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之间,台湾问题一直是个难以绕开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只要台湾问题解决了,那么中美问题也就解决了。美国失去了能够拿捏中国的台湾,其在亚太的话语权将大大衰减。然而笔者始终认为,中美未来若发生对决,不会在台海,更不会在南海,而在于美国最大的一张王牌——那就是日本。 在地球上,中国或许是世界上地缘最为独特的国家。俄罗斯是个大陆强国,疆域跨度极广,从欧洲一直延伸到中亚、西亚、东亚以及北美。然而俄罗斯却没有“海洋”,天生缺乏通向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出海口。唯一面向太平洋的海港,还是半年封冻的海参崴。如今的俄罗斯实际仍是半个内陆国。 美国地大物博,西靠太平洋、东靠大西洋,南北无强敌,是世界上最得天独厚的海权国家。然而美国远离亚欧大陆,在旧大陆没有根基,缺乏绝对的掌控力。 而中国则不然,既是陆权国,又有海权国的天赋。 中国有着9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和数之不尽的天然良港,其中大部分都是不冻港,此外还与3000英里以外的太平洋主航道相连。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俄罗斯人馋哭。 中国不仅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还有这庞大的内陆领土,新疆嵌入中亚,云南深入东南亚,西藏俯瞰南亚。可以说,中国占据了亚欧大陆乃至世界最有利的位置。可谓是天府之土、霸国之姿。自古代到现代,中国之所以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绝非偶然;中国近30年的崛起,不仅因为党和政府的励精图治、人民的艰苦奋斗,也是因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有利的地理位置。 早在1919年地缘学家麦金德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将与美国和英国并驾齐驱,最终引导世界,为人类四分之一人口建设一种既非纯粹东方的,也不是全盘西化的文明。”要知道在那时,中国依然积贫积弱,饱受列强入侵。但是麦金德却准确地预言了百年后的事情。 西方列强早就意识到中国的天然禀赋以及巨大的潜力,因此早就利用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其杀手锏有二,俄罗斯与日本。 历史学家唐德刚有这样一个论断:“俄日是中国恶邻,钳形夹攻应付难。” 俄罗斯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夹住了中国,限制了中国向亚欧内陆的发展。自清朝时期起,就是中国大敌。为了应付俄罗斯的蚕食鲸吞,中国就已经竭尽全力。然而更可怕的是,日本又崛起了。可以说,日本的崛起绝对是中国地缘灾难。 俄罗斯之所以能限制中国,是因为俄国有着漫长的陆地国境线,中亚、西伯利亚和外东北皆为俄国所占;而日本之所以对中国威胁极大,是因为日本有着漫长的海岸线。 中国人经常将日本蔑称为“小日本”,但实际上日本压根就不小。其陆地面积如果放在欧洲,绝对算得上大国。日本领土不仅相对较大,而且还特别狭长,横跨范围极广,达到3200多公里,相当于从广州到呼伦贝尔距离。这样一来,中国从北到南的海岸线,几乎全被日本罩了起来。 从元朝、明朝时期起,中国便开始感受到日本极强的侵略性以及威胁。在元、明以前,中国沿海几乎不用派兵防守,只需将力量集中在东北、西北边疆即可。在中央王朝看来,胡人才是最大威胁。 但从元、明时期起,中国的沿海变得不再安全,因为日本倭寇出现了。从辽东到福建,到处都是杀人放火的倭寇,被杀、被俘虏的中国百姓成千上万。嘉靖时期,日本的威胁几乎与曾攻打到北京的蒙古骑兵相等同,有“南倭北虏”之称。 随着日本战国的结束,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日本对中国的海上威胁才暂时停息。 然而到了近代,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对中国的威胁陡然上升。特别是日本海军的迅猛发展,让偌大的清朝感到胆寒。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并在当地建立所谓“总督府”,震惊了满清朝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日本海上控制范围又向南推进了几百公里。 就这样,专门针对中国的可怕的“钳形攻势”就此展开。沙俄“包我三面”,日本则试图包住我国沿海。由于清朝财政收入有限,出现一种两难的局面,到底是“塞防”重要还是“海防”重要。如果投资于防备俄罗斯的“塞防”,“海防”必然捉襟见肘;如果重视防备日本的海防,新疆必为俄罗斯所夺。以清朝的实力,“塞防”“海防”不可并重。最终,慈禧和左宗棠豪赌“塞防”,在俄罗斯眼皮底下夺回了新疆。 但是收复新疆,必然导致海防建设受损。而19世纪末期,正是世界海军迅猛发展的时期,军舰一下水就落后。日本海军原本不如北洋水师,但是他们却趁中国财政捉襟见肘的时机,大肆扩充军舰。到了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已经赶上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联合舰队全歼北洋水师,从此中国的“海防”彻底崩溃。 日本打败清朝后,制定了极其恶毒的侵略政策,其核心要点便是在海上彻底将中国封死。在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取台湾。从辽东到福建,日本封死了几乎整个中国外海。…
