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對華加稅500%,被俄羅斯嘲諷:加7000%也沒用,嚇不倒中國!

7 days ago

10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参加乌克兰问题新闻发布会,在会上他对外表示,由于中国购买了60%俄罗斯能源,为战争机器提供燃料,目前已有85名参议员愿意授权总统特朗普,针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加征500%的关税。 但就在美国再次对华放狠话之际,俄罗斯媒体却突然对外表示,美方加税举动,其实对中国毫无意义。 10月17日,金融专家保罗·贡恰罗夫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美财长威胁对华加税500%的举动,没有任何意义,这种夸张只会让外界认为,美国是一个不值得被认真对待的国家。 贡恰罗夫认为,不论是加税250%,还是7000%,对中国起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这只会引起嘲笑,起不到威慑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加速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机构合作,让世界对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加速反感。 实际上,俄罗斯专家给出美国加税无用论,并不是无凭无据,因为正常条件下,当两国贸易关税加征超过100%后,就已经没有了任何利润空间,不论再加多少,都只是数字游戏。 比如在4月11日,中国对等向美国加税的第6号公告当中,就曾明确指出,在把对美关税提高到125%以后,美国输华商品就没有了任何市场接受的可能性,不管美国再如何调整,中国都不会再予以理会。 所以由此来看,近期美国不论是因为中国稀土管控,威胁加税100%,还是因为购买俄罗斯石油,威胁加税500%,其实只是特朗普政府,面对中国加强关税回应的故技重施,一面借乌克兰热点问题,来换取内部政治支持,另一面想在中美11月份新一轮经贸谈判前,趁机施压。 不过,尽管美国再次撂下狠话,但这种加税伎俩,再也起不到应有效果。 因为中美5月份首轮关税对抗时,美国面对125%的关税反制,只坚持了33天,这足以证明特朗普政府无力长期执行对华高关税政策,付出的代价高昂惨痛,当初火力全开尚且如此,如今面对准备充分的中国,再搞故技重施,将更加行不通。

中方拒接電話後,美國有人坐不住了,一架專機抵京,向王毅交底

7 days ago

中美贸易关系再度陷入紧张,过去几个月里的经贸会谈成果,有可能因为特朗普政府的无理打压而付诸东流。在意识到局势不对劲后,特朗普还专门下令,要求贸易代表格里尔打电话向中方了解情况,但中方没有接。 中方拒绝电话后,美方又开始各种威胁施压,扬言要对华大幅加征关税、限制关键软件、波音零部件对华出口,还诋毁中方的稀土管制政策,是在“破坏全球供应链”。与此同时,美方又不断暗示中方,他们不一定会再度升级贸易战,美财长贝森特抛出条件,只要中方暂缓稀土出口,那么美方可以将冻结的对华加征关税,再往后顺延。 不难看出,美方的目的就是想要将中方逼上谈判桌,并作出妥协。但中方只做了两件事,一个是驳斥美方的不实指控。首先,中方对稀土的出口管控,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对象,更不是“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相关政策符合国际通行惯例,给企业留足了调整空间与时间,中方只是要进一步严格管控稀土这一两用物项流入军工产业,是维护全球安全的正义之举。 至于和美方的摩擦,责任完全在美方。这轮摩擦升级,并非中方主动挑起,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在1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美方在马德里会谈后,短短20多天的时间里,出台了高达20项对华打压措施,不仅损害中方利益,也有违会谈共识,中方作出反制合情合理,为此造成的后果,美方要负全部责任。 另一件事是亮明态度,从10月9日中方公布新的稀土管制措施后,美方的威胁就没有停过,中方有必要亮明态度,让美方意识到中方不吃这套。我外交部在回应与美方的关税与经贸摩擦时明确指出,中方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摆在美方面前就两个选择,要么坐下来好好谈,如果一意孤行,必将迎来中方的强力反击。 目前来看,美方是想谈的,就是态度还不端正,中方对谈判也持开放态度,但只谈不让,就看美方何时醒悟。所以月底的APEC峰会,中美大概率还是能够实现会晤的。不过对美国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率先一步访华,绕开美国政府与中方展开对话沟通。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10月16日,王毅在北京会见美国黑石集团的CEO苏世民。在会谈中,王毅明确表示,中美对立对抗只会两败俱伤,应该在平等、尊重以及互惠的基础上,展开有效沟通。苏世民也向王毅交底,表示希望中美双方加强沟通,推动各自繁荣发展,他本人愿为此作出积极努力。 外交部的通稿中,有一处细节值得关注,王毅外长是以外办主任而不是外长的身份会见苏世民,层级明显更高,既说明对苏世民的重视以及寄予厚望,也说明中方是有意愿搞好双边关系的。中美经贸关系紧密,黑石集团等美国企业、机构,从中美贸易往来中获利颇丰,他们有意愿,也有能力影响美国政府,这对改善中美关系是好事。 除了黑石集团CEO苏世民访华外,苹果公司CEO库克近期也开启了访华之行。他此行不仅是为了推广苹果产品,还是在敏感时刻向中方传递重要信号,苹果公司愿意继续扩大在华投资,有外媒在报道时,甚至称库克在和特朗普唱反调。 事实证明,破坏中美经贸关系,不符合双方的实际利益,这种原本可以避免,而且不会有赢家的对抗,是不明智的。希望特朗普政府能够回归理性,认清中美关系是互利共赢这一本质。

