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一到关键时刻,日本就选择独走。本以为此次有美国的驻军,以及二战的历史教训,日本会更加的谨慎。结果没想到,当下随着美国经济的收紧,以及特朗普的威逼,日本却再次选择了相同的道路,而且更加关键的是,日本却再次挑选中国作为对手。
而且就在中国放松对日本水产品 进口的当下,本以为,日本会加速和中国的经济合作来应对美国的威胁。结果日本拿到中国的放行,转头就选择对抗中国,而且更是将中国列为日本最大的战略挑战。日本这是想重走二战之前的道路吗?日本要再次转入军国主义?
本以为中国的放行即使换不来日本的对中国的感激,最起码能够换来日本和中国的合作,毕竟后边有美国的威胁,结果没想到,日本却选择再次挑战中国,日本这是要开始独走了吗?
就在所有人都将目光放在欧洲以及中东的时候,没想到,亚太地区不稳定因素日本又开始作妖了。而且根据相关的媒体报告,在日本发布的防卫白皮书中,日本不仅没有将美国列为最大的挑战和威胁,反而将中国列为了最大战略挑战。
可以说,日本这简直是在恩将仇报。别说,日本曾经对中国犯下的罪行都还没有彻底消除,当下却将中国列为威胁,日本这是想做什么,难道想和中国再博弈一次吗?
而且此次日本还表示,由于中国国家实力以及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感觉到害怕,甚至中俄之间的合作,也让日本感觉到胆战心惊,所以日本要加大自卫能力。可以说,日本这不是瞎扯么。
要知道,在我们的经济定位和军事定位中,根本就没有日本的位置,更别说对日本造成威胁了,因为日本压根就不在我们的军事挑战之列,这不过是日本的被迫害妄想症罢了。更多的不过是想学习美国,借助炒作中国的威胁,为自己松绑罢了。
因为当下日本知道,守肯定是守不住了,毕竟后边的特朗普盯着呢。而且特朗普给日本列出的清单是,日本国防支出达到GDP的3.5%未来提高到5%。而除了这一点之外,日本还需要放开自己本国的消费市场,尤其是农业市场,同时本币还要持续升值,而且日本出口到美国的汽车等都要加征关税。
这一看,不就是第二个版本的广场协议么,日本本币升值,降低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放开市场,让美国的产品在日本大行其道,更为重要的是,美元未来还是贬值的,外加关税壁垒,前后之间的利润差距能够达到30%以上,而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该如何选择呢?
而且近期以来,日本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已经达到1.59%,更是创出近17年以来的新高,更是和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不相上下。
而我们都知道,10年期国债收益率被看作一个国家利率的底线,因为是没有风险的,更是银行贷款利率的底部。而当下日本的利率却只有0.5%,这就意味着,当下市场已经在逼着日本加息了。
而且不光是十年期的在涨,其20年期和30年期的都在创新高,这就意味着,当下资本都不看好日本的经济选择抛售。而这对于日本来说就是重大打击。因为美国的债务占GDP 的比重才只有130%左右,而日本却已经达到了260%。
当下特朗普连4.25%的利率都扛不住,那日本能够扛得住2%的利率吗?更何况,背后还有美国的收割,只能说,日本已经走到了末路,但是最不该的却是选择中国最对手。
日本又要独走了?
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导致日本经济大萧条,从而使得日本加速进入军国主义时代。而当下美国再次人为地对日本造成经济威胁,日本此次又要开始独走了吗?
而且此次我们说得很清楚,那就是日本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过是想为自己的军国主义松绑罢了。以前日本是炒作中国对美国威胁,希望美国给自己解绑,当下看美国没有了这种想法,又开始自己给自己制造概念了。
因为日本知道,当下美国最缺的除了美元之外,就是军火。不管是乌克兰还是中东,都需要美国的军事装备,而美国的生产力又非常地拉胯,所以日本想再次感受一波军事经济的体验。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日本所谓的军事威胁看似不大,但是却更加的恶心人。毕竟谁也不知道,日本未来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毕竟日本有着以下克上的传统。而且对于我们来说,曾经的日本已经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威胁了,那未来还需要存在一个小霸吗?
