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开战的相关议题一直受到中日两国民众的关注,但从目前的亚太形势走向来看,中日单独开战的可能性不大,双方更大可能是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交手。 【陆自导弹发射车】 不过日本并未放下过进攻中国的意图,2024年7月日本曾发布的国防白皮书就明确提到,要增强对中国的威慑力和压制力。 可见日本还是那个日本,他们试图打压甚至灭亡中国的意图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日本加强对华军事部署 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战后理应是不能拥有进攻性武器的,但2023年日本却从美国采购了整整400枚战斧B5巡航导弹。 【海自的战斧发射架】 虽然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战斧的突防能力太差和烧火棍没什么区别,但其射程已经足以覆盖中国大陆本土的沿海地区,直接对我国沿海各大城市构成威胁,这是中国必须要警惕的。 其实中日两国在军事上的交锋早就已经开始了,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及其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都对中国占据了一定的军事优势。 那时候空自的F-15J战机领先了中国的歼7/8整整两代,在东海方向的空中遭遇几乎都是我们一边倒的吃亏。 【F-15J战机】 直到中国从俄罗斯获得了苏27SK以后,才算是有了和日本空自勉强对位的先进战机。 虽然现在日本的军事实力还赶不上中国的一个零头,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依旧保留着进攻中国的想法,采购战斧就是一个绝佳的证明。 在日本无法拥有弹道导弹的情况下,远程巡航导弹就成为了他们威慑中国本土的最佳选择。 【日本战斧导弹】 现在日本正在往琉球群岛转运这些导弹,目的就是在台海发生军事冲突的时候第一时间发动介入打击,中国必须做好准备应对来自日本的袭击。 当然从军事角度来说,日本现在对中国的威胁还是很有限的,战斧说到底就是高亚音速巡航导弹,在现代化的防空网下,这种导弹的突防概率非常低。 而且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布置了极为严密的防空拦截体系,各种射程和空域的防空系统一样俱全,海空军也会加入到拦截导弹的防空作战来。 【红旗-9B防空导弹】 中国也有先手打击的能力,解放军的导弹同样可以覆盖日本本土以及琉球等周边地区,任何被发现并锁定的导弹都会在出现明显针对中国的战争症候时遭到摧毁,避免我国本土遭到打击。…
在导弹呼啸升空的同时,南海局势也因菲律宾在仁爱礁上的“马德雷山”号事件而变得格外紧张。可以说,这场导弹试射不仅是对菲律宾的警示,更是对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系列动作的强硬回应。 最近,菲律宾的“马德雷山”号搁浅在仁爱礁,这艘锈迹斑斑的老舰艇已经成了南海争议的“活化石”,不仅见证了两国的海上博弈,还时不时成为风暴的中心。 为了维持对仁爱礁的控制,菲律宾经常派船只给搁浅的“马德雷山”号补给物资,意图通过这种“以旧船守礁”的方式巩固对这一海域的实际占领。 然而,中国方面可不是吃素的,面对菲律宾的“小动作”,中国海警毫不手软,频频采取行动阻止补给船的靠近。一次次的海上对峙,让南海这片本就不平静的水域更加波涛汹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火箭军的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试射,无疑是一场重磅级别的表态。这款导弹可是“国之重器”,具备极高的打击能力和生存性。 导弹成功升空,背后是中国强大的导弹工业和日夜不息的技术攻关。东风-31AG的威力不仅在于它能飞多远、打多准,更在于它能有效震慑那些对中国安全环境虎视眈眈的对手。这次试射,也被广泛解读为对美国和菲律宾在区域内日益紧密的军事合作的回应。 美国在菲律宾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这个系统不是一般的防御武器,而是专门针对战术导弹和飞机的防空利器。它的到来,显然不仅是为了提升菲律宾的防空能力,更是美方加强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一部分。 面对美菲的不断靠拢,中国的反应可谓迅速而有力:东风-31AG的试射是对美国挑衅的直接回应,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捍卫国家安全和主权的坚定决心。 与此同时,中国海警也没有闲着,在南海的海域中高强度执行监管任务,严密监控菲律宾的船只活动。每当菲律宾的补给船试图突破封锁时,中国海警的舰艇便会及时出现在视野中,拦截、驱离,毫不含糊。 这些海上行动虽然没有导弹发射那般震撼,但同样显示了中国维护主权的强硬态度和实际能力。可以说,东风-31AG的试射和中国海警的行动是一个整体,是在多维度上捍卫国家利益的表现。 中菲围绕仁爱礁的对峙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菲律宾通过驻守“马德雷山”号来宣示主权的做法并不新鲜。几十年来,这艘锈迹斑斑的破船已经成为菲方在南海问题上的象征。