北約秘書長:要是中國犯台 恐促俄羅斯攻擊北約!

7 days ago

  北约秘书长吕特表示,如果中国攻击台湾,可能会煽动俄罗斯对北约采取行动。(法新社照片) (卢布里雅纳17日综合电)北约秘书长吕特表示,如果中国攻击台湾,可能会煽动俄罗斯对北约采取行动,并强调应将这两个国家视为一个单一实体。 英国《电讯报》报道,吕特是在斯洛维尼亚首都卢布里雅纳举行的北约议会大会第71届年会上,发表上述言论。   吕特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专访时还表示,中国在持续强化军力,预计到2030年前将拥有1000枚核弹头与庞大的海军,并与北韩和伊朗合作。 他指出,基于所有这些原因,“我们需要提高国防开支”,还说中国在透过规避制裁、提供军民两用货品及其他方式,帮助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行动。 这位北约首长说,如果有一天中国决定犯台,绝对不会是一场单线战争。 吕特指出:“他们可能会先打电话给他们的次要伙伴,也就是莫斯科那只著名的纸老虎,要求他在欧洲的北约领土某处发动攻击。” 他说:“所以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这也代表中国是真实存在的威胁…这就是为什么北约和印太地区的整个连结如此重要,不应将印太和欧洲-大西洋视为两个独立战区。” 他还强调,北约的实力远比俄罗斯强大,因此没有必要击落侵犯成员国空域的俄罗斯飞机。

多謝“陣風”打廣告,印尼總統出席九三閱兵回國後,狂買42架殲10

7 days ago

西方又要集体破防了,多谢“阵风”打广告,中国歼-10战机迎来新客户,中国邻国十分大手笔,豪掷数十亿一买就是42架。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出席九三阅兵回国,这才过了一个月,印尼就彻底下定决心下单歼-10。 自从歼10战机在印巴空战中一战成名后,虽然印度百般否认阵风被歼10击落,但是巴基斯坦总理亲自在联合国认证后,印尼第一个找上门来了。 据环球网援引印尼媒体消息报道,印尼防长正式确认,将采购中国歼-10战斗机。 按照印尼军方的进一步披露,此次将采购至少42架歼-10C,财政部已经拨出了超90亿美元的专项资金,也就是说可能不止要买战机。 这一订单打破了外界对“伊朗先购歼-10”的预期,更让长期垄断东南亚军售市场的西方国家始料未及。 去年此时,西方媒体还在集体唱衰歼-10C的出口前景,美媒宣称“没有国家会冒险采购缺乏实战验证的中国战机”,法媒则嘲讽“歼-10C连与阵风同台竞技的资格都没有”。 如今回旋镖扎到了美西方自己,仅仅1年,局势就180度大转弯,法国防长抱怨所谓“中国在东南亚搞恶意竞争”,美媒也紧急分析“歼-10C如何撬开西方传统市场”,这种态度转变的背后,是西方军售神话的崩塌,与舆论话术的破产。 西方用来贬低中国装备的第一套话术,是“缺乏实战经验”,但当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击落数架印度阵风后,这套说辞瞬间失去了立足之地。 之前马克龙亲自访问印尼,还想要挽救一下已经签署的42架阵风订单,然而当时满面春风回国的他,怎么也没有猜到,打脸来的这么快,印尼最终选择了歼-10。 而“技术落后且售后无保障”,这是西方的第二套攻击话术,但印尼的采购协议戳破了这一谎言,西方的技术优越感彻底站不住脚。 更加讽刺的是,之前美国抢走法国与澳大利亚的潜艇订单时,西方舆论集体沉默;如今中国凭性价比赢得印尼订单,却被指责“破坏市场规则”,这种只许自己垄断,不许他人竞争的霸权逻辑,实在是太荒谬了。 当然,印尼此次毅然决然的选择中国装备,不单单是因为性价比高,还因为不必受美西方的窝囊气。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南亚国家因为缺乏工业制造能力,没有选择余地,在采购美西方武器装备时,往往需要接受各种政治、贸易等不公条款,而如今与中国的合作则没有这种烦恼,中方不设任何附加条件,这种平等姿态与西方的霸道行径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巴黎航展上歼-10与阵风同台亮相,到如今印尼的军购订单落地,歼-10的崛起并非偶然,它背后是实战优越表现的支撑,是对比西方战机的性价比优势,更是中国平等合作理念的一次胜利。 西方舆论场从原来嘲讽,到今天的焦虑,这种转变本质上还是,全球军售话语权转移的信号,如今发展中国家不再盲目迷信西方品牌,更看重装备的实际战力与合作的平等性。

