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台海问题可谓越发激烈,仅在九月就出现了多次美国盟友的军舰非法闯入中国经济专属区,美国的各路鹰派更是屡屡放出狂言。 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肯尼斯·维尔斯巴赫就曾公开表示,美军飞机在一天内要遭遇解放军的10次拦截,他还要求中国不得在台海地区设立禁飞区,否则就要进攻解放军的战舰。 那么,美国为什么这么说?他们真的有这个实力吗?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日趋紧张的台海局势 9月25日,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的台湾海峡,中国则在通知美国、澳大利亚的情况下,发射了一枚经过关岛上空的东风-41洲际导弹表达善意。 中美双方虽然就中国提前通报洲际导弹发射,减少了军事误判展开了友好交流,但台海局势日趋紧张的“压迫感”还是扑面而来。 不久前,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弗兰凯蒂发表了“2027中美决战论”,可在太平洋美军和美国政客的鹰派之中,弗兰凯蒂的“想法”竟然显得如此“保守”。 2023年,美国空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肯尼斯·威尔斯巴赫,就公开警告中国不要在台海地区设立禁飞区,还声称中国如果采取这样的行动,美国将立刻对进入台海地区的中国军舰展开进攻。 肯尼斯的言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激烈讨论,很多人认为他的这些话会把台海局势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但也有军事分析专家表示,威尔斯巴赫的言论背后,是美国对自己在台海地区尴尬处境的“回击”。 近年来,美国海军虽然还是打着“自由航行”的旗号挑战中国主张,但他们在台海地区的活动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无论是频率、规模,都表现得更加谨慎。 据报道,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的频次出现了连年降低的趋势,2020年的13次,2021年的11次,再到2022年的8次,美国在台海地区的行动频次已经出现了明显减少。 此外,美国派遣的舰队规模也出现了明显减少,从过去展示军事实力的大型战舰或航母战斗群,变成了现在更加常见的小型军舰或巡逻舰,都表现出美国海军对进入台海地区的风险等级有了新的认识。 在现代战争中,有一个著名理论“锁定即死亡”,意思是只要对方的火控雷达能够锁定你的具体位置,那么无论是舰艇还是战机,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死亡。 不同于于卫星侦查,搭载在军舰、战机和空中平台上的雷达系统,才是中美俄等现代化国家确认对方军事部署的重要手段,即便是遭遇拦截,美军战机也同样可以获得不少有用信息。 因此,解放军如果在台海地区设立禁飞区,阻止一切外部势力看清台海局势,基本上等同于向美国宣布,大陆方面准备武统台湾,肯尼斯的言论反而证明了美国的“无能狂怒”。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 近年来,中国海军装备了多艘先进的052D型和055型驱逐舰,远海作战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甚至出现了单艘055对阵数十艘美舰的“名场面”。 双方在火力上虽然存在较大差距,但能够突破雷达预警进入到美舰活动区域的055型驱逐舰,完全有能力在自己沉没前,将相关坐标报给其他舰艇,而结合中国刚刚迭代的反舰导弹系统,美国海军在台海地区的活动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
放眼世界,俄罗斯算是最有底气和美国硬刚的国家,这份底气就来自强大的军工装备,俄罗斯拥有全球最大的轰炸机,远超过美国的B2幽灵和B1B重型轰炸机,美国轰炸机空中加油一次能续航1.8万公里,已经足够世界上的国家惊叹和畏惧,但是和俄罗斯的轰炸机续航能达到50000公里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了,它就是图-95MS轰炸机,重为190吨,任何国家都不敢击落,也难以具有这个实力。 图-95MS设计为后掠式机翼,性能非常优异,机身长度为49米,高度11.6米,最大起飞总重为190吨,能携带25吨的弹药武器,听上去这样的参数并不惊人,但是最初续航能力只有1.1万公里的图95MS,经过安装四台涡轮螺旋桨航空发动机之后,提升的续航能力达到了惊人的1.5万公里,实现空中加油的支持之后,能达到持续飞行50000公里的极限,最快飞行速度为每小时910公里,携带多种型号的导弹,比如能够携带16枚KH55型导弹,这些导弹可以配置核弹头,还可以携带10枚KH102型巡航导弹,形成终极轰炸能力,让敌人闻风丧胆。 图-95MS研发时间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6年开始定型量产,生产了最初的型号300多架,到了80年代随着技术升级,对这款轰炸机,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 而且重新启动了量产计划,此时的图95不仅能实现电子侦查,海上巡逻等功能,还能进行雷达侦测,携带巡航导弹,威力剧增之后的这款轰炸机,还衍生出了,能专用于执行海上侦查任务,和进行高效反潜作战的图142M3型战机。 