理吗? 这些年来,美国把中国正式列为“战略对手”,甚至是“最重要战略对手”。这份排行榜,显然是刻意突出中国,这是要把中国树立成一个标靶,为美国对准中国施以冷战而找“依据”。毕竟世人皆知,美国历来有一个恶习,就是“专门敲打世界老二”。英国、苏联、日本和欧盟等先后名列“世界老二”,都被美国整趴下。近几年,五角大楼、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部门,多次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调,正是有意挑拨美国对中国出手。果然,在台海问题以及贸易、科技等领域,美国对中国发起一次又一次猖狂的进攻。此次美媒的排行榜,同样是包藏祸心。 这一排名,符合美国的政治正确。正如前总统奥巴马所说,美国还要当“世界老大”一百年,而作为“世界老二”的中国,无疑成为美国的眼中钉。美国“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就是要不择手段地遏制任何潜在的竞争对手。面带微笑的拜登,出手比“懂王”特朗普更狠。从美国制裁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到“芯片法案”,从乌克兰战争到美国拨款100亿美元给台湾岛购买军火,拜登一招比一招阴险。 有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只要中国采用西方那一套政治体制,中美矛盾就迎刃而解。持这种观点的人,不是蠢就是坏。中美之争从来不是意识形态之争,更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两个国家的生存权利之争。全球的资源就这么多;中国强大了,动了美国人的奶酪。 同样的,在第四至第十名的范畴,排行榜也显得太不合理。韩国固然不知天高地厚,但怎么有资格排在法国这个联合国五常之一的前面?韩国的国力应该也不如日本和以色列吧。当然,还有印度,都没有进入前十,似乎也太不给14亿印度人面子。 不得不说,美国媒体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炮制出这种排行榜,除了无端引发各国之间的猜忌、口舌之争等而外,对世界各国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这种媒体,真是既无聊又无良,还是不理睬为妙。

2 years ago

澳大利亞新任駐美大使陸克文:美需停止將盟友“扔下公共汽車”

作为即将履职的新一任澳大利亚驻美大使,陆克文日前在接受美国彭博社电视采访时表示,如果美国想要抗衡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就需要停止将盟友“扔下公共汽车”。 陆克文 资料图 据《悉尼先驱晨报》4日报道,陆克文在采访中称,美国忽视了贸易的重要性,一味关注国防和国家安全。他说,美国的政客现在被“压倒一切的保护主义思潮”所支配,美国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向亚洲和欧洲的盟友开放更多市场。他还提到,如果美国想要抗衡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就需要停止将其盟友“扔下公共汽车”。不过,陆克文在讲话中强调,由于自己还没有赴任驻美大使职务,所以是以亚洲协会主席的身份接受采访。   《悉尼先驱晨报》称,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上个月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讲中也提出类似的论点。黄英贤表示,澳大利亚和美国需要向该地区的国家证明“我们希望与他们开展业务并创造财富”,其次还需要向该地区国家证明,“除了安全利益之外,我们还有想要培养的利益。他们对稳定和发展的兴趣是我们的共同兴趣,我们参与其中”。 对于陆克文最新的表态,外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澳大利亚反对党外交事务发言人西蒙·伯明翰指责陆克文在履职前发表“固执己见的演讲”,“他即将担任的角色需要更加灵活的处理方式和政治智慧”。不过,美国欧亚集团总裁、外交事务专家伊恩·布雷默表示,陆克文的评估“完全正确”,“正如陆克文所说,除非美国国会当中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准备好就长期经济战略进行真正连贯的讨论,否则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就不会达到预期目的”。《悉尼先驱晨报》称,拜登政府坚持前任总统特朗普放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决定,反映出美国最近背离自由贸易的趋势。 陆克文在2007年至2010年、2013年两度出任澳大利亚总理。2022年12月,澳大利亚现任总理阿尔巴尼斯宣布陆克文将接替西诺迪诺斯成为新任澳大利亚驻美国大使。澳媒称,陆克文将于3月正式到华盛顿任职。日经新闻网此前报道称,澳大利亚政府任命陆克文作为新一任驻美大使,似乎表明澳大利亚政府希望澳、中、美三国关系向着更深入、更明智的方向发展。