特朗普準備對中國動手?美機密文件曾泄露,“主戰場”鎖定了台灣

7 days ago

美欧这回真慌了! 美国防长亲自签署的机密文件泄露,点名要把“阻止中国收回台湾”当头等大事。台海风云突变,全球都在看谁能笑到最后!   美方机密文件曝光   2月29日,《华盛顿邮报》放出重磅独家,指出美国防长赫格塞思亲自签署的一份机密级内部备忘录泄露。 里面最核心的意思就是:未来几年美国防务的“头把交椅”,就是要防住咱中国大陆“收复”台湾。美国还要加强本土防御,明里暗里都在做准备。 这份文件一曝光,华盛顿政坛立马炸开了锅。美方的态度很明确,台湾就是美国的“主战场”。换句话说,台海局势已经被美国军方列入头等大事。 这背后,其实就是美国担心咱中国在这个区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自己手里的“台海牌”快要打不动了。 有意思的是,这份文件还特别强调,要把“阻止大陆行动”放在比俄乌冲突、反恐任务更高的优先级。美军这回是真的把台湾问题当成“核心利益”来盯了。 这两年美台关系一直在升温,尤其是特朗普回锅之后,整个台海气氛更紧张。特朗普向来以“敢说敢做”闻名,第一任期就多次在台湾问题上“加码”。 这次二次登场,台海局势必然更加棘手。特朗普的团队一向喜欢用“极限施压”那一套。这次他二进宫,台海问题直接被摆到桌面正中。 美台军事互动明显加码,不但有军售,还有各种“高官互访”“联合演练”。美国防部频繁表态,光是去年到今年,咱中国都能看到美方军舰和侦察机在台海周边晃悠的频率明显增加。 特朗普的算盘很简单,就是借台湾问题持续给咱中国添堵。一方面拉拢台湾当“棋子”,一方面在舆论和国际上给咱中国制造压力。 美国对台政策已经逐步从“战略模糊”变成了“赤裸裸表态”,就是要看咱中国怎么应对。台湾岛内最近一年多的氛围,也着实不妙。 民进党当局不但自己喊着“抗中保台”,还不断在岛内煽动各种对立情绪。他们仗着美国撑腰,一会儿买军火,一会儿搞“外交突破”。 这一系列动作就是想让岛内民众相信:有美国撑腰大陆不敢动手。但实际上,越来越多台湾老百姓也开始看出门道。美国真要“保台”?那可未必。 美国看重的,是自己在全球的地位,台湾对于美国来说就是“棋盘上的一颗子”。只要能用台湾这张牌遏制咱中国发展,美国就不会轻易放手。 至于台湾老百姓的安危,根本不是美国的核心关切。民进党这几年“押宝”美国的做派,其实也有点像“饮鸩止渴”。 美国对台军售一单接一单,岛内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民生问题反而被搁到一边。美国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台湾的“安全感”却没见涨多少。…

