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12月底,我国成飞和沈飞先后放飞了“新一代战机”。 其中成飞的战机被民间称之为“歼-36”,沈飞的战机则称之为“歼-50”。而对于“歼-50”,目前互联网上有一种说法称这款战机可能登上福建舰,它可能是“六代舰载机”。 沈飞的“六代机” 六代机是一种体系 谈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先确定一件事,那就是成飞的“歼-36”和沈飞的“歼-50”,凭什么被称之为“六代机”。 在这两款战机首飞后,外界都默认它们是六代机,但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它们为什么被称之为“六代机”。 以这两款战机表现出的情况来看,所谓“六代机”,其实有很典型的多军事平台联动能力。 从最早的螺旋桨飞机到F-15这种四代机,战机的性能越来越强,但是战机性能的提升只是提升了自身性能。 F-15战机 随着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现代空战越来越需要多军事平台之间互相联动了。 比如说你要打空战,就需要有预警机帮助战机侦察对方战机的位置,以及帮你处理一些空战中产生的信息。 此外如果对方战机有较先进的航电系统,那己方还需要电子战战机,以和对方进行电子对抗。 可以看出,现代空战打一场,已经不是二战中那种全靠战斗机的模式了,需要很多类型的军用飞机进行配合。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空战中需要多类型飞机配合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到了六代机身上,体现出的就是极强的“多军事平台之间互动的能力”。 多种飞机组成的机群 像成飞的“歼-36”战机,在首飞后大众对其的第一印象就是大。 该型战机在首飞时有歼-20伴飞,能明显看出它比歼-20大出了一圈。 而更大的机体显而易见的可以搭载更多、更大的设备。有这些更多更大的设备,战机就能获得更强的“多军事平台之间互动的能力”。 比如说“歼-36”可以搭载更大的雷达和机载计算机,充当临时的预警机。 再比如说“歼-36”可以控制大量的无人机,通过携带大量且种类不同的无人机,承担很多“歼-36”机体本身无法执行的任务。…
中国在技术发展上有着更多的优势,但这些需要有时间来证明,从目前的一些现象来看,大家对于中国也有了更多的期待。根据一些消息看来,中国目前实现了无轴泵推技术这样的发展,也让我们可以远远地超越西方国家,甚至有数据显示称直接领先美国近十年。那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技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中国在发展当中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在1974年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核潜艇强国之列。 但当时中国的核潜艇技术处于起步阶段,美国,苏联等国家的先进水平存在着巨大差距,尤其被人嘲笑的就是我国发动机的噪音真的非常的大,这也被很多国家称中国的核潜艇为水下拖拉机的称号,这也成为了我国技术发展的一块心病。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也在经历着中国科研人员不断创新,最终研发出了领先世界的无轴泵推技术,实现了中国核潜艇技术方面的巨大跨越。 如何解决核潜艇的水下噪音技术,是我们必须想要解决,但想要降低这一问题,不仅仅只是中国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毕竟水下噪音对于拥有着核潜艇以及潜艇的国家来说,都是必须要改进的,却成为了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一大难题。 作为潜艇大多数采用的时候是有轴泵推的技术就是通过一根旋转为动力轴,连接发动机和螺旋桨来提升他的优势推动潜艇前行,但这种传统的模式来看真的很难突破降噪这一问题。 只要是按照传统模式,那么噪音就必不可少,而我国的马伟明院士就非常的勇于挑战,我们打破了这样的制造,他长期致力于舰船电力系统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同时也在这样的发挥当中,让中国的海军发展事业有着更多的成就。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最终研究出了无轴泵推的技术,实现中国潜艇的跨越式发展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一大动力,想要摆脱噪音,我们就必须改变之前那种传统的发展,无轴泵推也更像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这种发展模式取消了传统的动力轴通过电磁直接驱动螺旋桨的模式来进行潜艇的推进,它彻底改变了之前的问题,而且使用这种涡轴泵推就可以完全消散掉之前的噪音问题,在同等情形之下也是大家更愿意选择的一种模式。 