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报消息,近日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向中国喊话,表示希望修复西方世界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种“善意”的举动,不过帕内塔却再次抛出了“从实力地位出发”的论调。 帕内塔在接受加拿大CTV采访时表示,希望西方国家在某些领域和中方达成一致,同时能够强硬谴责中国在其他领域的行动,在某些方面西方必须明确向中国表示不能越过界线。 帕内塔宣称,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对中国非常强硬,不管是在台海、南海,还是在俄乌冲突对俄提供致命援助,中国都不会从“制造冲突”中获益, 帕内塔称,如果“我们能恢复一种更正常的关系”,那对世界将是一种鼓舞,但西方需要从“强势地位出发”来与中国对话,只要确认了优势地位,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机会,来讨论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 西方政客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能够常年累月,持续不断的散布谎言,这种谎言从其口中讲出来的时候,仿佛就像在谈论已经被证实过的确凿事实一样轻松自然。 比如,明明是美国将全球六成军力转移到中国周边,在台海、南海不断挑起冲突,但帕内塔却宣称在台海、南海,中国不会从“制造冲突”中获益,明明是美国在大举向俄乌冲突交战方提供武器,然而帕内塔却警告中方不要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 对中国人以及世界上大多数一直饱受西方打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以谎言编织出来的叙事体系,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但帕内塔似乎并不这么觉得,不但反复宣扬这些不着调的说法,还把中美阿拉斯加会晤上,中方已经否决掉的美方立场又抛了出来。 2021年2月,中美两国代表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高层战略对话。 一开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气焰逼人,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还大言不惭的明示,美方这是“从实力和地位出发”提出的正当要求。 结果中方代表当场反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中方代表反击 据现场记者的描绘来看,中方当时的反击力度,超出了美方预料,布林肯当时有点不知所措,事后美方也自感无法公然对中国提出过分要求,所以美国政府就很少再提“从实力和地位出发”这种说法了。 但帕内塔居然还不死心,到现在还对这种说法念念不忘。 依照帕内塔的言论,难道其当真不清楚阿拉斯加会晤上美方的尴尬遭遇吗?作为前国防部长,帕内塔当然非常这些细节,只是接受不了中国已经崛起,美国无法再对他国指手划脚这一事实。 帕内塔明白美国的实力已大不如前,所以没有像布林肯那样只是站在美国立场要求从“实力和地位出发”,而是企图从整个西方世界的“实力地位出发”对中国提要求,本质上这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 很多人想当然的误以为,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美国政府肯定会改变想法,中美关系将得到好转。 但帕内塔的发言,让人深刻意识到,美国精英阶层从来都没有改变过想法,这些人唯一在乎的,就是如何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 按照帕内塔的说法,只要西方确立了优势地位,就可以创造与中国对话的机会,要求中国不许越界。…
