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能打卻不敢打?中共76年不動手的真正原因曝光!

(大纪元记者陈霆综合报导)尽管中共态度强硬,多次威胁不惜使用武力统一台湾,但分析人士认为,对北京来说,全面入侵台湾仍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尝试。 《外交政策》副主编詹姆斯‧帕尔默(James Palmer)撰写专文分析说,尽管北京一直文攻武吓,但有几个因素导致中共难以入侵台湾。 帕尔默认为,第一个原因是,中共若真的入侵台湾,即使没有美国的直接干预,也不保证能成功。 他指出,中共政权“已43年没有打过一场真正的战争了;尽管它在军事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没有机会测试其理论或技术”。 文中写道,尽管北京一直声称侵台可快速致胜,但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两栖攻击,而台湾部队为此已进行了数十年的准备。 2022年8月10日,台湾金门群岛的烈屿,远处可见中国厦门市的天际线。其海岸布设了防登陆工事,该岛距离中国海岸仅3.2公里。(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第二个原因是入侵的地缘政治风险。其中,最重要的是可能与美国发生全面战争。 帕尔默表示,虽然中共军方的部分人士认为,入侵台湾可展现中共军队的意志,并将美国赶出亚太地区,但是,北京并不愿意冒险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交战。 撇开美国不谈,入侵台湾也会毁坏中共自称是和平大国的说法,并进一步使北京与东京关系破裂。 帕尔默指出,日本与台湾有着紧密的联系,且至少在一开始,入侵台湾不可能像镇压西藏或新疆那样,中共得以掩盖其暴行;如果真的侵台,大量中共军队的侵略画面将展现在全世界眼前。 “即使中国(中共)切断了台湾的互联网,该岛也有足够的高科技技术来传播战争或占领的画面。”帕尔默表示,这将严重损害北京的声誉。 此外,入侵台湾也可能导致中国经济衰退。帕尔默指出,中国南方的经济与台湾的供应商和资本纠缠在一起,这将被战争摧毁。 “台积电(TSMC)等科技公司已为其工厂制定了焦土计划,一旦发生入侵,人才将尽可能地逃离”,帕尔默写道,“西方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所施加的金融制裁也引起了北京的担忧。” 2022年7月28日,林肯号航母(CVN 72)在环太平洋(RIMPAC)军演期间正在编队航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海上演习,今年共有26个国家、38艘舰艇、3艘潜艇、30余个无人系统、约170架飞机和25,000名人员参加。(美国国防部网站)…

