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母來了,本繞著中國走的日韓以為能揚眉吐氣,結果被打臉了

11 months ago

本月,美国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回归日本基地,日本国内空前兴奋!据悉,日本水手们还在甲板上排列拼凑出了日语中的“好久不见”来欢迎美航母。 对于美航母的“大驾光临”,日本、韩国都表现得相当热情,本以为这一次能够在亚太重新扬眉吐气了,但我们一个举动却恰恰瓦解了日韩的信心,我们究竟做了什么呢? 早在2008年,这一艘“乔治·华盛顿”号就已经成为了亚太地区的一大霸主,是美国在亚太部署的重要军事力量之一,对于日韩来说可能也有着别样的意义。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打造美日韩三边同盟,对中俄朝进行制衡和威慑,而日韩两国也对美国“大哥”的计划言听计从,紧紧跟随其战略部署,心甘情愿成为美国“反华”的“马前卒”和“急先锋”。 当然,日韩两国自己也知道,与美国高度绑定的代价就是,必须要面临来自中国这个最大邻国的直接压力,影响与中国的关系和发展,甚至可能是军事上的威胁。 所以,日韩不仅依附于美国,现在还得寻求美国的“保护伞“。日韩两国对于美军驻军匪夷所思的谄媚就是这样来的。 他们不但不以美国驻军为耻,反而以此为荣,巴不得美军驻扎在自己领土内,还每年都给美军送上不少保护费。 但是,最近美国却腾不出手来管日韩两个“小弟”了,以色列在中东打得如火如荼,美国为了给以色列撑场子,竟然和胡塞武装闹得脸红脖子粗,直接在红海领域打起来了。 胡塞武装也不怕美国,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胡塞武装直接就袭击美军航母,把“艾森豪威尔”号都打到返厂维修了。 中东那边的事情,显然比亚太更加紧急,所以美国一时间竟然腾不出航母部署在日韩,这下日韩的压力可就大了。 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平日里耀武扬威的日韩海军现在都不再上蹿下跳了。可见美国确实才是日韩海军信心的支柱,没有美国,日韩一下子就老实了不少。 这一次,“乔治·华盛顿”号的归来给日韩吃了一颗定心丸,看来美国“大哥”并没有放弃自己。而且“乔治·华盛顿”号这次可谓是“满载而归”,实现了装备大升级。 2015年“乔治·华盛顿”号离开日本,此后又经历了长达六年的综合性维修,这次回来已经今非昔比了。 如今的“乔治·华盛顿”号装备了多架F-35C隐身战机以及热门的新机型,还有最先进的防御系统,堪称是美国现阶段海空军力量的集大成者。 从这一点来看,美国为了在亚太布局也是下了“血本”,美国确实已经在逐渐地把重心倾斜到亚太地区,集中力量对抗中国。 所以,美国刚刚回来,就迫不及待要给我们一个下马威,进行了一次联合军演,大张旗鼓地告诉全世界自己又回来了。 可惜的是,“乔治·华盛顿”号确实是升级了,我们的海军力量也不是十年前能够相比的。 就在美航母大摇大摆地军演的时候,我国的一艘电子侦察船却显得相当低调。然而,沉默却并不意味着没有力量,这一艘电子侦察船的存在,已经把日韩那点可怜的自尊心摧毁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的电子侦察船在国际海域巡视,并没有违反什么法律,但美国却很伤脑筋,认为这是我们赤裸裸的挑衅。 试想一下,美国想要对我们进行威慑,但我们的侦察船却恰恰在美航母的附近,那不就是直接打了美国的脸。…

馬斯克做夢也想不到!星鏈成他人“嫁衣”,被中國用來偵察戰機?