随着俄乌冲突不断加深,美国继续拉拢北约在背背后煽风点火,接二连三给乌提供装备武器,完全不希望这场战火结束。 而且随着中美之间的竞争,美国再一次做出了一个危险举动,让中美局势更加紧张,顿时引爆两岸舆情! 然而对于美国的种种所为,欧洲议员质问:中国有40年没有打仗轰炸别人,反而美国却是战争的“爱好者”,每天都在向世界“开炮”,到底谁才是最大的威胁? 进入2023年之后,美国的大动作不断,甚至接连炮轰中国,在G7峰会上逼迫其他国家站队,共同插手中国的内政,试图在台海问题上做文章。 然而,拉拢G7还不满足,美国还要在中国周边进行“军备竞赛”。先是与韩国达成了新的军事合作,引入萨德。其次与菲律宾达成了新的战略协议,美国要在菲律宾扩张4个军事基地。就连日本,也允许美国在广岛举行军事演练…… 这美国在亚洲走的每一步,都在剑指中国的“台海问题”。当然了,如果说这是美国从外部对中国发起的“进攻”,那么新一轮的内攻也正在来临。 因为前段时间大家都看到了,美军先后多次向台出售军火。尽管面对我方的多次警告,美国依旧是“装聋作哑”。 最后我国只能对美国的两家军工巨头列入了“清单”,开始制裁它们。要求它们履行4不准以及罚款990亿。 然而,面对中国的警告以及制裁罚款,美国军工企业不仅没有按期缴纳罚款,反而继续向台出售了6.19亿美元的装备,如此嚣张的顶风作案,在网上更是引起了网友的愤怒! 其实,美国军工业之所以如此嚣张的背后,也是有两点原因。 第一,对于台海问题,美国誓要利用此来牵制中国,甚至不惜摩擦走火。一方面可以阻挡中国的统一,实现更快的崛起。另一方面对台出售军事装备,也能让美国赚的盆满钵满。而且对外也能彰显美国的“实力”,可以完全不把中国放在眼里。 第二,美国军工业面对中国的罚款以及制裁完全不当回事,甚至“死猪不怕开水烫”。这背后也是因为洛马和雷神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并不多,反而在台湾的业务更为广泛。 那么对于美国军工业如此嚣张的气焰,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吗?并不然! 至少有几种方式可以立竿见影:立马封锁这两家公司在大陆的所有业务,而且只要是与这两家公司有关联的,通通严格查询。而且还要把他们的资产全部扣押用于抵扣罚款。 其次,可以彻底对美封锁稀土的出口,从源头上达到“封锁”的目的。毕竟今天美国的第五代隐身战机、航空发动机、导弹制造生产,都需要大量的稀土。 而目前美国市场上80%的稀土都是来自中国,如果中国真的走到这一步,意味着美国的军工业会遭受沉重的打击! 最后我们可以以牙还牙。既然美国不听警告,非要向台出售军火,那我们完全可以在中途半路拦截,来一招“釜底抽薪”,没收他们的军火武器。 毕竟这种操作也是美国的惯用伎俩。当初伊朗的商船路过美国海湾地区的时候,就会没收伊朗船上运输的装备武器,甚至是直接把这些装备提供给乌克兰…… 回过头来,美国每天都在全世界范围内作恶多端,甚至还污蔑我们存在威胁。 所以对于当初欧洲议员华莱士的这番话,也让我们明白了,对于美国这种无赖以及无下限的挑衅行为,我们是时候亮剑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牙还牙。…
俄乌冲突已经一年多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向俄发起了十轮制裁,但是俄罗斯已经招架不住了,可能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仅仅依靠石油和天然气在支撑。 西方本来想在石油上压制俄方,但是收效甚微。 俄莫斯科的VDNHa公园食品博览会 现在俄罗斯完全靠内循环,比如俄莫斯科的VDNHa公园食品博览会,只有俄企参加。 2023年2月25日,美国和欧盟开始第十轮制裁,并声称这次一定要把俄打趴下,此轮制裁有121名个人和实体在列 。 2023年3月5日,IMF的预测报告里,俄在2023年和2024年的经济都将是正增长,说明西方制裁并没有起到效果。 数据显示,俄将超过英国和德国,但是俄自己反而在示弱。 对俄全面制裁效果如何? 俄乌冲突以来,通过制裁,俄能源已经无法向欧洲出口,俄转而向亚洲大量出口,不减反增。比如俄原油出口价74美元超过了西方对俄制裁的60美元限价。印度中国土耳其一直在大量购入俄原油。 制裁之下,俄有大量商店关闭,企业倒闭,但民众的生活却没有太大改变。 世界各国如何对待对俄制裁? 2023年2月25日,20国集团举行的金融峰会提到了俄乌冲突问题,大家未达成一致意见。 2023年3月份以来,欧洲多国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可见受影响的不只有俄乌双方。 但是俄方表示,面对西方的十轮制裁,只扛住了第一波。