2023年我国海警全年总共在钓鱼岛海域巡航长达352天,除了极个别的恶劣天气和海况,几乎全年巡航守护岛屿及其相关海域,一举扭转了之前日本海保厅在这一区域对我国主权侵犯的嚣张势头。 而且如今不仅会在海上严格驱离日本企图闯入钓鱼岛相关海域的非法渔船和巡视舰船,而且对于试图闯入钓鱼岛相关领空的日本飞机,也会进行强硬的警告拦截和驱离。 就在今年的6月20日至24日期间,日本数艘企图非法闯入钓鱼岛海域的渔船和所谓巡视船,都被中国海警采取管制措施并驱离。 而日方违法船只也只能乖乖离开,同时如今美日对这样的接触事件也是没了多大脾气,更不敢强硬闯入或是派出力量干预,完全一改日本之前颇为嚣张的面目。 虽然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领土主权范围内的岛屿,并且其主岛距离我国台湾岛也只有190公里左右。 只是相对大陆较远一点,超过了350公里距离。而日本却敢凭借着美国对琉球群岛的私相授受,并且混淆琉球与钓鱼岛的主权概念。 一度侵犯我国钓鱼岛的主权,甚至在2012年炮制出了“购岛闹剧”,企图通过所谓“国有化”钓鱼岛,来做实对我国钓鱼岛的主权侵占。 但是日本人明显想得太美,我国也正式从2012年后开始全面反击。 钓鱼岛是如何被美日一步步非法窃取的?我国为何一直等到2012年,才正式开始反制? 其实日本对于钓鱼岛的争端,完全来源于美国的纵容。 如果根据二战后《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所确定的事实及法理依据,别说应该毫无争议属于中国领土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就是与之相邻的琉球群岛也不应该算作日本的领土。 只是因为日本近代以来侵略和窃取了琉球王国领土,以及中国的台湾及附属的钓鱼岛。就妄自觉得东海方向上的一连串岛链都与自己相关。 但其实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以及相关法理依据,已经非常明确的将钓鱼岛纳入台湾岛的附属岛屿并归还中国。 而琉球群岛即便后来处于美军的暂时占领之下,也从来没有与钓鱼岛扯上关系,更何况日本对于琉球群岛也没有任何主权依据。 但是正因为美国对琉球的占领托管,并且在1951年与日本签订的非法条约《旧金山和约》中,私自将钓鱼岛划入琉球群岛的范围之内,从而埋下了祸根。 以至于1970年美国将琉球群岛的行政管辖权私相授受交给了日本后,让日本觉得自己有了对钓鱼岛的“主权”。 之后借助驻冲绳美军在背后撑腰,同时其海自和海保厅,从上世纪直到本世纪初在亚洲也是独一份的海上力量,因此不断派巡逻舰船、飞机侵入钓鱼岛海空区域。 而我方当时尽管每一次都严正抗议,但碍于海军力量限制和海巡、海监等海上执法力量的薄弱,在实际的巡逻过程中无法做到长期与日本周旋。 不过在2012年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而且在此之前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激起了中国人保卫钓鱼岛的决心。 201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国决定在2012年后要好好“收拾”日本,收回钓鱼的实际控制权?…
各位看官老爷在这一刻,放下你不开心不想管的事情,好好的享受自己开心的时光 一位美国网友,他在国外最大的问答网站Quora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美国变得越来越忌惮中国?”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开始忌惮中国的实力,为此开始对中国进行各种打压。 在世界各国眼里,中国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的存在,美国却因此视我们为最大的威胁,毕竟中国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美国认为这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和霸权地位。 谁能想到,曾经那个落后的国家,如今已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不仅在科技领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创新,甚至在军事方面,我们还研发出了航母和五代战机。 随着福建舰成功下水,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第三艘航母,不仅如此,中国还具备远程打击能力,我们的东风系列导弹可以发射到任何地方,如今的中国已然成为了军事强国。 这也许就是美国忌惮中国的原因,因此面对美国网友的提问,不少人也是纷纷在下面评论,其中来自新加坡的网友表示,这很简单,美国忌惮中国的主要原因就是“害怕”。 中国辉煌的历史让每一个国家都不得不相信他会再度崛起,从古到今,不论历史如何演绎,中国光芒四射的历朝历代一次次将中国推到了人类文明史的巅峰,这些都是无法掺假的。 虽然中国曾经也落后过,但那是短暂的,现如今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又再次变成了强国,这说明中国是永远不会消亡的,细数古代四大文明,只有中国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是一个倔强的国家,他们骨子里都带着不服输的精神,当所有人都认为中国是失败的时候,只有他自己相信自己,随后便会付出巨大的努力来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国有成为强国的资本,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另外他们还拥有十四亿人口,这一数据是美国的三到四倍,所以中国崛起只会是时间问题。 