从20世纪服役现在,这款轰炸机创造了空中服役的超长期限,而俄罗斯显然对图95MS非常倚重,依然是俄罗斯空天军重要的轰炸机力量,俄罗斯也准备把这款战机服役期限,延长到2040年,这意味着这款图95MS轰炸机,甚至有望冲刺服役时间百年的历史记录。 图-95MS是俄罗斯自主研发设计的一款轰炸机,核心技术和相关的所有生产的环节,都是俄罗斯国内都可以实现,因此俄罗斯对这款轰炸机的重视和依仗,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回顾设计部门,还是苏联时期的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经过甄选方案,最终敲定了这款轰炸机的设计思路,打造出现在俄罗斯经典的轰炸机型号。 最初这款轰炸机制造之初,是协助苏联面对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同时也支持苏联在面对西方的威胁时,形成重要的重器底气,因为拥有图-95MS强大的轰炸能力,让苏联能面对美国的大型轰炸机,毫不畏惧甚至有着当仁不让的气势,可以说因为部署了大规模的图-95MS轰炸机,让苏联在冷战时期,都是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的国家。 升级之后的图-95MS轰炸机,安装了NK12型涡桨发动机,动力系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这些发动机的设计和应用,有着足够的实践参数作为积累,比如在安22型大型袁书记上使用,和气垫登陆舰同样安装使用,支持图-95MS充沛的动力和续航能力,以及空中作战的表现更为强悍。 目前图-95MS轰炸机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使用螺旋桨发动机的轰炸机,而且是唯一在服役的机型,相当于世界军事历史上的活化石般的机型。 时至今日,依然有近40架图-95MS轰炸机,活跃在俄罗斯的空天军服役,发挥重要的空中防御能力。在苏联解体之后的实战之后,以及乌克兰战场上,这款轰炸机都发挥了重要的威力和作用。 最初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其实接收了70架图-95MS轰炸机,可惜在西方的蛊惑之下,乌克兰竟全数销毁,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知道面对俄乌战场上的这款图95时,乌克兰是否后悔过自己当初的草率决定。 而俄罗斯则是在接手之后,对图-95MS轰炸机的维护保养和升级工作,都非常重视,让这款轰炸机能够部署到空天军效率,形成快速空中反应,执行多种实战任务。 在整体作战威力方面,图-95MS总共能携带多达240枚导弹,包括了各种型号,各种侧重的打击优势等,一旦有特殊的作战需求,这些导弹能够在短时间密集发射,形成的饱和打击火力,是让任何国家都要畏惧的存在,因此截至目前,没有敢于击落这款轰炸机的国家,当然这对于图95的威力只是一种形容。 俄罗斯也在进行新型轰炸机的研发和制造,比如计划在未来打造量产PAK-DA新型轰炸机,逐渐取代已经服役多年的图95MS轰炸机。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罗布泊在普通人的眼里一直都是一个神秘而未知的存在。 虽然近代我国为了研究核武器,揭开了罗布泊的“神秘面纱”,但这也只是罗布泊的冰山一角。 从1964年的原子弹试爆到1967年的氢弹试爆,在罗布泊这片土地上爆发的一朵又一朵蘑菇云见证了我国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 作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诞生之地,罗布泊在我国的军事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且不可磨灭的意义。 它用自己的“满目疮痍”换来了我国的国富民强。 那么,这片经受了多次“核打击”的土地,如今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死亡之海”罗布泊 位于塔里木盆地最低处的罗布泊,由于其天然的地理位置,早在公元330年以前,还是一片巨大的湖泊,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那时的罗布泊甚至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湖,面积加起来抵得上两个深圳了。 凭借丰富的水资源,历史上的罗布泊不知道孕育了多少生命。 可随着历史变化气候变迁和人为因素,从上世纪中后期后,罗布泊里面的水量就慢慢减少,后来更是完全干涸,只留下一片盐壳。 形状宛如一只耳朵的罗布泊,仿佛一直在倾听着地球的变化,记录下地球曾经的历史。 令人可惜的是,干涸后的罗布泊已经不复往年的生机盎然,荒芜人烟的罗布泊早就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死亡之海”,一旦在其中迷失,那绝对是九死一生。 可就是这个将近3000平方公里的干涸湖泊,却成了最适合我国试验核武器的地方。 中国核武诞生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报复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愤然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 也就是这次“核打击”事件,让全世界各国看见了核武器的重要性,未来的世界战争,核武器将成为决定各国胜负的关键因素。 为了不被其他国家“卡住喉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是立马开始尝试核武器的研发。 而核武器研发和试验的地址选择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核武器爆炸后的核污染是十分严重的,对自然环境和人体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核污染扩散的范围也很大。…