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国情咨文,突然将枪口对准美国。他在演讲中直接揭穿美国的真面目,指出美西方挑起“军事冲突”。他认为西方的真实想法是彻底摧毁俄罗斯,让俄罗斯永远灭亡,并且已经为此采取诸多行动,比如为乌提供大量军备援助等等。普京在咨文中表示,俄方将单方面退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北约秘书长表示,俄罗斯的举动很有可能是在为更大规模的战争做准备。 普京放出狠话 普京发出警告称,西方为乌提供的远程作战军事装备不断增多,那么俄罗斯就会将威胁转移至离俄边境地区更加遥远的地方。言下之意便是,俄方不会接受乌军用西方的远程武器来威胁自己,将会采取更多措施回应西方的做法。 除此之外,普京直接将矛头对准美国,指出美国在全球各地的军事基地数量位居世界首位,自2001年以来,美国主动挑起的军事冲突已经造成90万人丧生,还导致超过3800万人沦为难民。普京表示,俄罗斯会继续在战场上完成特别军事行动任务,乌克兰以及背后的西方国家想在战场上战胜俄罗斯是不可能的。 明显可以看出,作为俄乌冲突的两大相关方,美俄关系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双方几乎不存在任何互信基础,这也意味着两国在短期内就乌克兰问题举行谈判的可能性较小,关系或将继续恶化下去。 联合国火速劝和 在俄乌冲突呈现长期化和扩大化的趋势之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场地区冲突有可能会转变成为全球冲突,世界大战或一触即发。关键时刻,联合国火速站出来劝和。 日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再次表示,希望冲突参与方能够尽快通过外交手段结束冲突,早日实现和平。他还呼吁各国采取更多有利于实现和平的行动,一同为平民提供保护,避免使用破坏力极大的爆炸性军事装备,确保人道主义援助能够顺利进入有需要的地方。 除此之外,他还敦促各方就粮食出口等问题达成共识,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争取给实现和平创造机会。事实上,除了联合国之外,中国等多个国家也已经提出和平建议,明确表示将致力于推动俄乌实现和平。 但是,为了能够谋取更多私利,西方国家并不想要看到这场军事冲突尽快结束。在俄乌两国为此付出人员伤亡时,西方军工企业正在加快生产速度,借此赚取高额利润。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利用军事冲突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同时加强对盟友的控制,借此巩固自身的霸主地位。事实再次证明,西方国家的干预是俄乌实现和平的重大阻碍之一。
俄乌战争还没结束,美国就想着如何对付中国 在3月2日结束的G20外长会议上,由于各方分歧巨大,会议并未发表联合声明。但与此同时,美日印澳四国却表现得十分一致。3月3日,四国外长利用参加G20会议的机会,又私下开了一场小会,并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称强烈反对改变亚洲海域的现状。 有媒体注意到,此次G20外长会本来讨论的是俄乌问题,关注的是欧洲方向。在美国的搅局之下,各方未能就联合声明的内容达成一致。但没想到会后,美国却纠集三个国家另开一场会议,讨论的也不是乌克兰战争,而是所谓的“亚洲海域军事化”问题,这很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矛头指向的是中国。 目前,俄乌战争尚未结束,美国就开始谋划着如何对付中国,还想拉上澳大利亚助阵,这让一些澳大利亚学者产生了深深的担忧。针对该问题,近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对4名前澳政府官员进行专访,并刊发了一篇题为《对澳大利亚来说,与中国开战会是什么样?》的文章。 美国拉澳大利亚助阵,澳前官员认为不可能赢 文章表示,这四名前官员都曾在重要岗位上任职,职务最高的有澳军总司令、海军上将,低一点的也曾在澳国防部担任司长,他们的观点虽然略有差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认为无论澳大利亚是否参战,美国都不可能打赢中国。 像曾担任澳国防部战略与情报副部长的休·怀特教授就指出,美国如果与中国开战,那一定是为了台湾问题。这场战争,将是二战以来全球最规模最大、最具破坏性的海上冲突。为了增加胜算,美国也一定会动员澳大利亚全力相助,最好是出动全部的空军和海军力量。然而,怀特认为,如果台海冲突爆发,无论有没有澳大利亚的支持,美国都不可能取胜。 因为对于中美双方来说,台海冲突都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而中美两军又都是全球数一数二、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所以一旦战争爆发,没有人能预料它会如何收场。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中美将陷入一场代价高昂的“血腥僵局”,双方谁也无法确保自己赢得胜利。