而且当下日本已经看得很清楚,想做一个富家翁已经做不到了,因为被美国盯上了,所以当下的日本目标却想成为第二个朝鲜,从而来逼迫各方让步,只能说日本想多了。而对于我们来说,第二个可能绝不能发生。
毕竟日本距离我们并不远,更何况,日本的行为并不可控,所以想走军事冒险的道路,我们则是必须遏制。
而至于日本会不会被美国收割,那就是美国和日本之间的事情了。所以此次大阅兵我们不仅要大办,而且更要以正视听,不仅要邀请特朗普,更要邀请石破茂,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过去和历史,这才是我们的该做的事情。
而至于日本扩军还是什么,那就希望美国加大力度,从日本去军事化转变为去工业化吧,而且这也是特朗普的理想。
正当中国痛打日本之际,有个不长眼的地方站队日本,甚至发话永远不与中国合作。 近期,高市早苗因涉台错误言论遭到中方“痛打”,旅游业首当其冲,超54万张飞往日本的机票被取消,退订潮直接冲击日本餐饮、酒店、零售等关联产业,预计年底将损失数十亿游客支出。 而水产品出口更是遭遇“致命一击”,中国暂停刚恢复不到半个月的日本水产品进口,已出货的扇贝至今未能通关,同步中止的还有日本牛肉对华出口磋商,两大农林水产支柱产业接连受挫。 高市早苗 此外,日本制造业也陷入恐慌,半导体、汽车等产业高度依赖中国稀土和市场,业界纷纷担忧中国接下来会强化稀土出口管制。 金融市场同样一片狼藉,日经225指数连续暴跌超千点,国债收益率创新高,“抛售日本”情绪蔓延,高市政府正面临上任以来最严重的市场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高市的结局已经可以说是一眼洞穿,目前她只剩两条出路:要么收敛言行、出面道歉、收回错误言论,以此平息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怒火;要么继续固执己见,最终沦为“短命首相”。 然而,就在高市早苗自顾不暇之际,有个不长眼的地方却在经济合作上明确排除中国,反而“站队”日本。 格陵兰岛总理尼尔森 日前,格陵兰岛总理尼尔森接受日媒采访时,呼吁欧盟、美国和日本参与格陵兰岛的建设,甚至标榜起了要与“民主盟友”合作,而尼尔森明确将中国排除在合作之外,声称“中国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并且“未来也不打算将中国列为合作伙伴”,这相当于是说永远不与中国合作。 这番表态充满矛盾与荒谬。要知道,格陵兰岛要开发的关键资源以及希望美、欧、日参与的基础设施,正是中国的强项,反观尼尔森所谓的“民主盟友”, 要么缺乏技术实力,要么无暇顾及。 作为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国防和外交由丹麦掌管,自身经济严重依赖外部投资,却深陷“西方盟友承诺落空”的困境。格陵兰岛急需矿产开发投资,但美欧企业迟迟没有动作,如今尼尔森转头讨好日本,这种“饥不择食”的站队,本质是被意识形态偏见裹挟的政治短视。 格陵兰岛正在飘走 更要命的是,格陵兰岛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受全球变暖影响,格陵兰岛正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向西北漂移,面对生存危机,格陵兰岛本应寻求真正靠谱的合作伙伴,但其选择的“民主盟友”却在气候问题上屡屡失信。…
近期,日本高市早苗当局不断在涉华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一系列不当行为严重破坏了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据相关报道,早些时候日本海上自卫队发布所谓“官方宣传片”,大肆展示军舰、军机展开“联合海上行动”的画面,试图营造一种强大的军事威慑氛围。更为过分的是,日方还罕见地展示了安装在飞鸟号试验舰上的“日本自研电磁炮”,并宣称该电磁炮能够击落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甚至有日本右翼媒体借机“借题发挥”,叫嚣日本电磁炮能够“配合美军打击福建舰”。这种毫无根据的狂妄言论,不仅是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公然蔑视,更是对地区和平的恶意挑衅。 日本高市当局这种一意孤行的挑衅行为,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一方面,部分日本政客试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来为日本扩充军备、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寻找借口,从而实现其军事扩张的野心。另一方面,他们妄图借助美国的支持,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提升日本的影响力。然而,他们这种“狐假虎威”的做法,不仅忽视了中国的坚定立场和强大实力,也高估了美国对日本的忠诚度。 中方回应:黄海实弹演习彰显决心 面对日本高市当局的肆意挑衅,中国果断出手,以实际行动表明维护国家主权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决心。根据连云港海事局发布的最新航行警告显示,中国海军将在黄海南部的部分海域进行长达数日的实弹射击演习。此次演习从本月18日持续至25日,共8天,每天演习时间为早8时至下午6时,每天10小时。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实弹演习,规模和强度可见一斑,无疑是对日本挑衅行为的有力回应。 