丰富的资源可以促使国家得到长远的发展,而中国正是利用好这一点,所以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虽然如今中国仍然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具备了发达国家的资质。 他们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制造这方面,中国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如果发生战争,中国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武器,并且他们的产业链很完整,以至于很难被制裁。 随后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网友评论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装备上不断现代化,但判断一个国家的军队是否现代化靠的不仅仅是装备还有看他的信仰,而中国军队同时具备这两点。 但有一点中国和西方不同,那就是中国发展军事只是为了国防而非战争,中国的军队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民众,因为他们明白战争只会给人带来痛苦,所以中国四十多年不打仗。 只有当国家主权受到威胁的时候,中国军队才会被迫反击,正因为中国不像美国一样到爱打仗,所以很多国家都会轻视中国军队的实力,事实上中国军队的实力一点也不比美国差。 另外一点就是,中国的创新能力让每一个国家恐惧,尤其是美国,因为目前为止除了美国只有中国有充分的条件支持其源源不断地创新,其中就包括科技创新和军事创新。 现如今美国最忌惮的就是中国崛起,一旦成功那么就证明了美国的失败,即不发生战争也能够发展的很好,美国的霸主地位也会随之崩塌,其他国家将不再听命于美国。 紧接着来自荷兰的网友评论道,美国很害怕中国,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罢了,虽然美国从建国以来几乎没有对手,即便是强如苏联,美国也依然能够应对。 但是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来遏制中国的发展,无论是经济制裁还是技术封锁,中国总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方法应对。 中国的持续性发展对于美国来说就像“重磅炸弹”一样,这意味着美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国崛起而无能为力,所以现在美国的处境有点尴尬,制裁不起作用,甚至还会损害自身利益。…
≺ 前 言 ≻ 一个国家的领土面积自然是越大越好,但丹麦却不这样认为。 明明有20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但是却对外声称自己仅仅只是欧洲的一个小国,反而不承认这么大的国土面积。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 丹麦的美 ≻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上打出丹麦两个字,那么将会收获满屏的“花花绿绿”,这些便是丹麦独有的建筑风格,美的就像是进入到了童话世界一样。 这里的房子是鲜艳的,这里的建筑是梦幻的,随处可见的城堡般的建筑,和一望无际的大海,生活在这里的国民,一定会很幸福吧。 事实上确实是如此,在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中,丹麦绝对榜上有名。 在这里,人们不知道“加班”为何物,并且平均工资已经达到了6000美元之多,如此高的收入,哪怕是上班都是幸福的吧。 而丹麦不仅是工资待遇很不错,就是福利也是十分让人羡慕,居民们平时生活的必需品,一般都是有国家进行支持。 对于一个家庭里生活最大的支出“养孩子”,在丹麦也不用担心,丹麦十分鼓励居民们生育,而且孩子一旦出生后,他们国家的各种福利待遇就会紧跟着而来。 别说孩子的教育医疗了,就算是到了退休,都有着不少的补助。 可一个声称自己是小国的国家,人均GDP却十分的高,在2021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人均58万人民币左右。 这个收入本身就已经不少了,再加上国家的各种福利,怪不得丹麦的人生活的如此幸福,不为工作发愁,更不用为养孩子着急。 但一个国家不是无缘无故就富有起来的,一定是有着赚钱的本领。…
●—≺ 前 言 ≻—●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家,他从巅峰到衰落,只用了短短六年时间,在这之前他还是名义上的世界霸主。 在这之后,它被隐喻为夹在大国中间的小毛驴!如今它随时可能因为国土分裂而退出五常,预备的两个大国更是已经开始摩拳擦掌,那么这个曾经的世界霸主将会走向何方? ●—≺ “世界霸主”的存在 ≻—● 在世界历史上,有一个国家自称是“日不落帝国”,那就是英国,当时的英国也确实是担得起这样的名号,最巅峰时期的领土面积就足足有3350万平方公里。 可能会有人对这个面积之广有些没有概念,但如果要说是世界所有陆地面积加起来的1/4,那是不是就具象化了呢? 拥有如此大的面积,在英国的历史演变中,可以说是很多个国家的“老子”了,就连如今的美国,都是从英国这些殖民地里脱胎出来的。 也难怪美国总是想搞那些“霸权主义”天天做着成为“世界霸主”的美梦了,看来就是想要成为当初英国的地位。 可虽然美国当“世界霸主”的美梦永远都实现不了,但最起码,美国现在比英国要强出不少。 美国能迅速的强大起来,也是沾了它“老子”英国的不少光,英国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还有着很强的工业发展,而美国脱胎出来后,不仅继承了英国殖民打下的基础,利用着原本就有科技与理念,等于起点非常高。 就像是我们常说的,那些生在宝贵人家的防了,从小就拥有的东西比我们多一样的道理。 可美国能靠着这些发展起来,英国怎么就越来越“弱”了呢? ●—≺ 四分五裂的英国 ≻—●…