这种情况下,不管澳大利亚是否介入,结局都不会改变。同时,澳大利亚和其他东亚国家的贸易还会面临停摆,澳大利亚的经济将会瘫痪,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 怀特警告称,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千万不能加入战斗,或是允许美军使用其境内的基地,否则很可能面临来自中国的直接打击。他指出,尽管美国在军事科技方面可能更胜一筹,但是中国在地缘关系上却更占优势,这会使中美两军展开拉锯战。而与美国相比,台湾问题对中国更重要,所以只要美国不使用核武器,就无法对中国造成足够伤害,也无法逼迫中国让步。而怀特表示,他根本看不出美国会为了台湾问题,甘愿冒着遭到中国核反击的风险,去使用核武器。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会坚持认为,美国为了台湾问题与中国开战是错误的。 妄言对华开战,澳鹰派不负责任 与怀特教授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澳军前总司令克里斯·巴里。他指出,所有关于“可能与中国开战”的预测都犯了言辞夸大的毛病,很多人已经忘了,对于解决国与国之间不可逾越的分歧来说,战争只能作为最后一种手段。除非所有其他解决方法都失效后,才能考虑发动战争。但在台湾问题上,中美离这一步还非常遥远。 巴里认为,目前澳大利亚最大的问题是,政客觉得利用媒体制造战争威胁是可以接受的,但高明的政治家不会这么做。他质问道,那些媒体是真的相信自己说的话,还是在虚张声势?难道他们认为澳军能够战胜中国吗?如果不能,他们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诚然,凭借地理优势,澳大利亚足以自保。毕竟,除了新西兰之外,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比澳大利亚更好。但这只是单纯从防御角度考虑,如果澳大利亚主动涉及一场数十万人参与的大规模战争,那么恐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争触摸到核战争的门槛。 巴里指出,对于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他们对待战争可能更为深思熟虑,但目前澳大利亚政坛上缺的就是这样成熟的政治家。很多鹰派人士认为,澳大利亚能够赢得与中国的战争,但这一基本假设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只会影响到参战军人和他们的家人,但是一场针对中国的战争,却会对全体澳大利亚人产生影响,很多人将因战争陷入贫困,而一旦动用了核武器,大部分澳大利亚人可能都会失去生命。他无法想象,澳大利亚与中国交战有什么好处,也无法想象有什么情况会严重到,值得澳大利亚为之付出生命和财产。巴里据此呼吁澳大利亚政府,应当将“避免战争”作为一项严肃的政策目标来执行,并动用一切手段来避免与中国发生战争,这才是政治家该做的事。 对于中美开战可能造成的结果,澳国防部国际政策和战略司前司长艾伦・贝姆给出了更为清晰的预判。他认为,由于中国的军力正在不断增强,如果中美之战在2035年之后爆发,那么中方很有可能胜出。但如果双方在未来5到10年内开战,那么对美国来说,能看到的最好结局就是陷入僵局。然而,在美国取胜希望渺茫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却犯了一个根本性的战略错误,那就是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支持美国的利益。 前官员好言劝谏,反被批“传声筒”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名澳大利亚前官员都从专业的角度,阐述了为什么不能卷入中美之战,以及美国无法取胜的原因。但仍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像澳大利亚政治分析家格兰特・怀斯就认为,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和这些前官员,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反美传声筒”。他还声称,澳大利亚在台湾地区有重大利益,因此就算美国不主动要求,澳大利亚也应该干涉台海事务。 对此,我的看法是,格兰特・怀斯的反对声音,恰恰印证了这些澳大利亚前官员观点的正确性。那就是有相当多的澳大利亚鹰派,没有认识到中国的力量,他们在美国霸权的庇护下骄横惯了,把中国当成了和伊拉克、阿富汗一样的弱国,认为中国软弱可欺,却完全没有意识到,一旦卷入对华冲突,遭殃的将不仅仅是在前线作战的军人,而是整个澳大利亚的所有居民。