太平洋上空,一枚东风快递划破天际,留下一道白色的尾迹。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特效,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近日进行的一次例行性洲际导弹试射。 消息一出,国际舆论场瞬间炸锅,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有人表示理解,有人感到担忧,更有人借机炒作“中国威胁论”。这枚东风快递,究竟戳中了谁的痛点? 这次试射,中国方面早有准备。在发射前,中方就提前知会了美国和法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误判。毕竟,在当今国际社会,透明度和沟通是避免冲突、维护和平的关键。 然而,总有一些国家喜欢无事生非。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三个国家就像说好了似的,纷纷跳出来对中国表示“关切”。理由也很奇葩:中国没有提前通知他们。合着这世界上的事都得围着你们转? 事实上,中国这次导弹试射完全是主权范围内的事,合法合理,不容置疑。而且,中国在试射前已经尽到了通知义务,至于那些没收到通知的国家,只能说是他们自己信息渠道不畅通,或者说,压根就没把中国的话放在心上。 当然,这些国家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让他们感到不安了。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已经习惯了在亚太地区呼风唤雨,如今看到中国崛起,自然心里不是滋味。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中国发展军事力量完全是为了自卫,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不是为了侵略扩张。中国一直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这一点从未改变。 再看看其他几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他们也没闲着。近年来,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也都进行了洲际导弹试射,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但是,唯独中国这次试射引起了如此大的关注,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一方面,这说明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和不安。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更不愿意看到现有的国际秩序被打破。 说到底,洲际导弹只是国家实力的一种象征,真正重要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一直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努力,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成功试射洲际导弹的消息,在国际社会持续发酵。除了那些“被迫营业”表示关切的国家外,美俄法三国对此事的态度也颇为耐人寻味。 美国表面上表示赞赏,实则暗藏竞争心态;法国相对平静,或许是早已习惯了中国的“肌肉秀”;俄罗斯则明确表示支持,毕竟中俄两国在战略上有着共同的利益。 这次试射,也让“五常格局”这个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联合国五常,指的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 这五个国家在二战后成为世界秩序的维护者,拥有对国际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当然,这种权力分配方式也一直伴随着争议,毕竟时代在发展,世界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五常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中美之间,在经贸、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则持续紧张,乌克兰危机更是将这种对立推向了高潮。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此次成功试射洲际导弹,难免会被解读为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一种挑战。