文|玉惜品诗 编辑|玉惜品诗 前言 人类历史上,为什么战争一直持续?因为资源的不平等。 地理位置的优劣始终是影响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从古代的战争纷争,到现代的国际竞争,地理位置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因此,世界各地那些拥有得天独厚战略位置的国家,自然成为世界地理上兵家必争之地。 那么,究竟哪些国家占据了这样的战略要地?而中国的地理位置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和优势呢? 十大兵家必争之地 乌克兰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迷人的自然风光和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首先,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邻居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正因为这个地段,乌克兰成了东西欧之间的桥梁,也是欧洲和亚洲的交通枢纽。 乌克兰那个地方,黑土地超级大片,人称“欧洲粮仓”,给全球供应了超级多的粮食和肉类等农产品。这地理优势加上土地肥沃,让乌克兰的农业发展得特别棒。 乌克兰还藏着不少煤炭、铁矿石呢,储量在欧洲都能排上号。这些资源可是推动了乌克兰的经济发展,也让它在世界市场上有点地位。 历史上,乌克兰可是块抢手地,周围国家甚至全球都觉得它很重要。 所以说,乌克兰这地理位置真是独特又丰富,潜力大、挑战也大。乌克兰得好好利用这地理优势,发展经济、加强文化交流、保持地区和平稳定,给全球发展出份力。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特点 Singapore,那就是个坐落在东南亚的小岛国。地理位置特别,北边是马来西亚,南边则是印度尼西亚,东边靠着南中国海,西边则是马六甲海峡。因为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了东南亚的交通要道和贸易中心。 这个小岛国正好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边,是全球最忙的海上航线之一,这对它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新加坡还是东南亚的文化中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 另外,新加坡周边的海域渔业资源可是相当丰富,海鲜出口全球。利用这地理位置的优势,新加坡还发展了旅游业,吸引了大批游客。 新加坡就是东南亚的交通枢纽、贸易中心、文化交流的地方以及旅游热门景点,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索马里 索马里在非洲东部,靠着大海,海洋资源丰富,但海盗问题也挺严重。里面地形很多样,气候差别大,生物和农业资源丰富,但挑战也不小。…
抄中国作业,越南正在加速吹填南海岛礁,扩张“侵占”中国南海主权! 根据香港卫视报道,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报告显示,越南正在疯狂填海造岛,过去半年造出了3平方公里的土地,比前面两年加起来还多。要知道十几年前,越南花5年时间,也只能填出0.24平方公里,如今的吹填速度,可以说是非常夸张了。 可严重缺乏填海造岛技术的越南,为什么突然吹填速度大增?在中国南海地区填海造岛,越南窝藏着怎样的野心?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越南的填海造岛进程,是怎么赶上中国的? 在南海吹沙造岛,越南抄的就是中国的作业。但中越有根本上的不同,南海是我们的固有领土,中国在这里填海造岛,可以更好地行使主权,属于中国内政,谁也无权干涉。可越南就不同了,他们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领海主权,为的就是从我们这偷走更多的南海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等。 填海造岛,就是把露出海面的小岛礁,扩建成面积更大,可以满足人类生活、居住的人工岛。这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技术活,光靠蛮力肯定搞不成。越南之前不懂这些,大大低估了填海造岛的难度,碰壁了好几次。 2015年,越军工兵旅在南华礁上填海,方式特别原始,人手一个扁担、一把铁锹,把沙石从运输船上运到礁石上,慢慢堆积,一点点扩大。越南工兵三班倒,昼夜不停干了8个月,结果一场台风吹过,填海的沙石都被卷跑了,所有人白干。 中国不走这种冤枉路,用20多年时间来潜心钻研技术。世界上各个国家填海造岛的方法主要就两种,挖沙法和吹沙法。