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最後一刻還是簽了!中巴兩國達成重大協議,對美釋放強烈信號

近日,一则中国与巴西之间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动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与其他国家央行签署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的工作再次迈出重要一步。 中巴建立重磅金融合作 中方对此次双方的合作表示了高度认可。人民银行表示,巴西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建立,将有利于中巴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 梳理过往中国与其他国家展开类似合作的案例,可以发现,从2014年开始,中国就开始密集与世界多国展开该领域的合作,其中既有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卢森堡、韩国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南非、阿根廷、赞比亚等发展中国家,此后由于疫情方面的原因,最近三年此方面的合作相对较少,不过从去年九月开始,该领域的合作又开始重启,相信随着此次中国与巴西之间的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签署,未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在人民币结算方面的合作进程还将进一步提速。 中巴合作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中国与巴西都是大国,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亚洲等多个大洲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巴西则是南美洲第一大国,在拉美地区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就在不久之前,巴西还联合其他拉美国家发出建议,准备建立类似欧元区的共同货币区,此次巴西与其重要贸易合作伙伴中国签署人民币清算方面的合作备忘录,无疑将进一步优化双方的金融合作体系,为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和环境。 当下,全球贸易环境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美国在全球推行的经济霸权主义,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大幅抬头的大背景下,中国积极加快与其他国家在人民币清算方面的合作,对两国都将带来互惠互利的价值。 正如一位长期关注世界经济的专家所言,“大国战略竞争”叙事对“全球化”叙事构成了巨大挑战。希望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国家之间通过对这一合作性举措的重拾,能够给世界一个醒目的示范,帮助滑向竞争乃至对抗轨道的大国关系重回正轨,如此,则这一类型货币合作的效能或将超越双边的范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注入更大力量。 部分消息参考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 years ago

法國財長炮轟美國,你們想跟中國鬥,我們想跟中國共贏

法国财长炮轰美国,你们想跟中国斗,我们想跟中国共赢 谁会和钱过意不去呢?这不,法国的财政部长就公开炮轰美国,他表示:我们不想和中国斗,我们想跟中国共赢!那么,这名财政部长为何要这么说呢? 法国财政部长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看到隔壁的德国。我们都知道,一带一路的路线是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是罗马,罗马是一个很大的帝国,它覆盖了今天的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在德国总理还是默克尔的时候,他们就决定加入一带一路,像德国的杜塞尔多夫、汉堡等城市,都有和我国沟通的列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欧班列。也正是因为德国的这一举动,让他们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当时欧盟的领导人们开会,默克尔都是一副大姐大的样子站在台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只能当当他的小弟,这就是经济带来的底气。 法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呀!因为一提起法国的经济,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罢工,好像法国365天有364天都在罢工。这是因为法国的经济出现了问题,才会有这么多的罢工潮出现。作为老牌资本国家,法国的很多领域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想要改善自己的经济,就只能从贸易上入手了。那么,法国应该和谁做生意呢?和美国是不可能的,当初就是因为和美国做生意,才有了今天罢工的法国。而且美国做生意一向都是强买强卖,自己拿最大头,剩下的才会给合作伙伴,你说这样的生意哪个冤大头还要做? 所以,法国的财政部长勒梅尔发现了一个新的伙伴,那就是中国!有德国的先例在,法国想要加入一带一路也很方便,毕竟按照历史地理来说,法国也算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但是,美国这个时候站出来说:“不,你不能和中国做生意!”法国现在急需要赚钱,因此勒梅尔气冲冲地对美国说:“不要逼我们天天站队,我们不想和中国斗,我们只想和他们共赢!”言外之意就是:别阻挡我赚钱!要知道,一带一路上的国家,都是“有钱大家一起赚”的,这才是平等互惠,而不是美国的强买强卖! 德法作为欧盟的两个大头,选择和我国合作,也向其他欧盟国家释放了信号,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会选择和我们合作。关于法国财政部长说的话,大家还有什么看法?

2 years ago

別看這一次美國借助氣球事件好像給中國制造了很大的麻煩,實際上是美國遇到了大麻煩!