11 months ago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星链一直都是美国引以为傲的大工程。SpaceX每年都会送数以千计的卫星前往太空,以填充星链体系。这些浩如烟海的卫星,将整个地球围的水泄不通。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我国如今已经可以利用星链卫星,来侦测他国战机。即便强如F22,B21,也能被我国探寻到。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国真能利用星链来锁定美军飞机? 天罗地网——星链 2021年7月,我国空间站检测到了一颗星链卫星的靠近。好在空间站及时避让,这才避免了一场撞击事故的发生。 2023年7月,在浙江杭州淳安县,夜空中突然惊现一连串的不明飞行物。这些飞行物组成了22个亮点,乍一看,就跟星链轨迹似的。 近些年来,鉴于星链的种种怪异表现,以至于国人对其始终抱以“敌视态度”。 许多人认为,美国之所以布局星链,目的就是为了渗透他国境内,并干扰地区平衡。某些军事爱好者甚至还推测,星链是美国用来操纵全球的神兵利器。 毕竟美国在海外有多个军事基地,而这些军事基地最需要的就是互联网通讯。当星链架设起来以后,美军就能继续“开疆拓土”了。 总之,星链之于众人,无疑是最具威胁性的天罗地网。 利用星链定位战机 然而,对于这份天罗地网,有人却将其利用了起来。这些“用星大佬”,就是由我国易建新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从易教授做出的实验来看,星链似乎真的可以为我们所用。 试验期间,研究人员弄了一台无人机,在天上飞来飞去,以模拟敌机来袭。此外,他们还用一台特殊的雷达装置来捕捉敌机信号。 在这个过程中,易建新教授携带的设备,并没有发射任何电磁波。然而,他们通过地面雷达监测屏幕,却发现了不断靠近的“隐形战机”。 无论是飞机轨迹,航速,航向,还是高度,都一目了然。 那易建新教授团队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星链卫星无时无刻不在发射电磁波。像这些电磁波,环绕着整个地球,形成了所谓的天罗地网。当有敌机穿过某片区域时,就会反射出一部分电磁波。 而易建新教授团队,再将这部分反射的电磁波提取出来,用算法进行处理,这样就能获取敌机的飞行轨迹了。无论是B21轰炸机,还是F22、F35,都逃不过这一规律。 今后不再需要雷达了? 从整体成效来看,易建新教授团队发明的这款装置,好处还是挺多的。其中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不需要再用雷达捕捉飞机了。 如果是以前,要想锁定飞机位置,必须要架设一个雷达。然后让雷达到处发射电磁波,射到什么算什么。…

美國航母打擊群駛入南海,沖著中國來?

11 months ago

11月28日凌晨,美国“林肯”号航空母舰及所属打击群通过马六甲海峡,高调驶入南海。 同时,“华盛顿”号航母高调返回横须贺舰队司令部,“文森”号则已接近中国周边水域,并且还部署了5艘攻击型核潜艇。 美国重器云集亚太,在中国周边俨然一副“重兵压境”的态势,让本来就不平静的海域,再次引发国际舆论广泛关注。 一连番动作,显然并不是偶然。与其说这是一次单纯的军事行动,不如说它是一场政治博弈的延续。 近年来,南海风起云涌,成为中美博弈的关键区域,美国试图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航母打击群的出现,显然就是为了秀肌肉,成为其对外展示威慑力的手段。 过去数月,美国政治风暴愈演愈烈,两党分裂愈发严重,总统选举将两党推向“你死我活”的境地。 或许,正因为这种内部撕裂,让美国在对外事务上愈发激进,试图用外部冲突掩盖国内问题。 对于拜登政府来说,“林肯号”的高调现身或许不仅仅是威慑中国,更是对即将上台的特朗普政府的提前布局。 毕竟,距离权力交接仅剩不到两个月,美国国内的政局不稳、政策转向的不确定性,正让华盛顿担心亚太的局势可能因此失控。 其紧张的情绪主要来源于中国,随着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和经济存在感逐步增强,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和主权主张也取得显著进展,这令美国感到不安。 此前,美国多次联合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南海进行联合军演,其目的是强化地区盟友关系。 出于“防备心理”,美国选择以航母战斗群为筹码,试图在中国近海构筑一道“力量屏障”,一来是对中国的示威,也是试图通过“航行自由”行动,挑衅中国的主权立场;二来也向菲律宾、越南等声索国传递支持信号,试图将他们拉入反华阵营。 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的反应就像是面对街溜子的无理取闹,一直都冷静而从容,且具有高度的智慧与战略性。 此次“林肯号”入南海,中国外交部和军方的表态依旧秉承这一原则。 南海局势纵然复杂,但中国在这片海域的战略布局已然成型,从岛礁建设到军事设施的完善,从防空体系和反舰导弹部署,中国已具备抵御任何外部威胁的能力。 面对挑衅,中国随时都可以进一步强化战备状态,应对任何突发事态。 一次次的联合利剑军演,就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对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不可动摇。 有分析认为,“林肯号”航母打击群到来之际,中国的“联合利剑-2024C”军演或将随之启动,这不仅是对美军秀肌肉的直接回应,更是展示中国在近海主导权的一次“公开声明”。 美国的阵仗声势越大,说明其在亚太的优势已经不可避免的在被削弱。 更深层次来看,美国在南海的频繁动作,暴露了其对全球霸权逐渐式微的担忧。…