日前,德国总理朔尔茨对美国展开国事访问,他本次访美主要想和拜登讨论2个问题。第1个是如何处理俄乌冲突,另一个则是德国希望美国可以放弃对本国电动车企业的超额补贴,因为这会对欧洲工业和经济再次造成冲击。不过目前来看,朔尔茨访美恐怕并未达成目的,他和拜登大概率谈崩了。 据环球网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与朔尔茨会面后的联合发布会上,扬言欧盟已下定决心要应对来自美国的补贴挑战。而应对方案,欧盟之前已经给出,那就是出台针对性的补贴措施,从而对冲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足以证明欧盟对通过外交渠道与美国达成一致,已经不抱期待了,而冯德莱恩的表态是在朔尔茨访美结束后发出的,可见朔尔茨此次访美并未达成目的。 朔尔茨访美与拜登会面 欧洲会发起反击并不奇怪,毕竟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要对本国电动车企业提供补贴,这给欧洲制造业带来的影响极大。 只要俄乌冲突不结束,那么能源危机就会继续持续下去,欧洲各国本土电动汽车生产商就无法恢复全部产能,甚至成本上也要比以往更高一些。那么为了获得补贴,同时也为了获得稳定的生产环境,欧洲企业将会把生产线迁往美国,但这样一来,会导致欧洲被迫走向去工业化的道路。 所以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出台后,欧洲不止一次希望可以和美国沟通,让美国取消补贴措施,至少放过同是盟友的欧洲。早在去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曾对美国展开国事访问进行劝说,但效果并不明显。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当时美国只是承诺愿意在法案基础条款之上,进行一些微调。但几个月过去了,美国连微调都没做。而这一次德国总理朔尔茨访美显然也并未实现目的,这也让欧盟对美国彻底死心。 不过欧盟的反击恐怕很难起到效果,现在欧洲工业危机的最大原因就是能源问题。如果无法恢复稳定且低廉的能源供应,那么欧洲工企业迟早会向其他国家迁移生产线。 现在欧盟宣布要反制美国,要出台对等补贴措施只能缓解一时之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想要彻底解决能源危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欧盟最佳选择,但可惜这一条路已被美国堵死。 美欧关系 所以欧盟一致希望搬开“俄乌冲突”这块拦路石,前不久中方公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俄乌问题的立场,其中一共有12个条款,被外媒解读为“中国和平方案”。中国愿意成为俄乌两国和平谈判的桥梁,也呼吁国际社会联合起来通过对话和外交手段,恢复欧洲和平重构欧洲安全体系。 而中国的和平方案也确实得到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关注,此前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在与中国外长秦刚G20外长会时就举行了会谈,贝尔伯克就说他们很重视中国提出的和平方案。 并且也有消息称,俄罗斯对中国提出的和平方案是持有积极态度的,俄方也已派出代表在瑞士与乌克兰代表秘密接触,这也被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释放出了利好信号。 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召开的联合记者会上,就再度谈到了美国炒作的所谓“中国要为俄罗斯援助武器”的话题。对此,冯德莱恩和朔尔茨在该问题上,态度一致,都表示欧盟没有掌握任何证据表明中国有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因为欧盟看到了中国方案对解决俄乌问题的可能性,起码在尽快结束俄乌冲突的问题上中欧还是能达成一致的。欧美关系的恶化也代表着美国对欧影响力的衰退,那么欧洲在考虑与中国的合作时也将能更加独立。在没有美国介入的情况下,中国与欧洲可没有地缘矛盾,双方的合作潜力可以说十分广阔。