无轴泵推技术也涉及到多个尖端领域,而且研究的难度非常的大,因此之前还很难有国家进行涉足,但这一项技术的运用使中国潜艇噪音水平大幅度降低,同时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隐蔽性条件。 潜艇本身就是在一些特殊时期使用的,而且更小的声音意味着可以对敌军进行探测,所以降噪非常的重要,但之前很显然没有办法去进行改变。无轴泵推技术的成就中国也花费了很多年克服了无数的技术难题才有了这样的突破。 无轴泵推介绍的成功运用,让我国潜艇的隐蔽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中国核潜艇也由之前的大洋黑洞变得有了实力。 无轴泵推技术的运用是中国近几年来科技实力发展的缩影,而随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加,我们也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可能。 之前很多国家想要通过一些发展来对中国进行限制,但目前逐渐追赶的我们已经有了翻盘的可能,所以有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方法不可行,而且近几年来中国的实力发展让我们有了很多技术上的突破。 无轴泵推技术,我的出现也在更大程度上带来了发展上的优势,核潜艇的制造不仅能够使用上这一技术,如果之后越发成熟的话,用在其他的水下武器运用上也并不是不可能降低噪音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能够进行技术上的平移,也会为中国的海军实力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无轴泵推技术将会为中国带来更多的优势,在后续发展当中表现也会更加明显,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技术不再受其他国家的限制。 而且以中国目前的发展实力和军工领域的持续运行也会带来更多的可能,后续发展如何还请大家拭目以待,但有一点也需要大家放心,那就是我们不再受到其他国家的技术限制。
说起美国海军,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想到 11 艘核动力航母,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美国的潜艇部队。实际上作为海军强国的美国,不单水面舰艇的实力超群,水下潜艇的实力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难逢敌手。 前段时间美国五角大楼宣称将开启新一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建造计划,据悉具体的建造工作已在弗吉尼亚州波特纽斯造船厂动工,相关人员指出该潜艇的建造工作已经筹备了 10 年之久,据一位美国海军人员表示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将是全球最强大的战略核潜艇。 依照美国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将配备一台使用寿命长达 42 年的核反应堆,这意味着在潜艇的整个服役期间,哥伦比亚级无需更换燃料。 该核潜艇的排水量超过了 2 万吨,还能够携带 16 枚洲际核导弹。这样的攻击力令人侧目,从理论上讲,一艘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就能轻易地毁灭一个中等国家。试想倘若将这 16 枚洲际核导弹投向日本,那么日本这个岛屿国家恐怕就会彻底被夷为平地。 美国新打造的这一最强海底巨兽,采用的是最新的导弹发射模块,使用这种模块后,哥伦比亚级核潜艇所能发射的导弹种类变得丰富多样,几乎各类导弹都能发射,这使得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具备了更多的攻击方式。当然,这样的海底巨兽价格自然不菲,据悉一艘核潜艇的造价就高达 124 亿美金,而美国预计一次性建造 12…
094的这个举动非同一般,众所周知,在解放军越来越庞大的武器库中,核动力潜艇无疑是最神秘的存在之一,每次露面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含义。 【潜艇的保密度最高】 对于西方卫星的窥探,我们大大方方地将094装填导弹的画面展示出来,不仅是实力提升带来的自信,也是对一种无形的威慑,警告对方不要轻举妄动。 核潜艇最核心的威慑价值在于“二次核打击能力”,这意味着即使一国的陆基和空基核力量遭到先发制人的攻击,核潜艇仍能确保国家保留最后的核反击手段,从而构成强大的核威慑。 此外,核潜艇隐蔽性极强,深潜时几乎无法被卫星和声呐探测发现,且可以在深海中长时间潜伏。这种隐蔽性使得核潜艇成为最具威胁性的战略武器平台之一。 