别看这一次美国借助气球事件好像给中国制造了很大的麻烦,但是实际上美国不仅一脚踢到了钢板上,而且让自己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并且还让中美元首会晤取得的外交成果几乎损失殆尽。这一次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事实就是,中美发生气球事件之后,除了韩国,加拿大等几个极少数的国家进行表态之外,跟美国走的近的国家如德国,法国,印度等主要国家都没有出来说话,这充分说明,绝大多数国家对于卷入中美博弈之中毫无兴趣。 这一次中美博弈,相信绝大多数国家都看清楚了,想要搞事情的是美国,破坏中美关系的是美国,将中美关系恶化的负面效应推到全球的仍旧是美国。为什么美国的绝大多数盟友都不表态,这说明,在2023年——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一年,大家都不愿意看见中美对抗加剧,而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制造不稳定的因素。事实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希望中美关系稳定,希望中美关系能够维持必要的沟通管道。 新加坡外长维文就把话说的非常清楚,维文表示,对东南亚国家而言,中美之间会面和交流的次数越多,通讯管道越多,就越能减少误会,让双方展现自我克制,减少摩擦。他希望中美在中期能达成权宜妥协,避免有意或无意的危险举动螺旋式恶化和导致局势升温。而长年担任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的沃尔夫冈·伊辛格则呼吁中美加强对话,对当前的气球危机更应低调处理。伊辛格表示:中美两国应"少一点高音喇叭式的对吵外交,多一些沉默外交。"对于疑似“中国间谍气球”问题,他建议双方应予以"低调处理"。 很显然,现在美国的做法越来越让世界各国失望。美国不仅没有迫使中国作出任何的让步,而且让世界各国越来越看出是美国想要搞事情,而中国则一直保持低调,理性的态度去避免事态升级。与此同时,布林肯不能如期访问中国,这也让各国对于美国的处理表示失望,当然,这种对于美国的不满并不会表露出来。这一轮博弈,事实上也意味着拜登政府去年花了很大精力促成的中美元首峰会的努力,被美国国内的强硬派政客给搅黄了,这不能不说是拜登政府的巨大失败。

2 years ago

日本也妄想制裁中國?最快今春動手!你們覺得它有這個實力嗎?

根据日本媒体2月4日的报道,日本将配合美国的相关政策,加强对中国半导体的限制,对中国实行半导体出口管制。日本声称,管制是为了防止半导体被转为军用,并重点管制“14纳米以下”的尖端技术。日本还特别强调,这一措施“考虑到了中国”,显然是为了进一步打击中国半导体产业。而且这一措施最快将在今年春天实施,时间已经刻不容缓。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高度关注。众所周知,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落后于西方与日韩,长期处于被踩在脚下的艰难处境。半导体是“制造业”的大脑,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核心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精尖的产业,需要先进的科技和巨额的资金投入,才能取得领先地位,而中国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想要追上世界的5nm、甚至3纳米制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面对这样的沉重打击,中国要如何发展半导体产业,怎样才能突出重围?实现超越呢? 首先,我们先来理清楚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入了解背后的真相,才能有效应对。 去年10月,美国宣布更新出口管制政策,加强一些关键产品的出口限制。这些政策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贸易保护那么简单,而是为了进一步打击中国。美国表面上宣称,这是为了“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而持续努力的一部分”,实际上是限制中国购买先进半导体设备,不让中国制造用于军事领域的高端芯片,进一步削弱中国的军事实力。 美国不仅自己下黑手,还联合盟友,计划和他们协商共同打击中国。 今年1月27日,美国总统拜登召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以及荷兰首相吕特在华盛顿进行会谈,商讨加强对出口的管制,尤其是针对中国的限制,禁止先进的制造设备和技术出口到中国,让中国无法实现产业升级。 最终三国达成协议,会谈结束后,协议的具体内容没有公布,但一些美国媒体报道称,协议的内容相当敏感。 在2月初,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公布《外汇及外国贸易法》修正案,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出口某些产品和技术时需要经济产业官员的许可,以防设备被用于制造半导体。修正案会公开征求企业意见,通过后将于近期生效。 而这还远没有结束,美国联盟日本和荷兰之后,又将目标转向了韩国。 根据《南华早报》的相关报道,美国近日正在积极地拉拢韩国,企图让他加入所谓的“芯片四方联盟”,建立自己的小圈子,以此彻底将中国孤立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之外。目前韩国还处于谨慎的观望状态,一方面韩国不想惹恼中国,不想影响两国的经贸关系,担心失去中国市场而受到损失;另一方面,韩国深受美国控制,核心科技无法与美国相抗衡,最终大概也别无选择,只能和美日等一起对中国实行打击。 梳理完事件的发展过程,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日本对中国实行半导体出口管制的背后,是配合美国打击中国半导体产业,限制中国的经济、科技和军事的发展,而不是所谓的保护自身的经济和科技。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这一事件的回应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私利,滥用出口管制,胁迫诱拉一些国家组建遏制中国的小圈子,将科技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这是一场激烈的大国博弈,幕后的真正操盘手是美国,而日本则是充当马前卒的棋子。 那么日本的打击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呢? 首先,短期内,会给中国半导体产业造成较大的损失,阻碍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022年,国内半导体设备的国产率为25%,相对较低,而进口金额则超过了原油。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半导体晶圆搬运设备进口贸易来源地主要为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其中日本的份额达到了27.09%,是毫无疑问的主要供应国。如果日本管制这一类设备,中国将可能面临断供的危险境地。 日本的尼康、佳能和荷兰的阿斯麦则共同垄断了全球的光刻机市场,而光刻机是生产半导体的核心制造设备,没有它,便不能制造出先进的半导体。 不仅是机械设备被管制,还有原材料也可能被管制。日本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材料供应国,曾经在和韩国的贸易战中,用光刻胶卡住了韩国的脖子。因此,日本很有可能会在未来限制原材料的出口,对我国半导体原材料进行釜底抽薪。 人才方面,日本也可能会配合美国加强对人才交流的限制,限制科研人员、留学生的交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前后半导体产业人才需求为74.45万人,缺口达到了24万,而且缺乏高端人才。美国如果联合日本等盟友,将我国的半导体产业的从业人员孤立在世界之外,实行封锁,对中国实行被动性的“闭关锁国”,那将对中国半导体的人才培养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面临人才不足的困境。…