毕竟,洲际导弹作为一种战略性武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最高武力水平,也象征着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话语权。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开始炒作“中国或将改变五常排名”的话题。他们认为,中国近年来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已经对美国等传统军事强国构成了威胁。 然而,这种说法显然过于夸张。虽然中国在洲际导弹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且,五常排名的决定因素并非取决于军事实力,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一直强调,自己无意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更不会谋求世界霸权。中国发展军事力量,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利益,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当然,中国的发展壮大,必然会对现有的国际格局产生影响,这是客观规律,谁也无法阻挡。关键在于,中国将如何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为世界带来更多好处。…
在9月25日,中方罕见地进行了一次洲际弹道导弹的全过程试射,上一次,还要追溯到44年前的1980年。 这一次的成功试射,再一次验证了熊猫可靠的核威慑能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在中方试射之后,西方也比较少见地保持了沉默,但只有一国跳出来,表达了所谓的“担忧”。 一、西方之所以“沉默”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次洲际导弹发射之前,熊猫已经按照国际惯例,向美国、英国和法国这三个核大国进行了通报。 这表明了中方在遵守国际规则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然而,和以往吵吵的所谓威胁论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少见地选择了沉默。 对于美方而言,在我们通报之后,按照后来的航空监测显示,他们当天派出了一架战略侦察机,在东海方向上进行侦查。 他们或许以为,中方的发射,或许会从内陆向太平洋方向发射,飞行中间会穿越东海。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中方的发射点是在海南岛。 所以对于美方而言,他们并没有立即对中方的试射进行评论,或许就是在等美军侦察机的监测和分析结果。 因为在没有任何可靠情报之下,任何草率的发言都可能会引起笑话甚至是外交风波。 比如,要是中方试射的型号、飞行轨迹、弹头数量、落点等信息,要是和美方公布的不一样,那不就是闹了大笑话了吗? 所以,暂且选择沉默,是最优的选择。 同样,对于英法而言,他们可能会根据五角大楼的口径,来进行评论。 毕竟对于英法而言,他们在五大善人当中,已经算是矮人一等的存在,实力比较次,还是跟在自己老大后面比较好。 二、但只有本子,跳出来喊“担忧” 相比较于美英法,本子的反应就比较大了。 在中方试射之后,本子官防长官和防卫大臣相继发声,表示他们对熊猫“提高军事活跃度和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感到担忧”。 显然,本子的这种与众不同的表态,让人比较意外。…
文/晋云之 编辑/晋云之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后,人类对于和平的追求越来越向往。 肯定是不希望未来再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世事难料,再加上现在国际形势也非常的迷离,如果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话,哪里才是人类最安全的避难所呢? 难不成违法一旦等到世界大战发生的时候,真的会有诺亚方舟来拯救人类吗? 为了提前做好战争预备,西方国家还特意列出了一份名单,名单上的五个国家则是大战之后最安全的避难所,那么这五个国家分别是哪些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会在战后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呢? 一、 第三次世界大战 战争离我们很远吗? 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听过战争了,也很久没有经历过战争了,是这个世界从此和平了吗?不是,其实是我们国家把我们保护的很好,导致我们一直都生活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已经忘记了这个充满战火硝烟的世界。 俄乌战争,中东矛盾,这些都是当下许多国家都为之头疼的事情。 