作为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核潜艇的存在对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国潜艇的数量质量稳步提升】 从这个角度来讲,094型核潜艇对我国来说意义非凡,是中国在该领域的一次飞跃。这款潜艇完全由中国制造,国产化的设计大大减少了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这种“自给自足”的能力,无疑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军事科技领域的信心。 此次与094一同亮相的还有“巨浪”系列导弹,该导弹的搭载使得094型核潜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重器。这些导弹射程远、精度高,可谓是打破地域限制的“撒手锏”,让中国能够从沿海水域直接威胁到全球范围内的目标。 当然,与美俄等在该领域钻研多年的国家相比,094还是有一些差距客观存在,但经过近年来中国科研团队的努力,相较于早期型号,094已经做出了多项性能上的更新和补足,短板已不再明显。 还有专家指出,094公开展示,很可能意味着技术水平更高,性能更强的核潜艇已经列装,从这个角度看,这既是一种实力展示,也是一种姿态宣示:中国愿做负责任的大国,以维护和平为己任。 【配合巨浪导弹094战斗力不容小觑】 当然,展示094型核潜艇也传递了一种不容忽视的信号,即中国具备可靠的海基核打击能力,对潜在战略竞争对手形成了一定的威慑,促进了地区的战略平衡。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外交上的智慧。 综上,核潜艇的角色在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中,绝不限于其本身的军事属性。作为现代海军中最具战略价值的武器系统之一,核潜艇不仅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的094型核潜艇及其配备的巨浪-3导弹,是这一论断的有力证明,展现了中国在面对国际复杂局势中的冷静与实力。
德国不是拥核国家,却突然向全世界亮出了核武器。根据环球时报报道,有人拍到了德国战机,带着核弹就飞到了美国。德国国防部站出来实锤了,说德军正在美国参加训练,带过去的核弹是真的。 德国是全世界最早研发核弹的国家,比美国还早三年。但直到二战结束,他们都没研发成功。当年德国实力强大,横扫欧洲,为何始终造不出核武器?如今德军的核弹,又是怎么得来的呢?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作为战败国,德国为什么能堂而皇之地用上核武器? 全世界最早想到,把核技术用在武器研发上的人,是德国专家。 1939年1月,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最先发现了核裂变能释放巨大能量的现象。他写了篇论文,把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公开发表了。 德国汉堡大学教授保罗·哈特克看到后,马上给希特勒写信了。他在信里提醒希特勒,核裂变技术理论上可以造出一种超级炸弹。如果德国最先研发出这种武器,德军就天下无敌了。 希特勒也是很听劝,说干就干。1939年4月,德国最顶尖的6位核物理学家被召集到柏林,秘密制定核武器研发计划。由此,德国成了全世界最早研发核弹的国家。 德国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英美等同盟国压根就收不到一点风。那美国后来是怎么察觉到的呢?希特勒自己的一道命令,露出了马脚。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铀矿,在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就已经被德军控制了。然而核能产业还没发展起来,全世界都不知道铀矿能干啥。结果就在1939年7月,希特勒紧急下令,封锁捷克斯洛伐克铀矿,除了德国,其他国家都不能碰。 希特勒这么紧张铀矿,引起了英美科学界的警觉。1939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是爱因斯坦写的,他提醒罗斯福,希特勒可能在研发超级核武器。如果德国先成功,那同盟国都得完蛋,所以美国必须马上开始研究,争取赶在德国前面。 罗斯福一开始没当回事,仿佛在听科幻故事。毕竟核武器谁也没见过,超出大部分人认知了。罗斯福跑去问自己的首席科学顾问布什多次,核武器真有这么牛吗? 布什多次没有直接回答,他说了个拿破仑的故事。19世纪初,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想找拿破仑申请经费。他跟拿破仑说,自己研究的蒸汽船一旦成功,法军就能拥有强大的新式舰队。 拿破仑当时理解不了,他觉得舰船都是靠风帆的,蒸汽机轮船太扯淡了。富尔顿被当成骗子,直接给赶走了。富尔顿回到美国,真把蒸汽船早了出来,让美军最先装备了蒸汽动力军舰。 布什多次话锋一转,拿破仑虽然理解不了新技术,但如果他愿意尝试,拥有先进舰队的就是法国了。