2 months ago

第二個立陶宛出現了?主動邀請賴清德訪問,中國68年的友誼喂了狗

旧谊断裂新愁起 巴拉圭和中国大陆的关系,说起来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算起,那时候两国还没正式建交,但经济上的来往已经慢慢开始了。巴拉圭是个农业大国,牛肉和大豆这些东西是他们的主打产品,早年间通过一些中间渠道卖到中国市场,虽然量不大,但也算开了个头。 到了六十年代,巴拉圭的出口开始有点规模,中国买的那些大豆和牛肉,帮他们稳住了不少农民的饭碗。七十年代,全球贸易热起来,中国市场对巴拉圭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大,占了他们海外销量的很大一部分。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巴拉圭的农产品销量蹭蹭上涨,那时候他们政府官员就常说,中国是可靠的买家,得好好维护。 九十年代,两国贸易额破了千万美元大关,巴拉圭的大豆出口直接冲着中国去,牛肉也一样。进入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后,巴拉圭牛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占到海外出口的半壁江山,这可不是小数目,帮他们拉动了整个经济。 2010年代,贸易规模更大了,中国成了巴拉圭在南美农产品的重要买主,牛肉行业从业者还去中国参加展会,谈订单啥的。疫情那几年,2020年后,贸易也没断,巴拉圭的大豆船照样往中国运,帮他们渡过了难关。巴拉圭经济依赖农业出口,中国市场提供的稳定需求,让他们的失业率没那么高,牛肉出口占GDP的比重不小。 2024年,贸易额还继续涨,巴拉圭牛肉在中国餐厅里常见。政府报告显示,如果出口中断,失业人数能到15万,牛肉行业最惨,因为中国占了海外销量的50%以上。巴拉圭经济结构就这样,靠中国市场撑着,任何风吹草动都影响民生。 商会那边常开会,讨论怎么扩大对华出口。2025年上半年,一切还正常,大豆船出发,牛肉订单源源不断。中国援助过巴拉圭医疗设备啥的,教育交流也搞起来。总之,这68年的友谊,不是空谈,是实打实的互惠,帮巴拉圭创造了稳定繁荣。可谁想到,巴拉圭高层突然来这么一出,让人直摇头。 邀访惹祸经济伤 2025年7月14日,巴拉圭总统佩尼亚在亚松森的一个投资论坛上公开说,正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8月访问做准备。这话一出,等于直接戳了中国大陆的底线。 佩尼亚上台没多久,就放出这风声,赖清德那边也传计划8月上旬出发,先去南美几个邦交国,还想过境美国。7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回应,直言巴拉圭别成为国际社会的例外,得慎重处理涉台问题。 巴拉圭没当回事,继续推进邀请。佩尼亚有留学台湾的背景,这可能影响了他的决定。他们想稳固和台湾的关系,台湾那边承诺扩大农产品采购,追加基建投资啥的。但这步棋下得太臭,忽略了68年和中国大陆的经济纽带。 中国市场是巴拉圭农业的命根子,从牛肉到大豆,稳定买家没了,麻烦大了。8月1日,中国就暂停审批巴拉圭大豆等农产品进口许可,这一下砸在他们经济要害上。港口货物堆积,出口中断,农民协会炸锅,商会紧急磋商。农业部长在议会报告里说,失业率会飙升,近15万人就业悬了,牛肉行业尤其重创。 巴拉圭的短视在这里显露无遗,他们以为能左右逢源,指望台湾或美国撑腰对冲风险。可现实呢,美台那边除了口头说说,没拿出一个能补经济损失的方案。国际关系是明牌,一个中国原则不是可选的,是全球发展的入场券。 巴拉圭误判了规则的刚性,以为模糊态度能行。结果呢,贸易停摆的铁拳砸下来,他们自己暴露在高压线中央。赖清德行程也变了,7月底媒体爆出美方拒绝过境请求,台湾当局否认外出计划,还扯上南部风灾当借口。7月30日,外媒报道行程叫停,这不排除是巴拉圭邀访引发的连锁反应。 巴拉圭高层似乎忘了,台湾那边的“友谊支票”开不出支撑国民餐桌的现金和就业。南美邻国都在拥抱中国机遇,洪都拉斯建交后出口激增,巴西阿根廷赚翻天。巴拉圭却逆着来,把自己往孤岛推。这何止南辕北辙,简直刻舟求剑。 佩尼亚的决定,让68年的互信成废纸,权力政治操弄下,经济纽带一文不值。商会报告显示,出口中断若持续,损失惨重,牛肉海外销量一半没了,民生直接受累。巴拉圭赌局刚开始,筹码已押上民众生计,这步臭棋背后,是对外部支持承诺的高估。 教训深刻路何从 巴拉圭内部现在分歧大了,执政党议员提出派团访华破冰,商会精英计划年底直接联系中国市场。民众施压,面对货物堆积和收入中断,基层不满在蔓延。政府还能堵耳朵多久? 选择权在他们手里,是割舍政治秀回归务实合作,还是固执到底成孤岛,这关乎国家经济命运。看看立陶宛,2021年他们孤注一掷涉台,结果2022年GDP降1.4%,失业率升3.7%,被现实教育得够呛。巴拉圭现在重蹈覆辙,成为新反面教材。 南美整体在分享中国红利,巴拉圭却把自己锁门外。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参与发展的前提。巴拉圭政府误解了,以为能两头通吃。结果呢,中国回应果断,贸易中断让他们尝到苦头。商会和民众的呼声越来越大,议会辩论激烈。…