2 years ago

遭美國傾銷,三分之二企業被外資把持!中國大豆還有翻身的希望嗎

文 | 华商韬略 白玉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从古至今,大豆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种植历史,尽管大豆不是中国的主粮之一,但也是人们生活中相当重要的农作物,但如今,中国的大豆80%要依赖于外国进口,并且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21年1-8月,大豆进口规模高达0.67亿吨。到底是什么原因,中国必须要依赖于外国进口大豆,难道就没法自给自足么? 图片来源:百家号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的大豆产量和出口贸易量均为世界第一,全球市场上90%的大豆全都来源于中国。 直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通过快速发展的生产技术,成功超越中国成为世界大豆第一生产大国。 之后由于中国市场需求日益渐增,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决定取消大豆的进口关税配额,降低大豆进口关税至3%,从此中国对于大豆的进口迅速增长。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廉价的大豆更是疯狂般的涌入中国,此时的美国抓住时机,通过利用大豆价格上涨的手段,控制了我国大多数的大豆加工企业,中国的大豆进口量立刻攀升。 此时的中国已然从大豆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净进口国,大豆也因此成为中国可能会被“卡脖”的原料之一。 数据显示,90年代的中国光大豆生产加工企业就有1000多家,然而被美国趁机而入之后,大豆的加工企业仅剩下90多家,其中60多家有着外资背景。 随着外资企业越来越多,中国的进口大豆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到2020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就突破了1亿吨。 2021年进口大豆占全国总需求的85.5%,进口依赖度为粮食作物中最高,成为可能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农产品之一。 图片来源:网易号 中国的大豆为何会从“原产地”变为依赖进口?究其根本其实是因为:中国虽然是第一个种植大豆的国家,但由于中国的耕地面积总共只有18亿亩,如果拿一大部分去播种大豆,那么其他主粮的生产必然会受到影响。 再加上中国对于大豆种植的成本过高,技术不成熟,国家扶持政策也多数集中在小麦、玉米等主粮农作物上,农民自然就缺乏了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与廉价的进口大豆对比下来,后者由于国外的机械化程度早已成为领先水平。 而且大豆的转基因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生产出来的大豆品质、产量、出油率等都比中国大豆要好很多,所以廉价进口大豆更加适合中国目前的发展情况,这也就促使中国选择大豆需求量依靠进口来解决。 虽然目前我国大豆还要依赖于外国进口,不过相信随着中国的农业生产科技的不断提升,中国大豆之后的生产成本降低,产量提高,再加上中国多元化的发展,相信中国依赖于外国进口的现状会逐渐得到缓解。…

2 years ago

美媒:因為這事件,布林肯決定推遲訪華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报道,原本打算2月5号访问中国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推迟这个计划了,原因是这几天美国蒙大拿州上空发现了一个热气球。这个热气球是来自中国的。美国方面认为它是间谍气球。但是中国已经对此作出解释,这个热气球是民用的,作为气象科研用的,因不可抗力的因素飞到了美国上空。 布林肯 美国国务卿其实就是外交部长级别的官员。他的访华计划被一些媒体渲染得极其重大和重要,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不就是一个外交部长吗?他爱来就来,不来就拉倒。好像中国特别需要他来访问似的。 其实,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布林肯的访华对中美关系也不会带来重大的积极改变。 以前有一些美国官员在访问中国的时候说一些好听的话,但脚刚离开中国就开始说中国的坏话了。这种访问我觉得真的没有意思。两国之间的交流一定要讲究诚信,但是西方的一些官员明显在这方面非常欠缺。在中国访问的时候说一些积极的话,一离开中国到了日本,为了安抚日本又开始批评中国。对一个经常看新闻的人来说,我是经常见到这种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我现在也慢慢习惯了,毕竟西方人觉得自己有实力撑腰,所以不用在乎中国的感受。我就是明摆着出尔反尔,中国又能拿我怎么样? 所以我觉得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在美国国共两党一致反华的大背景下,在美国已经宣称中国是未来最大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的前提下,布林肯访不访华其实已经无关痛痒,对两国关系的明显改善只是隔靴骚痒而已。