全世界都在競爭一塊領土,面積比中國還大,日本早已搶先布局

11 months ago

《——【·前言·】——》 在全球的版图竞争中,有一片神秘领土引发了各国的关注。其面积比中国还大,而日本早已悄然布局,抢先一步。 这片土地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战略价值?为何各国争得如火如荼,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面对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谁将最终占据上风?这场博弈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全球格局变化? 南极洲的巨大宝藏 南极洲作为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充分开发的处女地,其资源储量令人惊叹。 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大陆下,沉睡着超过二百二十种矿产资源,煤炭储量更是惊人地达到五千亿吨。 石油储量高达五百至一千亿桶,天然气储量则在三万到五万亿立方米之间,这些数字足以支撑全球多年的能源消耗。 更为重要的是,南极洲还储存着全球百分之七十二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这一数据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除了常规资源外,南极洲还蕴藏着丰富的稀土元素和贵金属,其中包括铂族金属、金、银等战略性矿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南极半岛地区发现的稀土矿藏品位极高,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科学家们通过冰芯钻探和地质勘测,还在不断发现新的矿产储备。此外,南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理想的天文观测站和空间科技研发基地。 南极上空清澈的大气层和极低的光污染,为天文观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南极洲成为各国觊觎的战略要地。 各国的南极争夺史 南极洲的争夺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一九零八年到一九四一年间,英国、法国、挪威等国相继对南极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随后,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智利也加入这场角逐。这些国家试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确立各自的权益,然而这种私下瓜分的做法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于一九四八年提出八国共管或联合国托管的方案,试图在各方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点,但由于各国立场差异,这一提议最终未能实现。 这场争夺战中最具戏剧性的是英阿在福克兰群岛的对峙,这一冲突不仅涉及南极主权争议,更反映了南半球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虽然没有直接提出领土要求,但通过建立大量科研站,在南极事务中保持着强大影响力。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在南极的科研竞争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方都试图通过科技优势来确立在南极的主导地位。…

看完中國無人機,馬斯克嘲笑傻子生產F35戰機,專家:思路有問題

11 months ago

11月24日,特朗普的好兄弟、美国亿万首富马斯克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观看中国无人机表演,并且发文大放厥词:“傻子还在生产F-35这样的载人战斗机”! 此话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网友百思不得其解,哪有自己攻击自己的?瑞士一位军事技术高级研究员更是直言:他思路有问题。 马斯克为何会在网上攻击我国战斗机,这背后有何深意? 而军事专家口中的“思路有问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 马斯克的奇葩见解 ≻ “傻子才造F-35!”马斯克这句看似轻佻的评论,却像一枚深水炸弹在全球军工界激起千层浪。 这位科技达人未来将掌管美国政府效率部门,为什么对美军现役主力战机提出了批评? 这背后隐藏着对未来战争的深思,更揭开了F-35光鲜外表下难以掩盖的困境:技术瓶颈、经济压力,以及无人机技术带来的时代挑战。 马斯克对未来的战争表示了担忧,他的质疑引发了大家对未来的思考,马斯克的“炮轰”并非无的放矢。 他一直认为,未来的战争得靠无人机才能打赢,和F-35这种有人驾驶的战机比起来,无人机在灵活性、成本和研发速度上都有优势。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将飞行员置于一台维护成本高昂、操作复杂的战机中,似乎显得不合时宜,马斯克的质疑,直指美国军事战略的核心: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 F-35这个曾经的五代机标杆,如今却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美国F-35战斗机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它根植于技术发展的瓶颈、经济投入的失衡,以及无人机技术带来的颠覆性变革,理解F-35的困境,就是理解未来战争的走向。 ≺ F-35的现实差距 ≻ 曾几何时,F-35是全球军迷心中的“梦幻战机”,从美国本土到英国、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韩国,十几个国家都将其列入装备序列,他们产量上千架,让它成为现在全球装备最广泛的五代机。 不过这耀眼的光芒背后,其实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全球最大彈藥庫:儲量足夠打一次世界大戰,是誰有如此大的野心?