中国的态度则始终明确,那就是坚决反对任何国家非法占据中国的领土。 中国海警一次次的阻拦、驱逐行动,实际就是在不断用事实告诉世界,中国不会在主权问题上做任何让步。这样的立场,不管对手如何挑衅,始终不会改变。 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这场中菲博弈不仅仅是两个国家的争端,更是大国之间复杂的地缘政治较量。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部署,已经不是简单的盟友关系,而是在战略上深度绑定,为的是在亚太地区继续保持影响力。 美国的“堤丰”系统部署与菲律宾在南海的动作相互配合,让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中国通过东风-31AG的试射和强硬的海上行动来表态,实际是对美菲同盟发出的明确信号:无论你们怎么做,中国都有能力应对。 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其实反映了大国之间复杂的博弈和微妙的平衡。导弹试射只是其中一部分,背后还有海上监控、外交较量、舆论引导等多个维度的对抗。 对中国而言,维护国家主权是底线,但同时也要面对美国及其盟友在军事上的施压。中国的每一个动作,既是在为自身争取战略空间,也是对国际秩序的维护和对大国责任的担当。 在这个复杂的局势中,和平与稳定依然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追求。东风-31AG的试射虽然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和平解决争端的路径依然重要。通过外交谈判、加强沟通,寻求解决南海问题的和平途径,才是各方长远利益所在。 虽然南海问题由来已久,但和平与对话始终是可行的解决办法。中国在坚定维护主权的同时,也一直积极倡导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努力推动地区稳定。 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就在于,各国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顾及地区和全球的安全大局。大国之间的较量往往不止于枪炮和导弹,而是在经济、政治、外交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展开。 中国的行动不仅仅是为了回应菲律宾和美国的军事挑战,更是要通过展示实力和决心来促使各方回到谈判桌前,共同为地区的长治久安而努力。…
日前,中国驻外大使馆连续发布安全警告。不少人都在猜测,到底是什么情况,我国使馆才会连续发布紧急撤离和离境的警告。结果不到24小时,美军突然下达命令,中东将有大事。 先来说我大使馆发出安全警告的事。9月23日,中国驻以色列和驻黎巴嫩大使馆先后发布安全提醒警告。大致意思,就是黎以冲突已经全面升级。以色列对黎巴嫩展开了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导致大量死伤。眼见着冲突规模越来越大,当地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因此提醒在当地的中国公民,尽快回国、离境。无法离开的,需时刻关注形势发展,提高警惕,避免前往高风险地区。 事实上,前几天,我们在节目里也提到过。内塔尼亚胡政府现在折腾黎巴嫩、制造第二战场,其实和乌克兰袭击俄罗斯本土的心态类似,本质是为了扩大战争影响,为了拖美国下水。尤其是,当前的中东局势里,除开以色列和中东原住民之间的仇恨,更多的还有大国间的博弈。东西方都在关注这场战争的走向。 如果美国不下水,以色列很可能成为祭品。所以,不论是黎巴嫩的2轮通讯设备爆炸,还是在伊朗搞暗杀、在加沙大规模种族灭绝,虽然看起来,在全世界树敌,让外界愤怒。但核心的目的,始终都是那一个,就是将整个西方世界拉入以色列的战车。通讯设备爆炸,暴露了西方产业和产品的威胁,迫使很多国家“切割”西方制造产业链。搞暗杀和种族灭绝,在舆论上将西方和其他世界分割。一来二去,西方集团就天然站在以色列的身后,维护以色列的存在和战略方针。之前美国一直没有直接介入,可现在,美国五角大楼新命令下来,向中东增兵了。 现在中东美军已经有4万人,再继续加,恐怕总数要突破5万,以中东的军事科技水平,5万规模的美军,足够对单一国家打一场大战了。美国为什么会改主意了?很可能是犹太财团的游说压力,逼迫美军出兵,帮以色列“镇场子”;还有就是中东2个最大的集团握手言和,也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地缘压力。中东地区是美元霸权的命脉,而以色列就是镇住美元命脉的工具。所以不论是犹太财团的游说,还是维护自身的利益,美国被以色列拖下水,只是时间早晚和程度轻重的问题。 总得来说,中国大使馆的轮番警告,以及美国的突然增兵,反映出黎以冲突可能真的会大爆发,而且不是现阶段的双方互炸,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地面战争。会不会打成“三战”,也未可知,所以国人能撤离还是要撤离。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种地形的国家。 除此之外,中国的海洋资源也十分丰富,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许多无法预估的价值。 在中国东海之中,隐藏着让无数人心驰神往的钓鱼岛,作为中国东海门户,岛屿上隐藏的秘密让许多外人长时间觊觎。 