吹沙法的效率最高,但技术难度也更大,中国选择迎难而上,一开始就决定钻研吹沙法。 简单来说,吹沙法就是直接挖海底泥沙,将沙土源源不断吹到礁盆上,慢慢堆成一座人工岛。但这有一个前提,必须依赖于大型绞吸式挖泥船。 经过十余年钻研,我们自主研发建造了“天鲲”号和“天鲸”号,打破西方垄断,一举跃升为世界挖泥船的一流强国。像“天鲲”号每小时可以从海里挖出6000立方米泥沙,花岗岩都能打成粉,“吹”到礁盆上,填成陆地。“天鲲”号和“天鲸”号同时开工,一小时就能填出两个足球场来。 2013年至2015年,中国一口气扩建了8个岛礁。有些原本只能站两个人的小礁石,短短数月就能变成巨大的人工岛,营房、宿舍、小型商业街都能建起来。越南一看,自己成百上千人忙活了大半年,在中国的挖泥船面前简直就像个笑话,瞬间就决定,中国这作业必须抄。 越南也是心大,居然跑来找中国买挖泥船。越南在我们南海地区填海造岛,核心目的无非就两个,一是把非法占领的岛礁进行军事化改造,以阻止中国收复南海主权。二是扩建岛礁后,再把国内渔民安置过去,实现永久性地非法占有,进而大肆窃取南海的油气资源。 越南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越南想找中国进口大型绞吸式挖泥船,只能是自讨没趣了。中国严令通告,禁止先进的绞吸式挖泥船出口。 但能造绞吸式挖泥船的,不只有中国,还有荷兰、德国、卢森堡、比利时等。尤其是荷兰,技术比中国更先进,全球排名第一的绞吸式挖泥船,就是荷兰制造的。但这玩意儿很贵,随便一艘就要上亿美元,甚至数亿美元。越南想买,但买不起,只能退而求其次,先买一艘二手的。就这二手的船,越南也花掉了1亿美元。这是越南唯一,具备吹沙填岛能力的挖泥船。 可2020年,台风“莲花”穿过南海,把越南这唯一的一艘挖泥船给吹沉了,1亿美元直接打了水漂,填海造岛项目又一次前功尽弃。越南这个国家,毕竟自古就受我们中国儒家文化熏陶,有种锲而不舍、愚公移山的精神,说什么也要再来一次。 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号称西方挖泥船领域的三巨头。越南拿着盗卖南海石油换来的美元外汇,找了技术实力最强的荷兰。荷兰是全球填海面积最多的国家,五分之一的国土都是填海填出来的,可以说经验最丰富,技术也最成熟。 世界上最强大的绞吸式挖泥船,就是荷兰打造的“斯巴达克斯”号。这艘船装机总功率超过4.4万千瓦,是中国“天鲸”号的两倍多,堪称人类造船工业史上的技术奇迹了。当然荷兰肯定不会把这种国之重器拿来卖,越南能买的都是些荷兰产的小型挖泥船,像装机总功率2800千瓦的“海狸”系列绞吸式挖泥船。 2022年之后,荷兰的绞吸式挖泥船陆续到位,越南再也不用靠人力“肩扛手挑”了,填海造岛的速度直线飙升。2022年下半年开始,越南一年时间完成200万平方米的填海面积,超过前面10年之和。短短三年时间,越南填海造岛总面积从1.3平方公里,暴增到9.6平方公里了。 为了防止被干扰,越南在人工岛附近部署了堡垒、观察哨所等军事单位,与中国搞对立。比如南沙岛礁面积最大的柏礁,原本归海南省三沙市管辖,但越南一直霸占着。过去半年,越南把柏礁的面积迅速扩大了一倍,计划新增港口和机场,打造成军事基地。很多西方媒体也看热闹不嫌事大,称柏礁是越南“对抗中国的前线进攻基地”。 在南海比较大的53座岛礁中,越南控制了其中的29座,早就成为了非法侵占中国岛礁最多的南海周边国家之一。越南已经具备了高效填海造岛的能力,未来必然会把这些岛礁一个个强化成针对中国的前哨站。 为了守住南海这片区域的主权,中国曾经在南海亮出过“基建狂魔”的称号。比如在南沙群岛,我们重点吹填了美济岛、渚碧岛和永暑岛,建立了可以掌控整个西沙群岛的三大基地,也是中国在南沙永不沉没的三大“陆地航母”。…
印媒《欧亚时报》近期抛出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声称中国在未来50年内将必然发动六场重大的战争。 这一预测不仅大胆,而且极具煽动性,似乎试图描绘出一个积极扩张、咄咄逼人的中国形象。 然而,在我们深入剖析这一观点之前,有必要强调,这种预测不仅与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大相径庭,也缺乏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基本了解。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印媒所列举的这六场所谓的“必然战争”。 从“武统台湾”到“收复南海岛礁”,再到“收复藏南”、“收复琉球和钓鱼岛”、“收复外蒙”以及“收复外东北”,这一系列的战争预测看似连贯,实则充满了漏洞和偏见。 以“武统台湾”为例,印媒似乎忽视了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这一基本事实。 中国大陆一直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同时,中国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只有在“台独”分裂势力以武力抗拒统一的情况下,中国大陆才会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一点与印媒所描述的“侵略战争”相去甚远。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更是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议,致力于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 事实上,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外交与经贸关系,双方都在积极推动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因此,印媒关于中国将使用武力收复南海岛礁的预测,显然是对当前南海局势的误解和歪曲。 