据悉,去年俄军在赫尔松撤退期间,美媒和社交网站上曾流传一则新闻:因为西方国家和“半导体主要供应国”对俄罗斯的严密封锁和芯片禁运,导致俄军队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现在俄前线部队被迫从电冰箱、空调中拆出电子元件,来为自己制造武器。尽管该新闻很快就被相关领域学者认为“真实度不高”,因为武器所需求的芯片和家用电器的芯片差别很大,两者并不存在通用性,所以这很可能是一则捕风捉影的谣言;但俄军库存的高精度武器已经“见底”的说法并非虚构,俄媒自己也承认军方在半导体领域受制裁影响非常严重。 消息提到,俄军并没有如预测的一样高精度武器陷入“枯竭”的地步,反而在去年11月之后继续利用定位武器对乌克兰能源系统和前线地区进行覆盖式打击。美方联合西方国家开始了清查俄罗斯进口计划,统计对俄罗斯“提供支持”的国家。结果这一查真的有收获:阿联酋去年对俄电子零件出口增长逾7倍,达到近2.83亿美元,是对俄出口额最高的产品类别。2022年,阿联酋对俄微芯片出口贸易额也跃升至2430万美元,是前一年的15倍。 接着西方就启动了对阿联酋的“问责”路线。英媒在2日报道称,他们得到消息美国、欧盟和英国的官员日前共同访问阿联酋施压,要求该国停止向俄罗斯出口电子元器件等关键产品。三个国家的高官抵达阿联酋后就立刻通知对方:停止再出口并承认这些再出口是有问题的。所以他们不仅要停掉对俄罗斯的相关出口行动,还必须要认识到这种方式“不合适”,至于如何处理目前仍在协调。 有分析则认为,西方国家对阿联酋集体出手非同寻常,因为阿联酋的石油、天然气对欧洲很多国家影响很大,未来他们还要靠中东来长期供给。尤其是断掉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后,德国、法国都已经转向地理位置最近的产能源大国阿联酋和沙特等国家。这次他们如果选择和APEC组织撕破脸皮,可能会招致中东的报复行动。所以由于有这一层利害关系所在,阿联酋和欧美仍然有谈判的资本,他们不必要一定断绝对俄罗斯电子零件出口,也不必接受施压。 值得一提的还有,相关的谈判仍在继续,一些预测则认为欧美国家不排除会缩减对阿联酋半导体出口,以此威慑他们“不得转卖”给俄罗斯相关商品。且欧盟的第十轮制裁中也有相关条款,要从多个层次切断对俄半导体供应。对此有评论称:“中东地区在乌克兰问题广泛持谨慎中立政策,试图从欧洲和俄罗斯两边获益。但去年美国对除了中印之外的各个‘中立国家’都已经轮番下手,这意味着无论是阿联酋还是沙特,看起来都很难躲过去。”
英国《每日邮报》发布一篇有关于世界末日到来各国幸存情况的预测报告,报告大胆预测世界末日到来时,只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爱尔兰、冰岛和英国这5个国家能够存活下来。 从该份排名来看,中国和美国都没能够跻身前5名,英国媒体的意思就是,连中美两国都招架不住世界末日。美国之所以没能在前5名中占据一席之地,美国最大的边境极其容易遭受大规模的移民。 美国无源末日最有可能存活下来的国家 该报道指出,根据研究表明,世界末日来临时,世界将会迎来严重的气候灾难,而美国陆地边界将会迎来大量逃离气候灾难的移民。到时来自墨西哥、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移民将会大规模涌入美国,直接将美国的社会秩序打乱,导致美国整个国家陷入混乱,从而美国会走向灭亡。 除此之外,亚热带气候覆盖了美国大部分东南部地区,这一地区极其容易出现极端天气灾害,近些年来经常遭到飓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不过研究人员认为,美国的陆地边界也是美国的优点之一,因为大量的陆地能够为美国提供许多农业用地。 新西兰得分最高 研究人员认为,能够存活下来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岛屿或次大陆,这些国家出现极端天气频率较低,并且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因此在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时,不会像美国一样面临大量移民涌入。在该份榜单中,新西兰成功坐上了榜首之位。 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新西兰制造能力虽然较低,但是新西兰人口数量较少,用地的面积占据土地总面积的43.2%。加上新西兰处于中纬度,由一些岛屿组成,周边没有人口密集的其他国家,所以新西兰有可能在末日幸存下来。 气候问题越发突出 该研究认为,高温会对土地进行侵蚀,从而导致土地退化,因此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可能会率先变得更加贫瘠,人口数量也会持续减少。而温带地区的岛国即使在出现自然灾害之后,也可以利用救生艇活下来。至于该份报告的参考价值到底多大,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不过,该研究中提到的气候问题却是客观存在的。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大幅度飙升,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少的压力,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世界上有97%的表面积已经被破坏。当前,人类还在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人类未来不排除迎来世界末日。