2 months ago

三年內不許統一?特朗普想讓中方賣他一個面子,收台最好等他卸任

特朗普对着镜头,用他那标志性的、舍我其谁的口气说:“只要我在这儿(白宫),这事(指武力收台)就绝对不可能发生!” 翻译过来就是:我特朗普的总统任期至少还有三年,你们得给我个面子,这三年里不许动台湾。等我卸任了,你们爱咋咋地。 特朗普这个人,你不能用正常外交官的逻辑去理解他。他首先是个商人,其次才是个政客。在他眼里,万物皆可交易,包括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他觉得自己的面子很值钱,值钱到能让中国把统一大业的时间表往后推一推。 台湾问题,从头到尾都是咱们的家务事,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什么时候办、怎么办,得我们自己说了算。凭什么你特朗普一句话,我们就得停下来等三年? 但你别说,特朗普还真就这么想的。他觉得自己有这个底气。这底气是哪来的呢? 首先,就是前脚刚结束的“普特会”。虽然全世界都看着,那会谈不到三小时就草草收场,也没签什么正经协议,但对特朗普本人来说,这可是他外交生涯的“高光时刻”。他跟普京坐在一起,全世界的闪光灯都对着他,这种感觉让他飘飘然。在他看来,连俄乌冲突这种烂摊子他都能“摆平”(至少他自己认为是这样),那还有什么问题是他解决不了的? 在他看来,他已经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交易大师”的形象。所以,他紧接着就对中国喊话,想把这个“成功经验”复制过来。他可能觉得,既然普京愿意在乌克兰问题上跟他谈条件,那中国也应该在台湾问题上给他个面子。这是典型的路径依赖,也是一种极度的自我膨胀。 其次,特朗普这是在“先声夺人”。他很清楚,现在的台海局势,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了我们手里。 赖清德越是这么蹦跶,我们解放军的军机军舰在台海周边的活动就越是频繁,越是贴近实战。从“联合利剑”系列演习开始,所谓的“海峡中线”早没了,我们的军舰战机已经把“围台”变成了家常便饭。这种压力,美国人是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搞了一轮又一轮,结果呢?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在2024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就说得很直白:如果在台海与解放军发生冲突,美军最好的结果也是“惨胜”,会损失掉至少两个航母战斗群和数百架战机。这种代价,是任何一个美国总统都承受不起的。 特朗普是个商人,最会算账。打一场可能会输,就算赢了也要脱层皮的战争,对他来说是天底下最亏本的买卖。他更喜欢打贸易战,那种不见硝烟,却能实实在在往自己口袋里捞钱的“战争”。所以,他打心底里不想因为台湾问题,跟中国真的擦枪走火。 那怎么办?眼看着赖清德这个“麻烦制造者”不断在悬崖边上试探,大陆这边的反制力度也越来越大,真有一天演习变实战了,他这个美国总统是管还是不管?管,就可能把美国拖入深渊;不管,又显得他太软弱,国内的鹰派也不会放过他。 所以他想出了这么一招,直接朝我们喊话,让我们“冷静”三年。他的算盘是:我既能向岛内展现“你看,我能罩着你”,又能向大陆展现“你看,我能管住‘台独’,你们也别激动”,同时还能向国内选民吹嘘“我一句话就稳住了台海局势,避免了一场世界大战”。一箭三雕,里子面子都有了,这很“特朗普”。 他想用这种方式,把中国架在“维护和平”的道德高地上,给我们实现统一的进程“上锁”。 但问题是,他算错了一笔最大的账:他低估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和意志。 回顾历史,从1950年的朝鲜战争开始,美国就一次次低估我们的决心。当时麦克阿瑟也觉得,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绝对不敢跟联合国军叫板。结果呢?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硬是把战线从鸭绿江边推回了三八线。 再说台湾问题本身。我们追求和平统一,尽了最大的努力,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但我们也从来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写得清清楚楚,在三种情况下,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中一条就是,“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现在赖清德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本身就是在不断压缩和平统一的空间。什么时候扳机被扣动,决定权不在北京,更不在华盛顿,而在台北那些数典忘祖的人手里。 所以,特朗普的这番话,听着霸气,实际上很心虚。他害怕局势失控。他所谓的“给我个面子”,潜台词其实是“求求你们,别在我任内搞出大事”。 而我们这边,有自己的节奏和定力。这些年,我们为什么要像“下饺子”一样造航母、造大驱?为什么要搞“联合利剑”这样的围台军演?为的就是有一天,当“台独”分子和外部干涉势力把我们逼到墙角,我们有得选,而且能一击制胜。…