2 years ago

拒絕和西方為伍,東南亞多國對中國敞開國門,中方也要開始反擊了

这几年,西方不少国家把新冠疫情当成打压中国的工具,从“武汉肺炎”到现在对中国旅客实施入境管控,无一不是别有用心。不过,不少国家依旧力挺中方。目前中国也已经发话,准备对一些打着防疫借口操弄政治的国家采取对等的反制。 在中国对国内的防疫措施进行调整之后,不少国家就开始坐不住了,纷纷对中方“发难”。在日本政府带头宣布要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管控措施后,不少国家也开始效仿,意大利、美国和印度等国都宣布了同样的政策。 并且日本还对中国的航班班次也进行了限制,甚至意大利还呼吁所有欧盟国家,都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强制性新冠病毒检测。在日美等国的大肆宣扬之下,英国、法国、加拿大和西班牙等国都紧随其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才宣布了要对中国旅客实施入境管控时,澳大利亚政府公然表示,他们没有计划对中国旅客实施限制,但还没过几天,澳大利亚就改了口。据观察者网报道,在新年的第一天,澳大利亚政府就宣布要对中国的入境旅客采取限制措施。 而澳总理阿尔巴尼斯此前表示,会适当地听取卫生专家的建议,但澳大利亚国内的大部分医疗专家都不赞成对中国旅客实施限制的做法。在澳政府公布决策的前一天,澳首席医疗官保罗·凯利刚刚提交了一份评估,表示没有充分的理由限制中国旅客入境。 对此,澳大利亚国内也发出了不少反对的声音,不仅有澳方的卫生专家表示,单独给中国颁布政策是“不公平的”,还有不少政客批评澳政府这样做会扰乱国内生活和商业的运行,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在此事上,除了澳大利亚内部有分歧之外,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反对的声音。英国首席医疗官克里斯·惠蒂直言,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对中国旅客实施新冠检测,会带来显著的好处。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也表示,对中国游客进行管控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况且,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现在国内的新冠病例仍然在增加,他们却单独将中国拎出来区别对待,很显然,在西方国家的带领下,这已经变成了针对中国的政治手段。不过,在此事上仍然有不少国家是支持中方的。   这两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公开表示,不会对中国游客采取任何限制措施,只需要作为普通游客前往柬埔寨。此外,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等国也纷纷发声,马来西亚入境旅游协会的主席乌扎伊迪·乌达尼斯表示,会对所有入境的国际旅客一视同仁,并且欢迎中国游客前往马来西亚。 要知道,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每年中国游客在全球的消费总额已经超过了2500亿美元,打着防疫的借口“特殊对待”中国旅客,对其他国家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当然,针对西方国家这段时间的无端打压,中方也准备做出反击。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表示,部分国家对中国采取入境管控措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实际上是打着操弄防疫的旗号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中方也将针对不同情况,对部分国家采取对等的反制措施。 中方已经宣布在1月8日取消对入境人员的管控措施,但一些国家却心怀鬼胎,借防疫来炒作中国疫情,那中方也没必要再这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客气。并且,他们所谓的中国存在“变异毒株”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不少医学专家都已经表明,根据现在的监测数据,中国国内的毒株基本上都是在其他国家已经出现过的,要说出现新毒株的可能性,其他国家要远大于中国。所以,美日等国的做法根本就是过分制造恐慌来打压中方。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这两天中国将会向WHO通报国内的新冠病毒演变情况。这样做也是为了堵住西方国家的嘴,毕竟,这段时间WHO也不断要求中方通报数据,在防疫的这三年里,中方一直都积极配合WHO进行工作,就算现在中国调整了防疫政策,他们也依旧挑不出毛病,只能过过嘴瘾。 既然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敞开了国门,也应该当一视同仁地对待各国旅客。否则,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还会破坏各国之间的交流,最后损害的也是自己的利益。

2 years ago

簡歷造假被拆穿,美“騙子議員”上班第一天很尷尬

简历造假被拆穿的美国“政坛新星”乔治·桑托斯于1月3日首次前往自己在国会的办公室上班,面对众多记者的追问窘态毕现。桑托斯此前提供的简历被发现毕业院校、工作经历、族裔背景甚至性取向都是假的。 乔治·桑托斯 资料图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3日报道,上午10时许,桑托斯出现在办公室门口,看到一众记者正举着长枪短炮“恭候”自己,便掏出手机放在耳边、假装打电话迅速离开。美国广播公司记者追上去并用手机拍摄了一段45秒的视频。视频中,记者问:“你认为自己有资格在国会任职吗?履历造假被拆穿后,你还怎么取信于选民?你会完成整个任期吗?”一系列问题均未得到答复。 桑托斯在当天的议会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有民主党人士用西班牙语大喊“骗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日称,纽约检察官正在审查桑托斯的财务状况。此前,桑托斯被媒体发现曾在巴西伪造支票、犯下诈骗案,巴西政府也重新调查这起案件。