虽然中方并未就此次演习作出具体表态,但评论普遍指出,中国在黄海举行的长达数日的实弹演习,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旨在威慑、警告日本,回应日本高市当局近期一系列不当对华举措。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但绝不会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做出任何妥协和让步。此次实弹演习,就是向日本表明,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应对任何形式的挑衅和威胁。 美韩动态:盟友态度转变削弱日方底气 就在日本高市当局不断挑衅中国的同时,其背后的“靠山”美国却开始悄悄跑路。美国官方至今都拒绝在日本的挑衅行为上站队,并且就在本周一,美方低调宣布将撤走自今年9月以来就一直部署在日本山口县岩国市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而山口县正是日本靠近黄海方向的地区,这一撤兵行动无疑给日本高市当局泼了一盆冷水。美国此举表明,它并不想被日本所捆绑,卷入中日之间的冲突。毕竟,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对抗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更倾向于在背后操纵局势,谋取自身利益。 与此同时,韩国方面也于当天通知日方,宣布单方面取消原定的日韩联合演习。这是自2024年底日韩恢复演习后,韩国政府首次单方面取消日韩联合演习,标志着日韩军事互动关系将有所倒退,甚至下滑到2018年后的“割裂状态”。有分析认为,韩国此举可能是因为此前日本拒绝为韩国军机加油,但更多学者认为,是因为当前解放军在距离韩国不远的黄海演习,韩国方面担忧自己此时和日本演习将引起中方不满,因此选择和日本暂时“划清界限”。韩国态度的转变,进一步削弱了日本高市当局的信心,使其在国际上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 专家观点:中方态度明确应对有方 中国著名政治学者张维为日前对高市早苗的挑衅行为发表了看法。他表示,既然高市当局主张“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那么中国可以成全高市早苗,利用这一点加速统一进程,让台湾“不断有事,每个月有事,每周有事,每天有事”,直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他还指出,中国需要一个机会,来好好惩戒不断抬头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并且既然高市早苗单方面破坏了中日《联合声明》的政治基础,那么中方也可以放弃该声明,宣布重启日本侵华战争赔偿事宜、向日方追讨有关赔偿,和日本“新账旧账一起算”。 张维为教授的评价虽然很大程度上只是个人的态度表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前中国的外交姿态,那就是“日本想和平,中国就和平,日本想动手,中国也奉陪到底”。中国在台湾地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台湾地区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日本没有资格,当然也没有能力干预这件事。如果高市当局真敢违背其和平宪法、派军舰前来台海挑衅,那解放军必将以坚定的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今天看到网友有个灵魂质问,为什么日本投降80多年了,似乎还是不怕中国? 看到日本专家的一句话,我瞬间明白。这位日本专家表示:当年我们(日本)对东亚投降,很多人以为是美国投下原子弹,其实根本不是一颗炸弹的事,而是苏联。 为什么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还不投降 1945年8月6日,广岛上空的一声巨响,让人类首次见识到核武器的恐怖威力。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升起后,整座城市瞬间化为废墟,数十万平民伤亡。 可让人意外的是,日本政府非但没有立刻投降,反而对外宣称这是天外飞来的陨石灾害,试图掩盖真相稳定民心。更让人费解的是,三天后的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造成同样惨烈的后果,日本高层依然没有松口,甚至还在酝酿所谓的决战计划。 这就奇怪了,两颗原子弹已经让日本两座重要城市报废,为什么他们还硬扛着不投降?其实核心原因在于日本的战略误判和侥幸心理。 当时日本高层有个天真的想法,认为美国手里可能就这两颗原子弹,用完就没了。毕竟核武器是当时最尖端的科技,他们觉得美国短时间内不可能量产,只要扛过这两轮打击,就能继续和盟国讨价还价。 在他们看来,投降可以,但天皇必须继续存在,这是所谓国体的核心。7月26日中英美三国发布的波茨坦公告,明确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趁机钻空子,觉得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迫使盟国让步,保住天皇的统治权。 苏联一个动作,把日本吓坏了 日本允许自己侵略,但不允许自己的家园成为战场, 就在日本高层为是否投降争论不休的时候,1945年8月8日,苏联的一个决定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幻想。