2 months ago

加拿大政壇變天,“新總理”亮明對華立場,稱當選後要趕走中國!

●—≺ 前 言 ≻—● 特鲁多辞职之后,一场政治风暴正在席卷加拿大。 在这个变革的时刻,一位年轻的政治家正迅速走向聚光灯的中心,他的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特别是在对华立场上,他的表态更是引人瞩目。 此语仿若一声惊雷,于加拿大政坛激起巨大波澜。他表示,如果他能当选,那么他将会把中国赶走,此语仿若一声惊雷,在加拿大政坛激起巨大波澜。 这位政治家是谁?他的言论背后有何玄机? ●—≺ 特鲁多的落幕 ≻—● 特鲁多,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加拿大总理,在执政的第九个年头,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九年前他以青春、帅气的形象和满腔热血的理想赢得选民的青睐,成为加拿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然而理想主义的光环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现实政治的残酷和无情,特鲁多的执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加拿大在贸易、外交等方面饱受美国的压力,特鲁多试图在美加之间扮演平衡者的角色,但在"美国优先"的政策下,加拿大的利益常常被忽视,有时甚至不得不做出妥协。 国内,自由党的支持率如同秋天的落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凋零,特鲁多未能妥善处理一些政治丑闻和经济挑战,他曾经的支持者开始对他失望,甚至愤怒。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副总理弗里兰,特鲁多最后的重要盟友宣布辞职,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特鲁多失去了最后一块政治遮羞布。 没有了弗里兰的支持,特鲁多在党内的地位岌岌可危,自由党内的不满情绪如同一只沸腾的水壶,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面对四面楚歌的困境,特鲁多别无选择只能宣布辞职,这个决定虽然不出意外,但仍然让人感到唏嘘。 曾经意气风发的政治新星,就这样黯然离场,他的辞职标志着加拿大政坛的一个时代结束,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 保守党在民意调查中大幅领先,他们的党魁波利耶夫尔呼声甚高,这位对华态度强硬的政治家,能否带领加拿大走出困境?…