尤其是日本,多年来一直想要抢占钓鱼岛的主导权,甚至不惜动用一切手段争夺。 要知道中国在维护国土方面有着坚定的决心,面对外来者的虎视眈眈,中国坚定不移,这也让日本一直没有得逞。 但其实日本一直没有放弃对钓鱼岛的争抢,只要有机会就会出现找存在感,还是想要将钓鱼岛抢走。 那么,日本为什么想要把钓鱼岛从中国的手中抢走呢?难道是钓鱼岛上有着外界不知道的秘密吗? 中国的钓鱼岛 钓鱼岛被称为中国东海门户,独立于广袤的海域中,它就像一颗明珠一样指引着想要在探寻岛上秘密的人。 钓鱼岛看似孤立,其实并不孤独,主体是由八个岛屿和数十个附属岛屿组成的群岛,周围所涉及的海域面积更是扩展到17.4万平方公里。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岛之间的琉球群岛中心,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东海的各个地方被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而它也因为承担着“中转站”的职责,在中国版图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钓鱼岛距离浙江只有不到600公里的距离,而距离台湾只有190公里,然而就是因为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引来外人的强烈觊觎,尤其是日本。 日本曾经声称钓鱼岛是日本的,明目张胆的来到钓鱼岛争抢领土权。 但追溯历史,钓鱼岛原本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并不存在领土主权争端的问题。 其实最初中日之间存在的未解决的局部领土争端问题,开始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再由美国插手,成为始终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明朝时期,中国派遣杨载出使琉球,并册封琉球国王,在这之后,中国和古代琉球王国便开始长达500年的友好往来。 由于当时中国使者前往琉球王国需要途经无尽海洋,钓鱼岛就是在此期间被发现的,可以说钓鱼岛就是中国和古代琉球王国友好往来的标志。 据悉,琉球王国拥有36座岛屿,钓鱼岛并不在其中,自然也就不存在之后中日钓鱼岛之争。 时间来到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制将琉球王国变成其藩王国,之后进一步吞并琉球改为县。…
2020年六月二十三号,北斗三号卫星成功收官,这就意味着北斗系统已然完成了全球卫星导航的部署。 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年的时间,GPS依然在中国大行其道。 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北斗系统的技术不如人? 当然不是,就拿卫星最关键的精确定位来说,北斗系统的精度可以做到小于十米,而GPS公开使用的民用码相比较较低,只有十五米到二十米。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北斗的抗干扰性更是优于GPS。 既然北斗系统如此优秀,为什么GPS却在中国的使用率很高? 被逼出来的北斗系统 北斗系统能够诞生,这还得追溯到1991年。 这一年的海湾战争让全世界都大跌眼镜,开战之前,有众多的军事专家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推演。 但结果战争的过程,并没有像任何一个专家推演的过程一样。 因为战争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战争模式。 GPS作为一个卫星导航系统,担负起了眼睛的作用,将对方的派兵布局看的清清楚楚。 一场名外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将对手重点区域重点目标进行了清洗。 然后战争在短短的四十多天就结束了。 想象中的钢铁洪流的对撞,炮战,步战,完全没有出现,美国呈现一种完全碾压式的打法。 伊拉克军队十万人在这次战斗中伤亡,近九万人被俘,损失的装备更是不计其数,三百多架飞机,近四千辆坦克,以及一千五百辆装甲车等等。 造成的直接损失更是达到了两千亿美元。 反观美国带领的多国部队,伤亡四千多人,阵亡的人数更是只有不到三百五十人。 阵亡人数就算是加上非战斗死亡人数,也没有过五百。 损失的装备一百架飞机,三十五辆坦克,相对于对方的损失几乎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从2023年11月份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全球五个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就是联合国五常)相继进行了一次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这是比较罕见的现象,颇有一种五常国家轮番秀肌肉的意思。不过五个国家各自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结果大相径庭,先是在2023年11月1日美国发射了一枚“民兵-3”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但这枚导弹在太平洋上空飞行时爆炸了,导弹发射失败!