11 months ago

今年11月份,当美国政府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制导弹打击俄罗斯之后,泽连斯基就下命令袭击了俄罗斯。 俄罗斯对此也迅速做出了反击,直接发射了一枚无法拦截的“榛树”导弹。 俄罗斯的这波硬刚也展现了自身的手腕,成功让北约各国不敢轻举妄动,也再次让世界认识到在现代战争中武器的重要性。 不过俄罗斯虽然是世界知名的军事大国,但全球最大的弹药库却不在俄罗斯。 据说,全球最大的弹药库的储量非常足,甚至够开启一次世界大战。 那这个弹药库到底位于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又有着多大的野心? 一、最大弹药库的建立 战争爆发后,欧洲各国深陷战争泥潭,国内劳动力短缺,工业生产受限,对军需物资和各类商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美国因为远离战场,又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接到了欧洲的很多的军需品订单。 为满足战争需求,美国的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大量工厂投入到军需物资的生产中,如枪炮、弹药、坦克、飞机、军舰等。 因为战争期间武器弹药的消耗速度太快,美国为确保在战争过程中有充足的弹药供应,也开始大规模建立军火库。 但军火库太多也会造成安全隐患,美国新泽西州的弹药库就因为被闪电击中发生爆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也非常严重。 为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美国政府决定在远离市区、更安全隐蔽的地点建造新的弹药库,霍桑陆军仓库应运而生。 霍桑陆军仓库地理位置特殊,地处美国较中心的位置,便于向各个方向快速调配弹药,而且其周边人口稀少都是沙漠,降低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便于军方管控。 二战期间,霍桑弹药库一直就是美国极为重要的弹药中转站和储存地,支撑了美国军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一系列军事活动。 二战结束之后,因为当时的国际局势还比较紧张,美国为防备突发生的军事行动,一直也很重视霍桑弹药库。 等到了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虽然没有直接军事冲突,但进行长期的军事对峙,让两国的关系很是紧张。 当时世界各国都很害怕再次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 美国和苏联也一直在军备方面进行着各种竞赛,就是为了保持武器的先进性。 因此霍桑这个大型弹药库一直储量都非常足,是能够支撑美军在一场大规模战争中的弹药需求。…

選錯隊友有多坑?中國花22億建的中朝大橋,卻被迫成了爛尾工程?

11 months ago

鸭绿江是一条位于中国和朝鲜之间的江河,实际上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 而在这条江上,有一座中朝国交史上非常重要的桥,这座桥就是中朝友谊桥。 当然,这并不是现在中朝之间存在的那条友谊桥,而是它的“前身”。 那么,是哪条友谊桥呢? 为什么要说她是“前身”? 又是哪条友谊桥继承了它? 而且现在还有正在建设的过程,甚至已经建设好了很久都通不了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往事。 当年建那条友谊桥的时候,是国内战争时期日本侵华战争的尾声。 当时我军与国军都在对抗日军,尽管当时我党还和国民党有些小摩擦,但总体来说还是联合国军,比较团结地对抗外敌。 等日本投降了以后,我国境内就没了外敌,战线也停下来了,反而国内矛盾重新开始拉满。 直到国民党战败,蒋介石率残军退到台湾,解放战争才正式结束。 整个抗日战争历时14年,我军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将领,将他们派出去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随着我军对国内政权的掌控逐渐稳定下来,也无心再理国内琐事,先后发动了几场战争,在国际上引发了不小的重视。 其中一场,就是抗美援朝战争。 从1950年到1953年,这场历时三年的战争成功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由此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同时也为中朝之间搭建友谊架起了第一座桥。 这条友谊桥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与朝鲜之间最重要的那一段外交历程。 正因如此,这座历史文物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而这座新建的友谊桥则是我国基建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

美方曾用114頁報告分析得出:若對華開戰,戰爭將在一個月內結束

12 months ago

在2024年的7月底,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曾发布了一篇长达114页的报告,分析如果中美两国开战可能出现的情况。 而这篇报告最后总结了一个让美国人颇为意外的答案,那就是如果中美开战,战争将在一个月内结束,不过结果却是美国输掉这场战争。 【钢铁雄狮】 美国明面上的军事力量要强于中国 从明面上看,美国的整体军事力量要强于中国。 在海军方面,美国有大约350万吨的军舰总吨位,中国则是大约240万吨。 从航母到驱逐舰,美国的主力军舰比中国高了不少。 美国有11艘航母,中国仅有3艘;驱逐舰美国有大约70艘,中国大约50艘。 美国舰队 水下军事力量方面,美国潜艇数量倒是没中国多,但美国的潜艇全是核动力潜艇,中国的潜艇大约70%都是常规动力潜艇。 在水下战略核力量和攻击型核潜艇方面,中国在技术和数量上都落后于美国。 最关键的是,美国有数量巨大的海外军事基地。 要想海军真正成为一支远洋海军,不单单要海军的规模巨大,还要有这些海外军事基地。 因为军舰开出本土几千公里,没人能保证不会出问题。军舰的海外维护、补给等事务,都得靠这些海外军事基地解决。 维护中的军舰 所以在海军方面,中国明面上的实力差了美国不少。 在空军方面,中国和美国在明面上的实力差距也不小。美国在战斗机数量上比中国多不少,尤其是五代机领域。 中国现在的五代机数量有200多架,但美国生产出来的五代机F-35已经超过了900架。 这900架F-35战机排除掉交付给盟友的,美国空军自己服役有大约500架,高出了中国一倍左右。 美国空军…

俄羅斯派出蘇-57到珠海參展,並不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印度!