10 months ago

德國大選逆轉,第二個特朗普誕生!民調全面領先,默克爾放棄出山

欧洲在过去的一年里可以用“乱成一团”来形容,德国出现了第二个“特朗普”,他是谁呢?会带着德国走向何方呢? 有三件事需要关注。 德国的乱局 事情要从去年11月初说起,德国现任总理朔尔茨因财政预算案等问题辞掉了财政部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随后,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与自民党、绿党组成的“交通灯”执政联盟瞬间瓦解,德国乱局出现。 实际上,2025年财政预算案只是一个导火索,此次德国乱局的伏笔早在4年前就埋下了。 朔尔茨执政后,德国经济持续走低,制造业不断衰退,本就经济下行的德国还选择跟着美国支援乌克兰,制裁俄罗斯,结果搞的自己入不敷出,财政负担加重。 德国的“交通灯”执政联盟内常常因为财政问题吵架,德国民众对朔尔茨也愈加不满,朔尔茨的支持率不断下降。 本以为朔尔茨可以撑过4年任期,偏偏他忍不住,把自民党的财政部长林德纳给裁掉了,自民党由此退出“交通灯”执政联盟,而朔尔茨也面临信任投票的危机。 12月16日,德国联邦议院就朔尔茨信任投票进行了讨论和投票,果不其然,朔尔茨没能获得半数以上的议员支持。 按照德国法律规定,当总理没能通过信任投票,总统将下令解散议院,并在60天重新举行议院选举。 12月27日,德国联邦议院解散,计划在2025年2月23日重新举行选举,确定新总理人选。 即便情况十分糟糕,但朔尔茨仍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但他似乎没有太多胜算。 据德国民意调查机构INSA做的最新民意调查数据显示,截止1月2日,仅有16%的德国人认为朔尔茨还能再次当选德国总理,仅有7%的人相信他所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可以获胜。 那么,德国民众认为谁会赢得新一届大选呢? 大选候选人 根据数据显示,约有49%的德国人相信基民盟/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可以获胜,有53%的人认为“德国版特朗普”德里希·默茨会成为新总理。 有15%的受访者认为德国的选择党会获胜,而德国选择党推出的总理候选人是魏德尔。剩下极小部分的德国民众认为其他政党能脱颖而出。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最有利争夺德国新任总理之位的是默茨和魏德尔。为什么是他们两个人呢? 魏德尔被称作“德国铁娘子”,她曾经用一句话挑动了整个德国乃至欧洲的神经。 去年年初,魏德尔说“我们可以就德国‘脱欧’一事举行公投”。她表示英国“脱欧”就是给德国打了样,德国可以效仿。不过德国大部分人都反对“脱欧”,毕竟德国属于欧盟“元老级别”,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10 months ago

解放軍剛圍台軍演,不到24小時,28國不許收台,中方直接反將一軍

解放军刚刚宣布围台军演,不到24小时,28国不许武力收台。与此同时,中方也直接反将一军,释放的信号,可以说是相当强烈。28国到底说了些什么?中方又究竟是如何反将一军的? 日前,解放军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李熹海军大校公开对外表示称,“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湾海峡、台岛北部、台岛南部、台岛以东,开展“联合利剑-2024B”演习,舰机多向抵近台岛,诸军兵种联合突击,重点演练海空战备警巡、要港要域封控、对海对陆打击、夺取综合制权等科目,检验战区部队联合作战实战能力。” 在宣布了新一轮的围台军演之后,李熹海军大校还在最后重点强调称,“这是对“台独”分裂势力谋“独”行径的强力震慑,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的正当必要行动。”不得不说,这一句话可以说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将中国大陆针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体现得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今年5月份的时候,解放军东部战区就曾举行过名为“联合利剑—2024A”的围台军演。而时至如今,在时隔近5个月后,解放军再度举行名为“联合利剑-2024B”的围台军演,这很明显就是上一次围台军演的拓展和延续,其中所表达的“反独促统”的意味,可以说是相当的强烈。而这一次,美西方等国同样也是闻风而动,不到24小时就纷纷作出表态,其言外之意,就是不许中国大陆武力收台。 比如说美国。解放军刚刚宣布新一轮的围台军演,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就连续回应了3点内容。其一就是,美国对解放军在台湾周边举行的军事演习严重关切。其二就是,美国敦促解放军保持克制,避免采取任何“可能破坏台湾海峡乃至整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进一步行动。其三就是,美国将继续关注解放军的行动,并就“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与盟国以及合作伙伴进行协调”。 除了美国国务院之外,美国国防部也随即作出表态。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莱德明确表态称,“全世界‘有份’参与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他们将持续看到更多国家致力于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美国将致力维护由“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引领的一个中国政策。 再比如说欧盟27国。解放军宣布新一轮的围台军演之后,欧盟很快就对外发表了一份公开声明。在公开声明中,欧盟当众表示称,“反对任何通过武力或胁迫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解放军在整个台湾地区的联合军事活动进一步加剧了两岸紧张局势”。各方应该保持克制,“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两岸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行动,应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美国和欧盟27国接连作出表态,不许中国大陆武力收台,这摆明了就是想要公开的插手台海局势、干涉中国内政。与此同时,面对美欧等国的嚣张气焰,中方也是直接反将一军。日前,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在回应此次围台军演时,重点强调称,“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任何借口进行干涉。有关方面应停止纵容支持“台独”,停止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可以说,中方已经把话说得相当清楚了,也希望美欧等国能够心里有数、好自为之。

