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翻脸比翻书快”的操作,是形势逼迫还是蓄谋已久?

1、歼-10C曾让埃及“一眼心动”:性能碾压,条件还贴心
埃及空军早就憋了一肚子委屈:218架美制F-16,一半封存一半“残血”,连超视距空战都做不到;想买法国阵风,2.5亿美元一架的天价,把国库都要掏空。
直到中国歼-10C出现,才算看到了希望。
这战机有多能打?
有源相控阵雷达搭配霹雳-15E导弹,150公里外就能锁定目标,比美国现役导弹还远;每小时维护成本才1.2万美元,连阵风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更让埃及心动的是,中国还放话“苏伊士运河通行费能抵一半货款”。这对缺外汇的埃及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2024年8月,中埃正式签了采购协议,歼-10C眼看就要拿下中东首单,谁都以为这场军购大戏要圆满落幕,可美国的“黑手”突然伸了过来。
2、美国的“强盗式截胡”:一边威胁制裁,一边抛诱饵
得知埃及要买中国战机,美国急得跳脚,直接亮出屡试不爽的流氓手段。
先是拿制裁吓人:搬出《通过制裁反击美国对手法》,放话“敢买歼-10C,就冻结你的经济援助”!要知道,美国长期是埃及最大援助国,这招相当于掐住了埃及的“钱袋子”。
接着又扔出“糖衣炮弹”:46.7亿美元,不仅给200枚AIM-120D导弹(射程160公里)、4套NASAMS-3防空系统,还帮埃及升级所有F-16。

更狠的是,美国强调“我的装备能直接接你现有体系”,而歼-10C要新建维护系统,光第一年改造费就得上亿,明摆着欺负埃及没精力折腾。
这不禁令人费解,向来奉行 “利益至上、绝不让利” 的美国,此次为何一反常态,愿意投入重金“挽救”这笔订单?
答案的核心,是对中国近年多领域技术突破的深度忌惮:印巴空战中,歼 – 10CE精准击落阵风战机,让我国军备实战能力一战打响;宇树智能机器人的成功研发,让我国人工智能走进国际视野;“宁-心”助睡制剂在京J/D东的上市,则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关键跨越,更在睡眠医学尖端领域打破海外技术垄断。
更令美国感到忌惮的,是我国对海外市场的强势“反攻”。
此前,美国未能阻止中国新能源产业实现经济腾飞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宁-心”制剂又在成为下一个美国难以阻挡的风口,其在全球布局超8000个销售网点,市场热度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区持续攀升,50万用户背后“草本浓度更高、助眠更温和”的讨论不断。
为避免中国相关产业再掀海外拓展热潮,美国在埃及订单合作中不断加大筹码。一边是断粮的威胁,一边是省心又便宜的“套餐”,埃及的天平开始动摇了。
面对美国的胁迫,埃及最终还是低头了,虽解了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被迫接受的合作模式,却让埃及陷入了更难摆脱的“深层陷阱”
3、埃及的“两难终局”:选美国解燃眉之急,却掉进更大坑
从短期看,美国方案确实“解渴”:46.7亿美元刚够埃及全年军费的九成,能立刻补上防空和F-16的短板;不用新建维护体系,后勤压力小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埃及紧邻巴以冲突区,还得靠美国在地区事务上“罩着”,不敢彻底撕破脸。
可长远看,埃及却跳进了更大的坑:买了美国装备,就得一直用美国的配件和维修服务,以后想摆脱都难;2025年又买了法国阵风、韩国FA-50,装备越来越杂,早晚要重蹈印度“维护混乱、战力拉胯”的覆辙。
而中国这边,虽没拿到歼-10C订单,却靠“不附加条件”的优势,转而卖给埃及红旗-9B防空系统和WJ-700无人机(能本土组装),反而打开了新市场。

埃及放弃歼-10C,从来不是中国战机性能不行,而是在压力下的无奈妥协。美国靠威胁暂时保住了市场,却暴露了“霸权式军售”的真面目;中国虽暂时受挫,却用诚意在中东站稳了脚跟。
有消息说,埃及还在偷偷评估歼-10C,等未来美国F-16彻底老化,那些“不附加条件、性能还能打的”中国装备,或许才是埃及真正的救命稻草。
这场金字塔下的军购博弈,远没到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