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先为了破坏金砖峰会故意搞事情,摁住小萨勒曼、卢拉,还在开会期间在土耳其搞事,弄得埃尔多安不得不提前离开。 没有想到在珠海航展开幕之前,又在搞事情。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进入倒计时,11月12日至17日将在珠海举行,肯定会吸引全世界目光。对于中国军工行业来讲,也是期待这次能够拿下大额出口单子。 只是有人又来搞事,说的就是美国。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华盛顿10月29日电 美国五角大楼发布消息称,美国国防部已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国防工业公司签订了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合同,为澳大利亚、巴西、希腊、泰国和瑞典生产UH-60M“黑鹰”多用途直升机。 美国防部指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获得了价值12.39亿美元UH-60M直升机的补充合同。这项工作将在康涅狄格州的斯特拉特福德进行,预计完成日期为2027年12月31日。” 抢夺国际军用直升机市场,好拉拢相关盟友 UH-60“黑鹰”的研制过程始于1972年,冷战之后美国军方对于能够执行多样化任务的多用途、高性能直升机的需求日益迫切,西科斯基飞机公司为其研究出UH-60“黑鹰”直升机。 作为美国陆军的新一代主力直升机,这款直升机还是很受欢迎。 采用了传统的纵列式座舱布局,主旋翼采用四叶设计,这不仅减少风阻,还提高了飞行效率。机身采用耐用且轻量的复合材料制成,减轻了整体重量并增强了结构强度。此外,其宽大的货舱门和起落架设计使得它在执行运输任务时具有极高的灵活性。 属于一型多用途的军用直升机,能够执行多种任务。可以作为运输直升机,快速将士兵和装备投送到前线;也可以作为火力支援平台,为地面部队提供及时的空中打击。在执行反恐、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中,“黑鹰”同样展现出了出色的性能。 事实上它也出口不少国家,成国际市场上备受追捧的军用直升机之一。赶在珠海航空展爆出这个消息,肯定有自己想法,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就是跟中国抢夺军用直升机机场,巩固自己军火大国地位。 美国刻意拉拢自家盟友,提前截胡一些市场 赶在这个时间突然发布这个消息,如果说美国没有别的心思,估计也是没有人会相信。民主党这个时候搞事,等于说是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送大礼”,要给哈里斯送大礼。 看一下这次供应的国,澳大利亚和瑞典跟咱们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其他三个国家,像巴西、希腊和泰国,都是潜在客户。 买武器何尝不是拉拢关系,巴西、泰国和咱们中国关系不错,什么意思不言而喻。不过小编直言您应该卖f-35,人家保证跟你搞好关系。 UH-60M直升机好像卖出去不少,今年4月份,阿尔巴尼亚收到了美援前两架西科斯基UH-60A黑鹰多用途直升机。所有费用全部由美方承担,包括三架直升机的大修和交付、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包邮。 克罗地亚除了现有的4架黑鹰直升机外,还订购了8架UH-60M黑鹰多用途直升机投入使用,使克罗地亚的黑鹰直升机总数达到12架。包括设备和相关服务在内的该合同价值估计为5亿美元,克罗地亚国防部表示,直升机的交付将持续到2028年。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基希讷乌6月29日电…
到2024年8月,中国的第13批次歼-16已经交付。至此,中国的歼-16服役数量已经达到了350架左右,这远超中国的五代机歼-20。 那么中国为什么拼命制造歼-16?它又有何特殊之处? 歼-16的优势 中国拼命制造歼-16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歼-16能干的活,歼-20不一定能干。 歼-20虽然是一款强大的五代机,但它只具备空优能力,是一款纯粹的空优机。 为了保证歼-20的空战能力,我国在设计这款战机的时候,只保留了该战机的空战能力,其余功能一概放弃。 歼-20战机 这些被放弃的功能,包含对地打击能力、反舰能力、平台改装能力等等。 对地打击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对地面武装力量或其它目标的打击能力,手段主要是挂载航弹、发射对地导弹等。 不管是挂载航弹还是对地导弹,歼-20的相关能力都比较弱。 歼-20不仅机体结构不适合在机翼下挂载航弹和导弹,而且当歼-20这么挂的时候,还会破坏其气动布局和隐身能力,造成隐身能力下降以及飞行阻力增加。 歼-20战机 歼-16则不同,歼-16一次性可以挂载数吨重的航弹和对地导弹,有较强的对地打击能力。 并且在一些快节奏的战场上,歼-16这样的多用途战机也越来越重要。 用轰炸机进行轰炸虽然效率高,但速度慢。 轰炸机装航弹至少半小时起步。并且起飞前以及完成一个批次轰炸任务后的检查工作,也相当的消耗时间。 因此除非是大规模的轰炸任务,不然派遣轰炸机参战会出现费效比问题。 轰-6投弹 这时候就该歼-16战机出场了。歼-16单机体量较小,不管是检查还是挂航弹的时间都比较短。 在战场上进行“点对点”的轰炸任务,也就是打击单个或小规模目标,歼-16战机再合适不过了。…