1 year ago

上任三天,日本新首相石破茂對華表態,不許中方憑實力改變現狀

在日本政坛的又一次权力更迭中,石破茂以出乎意料的姿态接过了首相的接力棒,成为日本新一任的领导人。自其上任之初,他便迅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特别是在对华关系上,其一系列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上任仅仅三天,石破茂便明确表明了对华立场,强调日本不会允许中国仅凭实力单方面改变现状,这一强硬态度不禁让人好奇:石破茂究竟是谁给的勇气? 石破茂的政治背景与上任背景 石破茂,这位已年近七旬的政治老将,并非首次踏入日本政坛的核心圈。他曾在防卫省担任要职,对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有着深刻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此次成功当选自民党总裁并接替岸田文雄成为首相,是石破茂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大突破。然而,这次突破并非一帆风顺,他历经多次竞选失败,最终凭借在党内选举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多数议员的支持。 石破茂的上任,正值日本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之际。国内经济长期低迷,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加之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使得新首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石破茂的对华表态,无疑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石破茂的对华政策:胡萝卜加大棒 石破茂在对华政策上,延续了日本传统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一方面,他强调中日两国之间的战略互惠关系,希望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双方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另一方面,他又在东海、南海等敏感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立场,明确表示日本不会在主权问题上妥协,不会让中国在亚太地区扩大军事优势。 这种矛盾的对华政策,实际上是石破茂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对中日关系复杂性的深刻认识。经济上,中国是日本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在高科技、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深入骨髓,相互依赖程度极高。然而,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中日之间的对抗却日益激烈,尤其是在领土争端和军事力量对比上,双方均不愿轻易让步。 石破茂的强硬表态,无疑是对这种复杂关系的直接反映。他试图在保持经济合作的同时,通过强硬手段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和主权安全。这种策略看似矛盾,实则是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的一种现实选择。 石破茂的外部挑战与内部困境 然而,石破茂的上台并未能立即改变中日关系的基本格局。在国际舞台上,他面临着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双重压力。美国作为日本的盟友,在亚太地区推行“印太战略”,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而中国则希望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扩大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石破茂需要在美日同盟和中日经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对他的外交智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国内,石破茂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自民党内部的腐败和派系斗争不断,使得他的执政基础并不稳固。如何在党内寻找可靠盟友、巩固自己的地位,成为他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此外,日本社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经济长期低迷不振,这些问题都需要石破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石破茂的未来展望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石破茂的上台仍然为日本政治带来了新的气象。他能否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稳住阵脚、推动改革、改善民生,将直接关系到他的执政前景和日本的未来走向。 在对华关系上,石破茂需要继续坚持对话与合作的方针,通过增进互信、扩大共识来缓解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他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安全的问题上绝不妥协。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为日本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和发展空间。 总之,石破茂的上台标志着日本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能否在这个阶段中展现出自己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将直接影响到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和日本的国家命运。我们拭目以待,破除幻想,用更智慧的方式应对对方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以及阴谋诡计。