罗斯福听完,瞬间就悟了,马上开始筹备“曼哈顿计划”,研发原子弹。 1941年12月6日,美国顶级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牵头,“曼哈顿计划”正式启动。美国开始不计成本地砸钱搞研发,目的只有一个,比希特勒更早搞出核弹。 其实奥本海默当时心里也没底。他曾经感慨,美国起步太晚了,正常情况下再怎么追赶,也得比德国晚两年。那为什么最后还是美国造出来了,德国却失败了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德国在石墨材料上翻车了。1942年,德国打造原子弹反应堆,需要很多高纯度石墨材料,于是向波兰最大的石墨工厂订了一批货。 工厂主管施密特一琢磨,要这么多石墨,德国肯定在搞新式武器。施密特是反法西斯人士,于是在石墨里动了手脚,交付了大量的残次品。 德国用这批劣等石墨搞试验,各种失败。德国科学家搞懵了,明明理论没错,就是找不到失败的原因。施密特这么一搞,德国在核反应试验环节被卡了很久,研发进程大大拖慢了。 二是盟军的联手破坏。重水,是原子弹研发的关键原材料之一。1940年,德军占领了挪威维莫克工厂,这是当时全世界唯一生产重水的工厂。盟军想要炸掉工厂,不让德国获得重水原料。像什么特工渗透,空降兵突袭,轰炸机爆破等方式,盟军都搞了,效果不大。 希特勒当时觉得,工厂留在挪威太危险了,下令搬到德国来。搬迁计划十分保密,但还是被挪威本地的抵抗组织发现了。1944年2月20日,装满了重水和工厂设备的渡轮,在挪威廷斯贾克湖被炸了。重水原料断供了,希特勒的核武梦也彻底破灭。…
一直以来,伊朗海军在国际上都没啥存在感,但是到2024年末的时候,这支“没啥存在感的海军”居然下水了一艘航母。 2024年11月,伊朗的“沙希德·巴盖里”号航母成功下水海试,让伊朗悄然加入了“航母俱乐部”。 这艘“沙希德·巴盖里”号航母的排水量达到了4万吨,属于中型航母的水准。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对伊朗航母的报道 罕见的设计 不过比起航母的吨位,这艘航母的外形却更加让人关注,因为这艘航母采用了罕见的斜角甲板倒置,以及滑跃甲板和斜角甲板“二合一”的设计。 时间往前倒退100年,自从航母这种军舰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过这种设计。 从实战角度出发,伊朗这艘航母的设计问题非常多。 伊朗航母 首先是滑跃甲板和斜角甲板“二合一”的设计,直接就让航母的起降效率降低了一大半。 像我国辽宁舰这种滑跃起飞航母,滑跃甲板上有两条起飞跑道,斜角甲板有一条起飞跑道,整个航母上有3条跑道,能同时容纳3架舰载机的调度,舰载机起降效率会非常高。 辽宁舰甲板 相对比之下,伊朗这艘“沙希德·巴盖里”号航母只有1条跑道,只能允许1架舰载机的调度。那这艘航母相较于中国辽宁舰,在舰载机起降效率上就要低很多了。 至于斜角甲板倒置,这个更要命,因为它极大的提升了舰载机降落的门槛。 正常航母的飞行甲板尾部都非常宽,更宽的宽度使得舰载机能够更好的降落。 舰载机降落 而“沙希德·巴盖里”号航母这种情况,使得它的舰载机着舰区域只有正常航母的3分之1左右,这毫无疑问让舰载机的降落变得更难。 并且这艘航母还要考虑舰载机复飞的问题。 所谓舰载机复飞,是指舰载机在降落失败后(通常是阻拦索没有勾住舰载机),舰载机再次起飞,以防止舰载机一头栽进海里。 但是伊朗这艘“沙希德·巴盖里”号航母,如果舰载机降落失败,那基本没有可能再复飞了。…
什么叫“人菜瘾还大”,60年代的英国便是这句话的最佳体现。 在面对其他国家的合理诉求的同时,英国依旧保持着日不落帝国的傲慢态度,甚至说到痛处就气急败坏,还想用48枚核弹来敲竹杠,结果连这区区的48枚核弹都凑不出来,还得临时找美国借货。 英军 而这个将大英帝国气的破防的国家就是中国,而让英国崩溃的就是香港的归属问题。 香港回归 破防的英国 自1842年《南京条约》起,香港这片土地便被迫脱离祖国怀抱,被英国侵占。历经百年沧桑,到了20世纪60年代,香港回归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只不过事物总是螺旋发展的,中方希望收复香港的合理诉求,却也引起了英国的强烈反应. 那一年是1961年,在5年前的1956年,因为美苏的默契,英国已经在苏伊士运河之战中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殖民地,内心早已是充满了愤懑之气。 苏伊士运河战争让英法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 再加上失去了印度和缅甸以后,英国也就失去了自己在印太地区的两个重要抓手,因此他们更不愿轻易放弃香港这块具有重要战略和经济价值的风水宝地。 他们觉得美苏作为冷战中的两级,向美苏低头仍然情有可原,但像中国这个昔日被他们视为“东亚病夫”的国家让步,简直就是“罪无可恕”。 六十年代的驻港英军 而英国如此傲慢的态度和欺软怕硬的嘴脸,激起了中国人民无限的愤慨,双方关系不出意外的意外跌入了冰点。 但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开始慌了神 ,如果和中国的关系彻底破裂的话,中英甚至有兵戎相见的可能,而如果要和彼时的中国交战,那又如何是好。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携二战后世界第一强国之威,派遣了几十万的部队,使用了近百万吨以上的弹药,都堪堪只能和志愿军斗个平手,而眼下的英国自己,又怎么能是中国的对手呢? 核弹讹诈 思来想去之下,英国人打起了原子弹的主意,既然当年美国可以核平广岛和长崎,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对中国下手呢? 打定主意以后,英国开始了自己的行动,当时新加坡还是英国马来亚殖民地的一部分,并没有正式独立,又距离中国极近。…