南海问题可以说是阻碍中国与菲律宾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最大拦路虎,多年来,你争我吵,从未停歇。 不久之前,中菲两国又在南海地区发生了摩擦。关于南海问题的是非趋势其实已经十分清楚,中国对南海及其岛礁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但因为觊觎南海地区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菲律宾还是无视了中方的警告,试图从中分一杯羹。为了有底气与中国在南海地区一争高下,菲律宾先是拉来了美国,现在又想让日本和澳大利亚入局。 美国海军 据观察者网报道,受菲律宾邀请,日澳两国也有意同美菲一道,在南海地区开展联合巡航。菲律宾外交部表示,他们目前正在制定联合海上行动准则。 尽管日澳两国目前尚未正式答应菲方的邀请,不过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他们点头是迟早的事情。毕竟在这个队伍中,还有美国坐镇,他们不可能不给这个面子。 另外,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上个月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会谈中,也曾多次提及南海问题。岸田文雄当时给小马科斯“打包票”,称日本坚定支持菲律宾维护所谓在南海地区的权益。 小马科斯和岸田文雄会面 至于澳大利亚,基本就是“美国干啥,我干啥”,没有自主性可言。也就是说,美菲日澳联合巡航南海地区,基本已成定局,不过他们想以此劝退中国,无异于天方夜谭。 菲律宾媒体警告称,一旦菲方促成此项行动,极有可能彻底激怒中国,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点不用多说,对于有损中国核心利益的事情,中方不可能坐视不管,看着美菲日澳在南海地区撒野。经贸、外交和军事等各种工具,中方都可以用来反制。 以经贸为例,中国连续多年位居菲律宾第一贸易伙伴,同时也是菲律宾第二大出口对象,包括香蕉、菠萝、牛油果和椰子在内的菲律宾农产品。 菲律宾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非常高,所以只要减少对其上述商品的进口,菲律宾经济就能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寒意。 而军事手段也是反制其他国家干涉南海问题的有力工具。以前因为力量有限,导致对南海岛礁的监控和管理不到位,也让菲律宾等国有机可乘。 但是现在我国海空军完全有实力将军事力量投射到南海及其岛礁的每一个角落,不会再让菲律宾这样的国家“钻空子”。 如果美菲日澳确定联合巡航南海,我国很有必要增加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中国海警也应该提升巡航频率,让对方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既有足够的能力,又有坚定的信心捍卫南海地区的合法权益。 在外交上,中方应该让菲律宾清楚地认识到,美国才是南海地区的搅局者,他们邀请美日澳介入南海问题,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只会是引狼入室、引火烧身。 美菲军演 南海问题的确已存在多年,但是在美国介入之前,中菲两国矛盾并未激化,双方虽有争端,但是通过高效的沟通机制,两国基本能够管控好分歧,确保南海局势总体稳定。 而在美国介入之后,南海局势明显升级。区域军事化一再提速,南海已经成为全球最危险的地区之一,一旦日本和澳大利亚也跟着进来搅局,该地区只会更加混乱。…