1 year ago

英國外長剛上台,就揚言要與中國展開“競爭”,並就台灣問題表態

英国外交大臣刚上台,就扬言要与中国展开“竞争”,并就台湾问题表态。英国新一届政府有着怎样的对华态度?新任外交大臣如何看待台湾问题?又要怎样与中国展开“竞争”? 7月5日,英国新当选首相基尔·斯塔默当天组建新一届内阁,外界发现,新任英国内阁中,包括财政大臣、内政大臣、外交大臣三个重要职位,都是由女性担任,而且本届内阁成员总共有11名女性,这一数量创下了英国的历史纪录。 此外,英国新任外交大臣戴维·拉米刚刚上任,便连续就与中国有关的问题表态,这也让我们第一时间便能清晰了解到英国新政府接下来的对华政策。 首先,英国可能会转变对华政策,但是整体基调不会变。 在上任之前,拉米就曾严厉批评苏纳克的对华政策,认为苏纳克政府不应该疏于与中国接触往来,强调面对中国这么重要的国家,英国需有连贯一致的政策。她还透露,英国政府将积极地与中国全面接触,不仅是外交大臣,其他部门大臣部长也应该到中国去访问。 不过在上任后,拉米又强调,英国需要在贸易、商务和技术等问题上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同时承认在应对气候变迁等问题上合作的重要性。 拉米还说了一句很典型的话术:“与中国能合作时就合作,需要竞争时就要竞争,必须挑战时就要应对挑战。” 这番话也被媒体评价为与美国高度一致,当然这也并不令人意外,英国在战略上与美国看齐,已经被视为“自救”的唯一方式。 而且拉米还透露,新政府将在未来100天内启动对英中关系的审查,以制定英中关系长期的战略路线。据外媒预计,这一审查可能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 根据时间推算,英国开启审查中英关系的时间,可能恰好与美国大选结果出炉的时间会有所重合,也可以理解为,英国新政府到底要如何看待与中国的关系,还要等待美国的风向变化。因此我们也不用期待中英关系会迎来大幅改善,至少美国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对华围堵的态势。 其次,在台湾问题上,拉米也作出了表态。 拉米表示,英国政府对台海问题的立场不会改变,并承诺会向中国“持续传达这一点”。 同时,拉米还提到,工党关切台海存在的“侵略性行为”,不过她拒绝为台湾提供所谓的“吓阻”能力。 从这一点看,英国可能会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更加保守的态度,大概率还是呼吁“不要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那套说辞,不过具体英国到底会采取激进还是保守的行动,我们可以关注一下接下来英国“伊丽莎白”号航母的动向。 按照计划,“伊丽莎白”号会在2025年访问日本,并展现英国海军的影响力,以前在此类行动期间,英国大概率都会派出军舰穿航台海,如果工党采取更加保守的策略,那么这也将是英国在台海问题上最典型的一次态度展现。 最后,在俄乌冲突的问题上,工党也不打算跟中国闹僵。 拉米提到,与保守党将中国、俄罗斯、朝鲜、伊朗4国列为所谓“威权轴心”的做法不同,英国新政府会把中国与俄罗斯、朝鲜、伊朗这3个国家区分开来。而且她还故意略去了,有关于西方惯于炒作的“中国支援俄罗斯国防工业”的话题。 总的来看,英国工党在处理对华关系的问题上,相较于保守党会更加积极一些,至少在增加中英交流的问题上,中英是能够相向而行的,不过考虑到美国的影响力,英国想要大幅改变对华立场,这基本上就不用想了。