至于印媒提到的其他几场战争,如收复藏南、钓鱼岛和琉球群岛、蒙古以及外东北等,其预测更是站不住脚。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与邻国的领土争议,并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同时,中国也始终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不会以任何方式侵犯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些原则与印媒所描述的“侵略战争”完全不符。 那么,为什么印媒会抛出如此荒谬的预测呢?这背后可能涉及到复杂的政治和心理因素。 一方面,印度与中国之间存在一些历史和现实上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可能导致印度媒体对中国持有一种警惕和防范的心态。 另一方面,印媒可能也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转移国内矛盾,激发民族主义情绪,以此来增强国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然而,无论印媒的动机如何,其预测都是站不住脚的。…
二战后,美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这一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美国地理位置的优势是其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位于北美洲,远离了欧洲和亚洲的主要战场,这使得美国本土在战争中相对安全,没有遭受到大规模的破坏。相比之下,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在战争中遭受了重创,经济和基础设施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这种相对的安全环境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基础。 其次,德国人才的流入对美国成为世界强国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战争期间和战后,许多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了美国作为新的家园。这些人才的流入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科技发展,尤其是在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例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战争期间移居美国,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他的理论和研究对美国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美国在战后的经济政策也对其成为世界强国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如马歇尔计划,帮助战后欧洲的重建,这不仅加强了美国与欧洲国家的经济联系,也巩固了美国作为全球经济领导者的地位。同时,美国国内的消费需求激增,推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美国的军事实力也是其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因素。在二战期间,美国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生产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战后,美国继续保持其军事优势,发展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如核武器和导弹防御系统。这种军事实力的展示,使得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教育和科研的重视也是美国崛起的关键。美国拥有世界上一些最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者。美国的教育体系鼓励创新和批判性思维,为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最后,美国的软实力也不容忽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和快餐文化等美国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这不仅增强了美国的国际形象,也为美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综上所述,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强国,得益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德国人才的流入、战后的经济政策、军事实力的增强、对教育和科研的重视以及强大的软实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占据了领导地位。 