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公开放话,如果中国继续对稀土出口设限,美国将考虑对中国商品加征百分之一百的关税。
就在贝森特表态的几天前,中美双方经贸代表才刚刚在马来西亚碰面,气氛一度被外界解读为缓和迹象。
结果刚结束,美国就突然换了口风,对于贝森特的威胁,中国外交部11月3日的回应,态度明确,不怕打压,更不会接受讹诈。
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再加税”威胁,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算盘?
![]()
美国政策为何总是变脸?
10月底,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刚结束磋商,双方都释放了一些正面信号。
虽然谈判细节没有公开,但从会后各自发布的信息来看,双方都表达了“保持沟通”“继续合作”的愿望,看起来气氛似乎有所缓和。
可转身财政部长贝森特就对中国稀土政策提出强硬威胁,突然抛出加征高额关税的说法,显然与此前的“对话”基调背道而驰。
![]()
这种前后不一的姿态,很难不让人怀疑,美方究竟是想谈,还是只是在谈判桌上摆个姿势、回头再出招。
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在中美关系上“说一套做一套”,过去几年从贸易关税、科技封锁,到供应链“去风险化”,美方的政策风向常常前后矛盾。
这种反复背后,其实与美国国内政治形势密切相关。
![]()
面对国内政治压力、选民情绪甚至党派斗争,涉华政策早已不再完全基于经济理性,而是被夹在多个力量之间反复摇摆。
而稀土问题又恰好成了一个容易被放大的话题,稀土是现代高端制造的关键材料,美国对其依赖程度不小。
一旦中国在出口上加强监管,美方就容易将其视为“威胁”甚至“武器化”,进而以经济报复相回应。这种“你管得太多就是不讲规则”的逻辑,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双重标准。
![]()
美国自身的出口管制措施远比中国复杂和严苛,从半导体到关键设备,美方对中国的限制清单越列越长,却对自己提出的“市场自由”闭口不提。
这种“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别人不能照办”的态度,才是导致当前摩擦不断的根源。
中方回应
面对美方突然亮出的“加税大棒”,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延续了一贯立场,“对话和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我们愿意谈,但不会接受威胁。
![]()
这种态度看似平静,其实背后有深层的战略定力。
因为中国非常清楚,稀土出口本身就是一项高度敏感的产业政策,而加强监管的措施也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明确法律依据和现实背景的。
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企业利用漏洞将中国稀土转手流向军工领域,甚至通过第三国转运,这种情况自然需要规范。
![]()
但规范不代表封锁,中国商务部也早就明确,民用、合规的稀土出口仍然正常审批,并不会一刀切,这是一种有针对性的管控,而不是所谓的“经济胁迫”。
更重要的是中国之所以有底气回应,不仅是因为稀土资源丰富,更因为产业链上的优势。
美方想要“脱钩”,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做到的,即便美国尝试在本土或其他国家建立替代产业链,从技术到成本,都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难题。
![]()
而且美国国内的相关企业早就承认,即使在本土开采稀土,分离和提纯工艺还是得靠中国。这种现实上的依赖,让“100%加税”听起来像是一种威慑,实际操作起来却可能自伤。
中国并没有因为美方施压而改变立场,反而通过外交渠道强调,要落实两国领导人在上次釜山会晤中达成的共识,推动稳定关系。
这种冷静与克制,其实是在释放一个更明确的信号,合作可以谈,但要有诚意;规则可以定,但要对等。
![]()
政策摇摆背后的焦虑与失控
如果说稀土是这次争议的表面问题,那深层的原因,其实还是美国面对中国崛起时的结构性焦虑。这种焦虑已经从经济领域蔓延到了政治、科技乃至外交政策层面。
美国国内党争激烈,尤其在大选周期临近的背景下,对华态度常被拿来当“强硬标签”使用。
而财政部长此番言论,很可能就是这种氛围下的产物,为了显示“强势”,就得在中国问题上“亮肌肉”,哪怕这个“肌肉”最终伤到的是自己。
![]()
在全球化进入深水区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轻易切断与中国这样体量经济体的联系,尤其是在高技术和关键原料领域。
美国近年来推动的所谓“供应链安全”战略,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推高了自身企业的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中国却在稳步推进出口制度的优化。
![]()
比如针对稀土等关键资源,中国近年来引入了更加透明和制度化的审批机制,推动“通用许可”改革,使得合规贸易更加便利。
这种做法既维护了国家安全,也照顾了国际市场的合理需求,体现了政策的成熟化。
国际社会对这场“稀土争端”也并非一边倒支持美国,许多国家企业其实更关心的是政策透明度和供应可预期性。
![]()
而中国恰恰在这方面做得越来越规范,反观美方的做法,却显得更像是一种以政治手段干预市场秩序的表演。
从更大的格局看,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一场关于国际秩序和规则主导权的较量。
结语
这场关于稀土的争议,其实只是中美关系的一个缩影,从表面看,是一次关税威胁和外交回应;从深层看,是美方在多极化趋势下的不安与挣扎。
![]()
中国没有被节奏带走,而是用清晰的政策和稳定的立场,展现出处理复杂局势的能力。
美国如果总是选择在台前喊合作、台下搞对抗,最终受损的不只是中美关系,还有它在全球舞台上的信誉。
而对于中国来说,关键资源当然要守好,但更重要的是在规则中守住原则,在博弈中赢得主动。