2 years ago

馬科斯主動上門,要跟中國做朋友,中菲新布局,讓南海翻不起大浪

新年剛過,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就開啟了上任後的首次訪華之旅。毫無疑問的是,南海問題會成為這次訪問的主題之一。菲律賓外交部長助理英佩里亞爾稱,為了避免中菲在南海因為溝通失誤而導致誤判,中菲雙方同意簽署一項協議,建立外交各個層面的直接溝通機制,這項協議可以使中菲兩國在發生爭端時的接觸程序正式化。 不過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馬科斯以一句「做朋友,不做敵人」,給這次主動上門的訪華之旅定下了總基調,即菲律賓不打算和中國發生對抗。這表明最近在南海發生了幾個「小插曲」之後,菲律賓採取了與中國和解的態度。馬科斯曾經表示,南海問題並不能定義菲律賓與中國的整體關係。而這次訪華,中菲將在能源、旅遊業、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達成合作協議,預計會簽署10至14項協議。   最近許多西方媒體炒作中國開始在南海多個無人島礁填海造地,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上個月底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美媒的有關消息純屬無中生有。這些炒作將矛頭對準中國,並且恰恰發生在馬科斯訪華之前,其目的不言自明。需要指出的是,中國與東盟國家關於「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在2023年也將進入關鍵階段,因此外媒針對中菲之間摩擦的輿論炒作還可能有更大的目標,即破壞「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 眾所周知,美國一直在挑唆菲律賓反華,以激化中菲在南海主權上矛盾,讓美國在南海有機可乘。就在一個月前,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訪問菲律賓,強調了美國對菲律賓的「堅定不移的承諾」,「在南海問題上美國支持菲律賓」。但是,哈里斯在訪問時受到了菲律賓國內聲勢浩大的反帝國主義團體的抗議。 (去年11月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訪問菲律賓,繼續挑唆菲律賓與中國對抗) 我們可以看出,雖然菲律賓國內有不少親美勢力企圖配合美國在南海挑釁中國的主權,但是,菲律賓國內主張和平的勢力更多。菲律賓大學迪利曼政治理論助理教授揚·羅伯特·戈聲稱,馬科斯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比前任總統杜特爾特更加堅定,可能是因為他希望改善自己在國內的地位,希望塑造一個「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國家」的形象,為他的總統任期增加合法性和支持。   因此,影響馬科斯政府南海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國內問題。雖然他相比杜特爾特來說,更加強調菲美軍事同盟,在南海問題上也不再避諱,而是提出不能在主權問題上讓步,但是很明顯,馬科斯在訪華前向中方,同時也是向菲律賓國內的強硬派交了底,那就是要以朋友的方式,通過政治協商和對話來解決與中國的南海主權爭端問題。有這個底線作為基礎,中菲兩國才能如前所述開展新的布局,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合作。 而中菲的這些布局,是南海翻不起大風浪的有力保證。首先,它能確保兩國不會因為領土領海爭端而發生軍事衝突。其次,有了更加緊密的經濟和其他領域合作紐帶,中菲將一步步走向「命運共同體」,而南海問題也就真的可以轉變為兩國關係之中的支流問題了。 (美國海軍蘇比克灣基地的歷史照片) 馬科斯這次訪華正趕上中國新冠防控政策變更,國內正面臨一輪輕症疫情擴散的時候,但是馬科斯並未推遲訪問,而是表示中菲關係非常重要,「有些訪問我們無法推遲」。這表明了馬科斯對中菲關係的重視程度。 同時我們也必須明白,美國並不希望看到中菲關係提升,必然會推動菲律賓國內的對華強硬派、菲律賓軍方的鷹派來阻撓和反對。我們尤其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美國和菲律賓前任總統阿基諾三世在2014年簽署了一個《美菲加強防務合作協議》(EDCA)。這個協議允許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內建設和運營供美軍使用的設施,並輪換部隊長期駐紮。在2016年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上台後,為了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暫時擱置了這個協議。而最近,菲律賓國內的親美反華勢力又將這個協議抬了出來。去年11月菲律賓國防部發表聲明稱,菲律賓正在與美國合作,加快現有場地的EDCA項目,而蘇比克灣海軍基地是美國最感興趣的項目。 蘇比克灣海軍基地曾經是冷戰時期美國在東南亞最大的一個海軍基地,在蘇聯解體後被美軍放棄。美國海軍一旦重返蘇比克灣,將對我國南海島嶼和巴士海峽前進太平洋的通道造成重大威脅。可以預見,在馬科斯的這次訪華行程中,中菲雙方一定會就蘇比克灣海軍基地的問題展開討論。 總體而言,中國未來在應對南海問題的政策上仍然是對外防止干涉,尤其是美國的干涉,對內則是團結所有南海周邊國家。因此,我們期待馬科斯這次訪華能夠取得預想的成果。

2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