真相大白!殲-10C機群悄然飛越紅海,美軍航母艦隊毫無察覺

7 days ago

不装了!咱妈是一点都不装了!把歼-10其实能“隐身”的事情也“爆”出来了。今年4月的时候,我们和埃及一起进行了一次联合军演,当时我国歼-10C飞过红海时,美军航母编队正在那里执勤,可美军居然毫无察觉,就已经引起了全球观察家的震惊。 不过,那个时候说什么的有,有说歼-10根本不是自己飞过去的,有说这都归功于空警-500,但没想到的是,这是因为歼-10能看见美军,美军却看不见歼-10。 歼-10C飞越红海,美军居然没发现? 今年4月,我们和埃及举行了两国首次空军联合训练,这是我国空军第一次把运-20、歼-10C、空警-500以及直-20成体系地派去非洲和中东地区进行联合训练,对我国空军的发展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但谁也没想到,在这次联合训练开始之前,我国空军已经展示出了自己的“威力”。因为我国歼-10C战机翻越喀拉昆仑山脉、飞越红海,曾在美军“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附近飞过。 虽然我们也不至于说是在美军“头顶”飞来飞去,但当时美国也算是在红海挨胡塞武装的打,“杜鲁门”号肯定也不是在那里“闲逛”,而是在执行任务的,雷达肯定也是开着的,可问题在于,美军居然根本没发现我们从他们身边飞过! 在我国空军编队落地埃及、消息正式曝光之前,美军没有发布任何相关的消息,这足以说明这一点。因为要是放在过去,我们有什么风吹草动,美国都恨不得拿出来“嚷嚷”,最好还能跟“中国威胁论”挂钩,让全球都知道中国在干什么。 那个时候,就有国际观察家觉得,美军肯定是慌了,他们觉得,歼-10C肯定是通过空警-500的信息提前预知到了美军所在的位置,并成功躲避了“杜鲁门”号航母的雷达扫描,悄无声息地飞过了红海。 不少人因此笃定,歼-10C至少也得算是“四代半”,怎么看都不可能是我国嘴巴里的“三代机”。 但也有人很“乐观”地表示,运-20也一起飞过去的,可能歼-10C根本不是飞过去的,而是拆了翅膀被运-20运去埃及的呢?这样,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美军航母没有发现歼-10C了。 种种猜测,不一而足,按照我们的一贯做法,对此也不会进行回应,只会让大家继续猜,这件事情也就算这么过去了。 可没想到,最近我国是真的一点都不“装”了,官媒直接公布了这次行动的真相。 不装了,歼-10它也能“隐身” 日前,央视的报道确认了歼-10C它绝对不是被运-20运到埃及的,而是自己飞越红海、抵达埃及的,因为央视直接说出了“我能看见你,你却看不见我”这种直白的话。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来说,歼-10C的总设计师王海峰表示,其实歼-10C也是具有“隐身”的能力的,只不过,这种“隐身”的能力并不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雷达无法发现我们的存在。 我们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隐身飞机”,就是雷达上看不到,歼-10C肯定不是这种“隐身飞机”。 但官方消息透露,歼-10C其实已经完成了“跨代升级”,它的“隐身”功能,是我国空军的作战体系带来的。前面已经说过,我国这次是成体系出海进行联合训练的,空警-500在歼-10C的“隐身”过程中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为在空警-500的配合下,歼-10C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不仅可以发现对手,还能压制对手的航电雷达,甚至能够在对方的雷达上模拟出“假信号”,用来迷惑对手,让对手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飞过了他们的头顶。 也就是说,我们不是绕过了美军雷达的扫描,而是直接在人家的雷达上模拟出了“假信号”,让对方根本不知道飞过去的是歼-10C。 对于美军来说,这或许比歼-10C是直接绕过去的还要可怕。因为现在歼-10C都可以欺骗、干扰美军雷达了,那么比歼-10C更先进的歼-20,甚至是我们刚刚才曝光的六代机,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呢?…

