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多个国际场合表达了对中国统一台湾地区的支持立场,同时指出在这一进程中,除了美国主导的干扰,其他区域国家也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制造阻力。
这种观点源于普京对全球地缘格局的观察,尤其在2023年瓦尔代国际讨论会上,他明确肯定台湾地区属于中国领土,并批评外部势力通过访台等举动加剧紧张局势。
到2024年11月,普京进一步重申支持中国合理政策,强调通过经济实力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进入2025年上半年,他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对话中,再次提及台海稳定对全球安全的重要性。这些表态反映出普京对中国核心利益的认可,同时提醒中国需警惕多边因素的影响。

日本作为东亚近邻,在台湾问题上的动作一直备受关注。
从历史看,日本在1895年通过战争强占台湾地区,直至1945年战败后才归还中国,这种遗留问题至今影响双边关系。
2025年,日本首相石破茂访美期间,与特朗普联合声明反对单方面使用武力改变台海现状,这类表态直接挑战中国主权。
日本自卫队频繁穿越台湾海峡,增加军事存在感,与过去单纯防御姿态相比,如今更注重主动巡航和情报收集。2025年初,日本与台当局签署紧急疏散协议,旨在保护在台日本人,这项举措扩展了日本的介入空间。

日方官员多次宣称“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这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并试图将台湾地区纳入其印太战略框架。
日本推动多国联盟包围中国,与2010年代的低调相比,2025年的国防预算创纪录,采购隐形战机和导弹系统,提升了远程打击能力。
这些变化通过本土研发和技术引进实现,自给率高于以往,增强了日本在台海潜在干涉的灵活度。中国为此加强东海巡逻,维护海洋权益,同时通过外交渠道敦促日本尊重历史事实。

韩国与中国共享文化根基,但近年来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亲美倾向日益明显。韩国在2025年讨论通过萨德系统提供情报支持的可能性,这与美国军事联盟密切相关。
美军在韩基地部署先进武器,韩国海军新增驱逐舰,配备反舰导弹,射程覆盖更广区域,与2010年代初级装备相比,作战效能显著进步。韩国领导人公开强调区域稳定需多方参与,这类言论挑战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主导权。

韩国加入美日韩三边机制,2025年举行联合情报演练,情报共享机制更成熟,通过卫星数据实时交换,提升了对台海动态的监测能力。
韩国经济依赖中国市场,却在安全上倾斜美国,2025年国防开支增加,用于采购美制装备如F-35战机,空军从防御型转向有限进攻能力。
这使得韩国可能在冲突中提供后勤或情报援助。中国需防范这种间接介入,通过中韩高层对话化解分歧,同时推进经济合作以平衡影响。

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主权争端中摩擦不断,1999年其军舰滞留仁爱礁事件标志着挑衅的开始。中国通过巡逻和外交维护权益,但菲律宾持续开发争议海域。
2025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表示若台湾地区冲突爆发,本国将不可避免卷入,这反映出其利用美国支持增强区域地位的策略。
菲律宾与美国防御条约强化,美军获准使用更多基地,部队数量比过去增加一倍。菲律宾海军现代化加速,采购新型护卫舰和导弹系统,通过国际招标引入欧洲技术,与老旧装备相比,作战效能提升显著。

菲律宾参与美菲澳联合演习,2025年演习转向南海与台海衔接区域,模拟补给线保护,演习时长延长,融入海空一体化模式。
中国加强南海岛礁建设,部署监测设备应对威胁。菲律宾还与日本签署情报共享协议,形成制度化机制,与过去松散合作不同,增加了对中国统一的侧翼压力。
印度与中国边界问题由来已久,1962年冲突后虽有谈判,但2020年事件加剧紧张。2025年,印度在中印边境修建公路和机场,边境连通性改善两倍,便于快速调动部队。

印度作为四方安全对话成员,与美国军事互动频繁,2025年联合演习包括高原作战模拟,强调高海拔适应和电子战,与以往低强度训练不同。
印度虽重申台湾地区属于中国,但扩大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联系,作为崛起大国,印度对中国的竞争心态可能利用台湾地区议题分散注意力。
印度海军扩张舰队,新增航母和潜艇,转向本土制造和西方技术转移,提升远洋能力,与过去依赖俄罗斯装备相比,自给率提高。

2025年,印度与越南共享南海情报,形成链条效应,对中国统一构成侧面影响。印度投资无人机技术,部署边境侦察机群,实现自动化覆盖,监视效率高于手动巡逻。中国推进边境谈判,强化高原军力平衡压力。
越南与中国南海争端涉及多个岛礁,越南占据部分岛屿并开发油田。中国提供历史证据维护主权,但越南持续勘探。2025年,越南与美国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协议,获军援用于海军升级。

越南引进先进巡逻艇和导弹,射程扩展至南海深处,与2010年代装备相比,现代化步伐加快。
越南参与美越联合演习,2025年演习规模扩大,模拟岛礁争夺,实战化程度更高。越南经济融入西方后,在台海问题上倾向中立但亲美,2025年表示支持区域和平,却暗示可能提供基地支持。
这与历史上接受中国援助的时期不同,显示战略转向。越南与菲律宾和印度协调南海巡航,建立联合机制,与之前单边行动相比,形成多国合力。
中国通过东盟框架对话化解分歧,加强南海执法力量。越南推动国防工业本土化,生产武器组件,自给率提高,增强长期对抗潜力。

这些国家在2025年的军事调整源于联盟深化和技术引进,日本自卫队逐步松绑宪法限制,韩国空军实现全谱作战,菲律宾基地网络更密集,印度高原基础设施更完善,越南海军从近岸转向蓝水。
各国的变化通过与美国的协调,形成对中国的包围态势。中国军力发展如航母编队和导弹技术,不断更新,远海投送能力显著增强。中国推进统一需评估这些因素,制定多维策略,包括外交、经济和军事手段。

在全球格局中,这些国家的干扰虽存在,但中国通过多边机制如东盟和上合组织,扩大朋友圈。2025年,中国与东盟自贸协定升级,贸易额创纪录,这有助于孤立干扰势力。普京的表态也反映中俄合作的深化,俄罗斯在能源等领域转向中国市场,增强了双边互信。
目前,台海局势相对稳定,中国设立相关纪念活动强化历史主张,无重大冲突升级,但军演频率增加,影响区域合作。中国继续推动两岸对话,强调和平统一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