美国之后法国于2023年11月18日发射了一枚M-51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法国这枚导弹发射成功但法国并没有公开。 美国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 紧接着在2024年1月30日英国发射了一枚三叉戟-II型潜射洲际导弹,英国紧随美国发射洲际导弹可能是想帮美国找找场面,毕竟英国海军核潜艇搭载的三叉戟-II型导弹还是美国研发的,英国的战略打击力量极度依赖美国,在美国民兵-3发射失败后英国立即进行了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可能是想为美国挽回点颜面,但英国发射的这枚三叉戟-II型导弹也失败了,导弹发射后坠海爆炸。然后是在2024年9月份俄罗斯发射了一枚RS-28萨尔马特陆基洲际导弹,这枚导弹直接原地爆炸连发射井都炸毁了。 法国M-51洲际弹道导弹 最后是在2024年9月25日解放军发射了一枚东风-31AG型弹道导弹,导弹发射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纵观最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美、俄、法、英五个国家相继进行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其中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的洲际弹道导弹均发射失败,这里面打击最大的就是美国,因为英国用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是美国生产的,这意味着美国制造的民兵-3和三叉戟-II洲际弹道导弹最近的发射试验都失败了!另外法国的M-51虽然发射成功但没有公开,只有中国的东风-31AG型洲际弹道导弹不仅在发射前通知了美国等国家等于是公开发射,还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国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 和平时期进行洲际弹道导弹的实弹发射试验,一是可以最大程度上检验一国战略打击力量的战备值班能力,二是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最强有力的威慑。中国东风-31AG公开发射且取得了圆满成功,足以说明中国强大的战略打击能力和中国火箭军极高的战备水平。更重要的是,东风-31AG并不是中国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同样具备公路机动式部署作战能力的东风-41在射程、核弹头携带数量、突防能力等方面全面超越东风-31AG,中国仅仅发射了一枚东风-31AG就震撼了世界,这足以说明中国的战略核力量具备强大的实战和二次核反击战力。 中国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而在中国东风-31AG型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成功后,作为欧洲第一核大国的法国立即展开了一场代号为POKER 2024-03的季度演习,而且这次演习是一场大规模核战演习!这次演习区域位于法国北部大西洋沿岸,演习中法国的海空战略打击装备悉数登场。解放军刚刚试射了一枚东风-31AG后法军立即开始了核战演习,颇有一副“解放军行我也行”的意思!法国的战略核力量其实算是比较强大的,除了在2023年11月18日发射的M-51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取得成功,展现出了法军的战略打击力量战备水平也比较高外,法军现役的核打击装备也相对比较全面。 法军此次演习区域 1996年位于法国中部阿尔比安高原上的18个S3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井被拆除后,法国已经事实上放弃了陆基核打击力量,只保留了空基战术核打击力量和海基战略核打击力量。法国空军没有轰炸机,所以其空基核武器只能由阵风战斗机搭载发射,但阵风战斗机的载弹能力和作战半径决定了其只能执行战术核打击任务,目前法国空军阵风战斗机装备的是ASMP-A空射核导弹,这款导弹的最大射程500公里,可以搭载一枚3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搭载于阵风战斗机后理论上的最大打击半径超过2000公里,这是法军的核力量组成之一。 搭载ASMP-A空射型核导弹的阵风战斗机 法国海军的核打击力量才是法国的主要核战力所在,目前法国海军装备有4艘“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该级核潜艇可以搭载16枚M-51型潜射弹道导弹,该导弹的最大射程1.1万公里,可以搭载6-10枚不同威力的分导式核弹头,这四艘搭载M-51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凯旋”级核潜艇是法国战略核打击的主力,法国也由此具备了全球战略打击能力。之所以说法国是欧洲第一核大国,是因为另外一个有核国家英国目前只有海基核力量,没有陆基和空基核力量,此外英国的核弹头数量不到200枚远低于法国的300枚左右,英国核潜艇使用的还是美国制造的三叉戟-II型潜射洲际导弹。 凯旋级战略核潜艇和阵风战斗机 因此,法国是欧洲当之无愧的第一核大国,也是全球第四核大国,其核实力仅次于中、美、俄三个国家,超过英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等事实上的有核国家。不过,法国国土面积55万平方公里,虽然在欧洲属于领土大国,但在全球范围内来看55万平方公里实际上属于国土中小国家,这样的国土面积根本无法承受战略核武器的打击,法国的抗核打击能力甚至远低于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的印度,而抗核打击能力其实也是战略核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法国虽然拥有欧洲第一、全球第四的核力量,但法国的核威慑力其实是相对有限的。