回顾人类以往经历过的世界级大战,主要有两个,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时间是1914年8月到1918年11月,历经了四年多的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时间是1939年9月到1945年9月,相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不管是破坏力还是影响力都是很大的。 这两次世界大战就像是战争绞肉机一样,几乎把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卷入了战争的漩涡之中。 战争带来的并不是生机,而是死亡,是普通百姓的流离失所,是国家政权的瓦解和崩溃,是灾难,更是毁灭世界的源头。 为此,直到现在第三次世界大战还没有正式爆发,现在不爆发并不代表它将来不会出现。 这也许只是时间的问题,为此很多西方国家的专家都对战争的走向进行分析,如果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全世界是否还能留下一片净土。 世界是否还能有一块地方是安全的,能让人类远离战争的硝烟。…
前言 地沟油,这个曾经让我们闻之色变的东西,如今竟成了美国眼中的香饽饽,仅仅上半年,美国就从我国进口了60万吨 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猫腻?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还是别有用心的算盘?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看似荒诞却又充满玄机的贸易迷局。 美国为何盯上中国地沟油? 说起地沟油,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还停留在脏乱差上。 但是,时代变了! 曾经的垃圾如今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这不,美国就对咱们的地沟油情有独钟,仅仅上半年,就从我国进口60万吨。 那么,美国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咱们得搞清楚,美国人进口的可不是你想象中那种黑乎乎、臭烘烘的地沟油,这些油经过高科技处理,已经变身成了宝贝疙瘩——生物燃料的重要原料。 想想看,石油总有用完的一天,但只要人们还在吃饭,地沟油就源源不断,美国人可不傻,他们看中的正是这种可再生的特性。 美国这几年大力发展生物燃料产业,政府还给各种补贴和税收优惠,企业们自然跟打了鸡血似的,生产能力蹭蹭往上涨。 可是呢,原料从哪来?国内产量不够! 这时候,中国的地沟油就成了香饽饽,价格便宜,质量还不错,简直就是为美国量身定做的,你说他们能不动心? 但是,朋友们,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技术的进步,要知道,以前的地沟油处理技术可做不到这么高效,现在好了,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可是下了大功夫。 高科技加持下的地沟油,不仅没有异味,还能变成清洁能源,这简直就是变废为宝的典范,美国人看到这一点,能不眼红吗?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大量进口地沟油,真的只是为了环保和经济利益吗? 咱们得多想想,要知道,在国际贸易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美国这么做,难道没有其他考虑,比如说,通过控制原料来影响中国的生物燃料产业发展? 再者,美国自己不是也有废弃油脂吗,为什么非要跑到中国来买?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其他门道? 地沟油贸易的全球影响…
中国是世界地缘条件最好的国家之一。首先,中国有着1.8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和数之不尽的天然良港,其中大部分都是不冻港,此外还与3000英里以外的太平洋主航道相连。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俄罗斯人馋哭。 中国不仅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还有这庞大的内陆领土,新疆嵌入中亚,云南深入东南亚,西藏俯瞰南亚。可以说,中国占据了亚欧大陆乃至世界最有利的位置。可谓是天府之土、霸国之姿。自古代到现代,中国之所以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绝非偶然;中国近30年的崛起,不仅因为党和政府的励精图治、人民的艰苦奋斗,也是因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有利的地理位置。 然而中国的地缘环境并非没有弱点。在美国地缘学家弗里德曼看来,中国在地缘方面有个巨大的缺口,而这个缺口足以导致中国亡国。 弗里德曼说: “尽管中国在中亚、东亚地区上的位置有巨大优势,但在其他方面,21世纪的中国是不完整的,而且充满潜在危险。其中北有蒙古:这个巨大领土板块的南、西、东部与中国接壤,看起来就像把中国咬掉一口一样。” 蒙古,是世界上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15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仅有区区344万人口。自古以来,蒙古就与中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在古代,如今蒙古国被称为漠北。