都说真理永远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中,若没有合格的武力保护自己,国家最终只能遭受欺凌与压迫。 而中国的191型火箭炮便是一款彰显“真理”的武器,自服役以来,它便凭借着卓越的性能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国防事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在海峡两岸的战略关系当中,更是被人誉为国家统一的宝具。 191型远程火箭炮的基本性能 瞄准,锁定,发射,摧毁,一气呵成,191型火箭炮无愧为中国陆军最先进的远程打击火力。 它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根据战场需要灵活更换发射箱,发射不同射程、不同弹种的火箭弹,以满足多样化的作战需求。 这种设计赋予了191型火箭炮如战场上变形金刚般的多功能性,使其具备极其强大的适应性和战斗力。 中国的火箭炮 在射程方面,该武器主要使用300毫米口径弹药,射程超过150公里。 若换装更大口径的弹药,其射程可轻松达到300-400千米,甚至最远可达500公里。如此出色的射程不仅覆盖了台湾岛,还具备对周边海域及更远目标进行打击的能力。 中国的火箭炮部队 这使得191型火箭炮在战场上拥有极大的战略灵活性,能够随时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精准打击反应。 无论是敌方突然的军事调动,还是非法军事设施的搭建,191型火箭炮都能凭借其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强大的火力输出,在第一时间有效遏制威胁,将潜在的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 火箭炮的怒吼 此外,得益于先进的制导系统,191型远程火箭炮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也不容小觑。即使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它也能够对敌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有效削弱敌方防御。 同时该火箭炮还具备多发齐射的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火力覆盖,对敌方造成巨大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191型火箭炮在信息化作战方面也表现出色。它配备了先进的通信和数据处理设备,能够与信息化作战系统深度融合,实现实时的战场信息共享和指挥协同,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并且它还能与海军、空军等其他军种的装备进行高效联合作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击力量,进一步提升中国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更重要的是,191型火箭炮还配备了强大的火控系统和自动化操作界面,使得操作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射击任务,进一步提高了作战效率和准确性。 中国的火箭炮部队 191型火箭炮与国家主权捍卫…
就在大家的目光都放在福建舰航母上的时候,中国的另外一款军事装备则也是在不停的进行着发展。 其实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中国军工在近代的发展上,确实是落后了美西方太远太远。现在的成绩,不过也是在追赶之前欠下的债。 只不过,这个速度着实是太过于令人震惊。 中船一号 对于中国军事的发展,其实国外一直也都在关注着。这一点应该不需要多说,毕竟身为一个大国,中国的军事实力对于全世界局势的变化,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如果说,现在世界上哪个国家最为关注中国的军事实力变化,那么美国和日本是绝对名列榜首的位置。 日本关注中国的军事发展,其实我们也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一直在炒作“中国威胁论”的美国,自然也是十分的关注中国。 