洲际导弹打完没几天,中国另一股战略力量,把压力送到了美国本土。 解放军前脚当着全世界的面往太平洋方向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后脚就有人拍到运油-20空中加油机和轰-6N战略轰炸机进行空中加油训练的画面。 【运油-20空中加油机和轰-6N轰炸机合训】 很显然,那枚飞了12000公里的洲际导弹只是中国战略威慑力量的冰山一角,在外界没有注视的地方,中国空军同样在磨炼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 此次曝光训练的运油-20与轰-6N就是一个例子。虽然轰-6N与原版图-16轰炸机的差别已经到了除了外形差不多,其他都大相径庭的水平。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中型轰炸机的体量,导致中国不管怎么升级改进轰-6,都无法根治轰-6轰炸机航程短、作战半径不如美俄战略轰炸机的性能短板。 【解放军试射的洲际弹道导弹】 这使得在外界看来,中国虽然拥有基于海陆空三大运载体系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但和美俄那种海陆空体系互相协同、强强联合的“三位一体”不同,中国空军的战略打击能力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 对比火箭军和海军的核威慑体系,空军的投送能力差、投送距离短,除了在战略机动与部署能力上略占优势外,鲜有其他亮点可言。 【中国海军的094型战略核潜艇】 具体到美国那边的反应就是,在几乎所有的开源情报机构都在关注中国推进的核武库现代化工作时,火箭军的“风力发电机”和海军的新一代潜射洲际导弹都吸引到了大量的关注目光,相关分析更是层出不穷。可聚焦在空军身上的视线却少得可怜,为数不多的分析也是强调轰-6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价值,并没有上升到对美战略威慑的水平。 可以说,轰-6航程上的短板严重制约了解放军空中战略打击能力的建设。而这也意味着当解放军有能力去解决这一问题时,此前对轰-6缺乏重视的美军也势必会在这一问题上,被解放军打一个措手不及。 运油-20与轰-6N的组合,起到的就是这般作用。得益于国产发动机与更进一步的机内空间优化,轰-6N战略轰炸机的航程已经可以达到7000-8000公里级,折算成作战半径能够超过3500公里。 【解放军的运油-20空中加油机】 同时相比于轰-6K等其他改进型,轰-6N在机头处加装了额外的受油管,让其可以在运油-20的协助下进一步提升航程性能, 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轰-6N的最大航程也有能力在加油作业后超过9000公里,接近1万大关。乐观一些的话,11000、12000也不是没有可能。 要知道前些天解放军打的洲际导弹也就12000公里的射程,走北极航线的话完全可以覆盖美国全境。而走太平洋航线虽然有些绕远,但也足够轰-6N飞到美国西海岸了。 更不用说,轰-6N的性能优势不只有航程,还有能够挂载空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的挂载能力。外界普遍认为在轰-6N飞行高度与速度的加持下,这枚只能挂在机腹的“巨弹”能够打击1500公里外的目标。 【轰-6N发射空射高超音速导弹想象图】 而这也意味着只需一次加油,轰-6N就能够带弹打击夏威夷。来回两次都加油,圣迭戈、旧金山、西雅图等西海岸城市,都将处于解放军空中战略打击能力的覆盖范围内。 这对于五角大楼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美国建立的中导拦截体系是针对洲际弹道导弹的,很难拦截这种飞行高度低、弹道难预测的战术级高超音速武器。…
近些年,随着中国各方面发展,国际形势愈发紧张。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一边打得热火朝天,中国和美国一直不对付,印度在里面和稀泥,澳大利亚、菲律宾这些都想插一脚。 各种问题已经浮现,国际大染缸里,谁都无法幸免。 中美国家关系一直很微妙,大家一直在想中美是否早晚会有一战,爆发战争之后到底谁会赢? 这种问题到现在还是能出现在每一个中美关系的评论区。 张召忠局座对于中美冲突给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说中美一旦开战,很可能就是这四个步骤。 那中美开战之后,美国究竟会按照哪四个步骤打击中国?对于中国来说,又该怎么反击呢? 中美关系逐步恶化,战争一触即发 中美一直不对付,发生的矛盾比历史上的案例都多,而且,中美观念是完全相反的观念。 美国想要称霸一方,成为世界霸主,所有国家都拜倒在自己面前。 