而这片寒冷、贫瘠、干旱、广袤的土地,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噩梦。秦国统一六国后不久,匈奴冒顿单于也统一了整个漠北。从此以后,游牧骑兵对于富庶的中原展开了大规模的侵袭。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秦始皇修建了长城,并从内地征发大量人力以戍边。 汉朝建立后,匈奴一度对中原有极大的优势,几乎每年都要对汉朝边境展开大规模的侵袭。直到汉武帝时期,汉匈军事对比才发生了逆转。卫青、霍去病相继对漠北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严重削弱了匈奴的力量。 然而汉武帝和他的将领们很快便绝望地发现,汉军虽然能深入漠北,但始终无法控制漠北。这是因为漠北太寒冷、太贫瘠了,占领漠北不仅不能获得任何收益,还将花费大量钱财。同时,中央政权几乎没有任何能力控制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游牧民族。而这也构成了中原政府与漠北关系的基调,即不寻求征服或同化漠北游牧民族,只消让他们臣服即可。 因此漠北虽然与中原近在咫尺,但截至清朝,中央政府始终无法有效控制蒙古。甚至到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时期,漠北依然是帝国的溃创。为了控制那些不太安分的蒙古同胞,忽必烈只得在蒙古帝国旧都哈拉和林建立“宣慰司”。而“宣慰司”是专门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管理机构。 到了清朝时,随着枪炮等热兵器的引入,蒙古骑兵不再是中华帝国的致命威胁。而清朝皇帝也以和亲以及战争等方式,逐渐获得了蒙古诸部的认同。与此同时,俄罗斯帝国的东侵也断了蒙古人逃向西伯利亚的退路。就这样,中国对于漠北蒙古的统治才稳定了下来。当时的中国疆域就如海棠叶一般。 然而随着清朝的衰落,蒙古地区开始变得不稳定,沙俄对于蒙古的渗透可谓无孔不入。清朝灭亡后,外蒙地区出现了离心倾向。十月革命后,白俄军队率先侵入外蒙;不久后,苏俄红军也追击到了外蒙。1924年,苏联实际控制了外蒙,并扶植了蒙古人民共和国。二战结束后,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彻底将外蒙从中国的疆域中分割了出去。 蒙古国虽然号称独立国家,但实则是苏联的卫星国,一切内政、外交都唯苏联马首是瞻,号称苏联第17个加盟共和国。 斯大林坦言:这里将来会是中苏之间的缓冲,苏联只有控制了这里,才能避免任何力量从外蒙北上,切断西伯利亚铁路。 新中国刚建立时,中苏关系十分友好,外蒙倒算不上什么问题。然而中苏交恶之后,外蒙问题便成为威胁新中国存亡的一个大问题。 当时的外蒙与其说是中苏之间的缓冲,不如说是苏联进攻中国的前进基地。1970年,苏联开始在蒙古大量增兵。苏联第39集团军入驻外蒙,该集团军下辖编成内包含2个坦克师、3个摩步师,装备有1800辆坦克、2500辆装甲车、1400门火炮。当时蒙古国不过100多万人口,但苏联军队的数量就有10万之众。 驻蒙苏军对于新中国的威胁是难以想象的。其中最重要一点,外蒙距离我国首都北京实在太近了。 向南,苏军可以通过张北地区迅速插入华北平原腹地,然后直指北京。这是当年成吉思汗进攻金朝中都的旧路;向东,苏联可以直插华北与东北相连接的“鸡脖子”处,这样一来就可以切断东北与内地之间的联系;向西,苏军可以威胁新疆,与驻中亚的苏军夹击我新疆军区。也就是说,中国整个“三北”地区,都在蒙古的威胁之下。 为了抵御苏军的威胁,我军不得不维持500万人以上的庞大军队,同时还花费大量金钱构建人造山,以图拖延苏军钢铁洪流的速度。由此可见,外蒙古若为外敌所占,对于中国地缘环境的破坏有多大。 1979年,我国对越南黎笋集团发动对越反击战,投入数十万大军。然而在北方,我军在三北地区却维持着300万人以上的大军,随时防备苏军南下。…
想象一下啊,全球政治这个超级大舞台,就像是一个被黑暗笼罩的巨大空间,突然之间呢,一道聚光灯“唰”地就亮了起来,那光线直直地打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伊朗的新船长佩泽希齐扬。 就好像他登上了一艘巨大的航船,而他的每一句话,都如同是在这片波涛汹涌的政治海洋里扔下的一颗重磅炸弹。 这不,他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像一阵狂风,把之前绘制好的海图吹得是乱七八糟,完全翻了个底朝天。 他说:“伊朗?我们从不为俄罗斯的乌克兰‘探险’打call!”哇塞,这话说出来可不得了啊。 你看啊,俄罗斯那边本来还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在乌克兰那事儿上“前行”呢,听到这话,就像是一个正在专心赶路的人突然被人在耳边大喊了一声,一下子就愣住了。 再看看整个国际社会,就像是一群围坐在旁边观看的观众,本来都在各怀心思地看着这场大戏呢,听到佩泽希齐扬这么一说,全都瞪大了眼珠子,心里都在想:伊朗这到底是要干什么呀?这是要在国际舞台上玩出什么新花样吗? 一、话锋一转,伊朗新风向 过去这几个月啊,俄乌之间的那点儿事儿,就像是在国际舆论这个大池塘里扔进了一颗大石头,“哗”地一下,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各种说法就像那些四处飞溅的小水滴一样,漫天飞舞啊。 大多数和俄罗斯走得比较近的国家呢,在谈到这件事儿的时候,那都是小心翼翼的,就像是走在薄冰上一样,力求用词非常中性,为啥呢?就是怕一不小心说错话了,给自己惹来麻烦。 可是你再看看佩泽希齐扬,他一登上舞台,那气势可不一样。 