2 years ago

大快人心!美制裁中企欲逼迫中國選邊站,中方直接打出“兩連擊”

美国为了针对中国,通过制裁手段逼迫中国选边站。没想到中国不吃这一套,对着美国一连直接打出“两连击”,可谓是大快人心。 1月3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被问及,美国政府掌握的证据显示部分中国企业可能向俄罗斯提供了非致命性军事或经济援助用于俄乌冲突,美政府也已就此质询中方,以确定中方是否知情,中方如何评论。对此,毛宁做出了一番振聋发聩的回应。其中有两大信息最为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毛宁指出美国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和最大推手,持续向乌输送重型武器和攻击性武器,不断抬升冲突“长度”和“烈度”。 第二,毛宁喊话美方,如果美方真心希望危机早日结束,真的在意乌克兰人民的生命安全,就应当停止输送武器、发“战争财”,以负责任方式推动局势尽快降温,为当事方和平谈判创造必要环境和条件。 中方在外交渠道,将美国的所作所为简单列了出来,这对于一直在俄乌冲突当中,以“正义”立场自居的美国而言,不啻于重重的“两连击”,可谓是颜面扫地。但美国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咎由自取,我们刚才提到,外交部方面做出这样的评论,是在被问及如何评论美国政府掌握证据,显示中国有部分企业可能向俄罗斯提供了非致命性的军事或经济援助云云的情况下做出的回应。 如果大家仔细注意一下,就会发现美方的说法本来就很奇怪。首先,美国政府掌握了证据显示,中国企业可能援助了俄罗斯,既然美方掌握了证据,那么中国的企业要么就是援助了,要么就是没有援助,何来“可能”援助一说?所以事实上,美国政府很大可能是在“放空炮”,根本就没有掌握切实证据证明中国援助了俄罗斯。再者,美国政府说的很好听,声称已经就此质询中方,以确定中方是否知情,仿佛美国很讲道理,掌握了证据还是选择和中方展开对话,但事实上,近期美国政府已经以支持“瓦格纳”集团为由,制裁了中国一家航天企业。 我们这么一剖析,相信大家就能看得出来,美国对中国做出了多么过分的事情,在根本没有实质性证据的前提下,美国就贸然指责中国企业为俄罗斯提供了支持不说,还对中国科技企业发起制裁。然而事实上,中方已经屡次强调自己是恪守客观中立立场,不会援助俄乌任何一方,所以美方的行径,不仅仅是无理取闹,更是对中国的构陷和抹黑。 而往深层次来思考,美国这么做,无非就是出于两大目的,第一,通过制裁中企,意图逼迫中国在美西方和俄罗斯之间选边站,美国很清楚中国其实是坚守客观中立立场的,但是美西方希望中国能够站在自己这边,否则美西方现在恐怕已经没有把握能帮助战胜俄罗斯,所以使出这种手段;第二,以俄乌冲突为由,遏制中国科技产业,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毕竟中国航天领域的发展有目共睹,“天宫”空间站堪称本世纪至今最令人瞩目的航天领域成就之一。 美方出于私心,假托俄乌冲突的名义,诬陷、栽赃中国,进而对中国采取行动,这个手段,已经可以说是比较“下作”的了。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当然不会再客气,索性在外交场合,对美直接打出“两连击”,将美国制造俄乌冲突,并持续拱火,借此大发战争财,令欧洲局势与和平渐行渐远的战争贩子本质昭然于世。 这样的反制,不仅有效展示出俄乌冲突一切危机的始作俑者,更能够让美国围绕俄乌冲突的所谓“正义”立场荡然无存,有助于启发国际社会,要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首先就要摆脱借俄乌冲突大发战争财的美国,可谓是大快人心。  

2 years ago

​一個讓美國紮心的數據出來了!