美國對外宣稱:中國正大量生產一款重要武器,要為一場大戰做準備

7 days ago

最近几年,美国老是对外放话,说我国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一款重要武器,还说这是在为一场大战做准备。 美国的媒体和政府官员三天两头提这事儿,搞得国际社会都开始关注和议论纷纷。 美国情报机构的报告更是直接点名,说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军事和网络威胁。 中国武器的实力 中国这些年军事实力确实涨得挺快,正在大批量生产的武器种类不少,涵盖了空中、海上、陆地甚至太空领域。 歼-10C战机是中国自己研发的第三代战斗机,装备了先进的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能干的活儿可不少,比如空战、对地攻击啥的。 前段时间印巴冲突,巴基斯坦据说用了歼-10C,把印度好几架战机给干掉了,包括法国造的“飙风”战斗机。 这事儿一出,全球军事圈都炸了锅,很多人开始正眼瞧中国的武器实力,歼-10C的实战表现证明了它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东风系列导弹是我国自己搞出来的弹道导弹,特点就是准、机动性强、生存能力高。东风导弹的射程从近到远都有,基本能覆盖各种作战需求,想打哪儿就打哪儿,精准得很。 除了传统导弹,中国还在搞高超音速武器,比如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这东西速度快得离谱,还能变轨,敌方的防空系统根本拦不住,属于一出手就能让对手头疼的狠角色。 海军方面,中国还有新型潜艇,比如093B攻击核潜艇和096战略核潜艇,正在研发中。这些装备让中国海军的实力蹭蹭上涨,从近海防御到远洋作战,能力提升不是一点半点。 无人机这块,中国有“翼龙”系列,已经卖到了好几个国家,能侦察也能打击,性价比高得很。 反舰导弹方面,“鹰击-18”是明星产品,能精准打敌方的舰船,威力不小。这些东西都说明中国在无人化和精确打击上花了大心思。 防空这块,“红旗”系列防空导弹已经装备部队,能拦住敌方的导弹和飞机,保家卫国没问题。雷达系统里,“JY-26”是个亮点,能探测隐形飞机,让对手的隐身优势没那么好使。 这些装备让中国的防空网越来越密实。 电子战设备方面,中国的东西能干扰敌方的通信和雷达系统,打乱对手的节奏。网络战工具也不含糊,能攻能守,这些新兴领域的武器,显示了中国军事科技的全方位发展。 中国的太空武器能增强太空作战能力,激光武器则是另一大看点,能精准打击敌方的导弹和飞机。这些高科技武器的研发,说明中国不光在传统领域厉害,新兴领域也没落下。 总的来说,中国这些武器的研发和生产,靠的是实打实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它们在国际上亮相后,也确实让不少人刮目相看。 美国的反应 美国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崛起可不是坐着看热闹,而是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打臉了!特朗普說印度不再買俄油,印度馬上反駁說是假的!

7 days ago

当地时间10月15日,特朗普在白宫对记者说,莫迪与他在当天通了电话,莫迪亲口承认印度不再买俄油。然而打脸来得太快,印度方面马上反驳特朗普,莫迪根本就没有和特朗普通电话,特朗普的说法都是假的。 特朗普在白宫 针对这一起“打脸”事件,印度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表示,印度进口俄油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考虑的。对于特朗普说的他和莫迪通了电话,莫迪向他透露印度伊朗放弃了购买俄油的说法,贾伊斯瓦尔认为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双方元首没有通电话。 贾伊斯瓦尔的话直接打脸了特朗普,特朗普高调宣称与莫迪通了电话,同时让莫迪放弃了购买俄油。短短半天时间过去,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就揭露了这种说词的错误性,莫迪没有与特朗普进行电话交流,特朗普说的话是假的。 如何看待特朗普这次被打脸?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问题一,这是特朗普在印度问题上第二次被打脸。第一次是今年的印巴冲突,印巴双方停火后,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高调宣称是他调停了冲突,结果莫迪当场进行驳斥,称印巴冲突不是特朗普调停的,而是双方共同协商的结果。莫迪的这次反驳,让特朗普一度尴尬了许久,特朗普后来对印度加50%的税,多少有点与此事有关。 印度的油罐车 问题二,印度根本不会放弃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自从俄乌冲突后,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力度越来越大,最后印度成为了购买俄油仅次于中国的国家。印度的生产生活需要石油,俄罗斯为印度提供了石油,解决了印度的生产生活之需。 在2022年2月之前,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微不足道,仅占其总进口量的约1-2%。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购买俄油的比例达到了40%,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买家。最重要的一点是,印度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便宜,印度每年转手卖出去的石油能赚到很多中间差价,因此印度自然不肯放弃这块肥肉。 俄罗斯的石油正在卸货 第三,特朗普已经变得毫无信义和道德诚信可言。特朗普说印度选择放弃购买俄罗的原油,事实明特朗普在这件事情上说了谎。印度新闻发言人的直接反驳,扯下了特朗普脸上的遮羞布,让世人看清了特朗普的嘴脸。 一个动辄将关税大棒威胁他人,动辄信口开河、反复无人的人,他嘴里的说的话又有多少可信?从商人的本质来看,特朗普依然是在用商人思维治理国家,他的眼里都是算计和利益。如果诚信和道德可以换来资金,那么他是可以出卖诚信和道德的。 莫迪与特朗普 对于特朗普的说法,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在16日表示:“我们将继续与友好伙伴开展合作……我相信我们的伙伴将继续与我们合作、互动,发展能源合作。”“没有人能指手划脚,他们将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 截止到16日,大约有6000万桶原油正在运往印度。在印度的锡卡港口,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运载原油的货轮靠岸。印度与俄罗斯的原油合作,使双方都从中获得了利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印度已经承受美国50%的关税,自然不会在乎美国的制裁,没有理由放弃进口俄油。 印度的炼油厂 特朗普这一次宣称印度放弃俄油,不过是释放的一枚烟雾弹而已,不过是想混淆视听以打乱印度和俄罗斯的阵脚而已。特朗普这一次又失算了,他再次因为自己的言论被打脸,这真是个咎由自取的结局。