俄乌战争这事儿,真是让全世界鸡飞狗跳。 本以为乌克兰和俄罗斯打得热火朝天已经够让人头疼了,没成想朝鲜又跳了出来,这可真是火上浇油。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看看这俄乌战争是怎么一出好戏,朝鲜又是唱的哪一出,最后再聊聊这局势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这俄乌战争打了一年多,好像永无止境。 最近战火再次升级,乌克兰军队节节败退,惨状不忍直视。 正当大家都在猜测乌克兰还能撑多久时,朝鲜突然杀出个程咬金,这下可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朝鲜这次可是下了血本,派了2600名特战队员到乌克兰前线,加入了俄罗斯阵营。 这帮特战队员可不是吃素的,号称能以一敌二,装备精良,战斗力堪比狼牙特种部队。 乌克兰这下可是腹背受敌,不仅要和俄军斗智斗勇,还得应付朝鲜这帮硬骨头,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朝鲜为啥要掺和这趟浑水?这还得从朝美之间的恩怨情仇说起。 别看朝鲜地方小,可脾气不小,这些年没少和美国掐架。 这次朝鲜介入俄乌战事,多半是想给美国一个下马威,顺便在国际舞台上刷刷存在感。 这年头,谁敢捋美国的虎须,谁就能在国际上混出点名堂,朝鲜这步棋下得可真是妙啊。 朝鲜的加入对战局的影响那是显而易见的。 俄军有了朝鲜的助力,战况立马好转,乌克兰防线多处告急。 这还不算完,这仗打起来没准头,今天是朝鲜,明天说不定又冒出个"好朋友"来。 波兰那边也蠢蠢欲动,要是这战火蔓延到整个欧洲,那可真是天下大乱了。 再看乌克兰这边,情况是真不妙。 特别是顿涅茨克这块地儿,乌军在俄军的连番进攻下,日子过得是如坐针毡。 守城不易,还得提防背后偷袭,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东风导弹能击沉美国的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么? 对于这个问题,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曾刊登过一篇论文,模拟了反舰导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对航母的破坏力。 反舰导弹足以摧毁航母 这篇论文的模拟结果足够让美军心凉。因为根据论文结果,即使是小当量的反舰导弹,若直接命中航母,也足以让航母甲板和内部隔舱变形。 相关论文截图 如果是大当量的反舰导弹,比如东风26这种,如果直接命中航母后在其内部爆炸,那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影响整艘航母,让整条航母的结构都变形。 也就是说,一枚大当量反舰导弹直接命中航母,根本不可能出现打不沉的情况。因为一艘航母如果整个船体结构变形,基本就没有维修的价值了。 这就跟出了车祸的汽车一样。一辆汽车如果只是出了轻微车祸,把某个部位撞凹陷进去了,那这辆车还有得救。 但如果这辆车直接车头稀碎,A、B柱变形,前驾驶舱直接和后面的座椅挤压在了一起,那这辆车只能拿去报废。 反舰导弹打击航母模拟结果 事实上现代军舰都是非常脆弱的,从航母出现后矛的发展速度就远大于盾了。 二战时期的战列舰加装厚重的装甲,是因为战列舰时代的军舰主炮只能在海平面角度上作战,只能打击敌方军舰的侧面。 但到了航母时代,航母上的舰载机使得海战从二维平面作战变成了三维作战,可以从敌方军舰的脑袋上打击对方。 不管是战列舰也好,航母也罢,可以在舰体侧面加装装甲,但军舰的顶部却没法装上装甲。 战列舰 这使得敌方如果从军舰顶部发起进攻,这艘“脆弱”的军舰会直接被破坏掉舰岛或者是飞行甲板。 在现代海战领域,不管是航母的舰载机还是反舰导弹,都是可以从敌方军舰的脑袋上方发起进攻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的这篇论文,模拟的就是中国的反舰导弹从美国航母顶部发起进攻,然后对对方飞行甲板完成打击。 二战时期的战列舰侧面装甲能达到400毫米以上的厚度,但现代航母的飞行甲板厚度还不到50毫米。 航母飞行甲板…
近年随着中美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矛盾愈发凸显,美国也经常性的搞各种兵棋推演模拟中国“武统”的情况。 比如说在2023年的时候,美国就曾经模拟过一次解放军“武统”后,美军军事介入的情况。 此次模拟中,美国尝试过对中国大陆沿海超过1300个军事和工业设施进行轰炸,从而瘫痪中国,使中国大陆无法反击和继续“武统”。 美国轰炸机投弹 不过纵使美国进行再多的模拟,从现实来看美国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 美国轰炸中国的战术 在能力上,现在美国最大的问题是其装备上的落后,导致了其在和中国进行相同领域的军事对抗时被中国压制。 在军事规模上的不足,让美国在可能和中国爆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中难以和中国对抗。 装备上,美国要实现“轰炸中国境内1300个军事和工业设施”,唯一的方案是利用战机挂载远程空对地导弹朝中国本土发射。 美军战机发射对地导弹 在这一方案下,美国一来缺乏能够安全的供战机起飞的设施,二来导弹不够。 美国F-16作战半径1000公里左右,F-15的作战半径2000公里左右,F/A-18EF对地攻击半径1000公里左右,B-52轰炸机转场半径3500公里左右。 这几个战机平台,作战半径最远的就是B-52轰炸机,有3500公里左右。 同时美国使用的空对地导弹JASSM中的JASSM-ER版本,最大射程960公里左右。B-52轰炸机加上JASSM-ER导弹,总作战半径为4500公里左右。 JASSM-ER导弹 4500公里是美国空军的极限对地打击航程了。但是中国这边有东风-26导弹,最大射程也能达到4500公里。 也就是说,美国部署B-52轰炸机,且B-52能打击到中国本土的地方,同时也在中国东风-26的打击范围之内。 一旦中美开战,B-52轰炸机起飞朝着中国飞过来,中国这边就能发射东风-26导弹对美国的机场进行打击。 这个机场美国用一次之后就没法再用了。且同时中国火箭军还将摧毁中国周边的美军能起降的机场,就算B-52能充分的完成轰炸任务,它降落都找不到地方。 火箭军导弹发射…