他就像是一个拿着大喇叭的人,直接大声地用“侵略”这两个字给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事儿下了个定义。 这可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外交辞令啊,简直就是外交界的一种大胆创新,就像是在一群都在轻声细语的人当中,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句非常惊人的话,真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而且啊,这个佩泽希齐扬可不是那种只说不做的人,他可是个行动派呢。 你看啊,外界都在传伊朗向俄罗斯送了一个超级大的“导弹大礼包”,就是那225枚法塔赫360导弹的传说。 这时候佩泽希齐扬站了出来,他就像是一个要捍卫自己清白的勇士一样,直接拍着胸脯就否认了这件事儿。 不过呢,这否认吧,在有些人看来,就有点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但是呢,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啊,他这么做背后的意义可大了去了。 这就好比是伊朗想要从原来的圈子里走出来,换一个新的环境,就像一个人想要搬到一个新的小区一样,然后去和西边的邻居们打个招呼,聊聊天气啥的,就是想改善一下关系嘛。 二、改革春风里,伊朗的温柔转向…
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可以说,中国现在的发展,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累积,并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但其实在世界的地图上,居然还有着另一个“中国”,那就是佤邦,这个被称为“小中国”的地方。 那里的人口虽然只有60万人,但是其中军队就占了4万,并且主要的官方语言是汉字,流通货币也是人民币,在制度上也和中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那么佤邦和中国究竟有着什么关系?他们在制度上又为何会和中国有着那么高的相似度? 佤邦位于缅甸的西北部,提到缅甸,相信我们也总会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无序、混乱似乎就是缅甸的代名词了。 就像曾经成立了“掸邦共和国”的华裔大毒枭坤沙,正是出生于缅甸掸邦的。 那时的他控制了金三角地区70%的毒品生产和大部分贩运业务,拼命地把毒品输往世界各地,在20世纪60-90年代成为闻名于世的大毒枭。 更是在1993年12月14日,坤沙单方面宣布成立“掸邦共和国”,自己就任总统,并要求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承认自己“政府”的合法地位并建立外交关系。 可以说坤沙的毒品王国对全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无数家庭因毒品而破裂。 直到在1996年1月5日,坤沙向缅甸政府军投降,随后前往仰光,开始了被软禁的晚年生涯,虽然坤沙2007年10月26日在缅甸仰光病亡,但依旧留下了不小的历史阴影。 而佤邦既然是缅甸的一部分,那是否也是会和缅甸一样,极其的混乱?他们又是否遭受到了坤沙的迫害呢? 实际上,佤邦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与中国云南省相邻,名义上虽然归属缅甸,但由于地方政府高度自治,并且还拥有独立的政权和军权。 这也导致了它的人口规模不大,军队在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且还是缅甸境内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地区,其军事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缅甸政府军相抗衡。 这主要得益于佤邦联合军的组织和战斗力,也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所以才让佤邦这个地方并不受缅甸政府的管理。 佤邦联合军在缅甸地区的地方武装中具有较高的军事实力,这是其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曾经的佤邦也确实受到了坤沙的迫害,在坤沙为他的毒品王国进行扩张的过程中,不仅,对周边地区,包括佤邦,实施了各种控制和压迫手段。 坤沙更是控制着他们,强迫着当地居民,让他们在当地种植起了罂粟,佤邦也由此成为了罂粟的盛产之地之一,罂粟在当时也成为了他们的经济来源之一。 但是实际上,佤邦人民对于罂粟的存在,也是深恶痛绝的存在,被迫种植罂粟的状况,不仅破坏了他们的生活环境,还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因此,当坤沙的势力被清除后,佤邦人民终于有机会摆脱罂粟的阴影,重新开始建设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 他们渴望过上正常的生活,远离毒品的侵害,所以他们也在尝试着努力发展其他合法的经济活动,以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民生水平,以此来摆脱罂粟和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