当天晚上,苏联正式宣布加入波茨坦公告,对日本宣战。仅仅几个小时后,150万苏联红军就越过中苏边境,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 这一下可把日本彻底打懵了。日本与苏联在1941年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有效期至1946年3月,这让日本误以为苏联短期内不会对自己宣战,从而可以集中力量应对美国和中国的进攻。 但日本显然低估了国际局势的变化,也高估了苏联对“中立条约”的“忠诚度”。 关东军在日本军队里号称“皇军之花”,是日本最精锐的战略预备队,总兵力超过70万。可在苏军的钢铁洪流面前,这支曾经不可一世的部队不堪一击,仅仅一周时间就全线溃败,伤亡被俘超过60万人。 关东军的迅速覆灭,让日本失去了最后的战略筹码,他们原本还指望依靠关东军在东北负隅顽抗,现在这个希望彻底破灭了。…
从目前的日本方面反应来看,高市早苗11月7号提到的涉台言论显然并不是心血来潮随口一提的,背后应该是已经经过了细思考量后,才做出的决定。这一点从近期高市早苗幕后大佬公开发表的观点中,似乎就能看出。这个人就是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 麻生太郎在19号的东京大学演讲过程中,回应了高市早苗此前的涉台言论,此人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既然生了就要养”!而这句话也被外界解读为麻生太郎接下来会继续力挺高市早苗。 为什么说麻生太郎是高市早苗的幕后大佬呢? 这次高市早苗能够登上首相的位置,最大的一个推动力量就来自于麻生太郎。如果没有他点头的话,自己旗下的40多位议员绝对不会支持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成功当选首相的可能性极大。但是在最终的决策中,麻生太郎还是把票投给了高市早苗,这才确保了这个女人登上首相的位置。而所谓的“既然生了就要养”,指的当然是自己力推的高市早苗。也许麻生太郎并不是认同高市早苗所有的观点,但是对于高市早苗提到的涉台问题以及目前中日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位日本前首相还是秉持着力挺的态度。 高市早苗的内阁支持率目前是69.9%,认同应该在台海动武的日本民众达到48.8%。从这一数字来看,高市早苗所谓的台岛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样的观点在日本民众中是有着很广泛的空间的,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说,是有广泛的民意支持的。所以高市早苗才敢公开的表达这样的一层意思。再加上麻生太郎的这个表态(此人当副首相的时候就曾经叫嚣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高市早苗的观点与此人如出一辙),基本上也就可以判定这次日本方面发出这样的声音,绝非无意为之,而是典型的刻意为之。 而日本方面这样做,对于中国接下来的反制动作,应该也在他们的意料之内。甚至可以更加直白的说,日本要的就是来自中国的反制,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方面错算了一个人的态度。 先来说日本为什么希望这个时候中国对自己进行反制? 首先,日本自卫队要变成国防军,武装力量要对外扩张! 而这一切动作这都需要有一个充足的借口。而这次我国对日本展开的全方位的制裁手段恰恰让日本产生了这样的实质性的外部压力,在这种外部压力的前提下,高市早苗的那个接下来会大力的推动军事武装的扩展。 其次,修改无核三原则! 关于这一点高市早苗实际上已经露出了苗头。日本最终的目的是拥有进攻性的核武器。而这一步同样也需要来自外部的刺激和压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日本上上下下普遍感受到危机。而这个民族在感受到外部危机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一些铤而走险的举动。以日本现在拥有的相关技术水平,拥有核武器已经不存在技术门槛了,只要最后突破法律这一关,日本就是拥核国家。 第三,在经济方面要尽可能摆脱中国。 此前日本的经济大臣说的很明确,日本只要有一些动作,中国马上会在经济层面进行反制,这几乎已经成了常态。所以,日本已经意识到对于中国依赖的脆弱性。只要经济的命脉还掌握在这个世界大国的手中,他们的一些军事主义的扩张就不可能得逞。现在中国在经济层面展开对日本的反制,这对于日本当下来说肯定会非常的难受,但是从长远来说,一旦日本经济适应和中国脱钩的话,对于这个岛国有好处。 从以上三方面来分析,我们就能够明显看到,麻生太郎和高市早苗,完全是一丘之貉。现在高市早苗是在台前,麻生太郎是在幕后,这两个人一明一暗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推进日本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具有军事扩张能力的国家。而高市早苗显然是这一路线的坚定拥护者,甚至不排除就是高市早苗对于这一路线的拥护,所以麻生太郎最终才决定推动她登上首相的宝座。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麻生太郎和高市早苗错算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特朗普。…