在20世纪,美国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确立了其在全球贸易规则、资源置换定律和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这一地位的确立不仅反映了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也体现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首先,美国在贸易规则的制定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世纪中叶,美国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重建,特别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通过这一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的主要货币。此外,美国还积极参与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谈判,该协定后来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为全球贸易提供了规则框架。美国通过这些机制推动了自由贸易的理念,同时也确保了自身在全球贸易中的利益。 其次,美国在资源置换定律中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其对全球资源的控制和分配上。美国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确保了对关键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稀有金属的获取。例如,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确保了对石油资源的稳定供应。同时,美国也通过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了资源置换定律的发展。 在国际秩序方面,美国通过军事联盟和外交政策确立了其领导地位。世纪,美国建立了北约等军事联盟,加强了与盟友的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安全和稳定。此外,美国还通过对外援助、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项目,推广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塑造了国际秩序。美国的外交政策经常以“美国优先”为指导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美国的经济实力也是其主导地位的重要支撑。世纪,美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势,如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其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动力。同时,美国的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对全球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美国的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的文化产业,如电影、音乐和文学,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美国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这些人才的流动和交流进一步巩固了美国在国际秩序中的领导地位。 总之,美国在20世纪通过制定贸易规则、控制关键资源和塑造国际秩序,确立了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这一地位的确立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科技创新、文化影响力以及外交政策等。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作用,不仅影响了国际政治经济的格局,也对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其发展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由其不稳定的历史根基和复杂的人文因素所带来的挑战和限制。 首先,美国的历史根基相对不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短暂的历史和快速的发展所导致的。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欧洲殖民时期,相较于其他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家,美国的历史显得非常短暂。