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大豆代表团带着2500万吨的订单期待抵京,却撞上了中方的强硬底线,他们只强调中国 “该买”,对自己加征的高额关税绝口不提,试图让中方单方面让利。
![]()
这种只算自己账的谈判,本质是绝望中的道德绑架,但中国早已摆脱单一依赖,巴西、俄罗斯等多元供应渠道让我们有了底气。
主动权易手后,中方态度明确:没有关税减免的实际行动,再大的订单雄心也只是空谈,想合作先撤关税!
![]()
美方对 “诚意” 的理解,其实就是让中国单方面付出,他们嘴上说 “特别重视和中国的伙伴关系”,希望中国用长期大额订单来证明这份情谊,但轮到自己拿出诚意时,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美方一边要求中方承诺每年采购2500万吨农产品,一边对自己设置的贸易障碍避而不谈,中方早已明确表态,中美农产品贸易之所以不稳定,根本原因就是美方单方面加征关税导致的。
![]()
美方代表团对此没有任何具体回应,既没明确关税减免的时间表,也对检验检疫、物流成本等实际操作中的难题避而不谈,这些核心问题不解决,任何合作设想都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美方一边维持着高额关税,一边又希望中国像没发生过这些事一样,继续大量采购他们的农产品,这种想法实在太天真了。
![]()
更过分的是,白宫曾单方面对外宣称中方会取消关税并承诺采购,这种从未经过中方官方证实的 “隔空宣布”,压根算不上正经沟通,反倒像是刻意施压的手段,完全违背了平等协商的基本原则。
面对美方这种没实际行动的 “空壳诚意”,中国能坚定拒绝,原因很简单: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中国早就不是只能买美国大豆的国家,主动权已经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
海关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今年 1 到 8 月,中国进口大豆的来源结构已明显变化,巴西大豆的占比一路攀升至 71.6%,而过去曾是中国大豆主要供应国的美国,如今占比只剩 22.8%。
这组数据清楚说明,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已经从必须买的 “必选项”,变成了可买可不买的 “可选项”,中国的大豆采购渠道越来越多。
![]()
中国既持续巩固和南美国家的合作,又积极开拓俄等新兴供应国,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这样就算某个供应国出问题,也能从容应对,不再受单一来源的局限,保障供应链稳定。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夯实自身大豆供应根基,“大豆振兴计划” 持续发力带来明显成效,国内大豆产量已经三年稳定在两千万吨以上,自己能供应的大豆越来越多。
![]()
需求端也在同步优化调整,“豆粕减量替代” 行动已显现明显成效,国内头部养殖企业主动优化饲料配方,不再依赖高比例豆粕,如今豆粕在饲料中的占比已成功降到10%以下。
国内产量增加、对豆粕需求减少,这一增一减之间,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正在慢慢降低,再加上国家有充足的粮食储备,既能稳定市场价格,又能让中国在国际谈判中更有话语权。
![]()
多元进口渠道、稳步提升的自给能力,再加上充足储备,为中国筑牢了保障,“油瓶子”“肉盘子” 完全能不受影响,也正因有这份底气,面对美方只谈索取、毫无付出的 “空壳诚意”,中国才能果断拒绝,掌握主动权。
谈判桌上的 “诚意” 不是虚头巴脑的道德说法,它有实际标准,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现在供需天平到底偏向哪一方很明显。
![]()
美大豆曾是其农业出口的核心产品,而中国正是这个产品最关键的买家,去年美国出口的大豆中,超过一半都销往了中国,就连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主席都坦言,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的需求能比得上中国。
但现实残酷又直白,从今年五月起,中国就没再买入过一粒美大豆,这可不是小事,而是二十多年来从未发生过的情况。
![]()
失去最大买家后,美国农业整条产业链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大量库存堆积,价格不断下跌,很多农场主都睡不着觉。
而中国这边,尽管同样需要大豆,但选择余地很大,不用只盯着美国,这种不对等的局面所带来的代价,直白告诉我们谁更需要对方,也说明谁该拿出实打实的诚意。
![]()
所以中方代表李成钢强调,合作必须遵循 “平等、尊重、互惠” 的原则,他这番话根本不是在给合作设置门槛,而是在陈述国际合作本该遵循的基本事实。
对美方来说,取消那些不合理的关税不是过分要求,而是挽救自身农业必须付出的 “入场费”,是展示诚意最基本的动作。
![]()
说到底,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核心问题,根本不在于2500万吨的采购数字本身,而在于美方误解了 “诚意” 的真正含义,真正的合作从来都始于实实在在的行动,绝非漂亮的空话和单方面的美好幻想就能促成。
只要高额关税还没取消,所有关于未来的承诺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
美方只有真正回到平等协商的轨道,拿出对等的实际行动,那个看似庞大的采购数字,才有可能从美方一厢情愿的想法,变成双方共赢的合同,毕竟做生意得两个人都愿意谈、都肯付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