作者:纵横十 来源:种花城(ID:hqsycn) 根据媒体报道,2022年中美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约7600亿美元。 这是一个让美国挺扎心的数据。 ▲拜登 视频截图 要知道美国自2018年来,一直大打贸易战,想逆转美中贸易逆差,想摆脱中国供应链; 拜登上台后,明知90%以上的关税成本由美国消费者承担,严重伤害着美国人,但依旧不肯取消关税; 甚至,拜登还大力推进“购买美国货”和《通胀削减法案》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大搞“脱钩”,以减少对华依赖。 但现实却严重打脸,来看自2018以来的中美贸易数据: 2018 - 6335.19亿美元; 2019 - 5415.60亿美元; 2020 - 5869.79亿美元; 2021 -…

2 years ago

誰也沒有想到,美國的“臉皮”竟然如此之厚,竟公開表示美國正面臨中國“步步緊逼的挑戰”

谁也没有想到,美国的“脸皮”竟然如此之厚,近日竟公开表示美国正面临中国“步步紧逼的挑战”。据美国方面有关报道,既然你,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希克斯公开表示,美国现在正面临的“步步紧逼的挑战”就是中国,中方是全球唯一一个既有意愿,又有资源和手段来重塑国际秩序的战略竞争对手。 不得不说,希克斯这番话,明眼人都看出是在倒打一耙,任何尊重事实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近年来,一直在步步紧逼,挑起恶性竞争甚至是恶意围堵,不断发起贸易战、科技战、军事调训,甚至是直接动用国家力量针对他国企业的人,就是美国自己。现在的美国,动不动就要拿所谓的“重塑国际秩序”说事,但事实是,美国才是世界和平稳定秩序的最大破坏者,甚至就连世贸组织做出的裁决,美国都可以不遵守,美国又有什么脸来说其他国家破坏了国际秩序? 当然,对于美国来说,所谓的“国际秩序”其实就是西方统治全世界、剥削全世界的那一套霸权主义体系,所以美国才会如此担心我们对西方的这一套构成挑战,若是美西方口中的“国际秩序”是真正符合全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愿景的,就根本就不会有任何阻力,现在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网友:应该彻底揭露美帝国的“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丑恶嘴脸!

3 years ago

美企可以做的事,中國企業不行?中國又一家科技公司,被美國制裁

  俄乌冲突这么长时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卫星系统,一直在帮助乌克兰获取军事情报。在去年因为资金不到位,马斯克甚至差点和拜登撕破脸。可就在日前,美国却以相同的行为,为理由,向我国又一家科技公司下手进行制裁。 从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的公告显示,针对我国一家商业卫星公司“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制裁,而该公司位于卢森堡的子公司,也在制裁范围内。而制裁的理由,是天仪方面“帮助”了俄罗斯雇佣兵集团瓦格纳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向俄罗斯一家科技公司提供了乌克兰多个地点的卫星图像,这些卫星图像帮助了瓦格纳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很快,天仪公司方面回应称,该公司及子公司,并没有与美国所谓的俄罗斯公司和瓦格纳集团有业务往来关系,也不存在资金往来记录,旗下产品和服务也都是民事和商业用途。 我们且不说长沙天仪到底有没有做这些事情,一个很直接的问题是,在不久前,大概1月中旬的样子,乌克兰“数字化转型部”的部长费多罗夫,却公开向外界吹嘘,目前数十个“星链”卫星通讯终端,被移交给了在巴赫穆特前线的乌克兰军队。而在去年12月20日,费多罗夫还曾经吹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向乌克兰提供1万个“星链”卫星互联网终端,以便当俄罗斯摧毁乌军电力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情况下,依旧让乌军各部保持联络。 美国企业可以做的事情,中国企业就不行?甚至还极有可能是个编造出来的莫须有情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就是美国人所谓的“自由开放市场”?是那群公知吹嘘出来的“人类灯塔”? 从相关数据上来看,美国之所以要用这种手段打击我国的天仪,恐怕就是因为天仪的技术实力,带来的竞争力,已经威胁到了美国企业的国际市场垄断。从相关报道来看,天仪是我国首家运营SAR遥感卫星的商业公司。曾经多次助力我国航天事业和空间研究,并且还是中国率先实现国产商业SAR卫星批量生产、组网和在轨商业化运营的企业。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的制裁,其实恰恰证明了该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发展方向。 直白地说,美国又一次制裁我国科技公司,其实不过是上一场贸易战的延续,其核心依旧是中美竞争的时代背景。而类似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发生,也已经证明,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国不可能放弃发展,美国也不可能放弃霸权,中美之间只有一场决定性的战争,才能让美国放下种族傲慢,正视自己的衰弱。而那些依旧对美国抱有幻想的人,还是省省吧。(听风吹荷)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