12 months ago

在珠海航展的舞台上,一架神秘的战机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它就是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机——苏-57。这架战机的亮相,看似是为了展示俄罗斯航空业的实力,实则背后隐藏着一段错综复杂的国际军贸故事。且让我们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探寻一番。 上世纪末,俄罗斯空军立志追赶美国,重启第五代战机的研发大计。1998年,他们推出了T-50项目,意图打造一款能与F-22匹敌的重型隐身战斗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资金短缺的问题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俄罗斯空军喘不过气来。这时,他们想起了远在东方的印度,一个热衷于引进先进武器的国家。 印度空军一见T-50项目,眼睛都亮了,以为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没想到,投入巨额资金后,却发现项目进展缓慢,甚至事故频发。 到了2018年,印度空军终于忍无可忍,宣布退出合作。这无疑给俄罗斯空军泼了一盆冷水,但也让他们意识到,是时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于是,俄罗斯独立完成了苏-57的研发,并在国内小批量装备。这时,世界格局已变,印度的天空面临着中国歼-20和巴基斯坦歼-31的双重压力。印度空军急需一款隐身战机来挽回颜面,而苏-57似乎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在珠海航展上,俄罗斯将苏-57推向了前台,目的不言而喻。他们知道,印度的困境正是俄罗斯的机会。毕竟,苏-57的研发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印度的“慷慨解囊”。如今,印度空军面临的选择不多,苏-57成了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选项。 .这场看似巧合的航展亮相,实则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棋局。俄罗斯和印度,一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是病急乱投医。正如俗语所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苏-57能否成为印度空军的“新欢”?答案尚未揭晓。 故事的结局,或许会让人啼笑皆非。印度空军在经历了T-50的挫折后,是否会再次掉入苏-57的“温柔陷阱”?而俄罗斯,能否凭借苏-57,在这场国际军贸游戏中反败为胜?一切皆有可能。 这场珠海航展上的“偶遇”,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军贸领域的波诡云谲。在这个大舞台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苏-57,不过是这场游戏中的一枚棋子,它的命运,将取决于棋手的智慧和决心。至于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1486門多管火箭炮直接被摧毀 648架戰鬥機淩空被擊落:損失慘重!

12 months ago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俄罗斯军队展示了其令人瞩目的军事能力和行动效率。 随着特别军事行动的推进,俄军对乌克兰的军事装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摧毁行动,彰显出其武力的强大。 俄罗斯军方高效执行了一系列战略打击,将乌克兰的防线压得步步败退。 在冲突的初期,俄军就对乌克兰的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了密集轰炸,特别是一些重型火炮和多管火箭炮系统。 令乌克兰感到恐惧的是,数以千计的多管火箭炮被俄军的精准打击消灭。 在空中战斗中,乌克兰的战斗机同样受到了无情的打击,数百架战机凌空被击落,这让乌克兰的空中力量大受影响。 在地面上,俄军的推进同样令人震惊。 他们在各个作战方向对乌克兰军队实施了毁灭性打击,集中火力将乌俄军通过其高效的指挥体系和协调一致的行动,迅速在多个战线上打开突破口,将一些重要的村镇收入囊中。 俄罗斯军力的成功,离不开各军事单位的配合。 移动部队和空中力量相辅相成,目标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作战区域。 诸如“巴赫穆特”和“马里乌波尔”等战役,成为了俄军展示强大战术能力的绝佳舞台。 多兵种之间的密切协作让俄军在这些关键位置夺得主动,无不显示出其作战能力之强。 乌克兰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除军事装备为数众多地被摧毁外,其战略村镇也陆续被俄军攻陷,这对乌克兰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每一个被占领的村镇都意味着一片国土的丢失。 俄军的节节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俄罗斯在冲突中的主导地位。 面临这些挑战,乌克兰似乎很难在即将到来的冬季取得战争的突破性胜利。 这个时候,本就复杂的局势让乌克兰更加举步维艰。 有学者认为,乌克兰或许该尽早醒悟,从一味的军事对抗中抽身,认真思考战略上的应对之策。 寻求和解,或许是挽救更多生命、减少破坏的理智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