这种历史根基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政治制度的演变:美国的政治制度虽然在宪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运作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这种不断的演变和调整,虽然体现了美国政治的灵活性,但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 社会文化的多样性: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是其一大特色。然而,这种多样性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社会分裂的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认同上的差异,有时会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 经济结构的变动:美国的经济结构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服务业和信息经济的转变。这种快速的变动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以及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其次,复杂的人文因素也对美国的发展构成了限制。这些人文因素包括:…
很多时候,世界局势的发展掌握在大国手中,在大国争霸中,小国无论在外交、经济、科技还是军事上都是忽略不计的。比如,二战时期,丹麦在德国的攻击下连一天都没坚持住,这还是在德军依靠偏师取得的战果。 但是,在二战结束后,大家不是笑话丹麦抵抗时间短,反而笑话法国的1个月投降。因为,都知道小国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抵抗能力的。 不仅军事如此,小国在外交、科技等方面也往往被忽略,就如网上说的那样,“小国就应该默默无闻,等哪天上了新闻,大概率不是好事”! 可这世界上也有些国家不大,创造神话,弱小身躯足以比肩大国的存在。 下面,笔者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比较典型的四个国家,这四个国家不大,却有着远超其体量的实力,无论是军事还是科技,或者是外交影响力都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第一个,新加坡 这是一个华人为主体的国家,全国超过七成的国民是由华人组成,而且为了保持华人占据主体的比例,新加坡非常热衷从全世界招募华人入籍。 新加坡不大,截止到2023年的数据显示,新加坡岛东西约50千米,南北约26千米。该国的国土面积735.2平方公里,该国的人口则达到563万人,每平方公里达到了7000多人,是一个人口非常稠密的国家。 作为一个地狭人稠,但总人口不到千万的国家,新加坡在立国之初就具有非常强烈的不安,惧怕某一天被周边的大国入侵。于是,新加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实施全民皆兵的军事体制。 今天,新加坡的常备军虽然只有7万多,但如有必要可以将预备役迅速召回,组建起一支超过50万人的大军。此外,新加坡的海军拥有12艘护卫舰和大量其他舰只,总排水量超过6万吨,是东南亚地区实力最强的海军之一,也是东南亚军舰维修能力最强大的国家。换句话说,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也许在海战中能和新加坡打得有来有往,但决没有第二次打赢的水平,因为船舶维修能力太差。 经济上,新加坡也是有着不容忽视的实力,在2023年创造了超过5000亿美元的GDP。这里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仅美孚石油在当地的工厂每天炼油能力就达到了大约60万桶。 此外,新加坡也是世界级船舶修理中心、芯片制造基地和生物医药制造基地,其工业占GDP的比重占到了经济的1/4以上,是一个非常正宗的工业国。 外交影响力也很大,作为一个小国,在涉及东南亚地区的事务上存在感极强,前不久还召开了每年一度的香格里拉会议,虽然在美国面前唯唯诺诺,但组织会议的能力还是有两下的,各国都会给面子出席一下。 第二,以色列 根据联合国在1947年的规定,以色列的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目前实际控制面积超过2.5万平方公里;人口为950多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国。 在1948年立国之后连续经历了几次大规模战争,在周围强敌环伺的环境中,以色列的经济竟然还能发展的不错。 从军事上来看,以色列的国防军常备兵力不足20万,但是在动员令下达之后还是能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征召30万大军入役,如果面临大规模战争,估计时间还会大大缩短。 目前,以色列的军事实力仍然称得上是中东第一,不仅有包括F-35战机,铁穹系统在内的先进武器,还有数量不明的核弹,基本上没有哪个中东国家在和以色列作战的时候有把握打赢。 经济上,以色列2023年创造了5000多亿美元GDP和新加坡相当,同时也是一个工业国,工业产值占到经济的1/4以上,在军事工业、现代农业和医疗等行业上有不俗的实力。而且,当地创业氛围极其浓厚,作为一个不足千万人口的国家,初创公司公司超过5000家。 外交上就更厉害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左右美国国内和国际政策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