不跟印度合作,就要付出代價?天晴了雨停了,三哥覺得自己又行了

7 days ago

“当了印度的邻国就没得选?要么乖乖合作,要么就付出代价?”天晴了,雨停了,三哥觉得自己又行了。知道的知道你是印度外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美国总统、以色列总理呢。 从印巴“5.07空战”爆发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过去了一个半月,也不知道印度人的伤疤好没好,但是印度外长苏杰生的一番话足以令我相信,他们现在可能大概率已经忘了疼了。 近日,苏杰生在接受印度国家电视台(DD India)采访时公然撂下狠话,宣称印度人不能总是期望印度与邻国的关系“一团和气”。印度需要让每个邻国都清楚地意识到这样一个“原则”——作为印度的邻国,你们只有一个原则:要么乖乖跟印度合作,享受印度给你带来的好处;要么就吃不了兜着走: “虽然印度的大多数邻国都明白这一点。一些国家则理解得更好。但总有那么些不开窍的国家,他们需要花更长时间才能意识到。巴基斯坦是个例外,因为这是一个由军政府在幕后操控的国家,并且对印度抱有根深蒂固的敌意。” 除了老冤家巴基斯坦之外,苏杰生还不忘提一嘴尼泊尔、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的名字: “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的政局时有动荡,但不管它们的政权如何更迭,我们的关系都依然‘良好如初’。是的,印度邻国的政局并不总是十分稳定,变化是很自然的。但印度一直在努力构建一种体系、营造一种氛围。我们要让我们的周边国家意识到:团结在印度身边所能带来的共同利益,一定会比那些主张疏远的力量更大。至于关于尼泊尔,我承认,印度经常卷入尼泊尔的内政问题……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总是伴随着起伏,我们不应期望事情总是一帆风顺。就算时局艰难,我们也不应该举手投降。因为那将是最糟糕的计划。” 当然,这么多国家都提到了,哪能少得了我们呢? “印度必须准备好‘站起来’面对中国,特别是自2020年的加勒万冲突,两国关系恶化以来。过去印度在对华政策上发了很多错误,其中最重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忽视了中印边境的基础设施建设。空有对华政策,却忽视本国的边境基础设施,如此光说不练显然是荒谬的。如今,印度之所以能够保卫我们在中印实控线沿线的利益,就是因为我们修建了‘坚实可靠’的边境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必将成为印度日后在对华博弈中的有力筹码。” 在对印度的那么多邻国挨个指点完江山之后,苏杰生还不忘当着采访镜头的面狠吹了一通莫迪的彩虹屁: “莫迪总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杰出领袖。现在印度公众的情绪已经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畏畏缩缩,而是充满了自信。莫迪总理就是这种印度式自信的一种具象化体现。至于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印度一直致力于与全球主要大国和不同地区建立牢固的关系,我们志在一个多极化世界中处于‘最佳’地位。” 叽里咕噜说了那么多,苏杰生最后还不忘补上一句: “不管怎么讲,我们的每一个邻国都必须认识到,与印度合作会带来好处,而不与印度合作终归是有代价的。” 我也不知道苏杰生说这话的底气是从哪儿来的。就说最近上个月的印巴冲突,巴方声称击落了6架印度战机,这个战果现在已经得到了美、法等国的变相确认,唯独印度至今还在装聋作哑,要么顾左右而言他。 苏杰生所谓的“代价论”里,其实还有个藏着掖着的潜台词:那就是印度定的规矩,邻居必须得遵守。最典型的,就是拿水资源当大棒。自今年4月以来,印度一直在用《印度河用水条约》掐巴基斯坦的脖子。仗着自己是巴基斯坦的上游,杰纳布河、杰赫勒姆河等巴基斯坦的命脉水源说停就停。 可轮到自己成了下游的时候,印度人又秒变受害者。高志凯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印度人立马慌了神。印度学者急得直跳脚,说什么“中印之间没有水资源条约,中国可能会拿河流来做文章”。 合着按照印度人这逻辑:我断你的水,是维护主权;你拿水说事,就是“地缘政治威胁”? 苏杰生说“多数邻居都懂与印度合作的好处”,可实际上谁都知道,印度拿周边国家向来不当人看,印度所谓的“共同利益”,在邻国眼里从来都是“印度优先”。老老实实和印度合作的唯一“好处”,就是会让印度人觉得你软弱可欺,进而向你索要更多好处。 说白了,苏杰生信口开河的那套“代价论”,其实就是印度人在幻想中对自身定位的错误认知在现实里的一种扭曲投射。印度没有帝国主义的命,却得了帝国主义的病。总觉得自己是天上的太阳,邻国都得围着它转;可别人眼里它不过是头蜥蜴,所有人唯恐避之不及。 明明也就是头在人类文明的洼地里阴暗爬行的蜥蜴,打起哈欠来的口气却比天上飞的龙还大。印巴“5.07空战”的殷鉴不远,莫迪政府要是真把苏杰生的“代价论”当成印度和邻国打交道的指导文件,只怕下一场“5.07空战”也就为时不远了。