美纠集四国意图对华立威,却牵扯出美国另一针对中国的恶毒手段,为针对中国,美国几乎已经抛弃下限。 综合有关报道,3日,“四国安全对话”的成员国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四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明确表达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有关开发动作的“严重关切”。“四国安全对话”素有“亚太版小北约”之称,近年来合作明显加深,根本目的,恐怕就是为了针对中国,如今该组织成员发表联合声明,对中国在东南沿海的有关措施指指点点,我们并不意外。 中国近年来随着国力提高,加上各方面的需要,对东南沿海的开发也就提上了日程,但是我们知道,美日等国一直以来就意图威胁到中国东南沿海主权,但因为中国强大的国力和有意识地捍卫,使得美西方的野心未能得逞。这次美纠集包括自己在内的美印日澳四国发表联合声明,无疑就是想对华立威了。而此事,更是令我们想起日前美退役高官针对中美开战的一番论述,令我们意识到,在美国对华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当下,中美若开战,美国首要打击目标,或许已经浮现了。 日前,美国前国防部官员科尔比发布了一份军事报告,其中就提到,如果中美围绕中国东南沿海开战,那么美方一边,参战的正是这次发表联合声明的“四国安全对话”四个成员国家,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现在美方纠集这四国意图对华“立威”,可见科尔比的预想并非不可能。而科尔比还指出,要针对中国基础设施和远洋商船展开打击。 需要说明的是,科尔比并不是第一个提倡要打击中国基础设施的美政客,此前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在对中美开战进行兵棋推演时,也有意识地提倡打击中国基础设施。而这次科尔比延续了兰德智库的看法之余,还主张要打击中国的远洋商船。对此在3日,有相关媒体人直言,这是迄今为止,美国针对中国军事计划当中,最恶毒的一次。 为什么说是恶毒呢?因为远洋商船,属于民用船只,基础设施,虽然部分也有军事作用,但根本上来讲,始终是用于民用的。在国际法已经如此完善的今天,两国作战,还打击民用设施,已经恶毒过了头。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酝酿这样恶毒的打击中国的手段呢?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美国的不自信。从军事实力来讲,美国最担心的一个是解放军自身的强大,另一个是中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工业能力体现的是一国的战争潜力,美国工业,尤其在造船业方面陷入衰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却刚好相反。 拿最能体现一国军工潜力的钢铁产量来说,中国钢铁产量位列全球第一,总量高达第二名印度的近十倍,超过10亿吨,而美国钢铁产量不足9千万吨,更不用提其他方面的差异,去年美国军方甚至有声音称,中国当下的造船业,美国只有在二战全面投产阶段体现出来过。要知道,美国二战光是在欧洲战场,损失的战斗机就超过18000架,其生产、制造的航母更是超过140艘。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现在表面的军事实力,根本不是中国真正的军事实力,如果中国真的掏出自己的军工潜能,那么美国看到的,可能就是自己竭尽所能击落一架解放军战机,转身就看到解放军好几架战斗机离开生产线,越打越多,战舰同理。而如今的美国制造业严重衰弱,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无论战斗机还是航母,稍有损失,美国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恢复。 所以不要说美军对比解放军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即便还保留优势,美军战胜解放军的可能也微乎其微。所以美军才想破坏中国的基础设施,从后勤角度来削弱解放军的持久作战能力。 至于对远洋商船的破坏,是因为美国害怕中美作战时,中国还能够和境外保持商贸联系,此外美国担心中国商船能构成中国潜在的战力,所以想先行破坏。 但是,美国这一手段,实在太过恶毒,不仅仅是中国,也是国际社会无法原谅的。所以在这个,中美若开战,美国首个打击目标浮现的时刻,不仅仅是中国,国际社会更应该谴责美国的野心。而美国也必须清楚,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应对美国的一切野心,如果美国真的这么做了,那么招来的,必定是中方的强势反击,届时美国想后悔,只怕都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