有媒体报道,中国这一艘新船的建造,其实是早在去年七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当时美国也就已经知道了这一消息。 并且,在当时的美国还认为或许中国建造这一艘船,大概会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其实这一点看起来,在速度上已经不慢了。 毕竟一艘大船从无到有,仅仅一两年的时间,光是在统筹人员以及所需要的资源调配上,就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可尽管如此,也只能说美国还是小看了中国舰船的建造速度。因为仅仅只过去了八个月的时间,这艘大船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或许这个时候会有朋友觉得好奇,从七月到现在也不过才六个月的时间。为什么要说八个月就建造完成了呢? 其实媒体透露,这艘船的确切建造时间是在去年5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并且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就在船坞完成了装配。至于之后的四个月时间里,则是在进行着试航的工作。 也就是说,这艘航母仅仅用了8个月,就建造完成了。 另一方面,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我国军工的保密程度。毕竟已经快要装配完成了,美国方面才得知中国新型船只正在装配。 而在另外一方面,我们虽然承认美国在航母这一领域,在现在确实是难逢敌手的存在,但是中国造船速度却也令人吃惊。 多重任务 这次出现的中船一号,也有媒体透露其实是肩负着不同寻常的任务的。大家都知道最近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海警部门一直出现在南海的一线。 也正是他们,在不停的应对着南海不断出现的冲突。这一次的中船一号就有媒体透露,将会出现在海警部门。 或许这个时候会有朋友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么一艘船会被称之为“航母”呢?其实这一点就要考虑到中国已经拥有的现实科技了。…
2023年9月,在我国南海海域,中国海军进行了一次太赫兹反潜天眼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我军利用这套设备,侦测到了几艘美军潜艇。 不光如此,还识别出了潜艇的行动轨迹和任务目标。如此看来,太赫兹反潜天眼确实不愧“天眼”的称号。 话说这类“天眼”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什么?它的出现又会给他国潜艇带来哪些压迫感? 搜捕潜艇有多难? 在此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搜捕潜艇这项工作究竟有多难?弄清楚了这个,大家就能明白“天眼”的妙处所在了。 首先,潜艇藏身的海洋环境,本身就具有隐蔽性。 由于海水对电磁波有吸收和散射作用,再加上海况、温跃层、盐跃层等都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海水就成了一个“金钟罩”,足以将潜艇牢牢护卫在里面了。 像那些传统声呐,由于受到水下环境的限制,几乎无法探测到潜艇的存在。即便是常规雷达,在潜艇面前也得折戟沉沙。 除了海水本身具备的隐蔽性以外,还有一个因素也增加了潜艇的神秘性,那就是潜艇的静音技术越来越发达了。 有了静音技术,潜艇就能及时消除噪音,给雷达增加探测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搜索人员就更加寻不到潜艇的踪迹了。 像潜艇上的减震模块,就是这类技术之一。 从有关资料来看,不少潜艇会采用减震材料、结构设计等方式,来吸收、减弱潜艇内部机械振动带来的噪音和能量。而这种“特殊装置”,就被称为减震模块。 诸如美国的海狼级核潜艇,就有26个减震模块。还有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更是拥有400个减震模块。 当这些减震模块全部配备齐全以后,再配合基座浮筏技术,这样就能使潜艇达到完美的静音状态了。 美国某杂志就曾吹嘘道:“美国的核潜艇游过水下,就好比一条鱼游过去,就是这么的悄无声息”。 从某些意义上来讲,这样的隐身技术,再叠加潜艇的核打击能力,确实能让核潜艇处于一种“无敌状态”。 众所周知,核潜艇由于采用核动力驱动,因此本身就具备强大的续航能力。利用这种特性,核潜艇无需频繁补充燃料,就能在水下进行长时间航行、执行任务。 想象一下,一艘正儿八经的核潜艇,接到任务以后,无需抛头露面,直接就在水下潜伏十天半个月。 随后再偷偷摸摸的游到目标国家的海岸边,发射核弹。如此一来,就能给目标国家带来一个出其不意的摧毁式打击了。这就是核潜艇的威胁所在。 换句话说,一艘全副武装的核潜艇,在战略打击能力上,比某些航母还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