美國都不敢這麽幹,歐盟要對華掀桌子,所有人都在盯著荷蘭的下場

7 days ago

果然,荷兰只是先锋,欧盟要对中国明抢了,对华计划被曝光,美国都不敢这么干。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荷兰政府强行冻结安世半导体,要求接管中企的资产股份之后,欧盟被曝正考虑逼迫中国企业交出技术,以加强本土企业的竞争力。 讽刺的是,欧洲企业压根就不接受这种做法,与中国企业合作,不仅没有让他们感觉到所谓的“威胁”,过去几年里,哪怕欧盟强推禁令,也无法动摇中欧企业合作的意愿。 所以,说白了,所谓的“为了欧洲本土企业”,只是欧盟政客为了达成政治目的,找的一个借口,想要通过保护主义,逼迫中国在关键问题上让步,比如稀土出口。 9 月底,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对安世半导体下了手,一道部长令冻结了这家企业全球 30 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和人员调整,紧接着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又把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的职务给暂停了,还把闻泰持有的股份托管给了第三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根本不是什么 “合规调查”,就是借着政治由头抢资产。 更讽刺的是,这事儿的幕后推手其实是美国 —— 荷兰法院的文件显示,美方早就逼着荷兰政府要求安世半导体换掉中国籍 CEO,不然就把企业列入 “实体清单”。而荷兰动手的前一天,特朗普政府刚好把安世的母公司闻泰科技加进了制裁名单,这时间点掐得比钟表还准。 荷兰这步棋刚落地,欧盟的更大动作就被曝了出来:居然在考虑逼迫中国企业交出技术,美其名曰 “加强本土企业竞争力”。这哪是什么 “加强竞争力”,分明就是明抢。要知道,欧洲企业压根就不买账,之前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大众、宝马这些巨头全都站出来反对,说这是 “自由贸易的倒退”。过去几年就算欧盟强推各种禁令,中欧企业该合作还是合作,毕竟谁跟钱过不去?欧洲企业心里门儿清,跟中国合作根本没有所谓的 “威胁”,反倒是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说白了,“保护本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