“不见,勿扰!”高市早苗日前想要见金正恩,却被朝方用四个字回应,这种碰了一鼻子灰的外交互动,情节转折之快,结局之尴尬,让人瞠目结舌。 这出戏的序幕,其实是从大洋彼岸的美国拉开的。 11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几乎是公开地向日本划下了一道清晰的红线。 他话里有话,但意思再明白不过:日本自己惹出来的麻烦,最好自己想办法解决,别老指望着美国大兵会无条件地给你“兜底”,至少在台面上,美军不愿意被轻易卷入由日本挑起的任何纷争之中。 这道“红线”像一盆冰水,径直浇在了高市早苗的战略棋盘上。 要知道,这位日本首相自上任以来,在对周边国家展现强硬姿态时,其内心深处最大的底气,或者说她全部战略规划的基石,就是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美日同盟”,就是那个“美军必会介入”的坚定预判。 她可能一直觉得,只要紧紧抱住美国这条大腿,在东亚就可以更加自如地运筹帷幄。 然而,美国议员们的这番隔空喊话,无异于当场抽掉了她脚下的那块最重要的垫脚石,让她瞬间有种悬空的感觉。 这下子,高市早苗有点慌了。 原本以为牢不可破的靠山,关键时刻却显露出了“塑料兄弟情”的本质。她不得不赶紧重新审视自己周边的环境,做一番快速的战略风险评估。 她的目光首先投向了北方:俄罗斯。 普京总统的主要精力显然还被乌克兰局势深深牵制,即便有心在东方搞点动作,大概率也只会局限在敏感的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附近,不太可能和日本爆发全面冲突。 嗯,北边的压力暂时可控。 接着,她看向西边的韩国。尽管日韩之间历史积怨深重,时不时就闹点外交摩擦,但说到底,两国头顶上顶着同一个“盟友”美国。 有美国在中间牵制和调停,韩国就算对日本再不满,也不太可能真的动武,把事儿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两位洪都拉斯总统竞选人公开表态,一旦胜选将重启与台湾地区的所谓“官方关系”,此番言论瞬间将该国刚刚起步的中洪外交推向了不确定的边缘。 此刻,一份无形却至关重要的国家发展账本正摆在每一位洪都拉斯公民面前。一边是已切实落袋的经济红利与发展动能;另一边则是因政策逆转可能引发的全面合作中断与系统性危机。这份账本的最终形态,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政治抉择。 看得见的真金白银 过去两年间,洪都拉斯与中国建立的全新外交纽带,并未停留在象征层面,而是迅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社会经济效益,深度嵌入农业、能源、通信和教育等多个关键领域,成为推动国家前行的重要引擎。 对于世代耕耘在咖啡园、经营白虾养殖的家庭来说,2023年建交后的最大转变,是中国市场的大门前所未有地向他们敞开。数据显示,自中洪建交以来,农产品对华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百分之五十,农户收入实现显著跃升。 过去,这些优质产品需经多重转手、长途运输才能抵达终端买家,利润被层层压缩。如今一条高效直达中国的贸易链路已然打通,不仅使咖啡豆、甜瓜和海产得以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更大幅削减中间成本,提升生产者的实际收益。 这种变化对基层民众而言,远比抽象的政治宣言更具说服力。2023年11月,洪都拉斯以主宾国身份高调亮相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级展台背后,是国际形象重塑与商业机遇拓展的双重突破。 与此同时,中方承诺提供的近3亿美元发展支持资金,也正逐步兑现为实体项目。2024年起,一批涉及民生基础的重大工程相继启动建设。现代化电信网络铺设提升了信息流通效率,新建水电站则为全国电力供应注入强劲动力。 这些基础设施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对长期制约发展的短板进行系统性补强,同时创造了大量本地就业岗位,缓解了青年失业压力。每一座基站、每一段输电线,都承载着真实的社会价值。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对中国家未来的投资。由中国全额资助建设的现代农业技术学校预计于今年10月完成交付。这所学府被当地誉为农村青年通往新生活的桥梁,所提供的不再是短期救济,而是可持续的知识转移与技能培育,是一笔影响数代人的战略资产。 上述成果为现行政策提供了坚实支撑。执政党候选人丽克西·蒙卡达因此有充分理由强调:“两年来的实践充分验证了这一外交路径的正确性。”现任副总统亦公开肯定,与中国建交是“国家历史上最具前瞻性的决策之一”。 一张空头政治支票 然而,在清晰可见的发展前景面前,反对派代表纳斯里·阿斯富拉与萨尔瓦多·纳斯拉亚却提出极具争议的竞选主张:若当选,将彻底扭转现有外交方向,“恢复与台湾的所谓官方联系”。 此类言论无异于一场危险的政治豪赌。其首要后果便是国家信誉的严重受损。在短短两年内反复更改核心外交立场,极易让洪都拉斯被打上“不可靠伙伴”的标签。这种声誉崩塌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持续多年,远超短期援助所能弥补。 最先作出反应的将是国际投资者。已有消息指出,部分跨国企业已暂缓在洪都拉斯的新项目谈判,转为观望状态。一个政策朝令夕改的国家,难以吸引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资本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