什么是风洞?从名字上来看,似乎只是个能出风的洞,感觉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可你知道吗?风洞是现代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摇篮,想要研制性能更强速度更快的飞行器,拥有提供更快风速的风洞至关重要。 既然如此,在当今世界哪个国家的风洞技术更强?答案是中国。 我国的激波风洞项目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风洞技术领先全世界。 另一位研究员也表示,在某些技术领域,中国最强风洞领先西方至少2、30年。 这样一个性能强悍的风洞诞生在中国,这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非常苦恼。 想要申请测试一次,都得先缴纳50亿美元的相关费用。 中国的风洞技术是如何从无到有,又是怎样发展到世界最强? 一、风洞有多重要? 在现代社会,像是中国、美国等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自然而然的都要研制一些性能更强、速度更快的大型超高速飞行器。 例如美国的F-22,中国的歼20等等。 但在研发过程中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外形和它的动力系统是并行设计的。 外形设计相对容易,要比动力系统的设计速度更快。 外形设计完该怎么办?难道要先组装样机然后进行试飞,采集了飞行数据,发现哪里有问题再拆除重建然后再一次试飞吗? 这么做不说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甚至连试飞员的生命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 这是因为在超音速的飞行下,空气将不再是如今我们熟悉的轻柔介质,而是逐渐转变为一种具有高压、高温效果的“流体”。 它们会在飞行器的表面产生激波,导致飞行器外表的压力、温度出现急剧变化。 一旦飞行器材料的选择有误,又或是结构强度的设计、热保护系统的规划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飞行器在超音速飞行的过程中发生震动、失速甚至解体。 正因如此该如何设计超高速的飞行器,让它在具备飞行能力之前,就可以被科学家实际检测到空气动力学和高温气体动力学数据呢? 这就是风洞对飞行器研究制造的重要性,它可以模拟飞行器在真实环境中的飞行情况,从而让工程师测量、观测相关数据。…
最近,叙利亚军方在深夜成功拦截了,以色列为打击塔尔图斯港,发射过来的17枚导弹。 这次表现跟以往的“脆弱”状态相比,着实亮眼。 由此引发了外界猜测,叙利亚军方为什么在极短的时间内,实力突飞猛进? 自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俄罗斯给予叙利亚军方很多的支持。 (两国合作) 不过,这一次,外界不再认为都是俄罗斯的功劳,而是更加坚定地认为,是叙利亚军方使用了来自中国的红旗-9防空系统。 红旗-9防空系统为何被外界认可? 这次成功防御以色列的导弹,除了红旗-9,叙利亚还使用了什么防御系统? 一、以色列突袭塔尔图斯港,中国红旗-9防空系统引发关注 塔尔图斯港,是叙利亚第二大商港,也是俄罗斯的一个军事基地,所以,这个港口是俄罗斯和叙利亚的重点保护对象。 9月24日,被夜色笼罩的塔尔图斯港,没有了往日的宁静。 以色列空突然发起了大规模导弹袭击,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毁掉这个港口。 (塔尔图斯港) 有人用手机抓拍到了导弹飞过的瞬间,并发布在网上。 网友虽然是吃瓜群众,可是看到好多导弹,在黑夜里朝着塔尔图斯港飞去也不免会感到担心。 这些导弹一旦摧毁塔尔图斯港,会给叙利亚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就在此时,叙利亚军方那边却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17枚导弹全部成功拦截! 在现代战争中,能够做到100%成功拦截导弹,其实并不容易。 即便是军事技术先进的国家,也很难保证在突发状况下,实现全部拦截。 对已经打了十多年内战、又频繁遭到外界军事打击的叙利亚来说,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状态,军事实力不强,怎么可能成功拦截17枚导弹呢?…