而中国追求合作共赢,世界和平,只要诚心诚意合作,中国永远张开怀抱欢迎。 中美在很多问题上达不成一致。 例如,在第五次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上,中国连投了十六次反对票;对于印度进入联合国五常,中国依然投反对票…… 这些事情种种件件都注定了中国和美国无法站在同一边。 中美关系随着各国发展,关系逐步恶化,网友们说,中美早晚有一战,谁赢了听谁的。 但是中美作为军事力量惊人的两个国家,一旦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就不说哪一国的人民会受伤,海里的鱼都活不长。 所以,中美关系不到最后一刻肯定不可能打,谁都没有把握胜利,无论什么结果,世界格局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中美开战后,美国按照四个步骤打击中国 关系不好,但是功课要做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而且需要做好万全准备,既要对外打击,又要对内安抚民众,压力很大。 针对这个问题,张召忠局座认为中美一旦开战,很可能就是这四个步骤。我们一起来看看。…
到2024年8月,中国的第13批次歼-16已经交付。至此,中国的歼-16服役数量已经达到了350架左右,这远超中国的五代机歼-20。 那么中国为什么拼命制造歼-16?它又有何特殊之处? 歼-16的优势 中国拼命制造歼-16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歼-16能干的活,歼-20不一定能干。 歼-20虽然是一款强大的五代机,但它只具备空优能力,是一款纯粹的空优机。 为了保证歼-20的空战能力,我国在设计这款战机的时候,只保留了该战机的空战能力,其余功能一概放弃。 歼-20战机 这些被放弃的功能,包含对地打击能力、反舰能力、平台改装能力等等。 对地打击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对地面武装力量或其它目标的打击能力,手段主要是挂载航弹、发射对地导弹等。 不管是挂载航弹还是对地导弹,歼-20的相关能力都比较弱。 歼-20不仅机体结构不适合在机翼下挂载航弹和导弹,而且当歼-20这么挂的时候,还会破坏其气动布局和隐身能力,造成隐身能力下降以及飞行阻力增加。 歼-20战机 歼-16则不同,歼-16一次性可以挂载数吨重的航弹和对地导弹,有较强的对地打击能力。 并且在一些快节奏的战场上,歼-16这样的多用途战机也越来越重要。 用轰炸机进行轰炸虽然效率高,但速度慢。 轰炸机装航弹至少半小时起步。并且起飞前以及完成一个批次轰炸任务后的检查工作,也相当的消耗时间。 因此除非是大规模的轰炸任务,不然派遣轰炸机参战会出现费效比问题。 轰-6投弹 这时候就该歼-16战机出场了。歼-16单机体量较小,不管是检查还是挂航弹的时间都比较短。 在战场上进行“点对点”的轰炸任务,也就是打击单个或小规模目标,歼-16战机再合适不过了。…
日军侵华,抗美援朝,因科技落后,被其他国驾驶战斗机对我们先辈无差别地毯式轰炸。 而现如今,国防部宣布,我们中国空军正式进入战略空军时代,成为第三个战略空军大国! 继美国之后,那么第二个拥有战略空军的国家是谁?面对其他国家,实力对比又如何?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亚洲空中霸主·】——» 中国空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11月11日,在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 当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落后,能够制造的飞机屈指可数。 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空军开始了第一代喷气式飞机的引进和仿制,从米格-15到米格-19,再到米格-21,中国空军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航空兵力量。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全部援华专家,中止了所有援助。 中国空军陷入了发展的低谷。 于是,中国空军开始了自力更生的探索,从歼-7到歼-8,再到歼-10,中国空军开始独立研制第二代和第三代战斗机。 进入21世纪,中国空军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歼-10、歼-11等三代机大量列装,歼-20、运-20等四代机研制成功。 中国空军开始了向战略性军种转型的探索,构建起了一支结构合理、功能完备、作战能力较强的现代化空军。 如今,中国空军已经成为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空中力量。 它拥有近3000架各型飞机,其中包括歼-20、歼-16、歼-10C等先进战机。 它实现了体系作战能力的整体跃升,具备了全疆域作战、精确打击、立体攻防的能力。 然而,与美国空军相比,中国空军在某些领域还存在差距。 欢迎观看,作者也是在公司上班写文章,天天加班到晚上,每天收益只有50多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希望读者大大们理解哦 «——【·中美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