1 year ago

郭正亮:如果想要台島願意回歸,大陸要先答應兩個條件,否則難談

随着祖国大陆整体军事实力的提升,目前我们在西太平洋一带,有绝对的实力可以击败一切来犯之敌。即便是不可一世的美军,一旦敢在西太平洋这一亩三分地与解放军爆发冲突,最终也只能惨败而归。在这方面,美国已经有很多军队将领亲口说过了。 而就是如此,一些人对此也产生了非常大的疑惑,那就是既然解放军的军事实力已经这么强大了,为什么不见将近在咫尺的台岛收复回来呢?祖国大陆到底还在考虑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网友最认同的观点,那就是祖国大陆之所以还希望两岸能和平统一,就是不愿意看到两岸同胞互相残杀。而只有和平统一,才是最符合两岸民众利益的方向。因此,即便是面对岛内一些顽固分子不断的挑衅,但祖国大陆还是不愿意对台采取武力行动,仍在争取两岸的和统之路。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国及西方国家巴不得看到我们采取武力行动。之前就有许多声音表示,美国及其盟友很可能想将台岛打造成“第2个乌克兰”,从而将解放军拖入岛内的战争泥潭,甚至想以长期的战争,一举打乱我国目前高速发展的战略步伐。所以,一旦我们沉不住气,很有可能就会中了美西方国家的圈套,这方面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 只不过,祖国大陆对台岛释放的好意,却并没有被岛内的顽固分子正视,各种挑衅动作仍然在不断实施,更是没有放弃“倚美谋独”的不轨之意。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不管是武统还是和统,岛内的顽固分子都非常“抗拒”。当然,如果祖国大陆真的采取武力行动实施“武统”的话,那么到时候就由不得岛内选择了,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所以我们今天主要谈的是和统,即从岛内一些人的角度到底是怎么看待“和统”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最近翻阅资料就发现,岛内名嘴、前民进党籍所谓的“立委”郭正亮,他曾经就对两岸统一一事发表过一些所谓的“见解”。 郭正亮曾表示,如果两岸真的统一之后,一旦大陆确定要向岛内派遣解放军作战,或者说大陆方面不允许岛内保留现在的武装力量,那么台岛方面是“不可能同意”的。这也是岛内许多政客不愿意提“和平统一”的原因。 同时郭正亮还说,如果想要和平统一的话,那就要将一国两制的方案改为一国两“治”。也就是说,在郭正亮看来,必须要给岛内保留相当高的“自主治理权”,这样才能够让岛内社会对统一有更高的接受度,就能够让两岸尽快取得和平统一。 言外之意,郭正亮的意思可能就是说,如果大陆想要让台岛愿意回归,那就要首先答应不对台驻军、保留岛内军队,以及让岛内拥有相当高的“自主治理权”这两大条件,否则“很难谈”。 对于郭正亮的言论,笔者认为他完全就不懂两岸现在的依存关系,更不懂祖国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决心。在这方面对于祖国大陆来说,两岸统一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 上个世纪,祖国大陆对台岛主动回归给出了条件是比较好的,当时只要岛内愿意主动回归祖国怀抱,那么不但可以保留岛内的现有制度,更可以保留岛内的军队,解放军也可以不驻军。但在意识层面上,岛内只要承认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可以了。说实话,如果那个时候台岛愿意主动回到祖国怀抱,那么只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很多条件都是可以谈的。 然而,那个时候岛内当局却没有抓住机会,那也怪不得别人。如今,岛内一些人又对回归提这样的条件或那样的条件,可能有点晚了。现在已经不是谈条件的时候,而是两岸必须回归、也必然回归。 就比如2022年大陆出台的“台湾问题白皮书中”,就明确取消掉了再承诺“台湾可以保留军队”、“解放军可以不驻军台湾”等相关内容。也就是说,未来无论如何,两岸回归都得按照祖国大陆的意思来,岛内想要在保留军队,这已经是没得谈的了。民进党当局如果还做着“独立”的美梦,或者搞新形式的“台独”,最终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说实话,现在岛内一些人在“和平统一”的问题上,想要提出某种条件,就更加说明了他们已经开始惧怕解放军强大的实力,更是可能已经意识到他们所谓的“以武抗统”,在强大的解放军面前蹦达不了多久,所以才会产生一些打满小算盘的要求,妄图形成一种只是“形式上统一”的假象,从而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与祖国大陆周旋,甚至是想等待时机继续搞“台独”罢了。 对于这个方面,祖国大陆和解放军必然不可能答应,如果岛内顽固分子仍想一意孤行,就要做好承受惨痛代价的准备。

1 year ago

美國會對中國做出巨大讓步,換取我們對他的支持,中美有望回暖

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对中国的打压确实极具力度,也确实影响了我们的发展。但幸运的是最近中美关系确实会出现短暂的改善,我对此的预感非常强烈。 为什么我要说是短暂的改善呢?因为一山不容二虎。地球就这么大,不可能出现两个超级强国,中美之间必然会从经济科技斗争逐渐走向军事斗争,但这至少是40年以后的事情。 现在的情况和上世纪70年代的美苏争霸差不多,美国已经感到力不从心,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忙。目前的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都消耗了美国大量经济,再加上美国国内经济下行,这都导致他们必须要暂时和我们较好。 从历史上来看,每次美国出现经济困难的时候,都是中国帮助他走出了难关。比如20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如果不是中国的帮助,美国到现在是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好。

2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