在当今这个地球宛如一个村庄的时代,国际间发生的大事就如同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大戏,其精彩程度甚至超过了好莱坞大片,牢牢地抓住了全世界人的眼球。 今天呢,咱们就把目光聚焦到俄乌冲突这件事情上来。 这事儿啊,表面上看起来就像是狂风呼啸、乌云密布,热闹非凡,可实际上呢,这里面隐藏着诸多复杂的情况,就像是平静的海面下暗潮涌动,让人在觉得惊险刺激的同时,又忍不住心生几分感慨和惋惜。 咱们先来说说这冲突升级的时候,那简直就像是一场毫无征兆、没有预告片的超级战争大片,突然就在俄乌边境拉开了帷幕。 这一下子,全世界就像是一群毫无准备的观众,被这突如其来的场景震撼得不知所措。 俄罗斯那边呢,就像是使出了一记强有力的重拳,这一拳下去啊,乌克兰原本满心期待的通往北约的光明大道,瞬间就变得坑坑洼洼、崎岖难行。 这乌克兰啊,就好比是电影里原本意气风发、感觉自己马上就要走向人生巅峰的英雄,一下子就被从高高的云端狠狠地摔到了地上。 这种落差,真的就像人们常说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太骨感”啊。 乌克兰的民众呢,他们原本望着远方北约那充满诱惑的“梦想”,就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在向自己招手,可现在呢,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梦想渐渐远去,心里估计就像在唱着那首悲伤的歌:“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局势的博弈中是多么的脆弱,一个决策或者一个事件就能瞬间改变整个国家的走向。 再看看战场上的情况,托列茨克区啊,现在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坚韧与苦难的双重象征。 乌克兰的战士们在这片土地上的战斗,就像是在演绎一场现代版的“勇敢者的游戏”。 他们的防御工事建得特别坚固,就像铜墙铁壁一样坚不可摧,在那里,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火药刺鼻的味道,还夹杂着一种让人内心不安的气息。 战士们每向前走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小心翼翼地跳舞一样,这对他们的意志和智慧都是极大的考验。 而且啊,军队内部还存在着各种摩擦,就像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流一样,时不时地就会影响战斗的进程。 再加上弹药供应不上,补给也非常艰难,这战斗的难度简直比游戏里的“地狱模式”还要升级了好几倍呢。 这让我觉得战争真的是太残酷了,战士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的炮火,还要应对内部的各种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战斗,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顽强的毅力。 北约呢,以前总是以“世界和平守护者”的高大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可是现在呢,当乌克兰大声呼救的时候,北约却表现得有些冷漠,像是一个站在旁边看热闹的旁观者。 北约内部的意见就像一盘散沙一样分裂开来,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也是不断地缩水。…
前言 说起肯尼亚,大家的第一印象是穷,但了解了肯尼亚对待中国的小九九后,就会知道这个国家一定富不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方国家蛊惑下,肯尼亚单方面撕毁协议,给中国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的肯尼亚,为何最后态度发生如此大的转变?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基建狂魔” 故事要从21世纪初说起,彼时的肯尼亚,虽然顶着“非洲明珠”的光环,但底子依然薄弱。旅游业作为肯尼亚的经济支柱,本应是国家腾飞的引擎,却因为基础设施落后而举步维艰。 尤其是内罗毕的机场,作为肯尼亚最重要的门户,老旧的设施和拥挤的候机厅,不仅让旅客叫苦不迭,更严重制约了肯尼亚旅游业的发展,甚至影响了肯尼亚的国际形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改变现状,肯尼亚政府雄心勃勃地提出了机场扩建计划,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庞大的资金缺口摆在眼前,让这个非洲国家一筹莫展。 西方国家并非没有察觉到肯尼亚的困境,但他们更看重的是利益。面对高风险的投资环境,西方投资者纷纷选择避而远之,只留下了一些空头支票和虚伪的承诺。 就在肯尼亚政府四处碰壁,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中国,这个来自东方的国家,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彼时的中国,凭借着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强大实力,赢得了“基建狂魔”的称号,更重要的是,中国对非洲兄弟的帮助,从来都是真心实意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3年,中肯双方正式签署了机场扩建项目合作协议。中国承诺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为肯尼亚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国际机场,帮助肯尼亚实现经济腾飞的梦想。 这一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有人质疑中国“另有所图”,是为了攫取非洲的资源;也有人担忧肯尼亚的投资环境复杂,中国企业可能会“血本无归”。 西方媒体更是借机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试图在中非之间制造隔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面对外界的质疑和猜测,中国并没有退缩。秉持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共赢理念,中国企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土地,他们要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中非友谊的坚不可摧。 “蜜月期”的“辛酸” 在肯尼亚,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项目推进过程中,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带来了不少麻烦。 肯尼亚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常年高温炎热,雨季来临时,又会变得泥泞不堪。而中国企业所承担的机场项目,位于内罗毕郊外,基础设施更加落后,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都十分不便。…
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可谓是将交通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说明了物流是区域发展的基石。 展开一点来讲,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其运输方式的多样性,比如山区,修路很重要,沿海地区,港口则是最重要的。 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是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经济引擎,但这个港口却是由我国设计建造的,但是如今,却成为了俄罗斯的突破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建设背景 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的西南部,从地图上来看,这个港口刚好处于出了波斯湾的转角处。 从它的地理位置就可以看出来,瓜达尔港一旦建成,将会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 在这个地方,欧亚大陆和非洲,甚至中东地区都可以发生连接,因此瓜达尔港的战略意义是无需质疑的。 从2000年初开始,巴基斯坦政府就委托中方修建瓜达尔港,经过14年的努力,前后投资超过337亿元,瓜达尔港终于建成,并开始了它的历史使命。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巴基斯坦政府就打算修建瓜达尔港,并且将这项工程委托给了美国的一家公司。 一开始,这家美国公司准备修建一条输油管道——从土库曼斯坦出发,横穿阿富汗,终点就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 可以想象,如果这条输油管道建成以后,巴基斯坦可以直接享用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而由于油气管道是可以拓展的,在后期甚至可以直接将这条管道进行延伸,中亚的油气资源甚至可以送到远东地区,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但是许多事情并不是这么容易就干成的。 上世纪90年代的大背景下,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如果说一家美国公司要在阿富汗境内进行工程建设,那必然美国会以此为借口在阿富汗发展自己的势力,到时候俄罗斯将会非常被动。 为了阻止美国的阴谋,也为了发展自身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因此俄罗斯提前将土库曼斯坦境内超过80%的油气开采权给买断了。 也就是说美国就算拿下了这个工程也无法开工,俄罗斯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直接断绝了美国人的后路。 这件事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站在巴基斯坦的角度而言,你们这两个超级大国闹矛盾反而要影响我的利益,这找谁说理去? 为了发展本国的瓜达尔港,巴基斯坦不得不在90年代末期又和美国的福布斯公司进行了接触,打算双方共同开发瓜达尔港。 但不知道为何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在舆论的压力下,该计划再次流产。 到了2000年初期,巴基斯坦新任总统穆沙拉夫决定将这一重任交给中国。 毕竟咱们中国可是出了名的基建狂魔,在技术层面来说,如果让中国来建设瓜达尔港,可以放100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